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醉翁亭记》是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该单元

所选篇目均是游记散文,单元提示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

等方面的作用""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忧

乐情怀”。

本文是公元1046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所作。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

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在课堂上要牢牢

抓住"乐"这条主线,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

层次。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把对山水和对民众的爰倾注到这篇游记中,对

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说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帮

助学生体会九年级的几篇山水游记散文与八年级的《答谢中书》《与朱元思书》

《记承天寺夜游》等的区别,后者表达的是个人的遭遇与志趣,前者则立足于天

下,表现的是家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的启迪。另外,本文语言

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大量运用"也""而",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

需要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章音韵美,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语言积累。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了七八年级的文言阅读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

力,能够通过猜读、组词、结合上下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方法大致疏通文意,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能够通过分析景物特点、抓住直

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情感。九年级的教学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可以教会学生通过分析文辞即语言特色来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群文联读等方法

教给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分析、综合等高阶思

维能力。

教学目标:

L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基本

内容,完成导学案。

2.通过比读法体会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积累精美词句。

3.抓住"乐"字,采用群文联读形式,以知人论世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政治抱

负和气度胸怀。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本文的语言特色,积累精美词句。体会作品中抒

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乐"字,采用群文联读形式,以知人论世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政治抱负

和气度胸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导学案

一、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明大意

L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环滁()琅哪()林脸()辄醉()暝()对的(乂区偻()酒「

e()山看()野萩()觥筹()阴翳(????)?

2.圈读注释。(快速圈读课下注释,划出重点文言词)

(1)蔚然而深秀者()(2)峰回路转()(3)翼然临于泉上者()

(4)名之者谁()(5)饮少辄醉()(6)醉翁之意不在酒()(7)得

之心而医之酒也()(8)林霏开()(9)野芨发而幽香()(10)云归而

岩穴暝()(U)佳木秀而繁阴()

(12)负者歌于途()(13)低偻提携()(14)泉香而酒洌()(15)

弈者胜()(16)颓然乎其间者()(17)树林阴翳()(18)太守谓谁()

3.译读课文,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

时也。

三、再读课文,梳理层次

再次自由朗读全文,用简洁的词语为你看到的画面拟一个标题,完成下列表

格。

段落序号画面标题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四、知人论世,作者其人

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却能在斗室之中,琴棋书画之间,自得其乐;在贬谪

之地,泽被苍生,造福一方百姓,乐其乐,同其乐,实乃人生大境界。我们通过

二则材料来了解一下欧阳修其人:

助读资料一: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

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日:“六一,何谓也?”居士日:“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

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日:“是

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助读资料二: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

出。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

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庆历五年(1045年),被贬为滁州太守。

在滁州,欧阳修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

过得轻松。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从助读资料中我们了解到的欧阳修: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欧阳修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时期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因参与

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被贬滁州。从"居庙堂之高"到"处江湖之远”,欧阳修的

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上节课老师

带领大家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这节课作为第二课时,我们将围

绕"乐"字来品读课文,走进欧阳修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该导入确定本课时的主线"乐",一线串满堂,让学生在课首

即明确学习目的,有的放矢。

一、知其乐情

(—)山水之乐

L觅美景,感沉醉之乐。

滁州城有着怎样的自然美景,使欧阳修如此沉醉快乐?上节课同学们为滁州

美景所拟的画面标题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展示几个由同学们拟的画

面标题,并请两位同学为大家说说自己拟写这个画面标题的原因。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PPT显示标题:秀丽琅娜图、琅郡山美景图)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

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PPT显示标题:摇曳多姿山景图、山

间朝暮四季风光图)

学生阐述拟写原因并有感情地朗读。

2.删除比读法品虚词之妙,悟自得之乐。

在刚才的诵读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醉翁亭记》篇幅不长,虚词却特别多?

老师数了数,仅"也"一字就有21个之多。这些虚词删去后也不影响原意,作

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虚词呢?我们不妨使用删除比读法,删去这些词语再来读一

读课文,比较一下它与原文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如以第一段为例:

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

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

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

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老师朗读原文第一段,学生齐读删除"也"字后的第一段。

学生发言。

明确:使用了虚词"也"使语言更有韵律感,悦耳灵动,加强了咏叹意味,

更能凸显作者徜徉山水间快乐自得的心情。

3.小结:幽深秀丽的琅珊山,清越奔泻的酿泉水,翼然而落的醉翁亭,晦明

变化的朝暮景,变化不一的四时景,作者从中领略到了大自然山光水色的自然之

乐。

(二)与民同乐

L齐读第三段,思考本段刻画了几个场景。

明确: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分小组赛读四个场景。

3.删除比读法品虚词之妙,悟自得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

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太守因何而乐。

明确看到滁州城的百姓丰衣足食,能够出来快乐地游玩,欧阳修是快乐的。

他乐在百姓之乐!

【设计意图】一线串珠,用一个"乐"字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提升概括

提炼能力,同时结合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中"者""也""而"等虚词使用

的妙处。

三、悟其乐境

(-)作者其人

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却能徜徉山水自得其乐,还能在贬谪之地,泽被苍生,

造福一方百姓,乐其乐,同其乐,实乃人生大境界。我们通过二则材料来了解一

下欧阳修其人:

助读资料一: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

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日:“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

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日:“是

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助读资料二: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

出。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

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庆历五年(1045年),被贬为滁州太守。

在滁州,欧阳修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

过得轻松。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通过助读资料,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欧阳修其人:面对贬谪的困境,能够

以乐观的心态抛却功名利禄,追求闲情逸致的高雅淡泊的生活,因此他可以在大

好山河的自然之景中释放自我,寻得快乐。他更能突破困境,实行宽简政策,用

实际行动造福一方百姓,实现自我对于他人的价值,与民同乐。

在以后的文本解读中,我们可以学习使用这种知人论世法,即了解一个人并

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此更加多元立体地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欧阳修的两种快乐很简单,可是如何引导学生理

解欧阳修为什么可以获得这两种快乐尤其是第二种快乐却很难。这一环节设置知

人论世法,通过欧阳修的其他文字、背景资料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一个更加立体

的欧阳修,明白其政治抱负及胸襟气度,便可水到渠成地理解文中太守的快乐了。

(二)联读对比

欧阳修在被贬的滁州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写下了世人争诵的《醉翁亭记》。

除了欧阳修,还有许多古代文人在经历了贬谪后留下诗文记录自己的悲喜心情。

比如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三篇作

品有一个共性的情感字符,那就是都提到了"乐"。你如何看待三位文人笔下的

快乐?小组讨论发言。

明确:

一个时代的风貌决定这个时代士人的精神状态。东晋动荡,士人多感慨世事

无常和个人生命的短暂,其忧国忧民的意识已逐渐淡去,更多关注个体价值的实

现。陶渊明之"乐",是与官场一刀两断,从此避世躬耕,采花种豆,自娱自乐。

他乐在摆脱了世俗的束缚,乐在内心恬淡宁静。

柳宗元游览小石潭,看到小石潭不为人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