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考生回忆版)(题目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考生回忆版)(题目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考生回忆版)(题目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考生回忆版)(题目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考生回忆版)(题目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考生回忆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记录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言论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2在教育多样化发展阶段,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创立的是(

)。A、实验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3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或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时期,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表明教育具有(

)。A、独立性B、历史性C、阶段性D、永恒性4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个月会喊爸爸”,反映了哪一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能动性5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着力施以相应的教育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反映了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A、顺序性B、稳定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6教育制度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主观愿望和价值需求,但是教育制度的制定不是随心所欲的,每种教育制度都有它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规律。这表明教育制度具有(

)。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强制性7“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得到发展,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种观点属于(

)。A、实质教育论B、形式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8某中学地处“杂技之乡”,在专家指导下开设了初级杂技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潜在课程9赵老师在新学期开始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测验,弄清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情况,据此对已有的学期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赵老师的这种摸底测验属于(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0在现代教学理论中,教学方法指的是(

)。A、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使用的工作方法B、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法C、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总和D、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和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体现的徳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B、个人修养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评价法12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种冲突和矛盾主要出现在哪个年龄阶段?(

)A、3-6岁B、7-12岁C、13-18岁D、19-25岁13根据奥尔波特人格理论,中国人所具有的勤劳、善良、朴实等特征属于(

)。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14吴水即将高中毕业,他既想读国外的大学,又想读国内高校,迟迟不能做出选择,他的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A、双避型B、趋避型C、双趋型D、多重趋避型15张老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带有“口”的字。李强不仅写出了与口的活动有关的字,如“吃、喊、吐、叫”,还写出其他类别的字,如“邑、困、照、赢”等。这主要反映的是李强的哪一种思维能力?(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动作思维16王琳不知不觉就会唱许多流行歌曲。她的这种学习属于(

)。A、发现学习B、替代学习C、内隐学习D、外显学习17张明近期变得不敢出门、不敢见人,尤其是一见到老师和同学就冒冷汗、手脚冰凉,甚至有些呼吸困难。他的这些表现属于哪种心理问题?(

)A、抑郁B、癔症C、强迫D、社交恐惧18王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非常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取得突出的教学成果。这主要反映了王老师的哪种职业心理素质?(

)A、角色自主感B、角色期待感C、教学效能感D、教学责任感19鉴于何雷这学期各方面有明显进步,学校撤销了对他原有的警告处分。学校采用的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20孙琳认为自己应该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帮助同学、尊师爱幼。这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哪一方面?(

)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1王老师讲课时发现有些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提问:“我刚才讲的问题大家是怎么理解的?”以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王老师采用的这种课堂管理方法属于(

)。A、个人问责B、团体警觉C、转换管理D、全体责任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2全面发展就是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平均发展。2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唯一途径。24气质没有好坏之分。25所有行为的变化都是学习的结果。三、简答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27简述中学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28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29简述人格的特征。四、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一)材料:初中生王力擅长绘画,也是个要求上进的学生。但他行为散漫且目无纪律,常画些小动物,写上同学的名字来取笑。当班主任李老师批评他时,他低着头,声音颤颤地说:“老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李老师温和地说:“喜欢画画没错啊,可画家是用画笔来表现思想情感的,应歌颂美的事物。”说到这儿,王力的头又低了下去。李老师接着说:“咱班想请你负责板报,你要把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他一听,高兴地说:“老师,我保证把板报办好!”此后,王力发生了不小变化,办板报也很认真负责。有一天,宣传委员找到李老师,气呼地说:“李老师,王力把板报全擦了,还说我们是笨蛋,我们的字配不上他的画,他画的再好,我们也得不了奖。”李老师一进教室便看见王力也在生气,他说他担心班级板报取不上名次。李老师肯定了他热爱集体、精心设计的工作态度,接着又帮助他分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育他尊重别人的劳动,树立正确的荣誉现。他频频点头,虚心承认了错误,并保证重新设计。完善板报。结果板报在全校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王力的进步是可喜的,但有时还比较散漫,以为只要笔下有功夫,其他无关紧要。在学校举办的“新风画展”评比中,他以为夺魁稳操胜券,结果只得了第四,便非常失望。李老师问他对评选结果有何感想,他振振有词:“李老师,我认为被评为第四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我的画位置摆的不好;二是同学们不会欣赏水墨画。”李老师严肃地说:“你的画立意不够深,境界不够高。从你画上题的诗句来看,语言比较贫乏,文法也不很通顺。如果你想当画家,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打好文化基础。”听完李老师的话,王力脸红了,额头渗出了汗珠。后来,王力像变了一个人,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0问题:(1)材料中班主任李老师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6分)?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12分)(二)材料:某中学班主任张老师收到家长的一封来信,信中说:“……我的孩子晓奇在小学阶段喜欢学习,各科学习成绩优异。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数学考试考了80分,属于班级中下水平,他感到很失望、很沮丧,开始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晓奇小学时特别感兴趣的,也是他的强项英语,现在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晓奇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更不自信了,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近期他的学习劲头明显下降,作业拖拉,只要家长一离开,就放下作业。我很着急也很纳闷,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请老师帮我出主意。”31问题:(1)请用动机归因理论分析案例中晓奇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12分)(2)张老师应该向家长提出哪些教育建议。(6分)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考生回忆版)(解析)1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和言论汇集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A项正确。B项:《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作者相传是乐正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大学》作者是曾子。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中庸》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2本题考查现代教育学流派。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观点。D项正确。A项: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拉伊等人,他们认为: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的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人,他们认为:①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③教育目的就是要对师生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④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等人,他们认为: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②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和谐对话的师生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3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等。其中,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就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内容和形式。B项正确。A项: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和政治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4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题干中“三翻,六坐,八爬,十个月喊爸爸”反映的就是遗传因素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影响。A项正确。B项: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题干中说的是三个月到十个月的婴儿。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5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不均衡性与个别差异性。其中,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C项正确。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例如,学龄初期儿童的总特征是身体发展较缓慢,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学龄中期儿童的总特征是身心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增强。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差异。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个别差异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6本题考查教育制度的特点。教育制度的客观性是指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时代中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教育制度的制定虽然反映了人们的一些主观愿望和特殊的价值需求,但是,人们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某种教育制度的制定或废止,都有它的客观基础,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客观基础和规律性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题干中,教育制度反映了主观愿望,但有现实基础和规律,体现了教育制度具有客观性。A项正确。B项:教育制度的规范性是指任何教育制度都是某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有其一定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入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上。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教育制度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会有不同的教育需要,就要建立不同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变革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育制度的强制性是指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系统活动的规范是面向整个教育系统的。它对受教育者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7本题考查教学的任务。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B项正确。A项:实质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他们主张学校应开设现代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天文、化学、商业、法律等具有实用意义的所谓实质学科,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传统教育派是指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理论主张为代表的教育流派。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教师,书本(教材)、课堂”。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现代教育派是指以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杜威的教育理论为代表的教育流派。这一教育流派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8本题考查课程类型。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资源而开发的能够体现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题干中,杂技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是某中学,属于校本课程。C项正确。A项: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确保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其编订的宗旨是补充、丰富国家课程的内容或编订本地区需要的教材。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指的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具有隐含性。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9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根据评价实施功能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例如,在新学期开始时的摸底考试。题干中,是新学期开始进行的摸底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B项正确。A项: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例如,在某课的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随堂测验。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比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考试以及全面评定其成绩。例如,一个学期结束后进行的期末考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以常模为参照点,把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与常模相比较,根据学生在该班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其学习成绩在该班中是属于“优”“中”,还是“差”。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0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D项正确。A、B、C三项:均比较片面。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11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方式。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道德修养法等。其中,榜样教育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关键是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并鼓励学生把对英雄人物的学习落实到行动上。题干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地,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却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这句话说明了一个好的榜样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的重要性。由此可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榜样教育。C项正确。A项:实际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行为实践中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个人修养法是指教育者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品德评价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2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其中,青年期(12-18岁)的心理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C项正确。A项:学前期(3~6、7岁)的心理冲突为主动感对内疚感。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学龄期(6、7~12岁)的心理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成年早期(18~30岁)的心理冲突是亲密感对孤独感。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3本题考查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共同特质是在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所共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个人特质是代表某特定个体所具有的特质,并表现出个人独特的人格倾向。它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题干中,中国人具有的特征体现的群体共有的,是共同特质。A项正确。B项: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各个方面的行为,如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有5~10个,如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都属于林黛玉的中心特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次要特质也是人格的组成因素,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4本题考查动机冲突的类型。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其中,双趋冲突也叫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存在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它们具有同等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冲突。题干中,国内和国外的大学都是具有吸引力的目标,而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体现的是双趋冲突。C项正确。A项:双避冲突也叫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时所产生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趋避冲突也叫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多重趋避冲突也叫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5本题考查思维的分类。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题干中张强能够写出各种各样与“口”相关的字,属于发散思维。A项正确。B项: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的思维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6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从学习意识水平来说,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题干中王琳不知不觉学会了唱歌,属于内隐学习。C项正确。A项:发现学习是指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给学生,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替代学习又称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外显学习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是有意识的、做出努力的和清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要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包括一个试图形成任务的心理表象、搜寻同功能系统的知识的记忆,以及试图建立和检验任务操作的心理模型。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7本题考查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多见,包括与异性交往的恐惧。患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题干中不敢出门,不敢见人,是社交恐怖症的表现。D项正确。A项: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分离,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转换,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便褪色或消失。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18本题考查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指导,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分为两个部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后者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C项正确。A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9本题考查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通过撤销处分这一厌恶刺激,增加以后更加努力进步的行为表现。B项正确。A项: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加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正惩罚是指给予一个厌恶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负惩罚是指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0本题考查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题干中认为自己应该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等属于道德认识的表现。B项正确。A项:道德情感是指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道德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道德行为是指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1团体警觉是指在讲演和讨论期间,老师用来鼓励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提问方法。题干中老师先提问后请大家答,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整个思考过程中保持注意力,属于团体警觉。B项正确。A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转换管理是指顺利地将分段教学活动或一个活动转换到另一个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2此说法错误。新课改背景下的全面发展是包括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的发展。首先,各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均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德育起灵魂、统率、保持动力和保证方向的作用;智育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支持;体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美育起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是前四育的综合体现。其次,每个学生都有个别差异性,均有其优势和劣势的部分,无法实现各育的平均发展。因此,无法用平均发展来衡量全面发展。故该说法错误。23此说法错误。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教育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班会等途径实现。因此,教学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唯一途径。故该说法错误。24此说法正确。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优势的一面,但是也都有消极的一面,所以没有办法比较其好坏,因此气质无好坏之分。故该说法正确。25此说法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行为的改变必须是由经验引起的,且行为的改变也必须是持久的,例如喝酒、吃兴奋剂引起的短暂行为就不是学习。此外,学习结果除了包括行为的改变之外,还包括行为潜能的改变。因此,行为的变化不一定是学习的结果。故该说法错误。26学科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具有如下特点:(1)逻辑性:按照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组织;(2)系统性: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3)简约性:保证学生在有效时间内高效率地获取知识。27(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3)要求明确,规定完成时间;(4)作业反馈清晰、及时。28(1)情绪体验的迅速、强烈性;(2)不稳定性(波动性)和两极性交替;(3)情绪的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并存;(4)体验的时间较长、出现心境化的特点。29(1)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2)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3)统合性。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使人发生心理冲突,产生各种生活适应困难,甚至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