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济南卷)(考试版A4)_第1页
历史(济南卷)(考试版A4)_第2页
历史(济南卷)(考试版A4)_第3页
历史(济南卷)(考试版A4)_第4页
历史(济南卷)(考试版A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山东济南卷)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沂水跋山遗址已揭露14个文化层,出土文化遗物10000余件,其中石制品7000余件,动物骨角化石3000余件。石制品包括锤击、砸击石核,盘状石核及各类石片,工具可见石球、石锤、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钻及锯齿形器等,这些石制品具有中国北方小石片技术体系的鲜明特点。”其中距第1—13层堆积年代跨度为距今10.4万—6.1万年,第13、14层年代最早,或在距今10万年前。该早期人类是属于()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2.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陕西省简称“秦”。这些省的简称与周朝哪一项政治制度有渊源()A.郡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3.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是无礼义教化、求赏逐利的“盗兵”。这一观点代表()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4.某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下列物品属于()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图像史料 D.口述史料5.下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6.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A.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B.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C.《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 D.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7.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以门第作为主要参考标准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延续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8.宋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宋词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他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下图是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纪念馆,他是()A.辛弃疾 B.苏轼 C.岳飞 D.李清照9.史料实证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图表,促成来华使节次数变化和技术交流的主要原因是()时间1369~1398年(洪武时期)1403~1424年(永乐时期)来华使节平均每年次数约6次约15次总次数183次318次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哥伦布远航10.如下图所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警醒我们青少年要()A.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C.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D.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11.主题学习有利于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据下图所示,下列选项与图中序号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①洋务运动;②制度变革;③新文化运动开始;④近代屈辱与抗争B.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制度变革;③新文化运动开始;④近代屈辱与抗争C.①洋务运动;②制度变革;③新文化运动开始;④近代化的早期探索D.①洋务运动;②制度变革;③马克思主义传播;④近代化的早期探索12.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13.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根据下列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本图示拟个恰当的标题()A.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国民革命运动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1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15.《人民日报》曾刊载的文章中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A.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6.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16.1954年9月,张爷爷作为农业战线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一部宪法的诞生投上了庄严的一票。这部宪法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7.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改造再到农村改革三部曲。这一系列自我调整是为()A.摧毁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8.观察下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A.“一五”计划的完成 B.改革开放的实行C.经济特区的设立 D.香港、澳门的回归19.依据教材构建“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历程”思维导图(如图)。这一历程体现了()A.经济建设的市场化 B.现代中国工业化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社会生活信息化20.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文明古国文明特点文明成就古代埃及大河文明集权政治浓厚的宗教意识金字塔

象形文字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中央集权分封制

青铜器

甲骨文古代罗马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

罗马大竞技场A.交互性 B.多元性 C.传承性 D.统一性21.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A.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C.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D.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22.早在2015年的时候,新加坡知名学者、资深外交家马凯硕就曾表示:西方统治世界的这200年并非常态,西方霸权时代将迎来终结。据此推断,“西方霸权时代”确立的主要原因是()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23.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然而,美式民主制度设计的初始逻辑就是围绕资本利益运作,注定是“少数人的民主”。材料中的“制度设计”的奠基之作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24.某同学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词:马克思、巴黎公社、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据此可知,该小论文的标题是()A.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 B.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C.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 D.苏联模式的形成过程25.“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这一演讲针对的是()A.霸权主义的恶劣行径 B.恐怖主义的日渐抬头C.逆经济全球化的行为 D.全球生态平衡的破坏第Ⅱ卷二、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0分。26.(12分)中国古代史上历代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辽、夏、金、元在边疆开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朝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对东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材料二清朝前期,统治者经略边疆,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愈益紧密。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以上均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元朝“因地制宜”的边疆管理措施。(6分)(2)据材料二,简述清朝前期经略边疆对国家版图的意义。(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2分)27.(18分)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宋成有《16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材料二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三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1)根据材料一划线部分的时间提示,简述中日关系的演变。(6分)(2)根据材料二,列举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和对抗”的表现。(6分,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列举三方面以上即可)(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4分)(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大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聚焦中外科技的创新发明,观察如下思维导图。请你简述他们选取①②处相关科技发明的理由。(要求:各举一例)(4分)(2)某学习小组阅读有关中苏改革创新的历史文献后,摘抄了如下片段。你认为这些摘抄片段分别体现了两国改革有何创新之处?并简述其共同影响。(6分)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