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施工设计说明_第1页
城东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施工设计说明_第2页
城东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施工设计说明_第3页
城东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施工设计说明_第4页
城东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施工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设计说明工程概况工程建设范围包含江南组团城东片区(顺江大道、顺园路、顺风路、兴华东路、建涪路、宏声大道),地处涪陵城市中心和主城东部。本工程改建d300~d600重力流污水管线总长约5054米(不含接户管),改建d300~d800重力流雨水管线总长约272米。设计依据规划及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4月23日第二次修正);《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参数》(第三版);《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18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渝府〔2018〕46号);《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涪陵府发〔2021〕12号);市住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第一~第八号、2019年版);《重庆市城市道路品质提升技术指南》(重庆市城市管理局,2019年5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关于发布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重庆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2000.04;《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9.11.18);《涪陵区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含排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十四五”规划)》(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2.05);《涪陵区江南片区1:500地形图》(涪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涪陵区城东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管线探测工作》——综合地下管线测量成果表;《涪陵区城东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西恒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23.01);国家、地方发展规划及行业标准;业主及编制单位调研的区域内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土地、自然条件等基础性资料。采用的设计规范、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防洪标准》(GB50201-2014)《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山地城市内涝防治技术标准》(DBJ50/T-427-202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检查井盖》(GB/T23858-2009)《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03.01重庆市规划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市政排水管道附属设施标准图集》<渝22TS02>(DJBT50-159)《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检查井》<渝18S01>(DJBT50-121)上阶段批复及执行情况初步设计中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文本1.初步设计说明文本6.1条关于最小管径的描述与其他章节和图纸不符。回复:按照审查意见,已在说明6.1节中修改最小管径要求为d300。2.初步设计说明文本6.3.4条污水计算应如雨水按管段系统划分流域。回复:按照审查意见,已修改说明6.3.4污水水力计算为按管段划分服务范围。3.初步设计说明文本补充抗震设计章节。回复:已补充抗震设计章节,详见说明第八章节。图纸4.补充雨水系统流域划分和面积图。回复:已补充图纸雨水系统汇水面积图;已在说明2.3节中补充雨水系统流域范围。5.补充污水系统流域划分和面积、人口数量图。回复:已补充图纸污水服务面积图;已在说明2.3节中补充污水系统的相关规划图。6.服务道路两侧的单侧布置的雨污水管道需考虑过街支管。回复:因城东片区地形坡度较大,呈阶梯状,本次设计污水管经过实地探查,均已布置于有排口的一侧,本次设计暂未考虑过街收集污水。7.雨污水并排平行布置的管段应考虑连槽开挖施工的可行性,沟底标高不一致时施工顺序,措施。复核平行布置管段检查井安装间距。补充平行布置管段的开挖与回填及施工顺序断面图。回复:按照意见复核,已在图纸管沟开挖及基础回填大样图中补充平行布置管段开挖断面;经复核,平行管段雨污水布置间距满足安装净距要求,雨污水管道埋深均在1.1m~1.4m之间,本次设计考虑同时开挖施工,详见图纸管沟开挖及基础回填大样图。8.补充废除管段的表达,并计入工程量。回复:已在平面分图纸中补充关于废除段的表达及图例,并在工程量表中添加废除现状管道的量。9.路面修复的构造、沥青面层数量和厚度宜与各条道路现状路面构造、沥青面层数量和厚度一致。回复:按照意见复核,因现状道路路面结构不详,已在道路恢复路面结构图中要求根据现场开挖情况调整需恢复的道路路面结构层。10.排水管网改造总平面图显示兴华东路有d800设计污水管段,与其他图纸文件不一致。回复:根据意见复核,管网改造总平面图中d800污水管为现状截污干管,已在图纸图例中补充相关内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工程未违反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地勘分析经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深度揭示,拟建场地现状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土之下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地基主要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局部段存在基岩分布,以土质地基为主;下伏砂岩和泥岩分布稳定,未见软弱夹层,岩质地基稳定;勘察区现状整体稳定,适宜拟建项目建设。工程设计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在现状管线勘测及道路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排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为规划区内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水环境。3)所有管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实施。4)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5)现状管线的迁改应综合考虑工程各分部的施工时序,在主体工程实施前迁改到位,保证施工期间沿线周边地块水、电、气的正常供应,以及雨、污水排放通道顺畅,避免对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6)排水管线的布置应统筹其他现状管线的迁改方案,充分考虑周边地块红线、现状小区建筑布局、挡墙、立交桥墩承台等建(构)筑物的平面和竖向关系,在符合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下,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冲突,与建(构)筑物不发生矛盾,尽量减小对保留的现状建(构)筑物的影响。7)结合城市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8)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1)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2)支管线避让主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3)柔性结构管线让刚性结构管线。(4)污水管与生活给水管相交时,污水管敷设在生活给水管下面。9)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满足选材优化原则。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设计参数设计年限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的90%)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基本设计参数(1)最大控制设计流速:雨水Vmax=8m/s,污水Vmax=6m/s。《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塑料管道最大设计流速为5.0m/s,《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塑料管道排放雨水最大设计流速为8.0m/s,塑料管道排放污水最大设计流速为6.0m/s。本次设计按《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执行。(2)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雨水管道0.75m/s;(3)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4)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300,重力流管线最小设计坡度按不淤流速控制。(5)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雨水管线设计规划分析顺园路北段(望州路至兴华东路)规划DN400雨水管道接入兴华东路雨水管道。兴华东路支路(建涪路至兴华东路)规划DN400-DN600雨水管道接入人民东路雨水管道。建成区雨水管网改造与雨污分流改造、混接点改造同步实施。现状分析本工程范围主要为顺江箱涵汇水范围。顺江排水箱涵主要通过顺江大道、顺园路、顺风路、兴华东路、滨江路,收集道路及沿线地块雨水,最终排入乌江。工程范围内各道路均有排水管线,在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后作为雨水管线使用,仅在局部缺失处新建雨水管线。平面布置本次设计雨水管分为三段:顺江大道长运花园一期门口至友谊学校段北侧为一条合流管线,本次设计新建雨水从长运花园一期大门口起,管径d400,沿顺江大道北侧车行道布置,下游接入公交停车港处现状d600雨水管;兴华东路末段有两处雨水接入污水的错接点,管径d500~d600,本次设计断接两处污水,管径d800,下游接入现状d1200雨水管中;宏声大道与乌宝路交叉口处有一处雨水错接入污水的错接点,新建d300雨水管将雨水接入现状d300雨水管中。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本工程雨水系统暴雨强度公式,根据《关于发布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采用涪陵区暴雨强度公式:(L/s•104m2)设计暴雨重现期按汇水面积的大小分别取值:道路最小重现期取5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径流系数Ψ取值:根据规划并结合道路及周边地块综合情况加权平均计算,建设用地径流系数取0.7,路面径流系数取0.9;管材粗糙系数:n,塑料管取0.01;排水暗沟、钢筋混凝土管取0.014;汇水面积(F)道路两侧分地块计算(ha)。水力计算结果如下:雨水水力计算表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设计管径设计坡度设计流速最大过流能力(hm2)(L/s)(m)(‰)(m/s)(L/s)1Y1~Y112.4605.840.4565.098640.672Y13~Y158.72196.160.8174.4592241.373Y16~Y171.1277.680.394.055286.66竖向设计重力流管道尽量按道路纵坡敷设。道路下设计雨水管网最小覆土1m,坡地、绿地等非道路下雨水管网最小覆土0.7m。防涝论证1)雨水管根据《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本次内涝重现期取P=100年。雨水排水管渠按重力流、满管流设计,当对应重现期的较强降雨时,排水管渠可能处于超载状态,受纳水体水位抬升也会影响出水口排水能力,因此根据管道上下游的水位差对管渠的排水能力进行校核。雨水管道流态示意图假设最低点出现压力流,则根据达西-威斯巴赫公式计算沿程水头损失。达西-威斯巴赫公式:沿程水头损失系数:局部水头损失:(本次取沿程水头损失的30%)排水管渠流量公式:Q=Av以上公式中,hf为沿程水头损失(m);λ为沿程水头损失系数;d为管径(m);l为管长(m);C为谢才系数;R为水力半径;v为流速(m/s);A为排水管渠截面面积(m2);ξ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可通过局部水头损失计算表查取);S指水力坡度。伯努利方程:(其中z—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动力水头)假设管道内水流为均匀流,满足能量守恒,则有以上公式中,z1、z2为两断面几何中心位置水头,p1、p2为两断面几何中心位置至自由液面的压力值;hf为两断面间的水头损失值。根据管道连续性方程,v1=v2,则即管道两端的位置势能()与压力势能()能够满足水头损失,则认为设计满足内涝防治要求。最不利点Y-12(校核Y-10~Y-11段):取内涝重现期P=100年,内涝水位0.15m(路缘石高度),则压力势能=(最不利检查井地面标高339.730+0.15)-雨水出口管顶标高337.227=2.353m。位置势能:(z1-z2)=342.48-339.730=2.75m,通过计算可知:沿程水头损失Δh1=0.29m,局部水头损失Δh2=0.09m故hf=Δh1+Δh2=0.38m<2.353m+0.2.75m满足内涝防治要求。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本次内涝重现期取P=100年时均满足内涝防治设计要求。2)雨水箅子每个雨水口服务面积最大约0.05hm2,采用重庆市涪陵区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取10年,雨水口计算流量为15L/s。本次设计双箅雨水口泄流能力为35L/s,满足泄水要求。取内涝重现期P=100年,内涝水位0.15m(路缘石高度),雨水口连接管覆土1.0m,则(z1-z2)+=1.15m,通过计算可知:最不利段雨水口连接管沿程水头损失Δh1=0.125m,局部水头损失Δh2=0.025m故hf=Δh1+Δh2=0.15m<1.15m,雨水口的设置满足内涝防治要求。污水管线设计规划分析片区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区域外围污水处理厂的配套污水收集主管也基本建设完成,规划期内需完善二三级污水管网的收集,改建污水管道,使城区排水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城东片区污水经乌江大桥泵站提升进入江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顺江大道规划d500~d600污水管,上游接宏声大道污水,由西向东布置,下游接入兴华东路规划d600污水管。顺园路规划d400~d600雨水管,由北向南布置,下游接入顺江大道现状雨水管。顺丰路规划d400污水管,由北向南布置,下游接入顺江大道规划污水管。兴华东路后段规划d600污水管,上游接现状污水管,由北向南布置,下游接入临江d800截污干管。现状分析顺江大道现状排水系统主要为雨水管网,位于道路两侧人行道,管径d400~d1200,由东向西排放,下游接入兴华东路d800排水管线,存在大管接小管及缺失污水管网造成雨污合流的问题。顺园路现状排水系统较为完善,上游为400×700雨水管渠,位于道路南侧,在与顺江花园听江苑交叉路口处排入顺江箱涵中,下游雨水渠位于两侧人行道,d300污水管位于南侧车行道,阳光东城小区东北门处存在污水接入雨水的现象,下游均接入顺江大道排水系统。顺风路现状排水系统较为完善,雨水管渠位于两侧人行道,d300污水管位于北侧车行道,存在局部错接点位,造成雨污合流,合流管线下游接入顺江大道合流管线。建涪路现状排水系统主要为雨水管网,缺失污水管网,雨水管网位于两侧人行道下,由南向北排入下游人民东路排水系统,污水接入雨水管网后造成雨污合流问题。兴华东路上游排水系统较为完善,已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西侧人行道下建有综合管廊,左右两仓分别有d1000污水管渠及d1000雨水管渠,污水管渠下游接入d800临江截污干管,雨水管渠下游排入乌江中,在与顺江大道交叉口之后存在局部雨水接入污水的现象。平面布置顺江大道设计污水管道沿车行道布置,上游靠近南侧车行道,下游位于北侧车行道,距路缘石1.5m,管径d400~d600,下游接入兴华东路d600现状污水管。顺园路设计污水管道从混接点起,沿南侧车行道布置,距路缘石1.5m,管径d400,下游接入顺江大道d600设计污水管道。顺风路进行局部点位雨污改造后,下游接入顺江大道d600设计污水管道。建涪路设计污水管道沿北侧车行道布置,上游接现状d400污水管,设计管径d400,距路缘石1.5m,下游接入人民东路d400现状污水管道。污水量计算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本次设计分流制污水系统应确定旱季设计流量和雨季设计流量。本项目各街道主要以农贸、商店以及居住为主,无大规模排污的厂矿企业等,所以本项目不考虑工业污水。其中旱季设计流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及《重庆市涪陵区供水“十四五”专项规划》,并参照国家“三部委发布的(发改投资【2004】194号)文件精神”,确定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分别为400升/人·日,服务人口结合管网收集区域分区统计,排污系数为0.90。雨季设计流量在旱季设计流量基础上,增加截流雨水量,根据旱季污水的水质、水量、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和服务范围大小,本次设计考虑截流雨水量为旱季设计流量的2倍。即雨季设计流量为旱季设计流量的3倍。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Qave×1.1×Kz(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最高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L/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90%(L/Cap.d)1.1:地下水渗入量系数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72.42.12.01.91.81.61.5基本计算公式、参数①流量公式:Q②重力流管道水力计算:V③压力流管道水力计算:i以上公式中:Q-管段设计流量(m³/s)A-管段过水断面面积(m²)v-污水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管材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取n=0.014,塑料管取n=0.011,球墨铸铁管取n=0.0133,高分子材料内衬防腐钢管取n=0.011。λ-摩阻系数d1-管道计算内径(m)g-重力加速度,为9.81(m/s²)水力计算结果如下:污水管流量计算表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转输面积设计流量过流能力管径坡度充满度流速(hm2)(hm2)(l/s)(l/s)(mm)(%)(m/s)1W20~W11532.771.3115.79121.21d6000.30.361.322W92.1~W929.9无14.7015.74d4000.30.220.773W109.2~W10912.6无18.518.73d4000.30.240.814W312~W3567.247.366.4167.34d40010.341.79污水管流量校核计算表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转输面积校核流量过流能力管径坡度充满度流速(hm2)(hm2)(l/s)(l/s)(mm)(%)(m/s)1W20~W11532.771.3347.37352.17d6000.30.681.722W92.1~W929.9无44.1045.47d4000.30.381.043W109.2~W10912.6无55.5056.96d4000.30.431.104W312~W3567.247.3199.23200.27d40010.642.36竖向设计重力流管道尽量按道路纵坡敷设。道路下设计污水管网最小覆土1m,坡地、绿地等非道路下污水管网最小覆土0.7m。管网附属构筑物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30m设置检查井。检查井最大间距见下表:检查井最大间距表管径或暗渠净高(mm)最大间距(m)300~60075700~100010011002000200本次设计排水检查井采用采用C30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埋深≤2m检查井做法详见浅型检查井大样图。2m<埋深≤6m检查井做法详见图集渝22TS02页2-22~2-91。(2)位于车行道内检查井井盖、座采用D400型“五防”可调节式球墨铸铁井盖,并采取防坠落措施。位于车行道外的排水检查井井盖、座可采用B125型防盗球墨铸铁井盖,并采取防坠落措施。检查井井盖及盖座均采用防盗球墨铸铁材质。制作检查井盖所用的球墨铸铁应符合GB1348的规定。井盖选型需符合《检查井盖》(GB/T23858-2009)要求。设于车行道和人行道下的检查井井盖顶面与路面齐平,设于绿化带下的检查井井盖顶面可高于地面0.30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若检查井有地下水渗入,则应内外抹面至井顶。排水系统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在检查井井口下10~15cm处设置防坠落装置。检查井井盖上,应有雨水、污水字样,并标注建成年代等,施工时不得错盖。检查井踏步采用塑钢踏步。设于车行道和人行道下的检查井井盖顶面与路面齐平。设在车行道下的检查井,井圈周围应进行加固,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无障碍通道上有井盖、算子时,井盖、箅子孔洞的宽度或直径不应大于13mm,条状孔洞应垂直于通行方向。检查井盖应预留检查井铭牌位置,尺寸为150mm×100mm。(3)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检查井。(4)对于低洼地区,沿线低于20年一遇洪水位的污水检查井设置压力检查井。(5)污水干管每隔200m设置沉泥槽及通气设施。(6)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排水系统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并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避免暴雨期间雨水从井底涌出时被冲走,本设计排水检查井采用防坠落网。井盖防坠落网由8个不锈钢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井口下10~15cm处的井筒内壁,防坠落网材质可选用聚乙烯塑料绳、高强工业丝、涤纶丝、维纶丝、锦纶丝等高强度且防腐蚀的材料,网体的网绳直径为8毫米,所有网绳由不小于3股单绳制成,单绳拉力大于1600N;网承重不低于300千克;网绳断裂拉力不低于3000N。跌水井当跌落水头大于1.0m、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材料及附件技术要求同检查井。当井内有支管接入,管顶与管顶的落差0.5≤h≤1.0m时未设跌水井,可用C30混凝土垫层加固,厚30cm,以防冲刷。沉泥井在排水管网坡度平缓段、明沟接暗管处、间隔200米左右、每一个街坊接户井以及排出口处设置沉泥井,沉泥槽深度按0.5m控制。其余做法及要求同普通检查井。雨水口(1)采用砌块双箅雨水口,雨水箅子采用球墨铸铁QT500-7,具体应符合《球墨铸铁件》(GB1348-2009)的要求。本次设计按双箅雨水口泄流能力25L/s原则进行计算、布设雨水口。雨水箅做法详见图集渝22TS02页5-05,单块雨水箅子尺寸为250mm×700mm。(2)雨水口连接管以不小于1.5%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并采取360°混凝土包封。(3)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局部的地方可增设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2~3cm。(4)位于车行道的雨水口连接管沟槽待水稳层铺设后进行反开挖,反开挖沟槽管道工作宽度0.15m,按1:0.1~0.3进行放坡开挖,用C20素混凝土满槽回填至水稳层顶面标高。排水管道及检查井的废除对于需废除现状排水管、雨水口及检查井,原则上为开挖拆除雨水管,并采用砂石回填,压实度应满足道路相关要求。当现状排水管埋深较深,且开挖面对附近其他现状管线影响较大的,采用C20砼砂浆充填检查井与管道。管材本工程D300~D600的一般埋地管段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埋深小于5.0m,环刚度SN≥8000N/㎡,埋深大于5.0m,环刚度SN≥12000N/㎡,管材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GB/T19472.2-2017)要求,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国标II级钢筋混凝土管道,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11836-2009)》的技术要求。坡度较大管道采用机制球墨铸铁管(K9),机制球墨铸铁管(K9)的管材应符合《排水球墨铸铁管道工程技术规程》(T-CECS823-2021)的技术要求,铸铁管内壁须采用水泥砂浆防腐,在出厂前完成制作。球墨铸铁管道密封橡胶圈应采用丁腈橡胶(NBR)并符合GB/T21873的相关要求。基础与接口基础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管顶覆土深度0.7~3.5m采用120°砂石垫层基础;覆土深度3.5~6.0m采用180°砂石垫层基础。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管顶覆土深度在0.7~5.0m的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6MS201/1-17;覆土在5.0~7.5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80°混凝土基础。雨水口连接管采用360°满包混凝土基础。管道基础应置于密实的未扰动的原状土上,地基承载力≥0.15MP,达不到要求的地段采用砂砾石换填。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0.2m,采用砂卵石或级配碎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地基时应采取换土回填砂砾石等加固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换填深度暂定2m,根据现场情况由建设、监理、施工以及设计院等单位有关人员共同商定。当管道覆土深度不满足车行道0.7m、人行道0.6m的要求时,管道采用360°满包混凝土基础或采用其他加固措施。接口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接口:螺旋形端口连接可采用热熔挤出焊接、电热熔带焊接和热收缩管(带)连接方式;平面形端口的连接可采用法兰连接、法兰端热熔对接、锥形承插焊接连接或承插式密封圈连接。详见厂家使用说明。管道与检查井连接采用短管连接,管道与井壁间采用中介层,加水泥沙浆,中介层材料由厂家提供。钢筋混凝土管道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球墨铸铁管采用T型橡胶圈柔性接口。海绵城市设计本工程在兴华东路与建涪路有约300米管道埋设于道路人行道下,人行道现状为不透水普通铺装,需开挖及恢复人行道路面,按相关要求,人行道路面恢复时采用透水铺装。改造后前后径流系数对比见下表:普通铺装面积m2透水铺装面积m2综合径流系数改造前2370.5—0.9改造后1770.56000.75设计降雨强度下雨水通过透水铺装过滤后进入盲管,并通过其接入道路雨水排放系统。超过设计降雨强度下雨水通过地面径流进入道路雨水口排放。管网维护为便于管网建成后日常维护,建议增加一台临时水泵附带拖车。具体型号详见工程量表。管道开挖影响本次管网基坑开挖深度在2~3m,大部分布置在车行道上,与邻近房屋建筑之间间隔有人行道,现场房屋结构为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形式为条基或桩基,距离建筑的距离大于2倍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开挖对建筑影响较小。管网开挖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局部基坑距既有建筑物较近,开挖前应先摸排地下管线、管网、临近建筑基础形式、基础埋深等数据,根据摸排资料制定开挖施工方案并应通过施工方案专家评审,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质量,严禁盲干、蛮干、超挖等情况。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行业规定,避免暴力施工,临近建筑的部分应先支护后开挖,并采取跳坑开挖措施。3、施工时应对邻近建筑结构进行监控量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动态的跟踪,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巡查,以确保建筑结构安全,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应立即调整施工方案。4、基坑开挖应及早做好基坑排水措施,避免雨水威胁基坑的稳定,在雨季开挖施工时应注意封闭基坑及时排出坑底积水,防止雨水大量渗入房屋基础内。6、施工时应控制好施工时间,避免施工扰民,施工期间做好临时围挡及警示标志牌,避免行人坠落等安全隐患。现状管线保护区域内道路下现状综合管线(排水、给水、燃气、电力、通信等)错综复杂,对本次新建排水管道的实施影响较大。本次设计新建排水管道的管位已根据现状综合管线物探资料尽量避开现状综合管线,但管道开挖断面将对部分现状综合管线产生影响。施工时,施工方需根据沟槽开挖断面的具体宽度来确定受影响的现状综合管线临时迁改或保护的措施及其工程量,优先选择临时支撑保护;若因影响施工作业而需迁改现状综合管线,需在临时迁改新通道建设完毕之前,保证原通道工作畅通,不影响周边市政水、电、气的供应。受影响现状管线保护时,覆土不足0.7m的PE材质或球墨铸铁材质的给水、燃气压力管线,需加设钢套管(钢管管径放大一级,沿管中心线切开、卡箍合拢、两端管口用沥青板及用浸过沥青的麻絮堵严)。另外,新建排水管道实施过程中,若遇到现状管线检查井、消火栓、阀门井等需要临时迁改或破坏,则在管道实施完毕后,需对现状井做原样恢复,恢复时并对原混凝土盖板类井盖、塑料材质类井盖替换为铸铁材质井盖,但电缆沟盖板除外。本次设计仅统计现状综合管线迁改与保护工程量,参照做法详大样图,具体迁改与保护方案由施工方根据沟槽开挖具体情况制定,迁改与保护方案需经过建设方、监理方、设计单位、管线权属单位的认可后方可实施。管道和构筑物抗震设计根据《建筑设计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ag=0.05g),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第10.1.4及第5.1.11.1条要求:(1)设防烈度6度、7度,符合7度抗震构造要求的埋地雨、污水管道结构可不进行抗震验算;(2)对管道和构筑物结构的抗震验算,设防烈度为6度或本规范有关各章节规定不验算,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3)同时管道抗震设计考虑采取以下措施:所有埋地排水管道采用PE管,接口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连接处均为柔性构造,接头填料为柔性材料,且每个接口的允许轴向拉、压变位不小于10mm。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第2.4.3条,城镇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的抗震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结构单元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2、埋地管道应采用延性良好的管材或沿线设置柔性连接措施。3、装配式结构的连接构造,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要求。管道与构筑物或固定设备连接时,应采用柔性连接构造。现状管道修复设计方案根据内窥检查报告资料,本次需修复的现状管道数量较少,埋深浅且位于人行道,因此本次管道修复全部采用开挖修复工艺,施工要求同新建管道,具体工程量见工程量表。管道清淤清淤方式分析现在城市的用水量不断增多,排水量也越来越大,下水管道的管理、养护、维修及疏通的工作也越来越多,清淤的方式主要根据施工主体分为机器人清淤与人工清淤两个方式。(1)人工清淤方式截流后,人工进入到管道内通过铁锹和橡皮筏等工具将淤积的沉积物和大的障碍物清除,其清淤效率低下。工人下井前会进行井下强制通风等措施,但是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对健康很不利,安全风险稍大。(2)机器人清淤方式采用清淤机器人沿管道内部行走,将管道内部的污泥通过铲斗铲出水面,通过铲斗内部的过滤孔将污水过滤出来流回箱涵,污泥则通过铲斗内的搅拌输送系统进入管道内,输送至地面污泥处理工作站,进行污泥固化,与污泥土壤改良剂充分拌合处理后去除臭味及无害固化,最终自御入运载车内。(3)方案比选管道建设年代较早,且部分管道埋深比较深。根据目前已有的内窥成果,针对山地城市特点能开有效的机器人清淤案例较为缺乏,同时考虑到人工清淤方式综合单价相差不大,本次方案推荐采用人工清淤方式。清淤实施方案(1)总体工艺流程具体清淤工程施工工艺如下:(2)安全保证措施1、施工安全管理措施(1)施工员在下达生产任务的同时,必须向施工作业队进行书面安全交底。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每周召开安全会议。施工现场设置专职的安全员,不定时地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作业完成后,监护人员必须逐一清点人员。(2)进场前应熟悉现场外围的环境,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未受教育者,安全人员有权拒绝其上岗。(3)施工作业面进行围挡,路人不得靠近。(4)电线采用绝缘导线,开关箱外观保持完整、箱体外涂安全色,停止使用的配电箱时切断电源,箱门上锁。(5)漏电保护装置、手持电动工具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保证工具的电源线完好。工具的外绝缘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专人负责。(6)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夜间施工人员白天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做好劳力的计划与调配,并且夜间搞好给养后勤保障工作。(7)夜间施工时,采用照明车,按规定设置警示灯,确保车辆、行人安全。并设专职安全员加强夜间巡查,确保施工安全。(8)做好与沿线各水闸维护部门及污水公司的沟通协调工作,及时联系2、防护安全管理措施(1)下井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毒口罩、橡皮衣、安全带、安全帽等,不得使用明火。特殊工种按规定佩戴好防护用品,靠近施工现场的道路,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2)现场作业人员和机械操作手严禁酒后上岗,电工、驾驶员上岗严格遵照有关规定进行作业。(3)学习国家及地方的各级消防管理条例,配齐消防设施。(4)安全员深入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发生问题尽快解决。(5)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培养安全生产所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6)施工时注意天气变化,设专职人员收听、播报天气预报,及时做好防护工作。底泥最终处置由于底泥暂未进行检测,污泥处置方式,需结合底泥成分进行分析。考虑到本次底泥量较小,推荐填埋处理。本项目的污泥处置以业主委托处置协议为准。其他管道清淤施工需专项资质要求。管道施工施工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雨、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沟槽开挖管沟槽开挖放坡坡比根据所开挖的地质岩层情况和地勘报告确定,同时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3条的要求。排水管沟沟槽开挖要求及开挖时工作面宽度详见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若有地下水及地质不良处增加基槽的支撑和增大放坡则由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具体详《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规定。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考虑到老城区道路狭窄,车流量。人流量较大,在施工安全条件允许下应增加支撑等措施,减小放坡系数。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地基时应采取清淤换填等换填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换填深度根据现场情况由建设、监理、施工以及设计院等单位有关人员共同商定。根据现场勘察,各条道路的车流量均较为可观,考虑到本次实施的管道大部分在车行道下,为尽量降低沟槽开挖对交通及现状管线的影响,考虑对部分管段的沟槽边坡进行临时支护,即采用钢管桩支护。本次设计考虑对于因管道施工导致无法通行的路段进行开挖支护。在征得各方同意后,施工单位可根据实施条件、交通部门的意见进行调整。管网沟槽开挖应控制超挖,对沟槽底30cm范围采用人工开挖。地基处理排水管道布置在道路路基范围内,地基处理按道路路基处理执行。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5Mpa。沟槽在填方地段、地基受到扰动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3%。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的,需对管道下方土层采用换土回填砂砾石进行换填,换填深度按2m考虑,换填宽度为管道两侧各0.5m,根据现场情况由建设、监理、施工以及设计院等单位有关人员共同商定。沟槽回填(1)沟槽回填时,需对称回填并分层压实。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0.5m且不小于一倍管径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轻型压实设备夯实,不得采用机械推土回填;回填、夯实应分层对称进行,每层回填土高度不应大于200mm,不得单侧回填、夯实;管顶0.5m以上采用机械回填压实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并夯实、碾压。管径大于800mm回填设置竖向支撑。回填必须在管及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才可进行。(2)槽底至管顶以上1m范围内,回填不得含有机物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应采用细粒土回填。(3)排水管道沟槽回填时,柔性排水管道管胸腔两侧及管顶回填土的压实系数详柔性管道沟槽回填大样图;混凝土排水管道管胸腔两侧及管顶回填土的压实系数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6条相关规定执行。排水管道沟槽回填的填料、回填方法及其他要求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5条相关规定执行。(4)检查井周围的回填要求:a检查井砌体或现浇砼需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回填。b井室及井筒周围的回填应与管沟槽回填同时进行。c井室及井筒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d井室及井筒周围0.5m范围内应采用中粗砂回填。(5)未尽事项按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执行。金属管件防腐处理钢管外表的涂装按《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8923.1-2011)执行,除锈等级应达到Sa212钢制管道外防腐: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5.54.4条采用环氧煤沥青涂料作加强型防腐处理。加强型防腐层结构:底料—面料—面料—玻璃布—面料—面料,涂层总厚度>0.4mm。钢制管道内防腐:管径≥100mm的钢管,喷涂环氧煤沥青,涂层厚度不小于0.2mm。管道口径≥DN500,管道内壁可采用水泥砂浆喷涂,喷涂厚度8~16mm(与管径有关,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明设钢管:刷两道防锈底漆,一道中间漆,两道面漆进行外防腐处理,并按照产品说明书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所有铁件,包括管道支吊架、管卡(箍)需做好防腐处理,支架防腐与明设钢管保持一致。施工完后,必须将附着在管道、支架上的各种杂物清除干净。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本施工设计图及《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2)施工前应校测拟建管道上下游接口、高程、断面和位置进行复测,确保满足接入条件后方可施工。同时对周边管线、周边构筑物、建筑物基础进行复测,评估施工开挖对现状基础影响,确保安全后方可施工。若开挖中发现图中未示意的排水管道,应通知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3)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4)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5)施工前必须做好防洪工作、排水工作和施工组织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施工。并组织材料进场,堆放,搞好临时排水。施工组织计划须经项目监理研究批准后才可允许进场施工。排水工作详《建筑工地排水技术标准》。(6)本设计要求各管段连接时,必须用同一测量控制点。施工前应对排水的进出口处的高程进行校核,杜绝水排不出去的事故发生。(7)沟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放坡坡度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防止跨塌伤人事故发生。(8)施工每一道工序完毕后,须经现场监理,项目监理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施工中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资料必须满足业主要求及国家规定。(9)污水管道必须做闭水试验,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10)管道施工开挖范围涉及到有现状管线的位置时,应采用人工薄层轻挖,并应做好现状管线保护和加固措施,避免施工过程对现状管线和地下构筑物造成影响和破坏。(11)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排水管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当包含管道内窥检测报告(含影像资料)、竣工测量成果资料等相关工程资料。市政工程配套的排水管网工程还应提供排水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排水许可证/对因工程建设改迁排水设施的相关审核意见。(12)本次管线实测资料,或存在与现场实际不符的情况,管线保护按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工程量统计,概算中管线保护造价与实际可能出入。同时,各类管线的保护、迁改必须征得管线主管部门同意,并建议管线产权单位现场指导实施。(13)在施工过程中,化粪池出水口位置及标高需在施工前进行复核,同时,对于新建管道沿线周边商铺的污水支管,或沿街的雨水支管,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排查后,需接入本次设计的雨水管或污水管,以实现该条道路的雨污分流。新建雨水边沟根据应根据现场复核,可根据现场开挖情况优化边沟布置,同时有条件新增修建雨水边沟的地方与设计方沟通后增加。(14)小区连接管按现场踏勘进行设计,请业主协调相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15)合流管改造后作为雨水管使用时,施工单位务必确保将接入合流管的污水全部接入新建污水管网中;合流管改造后作为污水管使用时,新建雨篦子旁边有原雨篦子时,需要对原雨篦子进行封堵。(16)合流管下游接污水干管,设置截流井,请业主与主管部门沟通,确认截流倍数取值是否满足区域水体质量标准及排放溢流要求。(17)雨季施工期间,做好防洪排水工作,结合施工现场周围实际地形地貌,完善雨季防排水设施,保证施工场地排水畅通,作业面和施工便道不积水。(18)设计管线投入运行后必须严格执行雨、污分流体制,严禁雨水接入污水管线或污水管线接入雨水管道。(19)管道维护及井下作业需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执行。(20)管道疏通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安全注意事项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21)下井工作前,维护作业单位必须检测管道内有害气体。井下作业时,必须进行连续气体检测,且井上监护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进入管道内作业时,井室内应设置专人呼应和监护,监护人员严禁擅离职守。(22)其余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执行。危大工程注意事项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及保障措施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和《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本工程施工单位应该根据上述文件要求编制专项顶管安全施工方案并明确安全防护、应急措施。本工程主要涉及危大施工部分如下:危大工程清单序号危大工程名称重点部位及环节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意见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和土方开挖普通工作井、接收井、排水管井开挖高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和周边环境复杂的。Y8-2~Y8-41)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法规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

2)基坑(槽)采用稳定临时坡率放坡开挖,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可调整临时坡率,必要时可施作临时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3)基坑(槽)采用跳槽开挖,开挖槽段不宜大于15~20m;

4)基坑开挖后,应及时组织验槽,验收通过后应及时浇筑基础及施作上部结构,及时回填压实基坑其余部位;顶管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施工排水井,并回填。

5)基坑(槽)应避开雨天施工,并做好截排水设施,基坑(槽)底部不得有水体长期浸泡;

6)做好基坑(槽)应急预案,基槽内应设置逃生设施,一旦发生险情,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撤离;

7)基坑(槽)周边不得堆土、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超过一定规模工作井、接收井、排水管井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普通模板搭设高度大于5m。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规范施工3起重吊装

及安装拆卸工程普通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规范施工4暗挖工程普通本工程无采用顶管法施工的洞室工程。1)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法规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2)施工前应探明沿线地下管线构筑物等,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保证通讯、电力、上水、排水、煤气等其它管线的安全运营;3)有人员在顶管内操作时,需定时监测管内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4)汛期施工,应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尤其是要防止井内进水,机头被淹、停电等情况的发生;5非开挖修复普通高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或深度超过5m(含5m)或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1)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法规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2)有人员在井内操作时,需定时监测管内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6管道吊装普通深度超过5m(含5m)或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1)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法规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7管线保护与迁改普通高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1)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法规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8地下建筑物基础影响普通高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或深度超过5m(含5m)或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1)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法规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2)施工前应探明沿线地下管线构筑物等情况,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地下建筑物基础安全;危大工程施工注意事项(1)本工程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土质和强风化岩质边坡每阶开挖高度不大于2.5m,中等风化岩质边坡每阶开挖高度不大于3.0m。(2)施工前务必应做好防洪工作和临时排水,做好施工场地内及周边区域的截、排水措施,并梳理水流,确保排水顺畅并最终汇入市政排水系统,避免土体因排水不畅而降低强度,进而造成工程事故。(3)施工时应封闭场地、设置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场地,边坡及沟槽严禁沿道路走向方向全断面、大尺寸开挖,切忌盲目乱挖,应编制好施工组织方案,不得使雨水汇集或下渗,如遇降雨等不利天气应采取覆盖彩条布等临时遮挡措施,避免雨水冲刷边坡、渗入土体,降低强度。(4)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应急抢险预案,建立并健全应急抢险预案响应机制,成立应急抢险小组,储备抢险物资,并组织演练,施工过程中如遇边坡出现异常情况并可能发生灾害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减小灾害损失。(5)挖孔桩应按规范和设计设置护壁,必要时可在护壁内采用横撑加固,当桩孔截面尺寸较大时,孔内应设置防坠网和应急安全爬梯等安全保障措施,每天开工前应送风,孔内空气质量经检验合格后作业人员方可下井。(6)弃土应及时运走,严禁在坡顶加载;不宜在雨季施工,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必须遵循自上而下的开挖顺序。(7)边坡应跳槽开挖,施工期间监测以及竣工后的长期监测,均应按照相关规范制定监测方案、布置监测点,监测项目、频率等也应严格按规范执行。除仪器监测以外,施工期间及竣工后,边坡应派人定期巡查。边坡岩土体自开裂变形发展至整体失稳这一过程需一定时间,在此期间仪器监测会出现位移增大且不收敛、边坡后缘土体和建构筑物等出现张拉裂隙、坡面出现鼓胀、渗水等异常现象。无论施工期间或竣工后,边坡一旦发生上述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并做好地灾响应,防止出现安全事故。(8)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质的校核和预判,若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时,不得盲目施工,应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