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试卷: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期中试卷: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期中试卷: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期中试卷: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期中试卷: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度春季学期达标提升(期中)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结束分裂、对峙的局面 B.为唐朝是繁荣奠定了基础C.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 D.虽然统一全国,但统一时间短暂,不具有进步意义【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统一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为唐朝强盛奠定了基础,为隋朝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结束分裂、对峙的局面,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为唐朝是繁荣奠定了基础,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朝代是()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A项正确;唐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元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被誉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厉精图治,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治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4.唐朝时期,书法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名家辈出。下列人物不属于唐朝书法名家的是()A.吴道子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欧阳询【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的画家,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A项符合题意;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都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排除BCD项。故选A项。5.2021年10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岸田文雄,祝贺他当选日本首相,并指出“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符令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下列历史人物中曾为发展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作出贡献的是()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文成公主【答案】B【解析】据材料“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符令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而不是日本,排除A项;玄奘西游印度,求取佛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文成公主在唐太宗时期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政权分立的五代十国时期。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错误的有()A.“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 B.“十国”都在南方地区C.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因此,“十国”都在南方地区说法错误,B项正确;A、B和D说法均正确,排除。故选B项。7.唐朝文化受边疆少数民族影响较大,此外,女性地位也明显提高,人们可以自由结婚和离婚。这反映出唐代()A.经济繁荣 B.对外交往频繁 C.文学艺术兴盛 D.社会风气开放【答案】D【解析】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材料中“女性地位也明显提高,人们可以自由结婚和离婚”体现出社会风气的开放,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经济繁荣、对外交往和文学艺术的繁盛,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8.西夏王陵(如图)是中国现存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古代历史上建立西夏政权的是()A.耶律阿保机 B.松赞干部 C.阿骨打 D.元昊【答案】D【解析】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D项正确;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排除A项;松赞干布是吐蕃的首领,排除B项;阿骨打建立金,排除C项。故选D项。9.辽宋澶渊之盟后,“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说明宋辽议和:A.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B.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C.削弱了军队战斗力D.形成宋金对峙局面【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订立和议之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因此,出现了“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不符合题意;D项形成宋金对峙局面是南宋时期,与题干不符。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0.先后灭掉辽和北宋的政权是A.元 B.南宋 C.金 D.西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125年,辽被金灭亡。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C正确;元灭掉的是西夏、金、南宋等,统一全国,排除A;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排除B;西夏没有没掉辽和北宋,排除D。故选C。11.郾城之战是宋金双方的一次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失地的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是()A.文天祥 B.岳飞 C.辛弃疾 D.寇准【答案】B【解析】南宋时期,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B项正确;文天祥是南宋时期抗元英雄,排除A项;辛弃疾虽然参与抗金,但与郾城大战无关,排除C项;寇准是北宋的丞相,排除D项。故选B项。1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我国的A.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B.北宋后期,广东地区C.南宋前期、四川地区 D.南宋后期,广东地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纸币的出现。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前期的四川成都地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便谓之交子,后来慢慢发展,交子真正成为了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A项正确。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13.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4.如果你想在两宋时期做大米生意,此时,你应该选择的最著名的水稻产区是()A.开封 B.甘肃 C.太湖流域一带 D.四川【答案】C【解析】据材料“如果你想在两宋时期做大米生意,此时,你应该选择的最著名的水稻产区”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粮食产量提高,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苏州、湖州是著名的粮食产区,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开封是北宋的都城,位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甘肃位于西北,而水稻的主要产区是长江流域,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四川是丝绸和纸张的主要产地,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农业是经济发展根本。下列选项中和宋朝农业发展无关的是A.占城稻在南方迅速推广B.苏州和湖州是南方两大重要粮仓C.小麦跃居粮食产量首位D.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宋代占城稻在南方迅速推广,苏州和湖州是南方两大重要粮仓,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这些都是符合史实的,但是宋代没有出现C,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16.我国地方行政单位称为“省”,这种制度开始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元朝对空前辽阔的疆域的管辖和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内容有: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是中书省派出管辖11个行省的机构。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D项正确。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7.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专门设置哪一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辅()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北庭都元帅府 D.市舶司【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置了宣政院,这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A项正确;澎湖巡检司是管辖台湾的机构,排除B项;北庭都元帅府是管辖西域的机构,排除C项;市舶司是管辖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18.“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这主要反映了A.宋朝军事力量强大 B.元朝疆域辽阔C.元朝社会经济遭破坏 D.汉唐阶级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元朝疆域的四至,凸显了元朝时期的辽阔的疆域,B项符合题意;ACD都与题干材料的内容无关,所以答案选B。19.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A.蒙古族 B.藏族 C.回族 D.白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正确;蒙古族和藏族在元朝之前就已经存在,AB错误;AB错误;白族的起源比较悠久,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1月,根据广大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确定以“白族”作为统一族称。D错误。综上故选C。20.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A.《窦娥冤》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A正确;《牡丹亭》是明朝汤显祖的代表作,排除B;长生殿》是清朝洪昇创作的,排除C;《桃花扇》是清朝孔尚任创作的,排除D。故选A。21.如表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文学成就之一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元杂剧【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苏轼的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代表作有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辛弃疾的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所以题干图表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文学成就之一的是宋词,B项正确;唐诗与表格内容不符,排除A项;元曲与表格内容不符,排除C项;元杂剧与表格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历时19年编成。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D符合题意;《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撰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不符合题意;《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B不符合题意;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是《资治通鉴》,不是《后汉书》,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题干“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资治通鉴》的作者、体裁来解答此题。23.现代社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网购成为了时尚,各种物流快递公司纷纷兴起,如顺丰快递、圆通速递等。我国宋元时期为使臣和商旅往来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方便的场所是A.驿站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都护府【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元王朝由于疆域辽阔,为发展交通,强化了驿站制度,这也成为它现固政权的重要手段。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4.北宋东京城内出现固定的娱乐场所是()A.市 B.坊 C.瓦舍 D.剧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娱乐生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瓦舍又称“勾栏”、“瓦肆”、“瓦子”,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故本题应选C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25.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有()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到北宋时,用磁针代替磁石,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平民毕升改进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产量,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综上所述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蔡伦改进造纸术发生在东汉,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传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摘编自《通典》卷十《漕运》材料二: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摘自皮日休《汴河怀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通大运河的人物名称及目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大运河的影响。【答案】(1)人物: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江南河、邗沟、通济渠;特点: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的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3)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激化窦庄矛盾。【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全长27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所学,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全长27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因此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特点:根据图片中大运河的趋势及所学可得出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的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小问3详解】根据“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和所学,可得出其影响主要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激化窦庄矛盾。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一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材料二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后晋)刘晌等《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表中②处经济发展的状态并分析出现这一态势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对唐朝发展有何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被称为“天可汗”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被称为“天可汗”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一个国家实现兴盛所需要具备的要素。【答案】(1)状态:经济繁荣发展,处于高峰状态。原因:唐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制度:发展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文化:唐诗繁荣;影响:推动了唐朝的全面发展,使唐朝出现兴盛局面。(言之有理即可)(3)唐太宗(李世民);原因: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4)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实行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等。(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状态: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可知图表中②处是589——754年,结合所学可知589年是隋朝统一,754年是安史之乱前一年,即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所以当时的状态经济繁荣发展,处于高峰状态;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唐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分析出现这一态势的主要原因。【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结合所学可从制度表现为发展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文化上表现为唐诗繁荣,来回答“突破性进展”的表现;影响:根据所学可知这些进展对唐的影响为推动了唐朝的全面发展,使唐朝出现兴盛局面。【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指出被称为“天可汗”的是唐太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因此被称为“天可汗”。【小问4详解】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可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制度创新等方面来归纳一个国家实现兴盛所需要具备的要素。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二:“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魏奉《东轩笔录》材料三: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日:“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的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利弊。(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并谈谈该政策的影响。(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采取的改革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取得的成效。【答案】(1)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2)治国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利:巩固了统治,保持了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弊:使政府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财政支出,军队战斗力低下。(3)政策:重文轻武政;影响: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武将受到过于限制,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4)措施:在经济上,实行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上,推行保甲法;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促进社会的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可知,材料中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因此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期的治国方略是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北宋初期的治国方略巩固了统治,保持了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使政府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财政支出,军队战斗力低下。【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二“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可知与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的国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武将受到过于限制,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措施有,在经济上,实行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上,推行保甲法;这些措施取得的成效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有利于社会进步。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