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慧褒(bāo)庐冢(zhǒnɡ)仆道(pū)B.谬其传(miù)咎其欲出者(jiù)随以怠(dài)C.好游者(hào)窈然(yǎo)瑰怪(ɡuī)D.何可胜道(shènɡ)王回深父(fù)无物以相(xiànɡ)答案D解析D项,胜shēnɡ,父fǔ。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明者,何可胜道也哉B.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C.既其出,则或究其欲出者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答案D解析A项,明—名;B项,关—观;C项,究—咎。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B.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C.火尚足以明(明亮)也D.其好游者不能穷(贫困)也答案B解析A项,阳:山的南面。C项,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D项,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eq\b\lc\{(\a\vs4\al\co1(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eq\b\lc\{(\a\vs4\al\co1(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其孰能讥之乎))A.①和②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也相同B.①和②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不同C.①和②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相同D.①和②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也不同答案B解析①②中的“观”都是名词,景象。③中的“其”是代词,自己。④中的“其”是副词,表反问,难道。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eq\b\lc\{(\a\vs4\al\co1(距其院东五里,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eq\b\lc\{(\a\vs4\al\co1(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eq\b\lc\{(\a\vs4\al\co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嬴乃夷门抱关者也))D.eq\b\lc\{(\a\vs4\al\co1(独其为文犹可识,于人为可讥))答案C解析C项,两个“乃”字都意为“是”。A项,代词,代慧空禅院;代词,代华山洞。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转折连词。D项,有;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21分)悠然亭记[明]归有光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冒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阝奥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yù)阻:水涯深曲、难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6.对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去县三十里 去:距离、相距B.不独一时之所适 适:适意、舒适C.而中无留滞 中:中间、里面D.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僭:谦词,超越本分答案C解析C项,中:心中。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淀山公“悠然”的一组是(3分)()①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②所至官多著声绩③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④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⑤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⑥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A.①③⑤ B.②④⑤C.①③⑥ D.②④⑥答案C解析①以“悠然见南山”命名,“悠然”之意明显;③与山亲近,随处有高楼曲槛,随处可见的几席户牖,正是“悠然”的行为,也是以后建亭并命名的由来;⑥被世人记得,而自己忘怀,是离开官场住在此山时的“悠然”心态。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园田的思想情趣。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隐居悠然自得的生活。答案B解析B项,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表明“悠然”独在“兹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态也是居此山之后才有的。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冒者所不容。(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来为亭子命名。(2)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3)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参考译文】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淀山公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南岸定居。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现在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坐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来为亭子命名。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作的那样。而其恬淡自然的意蕴,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心中无阻塞之处,看到天地间的万物,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一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淀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峄,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的深险难行之地,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回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草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呢?”我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荣耀,冒昧地写下了这篇文章。能力拓展励志小语: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唯一的国际商道,官方的、民间的贸易在丝绸之路上________,互通有无。各王朝政权在丝绸之路途经自己境内的沿线设有驿站,供商旅等人员往来歇脚、补充给养、贸易互市,构成了一幅幅________的商业繁荣图景。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传播了友谊和文化,给东西方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中外许多丝绸之路上农作物种子的传播和贸易,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例如,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出水稻和粟,水稻最先传播到近邻,最后传遍亚洲和全世界;蔬菜和水果品种也________。中外的动物品种也相互交换,例如波斯的狮子尤为中国人所喜爱,被尊为万兽之王,其石刻形象遍布大江南北,成为权威和实力的象征,狮子也成了经典的祥瑞动物。在这条联结古代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纵横几万里,上下数千年,________,经久不衰;各民族文化互相滋养、融合,多元共荣,影响深远。2014年,丝绸之路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至名归。如今,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必将激发沿线各民族文化的伟大创造力,进一步促进各民族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美美与共,共创辉煌,谱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络绎不绝鳞次栉比投桃报李源源不断B.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互通有无绵绵不绝C.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互通有无源源不断D.纷至沓来鳞次栉比投桃报李绵绵不绝答案B解析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文段是强调人的贸易往来多,用“络绎不绝”合适。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文段强调的是经济繁荣,故选“熙熙攘攘”。投桃报李: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互通有无:指商品交换或互相支援,调剂余缺。文段内容强调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与他国交换物品,故用“互通有无”。源源不断:形容连续发生,没有间断。绵绵不绝:指接连不断,一直延续下去。文章强调的是历史交往的长久,用“绵绵不绝”合适。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A.亚洲各国非常欢迎如铁器、纸张、漆器等中国的手工业品B.亚洲各国非常欢迎中国的手工业品如铁器、纸张、漆器等C.中国的如铁器、纸张、漆器等手工业品深受亚洲各国欢迎D.中国的手工业品如铁器、纸张、漆器等深受亚洲各国欢迎答案D解析文段内容强调的是中国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故“中国”要放在最前面,排除A、B两项。文段侧重的是对中国的手工业品的叙述,从句意通顺的角度考虑,排除C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外许多丝绸之路上农作物种子的贸易和传播,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饮食。B.中外丝绸之路上许多农作物种子的传播和贸易,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C.丝绸之路上中外许多农作物种子的贸易和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D.丝绸之路上中外许多农作物种子的传播和贸易,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答案C解析画线句中“中外”与“丝绸之路”语序不当,文段强调的是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和其他国家,排除A、B两项。农作物种子的流通,可以丰富饮食,“改善”一词使用不妥,同时还要注意“贸易”和“传播”之间的逻辑关系,应先“贸易”,再“传播”,排除B、D两项。4.下面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其中有三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补写恰当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优化环境,吸引人才②走出去:组织本土人才外出取经,互通有无③多项措施并举,留住人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题。根据题干可知,该示意图是关于“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答题时注意弄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人文环境优越,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分析概括,①处可以填“优化环境,吸引人才”;结合“加强交流,培育人才”分析,②处主要写与“请进来”相对应的方式之一即可,如走出去,去其他优秀村里学习等;结合“了解……后顾之忧”“用表彰奖励……归属感”“跟踪……落户需求”等分析概括,③处可以填“采用多项措施,留住人才”等。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材料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材料二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庄子·让王》)(1)从以上材料中,分别概括孟子和庄子的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材料,简要评析孟子和庄子的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孟子:舍生取义(义重于生命)。庄子:尊重生命(生命重于天下)。(2)①孟子的观点彰显仁义的价值,强调仁义是人生选择的重要标准。②庄子的观点彰显生命的价值,反对世人因追逐利禄而损害自己的生命。③两种观点都表达了对人生精神修养的重视和追求。6.翻译下面文言语段中划线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