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越野性能主观评价方法》编制说明_第1页
《乘用车越野性能主观评价方法》编制说明_第2页
《乘用车越野性能主观评价方法》编制说明_第3页
《乘用车越野性能主观评价方法》编制说明_第4页
《乘用车越野性能主观评价方法》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本标准原名《乘用车越野性能评测方法》,根据标准研究内容将标准名称修改

为《乘用车越野性能主观评价方法》,本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批准立

项,文件号中汽学函【2022】53号,任务号为2022-53,。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

学会越野车技术分会提出,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代步工具,而是更

多的追求汽车带来的价值提升和功能提升。其中越野功能是目前常见的功能需求之

一,已经在国外被广泛的开发,也有很多成熟的产品;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越野活

动和赛事的举办,国内消费者对于越野的认知逐渐提升,消费市场对于越野功能的

需求也日益增加,各大主机厂为满足当前消费市场,日益关注车辆的越野性能开

发。

由于越野性能的开发在国内并不成熟,并没有健全的车辆评价、开发、验证等

的流程及方法,本文件能够为国内越野性能开发提供正常整车维度的性能定义,提

升行业整体水平。

通过对当前标准、方法的梳理,发现现有的方法并不能全面的对越野性能进行

评价,也很难对越野性能开发提供指导和支撑。为满足汽车越野性能评测需求,提

出本标准的编制计划。

1.3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于2022年6月完成立项申请;

2022年6月-2022年8月开始国内外方法研究及整理汇总;

2022年9月-2022年12月进行标准的编撰及研讨,在本次研讨中,重新梳理

了标准的整体逻辑结构,确定了由工况为主线的标准结构及六个性能维度的性能描

述方法,针对当前越野车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标准中预留了“其他性能”以应

对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023年1月-2023年3月完成了标准的验证工作,以本标准初稿为基础对某开

发车型进行了越野性能标定,验证过程中发现标准中客观参数部分与整车越野性能

1

维度无法解耦,且客观参数部分无法转化为通用主观评价标准中“十分制”分数,

难以与主观评价内容合成有效评价结果,故将标准中客观测试部分删除;

2023年4月-2023年6月开展了标准的第二轮验证,本次验证过程包含了1辆

开发车型及其2辆对标车型,以本标准为基础,对3辆车进行了越野性能的主观评

价,达到了预期目标;

2023年2月、2023年6月分别开展了2次标准的内部评审,内部评审中根据

研究内容由“主客观结合的评测”改变为“主观评价方法”,故将标准名称修改为

《乘用车越野性能主观评价方法》。

预计2023年8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起草组根据反馈意见进行

修改后形成标准送审稿。

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标准制定原则

2.1.1通用性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其它类型汽车可参考执行。

2.1.2指导性原则

本标准可以作为汽车行业内乘用车基于越野性能的主观评价方法。

2.1.3协调性原则

本标准涉及领域,国家标准尚且不够完善,本标准提出的方案可完善汽车越野

性能主观评价系列标准。

2.1.4兼容性原则

本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

2.2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共分为6章,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试验

条件、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处理。

2.3关键技术问题说明

本文件以主观评价的方法描述了车辆越野性能:几何通过性、牵引性能、越野

操控性、越野适宜性、越野延续性、越野其他性能。

a)几何通过性:几何通过性表征车辆能够在外廓及底盘结构与地面特征无接

触或保持完整的情况下,通过不同路面特征激励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车

2

辆的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悬架行程等客观因素,也包括因视野辨

识能力带给驾驶员的距离反馈。

b)牵引性能:牵引性能是指驾驶员通过油门操作,控制发动机扭矩输出并通

过传动系统将扭矩传递到地面,牵引车辆前行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传统

的动力性、抓地力等。

c)越野操控性:越野操控性是指车辆在越野过程中对车辆的感知及控制的难

易程度,包括但不限于良好路面的操稳、转向盘打手、油门操作、制动操

作、挡位操作等。

d)越野适宜性:越野适宜性是表征车辆在越野过程中带给驾驶员或乘客的适

合越野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的舒适性,也有类似把手固定位置、把

手固定刚度、座椅支撑等因素。

e)越野延续性:越野延续性是指车辆保证完成当前脱困及通过,且能够继续

保持原有性能和功能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的耐久性能,也有对车辆

系统热容量、系统降级、功能失效等方面的考量。

f)越野其他功能:越野其他功能是指辅助驾驶员完成当前脱困及通过的其它

辅助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陡坡缓降、上坡起步辅助、全景影像、牵引自救

设备等。

2.4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本文件根据乘用车越野车细分市场发展需求制定,当前国内越野车细分市场前

景广阔,各主机厂对于越野车开发愈发重视;

国外路虎、吉普等公司对于车辆越野性能的研究更多停留在整车层面,可操作

性较差;

当前国标对于越野性能的评价主要集中在通过性层面,虽然可以量化,但是无

法完整描述车辆的越野性能;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件借鉴了国外标准并加以改进,使得标准在保证全面描述

越野性能的同时兼顾可操作性,能够为国内越野性能开发提供指导。

2.5标准工作基础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底盘集成技术分会主任委

员和秘书长单位,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越野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多年来开展过

东风系列越野车、北汽越野车、陕汽越野车等多个车型的越野能力的测试和评价工

3

作,形成多个车型底盘调教能力和评价能力,具有一支技术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人

才队伍。

3、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标准已在多个国内外成品及开发车型进行了验证,成品车型含路虎卫士、普拉

多、途乐、奥迪Q5L、帕杰罗、坦克300、等车型10余款,并在车型开发成功运

用。

3.1试验过程

试验准备:根据标准要求,对车辆载荷、胎压等车辆基础状态进行检查,针对

开发车型确认了车辆的硬件状态及软件状态,保证车辆处于正确的试验状态。

试验开展:试验过程中车型A、车型B、车型C分别开展了车辆越野性能主观

评价并将完成试验原始记录,将试验结果记录至“越野工况评价表中”。

试验数据处理:根据“工况-性能维度”矩阵,完成车辆工况到性能维度的转

化,完成评价。

3.2试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图1试验结果

图1左侧为“工况-性能维度”数据整理结果,描述了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越

野性能,使用主观评价“十分制”评分标准对具体性能进行了打分。

图1右上角雷达图分别为车辆“性能维度雷达图”及“工况维度雷达图”,分

别表征了车辆的越野性能及车辆在某工况下的表现情况,能够直观的表达车辆优缺

点,也可以增加不同车型进行对比。

图1右下方为主观评价的总结部分,为车辆越野性能评价的概括性结论,对车

辆的亮点及需要改进部分进行总结。

4

通过对于以上车型的评测,本标准提出的方法能够弥补完善整车性能评价维

度,深入到车辆开发环节,为越野性能的评价及标定提供指导。

4、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尚无。

5、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的情况

在以往的乘用车越野性能开发测试领域更多的会参照功能性车辆的开发方式,

更多的集中于尺寸结构所带来的客观性能维度,缺乏对于越野性能整体维度的评价

判断。并且随着乘用车开发周期的缩短,复杂底盘电控系统的应用,集中于尺寸结

构而进行的客观测试手段,无法完全覆盖整体车辆越野性能,同时也无法在车辆开

发中后期提供有效的性能提升方案。

形成以主观的整车越野性能评价方式,包括对于车辆整车性能维度的制定、越

野工况的判定、操作方法的制定、主观评分方法的制定等,在乘用车越野性能开发

的前、中、后期给出有效的性能判定手段,辅助车型越野性目标达成判断及性能提

升。

本标准能够填补当前国内乘用车越野性能评测方法的空白,并对尤其是主观评

测方法的引入,能够充分的评测车辆的越野性能,对企业及整个行业发展均具有重

要意义;同时本标准对主观评测的工况及操作方法进行了规范化,能够较好的保证

评测结果的准确性。

6、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国内外关键

指标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相关数据对比情况

尚无。

7、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

本标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与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相协调。

本标准中与GB/T12541中通过性测量不同,使用主观评测的方案来评价车辆通过性,与

GB/T12541不冲突。

8、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尚无。

9、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5

本标准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属于团体标准,供学会会员和社会自愿使用。

10、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严格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试验方法对材料的卤素含量进行检测,对试验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

操作培训,保证检测方法操作的准确性。

11、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12、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标准起草工作组

2023年7月13日

(注:具体内容可以结合项目本身撰写,如不涉及的可填写无)

6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本标准原名《乘用车越野性能评测方法》,根据标准研究内容将标准名称修改

为《乘用车越野性能主观评价方法》,本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批准立

项,文件号中汽学函【2022】53号,任务号为2022-53,。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

学会越野车技术分会提出,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代步工具,而是更

多的追求汽车带来的价值提升和功能提升。其中越野功能是目前常见的功能需求之

一,已经在国外被广泛的开发,也有很多成熟的产品;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越野活

动和赛事的举办,国内消费者对于越野的认知逐渐提升,消费市场对于越野功能的

需求也日益增加,各大主机厂为满足当前消费市场,日益关注车辆的越野性能开

发。

由于越野性能的开发在国内并不成熟,并没有健全的车辆评价、开发、验证等

的流程及方法,本文件能够为国内越野性能开发提供正常整车维度的性能定义,提

升行业整体水平。

通过对当前标准、方法的梳理,发现现有的方法并不能全面的对越野性能进行

评价,也很难对越野性能开发提供指导和支撑。为满足汽车越野性能评测需求,提

出本标准的编制计划。

1.3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于2022年6月完成立项申请;

2022年6月-2022年8月开始国内外方法研究及整理汇总;

2022年9月-2022年12月进行标准的编撰及研讨,在本次研讨中,重新梳理

了标准的整体逻辑结构,确定了由工况为主线的标准结构及六个性能维度的性能描

述方法,针对当前越野车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标准中预留了“其他性能”以应

对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023年1月-2023年3月完成了标准的验证工作,以本标准初稿为基础对某开

发车型进行了越野性能标定,验证过程中发现标准中客观参数部分与整车越野性能

1

维度无法解耦,且客观参数部分无法转化为通用主观评价标准中“十分制”分数,

难以与主观评价内容合成有效评价结果,故将标准中客观测试部分删除;

2023年4月-2023年6月开展了标准的第二轮验证,本次验证过程包含了1辆

开发车型及其2辆对标车型,以本标准为基础,对3辆车进行了越野性能的主观评

价,达到了预期目标;

2023年2月、2023年6月分别开展了2次标准的内部评审,内部评审中根据

研究内容由“主客观结合的评测”改变为“主观评价方法”,故将标准名称修改为

《乘用车越野性能主观评价方法》。

预计2023年8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起草组根据反馈意见进行

修改后形成标准送审稿。

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标准制定原则

2.1.1通用性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其它类型汽车可参考执行。

2.1.2指导性原则

本标准可以作为汽车行业内乘用车基于越野性能的主观评价方法。

2.1.3协调性原则

本标准涉及领域,国家标准尚且不够完善,本标准提出的方案可完善汽车越野

性能主观评价系列标准。

2.1.4兼容性原则

本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

2.2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共分为6章,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试验

条件、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处理。

2.3关键技术问题说明

本文件以主观评价的方法描述了车辆越野性能:几何通过性、牵引性能、越野

操控性、越野适宜性、越野延续性、越野其他性能。

a)几何通过性:几何通过性表征车辆能够在外廓及底盘结构与地面特征无接

触或保持完整的情况下,通过不同路面特征激励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车

2

辆的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悬架行程等客观因素,也包括因视野辨

识能力带给驾驶员的距离反馈。

b)牵引性能:牵引性能是指驾驶员通过油门操作,控制发动机扭矩输出并通

过传动系统将扭矩传递到地面,牵引车辆前行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传统

的动力性、抓地力等。

c)越野操控性:越野操控性是指车辆在越野过程中对车辆的感知及控制的难

易程度,包括但不限于良好路面的操稳、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