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四_第1页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四_第2页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四_第3页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四_第4页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检测卷(四)1.下表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出处“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唐律疏议·斗讼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大明律》“亲属相为容隐”《大清律·例刑律·诉讼》这体现了中国古代()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C.血缘亲情渐渐强化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答案A解析材料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法律对亲情关系的重视,体现了儒家伦理的法律化,故A正确;材料不是强调法律与公德的融合,而是将儒家伦理融入法律,故B错误;仅仅凭材料不能说明血缘亲情渐渐强化,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等级秩序日趋固化,故D错误。2.唐朝武德四年宣布废止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这种钱制不仅成为有唐一代的定制,而且持续流行了近千年,也被作为后世“钱制”的楷模。“通宝”钱制流行反映出()A.中国古代货币起先走向规范化B.用年号铸钱强化了货币经济功能C.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加D.标记我国金属铸币制度的成熟答案C解析通宝的含义是通行的宝货,其名称变更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的相识加强,也反映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货币地位的增加,故选C项。3.明太祖禁用金银,实行宝钞(纸币)制度,而建文帝(1398—1402年)时民间交易运用白银的趋向表现明显,永乐帝(1402—1424年)即位又禁止运用金银交易,至成化年间(1464—1487年)白银几乎成了通用货币。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入超B.新的生产方式促进货币改革C.明朝政府经济政策摇摆不定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变革答案D解析题干没有体现对外贸易和生产方式,A、B两项错误;C项内容是题干所描述的是现象而不是实质,解除;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货币的变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故选D项。4.明清以前,中国是以钱钞为主要货币的,但在明清时期白银成了主要货币。对此下列说明合理的是()A.商品经济的旺盛B.白银相对于钱钞更值钱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D.政府的推动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缓慢地侵蚀着封建经济的躯体,所以白银货币化的根源是明清商品经济的旺盛,故选A项;B项说法本身欠妥,解除;C项与题意无关,解除;D项不是主要缘由,解除。5.汉代继承了秦朝抽取人头税的做法,规定:年龄在15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5倍于常人的人头税。这主要反映了汉代()A.激励人口生育 B.女性社会地位低C.社会冲突尖锐 D.政府管理实力差答案A6.北齐规定:“男18岁以上为丁。丁从课役,60岁为老。”而隋朝规定:“男以21岁为丁,58岁为限,实行从丁课。”隋朝这一变更()A.减轻了农夫赋税负担B.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D.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答案D解析与北齐相比,隋代推迟“成丁”的年限,提前“为老”年限,有利于为农业增加劳动力,促进农业发展,故选D项;隋朝缩短农夫服役年限,并不代表农夫赋税负担会减轻,解除A项;服役时间缩短,与政府财政收入无太大关系,解除B项;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解除C项。7.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方法。该变更说明()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长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答案B解析据所学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井田制是以村社为单位的集体经营,据材料“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并结合所学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得出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故选B。8.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心,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限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状况区分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等,为历代所沿用。此举表明()A.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C.对人民的管理日益加强 D.起先有了户籍管理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政府利用户籍等加强对百姓赋税、户口、军事训练等方面的管理,故选C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从商鞅变法起先,材料没有提及户籍制度是否由此起先,解除A、D两项;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但材料还涉及其他方面,解除B项。9.秦代乡里制度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皇帝干脆驾驭了乡官的任命权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信息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自治”,故D项正确。10.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夫,莫时常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依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A.国家税源枯竭B.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C.农夫赤贫化的程度加深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答案C11.孔子曾与弟子宰予探讨“三年之丧”的问题。宰予认为为父母守丧的时间可以改为一年,因为“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孔子问他如此是否心安,回答说:“安。”孔子说:“假如安心,你便去做吧。”但孔子认为宰予不仁。这表明()A.孔子教化学生未做到表里如一B.孔子奉行因材施教的原则C.礼在当时已丢失了社会约束力D.孔子认为道德要重于实利答案D解析“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大意是: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宰予认为为父母守丧的时间可以改为一年,孔子认为宰予不仁,说明孔子认为道德要重于实利,故选D。12.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材料“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等信息可反映出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故B项正确。13.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得养料,特殊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加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文明发展具有持续性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可知,这体现了先秦诸子对传统文明的传承,说明先秦时期文明发展具有持续性,因此D选项正确。14.明清之交国破家亡,一些知名学者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他们破陈立新的精神与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与创新。据此可知()A.精英人物更利于文化的传承B.明亡清兴代表了社会的进步C.意识形态变迁遵循确定规律D.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进步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深刻的检讨”“也有批判与创新”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明清之际的文化在一些知名学者的批判中得以创新,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进步,因此D项正确。15.(2024·湖北武汉襄阳荆门宜昌四地六校联考)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们为了反对当时被视为封建统治支柱的儒家思想,除了从国外引入民主、科学等西方思想外,还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理论力气,学术界“尊劳主义”“劳工神圣”等思潮纷纷出现,以至于“尊墨抑儒”成为潮流。这反映出部分学问分子已经相识到()A.墨家思想在当时更具有先进性B.“墨学救国”成为时代呼声C.利用传统文化来宣扬西方思想D.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材料阐述了部分学问分子借助传统文化中的墨家思想来宣扬西方思想,批判传统儒家思想,故选C项;墨家思想属于中国传统思想的范畴,带有时代局限性,并不能说明其更具有先进性,解除A项;成为“时代呼声”的说法过于夸张,解除B项;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起先登上历史舞台,解除D项。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汉到隋唐,乡官属于县以下基层行政组织,“天子之治,始于里胥,最终天子”。此期间的乡官制,是与当时的田制、户籍和赋役制度相依存的,这三者是乡官掌管的基本职司,也是乡官长期存在的合理依据。中唐“干戈兴,赋税繁”,均田制、户籍和租庸调发生了很大变更。两税法行于天下,国家舍丁税产,私人资产多少,遂成为国家征税派役的主要依据。数量不多的里正等乡官,已经不能适应舍丁税产后更为困难多变的状况。赵宋基于“不抑兼并”的国策,相应实行了好用主义的征税派役,即以富户充当乡役来取代乡官,去自行完成征税派役以及捕盗等任务,即所谓“以民供事于官为役”。两宋乡役取代乡官,意味着专制国家对基层社会支配方式的重要转换,即不再以乡官为主渠道。……总之,两宋乡役送走了国家凭借乡官支配县以下基层社会的旧方式,拉开了“县令之职,犹不下侵”的序幕。此幕一经拉开,以士绅和宗族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立即以应对乡役为契机,不谋而合地参加到重新建构基层社会新秩序的进程中来。——据李治安《宋元明清基层社会秩序的新构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述宋代乡役取代乡官这一变更。答案评述:两税法实行,舍丁税产(即以人丁为主改为以财产为主要依据征税),使乡官制无法应对困难多变的管理形势;宋朝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倚重乡役(乡绅、地主、富农)管理乡村和征税。这一变更变更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支配、管理、征税)方式,有利于发挥地方乡绅富户对乡村民众的影响力,削减政府任官数及俸禄开支。但简洁造成地方势力膨胀,影响朝廷政令的执行力度。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地方自治起先向近代转变,治安法官取代郡长,渐渐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1688年),阅历两次内战和共和国的试验,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18世纪,治安法官依据地方习俗进行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地方自治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9世纪后期起先出现国家立法机关主动限制地方自治主体的现象。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1894年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地方逐步仰仗中心财政支持,中心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摘编自孙雄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探讨》材料二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在内忧外患之下,1907年清政府的地方自治序幕在江苏的上江(上元和江宁)两县拉开,自治局、调查局、调查官署局等自治机构先后成立。同年,清廷令各省设立咨议局。1908年起先,清政府先后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等,从而形成了由城镇乡自治到府厅州县自治的等级地方自治架构。但地方自治未脱离官治,自治章程严格规定业务范围、活动规则;在相关政策的宣讲过程中出现了民众误会、反对等现象。1909年,各省议员赴京请愿速开国会,遭到清廷坚决拒绝,冲突很快激化,地方自治运动渐渐脱离政府的限制。——摘编自丁旭光《近代中国地方自治探讨》(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英国地方自治的相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结果的缘由。答案(1)特点:以自治传统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地方自治性由强转弱。影响: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民众的民主管理意识,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为其他国家的地方自治供应借鉴。(2)相同:都以国家颁布的法律为依据;都建立自治机构,体现了民主管理色调;中心政府有效组织及管理;都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缘由:中国:小农经济为基础,清政府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民众缺乏民主及自治意识。英国:以资本主义为基础;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目的;自由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民众自治意识猛烈。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见梁惠王时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接着孟子向梁惠王讲了一番大道理,提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汉代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成为后世儒者的至理名言。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提道:“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朱熹甚至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他的学生北溪先生陈淳更明确地说:“义与利相对而实相反,才出乎义,便入乎利,其间相去甚微。……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因此,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洪秀全设计的“人间天堂”,康有为规划的大同世界,谭嗣同的仁学志向,孙中山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以实现三民主义社会的蓝图,章太炎、朱执信等人对零星的社会主义思潮充溢爱好,李大钊等人一度崇尚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是对志向社会的构想与追求。为达到变革社会政治的目的,他们经常糅合中西文化,自觉不自觉地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相混淆:康、梁等引进同等观念,比附于墨子的“爱无差等”,将西方议院制与中国古代明堂制同日而语;章太炎将现代地方自治看作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翻版;孙中山则将自由与中国人的“自私”相等同。——摘编自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学问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孔子、朱熹等思想家的共同价值观及其目的,并分析该共同价值观对中国产生的长远影响。(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与孔孟等古代中国思想家相比,近代中国学问分子价值观的特点,并说明此特点形成的缘由。答案(1)价值观:重义轻利。目的:和谐社会关系,维护政治秩序。影响:“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听从群体的精神,其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心理等都起了主动作用;但片面的价值导向压制了主体特性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发展。(2)特点: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以挽救民族危机为己任;在保守与激进冲突中渐渐向现代思想转型。缘由:近代中国仍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两千多年来始终实行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形成了崇尚权威的社会心理;学问分子自身受到传统文化的濡染;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近代西学的传播。19.2024年11月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宏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像的,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