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6透镜和视觉(选择题)期末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_第1页
2 6透镜和视觉(选择题)期末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_第2页
2 6透镜和视觉(选择题)期末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_第3页
2 6透镜和视觉(选择题)期末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_第4页
2 6透镜和视觉(选择题)期末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透镜和视觉(选择题)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必考真题知识点汇编(浙江专用)一、选择题1.(2022春·浙江杭州·七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6月6日,是第二十七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2春·浙江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近视率约为55%。上图表示近视、远视及矫正透镜的示意图,其中属于近视眼示意图及其矫正透镜依次是()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3.(2022春·浙江绍兴·七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4.(2022秋·浙江杭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在“观察蜗牛的外形”实验中,我们最适宜借助以下哪种工具()A.放大镜 B.天平 C.温度计 D.秒表5.(2022秋·浙江宁波·七年级统考期末)透明胶片上有一个字母“F”,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A. B. C. D.6.(2021春·浙江绍兴·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光学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潜望镜 B.太阳灶C.汽车后视镜 D.手机的摄像头7.(2021春·浙江绍兴·七年级统考期末)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镜片可以改变的眼镜(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A.远视眼,镜片I B.远视眼,镜片Ⅱ C.近视眼,镜片Ⅰ D.近视眼,镜片Ⅱ8.(2021春·浙江绍兴·七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透镜焦距为10厘米),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原理可制成投影仪B.蜡烛向左移动5厘米,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C.将蜡烛移到45厘米刻度处,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15厘米,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9.(2021春·浙江杭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佩带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A.近视眼,小于0.05mm

B.远视眼,小于0.05mmC.近视眼,大于0.05mm

D.远视眼,大于0.05mm10.(2021春·浙江绍兴·七年级统考期末)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11.(2020春·浙江杭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停课不停学”,小金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呈放大的像,小的一头呈缩小的像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D.拍摄设备角度:把手机摄像头擦拭干净,拍出来就会一样亮12.(2020春·浙江丽水·七年级统考期末)用眼不科学,容易造成近视。如图甲、乙是两眼球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13.(2020春·浙江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C.当u=25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当u=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14.(2020春·浙江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的四组数据如下表,其中明显错误的有(

)组别甲乙丙丁物距(cm)10152050像距(cm)50302010A.甲、丁 B.乙、丙C.丙、丁 D.甲、丙15.(2020春·浙江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A.热觉、味觉、痛觉 B.听觉、嗅觉、冷觉C.视觉、嗅觉、味觉 D.触觉、听觉、味觉16.(2020春·浙江湖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绘制图形是科学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下列图形绘制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B.光的反射C.凹透镜折射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17.(2020春·浙江湖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A. B. C. D.18.(2020春·浙江杭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动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成像 D.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19.(2020春·浙江杭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眼球说法正确的是()A.眼球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在视网膜成正立缩小的像B.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接收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视网膜相当于感受器C.通过睫状肌改变玻璃体的形状,使近视患者也能够看清远处物体D.当人眼由近处观察转向远处眺望时,晶状体变厚20.(2020春·浙江杭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21.(2020春·浙江杭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成像原理可应用于放大镜B.推算出焦距为10cm<f<30cm范围C.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仍然成像D.实验过程中飞来一只小甲虫停在凸透镜上,光屏上会出现暗一点的甲虫的像22.(2020春·浙江温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小徐是一位近视患者,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3.(2020春·浙江·七年级统考期末)小明患有近视,下图中对小明视力矫正原理正确的是(

)A. B.C. D.24.(2020春·浙江绍兴·七年级统考期末)今年年初,四川凉山发生严重的森林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A.凸透镜的会聚作用B.凹面镜的会聚作用C.平面镜的反射作用D.三棱镜的色散作用25.(2020春·浙江杭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某人看物体时,眼中成像情况如图甲所示.则其眼睛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方法为(

)A.近视眼,配戴乙镜片 B.近视眼,配戴丙镜片C.远视眼.配戴乙镜片 D.远视眼,配戴丙镜片26.(2020春·浙江杭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的凸透镜,蜡烛不动,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27.(2020春·浙江湖州·七年级统考期末)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28.(2020春·浙江绍兴·七年级统考期末)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29.(2020春·浙江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等各种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参考答案:1.A【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详解】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可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图中,表示近视成像情况的是图①,表示矫正近视方法的是图③。故选A。2.B【分析】近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详解】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用丁凹透镜矫正;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用丙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近视眼示意图以及可以佩戴的矫正眼镜分别是甲、丁。故选B。3.D【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的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故A错误;B.蜡烛变短后,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故B错误;C.由图可知,物距为50.0cm-20.0cm=30.0cm此时f<30cm<2f则15cm<f<30cm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cm处,此时的物距为50.0cm-35.0cm=15.0cm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所以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故C错误;D.当更换一个焦距小(即会聚能力强)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时,此时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左侧,若不移动光屏,应将凸透镜向右移动,此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也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D。4.A【详解】蜗牛较大不需要放大很多就能观察,因此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而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秒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都不能用来观察蜗牛的外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C【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详解】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因此,某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为字母“F”,则他在玻片标本上写的字应是。故选C。6.D【详解】潜望镜、太阳灶和汽车后视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工作的,而手机的摄像头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故选D。7.B【详解】根据乙图可知,此时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因此为远视眼。远视眼应该用凸透镜矫正,根据甲图可知,镜片II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8.D【详解】A.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肯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故A错误。B.蜡烛向左移动5cm,此时物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可知,此时像距减小,则光屏应该向左移动适当距离,故B错误。C.当物体成缩小的实像时u>2f,f<v<2f此时的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v=65cm-50cm=15cm则30cm>2f,f<15cm<2f解得7.5cm<f<15cm当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时,此时物距u=50cm-45cm=5cm<f成正立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D.当蜡烛向右移动15cm时,此时u=30cm-15cm=15cmv=15cm+15cm=30cm正好与原来的物距和像距相反。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实像,且是放大的,故D正确。故选D。9.C【分析】①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②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③凹透镜的中间比边缘薄,凸透镜的中间比边缘厚,据此分析判断。【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成在视网膜前面,为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矫正,则它的边缘比中间厚。因为中心厚度为0.05mm,所以镜片边缘的厚度大于0.05mm,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0.B【详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距镜头距离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又因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所以0.5m应大于2倍焦距,即0.5m>2f所以焦距f<0.25m,故选B。11.C【详解】A.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是实像,大的和小的都是实像,故A错误;B.凸透镜成实像时,当u>2f时,成缩小的实像,当作业本到镜的距离在2f以外时,所以,拍照作业像都是缩小的,故B错误;C.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成实像时,物体到镜的距离越小,像越大,所以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故C正确;D.尽管把手机摄像头擦拭干净,由于作业本上亮度不同,拍出来的拍照亮度也会不一样亮,故D错误。故选C。12.D【详解】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那么图乙是近视眼;为了使光线发散,像后移到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必须使用凹透镜矫正,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3.A【详解】AB.根据表格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是20cm,所以u=v=2f=20cm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故B正确,不合题意,A错误,符合题意;C.当u=25cm时,此时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D.当u=5cm,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14.A【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判断。【详解】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肯定是实像,而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即u>f,故甲肯定是错误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肯定大于10cm,故丁是错误的;那么肯定错误的是甲和丁。故选A。15.C【分析】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活动。【详解】菜肴的色是通过视觉来感知的,香是通过嗅觉来感知的,味是通过味觉来感知的,故C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的感觉。16.C【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判断;(3)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判断;(4)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判断。【详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不是AB的像,故A错误;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错误;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测的虚焦点,故C正确;D.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D错误。故选C。17.C【详解】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则ABD为凸透镜,不符合题意、C为凹透镜,符合题意。故选C。18.A【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则f<u<2f,v>2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了此原理。故A正确;B.蜡烛越烧越短,向下移动,则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故B错误;C.根据光路是可逆的,若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物距等于原来像距(即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等于原来物距(即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蜡烛靠近凸透镜,即减小物距,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一次成像,直到像清晰,故D错误。故选A。19.B【详解】A.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B.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接收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相当于感受器,B正确;C.我们平时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当晶状体太厚,或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C错误;D.人眼看近物时,睫状体处于收缩状态,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故人眼由近处转向远处时,晶状体的曲度会变小,D错误。故选B。20.A【详解】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符合题意;BC.使用手机的摄像功能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扫描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之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C错误,不符合题意;D.二维码中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即黑色条纹不反射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21.C【详解】A.由图知道,物距大于像距,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故A错误;B.由图知道,物距u=40cm,像距v=30cm,由于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u>2f,像距范围2f>v>f,即50cm>2f、2f>30cm>f解得25cm>f>15cm故B不符合题意;C.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不影响成像,只是撤去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了,故C正确;D.实验时有只甲虫停在了凸透镜上,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故D错误。故选C。22.A【详解】A.该图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A正确;B.该图光线在视网膜后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B错误;C.该图表示光线经过凹透镜会聚在视网膜上,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方法,C错误;D.该图表示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在视网膜上,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方法,D错误。故选A。23.D【详解】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小明患有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图近视眼的矫正图故选D。24.A【详解】玻璃凸透镜,水凸透镜等透明物质的凸透镜都对光有会聚作用,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形成水凸透镜,水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的温度很高,会把枯叶点燃,导致森林火灾。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就是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题意光学原理相同,故A符合题意;B.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与题意光学原理不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的反射作用是利用光的反射,与题意光学原理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D.三棱镜的色散作用是光的色散现象,与题意光学原理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5.C【详解】从题干的图甲中看出,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中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