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实验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答案】1.B2.D3.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故选B。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故选D。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要扣住题干要点结合原文逐项判断。A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二段“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截取,尽其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可见杜甫七言律诗上并不谨守传统。C项,“作者在情感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从第三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和“被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肯定。故选D。【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丁酉新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近现代经典诗词……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唤起了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让观众在触摸中国诗歌的宏伟版图之时,油然地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接?《中国诗词大会》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的课堂。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落幕,古典诗歌的热潮却再次兴起。这不是偶然,而是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的集结,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热爱与广泛积累。(摘自2017年2月13日《人民日报》)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系列节目从传统诗词中挖掘时代内涵,通过对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的背诵,引发了全民读诗的热潮,做到了综艺节目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优秀的综艺节目激活了很多人的文化心、诗心。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引人关注,正在阔步融入世界的中国日益显现着自己的文化自觉,而网民对综艺节目的选择度以及文化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节目播出以后,许多孩子家长发出了呼声:我们远离传统文化太久了,带着孩子一起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很有意义。小孩子现在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这些诗词的意思,但浸润在古诗词里,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在网络文化流行的今天,学习古诗文能够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层次,对抵御粗鄙的网络语言发挥积极作用。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如今歌舞类、亲子类综艺节目泛滥的市场下,以传统文化作为内核去进行综艺节目的改革,也许会是一个好的方向,用诗书去抵制烂俗,进一步引领观众,促进新媒体市场下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健康发展。(摘自2017年2月14日《中国艺术报》)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热播,然而,思想界随即引发了关于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一些评论者认为机械地背诗比的不过是记忆力,与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平心而论,《中国诗词大会》推广传统诗词文化的成效有目共睹。观众在春节期间远离了牌桌和酒席,坐在电视机前欣赏选手的精彩对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培养诗词修养同样从背诵开始,牙牙学语的童生在启蒙阶段背诵古诗词,大多“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无妨诗词文化的浸润,待到年岁增长,涉世渐深,自然明白“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悲戚。古诗词传播的最大挑战是其本身缺乏现实活力。这也是很多类型的传统文化在传播中遭遇的共同尴尬。对多数普通人来说,背诵古诗词最大的“用处”,是回答中小学语文考试的诗词填空。要让传统文化在更广阔的范围生机盎然,就必须让其在更现实的层面产生影响。诗歌仍然是有生命力的文体,现代诗依然有较多受众。将古诗词元素融汇于现代诗中,或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方法。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写诗成为诗人,古诗词欣赏能力也未必与背诵能力成正比,但在日常文字表达中化用古诗词,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上雍容起来。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要避免一种倾向——传统文化成为独立的、与现实隔绝的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能脱离现实文化格局,在渐进中重拾濒临丢失的文化元素。美国唱作人、艺术家和作家鲍勃•迪伦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评委会公布的获奖理由是“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作为一名流行歌手,鲍勃•迪伦继承了美国的传统文化,其文学造诣获得专业领域认可,可见传统文化也能在公共流行中获得现实生命力。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主要是因为节目富有悬念、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也最接地气。B.材料二指出《中国诗词大会》让孩子们分享了诗词之美,感受到诗词之趣,理解了诗词意思,滋养了精神世界。C.材料三认为传承古诗词的最大阻力是其缺乏现实活力,在现代诗中融入古诗词元素是传承古诗词的一个好方法。D.鲍勃•迪伦坚守美国传统,创新诗意表达,因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说明传统文化存在当下可拥有现实活力。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提到《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及其对传承传统文化的贡献,都认为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接轨,以及《中国诗词大会》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B.第一则材料重在传统与现实的对接,第二则材料重在《中国诗词大会》与其他综艺节目的差别,第三则材料重在探求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对当下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分析,材料三的报道较为详尽,比较全面,体现出新闻客观真实的特点,而材料一和材料二只从某一个方面来报道,不够客观。D.三家媒体都报道了《中国诗词大会》,说明三者都关注文化热点,关心社会时事;都强调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能提升我们的文化自觉。6.《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热播,对于我们弘扬传播传统文化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D5.B6.①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时,应尝试采用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②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时,应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涵,注重传统文化对人的精神滋养与提升的意义。③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时,应注重传统文化的现实活力,防止传统文化成为独立的、与现实隔绝的文化。【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A.“主要是因为节目富有悬念、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也最接地气”分析不当,对《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一中第二段和第四段的内容可知,主要原因还是诗词本身的魅力唤起了人们的情怀,而不是节目形式的特点。B.“理解了诗词意思”说法不当,根据材料二中第二段的内容可知,“小孩子现在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这些诗词的意思”。C.“在现代诗中融人古诗词元素是传承古诗词的一个好方法”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三中第四段的内容“将古诗词元素融汇于现代诗中,或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方法”可知,原文中有“或许”二字。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辨析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A.“《中国诗词大会》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法不恰当,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没有明确提到《中国诗词大会》有需要解决的问题。C.“材料一和材料二只从某一个方面来报道,不够客观”说法不恰当,尽管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报道不是面面俱到,只侧重某些方面,但也是以客观实际为基础的。D.“能提升我们的文化自觉”说法不恰当,材料三中没有明确指出《中国诗词大会》能提升我们的文化自觉。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归纳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结合文中“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的课堂”分析可以得出“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时,应尝试采用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中国诗词大会》系列节目从传统诗词中挖掘时代内涵,通过对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的背诵,引发了全民读诗的热潮,做到了综艺节目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优秀的综艺节目激活了很多人的文化心、诗心。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引人关注,正在阔步融入世界的中国日益显现着自己的文化自觉,而网民对综艺节目的选择度以及文化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分析可以得出“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时,应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涵,注重传统文化对人的精神滋养与提升的意义”;结合“古诗词传播的最大挑战是其本身缺乏现实活力。这也是很多类型的传统文化在传播中遭遇的共同尴尬”“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要避免一种倾向——传统文化成为独立的、与现实隔绝的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能脱离现实文化格局,在渐进中重拾濒临丢失的文化元素”分析可以得出“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时,应注重传统文化的现实活力,防止传统文化成为独立的、与现实隔绝的文化”。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洗桃花水的时节铁凝一场场黄风卷走了北方的严寒,送来了山野的春天。这里的春天不像南方那样明媚、秀丽,融融的阳光只把叠叠重重的灰黄色山峦,把镶嵌在山峦的屋宇、树木,把摆列在山脚下的丘陵、沟壑一古脑儿都融合起来,甚至连行人、牲畜也融合了进去。放眼四望,一切都显得迷离,仅仅像张张错落有致、反差极小的彩色照片。但是寻找春天的人,还是能从这迷离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你看,山涧里、岩石下,三两树桃花,四五株杏花,像点燃的火炬,不正在召唤着你、引逗着你,使你不愿收住脚步,继续去寻找吗?再往前走,还能看见那欢笑着的涓涓流水。它们放散着碎银般的光华,奔跑着给人送来了春意。我愿意在溪边停留,静听溪水那热烈的、悄悄的絮语。这时我觉得,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虽然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温泉镇的溪水是条热水,温泉镇也是因此而得名。一座几省闻名的温塘疗养院就设在这里。我就是在春天,去那里看望一位住院的亲人。一路上我设想过它的容貌。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水有多大?温度有多高?那些身患宿疾的人们是怎样接受它的治疗的;对健康人,温泉的意义到底又在哪里?“别闭眼,看磕着哪儿。”一位老大爷吆喝着他身边的小姑娘。小姑娘抬起头四下望望,有些不好意思地眨着眼睛,脸上泛起一阵阵绯红。这使我又想起了山野里点燃起来的那些桃花、杏花,刚才的倦意也顿时消散。“去温塘治病?”我问大爷。“去洗桃花水。”大爷告诉我,一面攥起拳手捶打自己的膝盖。桃花水?我虽不理解大爷的意思,却骤然感到大爷的话是那么新鲜、怡人,比刚才小姑娘的脸色所给予我的还要浓烈、美好。正午上车,黄昏前到达温泉镇。下车后,果然同车人大都进了这座有着现代化规模设施的温塘疗养院。办完探视手续,我才想起寻找我的邻座大爷。但拥在住院处窗前的人群中却没有大爷和那位小姑娘,只有“桃花水”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地在我耳边“流动”起来……紧挨着疗养院的是真正的温泉镇,这是个二百来户的山村。一条陷在干燥黄土里的红石板小路顺坡而下,街里几家旧板搭门脸,和门内作为营业标志的幌子,装点了这座旧镇的古风。尤其一家理发店内伸出的白布牙旗,更能使人想到古代那些古道驿站。几家烧饼铺是近两年新开张的,门上大都是用店主人的姓氏写着“王记烧饼铺”、“何记烧饼铺”……一位姓邢的掌勺大爷,一边提刀切着饼丝,一边告诉我,半小时之内他做过四十份炒饼、四十碗豆腐汤,度和质量都得到顾客的盛赞。“四十份炒饼,有那么多吗?”我问。“怎么没有?眼下正洗桃花水。”“桃花水?在哪儿?”我一连串地追问着。“你顺街往西走走。”吃完大爷的炒饼,我出门一直向西走去,不多远已是村口。土山脚下那是什么?似霞、似雾、似流动着的火焰,莫不是一片桃林?我终又看见了那点燃在北国春天里的熛红,这才是春的信息。可桃花和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决定再向前走。不断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迎面而来,有男有女,但大都是腿脚不利索的老人。老人们边走边用精湿的毛巾擦着脸,拧出毛巾中的水珠。他们腿脚虽欠佳,个个面容却很舒展。水,水,我好像闻到了水的芬芳。一条坚硬、光明的小路直通桃林,原来桃林的那边才是温泉的源头。刚才远处所见并非雾,那是温泉源头的蒸气。那些面容舒展的老人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穿过桃林,那边果然是一片温暖的浅滩,金黄色沙粒上蒸腾着热气。洗桃花水的人们都聚集在这里。人们在浅水里围着一个涌出地面的泉头,高挽起裤腿,双膝跪入水中,默默地接受着大自然的陶冶。人们没有言语,只有对水的虔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几个小小的温泉源头,一片浅浅的温沙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温泉镇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更愿走出浅滩去享受那淋漓尽致的温泉浴。两座温泉浴室出现在温泉镇的红石板街上。女浴室里,姑娘们那阵阵无所顾忌的嬉水声互相碰撞着溢出窗外,吸引我走了进去。温泉镇的女浴室可不是一座低矮的小木屋,这是一座墙壁镶有洁白瓷砖的水泥建筑。水池足有半个游泳池大,水也是饱满、充裕的。姑娘、媳妇们就在这里脱掉穿了一冬的厚棉衣,潜入水池,尽情享受水的抚爱。对,是抚爱。不然她们的身体为什么会那样丰硕、那样光彩照人;她们的面孔为什么会那样滋润、那样容光焕发?她们走出浴室,大方地走过男浴室门口,信手拨弄着披在肩上的湿漉漉的长发,骄傲地接爱着小伙子们远远投来的目光。这才是真正的桃花水。是水,是春天的水洗开了一树树面容姣好的桃花。出浴的姑娘们扬着头走在古镇的红石板街上,走过那些挂着幌子的饭馆、店铺。她们的面容使这座古朴的温泉镇变得滋润了。(节选自《人民日报》1983年)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路设想过温泉的容貌,接连提出了五个疑问,突出温泉对我的吸引力,表达了“我”急于见到温泉,了解温泉的心情。B.“我”由小姑娘“脸上泛起一阵阵绯红”,联想起“山野里点燃起来的那些桃花、杏花”,意在表现“姑娘”的淳朴可爱,也使行文不离主线。C.文章写老大爷告诉“我”“去洗桃花水”,同时“攥起拳头捶打自己的膝盖”表明他有腿疾,是去治腿病的。D.文章写桃花盛开的时节,“我”到北方的温泉镇疗养院看望住院的亲人,看到普通人开心地洗桃花水,暗喻着新的时代开启后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所写的北方的山峦是“灰黄”的,“一切都显得迷离”“像反差极小的彩色照片”,但这样的景色却更能衬托出桃花、杏花的明艳。B.文章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把桃花和杏花比喻为“点燃的火炬”并赋予人的行为“召唤着你、引逗着你”,生动形象。C.文章中动词用得恰到好处,如“姑娘们那一阵阵无所顾忌的嬉水声互相碰撞着溢出窗外”,“互相碰撞”写出了声音之多,“溢”写出了声音之大。D.文章顺着“我”的行程来描绘景物,但又不是一般地描摹景物,而是在描绘景物中渗透了丰富、真挚的思想感情。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时我觉得,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10.铁凝的作品如诗如画,本文富有“文中有画,画中有情”的特点。请你找出文中“画”,分析“画”中“情”。【答案】7.C8.C9.①桃花、杏花是生长在山涧里、岩石下的,欢笑着的滑滑流水,是在山谷中,它们都在“脚下”;②前者是春天的象征,后者“奔跑着给人送来了春意”,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样写富有诗意,饱含对春天的赞美之情。10.①北方的春天像一幅色彩鲜明的水彩画。如融融的阳光,灰黄色的山峦,像点燃的火炬的杏花和桃花,欢笑着的涓涓流水,用极具特色的北方之景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②古朴的小镇和制烧饼的生意人。店铺古色古香,生意人半小时制四十份炒饼,邢掌柜与我搭讪,表现小镇浓郁的生活气息,小镇人的热情淳朴勤劳。③男女老幼洗桃花水的场景。“宽大舒畅”的浴室,姑娘、媳妇尽情享受水的抚爱,腿脚不利索的老人,“个个面容舒展”,反映了小镇、山村人们的新气象、新面貌,表达作者对改革时代的歌颂。【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表明他有腿疾,是去治腿病的”错误,这一信息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老大爷告诉“我”“去洗桃花水”,但无法证明他腿有病,“攥起拳头捶打自己的膝盖”也有可能是走路所累。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C.“‘互相碰撞’写出了声音之多,‘溢’写出了声音之大”错误,从文中来看,“互相碰撞”写出了声音之大,“溢”写出了声音之多。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画横线的句子“这时我觉得,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在文章的第一段最后。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把握“这时”“春天”“从脚下升起”的意思,最后具体分析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句子中流露出的情感。结合“但是寻找春天的人,还是能从这迷离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你看,山涧里、岩石下,三两树桃花,四五株杏花,像点燃的火炬……再往前走,还能看见那欢笑着的涓涓流水。它们放散着碎银般的光华,奔跑着给人送来了春意”可知,“这时”是指寻春之人面对桃花、杏花,耳听流水之声时,“春天”是指生长在山涧里、岩石下的桃花杏花带来的春意,是指欢快的流水之声让人感受到的春的气息;无论是桃花、杏花,还是欢快的流水,都是来自山谷,都在“脚下”,这些带有春天气息的物体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流露出对春天的赞美。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题干要求找出文中“画”,分析“画”中“情”。首先找出文中的“画”,然后结合画中的景来分析“画”中“情”。如一开始描述北方的春天,“一场场黄风卷走了北方的严寒,送来了山野的春天。……融融的阳光只把叠叠重重的灰黄色山峦,把镶嵌在山峦的屋宇、树木,把摆列在山脚下的丘陵、沟壑一古脑儿都融合起来,甚至连行人、牲畜也融合了进去。放眼四望,一切都显得迷离,仅仅像张张错落有致、反差极小的彩色照片”“你看,山涧里、岩石下,三两树桃花,四五株杏花,像点燃的火炬,不正在召唤着你、引逗着你,使你不愿收住脚步,继续去寻找吗?再往前走,还能看见那欢笑着的涓涓流水。它们放散着碎银般的光华,奔跑着给人送来了春意。我愿意在溪边停留,静听溪水那热烈的、悄悄的絮语”,这是一幅明媚欢快的北方春景图,在这幅明媚欢快的画面之中融入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如描写小镇和小镇的生意人。“一条陷在干燥黄土里的红石板小路顺坡而下,街里几家旧板搭门脸,和门内作为营业标志的幌子,装点了这座旧镇的古风。尤其一家理发店内伸出的白布牙旗,更能使人想到古代那些古道驿站”,对小镇店铺的描写展现出小镇的古朴;写小镇的生意人“一位姓邢的掌勺大爷,一边提刀切着饼丝,一边告诉我,半小时之内他做过四十份炒饼、四十碗豆腐汤,度和质量都得到顾客的盛赞”,小镇的生意人淳朴热情,流露出作者对此的赞美之情。如描写洗桃花水的场景,“腿脚不利索的老人。老人们边走边用精湿的毛巾擦着脸,拧出毛巾中的水珠。他们腿脚虽欠佳,个个面容却很舒展。水,水,我好像闻到了水的芬芳”“姑娘们那阵阵无所顾忌的嬉水声互相碰撞着溢出窗外……尽情享受水的抚爱。对,是抚爱。不然她们的身体为什么会那样丰硕、那样光彩照人;她们的面孔为什么会那样滋润、那样容光焕发?她们走出浴室,大方地走过男浴室门口,信手拨弄着披在肩上的湿漉漉的长发,骄傲地接爱着小伙子们远远投来的目光”,腿脚不利索的老人面容舒展,姑娘、媳妇尽情享受水的抚爱,这些反映了小镇、山村人们的新气象、新面貌,抒发作者对改革时代的歌颂。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子衿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②音?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④,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选自《诗经·郑风》)[注]①子衿:你的衣领。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你”。衿,衣领。②嗣:接续,继续。③佩:佩玉的带子。④挑兮达兮:独自徘徊的样子。⑤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B.诗中表现女主人公的动作行为仅用“往”“见”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C.全诗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女主人公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在城楼上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D.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得益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12.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答案】11.B12.(1)特点:前两章句式重复,语句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变换了个别词语——“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来”。(2)作用:①内容上,“我心”和“我思”的变换显示了女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不嗣音”和“不来”的变换写出了恋人既杳无音信,又不见踪影;②情感上,女主人公反复咏唱,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之假设与“子宁”之反问对举,情感在回旋中渐次加强,可以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③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形象以及技巧的能力。B项,“仅用‘往’‘见’二字”错误,从诗中来看,诗中表现女主人公的动作行为应是“仅用‘挑’‘达’二字”。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分析重章叠句的特点和作用。答题的时候先答出特点,再分析作用。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一般为句式重复,语句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变换个别词语,然后指出关键处变换的词语即可。重章叠句手法的作用一般为回环往复,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不断地重复,亦会增强诗歌的情感。从本诗来看,诗歌前两章使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这两章的句式重复,语句大体上是相同的,只是换了“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来”这些词语。从作用来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相思之情,“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就在这些反复的咏叹之中表现出来;从内容来看,先是“我心”,再是“我思”,表现出情感的递增,先是“不嗣音”,这是说恋人没有音信,再是“不来”,这是说不见恋人影踪,程度上加深;同时,重章叠句在形式上构成回环往复,让诗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开。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休憩;人在远处,岸边的野鸭就受惊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风格“沉郁顿挫”。14.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3.B14.(1)观览山水的愉悦,诗歌开始四句“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记录了游览过程,写了诗人眼中通泉地暖境幽的特点,此时诗人看到美景心情是愉悦的。(2)生不逢时的苦闷。“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中“登顿(且行且停)……欹倾(道路崎岖)”暗示了诗人生不逢时的苦闷。(3)飘零他乡的哀痛。“我生苦飘零”,诗人直言飘零他乡的哀痛。(4)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安史之乱发生在755-763年,诗歌写于762年,结合孔子、王粲典故的运用,可知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解析】13.本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诗句内容、表达技巧以及情感的能力。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休憩”理解错误,根据诗句“冬温蚊蚋集”,可知是蜀中的暖冬天气,蚊虫飞舞;“人在远处,岸边的野鸭就受惊乱入河中”分析也是错误的,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水中野鸭欢乐嬉闹,少见行人,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前八句,写出了诗人晨起走路时见到的雾气、凫鸭、山路、阴云、山崖、枯柳、炊烟等景色,再由九、十两句“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回望一路缘岸而行的泉水,曲折注入江中;在夕阳照射下,是多么绮丽壮观。描写了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两句作者感叹来路崎岖,山原高危,层云频生,崖岸斜出,道出了路途的艰险,结合中注释“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可知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之时,这两句暗示了诗人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二句意为:我这一生漂泊凄苦,历经磨难,只能独自叹息。结合注释,此时作者在四川境内,远离京城,表达了作者飘零他乡的哀痛,直抒身世之慨。而“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两句,意为我感慨时局动荡,无法为国出力,愧对孔圣人的教诲,我远离京城,如同王粲一般。诗歌写于762年,安史之乱发生在755-763年,可见诗人在诗中结合孔子、王粲典故的运用,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五、情景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6)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契阔谈䜩
心念旧恩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潦倒新停浊酒杯
往往取酒还独倾
一尊还酹江月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重点字有:霓、鸾、䜩、䜩、酹、翔。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蜡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
),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形势与任务,剖析中国革命的疾苦与心声,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_________________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毛泽东诗词想象独特、语言奔放、亦真亦幻、意味深长,在平淡中彰显神奇,在黑暗中出现光明,在困难中看到前途,在曲折中展现刚毅。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_________________,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排侧。毛泽东诗词明显偏重于豪放格调,包涵寰宇、_________________,凸现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俯拾皆是
波澜壮阔
荡气回肠
贯通古今B.鳞次栉比
波澜壮阔
感人肺腑
通今博古C.鳞次栉比
波诡云谲
荡气回肠
通今博古D.俯拾皆是
波诡云谲
感人肺腑
贯通古今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B.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C.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D.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B.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C.毛泽东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D.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剖析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体察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答案】16.A17.C18.B【解析】16.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语境是说毛泽东诗词中中国文化元素很多,应选“俯拾皆是”。“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波诡云谲”,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根据上文提到的“中国历史”,应使用“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受感动。因前面有“使人”,故应选用“荡气回肠”。“贯通古今”,将古代和今天连接在一起。“通今博古”,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此处形容“毛泽东诗词”,应用“贯通古今”。故选A。17.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此题解答有两个要点。一是这些意象应该首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然后才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因为只能诗人先创造,读者才能借此寄寓情感,所以排除A、B;二是“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之间的正确语序,因为要先产生一定的认同感,才会便于理解,才会更易于交流,排除D。故选C。18.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为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A项,缺少介词导致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可在“读者”前添加介词“使”。C项,“毛泽东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不合逻辑,应是“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D项,“剖析”与“疾苦与心声”、“体察”与“形势与任务”搭配不当。故选B。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大自然将玉作为漂亮珍宝赠与人类。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折不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龚自珍的“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等等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0.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绝技,他创造的整套服务经验和服务艺术,至今为全国广大商业、服务业职工学习和称颂。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C.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答案】19.C20.B21.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分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运用了借代修辞。A.运用比喻,把“西湖”比作“西子”;B.运用拟人,“不知心里事”把“山月”人格化;C.运用借代,“桑梓”借代家乡;D.运用夸张,“深千尺”夸张潭水之深。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A.特殊含义;B.特定称谓;C.引用;D.表示讽刺、否定。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结构混乱,“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中途易辙,把“自”提到“中国”前面;第二处语序不当,“发扬和传承”逻辑顺序错误,应该为“传承和发扬”。八、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人的本分。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做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答案】【例文】我与祖国共奋进中国,一个用生命搭起的国家;中国,一个用智慧与理想构造的国家。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辉煌的文明,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我们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我们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我们读祖国壮年的成熟……在这片越发繁荣的土地上,有着勤劳的人民和我们这些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大了,我们也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想,我们不一定要等到长大之后为祖国贡献什么,而是现在就为祖国贡献一些我们的力量。有的同学此时可能会说:“我们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报答祖国是他们大人的事,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实在不敢苟同。我们应该时刻想着我为祖国做些什么,也许我们现在的力量还很小,不可能像大人们那样,但是我们能为祖国做的也很多呀。比如:绿化祖国、美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矿山劳务承包合同范本
- 2024质押式借款合同范本
- 2024绿植花卉租赁合同(详细版)
- 2024自家租房简单合同范本
- 202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委托代理合同范文
- 2024无线覆盖合同模板
- 2024洲际酒店管理合同
- 深圳大学《应用光学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创业策划书集锦15篇
- 美容院消费股东协议书(2篇)
- 2023年湖南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附答案】
- 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综合测试卷(新高考专用)(教师版)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练(新高考专用)
- 走近湖湘红色人物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工商大学
- 小学生家长会家长发言课件
- 三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阿波罗和达芙妮的故事ppt课件
- 小学少先队大队委竞选报名表
- 送教上门教学计划(共8篇)
- 《最小公倍数》ppt_课件.ppt
- 鱼道演示.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