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与练习题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⑶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
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
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
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
时在括号内)。
第1页共43页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
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
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
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
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第2页共43页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
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
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
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
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
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17.表达方式
第3页共43页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其实,我想要一双鞋
叶骑
①这是雪后的第三天。
②天空已经没有纷飞的雪花,地上的积雪也开始融化,这儿一块白,那儿一块白,四周成了
家里的棉花地。
③我出门的时候很早,天刚蒙蒙亮。走出家门那瞬间,自己不经意打了个哆嗦,天气很冷,
比下雪的那天更冷,融雪需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这是我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④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然后像一扇门一样,
紧紧地关上,让你永远不知道山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所以,从走进校门那天起,“走出大
山”就成了老师们灌输给我的第一个人生信条,而现在,我正走在这条道一路上,去乡里的
小学上学。
⑤然而,在今天的路途中,我却遇到了一点麻烦,我的胶鞋上有一条缝。
⑥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双胶鞋应该是三年前买的,能穿到今天,我跟家人都很满意。但现
在它的使用年限到了,鞋底也已经裂开了,这让我有些手足无措。
⑦融雪打湿了路面,没多久,混合着雨雪和黄土的泥水,通过裂舞渗进鞋里,我的噩梦就此
开始。
⑧起初,我觉得有很多蚂蚁在我的脚板和脚趾上叮咬,接着,这种感觉成了用母亲纳鞋底的锥
子在脚上戳,再然后,这些感觉全部消失了,自己的脚跟鞋融为了一体,鞋即是脚,脚即是
鞋。
⑨当然,这种感觉并不好受,所以我在中途停下来,在路边找到一些干燥的枯草放进鞋底。
一开始,我觉得自己似乎踩在了家里的棉被上,但没多久,这些枯草也放肆起来,跟我的身
第4页共43页
体套起近乎,成了我脚掌的一部分。
⑩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学校的,像是走,也像是飘。但不管如何,当站在校门口
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承受力已经到了极限,于是,我决定脱下鞋,光着脚走进教室,开始
一天的学习。
⑪就在这时,我的眼前闪过一道白光,一个我并不认识的人对着我拍了一张照,后来,我
才知道,这是我们市里一家报社的记者,那天,他正好到学校采风,报道乡下学校在雪后坚
持学习的情况。
⑫一个乡村小孩,背着书包,赤着脚,提着胶鞋,走进校门,身后是一片茫茫白雪。
⑬据说,这张照片一发布,就在网上引发了大轰动,很多人在新闻下面留言,说自己很感
动,有的还打电话到报社,问这是哪所学校,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要捐款救助。
⑭没几天,大批的新闻记者赶到我的学校,有这个社,那个社;有这个报,那个报。他们
要采访我、报道我,问我那天上学遇到了什么情况,以后长大了有什么梦想。
⑮我的老师,还拿来一张报纸,对我说,这是全国很知名的报纸,上面发了我的照片,还配
了一篇评论,评论说:孩子,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
⑯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涨,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
⑰“来,小朋友,你提着胶鞋上学的照片,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家很关注你,也很关
心你,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有什么话想跟大家说?”
⑱我抬起脑袋,看着眼前大大小小的镜头。
⑲我更紧张了,战战兢兢、一字一顿地说:
⑳“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它让我学会坚韧、学会坚强,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了,走出大
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1)这段话,是董老师写给我的,据说给我之前,还让校长看过。可说这段话的时候,我
心里一直有个弱弱的声音:其实,我想要一双鞋。
(22)记者们满意地离开了。放学时,我逃一般跑出了学校。
(23)一路上,我一直想着那天,上学的情景,想着蚂蚁,想着锥子,想着那些放肆的枯草,
它们让我不寒而栗。
(24)我不喜欢它们,我不愿意赞美它们。
(25)“其实,我想要一双鞋。”
(26)因为,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1期,略有改动)
第5页共43页
2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地点情节“我”的感受“我”的做法
上学路上鞋底裂开,雨雪泥水渗人感觉很难受1
校门口艰难恍惚地走到2决定脱鞋光脚去教室
教室里有人对着“我”拍照//
学校里34照老师写的话接受采访
2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笫2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一路上,我一直想着那天上学的情景,想着蚂蚁,想着锥子,想着那些放肆的枯草,
它们让我不寒而栗。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②段的景物描写,交代了自然环境,“棉花地”的比喻,也写出了“我”的天真。
B.第③段“融雪需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这是我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可见“我”是一个
学习认真的孩子。
C.一路上,“我”能战胜困难、苦难,就是因为老师讲的人生信条“走出大山激励了“我”,
支撑着“我
D.“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这句话文中出现了
两次,前后呼应,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所指的是“我”上学途中所遇的困难。
E.本文从孩子的视角构思,叙述了“我”克服困难上学而接受采访的小故事,思想内容能引
起成年人对待儿童教育的反思。
25.请说说你对标题“其实,我想要双鞋”的理解。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孩子
需要成年人怎样的引导”这一问题的认识或感悟。(共6分)
第6页共43页
[链接材料]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他的地位。大自然
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卢梭
[链接材料二]著名作家曹文轩叙述往事,初中时,许多老师都夸他作文写得很好,但语文老
师却批评了他文风的浮夸、臃肿,教育他要真诚朴实地写文章以及做事做人。
22.①找枯草放进鞋底②感觉承受力到了极限③大批记者来采访④迷迷糊糊,脑袋发涨
23.心理描写(1分),写出了“我”接受采访后内心对“苦难”的真实想法(1分),"我”内心对
途中遭遇的恐惧(1分),与成年人教“我”说的话形成对比(1分)。
24.CD
25.理解:“其实,我想要一双鞋,是“我”上学
途中胶鞋破损艰难行走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实”则强调和成年人的想法不一样,揭示了
文章的主旨。
认识: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真实的想法,不让孩子过早地成人化;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能
客观真诚地指出问题,助其成长。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
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
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发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
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
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地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
主宰别人的命运。
第7页共43页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
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
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
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咂当咆当声中,越来越
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
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
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
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
“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街
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
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
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辰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
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
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
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
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
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子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三书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
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
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
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选文有改动)
第8页共43页
2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语
事情“我”的心理
段
①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母亲。C___________________
热切盼望离开,又
②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略带伤感
③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D___________________
④去年深秋,“我”目送父亲的离世。痛苦深重
2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4分)
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生确的两项是(4分)()()
A.选文采用对比手法,将我与龙应台的目送经历对比描写,突出父母的难忘印象。
B.选文深情地叙述我的四次目送经历,我因龙应台的《目送》而真正理解目送的含义。
C.第③段中加点的“无限地拉长”用词精妙,描绘父亲深情凝望女儿远嫁他方的背影,突出
父亲目送“我”时内心的不舍与难以释怀的落寞。
I).文末作者认为人生会经历一场场目送,作为目送者抑或是被目送,情绪消极无奈。
E.第⑥段化用柳永的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好地表达情感,揭示文章的主旨。
25.选文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
第9页共43页
你对第⑧段龙应台这番话的理解和感悟。(6分)
【链接材料】初三,因为学习紧张,我寄宿了,每周日下午爸爸把我送到校门口,每走
到学校门口铁棚旁边,总能听到身后熟悉的喇叭鸣响数声,回头,父亲高声道:“有事打我
电话!”我习惯性地'‘哦”了一声,走进校园内。走得慢慢的,身旁立刻满是学生,拐角处
回头,总能见父亲白色的车仍伫立在校门口,在诸多学生身影中,父亲隔着挡风玻璃和铁棚
的眼睛是否可以看见女儿消失在路的拐角?我隐约可以感受到父亲担忧的眼神,这就是目送
吧。
22.(共4分)A.十七岁时的夏末秋初清晨,父亲在小站目送我离家到省城求学。(1分)B.六
年后的早春二月天蒙蒙亮时,父亲在简陋的门楼下目送我远嫁他方。(1分)C.无奈(1分)
D.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1分)
23.(共4分)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痛苦”比喻成“又重又黑、深不见
底的铅海”(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目送父亲离世的悲痛之情(2分)。
24.BC„供4分)
25.(共6分)①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点明叙事线索,表明我由目送
经历中生发的人生感悟;把人生比作一场场目送,富有哲理,引人思考。(2分)
②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在生命成长、独立、逝去的过程中,从不舍、落寞、痛楚转为正视、
坦然、勇敢放手,体现作者对生命与亲情的理性思考。(4分)(观点2分,结合文本2分)
(二)长在树上的国旗
①汽车在唐古拉山北侧的一个洼地里抛锚后,我鼓捣了近三个小时也没有排除故障。这
时天近暮晚,四周山峰上终年不化的积雪涂上了一层绚丽的晚霞,天地间罩着一天中最后的
灿烂。我这才很不情愿地从汽车底盘下钻出来,搓掉了两手的油腻。我看到山根下的某一个
角落,耸立着两尊雕塑般未归去的野耗牛,沉稳,厚重,如同一幅藏区的油画。
②我对还趴在引擎上苦苦修车的助手咎义成说:“别折腾了,省些力气今晚当山大王吧!”
③当山大王,是指我们汽车兵遇上车子抛锚,在荒原野岭守山看车,忍饥挨饿受冻,这
第10页共43页
是很苦涩的差事。听我这么说,小咎笑着回敬我:“今晚还真轮不到我们当山大王,你没看
我们到了什么地方?”
④我顺着小咎指的方向望去,不足百米处的路边,类似小方桌一样的石头堆上,端端地
放着一个铁皮暖水瓶。啊,格桑旺姆阿妈的拥军爱民茶水站!汽车抛锚后,我只是急头巴脑
地顾着修车,竟然没有留意到了什么地方!格桑旺姆阿妈,一提到她的名字,高原军人滚烫
的心就仿佛回到了故乡!这时,我再抬头望了望稍远处的山坡下,一棵不算很高的白杨树举
着一面红旗,卷着高原的风一声高过一声地飘荡着。对于来往唐古拉山的人,特别是军车的
司机们而言,那面红旗是插在他们心中的锁眼上的呀!就在红旗的后面,阳光充足的山洼里,
有一顶黑色的牝牛绳编织的帐篷,那是阿妈的家。心不在这,肯定在那。阿妈的帐篷不仅能
歇身,更是心灵的安歇之处。我们在高原跑车,千里万里,阿妈无处不在,好似从未离开。
⑤我几个小时忍饥耐渴只顾修车,此刻口干舌燥,接过小咎递来的一杯酥油茶,一仰脖
子,满口生津,每个毛细孔都充满了甘露。我知道,总有不少路人不忍心在阿妈的帐篷里落
脚投宿,端起酥油茶只是抿一口,浑身上下便充满了力量。真的,那个小小的铁皮暖瓶强壮
了多少高原军人山峦般的筋骨,滋润了他们儿女情长的胸怀。白杨树上的五星红旗,还有那
顶留下岁月厚茧的小小帐篷一一这里像家,这才是与时间共存的、真实的家,它曾经也必将
在未来漫长的日子里,深刻地影响一代又一代高原人的精神世界。
⑥往事引我回望,那是故事的起点……
⑦从山中延伸至公路边的那条并无野草掩盖、只有砂石蹭脚的崎岖小路上,一老一少两
位藏家妇女背着一大一小两个稣油桶,心急腿慢地匆匆而来。格桑旺姆和她的女儿卓玛每天
都会数次往返于这条路。公路边终年厚积着冻雪冰琏,然而却坦露出一块光溜溜的地面,那
就是母女俩放置酥油桶及她们容身的露天茶水站。当然,有时候遇上风雪天,或是盛夏烈日
的曝晒,她们的头顶也会撑起一把伞,那是汽车兵心疼母女俩,留下来的一块无风无雨的天
地。过后,她们总会千寻万找地把伞捎给主人。有什么办法呢,领了情绝不欠债,她们祖辈
都是从风风雨雨中走出走进的硬硬朗朗的实诚人!
⑧公路在茶水站旁突然变得平缓,前面不远处便是下山的陡坡了。司机们总是会在这里
停车检查一下车辆,尤其要看看刹车灵不灵,才能放心下山。这也是母女俩将茶水站设在此
处的因由。一杯酥油茶,甚或一杯白开水,都会让人品味到人间的温馨,大大缩短人与人之
间的距离。
⑨这么多年来,子弟兵给边疆的亲人创造着安宁幸福的生活,格桑旺姆和女儿每送别一
个挥着手向她们告别的亲人,心里就像植入了子弟兵军帽上那颗鲜亮的红五星,亮堂堂的。
第11页共43页
有的战士得了高山反应,她们还会把他们领进自己的帐篷,熬中药、做藏医按摩。进家时的
紧张、忧虑,最后变为分别时的不舍、祝愿。茫茫人海中,藏家母女和这些生龙活虎的兵们
仿佛注定邂逅,依依惜别,将所有的祝福都深藏在时光的深处。
⑩格桑旺姆记得很清楚,那天是藏历年的清晨,阳光少有的丰沛,她家的院子、水缸以
及帐篷前的草场,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美好,汽车连的那位沈连长带着两个兵,把一面国
旗送到了她和女儿手中。连长对她们说:“高原上有战士的家,家中有亲人。战士和牧民都
是国家的好儿女。”随后,两个战士在帐篷前挖了个坑,将他们带来的一根木杆栽下,足有
10米高。于是,那面国旗就神采飞扬地飘在了木杆顶端。
⑪太阳照在国旗上,国旗闪射出光亮,照在藏家母女的脸上,照在她们每天跋涉的那
条山路上一一不是一家一户,散落在周围的许多牧民都赤裸着心灵迎着光亮。母女俩瞬间感
觉到,生活了多少年的这个帐篷成了世界屋脊上的中心,脚下的草原和紧挨着帐篷的那片湖
水,成了她们新的出发地。
⑫奇迹发生在第二年夏天。那根旗杆原本是战士们从昆仑山中的纳赤台兵站挖来的一
棵正在蓬勃生长的白杨树,他们的初心当然渴望这棵移栽的树能够成活,但是说句掏心窝的
话,这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不是有句话,“树挪死,人挪活”吗?何况是把一棵好不容
易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成活的树,移到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想成活?太难了!然而,
天意遂人愿,白杨树旗杆在格桑旺姆摇着转经筒默念着“六字真言”的诵经声中,在卓玛勤
快的浇水施肥中,居然抽出了嫩芽,一瓣、两瓣、三瓣……抽出了春天!好个有生命力的白
杨树旗杆!霎时,整个唐古拉山都变得鲜亮鲜活起来!
⑬国旗长在树上,树根深深扎入大地。杨树之根亦是国旗之根、人心之根。
⑭清晨,格桑旺姆母女俩升起国旗,傍晚,她们并不降下国旗,而是在旗杆顶端挂一
盏马灯,让灯光映亮红旗。随风飘扬的红旗,猎猎吹起号角,猎猎发出呼喊,拂动了公路上
奔忙的各路目光,把他们招引过来一一人们肯定不是为了一杯酥油茶,而是要把光宇藏家母
女的美丽故事珍藏起来,诉说给世界。
(选自《光明日报》)
22.阅读文章⑦一⑫段,请用简洁的语言将事件补充完整。(4分)
(1)一一汽车兵心疼母女俩,送遮风挡雨的伞一一沈连长带着两个兵送母女俩一面
国旗----(2)
2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4分)
那面红旗是插在他们心中的锁眼上的呀。
第12页共43页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一段通过群山积雪、晚霞、野耗牛等,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美景图,引出了下文
与之相关的人物和故事。
B.文中塑造了吃苦耐劳、善良实诚、知恩图报、信仰坚定的桑旺姆母女形象。
C.格桑旺姆阿妈感恩心疼她们母女的汽车兵,设立了露天茶水站,这个茶水站滋润了高
原军人守疆卫士的胸怀。
D.画波浪线句子以“春天”来表示枝繁叶茂,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蕴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E.文章的标题“长在树上的旗子”中“长”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传神地刻画出国旗鲜
亮鲜活的生命力,凸显了作品主题。
25.文章第⑬段为什么说“杨树之根亦是国旗之根、人心之根。”请结合文章与下面的链接
材料,谈谈你的感悟。(6分)
【材料一】同济医院第二批志愿者报名已经满员,一封报名加入治疗病毒性肺炎治疗活
动的申请书中写道:“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材料二】1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他们医治我们,我们守护他们》:是他们,
以仁心仁术在我们与疾病之间筑起了一堵墙,以担当、付出、坚守载起了无数人的希望。我
们不仅要对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而且当他们在手术台、医疗室心无旁鹫、一往无前的时候,
也要用制度、用理解、用关爱为他们筑牢守护之城。
【参考答案】22.(1)母女俩设“拥军爱民茶水站”(2分);(4)战士们从纳赤台兵站挖来
的白杨树旗杆奇迹般存活了(2分)。
【参考答案】
23.本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红旗”比作“钥匙”,把藏民的心房比作一扇
第13页共43页
门(两组本体和喻体,答了一组即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沈连长送给藏家母女的那面
红旗打开了高原军人和藏家母女的心灵(1分),牧民生活的高原成了战士的家,牧民成了
战士的亲人,战士和牧民都是国家的好儿女。它表明了高原军人对边疆藏族同胞的满腔热
爱以及祖国对藏地神圣疆土的深情信赖(1分)
【参考答案】CE
24.C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格桑旺姆阿妈先设立了茶水站,汽车兵心疼她们母女,有时会留
下一把伞,为他们遮风防晒E运用拟人的修辞。白杨树有根,深植中华大地,长在白杨树
上的国旗亦有根,它深植于藏族同胞乃至整个国人心中,成为激情和生命点燃的信仰,屹
立不倒。
【参考答案】
理解:杨树之根是国旗之跟是指国旗长在树上(或者说国旗的旗杆就是杨树根)(1分);人
心之根是指军人对边疆藏族同胞(或者人民)的满腔热爱、藏族同胞乃至整个国人心中对
军人的爱(答到互相的爱即给1分)
感悟:用真心能够换取真心(观点表述1分)高原子弟兵为藏民运输物质、送伞、送国旗,
不仅带给藏族同胞丰足的物质生活,还送去精神信仰。(联系原文1分)如链接材料中志愿
者医生们的请战书上的决定换来了人们对于他们的守护(联系链接材料各1分)无论在社
会中扮演什么角色都不能忘记爱的信仰(具体做法1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漫记导师冯骥才
段茵
①毕业后留在导师冯骥才先生身边做事,在我,感觉真正的学业才刚刚开始。在先生身
边,看着他待人接物,听他有关文学、文化的夫子自道,跟着他的思维理路做事,解读他的
艺术人生,静观他的思想明灭……那真是人生的学业,茫茫没有止境的。
②说起先生,可说的很多,不必再说的似乎更多。他是知名的作家、画家、文化学者、
教授、博导、国务院参事……有这么一大堆文化身份围着,自然是时间的穷人啦。一天天被
协会、媒体、生生熟熟的各界来访者追着、问着、拉着、绑着,不停地考察、开会、论证、
演讲、采访,生命的马驹都给时间的栅栏困住了,可他居然在时间的碎片上也开出写作的花
来,比如新近获了鲁迅文学奖的《俗世奇人》,比如《西欧思想游记》《俄罗斯双城记》《意
大利读画记》都是这样的奇花嘛,这便不得不令人真诚感佩了。我们理解他的忙,理解他常
常系错扣子或是穿了下摆破了洞的衬衣,尽量避免打扰他,他居然不领情,常常倒打一耙……
第14页共43页
你得成长啊,要自信啊;对着电脑能做什么学问,那都是死的;得下去跑啊,民间文化要跟
大地接地气啊……
③他常常朴实地把学生们比作他的树。或许他不介意我们是花树果树还是藤树,能长成
乔木灌木或是檀木,但他绝对介意我们在他的园圃里天天伸胳膊饮日喝风。想想他说的话吧,
“我七十五岁了,我还有理想!”先生的话让我们心生惭愧,我们不去追求“理想”还想怎
样啊!但是我们这一代人普遍眼高手低,“理想”就像树尖上摘不到的桃子,这又是先生极
其看不过的。
④先生是经历过基层的人,练就一身硬邦邦的生活本领,什么泥瓦活儿木工活儿,生活
中的煤、水、电、修车、套炉子样样都通,当年在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借调写作时赶上社
里盖楼,他还抬沙拌灰给帮过忙。于是,他便用心良苦地以他的方式医我们的眼高手低病,
希望我们能承担起自己的生命重量。我记得有一次自己身体不大舒服,偏偏先生要交给我一
堆书和资料,他可以让别人转交的,省事省力,可他不这样。他费了很大的劲儿从自家楼上
找出一只“风尘仆仆”的拉杆箱,把资料打包装箱,亲手交给我拉着,并且拒绝在场的人伸
手帮忙。我想,这样用心的导师,当今社会怕是真的不多了吧。
⑤下午,走进先生的大画室。那儿的光线总是压得低低的。老式唱片机有时缓缓淌出一
段肖邦、柴可夫斯基或是约翰•斯特劳斯。四壁自然都是书、画、老箱柜和来自民间的各类
生动造型一一佛头、菩萨、罗汉,天王、民窑青花、布老虎……几捧绿萝静静吮吸着透过窗
幕的天光。迎面是一张拥挤不堪的大画案,上面总是堆满了大部头的杂书和民间的物件儿。
土陶瓶里插有几只上了锈斑的铁青色老莲蓬,笔架上笔筒里胡乱挂着、塞着各式毛笔,青花
笔洗和大大小小的碟碟罐罐散落一旁。唯一的空白处露出小半幅旧毡子,地界儿也就只能写
写书法或是做小幅的画。
⑥每每得了一点空闲,先生就退回到画室角落里的一张藤椅上,就着矮矮的木桌喝一杯
牛奶吃一角面包。身后的荆条纸篓个头大得足像个柴筐。凝望着先生,唯有内心的肃然起敬。
这时,我们是真的很少打扰他了。
(摘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22.阅读全文,填写下表。(共4分)
所漫记的先生的事例“我们”的感受
在时间的碎片上开出了写作的花①
②惭愧
第15页共43页
用心良苦医“我们”的眼高手低病③
工作、创作繁忙,难得空闲休息④
23.批注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请自选角度,为文中第③段画线句作一份批注(从句子内
容、表达情感或个人的心得体会等角度皆可)。(4分)
他常常朴实地把学生们比作他的树。或许他不介意我们是花树果树还是藤树,能长成乔
木灌木或是檀木,但他绝对介意我们在他的园圃里天天伸胳膊饮日喝风。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标题为“漫记导师冯骥才”,选取的事例看似平常细小,实际上更加真实亲切地展现
了先生的形象。
B.本文在叙事中,多处引用了先生自己的话,不仅把先生的形象凸显了出来,同时也变换了
叙事的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C.文中写冯骥才先生把交给“我”的资料亲自打包装箱,并亲手交给“我”拉着。写这件事
是为了体现先生对“身体不大舒服”的“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D.本文在第⑤段细致地描述了先生的大画室,这些播述让读者更能了解冯骥才先生写作之外
的生活、爱好,以及他的性情,这是对人物进行直接描写的手法。
E.文章最后一段写到“身后的荆条纸篓个头大得足像个柴筐”、这一笔含义深刻,映射出先
生成功背后的艰辛。
25.作者说“毕业后留在导师冯骥才先生身边做事,在我,感觉真正的学业才刚刚开始”。
可见,先生对作者的影响之大,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冯骥才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导师。我国有“严
师出高徒,艺精靠磨练”的古训,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下列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严师”的理
解和看法。(6分)
【链接材料一】“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摘自《送东阳马生序》)
【链接材料二】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不信,你看最近的新闻:
第16页共43页
湖北省赤壁市某初中老师,批评了一位逃课去网吧的学生,结果学生离家出走,老师苦寻了
6天,才将其找回。……老子管教孩子,老师管教学生,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初会学话的小
儿都会念“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现如今,老师批评学生,怎么那么容易
“惹祸上身”呢?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01月05日18版))
【答案】
22.①真诚感佩②年事已高仍心怀理想③感慨不已(感动、佩服)④肃然起敬
【评分说明:分点记分,每点1分。文字表述简练,主要的事例概括较完备,即可得满分。
答案有缺陷,酌情给分。】
23.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比喻为“花树果树藤树”,要求学生要成长,介
意学生停滞不前,眼手低。表达了冯骥才老师对学生们有严格的高要求,但又接纳他们个
性化成长。
【评分说明:能根据所选取的角度进行批注,扣住关键字词,表述有层次,言之成理即可
得4分。答案有缺陷,酌情给分。】
24.CD(选对一项得2分)
25.(1)冯骥才先生是一位全心投入事业的导师,关爱学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2
分)
(2)示例: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指对学生要求严格,时时督促,在多方面要求精益求精。
冯骥才老师和宋濂的老师都是如此。事实上,人是有惰性的,尤其是未成年人,老师的严
格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材料二中的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反而“惹祸上身”现象,实在是不
应该。如果老师不能管教学生,那还需要老师做什么?不敢管教学生了,那岂不更悲哀!【评
分要求:能结合文章和材料表达对“严师”的理解2分,能表明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成理2
分。】
(四)丑石贾平凹
①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
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
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②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
鎏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
第17页共43页
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
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③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
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
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
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
去了。
④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
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
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
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⑤人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⑥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
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
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⑦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
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
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⑧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⑨“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⑩“真的,是太丑了”。
⑪''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⑫“以丑为美?”
⑬“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
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⑭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⑮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
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22.阅读上文,理清文脉,填写下列表格。(4分)
第18页共43页
时间情节情感
①奶奶看到门前的丑石嫌弃
后来孩子们看到丑石身上锈上了绿苔、黑斑②
有一天③惊奇
不久天文学家带人运走了丑石并为我们解说丑石的美④
23.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4分)
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
用。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众人都认为丑石极丑,主要是因为丑石外形丑陋、没有多大用处还妨碍生活。
B.文章第4段写到丑石上的坑凹儿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表明了丑石也不是一无是处,体现
了我们对丑石的态度有所改观。
C.文中多处用到了对比:如汉白玉、大青石的有用与丑石的无用构成对比、奶奶与我对丑
石的态度前后有对比、丑石在前文中体现的丑与后文中表现的美是对比、人们对丑石的嫌恶
与天文学家对丑石的喜爱也形成对比。
D.“丑石”在文中不仅仅指一块陨石,它象征那些有过巨大贡献却默默无闻承受着委屈、
误解和孤独的人。
E.先抑后扬是本文突出的写作手法,文中前面用了大量文字来描述丑石的丑及人们对它的
嫌恶,后来转写丑石的美及人们对它的重视和赞美,对比鲜明,凸显了文章主题。
25.文章标题“丑石”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现实社会中
一个人价值被认可前的“孤独”的看法和感悟。(6分)
【链接材料】2018年上映的电影《红海行动》获36.5亿票房,主演张译荣获“影帝”称
号,深受观众喜爱。但张译成名前,一直默默无闻地跑了十年龙套,受尽了冷眼屈辱。张译
曾坦言:那些年被人轻视误解嫌恶的时候,也曾经觉得特别孤独,非常痛苦,他就默默地告
诉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相信,作为一个演员,具备过硬的素质和实力,被观众发现
和认可只是时间问题。
第19页共43页
22.①麦收时节②讨厌咒骂③天文学家发现了丑石④羞愧的
美(钦佩、敬佩)
23.语言、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奶奶和石匠对丑石的
嫌弃,突出了丑石的丑陋与无用,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24.BC(丑石的本质是美的,这一点并无变化,变化的是人
们的态度.所以丑石本身的形象并无前后对比。
25.标题作用:(1)五石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2)丑
石是文章表现的主要对象.且具有象征息义,暗示了文章主
题。(3)文题新颖.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捶。
看法:我认为要鼎证地来看待一"T人的价值被社会认可前的
孤独。(表达现点)一方面.一个人的价值被社会认可前的
孤独是一种社会常态。文中的丑石和材料中所说的张译都体
会过这种孤独,但他们最终都能在坚守中战胜那独,成就自
己的伟大。从某种意义上,这种孤独是一种必要的电练,淬
炼人的品质,促使人成才。(联系原文与材平斗)另一方面,
这种不锻社会认可的孤独对人是一种精神的折磨和摧残,很
身人在误解和孤独中消沉,失去了实现理得的机会。
感情:(1)当我俏不被认可陷入孤独时.要坚守自己的理
福.坚信自己的价值,终有一天酢实现自己的理想。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待他人,不要肆意伤害他人,
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
(五)擦鞋的女人
①老街的街口总站着一个擦鞋的女人,在她的身旁,有两把半新不旧的藤椅,抹得干净
泛光,一尘不染。
②小城的早晨,是勤劳而又新鲜的,擦鞋的女人也是这样。她一脸微笑地立在晨曦里,
大方地和来来往往的行人打招呼。她不像其他擦鞋的人不厌其烦地问擦鞋吗?她问:去上班?
去买菜?去送小孩?……很得体,很亲切,一如她内心的欣悦。
③我早上上班,她见着我,笑着问:上班去?有时,她还提醒我:抓紧点,要迟到了。
我一看时间果然很紧,便加快了步伐。走了几步,回头看时,她也看着我,一脸的友好,满
是真诚的笑意。
④后来,每回经过她的摊前,我就放慢脚步。她看到我,就笑,然后定定地看着我脚上
的鞋。我会意,坐在她的椅子上。她笑着说,早啊!我说,你比我还早呢!她就笑着说,老
辈人说的一一人勤春来早!
⑤然后,她埋下头来认真擦鞋,再无言语。她先用鞋刷轻轻地刷去尘土,不急于上鞋油,
第20页共43页
而是用小喷壶对准皮鞋面喷潮,再用另一鞋刷蘸点鞋油,在潮的地方打着圈把鞋油涂均匀,
然后从鞋尖部位开始擦,一点一点地往后。擦完一只再擦另外一只。两只鞋擦完后,她又重
新擦一遍,和上次打圈擦不一样,这次是直线来回擦。最后换软棉布擦,棉布缠在右手上,
四指并拢用力向外撑,飞速地来回……
⑥她擦的鞋一尘不染,油光程亮。尤其,她把鞋带也都解下来,揉在手心,用洗衣液浸
了,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她手执鞋带一端,抻开,在空中甩得啪啪作响。只几下,鞋
带就甩干了,洁净似新。
⑦接下来,她帮我系鞋带,执带似丝,穿孔如飞,左手内扣,右手外扣,绕一圈,左手
抓右绳,右手抓左绳,绞花一般,最后,用力一扯,成了:好一个大方美观的蝴蝶结!
⑧看,很好,美丽在我的鞋上,幸福在她的脸上。
⑨这时,她抬起头来,再用手抹抹我的鞋面,无一丝灰尘,又轻轻地向鞋面上吹一下,
再抹一下,舒口气,她轻轻地抚一下自己额头上的秀发,站了起来。晨曦中的她,朴素得体,
健壮生动,让人感觉到一份真实的美丽。
⑩后来,听她聊起她的家乡、孩子和她的工作。她说在这儿擦鞋已有二十多年了。二十
多年来,擦鞋挣钱、养家糊口,供儿子上完了大学,直到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儿子现在在广
州创业办了个小厂,红火着呢……
⑪我说,擦了这么多年鞋,你现在也该回去享享清福了。她说,儿子好几次都要她去
带孙子,说一家人在一起比啥都好。我说,那当然,去吧。她却没有接话,过了一会儿才说:
“我是劳碌命,动惯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歇不下来……”
⑫她没有说下去,我也没有再劝下去。她低下头,一丝不苟,双手在我的鞋面上飞舞
着。
⑬我每回见她捧着鞋的样子,就像捧着一个宝贝似的,全神贯注。有一天,我听得真
切,她竟自言自语地说:“鞋啊,不是你穿着它走,是它带着你往前走呢!”
⑭那年夏天,在老街的街口,我没见着她。我四下里张望,还是不见她的影子。那个
早晨,无风,闷热,让人有些焦躁不安。接下来几天,仍然不见她出现,没有她的老街街口,
仿佛少了一道风景。
⑮我听说这个擦鞋的女人终是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到儿子工作的城市带宝贝孙子
去了。起先两三年,她整日忙忙碌碌,在儿子宽敞明亮的家里带小孩、做家务。每到节假日,
一家人逛商场、游公园、下馆子,她却免不了眼睛滴溜溜地盯着过往行人的脚上看。后来孙
子进了幼儿园,她闲着无事,竟背着椅子,操着家什上了街,在一条大街的街口摆起了擦鞋
第21页共43页
的摊子。不巧却被城管逮个正着,让儿子去领人。堂堂公司总经理的儿子颇感蒙羞,破天荒
在老娘面前发了大火。
⑯再后来,她又回到了老街,还是风霜雨雪里立在老街的街口,一脸笑,勤快,整洁,
生动,阳光。
⑰远远地见着我,她似见了亲人一般,说,好久好久了,人也落了,手也生了……她
注视着我脚上的鞋,我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地也瞧了瞧自己逋遢的鞋,说,早该擦擦了!
⑱她把我的鞋捧在手上,又一丝不苟地擦起鞋来。擦好了,抬起了头,兴奋地对我说:
“鞋不擦不亮,人不勤不精神!”
⑲我频频点头称是。望着晨曦中的小县城,有几分美好、清丽和诗意……放眼打量,
自己好久没有注视这近处的风景了。
22.请依据文章内容,从擦鞋女人的角度填写下表。(4分)
时间情节心理
早晨®欣悦
擦鞋时擦鞋女人一丝不苟地工作,对擦鞋充满了敬畏②
③擦鞋女人在儿子的劝说下到儿子工作的城市生活恋恋不舍
再后来④兴奋
23.结合语境,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4分)
她抬起头来,再用手抹抹我的鞋面,无一丝灰尘,又轻轻地向鞋面上吹一下,再抹一下,
舒口气,她轻轻地抚一下自己额头上的秀发,站了起来。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擦鞋女人的话语质朴而亲切,平儿的语言拉近了与顾客的关系,蕴含着朴素而丰富的人生
道理。擦鞋女人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但也是个乐观善良,热爱生活,敬畏工作,富有
人生智慧的人。
B.文章前三段说她不像一般擦鞋的人,是因为身旁的滕椅总是干干净净。
C.文中并没有出现擦鞋女人的名字,而是用“她”指称,这非但没有影响人物形象的真实丰
满,还使这一形象具有了群体代表性。
D.小说运用第一人称,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全面真实细致地展现了擦鞋女人的日常生活,
使读者感觉亲切可信。
第22页共43页
E.“那个早晨,无风,闷热,令人有些焦躁不安”一句,既写了当时的天气状况,更写出了
“我”没见到擦鞋人的失落、沮丧的心情。
25.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⑮段在文中的作用。2019年10月,对于全国人大“关于对中
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立法”的建议,教育部进行答复:强化劳动教育。结合文章和链接材
料,请你谈谈劳动的价值或意义。(6分)
22.擦鞋女人总是面带微笑站在街口问候他人、幸福、那年夏天、擦鞋女人重回老街干起擦
鞋工作。
23.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通过对她擦鞋的动作描写(或细致刻画擦完鞋后的细节描
写),表现了她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完成后满足幸福的情态,也突出对于
女人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品质的赞美。
24.BD(B她不像一般擦鞋人不仅因为擦鞋女人身旁的藤椅总是干干净,还因为女人的问
候总是很亲切很得体,她总是真诚友好地与路人们进行交流。D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不能
全面细致展现擦鞋女人的生活。)
25.作用:①插叙,交代了擦鞋女人没有出现在老街街头的原因,为下文写擦鞋女人回到老
街的情节做铺垫。②有空闲就考虑擦鞋的事,突出了擦鞋女人勤劳的品质和对擦鞋工作的
热爱,通过擦鞋女人的生活经历凸显了劳动彰显人生价值、劳动人民是生活中最美的风景
的主题。(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价值或意义:一:劳动能砥砺德行、升华境界。如原文擦鞋女人勤劳踏实、热爱工作热
情问候顾客,让顾客感受到了她美好、温暖的品德;二:劳动能让人生活会更自在更充盈,
更有价值感。如文中,工作辛劳的擦鞋女人是快乐的幸福的,也获得了顾客的认可和尊重;
三:劳动能让我们收获书本知识之外的知识和能力。如毛泽东认为劳动也是人生最重要的
必修课。四:劳动能让人生活更乐观向上。如材料二,劳动中的网红食堂姐是乐观的自豪
的。(答出三点给4分)
第23页共43页
(六)暖冬
谢光明
①江南,冬天的冷风一波一波酝酿一次次流产的雪。看来今年又是一个暖冬。街上的人
们像往年一样,一件件添加衣裳,把自己包裹成饱满的花骨朵,期待春天的来临。家乡三五
堆草垛偎依着乌柏树,温暖的草垛里居住许多失眠的松鼠和麻雀,麻雀们叽叽喳喳在争吵春
天的讯息,草垛于是恢复了生命。有生命的草垛守候在村口,挥舞村庄里的炊烟迎送我们的
奔波。
②乌柏树是带着一身热烈的装扮进入冬天的。记得我回家时,乌柏树还是满身娓紫嫣红,
集人间三千美色于一身。才一个月时间,它就这般清瘦苗条,显露出峥嵯遒劲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全新智慧社区物业经营权授权经营合同3篇
- 2024年度环保检测设备运营与维护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校园智能化设施安装工程施工合同
- 2024年度上门清洁保养服务合同样本6篇
- 2024年度修理厂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车辆保险销售合同3篇
- 2024年度兽医动物疫苗研发聘用合同3篇
- 工管课程设计总结
- 2024年度医疗器械市场调查与分析合同2篇
- 2024年智能化设备升级改造与维护保养合同3篇
- 2024版专业生产厂房租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协议3篇
- 流感疫苗的接种人群
- 采矿权承包合同
- 国开电大本科《管理英语3》机考真题(第九套)
- 足球《颠球》课件
- 顾发号附件五顾家家居销售流程及服务礼仪2014a
- 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
-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项目化教程
-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汽油运输计划方案
- 动静压测试仪使用培训(中文)
- 上海市物理业余学校闵行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