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与课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20年版)P6--P10,第一章第2节动
量定理。(2课时)
【课标要求】
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理解动量定理,能用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编写说明:直接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抄录。
【学习目标】
1.在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
运动学公式,理论推演探究出动量定理,提炼冲量的概念;实验验证动量定理。
经历演绎推理和实验验证过程,训练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技能,体会实验提供证据
的作用。推演过程符合逻辑,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使用正确;实验验证过
程正确。
2.在物体所受合力为变力的情况下,应用无限分割思想(微积分)理论推导
出动量定理;用dis系统,实验验证动量定理。经历科学思维过程和实验验证过
程,体会实验提供证据的作用。推演过程符合逻辑;实验验证过程正确。
3.通过理论分析,理解冲量的概念,会用尸力图像研究冲量,理解冲量的矢
量性,体会数学工具在物理中的应用。
4.通过实例讨论分析,理解冲量和动量变化量的定量关系。掌握动量定理解
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提升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
编写说明:1.明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1)将要获得什么,(2)对这个内
容掌握到什么程度,(3)通过何种路径去获得。
2.呈现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必须包含四个核心元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行为标准。即:谁来学、学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学、学到什么程度。
3.依据课标、教材、学情、资源等条件编写。
【评价任务】
1.恒力下,理论推导;实验验证。
评价标准:(1)设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2)正确写出运动学公式和牛顿
第二定律表达式,(3)整理出正确结果。
2.变力下,理论推导中的无限分割思想;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数据分析。
评价标准:(1)认识户力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即/■平”,(2)会通过数格子,
算出广平•力的值,(3)认识无限分割的极限思想。(4)知道演示实验的实验原
理。
3.冲量概念的理解,户力图像中的冲量,冲量的矢量性。
评价标准:(1)说出冲量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单位。(2)会举例说明合
力的冲量跟各个力冲量的矢量和相等。(4)会求变力冲量。(5)举例说明冲量跟
功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动量定理,应用动量定理定性解释现象、定量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标准:(1)就物体的具有运动过程,说出动量变化量,说出冲量。明确
冲量是过程量。(2)说出应用动量定理定性解释现象和定量解决问题时,建立怎
样的模型,被控制的变量是哪一个,演绎推理时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得出的结论
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
编写说明:评价任务是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而设计的检测项目。包
括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纸笔测验(试题),二是表现性评价(任务),如课堂真
实情境中的师生问答、学生展示、表演、实验及调查。
评价任务包含三个要素:1.情境,2.知识点(核心素养),3.任务指令,即
要学生做的事,要求指令、内容明确,理解没有歧义。
评价任务的描述的是“要求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以确保“做得怎样”。如
“请思考下列问题,再与同桌交流”,“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将你
的发现写在笔记本上”等。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L前面我们学习了动量、动量变化量的概念。在追问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时,
通过探究,我们得出了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是后续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是
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中的重要规律。
2.我们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动量定理、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定理。先研究物体
受合外力为恒力的情况,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再研究物体受合外力为变力的情
况,这是我们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的难点。
3.恒力情况下,我们用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等器材进行验证;变力情况
下,我们用dis器材进行验证。我们通过讨论交流,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
作、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在此活动中训练并提升我们的科学探究能
力。
4.我们需要研究3个问题:物体受合力(恒力、变力)作用一段时间t的过
程中,合力的冲量跟物体的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动量定理一冲量的概念一动量
定理的应用。
编写说明: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而有序的学习思路,学生看了之后能够清楚:
究竟要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应该怎样学,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学会。包括:
1.明确所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2.应该怎样去学习,3.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应该怎样去克服,4.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学会。
检查学习单
1.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厅5kg的物体,受到Q10N水平向东的恒力作用由静
止开始运动。假设从开始运动的时刻开始计时,求:
(1)仁2s末、t'=6s末,物体的动量。
(2)比较i=2s末和t'=6s末物体的动量,研究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说
出动量的变化量?
(3)求出从i=2s末到r=6s末的这个过程中,力户跟运动时间△£=(%
'-t)的乘积。
(4)完成第(2)、第(3)问后,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点名提问:
(1)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过程的过程中,物体是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是
否要经历一段时间?
(2)动量变化跟合力和作用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有什么发现?请
提供你的证据。(提问)
(3)这种规律具有普遍性吗?
2.检查【检测与作业】中第3题的完成情况。
学习任务一:在物体受合外力为恒力的情况下,理论推导动量定理。
质量为力的物体,在恒定的合外力产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物
体的速度为丫。经一段时间△3物体的速度广为多少?
VotVt=?
1.呈现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
(1)根据上述情境,进行推导。展示自己的推导过程,指着物体的运动过
程,边指边说哪个时刻是动量变化的初、末时刻,此过程中动量变化的原因是什
么。边指边说动量的变化量~mv)跟尸、t、t'的关系,说出自己是如何
推导和验证的。(检测目标1)
(2)用一句话概括动量的变化量(mv『mv)跟尸、t、t'的关系。
(3)完成【检测与作业】中第1题。
评价标准(最高)
(1)展示的推导过程简洁正确,符合逻辑。能讲明根据,说出研究时用的
方法。
(2)概括出动量的变化量(mv'跟尸、t、t的关系。准确简洁。
(3)【检测与作业】中第1题各空填写正确。
2.学生明确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
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学习任务与评价标准相互交流互学,形成小组统一意见。
(1)推导过程:
(2)用一■句话概
括:O
教师板书课题:动量定理
3.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视,收集评价信息,及时对个别小组点对点指导。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根据评价标准互评、质疑、补充。
(1)学生展示推导过程,先汇报结果,再说研究方法
预设:
推导过程如下:
采用的方法是理论推导法或演绎法。
预设:动量的变化量(mv‘-mi/)跟尸(方’-t)相等。
即时性评价:你们组的思路灵活,从不同方向进行研究,值得大家学习。在
概括规律时,加深问题分析的深度。
(2)根据“评价标准”修正、完善。
根据评价标准评价一下自己,给同桌说一说你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同桌指着得到的关系式,概括出“动量的变化量/-勿〃)跟尸(方’-方)相等”。
学生在评中学的过程中师再次巡视,点对点指点。
(3)学生汇报“动量的变化量(/1/~mv)跟尸(方'-f)相等
预设:动量的变化量(/1/-mv)跟尸(2'-t)相等
师质疑:动量的变化量(加1/-mv)跟尸(1’-方)相等是什么意思?
5.借助课件引导学生领悟“动量的变化量(mv‘-mv)跟尸(方’-t)相等
的含义。
归纳总结:F(rT)定义为合外力的冲量。
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叫做动量定理。
学习任务二:在物体受合外力为恒力的情况下,实验验证动量定理。
实验器材及装置:
图4.2-1槽码牵引小车运动
(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第83页图)(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第84页图)
研究对象是,
如何测量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合力?,
如何测量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
如何测量运动对象的质量?,质量®kg。
如何测量运动过程的初、末动量?,
因此选定的实验器材有:。
通过交流讨论,小组制定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论证及结
论:O
1.呈现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
(1)说出要探究的关系是什么?
(2)出示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
(3)将数据正确记录到表格中。
(4)处理数据,说出你是如何得出结论的。(检测目标1)
评价标准
(1)说出要探究的关系,表述正确。
(2)设计数据记录表格,设计正确。
(3)分析数据,得出符合数据证据的结论,表述清晰正确。
预设:探究(/1/~mv)跟尸•△方是否相等?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次合力F时间△t冲量I初速度V初动量mv末速度V'末动量mv'动量变化量Ap
1
2
3
4
2.学生明确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
3.学生根据评价任务,独立完成需栗的学习活动。教师巡视收集评价信息,
及时点对点指导。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根据评价标准互评、质疑、补充
(1)分别指定三位学生在实物展台展示。
(2)师生共同评价。
(3)明确得到的结论:通过对比(/1/-mi/)跟尸•△七的数据,发现(mv
,-mv)跟尸•△/■相等。
5.同桌根据评价标准互相检查,不会或不全面的同学修改。
学习任务三:实验验证变力作用时的动量定理
用DIS系统,按照【检测与作业】中的第4题给定的实验器材及装置(鲁科
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P8”验证动量定理”实验),在小车碰撞力传感器的情况下,
探究合力的冲量和动量变化量的关系。
1.呈现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
(1)说出要探究的关系是什么?
(2)出示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
(3)将数据正确记录到表格中。
(4)处理数据,说出你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评价标准
(1)说出要探究的关系,表述正确。
(2)设计数据记录表格,设计正确。
(3)分析数据,得出符合数据证据的结论,表述清晰正确。
预设:
(1)由DIS系统得出F-tl图像,将图像粘贴在此处。
(2)数据记录表格如下。遮光条宽度m,小车的质量力-
kgo
次合力F时间Af冲量I初速度o初动量mv末速度。1末动量mv'动量变化量Ap
1
2
3
4
2.学生明确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
3.学生根据评价任务,独立完成需要的学习活动。教师巡视收集评价信息,
及时点对点指导。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根据评价标准互评、质疑、补充
(1)分别指定三位学生在实物展台展示。
(2)师生共同评价。
(3)明确得到的结论:通过对比(/1/-Z771Z)跟/数据,发现(/1/-/771/)
跟/相等。
5.同桌根据评价标准互相检查,不会或不全面的同学修改。
学习任务四:通过理论推导和实例分析,学习冲量的概念。
1.课件出示等式“(勿/一mv)=FW-tY,指着物体运动过程示意图,说
出冲量的定义和定义式,冲量的方向是什么?冲量的单位是什么?式中的少是什
么力?
2.拓展:质量为0的物体,在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以初速度为v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经时间△保持力的方向不变,立即将£改变为恒定的合外力
£、又继续作用时间△3又立即将£改变为同方向的恒定的合外力£、继续作
用时间八右,又立即将月改变为同方向的恒定的合外力R、继续作用时间△%。
那么,此时物体的速度人为多少?
推导过程:
3,冲量的概念:
定义:对恒力产而言,
阅读课本P7并观察F-t图像,谈谈你对变力冲量初步认
识,
表示字母:,
方向:恒力,变力,
物理意义:,
某力少对物体做的功为0时,其冲量是否一定为零?请举例说
明。o
1.呈现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
(1)说出冲量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单位。
(2)举例说明合力的冲量跟各个力冲量的矢量和相等。说出求变力冲量的
方法。
(3)举例说明冲量跟功的区别与联系。
(4)回答课本P10“练习与应用”第1题。
(5)完成【检测与作业】中第6题,第7题。
评价标准:
(1)冲量回答正确。
(2)合力的冲量跟各个力冲量的矢量和相等举例恰当,论证过程证据充分,
思路清晰。说出求变力冲量的极限方法(微积分思想)。
(3)冲量跟功的区别与联系举例恰当,论证过程证据充分,思路清晰。
(4)判断出人教版课本P10“练习与应用”第1题ABCD的四个说法的正确
和错误,正确陈述作出判断的理由。语言简洁。
(5)【检测与作业】中第6题解答正确,能体会矢量和思想;第7题解答正
确,能正确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一步体会冲量的矢量性。
2.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3.学生根据评价任务,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评价信息,及时点对点指
导。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根据评价标准互评、质疑、补充
(1)分别指三位学生在实物展台举例说明合力的冲量跟各个力冲量的矢量
和相等。
(1)(1)分别指定学生展示“人教版课本P10”练习与应用”第1题,【检
测与作业】中第6题,第7题。”的解答思路和过程。
(2)师生共同评价。
(3)明确冲量的运算法则。
5.同桌根据评价标准互相检查,不会或不全面的同学修改。
学习任务五:理解动量定理。
指着物体运动过程示意图,再次结合-mv)-t)”,寻找物体
动量变化的原因,找到动量变化的方向跟冲量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推导和
实例分析,思考并确定判断依据。
动量定理的表
述:.,
表达式:,
矢量性:,
说明:(1)因果关系,(2)等量代
替。
1.呈现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
(1)说出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指出动量定理反映的是怎样的因果关系?
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说出动量变化的方向跟冲量矢量和的方向之间是什么关系?
(3)完成【检测与作业】第8题。
评价标准
(1)原因表述正确,因果关系表述正确,有合理的依据。
(2)动量变化的方向跟冲量矢量和的方向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思路清晰。
(3)【检测与作业】第8题解答时,因果关系明确,解答思路符合逻辑。
预设:动量变化的原因是合外力的冲量或者所有各力冲量的矢量和。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就会有加速度,经历一段时间,速度就会
发生变化,故速度变化是合外力作用一段时间后的结果,所以动量变化也是合外
力作用一段时间后的结果,即合外力冲量的结果;所以,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
量变化的原因。
例如,推导过程中,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跟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相同。
2.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3.学生根据评价任务,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评价信息,及时点对点指
导。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根据评价标准互评、质疑、补充
分别指三位学生在实物展台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
明确动量定理的因果关系。
5.同桌根据评价标准互相检查,不会或不全面的同学修改。
学习任务六:掌握应用动量定理定性解释现象的思维程序。
阅读课本7倒数第2、第1自然段,思考动量定理中蕴含的因果关系。归纳
应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时建立怎样的模型?被控制的变量是哪一个?推理时的
理论根据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通过理论推演、实例分析,
掌握应用动量定理定性解释现象的思维程序。
1.呈现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
(1)尝试解答课本P10第2题;尝试解释为何船舷和码头悬挂一些具有弹
性的物体(如旧轮胎)。说出应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时,建立怎样的模型,被控
制的变量是哪一个,推理时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
(2)展示【检测与作业】中第8题的答案。
评价标准
关键表现:
(1)结合体操运动员落地过程,建模为:物体竖直向下的速度短时间内减
小到0。(2分)
(2)比较着地时间,屈腿着地比直腿着地的要长。(1分)
(3)两种情况下动量变化量是一样,被控制的变量是动量变化量。(2分)
(4)推理时的理论根据是△后尸•△有由于一样,可以推知尸•△古一
样。(2分)
(5)上式中,EF「mg,其中£为膝关节对人体上半身向上的作用力。得出
的结论是:屈腿着地时,人体上半身受到的合力要小,膝关节对人体上半身向上
的作用力要小。(2分)
(6)现实指导意义是通过延长作用时间,可以减小作用力,进而减小对物
体的伤害(1分)。
关键表现项数得分
1答出五至六项。8-10
2答出四项。6-8
3答出二至三项。2-5
4答出一^页及以下。W2
(7)【检测与作业】中第8题的解答,符合上述程序。
2.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3.学生根据评价任务,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评价信息,及时点对点指
导。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根据评价标准互评、质疑、补充
分别指定三位学生在实物展台展示答题过程。
师生共同评价。
5.同桌根据评价标准互相检查,不会或不全面的同学修改。
学习任务七:掌握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
尝试解答P8例题,通过理论推演、实例分析,结合交流与讨论的活动,说
一说应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时,建立怎样的模型?注意哪些事项?得出的结论有
什么现实指导意义。通过理论推演、实例分析,掌握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解决问题
的思维程序。
1.呈现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
(1)尝试解答课本P10第3题,说出应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时,建立的模
型,注意事项,指出结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2)展示【检测与作业】中第10题、第11题的解答过程。
评价标准
关键表现:
(1)结合打击碰撞过程,说出建模为:平均力作用下,动量变化的过程。
(2分)
(2)选定正方向。(1分)
(3)已知量的方向都用“+表示,设出表示未知量的字母,默认字母
前的符号为“+”号。(2分)
(4)动量定理的原始式为△后尸•△/■或(/1/~mv)-F,△to其中尸为合
力,mv为末动量,/1/为初动量。(2分)
(5)根据结果的“+”说明结果的方向。(2分)
(6)讨论结果的合理性及现实意义。(1分)。
关键表现项数得分
答出五至六项。8-10
答出四项。6-8
答出二至三项。2-5
答出一^页及以下。W2
(7)【检测与作业】中第10题、第11题的解答过程符合上述步骤。
2.学生明确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
3.学生根据评价任务,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评价信息,及时点对点指
导。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根据评价标准互评、质疑、补充
分别指定三位学生在实物展台展示答题过程。
师生共同评价。
5.同桌根据评价标准互相检查,不会或不全面的同学修改。
编写说明:学习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
一、学习任务的分类:
1.指向概念的建立过程。概念的特征是抽象性和概括性。具体概念形成的策
略是先从例证的辨别出发,然后逐渐发现概念的本性属性。定义性概念的学习一
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即先理解概念的涵义、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用适量的
典型例子做分析说明。
2.指向技能的习得过程。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运用知识经验,顺利完成某
项活动的自动化与完善的操作活动方式,即解决问题时的技巧和能力。
3.指向科学思维方法的体验经历。让学生体验观察、实验、比较、概括、建
模、分析和综合、推理和论证、质疑和批判、创新等过程。
4.指向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过程。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社会(学习)经历,
提供感性的学习资源,进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和合作学习。科学
态度、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形成,靠灌输和说教是做不到的,需要经历、体验、思
辨、感悟,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尝试判断,逐步区分对、错、真、假、
美、丑,最后形成观念,确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树立责任感。
二、学习任务设计的原则:
1.资源要指向学习目标。
2.把知识的建构过程还给学生。
3.学习活动设计必须遵循“学”的逻辑。第一,内容的呈现要求一学生立场,
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脚手架”。第二,要坚持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一层次递进,
明确学生起点,必要时需补充“先行组织者”的学习材料;提供合适的可供选择
的学习路径。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整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号
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材料。第三,倡导问题驱动学习一以问导向。设计问
题串,层层深入,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习形成概念,
建立规律,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教师要“留白”,学生要“留痕”。第四,贯彻“教
-学-评”一致性。最终目标达成情况如何,由评价来提供证据。因此,学习过程
的设计要按照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有序推进,完成一个目标的学习任务,随机进
行检测,步步为营。
课后作业
【检测与作业】中第2、4、12题。
【检测与作业】
1.(目标1)质量为m2.0kg的物体,在恒定的合外力44.0N作用下,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片0.5m/s。经一段时间△力,物体的速度
=2.5m/s,请完成下列填空:,,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m/s2,
(1)这段时间△片s,
(2)物体的初动量尸kg•m/s,
(3)物体的末动量p'=kg,m/s,
(4)物体的动量变化量△尸kg•m/so
(5)合外力T7在A力时间内的冲量1=N,s=kg,m/so
(6)物体的动量变化量跟合外力F狂Nt时间内的冲量I之间的关系
为:o
2.(目标1)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把木板的一侧垫高,以补偿打点计时
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他阻力。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
带沿木板匀速运动。将c、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安装好。所用交变电流的频
率为50Hzo
通过改变槽码的个数可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与此相对应,处理纸带上打
出的点来测量速度。通过增、减小车中的重物改变小车的质量。
某次实验,槽码的质量为160.0g,小车的质量为0.3kg。实验得到的纸带如
下图乙所示,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槽码打点计时器
图甲
纸带运动方向
••••
_4_1_1__J
6.196.707.217.72
单位:cm
图乙
(1)请完成下表:
123
t(时刻)
p/kg*m/s
(2)1、2两点的动量变化量八加=kg,m/s;
小车在1、2两点间运动时,槽码对小车拉里的冲量九=N•s;
(3)1、3两点的动量变化量△.=kg•m/s;
小车在1、3两点间运动时,槽码对小车拉里的冲量713=N•s;
比较小小和九、八匹和乙,你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3.(目标2)(课前作业)质量为历2.0kg的物体,在恒定的合外力片=4.0N
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友=0时刻物体的速度为片0.5m/s。在。=10.0s
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沿原方向立即增大到A=6.0N,此后保持不变;在
%15.0s时刻,物体的速度设为小。请完成下列填空:
(1)大。至。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a=m/s2;在G至友的
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绕=m/s2,
(2"时刻,物体的速度71=m/s;友时刻,物体的速度丫上m/s,
(3)友时刻,物体的初动量M=kg•m/s,vt优=?
—*F—*F
(4)G时刻,物体的末动量0'=kg•m/s,.Qh-*;.....,….....
(5)io至右的时间内,物体的动量变化量△尸kg•m/s,
(6)友至。的时间内,合外力E的冲量71=N,s=kg•m/s。
(7)至友的时间内,合外力A的冲量入=N•s=kg•m/so
(8)%。至灰的时间内,合外力£和£的合冲量为7=71+72=N•s=
kgCo
(9)物体的动量变化量Ao跟合外力的合冲量/之间的关系为:。
4.(目标2)(鲁科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P8”验证动量定理”实验改编。)
如图所示,将力传感器、光电感应器接入电路,将遮光片的宽度d和小车的
质量以输入计算机。推动小车使其与力传感器发生碰撞,通过碰撞中相互作用力
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力的冲量,再由光电传感器测量的时间等
可得小车的动量变化量。比较小车受到的力的冲量变化量,验证动量定理。
(1)由右图F-t图像可得,力传感器对小车施加的冲量大小为
N•So
(2)由光电传感器测量的遮光片先、后两次的遮光时间分别为△尔At2,
则可得小车的动量变化量的表达式为。
(3)请在老师的指导下,本实验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这个实验。
5.(目标3)完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本P10练习与应用第1题。
6.(目标3)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
其所受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物体分别在前2s内、前6s内和前
9s内合外力的冲量。(鲁科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P9第6题改编。)
,,F/N
46810
i!।।、
2z/s
7.(目标3)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
动,其前2s内所受合外力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北,第2s末到第4s末这段
时间内所受合外力大小也为10N、方向水平向西。求物体在前4s内所受合外力
冲量的大小和方向。
8.(目标4)一个小钢球竖直下落,落地时的动量大小为0.5kg・m/s,与地
面碰撞后,又以等大的动量被反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钢球动量变化,是因为地面对小钢球弹力的冲量
B.小钢球动量变化,是因为地面对小钢球弹力与其自身重力的合力的冲量
C.若选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小钢球受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用施工合同范本模板
- 会展投资合同范本
- 农村土方 工程合同范本
- 化工产品营销合同范本
- Starter Section 3 Saying Hello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企业质押合同范本
- 供车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年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社会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南平市建阳区社会统一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劳动派遣居间合同范本
- 铁路局中间站管理手册
- 监理日志表(标准模版)
- H3C-CAS虚拟化平台详细介绍
- 小学生韵母in、ing常见汉字与区分练习
- 药房品种类别及数量清单
-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 网站培训内容trswcm65表单选件用户手册
- 连续平压热压机 三篇 俞敏等
- 打印版-圆与二次函数综合题精练(带答案)
- 各种阀门CAD图
- 工程结算书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