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聊城二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冲刺卷(原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我们今天如何借鉴这一传统呢?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是诗的语言。因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除了语言之外,什么都没有。语言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创造,有了语言,才有充分的思维,才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人类从本能向无限发展。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而语言却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所以,这是一个困难,诗歌的艺术就在于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创造性来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感受。杜甫的名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意象。这便是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最起码的一点,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富于跳跃感的节奏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日常语言中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唐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些为语法而存在的虚字都可以省略,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可是我们又不能失掉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因此,省略掉这些字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掌握过程。我们新诗的这个过程还很短,就还不容易做到这一步。比如唐诗中可以完全不用“之”字,而新诗中“的”字就还不能完全不用。古典诗歌的语言离开散文越来越远,这就是“诗化”的过程。诗化而自然天成,一点也不别扭,这标志着古典诗歌语言的真正成熟。古典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给我们以丰富的启发。但启发既不是止境,更不是胶柱鼓瑟。一切繁琐的技巧上、形式上的讲求,都往往只会把诗歌引入歧途。艺术上的借鉴近于一种修养,艺术的修养好比人体丰富的营养,要能够创造性地消化它,才能成为自己的新鲜血液。否则,营养太多了,反而容易使人变成不爱多走路的胖子,觉得古诗的语言处处方便,信手拈来,一切都是现成的。不少新诗的作者因此往往写着写着就放下新诗,又作旧诗了。我们需要古典诗歌的丰富借鉴,但愿这借鉴是创造性的,它将有助于新诗的成熟和发展,而不是拜倒在古典诗歌之前。(摘编自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材料二:光明智库:谈到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发展,网友们最集中的主张有两种:一是跳出“曲高和寡”的小圈子,真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百姓生活;二是坚持与时代同步。对此,您怎么看?葛晓音: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首先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传诵的面越广,传统诗词的生命力也越长久。现在能写古体诗词的人还有不少,并不限于专业研究者。运用传统形式,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不是没有可能。闻一多先生、林庚先生探索新诗格律,就是希望将古体诗词的形式原理用到新诗创作中去,创造出和古体诗一样容易传诵的新诗形式。但由于古体诗词的语言基础与现代不同,这种探索可能还要走很长的路。当然,形式只是诗词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关键还是要能写出真正代表新时代精神的好诗。在这方面,盛唐诗的经验值得借鉴。“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提出来的,首先是强调诗歌要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重大问题,这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同时,他也希望诗歌明白易懂,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他用自己的讽喻诗和新乐府的创作实践证明了二者统一的可行性。康震:如果把古典诗词比作一个优盘,那么它便将古代社会丰富的情感与内容都聚合保存了起来。普通百姓读一些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有困难,而读一些语言浅显、内涵深刻的诗词就容易些。诗词以一种便捷、扼要、明快的方式将中国人的价值理念进行了充分表达。传承中华古典诗词需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诗词,等他们长大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再来理解这些诗词就能有更深切的体会。余江:诗词创作既要源于现实生活,又要反映时代的变迁与脉络。近年来涌现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传承中华经典诗词的节目,一系列对诗词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人物的评选表彰,各级学校品读、诵读优秀诗词作品的活动……都是很好的传承方式,能够以大众化的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摘编自《古典诗词如何赏其美、品其意、传其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与小说、戏剧的组成要素相比,诗歌只有语言,所以诗的语言是我们今天唯一可以借鉴的诗歌传统。B.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即使在写作时没有分行,也有利于摆脱散文的逻辑性和连续性。C.古体诗词的语言基础与现代不同,现在的作者是不可能借用传统的形式写当下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的。D.白居易的创作实践证明,将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二者统一起来是可行的,这才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诗歌语言发展到可以完全不用“之”字的程度,可见省略掉语法中的虚字,就能使诗歌语言具有飞跃性。B.对古典诗歌的创造性借鉴有助于促进新诗的成熟和发展,新诗作者不能不加消化就使用古典诗歌现成的语言。C.古典诗词凝结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情感与内容,以一种便捷、扼要、明快的方式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价值理念。D.《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有助于传承优秀文化,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诗歌语言的飞跃性”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是陶渊明生活中朝夕与共的,但此时的南山倏然映入眼帘,如同初次相会,因而别有天地。B.“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山本来就在那里,本来就是“青”的。但似乎在曲声结束时,山峰才宛然在目,让人觉得格外地“青”。C.“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山水本来就是绿的,但在这“欸乃一声”中,这绿色就仿佛是第一次在我们的感觉中出现,绿得不同寻常。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纷扰,只要“身在最高层”,便可看透事物本质。事理分析,可挖掘出一番韵味。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习近平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那么,中华诗词该如何传承和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A3.D4.①对比论证。将诗歌与小说、戏剧,语言与音乐、绘画进行对比,论证语言不能直接被感受;

②举例论证。以杜甫的诗句为例,论证语言的艺术性;以唐诗可以不用“之”字来论证古典诗词语言的成熟性;

③比喻论证。把艺术的修养比作人体的营养,论证艺术修养要创造性地消化;

④类比论证。用人体消化营养来类比诗人借鉴古诗语言,论证要创造性借鉴古诗的语言。5.①借鉴诗歌语言的艺术性与飞跃性。

②既要有容易传诵的形式,又要与时代同步,反映时代精神。

③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④让孩子从小接触诗词。

⑤以大众化的传承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析】【1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所以诗的语言是我们今天唯一可以借鉴的诗歌传统”中“唯一”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一段原文是“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就是诗的语言”。C.“现在的作者是不可能借用传统的形式写当下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的”说法是非颠倒,材料二第二段原文是“运用传统形式,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不是没有可能”。D.“将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这二者统一起来是可行的,这就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说法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三段原文是“诗歌要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重大问题,这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故选B。【2题】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材料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省略掉语法中的虚字,就能使诗歌语言具有飞跃性”理解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只是“更有利于飞跃”,不等同于就能飞跃。故选A。【3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文章论据的能力。ABC三项印证了诗歌语言中的感性因素带给人“飞跃性”,从而让人们在日常语言中体会新鲜感受。D.诗句分析方向有误,事理分析,可挖掘出趣味,而非自由浮现的结果,无法论证感性因素带来的飞跃。故选D。【4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一第二段中“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则除了语言以外,什么都没”,把诗歌与小说、戏剧放在一起对比,论证了从艺术角度说,诗歌能够借给我们借鉴的主要是诗的语言。使用的是对比论证。还有“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这是把语言和音乐、绘画放在一起对比,论证语言就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这也是运用了对比论证。材料一第二段中“杜甫的名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以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概念”,这是以杜甫的诗句为例,论证诗歌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第三段中“比方唐诗中可以完全不用‘之’字,而新诗中‘的’字就还不能完全不用”,这是以唐诗中完全不用“之”字,新诗中“的”字不能完全不用为例,论证省略掉一些没有实感的字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掌握过程。我们新诗的这个过程还很短,就还不容易做到这一步。运用的也是举例论证。材料一最后一段中“艺术的修养好比人体丰富的营养,要能够创造性地消化它,才能成为自己的新鲜血液。否则,营养太多了,反而容易使人变成好像不爱多走路的胖子”,把艺术的修养比作人体的营养,这是运用比喻论证。同时,材料一最后一段中“古典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给我们以丰富的启发……艺术的修养好比人体丰富的营养,要能够创造性地消化它,才能成为自己的新鲜血液。否则,营养太多了,反而容易使人变成好像不爱多走路的胖子”还运用了类比论证方法,用人体消化营养来类比诗人借鉴古诗语言,论证要创造性借鉴古诗的语言。【5题】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三段段“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富于跳跃感的节奏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日常语言中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等内容可知,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应借鉴诗歌语言的艺术性与飞跃性。从材料二第二段“现在能写古体诗词的人还有不少,并不限于专业研究者。运用传统形式,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不是没有可能。闻一多先生、林庚先生探索新诗格律,就是希望将古体诗词的形式原理用到新诗创作中去,创造出和古体诗一样容易传诵的新诗形式”和第三段“关键还是要能写出真正代表新时代精神的好诗”可知,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应既要有容易传诵的形式,又要与时代同步,反映时代精神。从材料二第二段“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首先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传诵的面越广,传统诗词的生命力也越长久。现在能写古体诗词的人还有不少,并不限于专业研究者。运用传统形式,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不是没有可能”可以总结出,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从材料二第四段“传承中华古典诗词需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诗词,等他们长大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再来理解这些诗词就能有更深切的体会”可知,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要让孩子从小接触诗词。从材料二最后一段“诗词创作既要源于现实生活,又要反映时代的变迁与脉络……都是很好的传承方式,能够以大众化的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知,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要以大众化的传承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边城(节选)河中划船的决了最后胜负后,城里军官已派人驾小船在潭中放了一群鸭子,祖父还不见来。翠翠恐怕祖父也正在什么地方等着她,因此带了黄狗向各处人丛中挤着去找寻祖父,结果还是不得祖父的踪迹。后来看看天快要黑了,军人扛了长凳出城看热闹的,皆已陆续扛了那凳子回家。潭中的鸭子只剩下三五只,捉鸭人也渐渐的少了。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她记起祖父嘱咐她不要离开原来地方那一句话,便又为自己解释这想头的错误,以为祖父不来,必是进城去或到什么熟人处去,被人拉着喝酒,故一时不能脱身。正因为这也是可能的事,她又不愿在天未断黑以前,同黄狗赶回家去,只好站在那石码头边等候祖父。再过一会,对河那两只长船已泊到对河小溪里去不见了,看龙船的人也差不多全散了。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灯,且有人敲小鞶鼓弹月琴唱曲子。另外一些人家,又有划拳行酒的吵嚷声音。同时停泊在吊脚楼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摆酒炒菜,把青菜萝卜之类,倒进滚热油锅里去时发出沙沙的声音。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总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吊脚楼上唱曲子声音热闹了一些,只听到下面船上有人说话,……使用了不少粗鄙字眼,翠翠很不习惯把这种话听下去,但又不能走开。且听水手之一说楼上妇人的爸爸是七年前在棉花坡被人杀死的,一共杀了十七刀,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会儿。两个水手还正在谈话,潭中那只白鸭慢慢的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来,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静静地等着。但那鸭子将近岸边三丈远近时,却有个人笑着,喊那船上水手。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的“踹水”游近岸边的。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的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的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告水中人似的,汪汪的叫了几声,那人才注意到翠翠。码头上已无别的人,那人问:“是谁人?”“我是翠翠!”“翠翠又是谁?”“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这里又没人过渡,你在这儿做什么?”“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的。”“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翠翠误会了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的说:“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老兄,你要怎么!”便走上河街去了。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地笑着,不见了。又过了一阵,有人从河街拿了一个废缆做成的火炬,一面晃着一面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寻她,到身边时翠翠却不认识那个人。那人说:老船夫回到家中,不能来接她,故搭了过渡人口信来告诉翠翠,要她即刻就回去。翠翠听说是祖父派来的,就同那人一起回家,让打火把的在前引路,黄狗时前时后,一同沿了城墙向渡口走去。翠翠一面走一面问那拿火把的人,是谁告他就知道她在河边。那人说这是二老告他的,他是二老家里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翠翠说:“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那人便笑着说:“他从河里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见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你那只狗不识吕洞宾,只是叫!”翠翠带了点儿惊讶,轻轻的问;“二老是谁?”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还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傩送二老在茶峒地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文本二:《边城》(话剧)第一幕湖畔初会[五月端阳,翠翠和祖父一同进城,到大河边去看划船。人很多,很拥挤,祖父却挤得不见了。]翠翠(焦急地):爷爷怎么还不回来啊?他在哪里呢?(张望一阵,无奈地走到码头边,凝视着水中的白鸭)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水中的傩送敏捷地捉住了白鸭,湿淋淋地爬上岸,注意到岸上的翠翠]傩送:你是谁?翠翠:我叫翠翠!傩送:翠翠又是谁?翠翠: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傩送:你在这儿做什么?翠翠: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傩送(一笑):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醉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翠翠:他不会。他答应来,他就一定会来的。傩送(皱眉思忖了一阵):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手指远方)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翠翠(误会了傩送的好意,头一甩,生气地):你个悖时砍脑壳的!傩送(笑道);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不要叫喊!翠翠: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散漫的灯光下,翠翠和傩送四目相对,害羞地低下了头,含笑地走开了][不一会儿,有人打着火把走来]傩送家伙计(晃着火把,大叫着):翠翠,翠翠!翠翠(娇憨地嚷着):爷爷,爷爷,我在这里!你怎么现在才来,我等了你好久!(当看到举火把的人不是爷爷,不大高兴地)是我爷爷——碧溪岨撑渡船的让你来接我的?傩送家伙计:不是,是我家二老。翠翠:二老是谁?傩送家伙计(吃惊地):二老你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翠翠: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傩送家伙计(笑着):他从河边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看到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翠翠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不作声地随着火把走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吊脚楼上的人家、楼下船只上的热闹、水手谈话,表现了当地自然祥和的生活状态,为二老出场做了铺垫。B.“假若爷爷死了?”这一突然间冒出的可怕的念头,看似无来由,实际上是表现翠翠对祖父的依赖、担心。C.小说写翠翠与傩送见面,通过她的从吃惊羞涩,再到默然无语,可以看出她的微妙心理:后悔、懊恼、自责。D.话剧《湖畔初会》写翠翠与傩送的见面背景,只用了“端阳、划船、人多、拥挤”等,寥寥数语就交代清晰了。7.下列对本文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河面、码头渐渐变得冷清,衬托了翠翠越来越焦急的心情,与前文的热闹形成反差,使文章富有节奏感。B.文中的黄狗形象忠诚又极富灵性,衬托了翠翠的天真、单纯,表现了人与物的亲密关系,使这里的风土人情充满和谐。C.“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运用环境描写,衬托翠翠想要回家的心理,也暗示了祖父年寿已高,未来暗淡。D.话剧“湖畔初会”省却了大量场景与人物心理的描写,只突出展现了原小说里主要人物之间的相见与冲突。8.“误会”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手法,小说中写了翠翠误会二老、二老误解翠翠,这有何表达效果?请你赏析。9.有人说,话剧《边城》“湖畔初会”里的画线句改编得不佳,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C7.C8.①突出了二老的善良与宽厚:他关心翠翠,笑对误解和狗吠,用好心猜度别人的嗔怒。

②表现了翠翠的纯真,为下文写翠翠害羞做铺垫;

③引发了人物的心理波澜,增强了小说的起伏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展开。9.确实不佳。

①画线句是写人两心相印、含情脉脉的情状。

②前写两人初见,翠翠还在防备着对方,不可能一下就会两心相悦,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③原小说写翠翠警告狗别白费口舌,而傩送放肆地笑着走开,这样情节衔接自然顺畅,符合人物性格特点。【解析】【6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C.“可以看出她的微妙心理:后悔、懊恼、自责”错误,通过小说前面的描述可知,她这时才知道那人是有着岳云美名的二老,通过她的从吃惊羞涩,再到默然无语,这说明傩送在她的心里投下了一道美好的影子,理解为“后悔、懊恼、自责”偏颇。故选C。【7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暗示了祖父年寿已高,未来暗淡”错误,此处的环境描写一方面写出祖父年事已高,另一方面写出天色已晚,翠翠想要回家,却不见祖父来接,因此担心祖父,“未来暗淡”解读过度。故选C。【8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人物形象上,由“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翠翠误会了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你个悖时砍脑壳的!”可知,翠翠误会了二老的好意,因此骂了他;由“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地笑着,不见了”可知,二老虽然挨了骂,但是依然笑着对待误解,对待狗对他吠,从中可见二老是一个善良宽厚之人。人物和情节上,“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通过误会写出了翠翠的纯真,为下文写“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做了铺垫。人物心理和情节上,翠翠误会了二老,因此骂了他,听到“那人”的解释,明白了二老是个什么样的人,“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这说明误会使翠翠心底生起了波澜,推动了下文翠翠与傩送二老未曾言明的爱情情节的发展。【9题】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原文是“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地笑着,不见了”,通过狗、翠翠、傩送的语言、动作,写出了翠翠因为内心对陌生人的防备和其它原因误会二老,二老笑着对待误解的情景,比较符合生活中人物的心理和逻辑。而“翠翠和傩送四目相对,害羞地低下了头,含笑地走开了”写两人一见钟情,两心相印的情状,不符合当时翠翠防备人、误会人的心理。因此不好。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后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时仁宗更用大臣,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B.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由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征”“辟”不同,“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B.“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中的“见”与《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的“见”意义不同。C.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与欧阳修在《朋党论》中的小人之伪朋所指相同。D.“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中的“修”与《离骚》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修”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因写文章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罢黜范仲淹。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因为这件事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B.欧阳修在《朋党论》中以“商纣王”和“周武王”为例,具体论证了“朋党的多少关系国家的兴亡”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C.欧阳修被贬夷陵县时阅览旧案卷,发现违法曲断的案件比比皆是,由此想到全国的冤假错案更是数不胜数,自此他遇事不敢有所疏忽。D.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原来都像平民百姓一样,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为揄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闻人。(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14.杨士奇在《书后》中评价欧阳修“存心至公,无欲上人”,这些品质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0.A11.D12.B13.(1)奖励提拔后辈,就像怕来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2)世俗本来是善于取巧的,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正常的措施。14.①替范仲淹鸣不平,不为私利;②被诬陷为朋党,直言进谏;③为政宽松简易,不追求名声荣誉;④胸怀宽厚,提携后辈。【解析】【10题】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他们的利害关系相同时,就暂时互相援引结为私党,这是伪朋党;当他们见到利益时就会争先抢夺,或者利益抢完后就互相伤害,即使是血肉兄弟亲朋好友,也不能共存。“……者,……也”表判断,“者”后停顿,排除BD;“其见利而争先”和“利尽而反相贼害”结构一致,二者内部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被;表示对我怎么样,译为“我”。句意: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C.正确。D.错误。修养;美好的。句意:将这些道德品质用于修养身性,则能志同道合而相互得益。/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啊,同时又有美好的才能。故选D。【12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具体论证了‘朋党的多少关系国家的兴亡’的观点”错误,论证的观点为“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故选B。【13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奖引”,提携,奖励提拔;“后进”,后辈;“率”,大都。(2)“固”,本来;“时俗”,世俗;“偭”,违背;“错”,同“措”,举措。【14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可知,替范仲淹鸣不平,不为私利;②由原文“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可知,被诬陷为朋党,直言进谏;③由原文“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可知,为政宽松简易,不追求名声荣誉;④由原文“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可知,胸怀宽厚,提携后辈。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欧阳修进入朝廷,担任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奏章解救他,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因为这件事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后来范仲淹任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聘请欧阳修为书记官。欧阳修笑而谢绝说:“我昔日的举措,岂是为了一己之利?我们虽然同时被斥退,但也不必同时升迁。”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当初范仲淹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产生,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其中概要是:“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我以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小人所喜好的是利禄,所贪求的是金钱财物,当他们的利害关系相同时,就暂时互相援引结为私党,这是伪朋党;当他们见到利益时就会争先抢夺,或者利益抢完后就互相伤害,即使是血肉兄弟亲朋好友,也不能共存,所以说小人没有朋党。君子则不然,他们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节操。将这些道德品质用于修养身性,则能志同道合而相互得益,将这些道德品质用于效力国家,则会大家携手同心,互相扶持,始终如一,所以说只有君子才有朋党。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只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但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前后几次被放逐流离,但志气还是如常不衰。在贬职夷陵县时,没有什么排遣,就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反复阅览,结果发现案中是非颠倒、违法曲断的错误比比皆是,于是他仰天长叹说:“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全国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他遇事不敢疏忽不慎。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有人问他:“为政宽简,而事情并不松弛失误,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把放纵无度作为宽,把省略必要的东西作为简,那就使政事败坏,而且百姓也会受害。我所谓宽者,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简者,是不做繁碎扰人的事罢了。”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不繁冗不省略恰到好处。在议论上,简单而明了,实际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给人以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洒脱,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奖励提拔后辈,就像怕来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为宣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东坡八首·其四》宋·苏轼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毛空暗春泽,针水①闻好语。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②。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注]①针水:稻种发芽后,其尖如针,露出水面;②筐筥:盛物之器。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毛空”“针水”两句,描绘春雨细密,农夫相语稻针已出,表达了作者对风调雨顺的期盼。B.第六句写出了秧苗的挺拔葱茏,一个“举”字与周邦彦的“一一凤荷举”有异曲同工之妙。C.舂好新稻,入锅便兹,米粒洁白如玉,而自己之前所领的官家陈米色泽暗红,食之如同泥土。D.本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同为描写劳动的诗,两诗的后几句均表达了对尸位素餐者的批判。16.本诗序中提及作者在黄州种田的实况:地荒天旱、精力殆尽,因此寄希望于来年丰收“可忘其劳矣”。全诗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忘其劳”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D16.本诗主要运用了以虚写实(想象)的手法。诗人想象来年从春到秋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喜获丰收:诗人甚至想象自己已经品尝到了新米的清香,内心极其满足,似乎让人忘记了劳动的辛苦。【解析】【15题】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两诗的后几句均表达了对尸位素餐者的批判”错,苏诗后两句的意思是:自己之前所领的官家陈米色泽暗红,食之如同泥土。这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自己想象辛勤劳作后丰收的喜悦之情,并没有表达了对尸位素餐者的批判。《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没有表达了对尸位素餐者的批判。故选D。【16题】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手法的能力。“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句,写出春雨细密,春季稻针已长出的样子;“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句,诗人想象夏季秧苗的挺拔葱茏;“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句,诗人想象秋天稻穗饱满,庄稼丰收,霜落其上的情景。这六句诗人想象来年从春到秋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喜获丰收的情景;“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句,诗人想象丰收后,米粒洁白如玉,想象着舂好新稻,入锅便煮,米香飘香的情景,诗人想象自己已经品尝到了新米的清香,内心极其满足,似乎让人忘记了劳动的辛苦。所以,本诗主要运用了以虚写实(想象)的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默写(1)《离骚》中诗人用采集香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他认为只要是美好的品格,就都要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扈江离与辟芷兮②.纫秋兰以为佩③.连峰去天不盈尺④.枯松倒挂倚绝壁⑤.出师未捷身先死⑥.长使英雄泪满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扈”“辟芷”“纫”“佩”“倚”“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下雪是①的事情。那么,其他星球也会下雪吗?答案是肯定的。火星,是一颗外表红色的星球,看似炎热干燥,却也会降雪!火星的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由于昼夜温差的作用,二氧化碳凝固成了“干冰雪花”。在火红色地面的映衬下,飘着雪花的火星,如同裹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色轻纱,透着诗意的朦胧……火星飘着白色的雪,让人类惊叹不已,而木卫一降下的黄色的雪,更是让人②。在火山活动的影响下,木卫一地表下的二氧化硫被加热到熔融状态,随之被喷射到寒冷的真空中。在那里,二氧化硫很快冷却凝固,结晶成薄片,绝大多数的晶片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回木卫一的表面,就像熙熙攘攘的雪花。由于二氧化硫是黄色的,因此这些雪花就化作漫天“黄花”,或施施然,或急匆匆地落下,卫星表面像是被恶作剧般地摊上了不规则的“鸡蛋饼”,也可以雅称其为“披上了金色的铠甲”,这才符合卫星的身份。浩瀚星空目前探明有“雪”飘落的星球③,但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持续,定会有更多的、更美的发现。18.下列四则对联,不是描述“下雪”景象的一项是()A.洋洋洒洒银装素,萧萧瑟瑟青风寒。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D.嫦娥洒落千箱粉,织女掀翻万担棉。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由于二氧化硫是黄色的,因此这些雪花就或快或慢地落下,卫星表面呈现出一片不规则的金黄色,这才符合卫星的身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C19.司空见惯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寥寥无几20.原句使用“恶作剧”一词,写出了木卫一表面神奇的颜色变化,用语幽默风趣;

原句使用叠词,描摹生动,音韵和谐;

原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把卫星表面比成“鸡蛋饼”和“披上了金色的铠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木卫一表面金黄的色泽;

原句在句式上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解析】【18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对联含义的能力。C.“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出自唐代张谓的《早梅》,意思是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是描写“早梅”的,不是描述“下雪”的景象。故选C。【19题】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本句的意思是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下雪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所以可用成语“司空见惯”,解释为: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第二空,根据前文“火星飘着白色的雪,让人类惊叹不已”“更是让人……”可知,此处的意思是说木卫一降下的黄色的雪更让人开阔眼界,或是更让人赞叹。所以可用成语“大开眼界”或“叹为观止”。大开眼界:指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第三空,由“但随着……”可知,前后语意是转折关系,根据后文“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持续,定会有更多的、更美的发现”可知,前文的意思是目前探明有“雪”飘落的星球还很少。所以可用成语“寥寥无几”,解释为:形容稀少,没有几个。【20题】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语言风格上,原句具有语幽默风趣的特点,“卫星表面像是被恶作剧般地摊上了不规则的……”使用了“恶作剧”一词,幽默风趣地写出了木卫一表面神奇的颜色变化;从用词上,原句中用“施施”形容“慢”,用“匆匆”修饰“快”,这些都是叠词,使描摹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从修辞上,原句“像是被恶作剧般地摊上了不规则的‘鸡蛋饼’,也可以雅称其为‘披上了金色的铠甲’”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卫星表面比成“鸡蛋饼”和“披上了金色的铠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木卫一表面金黄的色泽;从句式上,原句中既有短句,如“或施施然,或急匆匆地落下”,也有长句,如“像是被恶作剧般地摊上了不规则的‘鸡蛋饼’”,长短句相互结合,错落有致,使语句更加富有节奏感,而改句中句式长短相似,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武汉某幼儿园教师黄老师因唱“挖呀挖”出圈走红。她的直播间人数从未低于10万+,并且不断收到网友打赏,这使得她名声大噪(声名鹊起)。据了解,黄老师在某平台已经积累了超过600万的粉丝,每场直播都有数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可谓趁着五一这几天赚得盆满钵满。最主要的是,黄老师直播间通过翻唱这首歌获得了网友累计高达200万的打赏。这引发了一些人对于黄老师是否存在侵权行为的质疑(置疑)。黄老师未经原创者的允许就擅自使用了这首歌,这种商业表演完全就是一种侵权行为。据传,黄老师并非真的是幼儿园老师,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她唱歌时,全程咧嘴、职业假笑、表情僵硬,完全失去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一网友说,这名黄老师早就签约了一家大的网红公司,她此次只是貌似去幼儿园专门摆拍的,这次造势摆拍儿歌视频走红,完全是网红公司包装出来专门造热度“割韭菜”的。她接下来会继续直播带货圈钱,这看来也应该是早就计划好了的。仅仅几天时间,一个假老师因为炒作包装,就赚取了自己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不得不让人感到这是莫大的讽刺。(摘自“浙江娱乐领域创作网”)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声大噪”可以替换成“声名鹊起” B.“质疑”可以替换成“置疑”C.划线句子的两个顿号应该改成逗号 D.文中两处划线部分的引号用法不同22.分辨信息的真伪,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很多人认为上面这则新闻内容缺乏真实性,请你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列出三点依据。【答案】21.B22.(1)从来源看,本新闻来源于“浙江娱乐领域创作网”,具有创作成分,不符合新闻事实特点;而且文中多处使用“据了解”“据传”“貌似”等明显不实的信息来源的语言表达。(2)从内容看,文中有很多主观猜测和夸大成分,不是既定事实。例如“完全是网红公司包装出来专门造热度割韭菜的”“接下来继续直播带货圈钱看来也应该是早就计划好的”等。(3)从导向看,本文带有明显的情绪化语言,导向不正。例如“一个假老师炒作包装几天就赚了自己一辈子赚不到的钱,不得不让人感到讽刺”等。【解析】【21题】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及标点符号能力。A.“声名鹊起”形容声誉迅速提高,“名声大噪”指名声广泛的传播开去。语境指黄老师名气很大、传播很快,二者可以替换。B.“质疑”是提出疑问,“置疑”是怀疑,常用于否定语境。语境应该是提出疑问,二者不能替换。C.划线句都是短句,所以中间的顿号应该改用逗号。D.第一处引号是表示引用,第二处表示特殊含义,所以二者用法不同。故选B。【22题】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筛选信息的能力。要求从三方面找出依据,证明“这则新闻内容缺乏真实性”。要分辨一则新闻是否真实,一看来源,二看内容,三看导向。从来源看,由“摘自‘浙江娱乐领域创作网’”可知,新闻来源并非正规新闻网站,而是“娱乐领域创作网”,说明内容有“创作”成分,不符合新闻事实特点;从语言表达也可看出新闻并不严谨,如文中“据了解,黄老师在某平台已经积累了超过600万的粉丝”“据传,黄老师并非真的是幼儿园老师”“她此次只是貌似去幼儿园专门摆拍的”,多处使用“据了解”“据传”“貌似”等明显不实的信息来源的语言表达。从内容看,“据传,黄老师并非真的是幼儿园老师,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一网友说,这名黄老师早就签约了一家大的网红公司,她此次只是貌似去幼儿园专门摆拍的,这次造势摆拍儿歌视频走红,完全是网红公司包装出来专门造热度‘割韭菜’的”“她接下来会继续直播带货圈钱,这看来也应该是早就计划好了的”等表达有很多主观猜测和夸大成分,不是既定事实。从导向看,“她唱歌时,全程咧嘴、职业假笑、表情僵硬,完全失去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一个假老师炒作包装几天就赚了自己一辈子赚不到的钱,不得不让人感到讽刺”等本文带有明显的情绪化语言,导向不正。四、写作(60分)23.作文。材料一:“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材料二:你是否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某研究机构调查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301人中,只有38%的受访者每天都会写字,62%的受访者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困扰,85%的受访者认为当下有必要强调手写的重要性。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失写症”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键屏”正当时,“书者”已黯然时代巨轮滚滚向前,莫可阻挡孙文高呼:“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信然!时代如此,“书者”亦是。书者,中华书写、书法之谓也。运诸日常,乃书写;用诸艺术,乃书法。按乎史籍,书写盛行,书法亦昌;书写式微,书法亦颓。要言之,书写、书法昌茂之时,即为“书者”盛于日常之代;书写、书法颓微之时,即为“书者”衰于日常之代。仓颉造字,文明薪传。蔡伦制纸,文化荣茂。汉字结构其形意,汉纸舒适其张纳,汉墨淋漓其情色,汉笔泼洒其精神。故在毫笔书写之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