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平历山中学2022级高二下学期6月检测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韦应物的五言诗写得好,可是七言绝句《滁州西涧》其实也写得很好。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写得却是非常地闲静高远。“独怜幽草涧边生”,这个青草跟这个山涧真的可以说是可爱,而且还可以听到“上有黄鹂深树鸣”,可是一般的大众所追逐的都是声色犬马和功名利禄,不会注重到这样自然的美好的景色,“春潮带雨晚来急”,春潮带着雨声,晚上你听到雨声加上湖水,在山石上流过的声音是很急的,“急”,是雨的急,水流的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在那个没有人注意的山野之间的一个渡口的码头,有一只小船,因为今天下大雨所以那个渡船上没有人,于是小船自己就横在涧边了。一般说起来诗分成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属于感官的感受,我们看见的外界景物就是一种感官上的感受。感官的感受表现的常常是一种情趣,觉得这个景物很美,很有意思,这是人类审美过程中最初的一层感受。第二个层次是感情的感动,就是你有非常真诚的一种感情,给人一种情感上的感动。第三个层次,我以为就是感发的联想。这一类诗是超于写实、超于具体的情事以上,它使你不止是感动,感动以后给你兴发,就是给你一个引申和引发。那么韦应物的这首《滁州西涧》从外表上看起来,他所写的是写实的景物,可是他没有停止在写实的景物之间,这首诗是很妙的,就是说在景物之间有一种不只是感官上的感受,还有一种言外的感受,有一种情致。就是说他会透过耳目的感受给你某一种心灵上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不是很强烈也不是很具体,这正是韦应物诗的一个特色。(摘编自叶嘉莹《说中晚唐诗》)材料二:就韦诗的整体风格而言,闲雅简淡自是一大特色,但若以此论《滁州西涧》,则犹嫌未足。《滁州西涧》语言堪称简淡,意趣则非闲雅所能尽括。那是貌似闲雅简淡,实则满怀忧愤的格调。韦应物早已送走了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在写《滁州西涧》时,人世的不平,社会的险恶,宦海的浮沉,理想、抱负、失望、苦闷,一齐兜上心头。他不再慷慨疾呼、切直倾吐了。他将涌动于心的一切,都用那枝生花妙笔隐含于平淡简古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那里跳动着的其实是一颗并不自甘寂寞而渴求用世的心。苏东坡说韦诗“寄至味于淡泊”,《滁州西涧》亦然。历来人们好将韦应物比陶渊明,但注重陶韦诗风相似者多,而深究二人气节相近者少。如陶渊明辞彭泽令千古传为美谈,那韦应物辞栎阳令也是该享令誉的。韦应物自有其不“等陶”处。建中二年,他被任为尚书比部员外郎。接到任命,他立即“摄衣辞田里”,那“华簪耀颓颜”一语,于感慨之中溢露欣喜之色,便是明证。那一段“投迹在田中,日出照茅屋”“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的闲居岁月,他并不特别留恋难舍。而这,始终是成年后韦应物思想的主流。(摘编自应德民《伤心人别有怀抱——韦应物〈滁州西涧〉解读》)材料三:站在当代文艺理论建设的立场重新审视“诗言志”理念,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首先,今天我们更注重从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层面来看待“诗言志”。“诗言志”作为贯穿我国长期文艺发展实践的基础命题,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内涵,即它的核心在于指明为什么进行创作以及文艺创作主要传达什么的问题。不论“言志”曾经有着怎样的宗教仪式背景和政治伦理背景,这些都只是我们用来丰富“诗言志”理论的参照。我们当然不能忽略“诗言志”在先秦时期的历史意义,但我们今天需要的不是一个文献上的“诗言志”观念,而是仍然充满理论活力且具有很强实践指引意义的“诗言志”理念,而这必然是与当下的文艺创作活动密切相关的。其次,要注意到“诗言志”理念的丰富内涵。我们认为,“诗言志”理念要在相关概念群中才能更好的理解,性、情、志在“诗言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三者统一于“诗言志”的理论框架之下。其中,“性”既是情志的产生根源,也是情志活动的底层逻辑,具有根本性,而“情”面对的是当下,是眼前所见所闻所感,具有现实性。“志”是主体对客体以及自身的超越,“志”面向身心之外,指向高远之处,具有超越性。“志”赋予有限的人生以意义,如果没有“志”,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人永远束缚于当下的局限性中。“志”,给予了人类孤独面对浩瀚宇宙的勇气,概而言之,对于文艺创作而言,可以说是出于“性”、显于“情”、成于“志”,三者缺一不可。最后,“诗言志”依然是当今文艺实践的根本追求。“志”是文艺创作的源动力,是文艺创作的主导,也是实现文艺价值的关键。“志”体现的是我们对主客观世界的深度体认,包含着自觉的价值判断,指向的是未来的路径,它是主体意识最强烈的显现。“志”一旦形成,便有强烈的表达倾向与行动倾向。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核心在于主体在困顿之中逐渐形成了明确的人生追求,进而借创作来表达内心之志、实现内心之志,“言志”是创作主体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而“情”本身是散乱的,只有在某种“志”的引领下,才能汇聚成可以被表达、被抒发的“情感之流”,才能进入文艺作品之中。今天,我们不像先秦时期那样强调“志”所代表的政治伦理观念,但“志”所传递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同样是文艺作品必须要承载的重要使命。文艺作品不是仅仅吐露创作者内心之“志”,还要试图提高“志”的层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文艺活动都要“言志”,但“言志”至少应该是具有“诗性”追求的文艺作品的核心目标。(摘编自罗家湘林天泉《“诗言志”的理论内涵与当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怜”,除了可爱,还有可惜的意思,可惜大多数人只追逐功名利禄而忽视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B.材料二借用苏东坡“寄至味于淡泊”的说法,认为韦应物将自己不甘寂寞而渴求用世的心隐含于平淡简古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C.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陶韦诗风相似、气节相近,韦应物辞栎阳令的行为与陶渊明辞彭泽令的行为都是享有美誉的。D.性、情、志在文艺创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志”是主体对客体以及自身的超越,指向高远之处,在创作中是主导。2.根据材料内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材料一中,作者借助于阅读《滁州西涧》的丰富感受,证明诗的第三个层次不止使读者感动,感动之后还给读者一种言外的感受。B.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基本相同,都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闲雅简淡的实景,深层次上满怀忧愤的格调。C.在材料三中,作者通过文王、仲尼、屈原等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言志”是明确人生追求的创作主体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D.用材料三中的观点审视韦应物的诗,可以说,《滁州西涧》表达了一种面向身心之外、指向高远之处、具有超越性的“志”。3.下列诗句所言之“志”不符合积极用世的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项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D.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4.材料一选自叶嘉莹的《说中晚唐诗》,作者是如何“说”韦应物诗的?请从行文思路与语言特色两方面作简要分析。5.某中学的初一学生正在学《滁州西涧》,为了让他们的学习更得法,你会提供哪些学习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述。【答案】1.C2.B3.D1.①思路清晰地“说”:首先分析《滁州西涧》的好处;然后阐释诗的三个层次;最后表明韦应物诗歌会给读者一种心灵上感受。②语言亲切自然地“说”:如“你”、“一般说起来”、“从外表看起来”。明白晓畅。.①抓关键字词,读懂诗歌,如“怜”、“急”等字的理解;②从诗的三个层次入手,读出诗歌的景物美以及言外的感受;③知人论世,体会平淡简古的自然景物背后作者忧愤不平的心;④把握风格,就整体风格而言,闲雅简淡是韦诗的一大特色;⑤比较阅读,与风格相近的陶诗作比较阅读;⑥观照当下,读活诗歌,用古人的“志”激励自己,提升思想境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人们都认为陶韦诗风相似、气节相近”错。原文说的事是“注重陶韦诗风相似者多,而深究二人气节相近者少”。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都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闲雅简淡的实景,深层次上满怀忧愤的格调”错。只有材料二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深层次上满怀忧愤的格调。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胸怀天下的阔达胸襟。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行路难》,诗句引用典故,表现了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体现了报效国家的抱负。D.“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不符合积极用世的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思路和语言特色的能力。①行文思路上,首先思路清晰地“说”,以“韦应物的五言诗写得好,可是七言绝句《滁州西涧》其实也写得很好”引出对《滁州西涧》的好处的分析——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写得却是非常地闲静高远;然后,以“一般说起来诗分成几个层次”引出并阐释诗的三个层次;最后,点明这首诗在景物之间有一种不只是感官上的感受,还有一种言外的感受,有一种情致,表明韦应物诗歌会给读者一种心灵上感受。②语言特色上,语言亲切自然地“说”:如“你”“一般说起来”“从外表看起来”“就是说”等词语的运用,令读者读起来明白晓畅。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①由材料一第一段对《滁州西涧》的好处的分析可知,应抓关键字词,读懂诗歌,如“怜”、“急”等字的理解;②由材料一第二段对诗的三个层次的阐释可知,应从诗的三个层次入手,读出诗歌的景物美以及言外的感受;③由材料二原文“就韦诗的整体风格而言,闲雅简淡自是一大特色,但若以此论《滁州西涧》,则犹嫌未足。《滁州西涧》语言堪称简淡,意趣则非闲雅所能尽括。那是貌似闲雅简淡,实则满怀忧愤的格调。韦应物早已送走了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在写《滁州西涧》时,人世的不平,社会的险恶,宦海的浮沉,理想、抱负、失望、苦闷,一齐兜上心头。他不再慷慨疾呼、切直倾吐了。他将涌动于心的一切,都用那枝生花妙笔隐含于平淡简古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那里跳动着的其实是一颗并不自甘寂寞而渴求用世的心”可知,应知人论世,体会平淡简古的自然景物背后作者忧愤不平的心;④由材料二原文“就韦诗的整体风格而言,闲雅简淡自是一大特色”可知,应把握风格,就整体风格而言,闲雅简淡是韦诗的一大特色;⑤由材料二原文“历来人们好将韦应物比陶渊明,但注重陶韦诗风相似者多,而深究二人气节相近者少。如陶渊明辞彭泽令千古传为美谈,那韦应物辞栎阳令也是该享令誉的”可知,应比较阅读,与风格相近的陶诗作比较阅读;⑥由材料三原文“今天,我们不像先秦时期那样强调‘志’所代表的政治伦理观念,但‘志’所传递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同样是文艺作品必须要承载的重要使命。文艺作品不是仅仅吐露创作者内心之‘志’,还要试图提高‘志’的层次”可知,应观照当下,读活诗歌,用古人的“志”激励自己,提升思想境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东南亚餐厅的歌手朱宏第一次听见他唱歌就是在这家东南亚风格的餐厅。他坐在餐厅一角——那里并没有舞台——怀里抱着把吉他,悠悠地唱着歌。然而在喧闹的餐厅里,谁在认真听呢?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因为歌唱得有多好。那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中式英语从音箱里发出来,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我于是去找发出这个声音的人,看见他戴着眼镜,仍凑近了看乐谱,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我以为可能是因为他不太熟悉这首歌,可是我错了,他可能根本就没有一首熟悉的歌。偏偏,他还唱了一晚上的英文歌曲。请他驻唱,不知道饭店老板是怎么想的。但是那儿的饭菜太好吃了,我舍不得因为歌手的原因而抛弃它。每次我来的时候他都在,似乎他是这家饭店里唯一的歌手。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加州旅馆》跑调的那几处本来就应该这样唱。就这样,我听他唱歌听了将近五年。在这件事上,我最佩服三个人:①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另一个是饭店老板,容忍歌手五年,足见他胸怀有多宽广;最后一个是我自己,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有一天朋友组了个饭局,我被拉去作陪。大家都坐定后,我发现有个人很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朋友介绍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个熟面孔居然是东南亚餐厅的歌手。他姓卢,和他一起来的是东南亚餐厅的老板西西。近距离打量,老卢略显沧桑;西西年轻,细皮嫩肉的。正是晚间就餐高峰的时候,“东南亚”那边的歌手跑这儿跟我们一道吃饭来了,我真替那边的顾客感到遗憾。老卢在餐桌上有些拘谨。西西叫他放松点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西西见我在看他俩,尴尬地抬了一下手说:“没办法,我舅是个老实人。”老卢是西西的舅舅,那自然就是我们的舅舅。在餐桌上我们纷纷给舅舅敬酒,让他成了今天的核心人物。吃完饭我们去歌厅唱歌,老卢执意要先回家,被我们拽住了。大家说:“舅舅你不能走,平时唱歌那是工作,今天要你来唱歌休闲。”老卢在大家的恭维下拿起了话筒,还是一如既往地跑调。好在我们都习惯了,西西也不以为意,专注地听他舅舅唱歌。一曲终了,接下来是一首民歌,有人把话筒递给西西。西西推托不掉,便接了。什么是惊艳?②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有人喊道:“把原唱关掉!”西西唱了一首歌就说啥也不再唱了。我说:“西西你唱得这么好,是专业的吧?”西西叹息一声,给我们道出了成长往事。西西的父母亲去世得早,他从小在舅舅家长大。舅舅老卢是个普通工人,但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爱唱歌。他跟着磁带学,也学了不少外语歌,发音是用汉字注音的。他空怀成为歌唱家的理想,但却不是那块料,在一次厂里的文艺会演上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而后就偃旗息鼓了。也许是因为耳濡目染吧,西西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颇有天赋。老卢高兴坏了,发誓要把西西培养出来。西西抽了一下鼻子说:“我舅舅为了让我不再走他‘自学成才’的老路,在我上到高中后花钱请了声乐老师。而舅舅每天晚上下班后匆匆扒几口饭就背上吉他跑出去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唱。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每一块钱都是失去尊严的搞笑钱。没办法,那时候家里钱不够用。”③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后来西西终于如愿考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进了某省的歌舞团。老卢的理想终于在外甥身上实现了。为了报答含辛茹苦的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改造成了东南亚风格。虽然他是出资人,但实际的经营和收益都交给了老卢。老卢哪儿懂经营?饭店有个请来的店长撑着呢。老卢最大的兴趣还是唱歌。④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8)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南亚风格的餐厅、外语歌曲《加州旅馆》都带有浓郁的异域格调,体现了舅舅的生活情趣,隐约透露出舅舅的年龄和性格特征。B.“我”只是因为特别喜欢东南亚餐厅的饭菜,开始才能忍受驻唱歌手跑调的弹唱,但经过五年时间,“我”却喜欢上了这种跑调。C.缺少天赋并没有阻挡舅舅当歌唱家的理想,但厂文艺汇演失败后,他偃旗息鼓,可见对自尊心的打击更容易让人受到伤害。D.小说把目光投向舅舅这个小人物,反映了舅舅曾经的追求和现状,能引发读者对以舅舅为代表的普通人生活和尊严的思考。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句“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这句话是正话反说,表面赞扬长年坚持的可贵,实际是在调侃歌手竟然总是唱不准调。B.第②句“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既能正面体现出西西唱歌方面天赋极高,也能侧面体现出舅舅在外甥成才之路上付出的心血之多,令人回味。C.第③句“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单独成段,突出西西想说又不能说的矛盾心理,他不愿再回忆过去艰辛的生活经历,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D.第④句“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说明唱歌已不是舅舅谋生的手段,他现在可以有尊严地享受唱歌带来的自由快乐。8.讲述舅舅往事的内容,小说既有第三人称转叙,又有第一人称自叙,这样叙述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4分)9.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6分)参考答案:6.B经过五年的时间,我只是习惯了舅舅的跑调而已,并不是喜欢,我甚至自嘲“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7.C并不是体现想说又不能说的矛盾心理,而是因为说到这里,西西再次体会到舅舅曾经的不易,而难过地说不下去了。8.①使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视角客观冷静地转述舅舅年轻时的人生经历及外甥的报恩,行文简洁,详略得当。②使用第一人称自叙舅舅不顾个人尊严挣钱培养外甥的内容,真实,感染力强。这样能突出舅舅的可敬形象,体现外甥的感恩之情,使后文为舅舅盘下饭店的情节显得顺理成章。③两种叙述方式交织穿插,使小说行文灵活自由,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题。【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答出一条给1分,答出两条给3分,答出三条给4分。9.①“笑”一是体现在小说的语言幽默风趣,语带调侃让人会心微笑。比如写驻场歌手唱歌跑调是“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生动形象地写出他音调的飘忽不定。(调侃自己五年来能够一直忍受跑调的歌曲,“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②“笑”还体现在唱歌常年跑调的老卢形象让人好笑。作为驻唱歌手的他唱着中式英语的歌曲,常年跑调,年轻时的他因为跑调还引起厂里人的哄堂大笑。③“泪”一是体现在老卢为了培养外甥成才,自己宁肯放弃尊严,唱跑调的歌去挣搞笑钱,这种对外甥无私的大爱令人感动流泪。④“泪”还体现了外甥西西在成才后为舅舅盘下饭店,既保证舅舅的生计,又能让他自由歌唱,对舅舅恩情的回馈和孝心令人感动流泪。【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每点2分,任答出3点可得6分,抓准要点,表述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翙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翙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翙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翙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庄公,仇也;曹翙,贼也。信于仇贼,又况于非仇贼者乎?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以辱为荣,以穷为通,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物固不可全也。(节选自《吕氏春秋·贵信》)材料二: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臣闻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而废也。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然而言而不行,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之所不为也。(节选自《贞观政要·论诚信》)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鲁人不敢A轻战B去鲁国C五十里D而封之E鲁请比关内F侯以听G桓公许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文中意为听从,与成语“言听计从”中的“听”字意思相同。B.陛,本义指台阶,又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后以“陛下”尊称天子。文中用的是本义。C.特,文中意为只、仅,与《陈情表》“诏书特下”中的“特”字意思相同。D.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翙劝谏鲁庄公行刺齐桓公,得到了鲁庄公的赞同,在盟会之时,鲁庄公剑指齐桓公,逼迫其屈服。B.管仲劝齐桓公答应鲁国的要求,是因为在管仲看来,土地是用来守卫国君的,而不是用国君来守卫土地的。C.魏征引述孔子的话,说明君王待臣下以礼,臣下会忠心侍奉君王;如果百姓不能信任国君,那么国家将无法存立。D.魏征认为,诚信不仅对治理国家非常重要,也是君子的行为准则,君子即使处境艰难也不应做失信之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2)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而废也。1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君王讲诚信的好处与不讲诚信的弊端。【答案】10.BEG11.C12.A13.(1)还给它土地,这样虽说失去了土地,也还能得到诚信的名声。用四百里土地就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诚信来,您还是合算的。(2)德、礼、诚、信是国家的纲领,贯穿在君臣、父子关系中,一刻也不能偏废。14.君王讲诚信好处:可以取信于民,得到臣子忠心,稳固江山。君王不讲诚信的弊端:败坏名声,失信于民,失去天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鲁国人不敢轻率作战,离鲁国都城五十里封土为界。鲁国请求像齐国的封邑大臣一样服从齐国,桓公答应了。“鲁人不敢轻战”是主谓结构,句意完整,B处断开;“去鲁国五十里”是“封之”的状语,“之”是“封”的宾语,结构完整,E处断开;“鲁”是“请比关内侯以听”的主语,“比关内侯”是“听”的状语,语义完整,且“桓公”是下一句“许”的主语,G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您听从我的话。/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B.正确。“曹翙按剑当两陛之间”句意:曹翙手按着剑站在两阶之间。C.“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特”,只、仅。/特地。句意:人家只是要劫持您,并不想跟您订立盟约。/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D.正确。【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曹翙劝谏鲁庄公行刺齐桓公”错误,根据后文管仲所言“人特劫君而不盟”可知,是“劫持”,不是“行刺”;“鲁庄公剑指齐桓公”错误,由“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的“自承”可知,鲁庄公是把剑指向自己。【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予”,给,还给;“亡”,失去;“以”,用;“见信于天下”,状语后置,在天下人面前显示诚信。(2)“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判断句;“斯须”,片刻,一会儿;“废”,偏废。【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听,从此生矣”和材料二“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可知,齐桓公因守诚信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魏征认为君王诚信,天下无二心,孔子认为君王以礼、信待臣子,可以得到臣子忠心,所以君王讲诚信可以得到人民的信任,可以得到臣子的忠心,可以让自己的江山稳固。这是君王讲诚信的好处。结合材料二“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言而不行,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可知,君王如果不讲诚信,就会败坏自己的名声,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所下命令不会执行,最终自然失去天下。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桓公攻打鲁国。鲁国人不敢轻率作战,离鲁国都城五十里封土为界。鲁国请求像齐国的封邑大臣一样服从齐国,桓公答应了。曹翙对鲁庄公说:“您是愿意死而又死呢,还是愿意生而又生?”庄公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曹翙说:“您听从我的话,国土必定广大,您自身必定安乐,这就是生而又生;您不听从我的话,国家必定灭亡,您自身必定遭到危险耻辱,这就是死而又死。”庄公说:“我愿意听从你的话。”第二天将要盟会时,庄公与曹翙都怀揣着剑到了盟会的土坛上。庄公左手抓住桓公,右手抽出剑来指着自己,说:“鲁国都城本来离边境几百里,如今离边境只有五十里,反正也无法生存了。削减领土不能生存与跟你拼命同样是死,让我死在您面前。”管仲、鲍叔要上去,曹翙手按着剑站在两阶之间说:“两位君主将另作商量,谁都不许上去!”庄公说:“在汶水封土为界就可以,不然的话就请求一死。”管仲对桓公说:“是用领土保卫君主,不是用君主保卫领土。您还是答应了吧!”于是终于在汶水之南封土为界,跟鲁国订立了盟约。桓公回国以后想不还给鲁国土地,管仲说:“不可以。人家只是要劫持您,并不想跟您订立盟约,可是您却不知道,这不能说是聪明;面对危难却不能不受人家胁迫,这不能说是勇敢;答应了人家却不还给人家土地,这不能算作诚信。不聪明、不勇敢、不诚信,有这三种行为的,不可以建立功名。还给它土地,这样虽说失去了土地,也还能得到诚信的名声。用四百里土地就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诚信来,您还是合算的。”庄公是仇人,曹翙是敌人,对仇人、敌人都讲诚信,更何况对不是仇人、敌人的人呢?桓公多次盟会诸侯而能成功,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而天下能听从,就由此产生出来了。管仲可以说是能因势利导了。他把耻辱变成光荣,把困窘变成通达。虽说前边有所失,不过可以说后来有所得了。事情本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啊。(节选自《吕氏春秋·贵信》)材料二:贞观十年,魏征上疏说:臣听说国君地位的保障,在于诚实信用。有了诚信,就不会产生二心。实行德政,边远的人民也会来归顺。由此可见,德、礼、诚、信是国家的纲领,贯穿在君臣、父子关系中,一刻也不能偏废。所以孔子说:“君王以礼对待臣子,臣子以忠心侍奉君王。”还说:“一个人终有一死,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国家就无法存立。”文子说:“说出话来能够使人相信,是因为说话之前已经取信于人,发出令来能够得到执行,是因为命令之中含有诚意。”说了却不做,是言而无信,接受了命令却不执行,是没有诚意,如果是君王,就会败坏名声,如果是臣下,就会危及生命。因此,即使身不由己,处境艰难,君子也不会做有失诚信的事情。(节选自《贞观政要·论诚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黑林①吴兆骞②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霄闻剑戟声。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注】①黑林,黑松林,在长白山一带。②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二十三年。15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起句看似实兀,实则气势雄浑。“削难平”三字以夸张手法写出此处地势险要,堪称天险,也为下句蓄势铺垫。B.黑林险峻,而“唐将”却可驻兵于此,则唐将英武可想而知。此句追怀古人,点出此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英雄建勋之场。C.颔联紧承首联,角度不同,“形胜”言其地理形势优越,“万年”言其历史之久,“雄北极”言其雄峙于北方边境。
D.“勋名”一句写前代将领东征高丽之事。诗人借历史讽刺前人意图建勋留名、功业传世的想法,心中包含了无穷的感喟。E.尾联马当年于此山川松林处攻战厮杀历历在目,而如今这却只剩偃旗息鼓的寂寂边城,此联以景语收束,含蓄深沉。16颈联被誉为“笔致深折,曲有其妙”(艺术神巧、意蕴精妙),请简要赏析神巧、精炒之处。解析15D
【解析】A项“比喻手法”错,应为夸张。D项“诗人借历史讽刺前人意图建勋留名、功业传世的想法”错,并无讽刺,而是一种赞美仰慕及对历史变迁的喟叹。16①视听结合。视觉上“秋日风云”之色,听觉上“剑戟交接”之声,写出塞外边关的雄壮苍凉。②虚实结合。实写如今废弃军营、旧垒残存,虚写沙场当年之鏖战至今似可听闻。③寓情于景。作者融内心的悲愁与感慨于眼前的最物之中,“废营”可见其痛心,“秋郁”足显其郁结,“大碛”“剑戟”可表其钦慕。④对比反衬。以“废营秋郁”与颔联“形胜万年”形成了鲜明对比,反衬出如今的萧瑟凄凉。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将进酒》中肯定自我才华的一句是“”,流露出对奢靡生活的不屑的一句是“”。(2)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描写出客人吹箫之后凄切的尾声,婉转悠长,绵绵不绝。(3)研学旅行时,你乘船游览洞庭湖,看到月光照耀着平静的湖面,不由吟诵起古人名句:“,。”【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钟鼓馔玉不足贵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材”“馔”“袅”“螺”“扁”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18-20题①他们要去迎春了,春神句芒住在东郊的庙里,他掌管着春的气息以及整个一年的收成,他甚至还会给有福的人延长寿命。他小小的庙宇在树木的深处,这里人迹罕至,在冬日将尽的时节,满山的树木像还没来得及点染的枯笔水墨画,显得颇为荒凉。②立春的前一天,寂静的郊外突然变得骚动起来。远处的村边小道上,一条长长的充满威仪的队伍逶迤而来。从那非同寻常的鼓乐声中就可以听出,是天子前来迎春了。满天的青旗,掩映着天子和他身后的三公九卿,一路A。叩拜句芒神的礼仪庄严而隆重。在跪拜之后,天子高高举起酒爵,然后徐徐泼洒在句芒面前的地上,接着又是跪拜。礼罢,人们给句芒让出道路,乐工们高奏鼓乐,句芒在人们的簇拥下向都城进发。稳稳站立在壮汉们肩头木板上的句芒,人面鸟身,方脸,神色端庄,目视远方,仿佛随时都会展翅高飞。头顶上,青色的春幡迎风而舞。在他旁边站着的,是一头雄壮有力却又憨态可掬的泥牛。③④句芒进城的路上,欢迎的人挤在道路的两旁。扮成春官的孩童,一路奔跑着,B,边走边喊:春到了,春到了。于是一路的百姓也随之C:春天来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A
B
C19.下列句子中的“在”与文中加点的“在”,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题型:词义和用法辨析】A.事情发生在去年。 B.风在刮,雨在下。C.只要有利于人民,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D.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20.“然而整个春天将由此发动。”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18.浩浩荡荡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每空1分)19.A20.B【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描写的是“满天的青旗,掩映着天子和他身后的三公九卿”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行路状态,可填“浩浩荡荡”。浩浩荡荡:原来形容人多声势广大的样子,后来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第二空,此处是描写“扮成春官的孩童”的心理和行动状态,从他们“一路奔跑着”“边走边喊”可以看出,他们此时非常快乐,故可填“欢呼雀跃”。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第三空,根据后文的冒号和“春天来了”的呼喊,可知这是说明当地百姓在相互告诉对方春天已经来到,故可填“奔走相告”。奔走相告:意思是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19.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在”字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A.介词,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B.副词,正在。C.“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后面多跟“不”。D.动词,在于,决定于。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第二段写寂静的郊外突然变得骚动起来,“然而整个春天将由此发动。”放在②处,起启下作用,引出第二段的内容,所以放在②处最恰当。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部,亚欧大陆腹地。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呈喇叭状,喇叭口向西张开。伊犁的西部是平坦的欧洲平原、欧亚草原,相距超过5000千米的大西洋水汽可以一路向东,直达伊犁。当水汽进入山谷,“超级集雨器”便开始发挥作用。迎风坡每年的降水量可达600~800毫米,大量降水在高山上以固态形式留存,形成冰川。在海拔较高处,①。这些湖泊散落在群山之间,水质纯净,颜色湛蓝,犹如宝石一般。群山之中孕育出众多河流。②,一路穿越森林,流经草原,切出峡谷,拓为宽谷,最终汇聚成新疆水量最丰沛的河流——伊犁河。河水一路滔滔西去,在哈萨克斯坦从巴尔喀什湖西部注入。③,甚至让巴尔喀什湖呈现出“西淡东咸”的奇特现象。就这样,本应干旱的伊犁,在大西洋水汽的帮助下,成了新疆乃至亚洲内陆水资源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答案】21.①冰川的融水形成湖泊
②它们从高山上奔腾而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集合7篇
- 我的大学读后感-15篇
- 《猫城记》读书笔记个人书评
- 医学生自我介绍范文集合四篇
- 冠心病二级预防他汀治疗的理想与现实-血脂回顾和展望
- 浅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 教师年度总结范文5篇
- 健身徒步旅行合同
- 2025年放射性核素远距离治疗机合作协议书
- 餐馆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样本(4篇)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理工英语3》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1(试卷号:1377)
-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物理 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仿真模拟卷三及答案
- 护理安全小组工作计划
- 2025办公室无偿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12月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高考物理试卷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中国武术的起源》课件
- 期末测试卷(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 2024年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样本(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