幼儿园我要上小学了_第1页
幼儿园我要上小学了_第2页
幼儿园我要上小学了_第3页
幼儿园我要上小学了_第4页
幼儿园我要上小学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小衔接案例我要上小学了案例背景

《指南》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进入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使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老师通常会开展一些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给予孩子在心理上、能力上、经验上的多方面准备。我在教学活动上尝试跳出常规教学的框架,开展了“我上小学了”这一主题活动,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自我服务能力及学习习惯出发,为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情景描述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现经过了一个寒假的孩子们由于假期生活的宽松,变得有些懒散和拖沓。很多孩子还没有从假期的生活作息中调整过来,变得爱睡懒觉。孩子的来园时间从7:30到9:30,参差不齐,这缭乱了幼儿的正常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更不利于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如何鼓励孩子早起来园,积极参加晨间活动成为教师尝试解决的问题之一。问题讨论很多教师会采取一些激励性的手段和措施,如通过早上按时来园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吸引孩子都能早起来园。但是这种靠精神激励的做法往往难以达到长久的效果。没过多久孩子们还是遵照自己的生活习惯,早到幼儿园的还是那批孩子们,而“小懒猫们”还是姗姗来迟,促使活动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诠释与研究要改变“小懒猫们”的生活作息,仅仅凭借教师权威的发号施令,或是外界的简单激励都不够,真正能产生影响的做法是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从内心体验到时间观念,知道要遵循幼儿园作息时间表。通过开展的教学活动《我有一个小闹钟》,让孩子学会看懂时间,并将时间与图片配对。如:早上8点入园,8点10分晨间活动,9点做操等,让孩子渐渐了解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诠释与研究前一阶段是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待幼儿都能遵守作息时间表了以后,后一阶段我们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让孩子通过调查,询问等手段,向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预先知道小学的作息时间表。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孩子对小学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了充分的心里准备,还在调查、询问中增强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案例分析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的意义理解和时间的长短的体验教少,“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在家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整理衣物、学习用品,每天早上洗漱、穿戴、吃早餐,培养孩子按时早起的习惯,让孩子从容面对每天上学的第一个困难,通过《我有一个小闹钟》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增强了时间观念,还让孩子有了充分的自主权。案例分析同时,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满足幼儿需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如:时间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贴近生活,我们并没有采用说教的方式,如讲个《龟兔赛跑》之类的故事来教导孩子好好珍惜时间,而是将关注点深入到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去,从孩子身边问题情境入手,“早上起不来,睡懒觉、吃饭拖拉”等等,这些问题的一一解决,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内容才能引发幼儿的意义学习,促进幼儿的主动建构。情景描述在幼儿园里,家长培养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往往停留在自己吃饭、穿衣、叠被、洗手绢上。从小幼衔接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服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上小学,要自己上学、鞋带松了自己系,下雨要自己用、收雨具,自己削铅笔,自己收拾书包,天热了自己知道脱衣服,可见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需要加强。案例分析针对以上问题的辩论,孩子们各抒己见,让我相信孩子们是在问题的交织中成长和提升的。在活动中,孩子议论的场面是热烈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争论中,达成共识,接受了同伴的观点,最后形成与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针对问题一,有些孩子并不完全理解这种变化,有些孩子认为,小学不是有课间休息的吗?我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把玩具拿出来玩,并不影响上课啊!通过辩论使孩子共同关注这个问题,最后孩子们一致认为:上小学后可以带一些体育玩具,但是不能带其它玩具,并愿意在未来的小学生活中遵守这一规则。针对问题二孩子形成了这样的观点:上小学后,放学回家稍休息后,应尽快完成作业,不能只顾着玩,将作业留到很迟才完成。通过问题三,孩子更明确地了解了幼儿园的生活较为自由、松散,小学较为严格,有规律。孩子也都表示上学后上课尽量不要随意喝水,或去小便,这样会影响老师和同学们上课,应在课间十分钟做好这些课前准备工作。情景描述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主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必须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不仅要学习自己有兴趣的知识,而且要学习虽不感兴趣,但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习和游戏比较起来,不但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不够自觉,导致孩子们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学习。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成了在家长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孩子吃力,大人更吃力。所以我们应该在幼儿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提高幼儿学习的自觉性。问题讨论

为了让孩子入学后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教师会将幼儿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的老师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诠释与研究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着手。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才可以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学会认真倾听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在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案例反思当今课程的趋势和时代的发展,富于了教师全新的角色,教师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中课程的实施者而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在“幼小衔接”主题活动的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方面有以下的思考:一、内容的选择——满足需要、贴近生活

“幼小衔接”内容的选择其关键就在于要处理好幼儿发展需要和兴趣经验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时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同时能敏感的判断教育内容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在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之间架起桥梁,在尊重幼儿兴趣需要、经验背景的基础上,优选出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对幼儿的一生发展具有长远、持久的积极影响的课程内容。。案例反思二、活动的设计——吸引幼儿、富于挑战

“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的适宜性需要教师强调脉络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去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身心特点,努力去了解什么是孩子感兴趣的,乐于尝试的。真正使课程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中介。如:活动《整理小书包》在孩子们参观了小学之后,孩子们对功课表上写着什么、书包里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等问题产生了兴趣。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根据时间的适宜性开展了本次活动,让活动深深吸引着幼儿,在幼儿的探索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坚持性和责任感,加快他们适应小学生活的步伐。案例反思幼小衔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共同来完成。在教育观念上能形成共识,在教育行为上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对儿童实施良好地小幼衔接教育,只有当我们能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个别差异,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对话的精神,才能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感谢观看

幼儿园游戏案例分享——快乐的沙池区

主讲人:兔兔2022.10.2901适时放手,惊现“哇”时刻目录02巧借鼓励,助推探索能力03分享——传递经验共享04讨论,聚焦集体智慧05追踪,推进游戏深入案例背景:

沙水对于孩子们来说始终充满着无限“诱惑”,玩沙玩水更是他们无比向往的天然游戏。来到新园区后,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户外有一块非常宽敞的沙水区域,相比小班时候的沙水区,这里的设备更加齐全,空间也更大。于是,他们天天期盼着可以快点轮到去沙水区游戏。这周,孩子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们尽情地开启了探秘新园区的沙水之旅……观察实录:

终于轮到玩沙水区了,孩子们兴奋不已,这也是孩子们来新园区后第一次玩沙水区,他们快速地换好雨靴,又来到放各种工具的架子前,每个孩子都很快选择了自己心仪的玩沙工具,有的拿了铲子,有的拿了水桶,还有的拿了筛子、水管等等,随即就进入了沙池。笑笑和柚宝两人一组,选择了靠近水池边的沙地玩起来,登登和五个小伙伴一起开始铲沙子,用小水桶接水、运水、倒水,一铭则非常认真地拿着小铲子在沙池中寻找着什么……整个沙水区呈现一派忙碌且热闹的景象,孩子们三三两两,各自组团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初探新沙池,孩子们分享自己创造的沙池游戏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雀跃之情溢于言表,趁着休息时间,孩子们也纷纷分享了自己以及自己和同伴一起玩的自创的沙水游戏。寻“宝藏”小Q:“我用小铲子在沙池找到了很多“宝藏”,这是我寻找到的贝壳宝藏,很漂亮吧。甜甜也找到了树叶宝藏,估计里面还有钻石宝藏,哈哈哈!”挖水道六六:“我今天和贺柏源一起用水管挖了水道,本来想挖一条很长的水道,但是时间到了我们还没完成,我们约好下次还要继续挖水道,挖水道太好玩了。踩泥坑一辰:“我和登登我们一起挖泥坑,我们想跟小猪佩奇一样穿着雨靴一起踩泥坑,泥坑是挖成功了,但是水倒入后,水就渗入到沙子中了,没有出现泥坑”建城堡萌萌:“我用小桶和沙子搭建了城堡,虽然搭建成功了,但是搭建的城堡一碰就倒塌了。我试了好几次都这样。小鱼老师叫我再想想其他办法,后来我在沙子上倒了水,发现搭建的城堡牢固了很多”01第一部分适时放手,惊现“哇”时刻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会自发的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自然地映射于游戏中并生成较为丰满的游戏情境。其实在活动前我只是简单地和孩子们讨论了一些玩沙时所需的注意事项,就请孩子们直接进入游戏了,没有预设游戏主题,活动过程中也没有干预孩子们的游戏。但在游戏后的分享中,竟然发现孩子们的游戏内容会竟如此丰富:搭城堡、寻宝藏、踩泥坑、建池塘、筑水道等等,其实在这过程中正是我们老师的适时“无为”,呈现了如此美的“哇时刻”,也让孩子们在自创游戏中兴奋不已、回味无穷。适时放手,惊现“哇”时刻02第二部分巧借鼓励,助推探索动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生活经验的丰富,中班的孩子已开始逐渐萌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沙池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也会遇到了一些“难题”。例如,萌萌在搭建“沙城堡”的时候,用水桶直接将干沙塑形,却发现塑形后搭建的城堡非常不牢固,轻轻一碰触就倒塌了,她反复尝试了好几遍,情况依旧如此,于是当她向老师寻求帮助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如何更加牢固的塑形方法,而是肯定孩子坚持的同时激励孩子在探索其它方法试一试,也可以看看其他同伴的做法。在激励和引导下,萌萌看到了同伴用加了水的沙土在捏泥团,获得了启示,也在沙中加了水,最终在坚持探索中收获了更加牢固塑形建造沙城堡的方法,较好地自我解决了问题。巧借鼓励,助推探索动力03第三部分分享经验——传递共享每一次分享,既是对自己活动的回顾与成功感的体味,也是同伴之间经验互动传递的有效渠道。因此,每次户外游戏后,也可以像室内游戏一样,活动后预留一段讲评时间,请孩子们各自分享一下在游戏中的活动点滴。在这次的沙水游戏中,每个孩子对沙水的玩法不尽相同,让我们惊喜地看到,也感受到孩子们的沙水游戏内容多姿多彩。因此,活动后让孩子们尽情地借助同伴之间相互分享机会,介绍自己的玩沙方式,不仅可以启示其他孩子更多对的玩法,同时也可以建构对沙水游戏更丰富的经验。分享经验,传递共享04第四部分讨论——聚焦集体智慧面对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沙土挖好后,倒上水,为什么还是没能出现泥坑”、“怎样使塑形的物品更加牢固,加多少水合适”等等,在游戏后点评环节,可以将孩子们遇到的问题抛回给幼儿,通过同伴之间的话题讨论,进行相互间思维碰撞,生发出更多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智慧。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们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方式之一。讨论—聚焦集体智慧05第五部分追踪——推进游戏深入每一次讲评环节的有效组织,是为了助推之后游戏更好的开展。因此,基于讲评环节中孩子们一起共享的经验、一起讨论出的解决问题的宝贵智慧,后续要进行持续跟进。例如,孩子们讨论出解决如何出现泥坑的方法后,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做成设计图,再下一次的游戏中根据设计图探索泥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