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东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开卷考试,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火的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获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是通过()A.神话传说 B.遗骨遗迹 C.历史文献 D.大胆想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烧骨,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所以,我们获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是通过考古发现中古人类遗址遗迹,B项正确;神话传说中没有关于北京人用火的内容,排除A项;北京人属于属于史前文明,通过历史文献无法获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排除C项;通过大胆现象无法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事实依据的基础上,排除D项。故选B项。2.《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A.甘肃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铜刀 B.甘肃秦安出土的彩陶盆C.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D.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舟楫”,可知与船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C项正确;铜刀、彩陶盆、筒形瓶,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3.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变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种植技术的提高 B.生产工具的改进C.人工取火的发明 D.建筑技术的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B符合题意;ACD项有利于人类的演进,但不是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排除,故选择B。4.有人认为“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A.因材施教 B.为政以德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有教无类,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因此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有教无类。C项正确;因材施教,是指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排除A项;为政以德,是指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它代表了孔子的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排除B项;仁者爱人,意思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排除D项。故选C项。5.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写到“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首诗中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汉朝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七雄戈戟乱如麻”中的“七雄”指的是战国初期势力较强的七个诸侯国,诗句描述了战国时期七雄之间的战争不断。所以,诗中反映的历史时期是战国时期,B项正确;春秋时期与“七雄”无关,排除A项;秦朝时期和汉朝时期是统一王朝,与题干描述的七雄之间的战乱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6.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C.刘邦、项羽起义 D.黄巢起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A项正确;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出现刘邦、项羽起义,排除C项;黄巢起义,是唐朝发生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后来失败,加速唐朝灭亡,排除D项。故选A项。7.《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数十载后,则“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发生以上转变的原因是()A.采用盐铁专卖措施 B.实行三公九卿制度C.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D.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体现了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原因是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发展生产,鼓励农民致力于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是汉初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到文景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D项正确;盐铁专卖是汉武帝为加强对经济的控制采取的措施,不是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度是属于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但体现不出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8.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事件是()A.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B.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C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D.公元5世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为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设立西域都护。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辖。因此,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事件是西域都护的设置,B项正确;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排除A项;派班超出使西域是为了恢复与西域的联系,重新设置西域都护,排除C项;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学习汉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与西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中国古代统治者秦始皇、汉武帝在处理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中央集权 B.儒家思想 C.外族骚扰 D.国家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禁锢人民的思想言论,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措施,把儒学立为正统思想。因此,他们在思想上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截然相反,B项正确;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和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他们在中央集权方面态度一致,排除A项;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说明他们对待外族骚扰的问题上态度一致,排除C项;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文化、经济、交通、军事上采取了一些措施,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说明他们在巩固国家统一上的态度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10.西汉时人们多斥责秦始皇为暴君,《史记》敢于肯定其统一天下“成功大”;对于汉武帝也揭露他迷信方术,任用酷吏的过失。这反映司马迁()A.开创纪传体史书体裁 B.在文学上有崇高地位C.公正记事,秉笔直书 D.勤奋好学,饱读书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史记》敢于……对于汉武帝也揭露他迷信方术,任用酷吏的过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司马迁公正记事,秉笔直书。C项正确;开创纪传体史书体裁、在文学上有崇高地位,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项;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题干内容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1.公元144年,年仅两岁的汉冲帝即位,太后兄长大将军梁冀掌权。一年后冲帝死,梁冀主谋选立八岁的质帝。质帝不满梁冀专权,当着群臣说了一句“跋扈将军”就被梁冀毒死了。此后梁冀专权二十多年。这反映出当时A.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B.豪强地主控制地方C.外戚专权把持朝政 D.宦官专权统治腐败【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太后兄长大将军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专权二十多年;年幼的质帝不满梁冀专权,当着群臣说了一句“跋扈将军”就被梁冀毒死了。这说明当时外戚专权把持朝政,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排除A项;材料与“豪强地主控制地方”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宦官专权统治腐败”,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2.有史学家认为,三国鼎立是分裂中孕育统一。持有这种观点依据是()A.局部统一,为新王朝的建立创立了条件B.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C.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完成了局部统一,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只强调三国鼎立是割据政权,形成国家分裂,不能作为分裂中孕育统一的依据,排除B项;三国时期战争较少,三方都采取了发展经济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说法错误,排除C项;三国时期,蜀国在诸葛亮治理下,改善了民族关系。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州,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3.把握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示意图中①对应的时代特征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之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民族融合得到加强,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对应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项正确;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对应史前时期,排除A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对应夏商周时期,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对应秦汉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4.下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人制作的彩陶,纺轮出土于半坡遗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因此,,该原始居民应是半坡人,B项正确;北京人和元谋人是原始人类,他们不会制作陶器、不会纺织和建造房屋,排除AC项;河姆渡人制作的陶器是黑陶,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图片内容均与河姆渡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青铜器体现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到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C正确;商代铜爵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A排除;四羊方尊是造型奇特的代表,B排除;西周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D排除;故选C。16.“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BCD的内容,排除。故选A。17.春秋后期,农业上精耕细作,耕地面积扩大,主要得益于A.刀耕火种B.磨制石器的使用C.铁犁、牛耕的使用D.肥料的使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耕地面积扩大,C项符合题意;“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A项不符合题意;磨制石器的使用是原始人类的特点,B项不符合题意;肥料的使用不是春秋后期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8.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官渡之战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年,淝水之战的时间是383年,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④③②,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9.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造五铢钱④奖励工商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在经济上的大一统措施,包括收回地方铸币权;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古代统治者都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不可能奖励工商业,故选B。20.下面是小明非常喜欢的两句唐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其中提到的“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在汉代时被称为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域的相关史实。根据题干中所给的地名“玉门关、阳关”,结合课本所学,两汉朝时,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做西域。故此题选择答案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21.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关联的一项是()A.张骞出使西域 B.道教兴起 C.佛教传入 D.设置西域都护【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可知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关联的一项是道教兴起。B项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起源于古印度释迦摩尼创立的的佛教在西汉末年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2.下图“五禽戏”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成为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健身方法之一。它的创制者是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禽戏”的创制者是华佗,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23.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东汉时,宦官蔡伦的贡献是A.改进造纸术 B.写成《伤寒杂病论》C.发明“麻沸散” D.撰写《齐民要术》【答案】A【解析】【详解】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造纸术发展。故A符合题意;B是张仲景;C是华佗;D是贾思勰。故选A。24.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我们的先人在疾病面前也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治疗和预防疾病帮助()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C.祖冲之《大明历》 D.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预防疾病”可知,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提倡预防疾病的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在该书中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指的就是预防疾病,B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排除A项;《大明历》是历法,排除C项;《女史箴图》是绘画作品,排除D项。故选B项。25.从东汉末年到西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包括()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C.满族、鲜卑、匈奴、羯、氐 D.大月氏、匈奴、鲜卑、满族、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内迁的游牧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B项正确;大月氏西汉时期的西域民族,不是北方游牧民族,排除AD项;满族的前身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女真族,不是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排除C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示,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填写序号即可,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属于耕种工具的是——属于灌溉工具的是——材料二:“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的作者,概括他的主要主张。材料三: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答案】(1)①②③;④。(2)贾思勰;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思想。(3)历史现象: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高;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原因:北方人口南迁使南方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江南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劳动。【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骨耜是翻土工具,耧车是播种工具,二牛抬杠耕犁属于翻地工具。观察图片可知,翻车是灌溉工具。因此属于耕种工具的是①②③,属于灌溉工具的是④。【小问2详解】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顺天时,量地利”体现了贾思勰主张的农业生产要遵循,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因此,材料二的作者是贾思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除了材料二中的主张外,还包括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思想。【小问3详解】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高;“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体现了商业的繁荣;“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体现了手工业发达。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北方人口南迁使南方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江南相对安定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前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除此之外,江南经济发展与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劳动也紧密相关。27.博物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资料一:博物馆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坐落于河南省安阳市,荟萃了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1)依据资料一,选择适合的展示资料(填写序号)置于相应展厅,呈现汉字与书法的发展历史。展厅展厅主题展示资料展厅一远古刻画符号展厅二商周两代纪事展厅三天下文字一统展厅四魏晋书道风度资料二:博物馆参观商鞅方升铭文一(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刻)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商鞅方升铭文二(公元前221年加刻)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2)阅读商鞅方升两段铭文信息,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与这两段铭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资料三:文献整理朝代作者及文献有关秦始皇的论述西汉贾谊《过秦论》“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西汉陆贾《新语·无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法令烦惜(惨),刑罚暴酷,轻绝人命”(3)概括上表中对秦始皇评价的共同点。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评价?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答案】(1)④、①、②、③

(2)商鞅变法或统一度量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

(3)统治残暴,刑罚残酷;

示例一:同意,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实行焚书坑儒。

示例二:不同意,秦始皇结束分裂,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南服夷越;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虽然其统治手段残暴,但仍不失为千古一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刻有文字的甲骨上刻写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所以,①对应的是展厅二;秦阳陵虎符上的文字是秦朝统一文字后,在全国通用的文字小篆,所以,②对应的是展厅三;《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所以,③对应的是展厅四;陶寺遗址朱书符号陶壶上的符号属于远古时期刻画符号,属于文字的雏形。因此,④对应的是展厅一。因此,与照展厅顺序对应的是展示资料分别是④、①、②、③。【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鞅方升铭文一上的文字刻于秦孝公十八年即公元前344年,此时正处于商鞅变法期间,且“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也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因此,商鞅方升铭文一体现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的时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体现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并建立中集权制度的史实,“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体现了秦始皇为通过统一采取的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因此,商鞅方升铭文二体现的重大事件包括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度量衡的史实。【小问3详解】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举措暴众”“用刑太极”“法令烦惜(惨),刑罚暴酷”说明表中对秦始皇评价的共同点是都认为秦始皇统治残暴,刑罚残酷。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秦始皇的评价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理由即可。如选择同意,可以从秦的暴政的具体体现入手,包括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实行焚书坑儒。选择不同意,则从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分析秦始皇的功过,如,秦始皇结束分裂,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南服夷越;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虽然其统治手段残暴,但仍不失为千古一帝,最后得出结论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28.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换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