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二册全真模拟试题(必修第一册+抛体运动) 提高篇(2解析版)_第1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二册全真模拟试题(必修第一册+抛体运动) 提高篇(2解析版)_第2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二册全真模拟试题(必修第一册+抛体运动) 提高篇(2解析版)_第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二册全真模拟试题(必修第一册+抛体运动) 提高篇(2解析版)_第4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二册全真模拟试题(必修第一册+抛体运动) 提高篇(2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新教材期末备考专题明化篇之全真模拟卷

高一上全真模Jfl试题(提高篇)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范围(必修第一册+抛体运动)

一、单选题(共8个小题,每题3分,满分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为使高速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

的最小速度是50切〃小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下一出口还有25初1,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

A.50km/h是平均速度,25km是路程

B.50h〃//z是瞬时速度,25局是路程

C.50加/〃是瞬时速度,25faM是位移

D.50妊///是平均速度,25few是位移

【答案】B

【解析】50km/h是在这段高速行驶的最小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故AD错。25kHi指到下一出口

的距离,指的是路程,故B对C错。故选B。

2.如图所示,倾角为6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8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

A相连,连接2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8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C.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5、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

D.若将细绳剪断,8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为零

【答案】D

【解析】

A.当B受到绳子的拉力与8的重力在斜面上的分力大小相等,即%BgsinO=%Ag时,8在斜面上没

有运动趋势,此时间没有摩擦力。选项A错误。

B.把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绳子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不为零,整体有向右的

运动趋势,所以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不会为零。选项B错误。

C.把BC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有:

N+/MAgsinO=(m^+mc)g

绳子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mAgsin0不为零,所以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

不相等。选项C错误。

D.若将细绳剪断,8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以8C为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

作用,在水平方向没有力作用,所以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为零。选项D正确。

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相和2根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相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治.现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拉其中

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沿斜面以同一加速度向下运动,则拉力厂的最大值()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可知,当下面2m的物体摩擦力达到最大时,拉力/达到最大.将4个物体看做整体,由牛

顿第二定律:F+6mgsin30°=6ma,将2个机及上面的2机看做整体:fm+4mgsin30°=4ma

3

以上联立解得:尸=5力,故选D.

4.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机=2kg的滑块以5m/s的速度向东运动,当受到一个向南大小为8N的力以后,

则()

A.物块改向东南方向做直线运动

B.1s以后物块的位移为J药相

C.经过很长时间物块的运动方向就会向南

D.2s后物块的运动方向为南偏东37°

【答案】B

【解析】

A.物体在向东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向南做匀加速运动,合运动为曲线运动,选项A错误;

B.向南的加速度为

pg

a=一=—m/s2=4m/s2

m2

Is以后向东的位移

xi=vGt=5m

向南的位移

=—at2=—x4xl2m=2m

222

则总位移:

x={x;+考=A/5品1

选项B正确。

c.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物体沿正东方向总有分速度,即物块的运动方向不可能向南,选项c错误;

D.2s后物块沿向南方向的分速度

2

v2=at2=8m/s

tan6^=—=—

v28

则运动方向为南偏东arctan,,选项D错误。

8

5.距地面高5m的水平直轨道上A、B两点相距2m,在8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九如

图所示.小车始终以4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

下,小车运动至5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可求得力等于()

A.1.25mB.2.25mC.3.75mD.4.75m

【答案】A

【解析】

2

经过A点,将球自由卸下后,A球做平抛运动,则有:H=igtl;解得:/=/江=15,小车从A

21V10

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弓=巳竺■=2=0.5S,因为两球同时落地,则细线被轧断后B处小球做自由落

_1,1,

体运动的时间为t3=t「t2=l-0.5=0.5s,则h=—gt?=—xlOxO.52=1.25m,故选A.

22

6.在同一点O抛出的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则三个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A、

VB、Vc的关系和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A、tB、tc的关系分别是()

A.VA>VB>Vc,tA>tB>tcB.VA=VB=VC,tA=tB=tc

C.VA<VB<VC,tA>tB>tcD.VA>VB>VC,tA<tB<tc

【答案】C

【解析】

三个物体都做平抛运动,取一个相同的高度,此时物体的下降的时间相同,水平位移大的物体的初

速度较大,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力<外<立;由/i=|gt2可知,物体下降的高度决定物体运动的

时间,所以以〉tB>tc,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7.如图所示,从倾角为6的斜面顶端分别以均和2%的速度水平抛出a、b两个小球,若两个小球

都落在斜面上且不发生反弹,不计空气阻力,则。、6两球

A.水平位移之比为1:2

B.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2

C.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之比为1:2

D.落到斜面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夹角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因为两个小球均落到斜面上,所以二者的位移偏转角相同,又由于初速度之比为1:2,所以根据位

移偏转角的正切值tan8=*一,所以运动时间之比为1:2,C正确;再结合x=可得水平位

移之比为1:4,A错误;再根据/z=gg/,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4,B错误;再根据速度偏转角

的正切值是位移偏转角正切值的两倍可知,速度偏转角相同,速度方向与斜面夹角之比为1:1,D

错误

8.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仇从斜面的尸点分别以为和2Vo的速度水平抛出A、8两个小球,不计

空气阻力,若两小球均落在斜面上且不发生反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8两球的水平位移之比为1:4

B.A、8两球飞行时间之比为1:2

C.A、8两球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2

D.A、8两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AB、根据tan0=M=更得,运动的时间t=也巴”,因为初速度之比为1:2,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vQt2v0g

1:2,根据x=iV知,水平位移之比为1:4,故AB不符合题意;

C、根据/7="产知,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则A.8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4,故C符合题意;

D、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八=J诏+(见)2,A、8两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D不符

合题意。

二、多选题(共4个小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如图所示的x-f图象和v7图象给出的四条图线中,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

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0〜力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0〜叁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女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BC

【解析】

A.XT图象与M图象都只能表示直线运动的规律,甲乙都做直线运动,A错误;

B.由位移时间图线知,在。〜“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正

确;

C.0〜会时间内,丁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丁车在丙车前方,两车距离逐渐增大,〃时刻之后,

丁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两车距离逐渐减小,则在打时刻相距最远,C正确;

D.。〜f2时间内,丁车图线围成的面积大于丙车图线围成的面积,知丁车的位移大于丙车的位移,

则丁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丙车的平均速度,D错误。

10.如图,传送带两轮间距为L,传送带运动速度为vo,今在其左端静止地放一个木块,设木块与

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放上木块后传送带速率不受影响,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

可能是()

A.L/vo

L%

B.——+-----

%2〃g

Of

2L

D.一

%

【答案】BCD

【解析】

C、若木块沿着传送带的运动是一直加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加①,根据位移时间公式,

有乙=2。/②,由①②解得t=J匹,故C正确;B、若木块沿着传送带的运动是先加速后匀速,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Limg=ma③,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vo=ati④,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2axi

vL

⑤,匀速运动过程,有£-即=喳⑥由③④⑤⑥解得,=,1+/2=六n+一,故B正确;D、如果物

体滑到最右端时,速度恰好增加到V,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L=v平了=乎,得/=更,故D正确。A、

2%

L

木块放在传送带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时间不可能等于一,故A错误。故选BCD。

%

11.倾角为9=37。的斜面与水平面保持静止,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0.5.现给A施以一水平力F,如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sin37*().6,

cos37°=0.8),如果物体A能在斜面上静止,水平推力F与G的比值可能是()

A.3

B.2

C.1

D.0.05

【答案】BC

【解析】

设物体刚好不下滑时F=Fi,作出受力示意图,如图。

Ni

G

则由平衡条件得:

Fi*cos0+fi=G*sin0,

Ni=Fi*sin9+G*cos0o

又fi=|iNi

联立得:

&sin37°—0.5cos37°2

~G=cos370+0.5sin37°=11

设物体刚好不上滑时F=F2,作出受力示意图,如图。

N2

G

则由平衡条件得:

F2*COS0=f2+G*sinO,

N2=F2*sin0+G*cos0,

又f2=|lN2

F

加乙日2sin37°+0.5cos37°

==o2

解特:GcoS37°-0.5Sin37°

即。wgw2,则AD错误,BC正确。

故选:BC„

12.把A、B两小铁球从楼顶的P点释放.第一种方式:A比B早1s从P点释放;第二种方式:把

两球用1m长的轻绳拴起来,在P点手握B球把A球提起同时释放,如阁所示.从A被释放起计时,

则在A、B下落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取g=10m/s2)()

A.第一种方式,以B为参考系,A相对B静止,且A、B间隔保持51n不变

B.第一种方式,以B为参考系,A以10m/s速度匀速下落

C.第二种方式,若H=6m,h=3m,贝!JA、B全部通过窗户用时(/一V1.2)s

D.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若从更高处释放两小球,两球落地时间差都将减小

【答案】BC

【解析】AB、第一种方式:A比B早1s从P点释放,以B为参考系,A相对于B向下做速度为10m/s

的匀速运动,所以A、B之间的间隔为=仇=10m,故A错误;B正确;

C、第二种方式,若H=6m,h=3m,由公式九知A到达窗户上沿的时间“=隹==居$=

2g\ioAJio

VL2s

B通过窗户下沿所用的时间为t2=产普=Jl|°s=博=岳

则A、B全部通过窗户用时(鱼-VT攵)s,故C正确;

D、若采用第一种方式释放,以B为参考系,A相对于B向下做速度为10m/s的匀速运动,A比B

多运动了1m,则两球落地时间差不会随释放高度不同而变化,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C

三、实验题(共2题,满分16分;第13题6分,第14题10分,)

13.如图是“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示意图。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A点,图甲表示

在两个拉力为、巳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尸拉橡皮

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

(1)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为、出的夹角越大越好

B.在进行图乙的实验操作时,必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点

C.拉力的方向应与纸面平行,弹簧及钩子不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及纸面接触,产生摩擦

D.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保证。点的位置不变,Q变大时,尸2一定变小

(2)图丙中尸是以为、尸2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沿A。方向的是.(填“尸’或

者'尸')。

(3)若在图甲中,Fi、&夹角小于9①现保持0点位置不变,拉力巳方向不变,增大尸1与B的夹

角,将B缓慢转至水平方向的过程中,两弹簧秤示数大小变化为J,Fz

【答案】BCFR先减小后增大&一直增大

【解析】

(1)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丹、6的夹角大小适当即可,并非越大越好,选项A错误;在进

行图乙的实验操作时,必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点,以保证等效性,选项B正确;拉力的方向应

与纸面平行,弹簧及钩子不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及纸面接触,产生摩擦,以免产生误差,选项C正

确;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保证。点的位置不变,即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则当B变大时,F2

不一定变小,选项D错误;故选BC.

(2)图丙中有两个力F与F,其中F是以F、R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在这两个力中,

方向一定沿A0方向的是力F,而力F由于存在误差,会与A0方向成一定角度;

(3)若在图甲中,-、尸2夹角小于9①现保持0点位置不变,即两个拉力的合力不变,拉力6方

向不变,增大尸1与&的夹角,将外缓慢转至水平方向的过程中,由图可知,两弹簧秤示数大小变

化为:任先减小后增大;尸2一直增大.

14.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将一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实验小车通过轻细绳跨过定滑轮与砂桶相

连,小车与纸带相连,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尸50Hz.平衡摩擦力后,在保持实验小车质

量不变的情况下,放开砂桶,小车加速运动,处理纸带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改变砂桶中沙子

(1)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

a-尸图象,其中图线不过原点并在末端发生了弯曲现象,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A.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

B.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C.砂桶和沙子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祛码的总质量M(即zn<<M)

D.砂桶和沙子的总质量HI未远小于小车和祛码的总质量M.

(2)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理想纸带如图丙所示,图中。、2、B、C、D、E、F为相邻的计数点,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O_ABCDEF_7

S1]]]\I]c^

工96干6.02T7.98'户~10.0111.99'

图丙

(3)小车质量M一定,改变砂桶中沙子的质量,砂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小,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

小车加速度a与砂桶和沙子的总质量m之间的工-工关系图象如图丁所示,则小车的质量M=Kg.

am

(g=10m/s2)

PUT

【答案】BD2.000.4

【解析】

(1)图线不过原点且力为零时小车加速度不为零;所以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图线末端发生了弯曲现象,是因为当砂桶和沙子的总质量皿未远小于小车和祛码的总质量M后,绳

上拉力小于砂桶和沙子的总重力。

故答案为BD

(2)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T=0.10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_2

xCF-xoc(11.99+10.01+7.98-6.02-3.96-2.00)xIO__

(3T)20.302''

(3)设绳子拉力为7,对砂桶和沙子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T^ma

对小车和祛码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Ma

联立解得:a=R,整理得:工=工+也.工

m+Maggm

由工—工关系图象可得:竺=竺&,解得:M=OAOkg

amg10-0。

四、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第15、16题8分,第17、18题每题12分)

15.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6m/s的速度运动,运动

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3.2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

物体经过A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动能损失.物体与传送带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体第一次到达A点时速度为多大?

(2)要使物体不从传送带上滑落,传送带AB间的距离至少多大?

(3)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最后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为多少?

【答案】(1)8m/s(2)6.4m(3)1.8m

【解析】

(1)物体由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则得:mgh^^mv2

解得:v—个2gh-V2x10x3.2=8mzs

(2)当物体滑动到传送带最左端速度为零时,AB间的距离L最小,由动能能力得:fmgL=Q-

-1mv2

2

解得—一

—2xo—.5—xiom=64

(3)因为滑上传送带的速度是8m/s大于传送带的速度6m/s,物体在到达A点前速度与传送带相等,

最后以。带=6向$的速度冲上斜面,根据动能定理得:-=

得:h'――———m=1.8m

2g2x10mm

16.如图所示,质量M=2遮切的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与质量m=,/cg的小球B相

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a=30。角的力F=10必/,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

对位置保持不变,取10m/s2.求:

(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8;

(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当a为多大时,使球和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的拉力最小?

【答案】(1)30°(2)p=y(3)a=arctan—.

【解析】

(1)对小球B进行受力分析,设细绳对N的拉力为T由平衡条件可得:

Fsin3O°+Tsin0=mg

代入数据解得:T=10%,tan。#,即:0=30°

f=TcosO

f=gFN

解得:

(3)对M、N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

FN+Fsina=(M+m)g

f=Fcosa=p.FN

联立得:Fcosa=|i(M+m)g-gFsina

解得:F=g

cosa+^sina

令:sinp=-y==,cosP=-^1=j,即:tanP=^

则:F=

7l+/i2(sin/?cosa+cos/?sina)yjl+ii2sin(a+/?)

所以:当a+0=9O。时F有最小值.所以:tana=pi=^时F的值最小.即:a=arctan^

17.一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速度vi=20m/s,紧急制动后经U5s停下,则;

(1)小汽车紧急制动时的加速度多大?

(2)若司机发现前方70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

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o=O.5Os。该车行驶是否会出现安全问题?请通过计算说明原因。

(3)若司机发现前方有一大货车正在以速度V2=8m/s的速度同向行驶。因为该路段只能通过一辆车,

所以小汽车司机在距离大货车so=2Om处开始制动,则两车会不会发生交通事故?若不会它们何时相

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若会,会在何时何处相撞?

【答案】(l)4m/s2(2)小汽车行驶时不会出现安全问题(3)不会相撞,制动后3s末两车相距最近,

最近距离为2m

【解析】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由

vt=v0+at

代入数据得:

0=20+5a

解得<7=-4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