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墟卜辞显示,商王凡事都要进行占卜,大到征伐、出猎,小到看病,都要卜问神的旨意。但从卜辞来看,很多神灵因为不能展现威力以满足人的现实需求,就被置于淘汰之列。这一现象反映出殷商时期()A.神权影响政治运转 B.重视人的现实利益C.社会矛盾发生变化 D.王权呈现强化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得出主要结论:商代的政治制度神权色彩浓厚,但不能满足人们现实需求的神灵均被至于淘汰行列,说明相比于对神灵的崇拜,殷商时期更注重人的现实利益,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史实可以佐证殷商时期神权会影响政治运转,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殷商时期的社会矛盾是否变化无关,排除C项;“强化王权”与材料“重视人的现实利益”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前期,鲁国大夫季氏和叔孙氏一度掌握鲁国政权。春秋后期,季氏的家臣南蒯、叔孙氏的家臣阳虎起来反对家主,并掌握了鲁国政权,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这些史实反映了()A.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B.爵位继承制被破坏C.周天子的权势衰微 D.霸权更迭较为频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春秋后期,季氏的家臣南蒯、叔孙氏的家臣阳虎起来反对家主,并掌握了鲁国政权,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鲁国出现了大夫执掌政权的局面之后又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这体现了分封制之下的等级制度逐步瓦解,即分封制的逐步瓦解,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关于爵位继承制被破坏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仅凭材料孤证无法判断该时期周天子权势是否衰微,排除C项;材料中只写出了鲁国国内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并没有表现出春秋战国时期霸权更迭较为频繁,排除D项。故选A项。3.“汉高祀鲁”画面(如下图所示)展现了汉高祖刘邦称帝后途经曲阜祭祀孔子的场景。下图所示是根据文献史料记载中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公开祭拜孔子的史实所绘的一幅画。汉高祖此举意在()A.以“无为而治”理念休养生息 B.提倡“尊崇儒术”以治理朝政C.借助儒家礼仪彰显天子威仪 D.奉孔子为万世师表传承儒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公开祭拜孔子的史实所绘的一幅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彰显天子威仪,巩固统治,借助儒家的礼仪,进行公开祭拜孔子,C项正确;儒家思想与“无为而治”理念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提出“尊崇儒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汉高祖祭拜孔子,无法体现出他主张传承儒学,排除D项。故选C项。4.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宗教人物画也随之大量涌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世俗文化的发展 B.民族交融的发展C.三教鼎立的形成 D.社会思想的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宗教人物画也随之大量涌现。”可知,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宗教画大量出现,这与佛教的传入以及道教的兴起有较大的关联性,即社会思想的变化导致绘画多元化的倾向,D项正确;世俗文化是指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以普通受众的需要为中心,以满足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通俗性,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信息,排除B项;魏晋时期,三教并行,而非三教鼎立,排除C项。故选D项。5.贞元二年至三年(786~787年),唐朝民间出现了“钱荒",即相较于民间交易对铸币的需求量,实际进入流通领域中的铸币严重不足,市场上由唐前期的“钱轻物重”转变为“钱重物轻”。这一现象反映出()A.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B.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加剧C.贵族的生活奢侈化 D.新型“通宝"钱收藏价值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86~787年唐朝(中国)。材料反映出786~787年唐朝出现“钱荒”,实际进入流通领域中的铸币严重不足,据所学可知,实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因此,唐朝这一时期出现“钱荒”,说明商品经济得到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钱荒"现象的出现和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需求量增加有关,据材料无法推知“钱荒"是由社会局势动荡造成的,排除B项;民间出现“钱荒"不一定和贵族生活奢侈化有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论及“通宝”钱的收藏价值,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6.宋元之际,棉花种植流传于闽广、关陕一带。到明代,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已“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臬,盖百倍焉”。这反映出明代()A.植棉成为致富不二选择 B.农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C.弃农经商的现象较为普遍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臬,盖百倍焉”可知,到了明朝时期,棉花在全国普遍种植,无论南北还是贫富,其收益是丝的多倍,反映了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加强,D项正确;植棉成为致富的不二选择,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弃农经商现象,且在当时是少数,排除C项。故选D项。7.明代设六科给事中(正六品),“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内外章疏下,分类抄集,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焉”,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由此可见,六科给事中的设立()A.有助于规范六部的职权 B.旨在完善官吏监督体制C.利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强化了中枢机构的权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给事中能够对不恰当的决策进行封驳、监督,这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行政决策中的失误,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不是规范六部的职权,排除A项;六科给事中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对六部行政职能的监督,但材料信息没有说目的是完善官吏监督体制,排除B项;据所学,六科给事中主要是起到监察作用,并不是中枢决策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8.黄宗羲将“为故国存信史”作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宗旨,相较于考订史实的传统,他更注重于“当身现代之史”与“文献人物之史”,乾隆年间有学者对其史著《明儒学案》作出评价:“论学最为详备,窥其意旨,取扶植名教砥砺风节者多。”由此可知,黄宗羲的史学研究()A.过度强调文献史料 B.注重还原历史真实C.服务现实政治需要 D.践行经世致用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之际(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黄宗羲“为故国存信史”,为故国承担一份责任,治史与以往偏于考订治史的学者不同,注重“当身现代之史”与“文献人物之史”,据所学,经世致用指的是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由此可知,黄宗羲的史学研究践行经世致用精神,D项正确;据材料,黄宗羲注重“当身现代之史”与“文献人物之史”,没有过度强调文献史料,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黄宗羲的史学研究践行经世致用精神,未涉及还原历史真实,排除B项;黄宗羲“为故国存信史”,保存已亡的明朝历史,不是服务现实政治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9.1864年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的《和好贸易条约》规定:华商到小吕宋地方贸易,该国应照最好之国相待,若西班牙嗣后有何优待别国商人之处,应照最优之国以待中国商人,用昭平允。其后中意.中奥等通商条约,也都添加了类似条款。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A.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意识 B.摆脱了被侵略的境地C.贸易出超局面得到改善 D.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4年(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据本题材料“1864年,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的《和好贸易条约》中特别规定:华商到小吕宋地方贸易,该国应照最好之国相待。”以及中意、中奥通商条约类似条款,可知这体现了清政府在中外贸易中为华商谋取权益的内容,说明当时清政府在与他国进行外交活动时,已经初步具备了近代外交意识,A项正确;中国没有因为《和好贸易条约》的签订而摆脱被侵略的境地,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1864年清政府贸易出超局面得到改善的结论,排除C项;当时中国沦为列强殖民地,国际地位并未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10.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掀起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朔方备乘》《康辅纪行》等一大批代表作。这一时期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折射出()A.清廷中央集权的强化 B.民众的民族意识增强C.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D.民众摆脱文字狱的枷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掀起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朔方备乘》《康辅纪行》等一大批代表作。”可知,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为了维护领土主权,掀起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民族危机促进对边疆的研究,而非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A项;此时民众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只是部分学者民族意识觉醒,开始研究边疆,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文字狱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所示为1947年《申报》上的一则广告。该广告可印证当时()A.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B.西方大国加强对中国文化侵略C.西式餐饮文化已融入市民生活 D.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根据题干“1947年”“美国新到OK咖啡”及所学可知,反映的是近代西方餐饮文化对中国民众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上海市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仅仅是一则美国咖啡的广告,无法得出西方大国对中国文化侵略,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数据信息,无法得出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2.据下表信息可知,当时()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本的共产主义书籍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1920年周恩来、邓中夏、蔡和森、翟秋白、赵世炎、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成为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者A.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态势 B.中国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提高C.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192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者,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说明他们转为马克思主义者,这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态势,A项正确;材料是先进的知识分子的认识,不能说明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提高,排除B项;民族危机不是材料要说的主要信息,排除C项;材料只是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主张,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排除D项。故选A项。13.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人为限。”这一规定()A.旨在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 B.旨在维护官僚资本的利益C.体现了保护民族经济的愿望 D.抵制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年(中国)。根据材料“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人为限。”可知,国民政府规定,国家的矿产资源归国家开采,若没有开采必要,可以交给中国人开采,但仅限中国人,这一规定体现了国民政府保护民族经济的愿望,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开采权的问题,没有体现经济结构的转变,也没有体现官僚资本信息,排除A项和B项;抵制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抵制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4.1938年夏,抗日根据地开始禁止法币在边区流通,但允许法币持有人在交易前按1:1的比例兑换成边币。1939~1940年,日伪攫取了大量法币,并在“大扫荡”之后向边区各县大量投放。自1941年起,边区政府规定,边区银行及税收机关只抛出法币,坚决拒绝将法币兑换为边币。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A.阻断了国共经济合作 B.适应了持久抗战需要C.缓解了通货紧缩压力 D.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答案〗B〖解析〗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允许法币持有人在交易前按1:1的比例兑换成边币”、“边区银行及税收机关只抛出法币,坚决拒绝将法币兑换为边币”结合所学可知,日军“大扫荡”后,投放了大量法币,为减少金融秩序的混乱,边区政府调整了对法币的政策,适应了持久抗战需要,B项正确;边区政府调整了对法币的政策,是为了减少大量法币对根据地经济的损害,没有阻断国共经济合作,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通货紧缩,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不会提高购买力,排除D项。故选B项。15.20世纪50年代,鉴于工人和农民占我国人口大部分的情况,党中央和政府推行教育面向工人和农民的政策,诸如减免学费、补助困难学生、适当放宽工农子女入学和校内学习的年龄限制、在劳动人民居住的地区增设复式班等。这些举措()A.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B.建立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实现了普及教育的目标 D.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和政府推行教育面向工人和农民的政策,这扩大了受教育群体,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D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20世纪60年代,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实现了普及教育的目标”过于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16.2022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2年7月17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31-1气田成功投用,单井试采气量达31万立方米/天。这一科研成果的应用使()A.我国海洋开发技术领先世界 B.我国能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C.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D.渤海成为我国石油主要产区〖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我国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成功投用后,单井试采气量达31万立方米/天,这说明该科研成果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B项正确;材料反映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作用,无法反映“领先世界”,排除A项;大庆油田的发展摘掉了我国”贫油国“的帽子,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天然气的开采,不是石油的开采,排除D项。故选B项。17.在苏格拉底看来,认识自我就是认识自我的灵魂,而灵魂只有在智慧和理性所在的地方才能认识自己。苏格拉底认为,很多人觉得自己聪慧都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真正的认识自己就是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这说明他()A.反对民主政治 B.注重美德教育 C.强调人类智慧 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认为灵魂只有在智慧和理性所在的地方才能认识自己,真正的认识自己就是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可见他具有人文精神,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苏格拉底的思想,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主张,未显示苏格拉底注美德教育,排除B项;苏格拉底提倡自我反思,而不是强调人类智慧,排除C项。故选D项。18.自公元前286年至公元前27年,罗马的领土从意大利中南部约5000平方公里扩张到超过50000000平方公里,罗马也因此成为地中海世界实至名归的霸主。这一时期罗马疆域的急速扩张得益于()A.成文法典的制定 B.民主政治的发展 C.内部矛盾的缓和 D.奴隶来源的增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86年至公元前27年(罗马)。根据材料“罗马也因此成为地中海世界实至名归的霸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罗马内部矛盾较为缓和,对外扩张步伐加快,成为地中海世界实至名归的霸主,C项正确;法典的制定与疆域扩张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这一时期,罗马贵族共和制,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B项;D项是扩张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9.1466年,意大利建筑家卢西亚诺认为领主广场、大教堂、凉廊、军营、监狱和其他公共建筑等,构成了市民生活的支点,应当清除没有秩序的、嘈杂的、有害的活动,街道应该分层次划分以适应不同的职能需要。这一理论()A.适应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 B.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C.凸显了近代科学革命的成果 D.维护了封建贵族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66年(意大利)。据本题材料“公共建筑等,构成了市民生活的支点”、“清除没有秩序的、嘈杂的、有害的活动”、“划分以适应不同的职能需要”可知,这一理论有利于更好地方便市民生活,结合时间“1466年”,意大利正在进行文艺复兴,倡导以人为中心,肯定人对世俗生活的享受,所以,这一理论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城市内部的建设,不是追求自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近代科学,排除C项;材料关注的是市民生活,不是贵族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20.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国王只能在“不长于3年或短于50天”的法定议会周期框架内行使召集或解散议会的权力。由此可见,《三年法案》的通过()A.进一步夯实了代议制的权力基础 B.限制了议会权力的过度膨胀C.标志着国王的权力来源发生变化 D.标志着国王丧失国家行政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94年(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三年法案》的规定使议会制度法律化,议员任期规范化,国王权力进一步受限,有利于议会作为常设机构并逐渐成为权力中心,进一步夯实了代议制的权力基础,A项正确;据材料,“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可知,该法案保障了议会发挥作用,不是限制议会权力,排除B项;据材料,国王只能在法定议会周期框架内行使召集或解散议会的权力,可知该法案限制了王权,与国王的权力来源无关,排除C项;据所学,国王行政权的丧失是由于内阁的产生与发展,18世纪20年代责任制内阁形成,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1.德意志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大部分地区完成工业革命前,以电能、内燃机动力以及新兴化学为主的工业在德意志已异军突起。这反映了德意志()A.仿照英国的工业化模式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C.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D.国家统一加快工业革命进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70年代初(德意志)。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德意志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就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反映了德意志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英国的信息,未体现仿照英国,排除A项;材料说明德意志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但不能证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排除B项;1871年德意志统一,而材料信息说明它是在统一前就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无法反映国家统一加快工业革命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22.1919年1月11日,俄国苏维埃政权颁布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额交售全部余粮,按规定价格给国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这一政策的实行主要是因为当时()A.国家经济建设滞后 B.粮食短缺和战争需要C.城市粮食供应不足 D.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19年(俄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B项正确;余粮收集制主要是为了应对战争需要,缓解粮食短缺,而非因为国家经济建设滞后,排除A项;当时除了城市粮食供应不足外,前线红军粮食供应也面临问题,导致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城市粮食供应不足”未能指出实行余粮收集制的最重要背景和原因——战争需要,排除C项;苏联成立于1922年,晚于余粮收集制开始实施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23.下表所示为南南合作起步阶段建立的南南合作组织。据此可知,南南合作()合作组织形式组织名称及其成立时间全球性南南合作组织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1961年)、七十七国集团(1964年)区域性南南合作组织中美洲国家组织(1951年)、拉美自由贸易区(1961年)、中美剂共同市场(1962年)、非洲统一组织(1963年)、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年)、安第斯条约组织(1969年)原料生产国和输出国南南合作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1960年)、非洲国家咖啡组织(1960年)A.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经济秩序 B.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C.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D.促进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20世纪60年代,南南合作存在不同的范围和形式,可见南南合作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经济秩序,A项正确;材料表明,存在全球性南南合作组织,排除B项;南南合作有利于发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目前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24.相关机构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杂草对农药的抵抗力增强,2024年起全球农业生产可能会投入30亿磅除草剂(价值约25亿美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除草机器人已可利用杂草图像数据库,检测和摘除杂草,或精准施放除草剂,以使其不会影响作物本身的生长。由此可知,农用机器人的发展()A.有利于维护农业生态 B.推动了生产关系变迁C.提高了粮食生产成本 D.可取代新型农药研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推知,农用机器人的发展在保证并提高除草效率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能起到维护农业生态的作用,A项正确;农用机器人的发展是否会改变生产关系尚有待验证,排除B项;农用机器人的量产化、智能化,可能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下降,排除C项;杂草抗药性的增强,说明新型农药研发仍有必要性,这一科研需要并不会因农用机器人的出现和普及而被取代,排除D项。故选A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朝在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丝路贸易重新兴盛。通过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元廷分别与欧洲、阿拉伯及小亚细亚建立了外贸联系。中西陆路交通线之复杂,商旅之频繁,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海港遍布东南沿海,尤以泉州、广州等七处为重。统治者在海港城市专设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使得舶来品的数量和品种都远超前代,且增长趋势明显。诚如时人所称:泉州的“各种货物堆积如山,仅胡椒一项,数量非常可观”,“而运往亚历山大供应西方世界各地的胡椒,就相形见绌了,恐怕不过它的百分之一”。舶来物品输入沿海港口后,由商贩们贩运、销往全国各地。我国商舶东起高丽、日本,西抵非洲海岸,十分活跃。——摘编自王珍曙《元时期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开始加速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外贸法律相继出台、关税水平大幅降低等一系列改革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注入更鲜活的动力。其间,货物贸易规模以年均14%左右的速度持续扩张,200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是1978年的23倍,位列全球第七。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贸易商品中的占比将近90%。出口市场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经济体。对外贸易主体构成实现了多元化。外资企业通过投入资金、先进技术等与中国劳动力要素相结合,纷纷将中国作为生产与出口加工平台,使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启示。〖答案〗(1)表现:水陆贸易繁荣;海港城市经济繁荣;有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输入输出商品种类丰富多样;对外贸易范围广。(答出三点即可)原因:国家实现了大一统,政局相对稳定;农业和工商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水陆交通发达;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朝廷重视,推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答出四点即可)(2)特点:重视营造贸易环境;坚持市场调节为主;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对外贸易主体构成多元化;对外贸易发展更为迅速。(答出三点即可)意义: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答出四点即可)(3)启示:对外贸易政策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对外贸易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外贸的良性运行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时期。第一问表现,由材料“中西陆路交通线之复杂,商旅之频繁,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海港遍布东南沿海,尤以泉州、广州等七处为重”可得出水陆贸易繁荣;由材料“统治者在海港城市专设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使得舶来品的数量和品种都远超前代,且增长趋势明显”可得出海港城市经济繁荣;有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由材料“泉州的‘各种货物堆积如山,仅胡椒一项,数量非常可观’,‘而运往亚历山大供应西方世界各地的胡椒,就相形见绌了,恐怕不过它的百分之一’”可得出输入输出商品种类丰富多样;由材料“我国商舶东起高丽、日本,西抵非洲海岸,十分活跃。”可得出对外贸易范围广。第二问原因,由材料“元朝在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丝路贸易重新兴盛。通过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元廷分别与欧洲、阿拉伯及小亚细亚建立了外贸联系”及所学可得出国家实现了大一统,政局相对稳定;由材料“中西陆路交通线之复杂,商旅之频繁,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海港遍布东南沿海,尤以泉州、广州等七处为重”可得出水陆交通发达;由材料“统治者在海港城市专设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可得出朝廷重视,推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由材料“我国商舶东起高丽、日本,西抵非洲海岸,十分活跃”可得出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结合所学可得出元朝农业和工商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小问2】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第一问特点,由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外贸法律相继出台、关税水平大幅降低等一系列改革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注入更鲜活的动力”可得出重视营造贸易环境;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由材料“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开始加速推进”可得出坚持市场调节为主;由材料“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贸易商品中的占比将近90%”可得出贸易结构持续优化;由材料“对外贸易主体构成实现了多元化”可得出对外贸易主体构成多元化;由材料“外资企业通过投入资金、先进技术等与中国劳动力要素相结合,纷纷将中国作为生产与出口加工平台,使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可得出对外贸易发展更为迅速。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开始加速推进”等信息可知,这时期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材料“货物贸易规模以年均14%左右的速度持续扩张,200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这有利于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据材料“是1978年的23倍,位列全球第七”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小问3】本题是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至新中国。由材料“统治者在海港城市专设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使得舶来品的数量和品种都远超前代,且增长趋势明显”“200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是1978年的23倍,位列全球第七”可得出对外贸易政策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由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外贸法律相继出台、关税水平大幅降低等一系列改革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注入更鲜活的动力”可得出外贸的良性运行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材料“外资企业通过投入资金、先进技术等与中国劳动力要素相结合,纷纷将中国作为生产与出口加工平台,使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可得出对外贸易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结合所学可知,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有贤士日路得,幼习耶稣教,贫乏不能自存。及冠,得《圣书》,遂弃俗入道,伏处三年,虔祷耶稣。后才思日进,以其道为教师,遂赴罗马国与教皇议论。旋国后,遂宣言教皇之谬,切劝各国去教皇异端。值新君践位,召路得询其教本末。路得遂将《圣书》翻译日耳曼语,令民读之,乃兴崇正道。于是路得之名扬海外,罗马教皇之徒憾之。——摘编自[清]魏源《海国图志》提炼材料中的历史信息,从中得出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答案〗示例论题: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教廷的权威地位。阐述: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人们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路德于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把斗争矛头指向了罗马教廷,促进了新教派的兴起,冲击了以罗马教皇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进一步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路德强调世俗王权高于教会,认为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这增强了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动摇了罗马教廷的权威性。路德还强调要简化宗教仪式,使教会占有的财富重新回到世俗社会,这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从经济层面上动摇了罗马教会的地位。路德在宗教改革中,大力宣扬人文主义精神,动摇了罗马教廷的权威地位,推动了德意志和欧洲的社会转型。(“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阅卷唯一标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欧洲。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材料来自于《海国图志》,内容涉及马丁·路德及宗教改革,题干要求提取材料信息拟定论题,不妨从宗教改革的影响角度拟定论题: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教廷的权威地位。其次,结合具体史实阐述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如何动摇罗马教廷的权威地位,可从《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宗教改革的影响角度阐述,论证如下: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人们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路德于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把斗争矛头指向了罗马教廷,促进了新教派的兴起,冲击了以罗马教皇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进一步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路德强调世俗王权高于教会,认为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这增强了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动摇了罗马教廷的权威性。路德还强调要简化宗教仪式,使教会占有的财富重新回到世俗社会,这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从经济层面上动摇了罗马教会的地位。最后,突出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突出贡献,大力宣扬人文主义精神,动摇了罗马教廷的权威地位,推动了德意志和欧洲的社会转型。请考生从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82年宪法第13条和第11条规定的“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就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包含“私有财产权相对国家权力具有不可侵犯性”的宗旨,但并没有明确宣示。1988年宪法修正案第1条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以及“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8条规定的“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和第9条规定的“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以及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16条所规定的“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等内容,都包含了“私有财产不受政治权力侵犯”的宗旨,但是,毕竟宪法并未明确宣示“私有财产不受政治权力的侵犯”。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22条修正案同时规定了私法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权和公法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权。——摘编自田宝会、刘静仑《私有财产杈与法律改革——1978—2003中国法律史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有产权法律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有产权法律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渐进改革,不断完善;同经济体制转型相适应;私有产权的重要性得到强化。(2)影响: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了人民的合法财产权益;为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1982年宪法第13条和第11条规定”、“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22条修正案”可分析出渐进改革,不断完善;根据材料“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可分析出同经济体制转型相适应;根据材料“私法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权和公法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权”可分析出私有产权的重要性得到强化。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影响:结合中国的法治进程可分析出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据材料“私有财产不受政治权力侵犯”可分析出保障了人民的合法财产权益;结合改革开放的进程可分析出为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8.[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在西线战场陷入胶着状态,英国想要通过开辟新战线打破战争僵局。奥斯曼帝国参战后,俄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1915年1月,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请求协约国在某处发动军事行动牵制奥斯曼帝国。英国陆军大臣基钦纳接受了尼古拉大公的请求,开始计划利用海军在土耳其海峡发动攻势,目的是依靠武力打通达达尼尔海峡占领加里波利半岛,援助俄国在高加索的作战,并迫使奥斯曼帝国退出战争,稳定英国在中东的局势。但英国政府内部对于此次军事行动存在分歧,决策混乱,造成登陆作战行动延迟到4月25日才开始。奥斯曼帝国军队在德国将军冯.桑德斯的指挥下,利用英军的延误,加强了对半岛的军事布防。8月,英军在半岛的苏弗拉湾发动攻势,因为指挥官斯托普福德的失误,英军没有及时占领制高点提基堆岭,土耳其将领凯末尔再次挽救危局,击退了英军的进攻,双方再次陷入对峙局面,战役最终以英法失败撤军而结束。——摘编自陈利宽《论加里波利战役的历史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里波利战役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里波利战役的影响。〖答案〗(1)背景:一战西线战场陷入胶着状态;协约国急于开辟新战线;奥斯曼帝国代表同盟国参战;俄国面临双线作战的困境。(2)影响:打破了协约国的战略构想;使同盟国集团在东南欧地区获得战略优势;加重了俄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改变了土耳其的历史进程;削弱了英国对中东的控制。〖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背景:根据材料“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在西线战场陷入胶着状态”可归纳出1914年马恩河会战之后,西部战线进入了僵持阶段;根据材料“英国想要通过开辟新战线打破战争僵局”可归纳出协约国急于开辟新战线;根据材料“奥斯曼帝国参战后”可归纳出奥斯曼帝国代表同盟国参战;根据材料“俄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可归纳出俄国面临双线作战的困境。【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影响:根据材料“战役最终以英法失败撤军而结束”可以得出,英法两国通过开辟新战线打破西线战场僵局的尝试失败,打破了协约国的战略构想;英法在中东这场战役的失败,同时使同盟国集团在东南欧地区获得战略优势;沙皇俄国因此战被同盟国彻底封锁,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加剧;加里波利之战的失败大大削弱了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同时也加剧了盟军军队中的分歧和不和;对于衰落的奥斯曼帝国而言,加里波利战役是最后的辉煌之战,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奥斯曼暂时免于被瓜分,同时也改变了土耳其的历史,此后的土耳其“国父”就是在加里波利战役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领导能力。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明清之际,西方数学和天文学的传入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引进与反引进的斗争相当激烈。清初学者梅文鼎认为“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分新旧”,“务集众长以观其会通,毋拘名相而取其精粹”。梅文鼎毕生研究数学和天文学,著述繁富。梅文鼎对于当时的中西数学进行了相当全面的研究,几乎涉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领域。在梅文鼎之孙梅毂成编选的《梅氏丛书辑要》中,收集了梅文鼎的数学著作13种共40卷,这些著作对当时已传入中国的算术、几何、代数、三角、比例规、纳皮尔算筹等西方数学知识,作了系统的整理和全面的阐述,并且取得了一些独创性的研究成果。梅文鼎的数学著作常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叙述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正如清中期学者阮元所说,“其论算之文务在显明,不辞劳拙,往往以平易之语解极难之法,浅近之言达至深之理,使读其书者不待详求而又可晓然”,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文鼎的数学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文鼎取得数学成就的原因。〖答案〗(1)贡献:纠正了对引入西方数学成就问题的偏见;吸收借鉴了西方数学成就;推动了数学理论通俗化。(2)原因:西学东渐;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传播;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梅文鼎个人的探究精神;政府对天文历算研究的支持。〖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初的中国。据材料“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分新旧”,“务集众长以观其会通,毋拘名相而取其精粹”可得出纠正了对引入西方数学成就问题的偏见;据材料“梅文鼎对于当时的中西数学进行了相当全面的研究,几乎涉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领域”、“这些著作对当时已传入中国的算术、几何、代数、三角、比例规、纳皮尔算筹等西方数学知识,作了系统的整理和全面的阐述”可得出吸收借鉴了西方数学成就;据材料“梅文鼎的数学著作常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叙述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以平易之语解极难之法,浅近之言达至深之理,使读其书者不待详求而又可晓然”可得出推动了数学理论通俗化。【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初的中国。据材料“明清之际,西方数学和天文学的传入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可得出西学东渐;据材料“务集众长以观其会通,毋拘名相而取其精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据材料“梅文鼎毕生研究数学和天文学,著述繁富。梅文鼎对于当时的中西数学进行了相当全面的研究,几乎涉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领域”可得出梅文鼎个人的探究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对天文历算研究的支持。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墟卜辞显示,商王凡事都要进行占卜,大到征伐、出猎,小到看病,都要卜问神的旨意。但从卜辞来看,很多神灵因为不能展现威力以满足人的现实需求,就被置于淘汰之列。这一现象反映出殷商时期()A.神权影响政治运转 B.重视人的现实利益C.社会矛盾发生变化 D.王权呈现强化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得出主要结论:商代的政治制度神权色彩浓厚,但不能满足人们现实需求的神灵均被至于淘汰行列,说明相比于对神灵的崇拜,殷商时期更注重人的现实利益,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史实可以佐证殷商时期神权会影响政治运转,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殷商时期的社会矛盾是否变化无关,排除C项;“强化王权”与材料“重视人的现实利益”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前期,鲁国大夫季氏和叔孙氏一度掌握鲁国政权。春秋后期,季氏的家臣南蒯、叔孙氏的家臣阳虎起来反对家主,并掌握了鲁国政权,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这些史实反映了()A.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B.爵位继承制被破坏C.周天子的权势衰微 D.霸权更迭较为频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春秋后期,季氏的家臣南蒯、叔孙氏的家臣阳虎起来反对家主,并掌握了鲁国政权,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鲁国出现了大夫执掌政权的局面之后又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这体现了分封制之下的等级制度逐步瓦解,即分封制的逐步瓦解,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关于爵位继承制被破坏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仅凭材料孤证无法判断该时期周天子权势是否衰微,排除C项;材料中只写出了鲁国国内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并没有表现出春秋战国时期霸权更迭较为频繁,排除D项。故选A项。3.“汉高祀鲁”画面(如下图所示)展现了汉高祖刘邦称帝后途经曲阜祭祀孔子的场景。下图所示是根据文献史料记载中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公开祭拜孔子的史实所绘的一幅画。汉高祖此举意在()A.以“无为而治”理念休养生息 B.提倡“尊崇儒术”以治理朝政C.借助儒家礼仪彰显天子威仪 D.奉孔子为万世师表传承儒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公开祭拜孔子的史实所绘的一幅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彰显天子威仪,巩固统治,借助儒家的礼仪,进行公开祭拜孔子,C项正确;儒家思想与“无为而治”理念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提出“尊崇儒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汉高祖祭拜孔子,无法体现出他主张传承儒学,排除D项。故选C项。4.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宗教人物画也随之大量涌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世俗文化的发展 B.民族交融的发展C.三教鼎立的形成 D.社会思想的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宗教人物画也随之大量涌现。”可知,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宗教画大量出现,这与佛教的传入以及道教的兴起有较大的关联性,即社会思想的变化导致绘画多元化的倾向,D项正确;世俗文化是指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以普通受众的需要为中心,以满足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通俗性,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信息,排除B项;魏晋时期,三教并行,而非三教鼎立,排除C项。故选D项。5.贞元二年至三年(786~787年),唐朝民间出现了“钱荒",即相较于民间交易对铸币的需求量,实际进入流通领域中的铸币严重不足,市场上由唐前期的“钱轻物重”转变为“钱重物轻”。这一现象反映出()A.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B.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加剧C.贵族的生活奢侈化 D.新型“通宝"钱收藏价值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86~787年唐朝(中国)。材料反映出786~787年唐朝出现“钱荒”,实际进入流通领域中的铸币严重不足,据所学可知,实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因此,唐朝这一时期出现“钱荒”,说明商品经济得到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钱荒"现象的出现和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需求量增加有关,据材料无法推知“钱荒"是由社会局势动荡造成的,排除B项;民间出现“钱荒"不一定和贵族生活奢侈化有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论及“通宝”钱的收藏价值,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6.宋元之际,棉花种植流传于闽广、关陕一带。到明代,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已“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臬,盖百倍焉”。这反映出明代()A.植棉成为致富不二选择 B.农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C.弃农经商的现象较为普遍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臬,盖百倍焉”可知,到了明朝时期,棉花在全国普遍种植,无论南北还是贫富,其收益是丝的多倍,反映了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加强,D项正确;植棉成为致富的不二选择,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弃农经商现象,且在当时是少数,排除C项。故选D项。7.明代设六科给事中(正六品),“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内外章疏下,分类抄集,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焉”,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由此可见,六科给事中的设立()A.有助于规范六部的职权 B.旨在完善官吏监督体制C.利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强化了中枢机构的权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给事中能够对不恰当的决策进行封驳、监督,这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行政决策中的失误,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不是规范六部的职权,排除A项;六科给事中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对六部行政职能的监督,但材料信息没有说目的是完善官吏监督体制,排除B项;据所学,六科给事中主要是起到监察作用,并不是中枢决策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8.黄宗羲将“为故国存信史”作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宗旨,相较于考订史实的传统,他更注重于“当身现代之史”与“文献人物之史”,乾隆年间有学者对其史著《明儒学案》作出评价:“论学最为详备,窥其意旨,取扶植名教砥砺风节者多。”由此可知,黄宗羲的史学研究()A.过度强调文献史料 B.注重还原历史真实C.服务现实政治需要 D.践行经世致用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之际(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黄宗羲“为故国存信史”,为故国承担一份责任,治史与以往偏于考订治史的学者不同,注重“当身现代之史”与“文献人物之史”,据所学,经世致用指的是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由此可知,黄宗羲的史学研究践行经世致用精神,D项正确;据材料,黄宗羲注重“当身现代之史”与“文献人物之史”,没有过度强调文献史料,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黄宗羲的史学研究践行经世致用精神,未涉及还原历史真实,排除B项;黄宗羲“为故国存信史”,保存已亡的明朝历史,不是服务现实政治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9.1864年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的《和好贸易条约》规定:华商到小吕宋地方贸易,该国应照最好之国相待,若西班牙嗣后有何优待别国商人之处,应照最优之国以待中国商人,用昭平允。其后中意.中奥等通商条约,也都添加了类似条款。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A.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意识 B.摆脱了被侵略的境地C.贸易出超局面得到改善 D.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4年(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据本题材料“1864年,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的《和好贸易条约》中特别规定:华商到小吕宋地方贸易,该国应照最好之国相待。”以及中意、中奥通商条约类似条款,可知这体现了清政府在中外贸易中为华商谋取权益的内容,说明当时清政府在与他国进行外交活动时,已经初步具备了近代外交意识,A项正确;中国没有因为《和好贸易条约》的签订而摆脱被侵略的境地,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1864年清政府贸易出超局面得到改善的结论,排除C项;当时中国沦为列强殖民地,国际地位并未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10.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掀起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朔方备乘》《康辅纪行》等一大批代表作。这一时期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折射出()A.清廷中央集权的强化 B.民众的民族意识增强C.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D.民众摆脱文字狱的枷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掀起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朔方备乘》《康辅纪行》等一大批代表作。”可知,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为了维护领土主权,掀起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民族危机促进对边疆的研究,而非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A项;此时民众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只是部分学者民族意识觉醒,开始研究边疆,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文字狱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所示为1947年《申报》上的一则广告。该广告可印证当时()A.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B.西方大国加强对中国文化侵略C.西式餐饮文化已融入市民生活 D.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根据题干“1947年”“美国新到OK咖啡”及所学可知,反映的是近代西方餐饮文化对中国民众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上海市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仅仅是一则美国咖啡的广告,无法得出西方大国对中国文化侵略,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数据信息,无法得出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2.据下表信息可知,当时()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本的共产主义书籍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1920年周恩来、邓中夏、蔡和森、翟秋白、赵世炎、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成为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者A.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态势 B.中国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提高C.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192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者,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说明他们转为马克思主义者,这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态势,A项正确;材料是先进的知识分子的认识,不能说明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提高,排除B项;民族危机不是材料要说的主要信息,排除C项;材料只是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主张,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排除D项。故选A项。13.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人为限。”这一规定()A.旨在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 B.旨在维护官僚资本的利益C.体现了保护民族经济的愿望 D.抵制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年(中国)。根据材料“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人为限。”可知,国民政府规定,国家的矿产资源归国家开采,若没有开采必要,可以交给中国人开采,但仅限中国人,这一规定体现了国民政府保护民族经济的愿望,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开采权的问题,没有体现经济结构的转变,也没有体现官僚资本信息,排除A项和B项;抵制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抵制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4.1938年夏,抗日根据地开始禁止法币在边区流通,但允许法币持有人在交易前按1:1的比例兑换成边币。1939~1940年,日伪攫取了大量法币,并在“大扫荡”之后向边区各县大量投放。自1941年起,边区政府规定,边区银行及税收机关只抛出法币,坚决拒绝将法币兑换为边币。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A.阻断了国共经济合作 B.适应了持久抗战需要C.缓解了通货紧缩压力 D.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答案〗B〖解析〗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允许法币持有人在交易前按1:1的比例兑换成边币”、“边区银行及税收机关只抛出法币,坚决拒绝将法币兑换为边币”结合所学可知,日军“大扫荡”后,投放了大量法币,为减少金融秩序的混乱,边区政府调整了对法币的政策,适应了持久抗战需要,B项正确;边区政府调整了对法币的政策,是为了减少大量法币对根据地经济的损害,没有阻断国共经济合作,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通货紧缩,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不会提高购买力,排除D项。故选B项。15.20世纪50年代,鉴于工人和农民占我国人口大部分的情况,党中央和政府推行教育面向工人和农民的政策,诸如减免学费、补助困难学生、适当放宽工农子女入学和校内学习的年龄限制、在劳动人民居住的地区增设复式班等。这些举措()A.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B.建立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实现了普及教育的目标 D.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和政府推行教育面向工人和农民的政策,这扩大了受教育群体,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D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20世纪60年代,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实现了普及教育的目标”过于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16.2022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2年7月17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31-1气田成功投用,单井试采气量达31万立方米/天。这一科研成果的应用使()A.我国海洋开发技术领先世界 B.我国能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C.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D.渤海成为我国石油主要产区〖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我国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成功投用后,单井试采气量达31万立方米/天,这说明该科研成果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B项正确;材料反映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作用,无法反映“领先世界”,排除A项;大庆油田的发展摘掉了我国”贫油国“的帽子,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天然气的开采,不是石油的开采,排除D项。故选B项。17.在苏格拉底看来,认识自我就是认识自我的灵魂,而灵魂只有在智慧和理性所在的地方才能认识自己。苏格拉底认为,很多人觉得自己聪慧都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真正的认识自己就是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这说明他()A.反对民主政治 B.注重美德教育 C.强调人类智慧 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认为灵魂只有在智慧和理性所在的地方才能认识自己,真正的认识自己就是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可见他具有人文精神,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苏格拉底的思想,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主张,未显示苏格拉底注美德教育,排除B项;苏格拉底提倡自我反思,而不是强调人类智慧,排除C项。故选D项。18.自公元前286年至公元前27年,罗马的领土从意大利中南部约5000平方公里扩张到超过50000000平方公里,罗马也因此成为地中海世界实至名归的霸主。这一时期罗马疆域的急速扩张得益于()A.成文法典的制定 B.民主政治的发展 C.内部矛盾的缓和 D.奴隶来源的增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86年至公元前27年(罗马)。根据材料“罗马也因此成为地中海世界实至名归的霸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罗马内部矛盾较为缓和,对外扩张步伐加快,成为地中海世界实至名归的霸主,C项正确;法典的制定与疆域扩张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这一时期,罗马贵族共和制,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B项;D项是扩张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9.1466年,意大利建筑家卢西亚诺认为领主广场、大教堂、凉廊、军营、监狱和其他公共建筑等,构成了市民生活的支点,应当清除没有秩序的、嘈杂的、有害的活动,街道应该分层次划分以适应不同的职能需要。这一理论()A.适应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 B.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C.凸显了近代科学革命的成果 D.维护了封建贵族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66年(意大利)。据本题材料“公共建筑等,构成了市民生活的支点”、“清除没有秩序的、嘈杂的、有害的活动”、“划分以适应不同的职能需要”可知,这一理论有利于更好地方便市民生活,结合时间“1466年”,意大利正在进行文艺复兴,倡导以人为中心,肯定人对世俗生活的享受,所以,这一理论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城市内部的建设,不是追求自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近代科学,排除C项;材料关注的是市民生活,不是贵族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20.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国王只能在“不长于3年或短于50天”的法定议会周期框架内行使召集或解散议会的权力。由此可见,《三年法案》的通过()A.进一步夯实了代议制的权力基础 B.限制了议会权力的过度膨胀C.标志着国王的权力来源发生变化 D.标志着国王丧失国家行政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94年(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三年法案》的规定使议会制度法律化,议员任期规范化,国王权力进一步受限,有利于议会作为常设机构并逐渐成为权力中心,进一步夯实了代议制的权力基础,A项正确;据材料,“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可知,该法案保障了议会发挥作用,不是限制议会权力,排除B项;据材料,国王只能在法定议会周期框架内行使召集或解散议会的权力,可知该法案限制了王权,与国王的权力来源无关,排除C项;据所学,国王行政权的丧失是由于内阁的产生与发展,18世纪20年代责任制内阁形成,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1.德意志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末7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