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病因教材_第1页
中医学病因教材_第2页
中医学病因教材_第3页
中医学病因教材_第4页
中医学病因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病因一、病因的概念病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病原,是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二、中医病因的分类外伤:金刃、虫兽咬伤、跌仆、水火烫伤病理产物:瘀血、痰饮、结石其他病因内因外因外感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

第一部分外感病因一、六气与六淫1.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2.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太过之意。

六淫二、六淫产生的因素1、气候太过或不及

2、气候剧烈地转变,超越了机体抵抗力

3、非其时而有其气

4、个体抵抗力低下

四、六淫致病的一般规律

外感性邪从外入季节性地域性转化性相兼性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居住和环境特征六淫多相兼入侵在一定条件下,病变性质可发生转化风邪性质致病特征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轻浮,有向上向外性

疏通透泄,具通透性易侵头面、肌表和阳经头项强痛,鼻塞咽痒,面肌麻痹等腠理开疏,如汗出,恶风等善行

数变行无定处,善行走窜

发病急,变化快病变部位不固定,如风疹,荨麻疹,行痹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如癫痫、中风、惊风主动动摇不定、风胜则动有明显动摇症状,如眩晕、震颤、抽搐等为百病之长易与他邪相合,为外邪致病的先导易合他邪兼夹致病,如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风邪】【寒邪】寒邪为病的途径气温骤降,保暖不当饿冻露宿,过饮寒凉汗出当风、淋雨冒雪寒邪性质致病特征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盛阳病全身或局部有明显寒象,如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脘腹冷痛等寒性凝滞寒胜则痛气血凝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寒性收引收敛挛急肌腠闭塞,毛窍收缩,筋脉挛急,如恶寒无汗,拘急作痛等【寒邪】伤寒:寒邪外袭,伤于肌表,郁遏卫阳。

中寒:寒邪直入脏腑,伤及阳气。暑邪性质致病特征暑为阳邪,其性炎热阳热亢盛临床以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等热盛为特征暑性升散,易扰神耗气伤津耗气伤津烦乱、头昏目眩、汗多津伤,口渴喜饮,尿少短赤等。气随津泄,气短,倦怠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暑多夹湿湿热并存除暑热表现外,又常见胸闷脘痞,四肢倦怠,便溏不爽等湿阻之候【暑邪】有明显的季节性为火热之气所化纯属外邪

【湿邪】湿邪为病的途径以水为事,久居湿地涉水淋雨感受雾露之气湿邪性质

致病特征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气机运行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身体困重,胸闷脘痞,泄泻等损伤阳气易伤人体阳气,尤以损伤脾阳为著湿性重浊沉重重着症状有沉重特性,如周身困重、头重如裹、四肢沉重等秽浊垢腻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湿性粘滞粘腻性症状的粘滞性,如二便粘腻不爽、分泌物粘滞等停滞性病程的缠绵性,起病缓,传变慢,病程迁延,缠绵难愈湿性趋下就下性易于伤人下部,腰膝症状为多【湿邪】燥邪性质致病特征燥性干涩,易伤津液以口、鼻、咽、唇等官窍干燥,皮肤干涩,毛发不荣为特征燥易伤肺,清肃失司干咳痰少或无痰,或痰粘难咯等【燥邪】

温燥:主要发于夏秋交替之际凉燥:主要发于秋冬交替之际火邪性质致病特征火为阳邪其性炎上全身或局部热象异常显著,以高热、脉数等为特征病变多表现于上部,如面红耳赤,口舌糜烂、齿龈肿痛等易扰心神火扰心神则心烦失眠,狂躁谵语等耗气伤津迫津外泄:汗出、渴饮、便结、尿少等;气随津耗:少气懒言、肢倦乏力等生风动血生风:热极生风而现高热、神昏、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动血:迫血妄行而现各种出血:吐血、月经过多易致肿疡腐蚀血肉,发为痈疽疮疡,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火邪】一、疠气的概念二、疠气的成因指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病邪。

1、气候因素:气候的异常变化

2、环境和饮食

3、未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

4、社会因素

疠气三、疠气的致病特点1、发病急骤,病情危重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3、特异性强,症状相似

第二部分内伤病因一、七情的概念1.生理含义:七情:是怒、喜、忧、思、悲、恐、惊七 种正常的情志活动。2.病因含义:导致疾病发生的异常的七种情志变化,称 之为内伤七情。

内伤七情脾主思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肝主怒心主喜肺主悲忧肾主惊恐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直接伤及内脏气机紊乱怒伤肝七情影响病情变化影响脏腑气机从内而发喜则气缓忧则气聚悲则气消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惊恐伤肾悲忧伤肺思伤脾喜伤心思则气结情志波动,病情恶化;情志和缓,病情好转三、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致病简表】情志病机临床表现喜为心志喜伤心,喜则气缓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哭笑不休,神志异常等怒为肝志怒伤肝,怒则气上飧泄腹痛,薄厥吐血,胸胁胀满,嗳气叹息等忧为肺志忧伤肺,忧则气聚少气,音低,息微,咳嗽,胸满,气粗等思为脾志思伤脾,思则气结食少倦怠,肌肉瘦削,胸腹痞满,腹胀便溏等悲为肺志悲伤肺,悲则气消抽吸饮泣,意志消沉,精神错乱等恐为肾志恐伤肾,恐则气下肢厥精遗,二便失禁,心烦失眠等惊为肾志惊伤肾,惊则气乱心跳而乱,神情痴呆,表情惊慌,精神错乱等一、饮食与健康合理膳食——水谷精微——气血——脏腑——健康

饮食失宜二、饮食与疾病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饮食不节】病因致病特点主要病证饥饱失常过饥伤胃嘈杂泛酸化源不足,正气虚弱气血亏虚,易感外邪过饱损伤脾胃嗳腐吞酸,胃疼腹泻痰湿内生痰饮,疳积饮食无时进食无规律损伤脾胃变生诸病【饮食不洁】病因致病特点主要病证食物污染生冷不洁腐败变质有毒食物损伤脾胃脘腹疼痛,吐泻,下利寄生虫病腹痛,形瘦,嗜食异物食物中毒腹痛,吐泻,昏迷,死亡【饮食偏嗜】病因致病特点主要病证种类偏嗜脏腑功能紊乱水饮积聚,肿满泻利寒热偏嗜损伤脾胃阳气胃肠积热腹痛泄泻腹痛便秘,消谷善饥五味偏嗜肥甘厚味生痰生热眩晕胸痹肥胖,中风

劳逸失度病因致病特点主要病证过劳劳力过度劳则气耗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劳神过度损伤心脾心悸失眠,纳呆便溏房劳过度耗伤肾精遗精早泄,阳萎;月经不调,不孕过逸气滞血瘀,脾胃呆滞体弱神疲,肥胖

第三部分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痰饮

瘀血

痰饮一、痰饮的概念广义之痰饮:指脏腑功能失调后,使体内水液不能及时输布而发生障碍,凝聚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

狭义之痰饮:指饮停胃肠而致的痰饮。

有形之痰饮: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痰饮(实质性)无形之痰饮:视之不见,触之不及,闻之无声,只见其症不见其形的痰饮痰:浓度大,质地稠厚

饮:浓度小,质地清稀痰饮的分类三、痰饮的形成肺不行水

脾失运化

肾不主水

三焦水道失司

膀胱气化失常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外感六淫五脏亏虚脏腑气化失司水湿停聚痰饮肺脾肾为要水谷胃小肠进一步吸收水份大便全身皮肤膀胱尿浊大肠(游溢精气)分别清浊清脾肺散精宣发汗肃降肾重吸收(气化)清浊(运化)津液生成、分布和排泄1.阻碍经络气血——经络脏腑失常

2.症状复杂,变幻多端——表现各异

3.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湿邪

4.易于扰乱神明——蒙蔽清窍

5.多见滑腻舌苔咳喘悸眩呕满肿痛四、痰饮的致病特点“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头—眩晕,昏不知人

咽喉—喉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梅核气)肺—胸闷,咳喘,痰多

心—心悸,神昏,失眠,癫狂

肝—面青,眩晕,动风

脾—腹胀,身重,肢倦

肾—腰膝痹痛,足冷

胃—脘痞,呕恶

胸胁—胸胁胀满疼痛

四肢—麻木,疼痛

经脉筋骨—瘰疠、痰核、阴疽、流注、瘫痪等痰饮肌肤(溢饮)—肢体水肿,身重无汗

胸胁(悬饮)—咳嗽引胁疼痛,胸胁胀满

胸膈(支饮)—胸闷,咳喘不得平卧,其形如肿

肠胃(痰饮)—肠鸣,腹满,口干,食少痰饮的病证特点

瘀血一、瘀血的概念瘀血:血行障碍,血液凝聚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属继发性致病因素。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血滞于经脉及脏腑内。血瘀:指血液运行迟缓或流通不畅,甚至血液停滞瘀阻的病理状态。血瘀瘀血互为因果病理状态(病机)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继发性病因二、瘀血的形成外邪七情饮食劳逸外伤津亏痰浊损伤机体外伤——络伤血液

气虚——气不摄血

血热——迫血妄行

气虚——血行无力

气滞——血行受阻

血寒——寒凝血滞

血热——煎熬粘滞

津亏——津亏血涩

痰浊——因痰而瘀血离脉道停聚于内血运迟滞留于脏腑瘀血肿块脉诊望诊出血多为刺痛,痛处不移,拒按,夜间疼痛明显疼痛体表脉涩——涩、迟、弦、结、代舌质紫暗或瘀血、瘀斑面唇爪甲青紫青紫瘀斑皮下紫斑,肌肤甲错面色黧黑癥积:按之痞硬,固定不移体内青紫肿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三、瘀血致病的特点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