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1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_第1页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1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_第2页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1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_第3页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1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_第4页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1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1章机械运动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且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D.量程15cm,分度值0.5mm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4.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85.要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最佳的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一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一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元硬币的厚度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其中最佳的测量方法是()7.使用被拉长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A.比真实值偏小 B.比真实值偏大C.不受影响 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8.小刚是一位八年级的学生,他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上体育课时他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9.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cm。

10.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使用机械停表计时的奥运会。如图甲所示,当时运动员在参加长跑比赛,某一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停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停表所表示的时间为mins,合s。

11.我国许多城市都有进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填长度单位)的细颗粒物。探究创新★12.用刻度尺测量右图中三个人的高度,你会发现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13.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

知能演练·提升1.A在长度测量中,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也可使被测长度的起始端与某一整数刻度线对齐,在读数后减去起始端的读数即可。2.A刻度尺的选择是由测量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的,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好能一次性完成测量。由于人的身体长度一般不超过3m,而且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差异很小,不可能超过1dm,所以选择量程3m,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最合适,故选项A正确。3.A4.B课桌的高度约为0.8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μ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8m。5.D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A、B、C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6.B选项D看似与选项B一样,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不同在于选项B中圆柱体的起始刻度线与整刻度线对齐,选项D中圆柱体的起始刻度线未与整刻度线对齐,故选项B的优点就显现出来了。7.A用被拉长了的软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长度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软塑料尺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刻度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8.解析此题是估算题,人平时走路的步幅为0.4~0.8m,即40~80cm,跑百米所需时间为10~20s。答案cms9.解析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题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其读数为4.8cm(4.6cm或4.7cm);题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读数为4.70cm(4.71cm)。答案4.8(4.6或4.7也对)4.70(4.71也对)10.解析停表的短针所指为分钟数,长针所指为秒数。由短针超过3分钟半可知,长针应读为38s,不能读成8s。所以时间应为3min38s,即218s。答案33821811.解析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答案微米(或μm)12.解析单凭感觉来判断,常常是不准确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利用测量仪器进行科学的测量,不管是对于科学研究,还是对于日常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答案量出三人的高度相同。说明感觉有时是靠不住的。13.解析(1)人正常步行时的步距差距虽然不大,但只测量一步的步距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我们可以测量出多步的长度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可以测量出10步的长度,然后除以10便可以得到步距。(2)教学楼的长度为s=0.5m×84=42m。答案(1)用尺子测出沿直线运动10步的长度,再除以10即得步距。(2)42m第2节运动的描述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D.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 B.山C.河岸 D.岸边树木4.右图为一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一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运动中的自动扶梯A.顾客本身 B.上行的扶梯C.大楼地面 D.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5.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那么,小明不可能选择的参照物是()A.火车 B.同学C.小明 D.火车内其他乘客6.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7.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赶走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小明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8.小华同学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A.向下游 B.向上游C.向对岸吹去 D.从对岸吹来探究创新9.下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10.观察图中旗子的运动状态,判断船相对于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简要说明。知能演练·提升1.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物理学中机械运动的特征,按照以下思路分析:依据以上流程图,分别判断四个选项,可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为B。2.D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选项A错误。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故选项B错误。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但不是唯一的运动形式,故选项C错误。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可能不同,故选项D正确。3.A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A符合题意;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不能选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的,故B不符合题意;以河岸或岸边树木为参照物,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D不符合题意。4.B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A错误;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上行的扶梯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顾客相对于上行的扶梯是静止的,故B正确;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大楼地面、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大楼地面、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是运动的,故C、D错误。5.B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说明研究对象是几个同学。火车开动时,几个同学与火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故以火车或者火车上的乘客(包含小明)为参照物,几个同学都是向后退去的,故符合题意的是选项B。6.B本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知识。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和行人都是向西运动,但行人比汽车运动得慢,故选项B正确。7.A小明和小华、车都向前运动,车的速度最快,以车为参照物,小明和小华都是向后运动的,A正确,C错误;小明的速度比小华快,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是向后运动的,B、D错误。8.A柳树的枝叶在随风飘拂说明空气相对于柳树是运动的,形成了风;小华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说明以小华为参照物,风是静止的,风和小华的运动方向、运动快慢是一样的,故选A。9.解析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答案运动静止10.解析从楼房上的小旗,可判断出风是向右吹的,而船上的小旗也向右飘,船相对于岸上的楼房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一是保持静止;二是向左运动;三是向右运动,且船的速度小于风速。答案三种可能:一是静止;二是向左运动;三是向右运动,且船的速度小于风速。第3节运动的快慢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小丽和小宇两个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丽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宇说:“我们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A.只有小丽的方案可行B.只有小宇的方案可行C.两个方案都可行D.两个方案都不可行2.我国运动员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m决赛中,以39.584s的成绩夺冠,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他的速度与下面哪个速度最接近()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B.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均正确4.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km/h。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s,则隧道长度约为()A.60m B.600mC.2160m D.7776m5.汽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向贵阳匀速行驶,若玉屏至贵阳的距离约为3.2×105m,则()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D.该汽车只要4h就可到达贵阳6.下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则图乙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像的是()甲乙7.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2倍,乙所用的时间是甲的34,则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之比v甲∶v乙为(A.2∶3 B.3∶2C.3∶8 D.8∶38.某同学的爸爸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km/h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9.下图记录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是的,汽车从20s到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m/s。

★10.一个小偷作案后以6m/s的速度离开现场,10s后警察从现场沿小偷离开的路径以8m/s的速度追击,在s后将小偷抓获。

11.小明在从扬州到启东的路上,他所乘坐的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m,所需要的时间是s。

12.下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信息二: ;

信息三: ;

信息四:跑步者的速度是m/s;

信息五:骑车者的速度是m/s。

13.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车次萍乡北开南昌西到运行距离G134608:3809:40240kmG169208:4910:05240kmG148209:1110:31240km(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探究创新★14.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单位是m/s。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我们在高中物理当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之比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Δv表示,它等于前后两个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

(2)若一个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8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Δv=m/s。

(3)若问题(2)中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

知能演练·提升1.C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时间相同比路程”,二是“路程相同比时间”。2.B武大靖全程滑行的平均速率为v=st=500m39.584s≈12.6m/s。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A不符合题意;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为40km/h≈11.1m/s,故B符合题意;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为100m/s,故C不符合题意;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为110km/h≈30.63.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恒定不变,速度大小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由v=st可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4.B高铁速度为216km/h=60m/s,车厢通过隧道用了t=10s,根据v=st得,隧道长度s=vt=60m/s×10s=600m5.D观察如题图所示的速度表的表盘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是80km/h,根据题意,利用公式v=st可以计算出该汽车从玉屏至贵阳的时间t=sv=320km80km6.C根据题图甲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题图乙中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在不断增加的只有图C。7.B由题意知,s甲s乙=2,t乙t甲=34,由v=st得8.D由题图可知,在8:27突然减速,说明此时紧急刹车,A对;在8:23~8:27这段时间内车的速度保持60km/h不变,B对;此速度是8:20~8:30这段时间内的最快速度,在此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km/h,所以C对,D错。9.解析由题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汽车在做变速运动,即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是不同的。由题图知,从20s到40s,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1200m-450m=750m;则汽车在20~40s内的平均速度为v=st=750m20s=37.答案不同37.510.解析10s内小偷运动的距离为s=v1t=6m/s×10s=60m,警察追击时间为t'=sv2-v答案3011.解析小明乘坐动车过桥,动车的速度与小明的速度相等,v=s桥t=1000m20s=50m/s;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轿+s车=1000m+150m=1150m,由v=st得,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t'=答案5011502312.解析由题图可知,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骑车达到200m时用时15s,而跑步达到200m时用时25s,故说明骑车的速度要大于跑步的速度;两人的速度分别为v骑车=s骑车t骑车=200m15s≈13.3m/s,v跑步=答案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骑车者的速度比较快813.3(前两空答案不唯一)13.解析(1)由题图知s=30km,限速v=60km/h,由v=st可得,t=sv=30km60km/h=0.5他们8:20开车出发,最早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8:50,由于到站时火车G1692已出发,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只能赶上G1482车次。(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482到达南昌所用时间t'=1h20min=80min=43h,总路程s'=240km,v'=s't'=240km4答案(1)G1482车次(2)180km/h14.解析(1)速度的变化量Δv与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为物体的加速度,所以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Δv(2)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1=2m/s,物体经过5s后它的速度为v2=8m/s,则物体在5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Δv=v2-v1=8m/s-2m/s=6m/s。(3)若物体在5s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Δvt=6m/s5s=答案(1)Δvt(2)6(3)1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A.90km/hB.70km/hC.50km/hD.40km/h2.神舟十一号的运载火箭长约58m,下图是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的位置图像。则火箭发射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3m/s B.9m/s C.12m/s D.15m/s3.右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4.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敏的新铅笔上,小敏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cm;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c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五一期间,小明跟爸爸一起驾车到大梅沙游玩。途经一个隧道时,小明对长长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我怎样才能知道隧道的长度呢?”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道之前终于想出了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出隧道长度的方法。请你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明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方法一: 。

方法二: 。

6.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2s末速度为6m/s,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9.8m/s,在冲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12.50s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m/s。

7.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1)实验所需的公式:。

(2)实验器材: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

探究创新★8.甲同学用脉搏跳动次数作记录时间的工具,测定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1)甲先测定自己脉搏跳动的规律,结果见下表:次数测量时间/s跳动次数13044260903901354120179总计

规律次/s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脉搏每跳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2)甲站在乙同学起跑位置附近指挥起跑,在下达口令的同时,开始数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并注意观察乙同学到达终点时终点同学发出的信号。甲看到终点同学发出的信号时,共数得脉搏跳动22次,请计算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知能演练·提升1.B由题意知,小明在汽车驶过第1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在汽车驶过第5根电线杆时停止计时,则汽车通过的路程(4个间隔距离)为s=4×50m=200m,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st=200m10s=20m/s=72km/h,约为70km/h2.B由题中两图对比可知,以火箭的底端与发射架的顶端相比较,火箭发射后10s实际上升距离大约为火箭高度的1.5倍,即s≈90m,平均速度v=st=90m10s=93.解析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和速度的计算。测量长度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A点到C点的长度为20.0cm。水滴在这个过程中下落的平均速度是v=st=20.0cm0.2答案20.01.00变速直线4.解析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该铅笔的长度为18.00cm。小虫爬行的速度v=st=18.00cm5s=3.6答案18.003.6运动5.解析本题是开放型试题。隧道长度的测量,从物理知识角度,就是长度的测量,一是长度的直接测量,二是利用s=vt计算间接得到。不下车,无法用刻度尺测量,可以利用汽车上的里程表,记下进隧道口和出隧道口时里程表上的数据,两数据之差即为隧道的长度(单位是km)。还可利用汽车上的速度计,尽可能让汽车匀速驶过隧道,并记下车速v车,用手表等计时设备记下从进入到驶出隧道所用时间t,算得s隧=v车t。答案利用汽车上的里程表测量长度利用汽车上的速度计和计时设备测出长度6.解析小迪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小迪与小杰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运动的;小迪百米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v=st=100m12.答案运动87.答案(1)v=st(2)刻度尺、停表(3)①如图所示,把木块固定在A点,用刻度尺测出滑块到木板底端的距离;②让滑块从高度为h处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滑块从释放点到木块底端用的时间;③把木块移动到B点,重复步骤①②;④把木块移动到C点,重复步骤③;⑤8.解析(1)根据甲同学测定的结论可知:总计测量时间300s,总计脉搏跳动次数448次,平均1.49次/s,为便于使用可近似为1.5次/s,即其脉搏每跳动一次用时约0.67s。(2)乙同学跑100m所用的时间为t=22次1.5次/s≈14.7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v=st=答案(1)3004481.50.67s(2)6.8m/s第一章测评(A)(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2.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了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A.物理书的长是2.25 B.一支圆铅笔的直径是7.1C.茶杯的高度是9.5 D.黑板的宽是1.283.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A.铅球成绩为40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C.跳绳1s跳100次 D.1000m跑步用时4min4.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5.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A.3m B.7m C.15m D.25m6.下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 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 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7.下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8.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帆船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 B.空中的雨滴相对于帆船是静止的C.空中的雨滴相对于牛是静止的 D.地面上的人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9.某同学对一木板的长度测量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14.51dm、14.52dm、14.53dm、14.98dm,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此木板长度的真实值最接近dm。

10.下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金属片的长度是cm。

11.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12.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选填“大”或“小”)一些。

(3)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三、实验探究题(15分)13.小丽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她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应改为。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四、计算题(18分)14.近年来,某市区与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车撞人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该同学距离车的垂直距离为6m,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安全通过公路?(2)为了避免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通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

第一章测评(A)1.C刻度尺在使用时,要从零刻度线或者从其他清晰的整刻度线量起,而且让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C。2.C3.D中学生掷铅球的成绩在10m左右,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1min跳绳可达180次左右,1000m跑成绩在4min左右。4.C5.Cv=110km/h≈30.6m/s,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s=vt=30.6m/s×0.5s≈15m。6.A比赛全程为100m,跑完全程时,乌龟用的时间长,所以乌龟输了,故A错误;乌龟在0s时出发,兔子在t1时刻出发,所以乌龟先出发,故B正确;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二者相遇,表现在图像上是两图像的交点,两图像共有三个交点,所以途中相遇三次,故C正确;跑完全程时,乌龟用的时间长,兔子用的时间短,根据v=st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故D7.D在相等时间内,甲车的路程相等,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故B错误;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甲、乙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8.D帆船相对于大地的位置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故是运动的,A错误;空中的雨滴相对于帆船的位置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故是运动的,B错误;空中的雨滴相对于牛的位置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故是运动的,C错误;地面上的人相对于大地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故是静止的,D正确。9.解析由物体长度记录数据14.51dm,可以知道测量结果精确到厘米,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测量结果中错误的数据不能参加平均值的计算,此题中的14.98dm和其他三个数据差距较大,明显是错误的,计算平均值时应去掉,另外计算结果的位数要与测量结果的位数相同(分度值相同),即l=l1+l2+l33答案1cm14.5210.答案1mm2.8011.解析由题图甲可知,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80km/h。汽车行驶半小时后,通过的路程s=13601km-13561km=40km,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st=40km0.答案80km/h80km/h12.解析(1)由题图知,刻度尺上的一个大格是1cm,里面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2mm。(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3)由题图知,AB段的距离是sAB=9.00cm,所用的时间为tAB=3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sABtAB=9.00cm3s=3.00答案(1)2(2)小(3)0.0313.解析细铜丝的直径用一般刻度尺无法测出,应该采用特殊的方法即积短为长、测多算少的方法。答案(1)A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2)DBEC14.解析(1)已知v车=72km/h=20m/s,汽车到达岔路口所需的时间t1=s1v车=100m20m/s=5s所以该同学不能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通过公路。(2)该题属于开放型题目,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对交通部门、司机和行人分别提出建议。答案(1)该同学以正常步行速度不能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通过公路。(2)交通部门:设立警示标志;提醒注意岔路口;设立强制减速带。汽车司机:通过岔路口时要减速慢行;注意观察,避让行人。过路行人:正确估计车速和车距,保证足够的过路时间;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等等。第一章测评(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静止在桌面上的刻度尺B.冰熔化成水C.池塘中的池水D.春雨中飘落的雨滴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收割机联合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3.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 B.乙车C.地面 D.路旁的树4.右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该型号电池的高度为()A.14mm B.145mmC.500mm D.50.0mm5.以下关于测量物理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D.只要测量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7.下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选出说法正确的选项()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m/s8.下图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32分)9.(2020·内蒙古赤峰中考)赤峰至喀左的高铁于2020年6月30日正式运营,标志着赤峰进入高铁时代。赤峰至喀左高铁线路全长为157km,G8228次列车上午11:09从赤峰站出发,12:12到达喀左站,列车在赤峰至喀左段运行的平均速度为km/h(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小明乘坐高铁去旅行,当列车开动时,他觉得站台向列车运行的相反方向运动,小明是以为参照物进行判断的。

10.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11.某大桥全长约1.7km,晓军骑摩托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此桥,需s。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晓军是的。

12.小雨以2m/s的速度沿着平直马路前进,远远看到前方400m处叶子姐姐正朝他跑来,叶子姐姐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那么他俩经过s相遇。

三、实验探究题(第13题6分,第14题8分,共14分)13.蚊香厂商为了节约原料和方便用户使用,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蚊香。现有一盘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这种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2)说明测量方法。14.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公式是。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

四、计算题(14分)1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2km。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第一章测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