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4-2025学年教师成长中心工作计划_第1页
中学2024-2025学年教师成长中心工作计划_第2页
中学2024-2025学年教师成长中心工作计划_第3页
中学2024-2025学年教师成长中心工作计划_第4页
中学2024-2025学年教师成长中心工作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中学2024-2025学年教师成长中心工作计划本学期,教师成长中心将继续以“减负提质”为核心,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以优化课堂、提高课堂质量为中心,以评、赛促教为手段,以骨干教师示范、带新为载体,以激发教师教科研积极性为目标,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打造XXXX中学优质高效课堂。一、落实学科教研,细化校本资源开发(一)学科主题教研助力师生深度学习学科组是落实学科教研的最好单位,本学期教研处将以“主题研讨”为抓手,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科组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突出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力争实现研究一个主题,形成一个课题,成就一项成果,引领一批教师,受益五中学子。1.目标明确的主题定向每个学科组基于双减背景下“学生分层作业设计”这个研训主题,制定子主题进行研究,比如“试题考查点研究分析”“学困生过关题研究分析”“举一反三训练研究”,“基于学情和考点有效设计检测题研究”等,利用学科教研时间进行研讨交流。2.易于操作的活动设计各学科组根据所研究的主题,开展5环节教研小组活动:预习导学、合作解疑、展示反馈(自学结果)、总结延伸、检测评价,设计出“指向目标、人人参与、有效检测”的教学活动。3.无缝对接的行动跟进学校教师成长中心将组织做好校本教研考勤工作,各科组长做好任务分配和落实汇总工作。4.着眼成长的激励诊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教研中出现的问题,以激励诊断为目的,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5.基于专业的成果提炼基于主题的专业实践研修成果,每个科组提炼经验,形成小课题研究,写成论文,集成教育教学成果。(二)名师引领教研推动校本资源开发XXXX中学拥有大量的优质名师资源,基于这一点优势,教师成长中心积极与市区教研市沟通,帮助每科组选出一位名师,全员研读其课堂实录,形成读写共同体,最终服务于学科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1.向名师学习。学科组长组织组员研讨,向选定的名师学习,确定研读的书籍。2.读书共同体。工作日坚持读书打卡,每日反馈到名师教研交流群。3.分享你我行。以周为单位,学科组轮流分享读书心得,发表在学校教研公众号上;以学期为单位,初定12周进行网络读书分享。4.骨干教师同课异构。为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打造精品、高效课堂,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本学期我校将以备课组为单位举行骨干教师“同课异构”优质课展示活动。(三)听评课活动开展促进高效课堂生成听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成长中心将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量化管理,细化落实,制定听评课安排表,引领老师们写好观评课报告,指导老师们在评课中尽量多做纵向比较,人人都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科”,尤其是骨干教师,多上示范课,引领辐射学科教学。青年教师,既要多听课,也要多讲课,在师傅和学科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听课、讲课、评课,促进自己课堂教学的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以学(学生、学习)促教的实效追求。(四)常态反思教学提升经验积累引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养成课后写反思的习惯。通过教后反思、课例反思、案例反思、课堂记录等各种途径和方法,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找亮点、查不足,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完善教学。本学期教师成长中心将通过群中交流、研讨展评、、评先树优等形式,使教学反思常态化、制度化。二、加强“青蓝工程”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本学期教师成长中心将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岗前培训、“拜师结对”、建立“成长档案”、组建青年教师沙龙等活动,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做到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开方子、铺路子”。明确目标,细化工作,强化落实,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搭建平台。(一)继续做好岗前培训:本学期开学前,教研处将组织入职不满一年的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由王丁校长带领德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领导和骨干教师,给入职不满一年的教师做职业规划、专业成长、班级管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系列讲座,目的使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师德修养,提高专业水平,为顺利进行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推动拜师结对工作落地:本学期教师成长中心继续抓好拜师结队工作。对于上学期已经进行师徒结对的老师们,指导教师需要根据青年教师过去一学期的成长状况,制定出新学期具体可行的培养目标、培养周期和主要措施。从听课、备课、上课、作业设计等方面对年轻教师进行具体指导,使其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学科研究等方面继续不断提高。本学期教师成长中心将组织青年教师举行汇报课、说课及联盟内讲课比赛等活动,对于优秀的青年教师给予表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三)建立成长档案:新年伊始,教师成长中心将为新入职青年教师续写成长档案。根据青年教师成长的情况,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调整培养方案,记录青年教师成长历程,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引领,进一步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练书法、写反思、手写教案,教案评比,教学比赛,期中、期末成绩分析反馈,以上所有活动,都及时记录在成长档案中,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四)青年教师沙龙:组建青年教师沙龙,交流、座谈、读书、演讲等,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不定期召开青年教师恳谈会、交流会,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和教学情况,给青年教解疑答惑、指导、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五)办好青年教师发展学校:通过骨干教师授课、专家讲座、集中学习等方式,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成长较快、思想积极、成绩优异的教师可及时结业。吸收新学员,将本学期调入五中工作的青年教师全部纳入到青年教师发展学校,使青年教师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快速的成长。(六)青年教师汇报课:为了检验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夯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加强大家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决定于本学期开展入职满三年教师展示课、入职满两年教师汇报课和新入职教师过关课活动。活动期间,青年教师们需要潜心专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发挥备课组集体教研的作用,充分打磨新教师的课堂;结对的师傅真正的深入指导,力求发挥每一位教师的长处。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既能够调动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有益补充。本学期,教师成长中心将组织国学,史、地、生、政、音体美等多学科的学科活动,通过竞赛、演讲、角色扮演、研学游学、百家讲坛等各种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学科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探究和水平提升。四、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学校搭建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既请专家学者进校培训,又为骨干教师创造外出学习机会,通过专家、名师的引领,助力老师们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服务,帮助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教师专业发展以远程研修培训为切入点,构建全员培训体系。本学期学校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校本培训为主,外出培训为辅,积极引导、引领教师学习、借鉴、提高,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五、开展专业能力提升行动积极引导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微项目(课题)研究形式实现抱团发展,把研究成果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落实上课、听课、评课,反思制度,形成教学研究的常态文化,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实践研究,营造良好的智慧共享氛围。成立“微言微语读书会项目组”,以阅读、写作、交流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读书学习、写作分享、交流引领广大教师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待工作和生活。坚持开展“基于深度学习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研究,遴选优秀教师组建种子队伍开展研究,培养深度学习标兵教师。六、加强课题的研究和申报新学期教师成长中心将继续组织教师加强对课题的研究和申报,强化教师们的教学科研意识,开展教法实践和新课程实验,带动老师研究出更多的课题成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优质示范课”、“电教示范课”等各种比赛,同时鼓励老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成果,对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老师给予表彰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