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津县七年级2021-2022下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注意事项:共25小题,满分50分,作答时间50分钟。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1.“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下面哪一选项的内容与上述材料评述的工程相同A.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C.始皇凿长渠,南北相勾连。地势随人造,天工任自然D.北通逐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竞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这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3.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下列历史认识,正确的是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4.如右图所示的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西城风情与中上文化的交汇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5.《唐六典》载:“凡织红之作有十(一日布,二日绢,三日施,四曰纱,五曰绫,六日罗,七日锦,八曰绮,九曰绸,十日褐)。”这反映了唐朝A.生产工具的革新B.丝织品已供不应求C.丝织品品种繁多D.商业贸易往来频繁6.“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施7.右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A.农业生产的发展B.海外贸易的兴盛C.民族矛盾的缓和D.民族文化的交融8.在义务教育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中,描述了岳飞和文天祥的事迹,近年来,一些官方媒体多次介绍这两位令人敬仰的英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A.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B.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C.率领军队抵抗元军D.舍生忘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9.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的证据是A.《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C.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D.1966年浙江兰溪出土的南宋棉毯10.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的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然不顾在“瓦肆”中游玩的百姓的安全。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南宋临安D.元朝大都11,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C.北宋商业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12.《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时说:“技术优势是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昨干康代的重要原因。”这里的“技术优势”指的是A.草市夜市兴盛B.印刷术的发展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政权并立13.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时太祖1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用《明史,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6.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B.发展海外贸易C.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海外各国D.进行殖民扩张15.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须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A.专制统治加强B.科举考试僵化C.科技文化成果由国家主导D.国家加强对边疆的统治16,沈德潜作诗“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遭剖棺戮尸。徐骏作“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灭族。出现这种遭遇的最主要原因是清朝时期A.设立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C.实行八股取士D.设立内阁17.“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国。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上述内容出自A.唐著会盟碑碑文B.宋夏和约C.《钦定藏内善后章程》D.《尼布楚条约》18.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到中国朝见乾隆皇帝。当马戛尔尼炫耀地展示他带来的地球仪时,满朝大臣看到“日不落帝国”居然占据了地球仪上那么大块的地方,他们感到的不是疑惑,而是愤怒!这表明清廷官员,A.对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B.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现状C.对西方工业文明持排斥态度D.对英国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19.“这本史诗般的巨著以白话文而非文言文书写。以一个贵族家庭中的两个分支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充满人文主义精神。”该小说A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崩峰B.是我国最早的古典小说C.以宋代农民起义为题材D.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20.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民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浩浩荡荡的船队,一路上留下明朝强大的影子,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材料三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片板不准下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1)已知材料一的图中②处是新罗,那么①③分别是哪两个国家?(2.分)请列举唐朝与①③国家交往的史实各一例。(2分)(2)材料二中“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1分)(3)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清两代,似乎接近君主专制。材料三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清,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所示中央机构的政治制度名称及其被进一步完善的朝代。(2分)与图一相比,图二的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2)据材料二,列举清朝“接近君主专制”的史实一例。(1分)(3)据材料三,指出官员上朝礼仪发生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1分)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坊市制度规定:交易买卖有固定的市区;市内设市令,掌管市门启闭和市场交易;市区四面有门,按时启闭(日中开市,日入市散)。材料二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两宋时期,南方的水利灌溉事业大大超过北方,……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1159-1179年,南方人口由1600多万增加到2900多万。——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活动的特点。(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1分)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可从商,业、货币、海外贸易等角度列举)(2分)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官僚,下至布衣、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英国或欧洲的水平。材料三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来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时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1)据材料一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