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达标检测(4)【含答案】_第1页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达标检测(4)【含答案】_第2页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达标检测(4)【含答案】_第3页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达标检测(4)【含答案】_第4页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达标检测(4)【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达标检测(4)·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仪式开始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投降书脏了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取材于朱启平《落日》,有删改)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取材于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描写投降签字前的宏大场景,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喜庆的氛围,表达了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B.材料一以《落日》为题,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签降的时间,另一方面用“日落”象征着军国主义的失败。C.材料二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都具有民族英雄气概。D.《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标题形式相似,内蕴深厚,都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之情。【答案】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都”以偏概全。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指出还有部分知识分子糊涂,对美国存有幻想。故选C。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插叙了“九·一八”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B.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形式生动展现签字的过程,颇有镜头感,条理清晰。C.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总结了全文,也照应题目和开头。D.《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明指司徒雷登离开中国,暗寓美帝侵华政策的失败。【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对比”错,“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一“走”,一“来”无对比。故选C。3.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

)A.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广岛长崎。【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百万将士痛击日寇”,这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举,与“恻隐之心”没有关系。故选B。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方法。【答案】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正反对比的方法:如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证法:如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侵略。有引证法: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性:如写“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却总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挟着皮包走路”几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败,但最终又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的悻悻之态很形象地刻画出来,并有几分幽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正反对比的方法:如第一段“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此处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证法:如“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侵略。有引证法: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论证“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性:如写“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却总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挟着皮包走路”几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败,但最终又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的悻悻之态很形象地刻画出来,并有几分幽默。5.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

【答案】①真实性:开头出现具体时间,还有仪式前的场面白描,体现出真实性;②文学性:环境描写,如开头关于天气和海风、海面的描写,渲染了气氛;细节描写,如写水兵脸上的微笑等,让读者感受到胜利的喜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题干中的“真实性”“文学性”分析材料一。①真实性:如开头的具体时间“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体现真实性;仪式前的场面白描,如“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②文学性:环境描写,如“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渲染了气氛;细节描写,如“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等,让读者感受到人们对于胜利的渴望和胜利到来的喜悦。(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在那儿刘慈欣(前情梗概:一心想要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从此远离陆地,他决定一辈子不登山。但机缘巧合,原本是为了逃离登山而来到海上的冯帆,遇到了因外星飞船入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人类大难临头……)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机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坡度有四十五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想起了大副的话。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十三公里左右,如果是在海平面,他的体力游出这么远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被自己丢弃在山脚的救生艇,他离艇之前已经落下了帆,此刻却见小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仔细观察着周围,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和大副都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冯帆继续向上游,越来越感到轻松,主要是头部出水换气的动作能够轻易完成,这是因为他的身体变轻了。重力减小的其他迹象也开始显现出来,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这时大海阳刚的一面消失了,呈现出了正常重力下不可能有的轻柔。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他突然想到了蓝水号,意识到船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应该将船径直驶向海水高山,既然水坡上的重力分量不存在,蓝水号登上顶峰如同在平海上行驶一样轻而易举,而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想到这里,冯帆急忙掏出救生衣上的步话机,但没人回答他的呼叫。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二十分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被一道近三十米高的薄浪送上半空,那道浪在他脱离的瞬间就被疾风粉碎了。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一种熟悉的感觉向他袭来,他仿佛又回到了珠峰的风暴卷起的黑色雪尘中,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当缺氧的晕眩缓过去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球形的空间中,这是他再一次进入由水围成的空间。他感觉自己是在乘着一个水晶气球升上天空。上方的蓝色波光越来越亮,最后到了刺眼的程度,随着“啪”的一声轻响,大气泡破裂,冯帆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节选自《刘慈欣作品集·山》,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身一跃”,既写出了冯帆跳入水中时的敏捷,也显上出他要登上峰顶、征服海水高山的决心。B.虽然登上海水高山的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冯帆对这个努力并不后悔,他更在意的是这一次行动的意义。C.小说两次提到大副,以大副和冯帆形成对比,显出冯帆在意识到水坡上海水的流动状态后内心升起的希望与信心。D.文中画线的句子与“前情梗概”中的情节相互照应,暗示了当年冯帆在攀登珠峰时经历了同样的死亡威胁。【答案】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以大副和冯帆形成对比”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想起了大副的话”“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和大副都是白痴”可知,作者并没有对二者进行对比。故选C。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想象丰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低重力下的海浪写得形象生动,也将冯帆在海水中前行的行为烘托得更加壮美。B.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出冯帆在征服海水高山的过程中由不确定到坚定信心到最终战胜恐惧登上峰顶的心理变化。C.小说结尾言简意赅,既交代了冯帆登顶终于成功的结局,又直接阐明小说的主题:不畏险阻,勇于探索,实现梦想。D.小说文笔干练,故事简单,人物简单,却以一种极简风格构建起一个雄伟壮观的幻想世界,表现了一种恢宏的思想。【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C.“直接阐明”错误,从文中来看,应该是“含蓄地揭示”;另外,对主题的概括也不够准确全面,从文中来看,要想成功不仅要不畏险阻,勇于探索,还要战胜自身的负罪感,要勇敢面对新的挑战。故选C。8.小说开头段落(含前情梗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①交代了冯帆的身份和他因负罪感躲避登山的处境,和他后面攀登海水高山形成对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开篇点题,具体叙述海水高山的情况,为下文具体写冯帆的登顶过程提供背景空间。③突出了冯帆的形象:战胜自身的负罪感,为梦想勇敢面对新挑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一般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结构上,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表达效果上,多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首先分析内容上的作用。由前情梗概可知,冯帆本是一心要登山,可是因为“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从此远离陆地,他决定一辈子不登山”,可以看出冯帆因为内心的负罪感而躲避登山,而后文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山,前后内容形成对照,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分析结构上的作用。作为开头的段落,先要考虑和标题的关系,本文的标题是“山在那儿”,由梗概“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和开头段“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可知,“山在那儿”的“山”就是指这海水高山,所以开篇点题,“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交代了这山的地理位置和具体情况,这就为下文的攀登提供了背景空间。而冯帆由一开始躲避登山到后来攀登海水高山,这一过程也是冯帆战胜自身负罪感而勇敢面对新挑战的过程,所以突出了人物的形象。9.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答案】①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讲述了外星飞船入侵,引发了海水的上升,形成了海水高山,而冯帆在重力减小的情况下最终登上峰顶的故事,体现了科幻小说中的宇宙科学之美。②冯帆在攀登海水高山顶峰的过程中,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和羁绊自己已久的负罪感,体现了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体现出一种人性之美。③宇宙神秘浩瀚,吸引着人类去探索、征服;而人类在探索征服宇宙的过程中,又展现出了人性中的勇敢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二者自然融合,共同体现科幻小说之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要分析题干中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评价之语,即“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由此可知,考生应该到本文找出“宇宙科学之美”以及“人性之美”的表现,同时还要分析二者的结合。然后到文中找到“宇宙科学之美”。从文中来看,海水高山的形成与外星飞船的入侵而引发海水的上升有关,如“因外星飞船入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外星飞船”;接着文中写冯帆登上峰顶,因重力减小而遇到诸多困难,最终在这些困难之下成功登顶,这些体现了宇宙科学之美。接着找到“人性之美”。文章的主人公是冯帆,所以这“人性之美”自然是从冯帆的身上展现出来。文章主要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冯帆战胜了自身的负罪感,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这些展现出人性之美。最后分析“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结合。“外星人”“外星飞船”等都是想象中的神秘事物,宇宙科学之美借助这些神秘事物让文章有了诡谲的意味;而冯帆在登峰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勇敢无畏也让登峰的过程显得壮观,两者的结合更是让文章有了引人入胜的力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将军公孙贺,义渠人,其先胡种。贺父浑邪,景帝时为平曲侯,坐法失侯。贺,武帝为太子时舍人。武帝立八岁,以太仆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以轻车将军出云中。后五岁,以骑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南窌侯。后一岁,以左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无功。后四岁,以坐酎金失侯。后八岁,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余里,无功。后八岁,以太仆为丞相,封葛绎侯。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为巫蛊,族灭,无后。(节选自《史记·列传第五十一》)材料二: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元光中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出云中。后八岁,遂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节选自《汉书·公孙贺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B.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C.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D.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时皇上下诏搜捕阳陵县人朱安世,还没捕获,皇上急于将其逮捕归案,公孙贺自己请求追捕朱安世来赎公孙敬声的罪。皇上允许了公孙贺的请求。后来,公孙贺果然抓获朱安世。“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中,“逐捕安世”是动词“自请”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后果得安世”中,“后”是“果得安世”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应在“后”前断开,排除AD。故选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跟“蛮夷戎狄”一样,都是古代中原华夏族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少数民族的称呼。在西汉时期,“胡”主要是指匈奴人。B.平曲侯,是古代君主封赐给有功之臣或皇亲国戚的一种爵位。各朝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一般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C.印绶是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一般,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份与等级。D.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后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都是古代中原华夏族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少数民族的称呼”错误,“蛮夷戎狄”是中原华夏族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称呼,而非仅仅是“北方边地及西域”的各少数民族。故选A。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贺深为君主宠信,虽屡次出兵都是无功而返,还曾因犯法失候,但后来仍能高居相位。B.公孙贺谨小慎微,诏命丞相之职不受,担心自己无法担任重职,从此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C.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骄奢枉法,最终因擅用军中钱饷而身陷囹圄。D.公孙贺爱子心切,想通过追捕朱安世来将功赎罪,不料弄巧成拙,反被朱安世从狱中告发。【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虽屡次出兵都是无功而返”错误。材料一中有“以骑将军从大将军有功”、材料二中有“从军数有功”之语,这两次公孙贺都立下功劳。故选A。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2)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答案】(1)公孙贺七次担任将军,出兵攻打匈奴都没有建立大功,却两次被封侯,当了丞相。(2)武帝交付有关的主管部门审讯/审查公孙贺,彻底追查他所犯的罪行,最终父子二人死在狱中,全家被灭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七”,七次;“再”,两次,“侯”,封侯。(2)“下”,交付;“有司”,有关的主管部门;“穷”,彻底;“治”,追查;“族”,灭族。14.公孙贺被族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答案】(1)其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情;(2)指使巫师在祭祀时诅咒皇上;(3)在上甘泉宫的驰道上埋偶人,诅咒的语言十分恶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最后朱安世告发的内容“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及其后他们父子的结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可知,公孙贺被族灭的原因是:(1)其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情;(2)指使巫师在祭祀时诅咒皇上;(3)在上甘泉宫的驰道上埋偶人,诅咒的语言十分恶毒。参考译文:材料一:将军公孙贺,是义渠人,他的祖先属匈奴种族。公孙贺的父亲公孙浑邪,汉景帝时被封为平曲侯,因为犯法而失掉侯爵。公孙贺在汉武帝当太子时担任舍人。汉武帝即位八年,公孙贺以太仆身份做了轻车将军,驻军在马邑。四年之后,公孙贺以轻车将军的身份出兵云中。又过了五年,公孙贺以骑将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攻打匈奴有功,被封为南窌侯。过了一年,公孙贺以左将军的身份两次跟随大将军从定襄出兵打匈奴,没有功劳。过了四年,因为酎金(汉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酎酒所献的黄金)的罪名而失掉侯爵封号。过了八年,以浮沮将军的身份从五原出兵,远征两千余里打匈奴,没有功劳。过了八年,以太仆的身份出任丞相,受封葛绎侯。公孙贺七次当将军,出兵攻打匈奴都没有建立大功,却两次被封侯,当了丞相。后来因儿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情,又搞巫蛊之事,被灭族,没有留下后代。材料二:公孙贺年轻时当骑士,参军作战,多次立下战功。公孙贺的夫人卫君孺,是卫皇后的姐姐,公孙贺因此而受宠幸。元光年间,公孙贺任轻车将军,驻军马邑。四年以后,率军出云中攻击匈奴。八年以后,最终代替石庆任丞相,被封为葛绎侯。当时朝廷多事,监督责罚大臣。从公孙弘以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连着因事获罪而死。石庆虽然因为谨慎得享善终,但多次遭受谴责。当初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时,不愿接受丞相印绶,叩头哭泣,说:“我本来是边远地方的人,靠鞍马骑射的本领当了官,才能实在不能胜任宰相的职位。”皇上和左右大臣看见公孙贺悲哀,都触动感情流下泪来,武帝说:“扶起丞相。”公孙贺不肯起来,皇上就起身走了,公孙贺不得已接受了任命。出宫后,左右大臣问公孙贺不愿当丞相的原因,公孙贺说:“皇上贤明,我当丞相不称职,害怕受重责,从此就危险了。”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代替公孙贺做了太仆,父子同居公卿之位。公孙敬声仗恃自己是皇后姐姐的儿子,骄纵奢侈不守法令。征和年间,擅自挪用北军的一千九百万军钱,事情被发现后,被逮捕入狱。这时皇上下诏搜捕阳陵县人朱安世,还没捕获,皇上急于将其逮捕归案,公孙贺自己请求追捕朱安世来赎公孙敬声的罪。皇上允许了公孙贺的请求。后来,公孙贺果然抓获朱安世。朱安世是京城的大侠客,听说公孙贺想用他为儿子赎罪,笑着说:“丞相的灾祸牵连到他的宗族了。把南山上的竹子砍伐完也写不完我的讼辞,用斜谷的木头做桎梏也不能成为捆绑我的刑具。”朱安世于是从狱中上书,告发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有私情,以及指使巫师在祭祀时诅咒皇上,并且上甘泉宫时在驰道上埋偶人,用很恶毒的语言诅咒。武帝交付有关的主管部门审讯查验公孙贺,彻底追查他所犯的罪行,最终父子二人死在狱中,全家被灭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致酒行①李贺零落栖迟一杯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②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③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④,谁念幽寒坐呜呃?注释:①唐宪宗元和初(806年),李贺带着刚刚踏进社会的少年热情,满怀希望打算迎接进士科举考试。不料竟被人以避讳他的父亲“晋肃”的名讳为理由,剥夺了考试资格。这个意外的打击使诗人终生坎坷。诗人在回乡的途中,借酒兴创作了这首诗。②主父: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③马周:唐朝人,西游长安时宿于新丰,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因替他人上书陈事切中时弊,得到唐太宗赏识,拜为监察御史。④拏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15.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是说只凭纸上几行字,就想让直接冒犯皇帝的罪行得到原谅。B.“家人折断门前柳”,运用想象,从对方落墨,写家人的望眼欲穿,来抒发诗人久羁异乡之苦。C.全诗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诗人自己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奋激的情怀。D.全诗以抒情为主,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讲述主父偃和马周两个古人的故事,写了诗人求官而不得的困难处境和潦倒感伤的情感。【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是说只凭纸上几行字就想让直接冒犯皇帝的事情得到原谅”错误,应该是说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的垂青。故选A。16.这首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案】①通过主父偃屡遭白眼(或马周在新丰被轻视)的典故,表达不受赏识、不得志的痛苦。②通过描绘家人折柳望眼欲穿,表达出诗人的漂泊困顿、久羁异乡的辛酸。③通过马周后来受赏识的故事,表达终有出头之日的乐观自信。④通过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达诗人不再一蹶不振的豪情壮志,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注释“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和“主父西游困不归”可知,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典故,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诗人以他来自比,“困不归”中含有怀才不遇的无限辛酸之情。另外,结合注释所说马周“西游长安时宿于新丰,被客店老板冷待”“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运用了“马周昔作新丰客”的典故,表现了马周当年窘迫的处境比主父偃更为狼狈,也是表达了诗人无人赏识的压抑苦闷之情。从“家人折断门前柳”可知,“柳”有“留”的谐音,诗人通过想象家人因思念自己折断了门前杨柳,望眼欲穿,表现了诗人自己多年漂泊辗转于异地的凄苦。结合注释“马周……后因替他人上书陈事切中时弊,得到唐太宗赏识,拜为监察御史”,“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说的就是这件事。诗人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表达了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终会有出头之日的乐观自信。诗人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他的心胸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而“天下白”的景象更是光明璀璨。这一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表达了积极进取的昂扬奋进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的《离骚》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3)陆游的《书愤》中追忆两次抗金胜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洁”“沧”“洲”“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红楼梦》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经各种表演艺术反复改编,可说是二百年来文化发展史的一大奇观。其中,1958年由徐进改编,徐玉兰、王文娟演出的越剧《红楼梦》,已成为改编中的经典。该剧本虽然也题名《红楼梦》,但对小说的内容作了______的删削,几乎删除了除宝、黛、钗爱情婚姻纠葛以外的所有内容,使保留下的线索十分清晰,矛盾也相对集中,这正符合李渔对戏曲结构要求“减头绪”的古训。围绕着这条基本线索,让核心人物直接进入正题,并聚拢起矛盾冲突,成为剧本展开的重要法则。例如开场戏“黛玉进府”,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有丫鬟奔走相告“林姑娘来了”,看似突兀,其实通过接下来宝玉见黛玉后,唱出______的一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从而使主要人物上场的突兀,与宝玉心理感受上的又惊又喜,巧妙衔接起来。在减少头绪以聚焦矛盾的同时,剧本也对情节发展次序作了大调整。一个重要改变是宝玉挨打情节被调整到黛玉吟唱葬花词之前。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一是剧本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的结果。当年,徐玉兰、王文娟______的合作完成的越剧《红楼梦》,为演出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里,他们通过______,带出了一代又一代卓越的学生,让经典演出也形成了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谱系。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天衣无缝

言传身教B.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

无懈可击

耳濡目染C.大张旗鼓

津津有味

天衣无缝

耳濡目染D.大刀阔斧

津津有味

无懈可击

言传身教【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大刀阔斧:比喻办事很有决断,有魄力。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大肆铺张。文中是强调的是改编作品很有魄力,应用“大刀阔斧”。第二处,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津津有味:形容兴味浓厚。文中修饰越剧《红楼梦》著名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强调的是被人称赞,应用“脍炙人口”。第三处,天衣无缝:诗文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痕迹。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缝隙,形容非常严密。文章中形容表演浑然天成,非常完美,应用“天衣无缝”。第四处,言传身教:在口头上传授讲解,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指从言行两方面进行教育。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文中强调的是对后辈的教育,应用“言传身教”。故选A。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一是剧本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B.越剧《红楼梦》成为经典的原因,一是剧本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的结果。C.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一是剧本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D.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一是剧本厚实地提供了基础,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共有两处语病:(1)句式杂糅。“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句将“之所以……”和“……原因是”杂糅在了一起,应改为“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2)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的原因……是……的结果”句式杂糅。应去掉“的结果”,改为“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D.语序不当。“厚实”是“基础”的定语,不是“提供”的状语。只有C修改正确。故选C。20.从谐音入手理解《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书中众多人、事、物、地等名称常运用谐音,渗透着曹雪芹的良苦用心。其深刻的寓意对把握《红楼梦》的要旨、解读《红楼梦》真味有很大帮助。如第一回中“甄士隐”谐音名称是“真事隐”,寓意是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文字狱”盛行的时代,对现实不满的真实情况不能直说,不能不隐晦地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请从《红楼梦》原著中找出三个名称,并分别写出它们的谐音名称和简要的寓意。【答案】①“贾政”谐音“假正”,寓意可以从他的治家无能和教育宝玉等来分析。②“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作用(寓意)是反映四姑娘及大观园中众多姑娘命运多舛等。③“娇杏”谐音就是“侥幸”,寓意她因为多回头看了贾雨村几眼而后成为正室,何等的侥幸。④“王熙凤”谐音“枉是凤”,虽然才华出众,也免不了香消玉陨的下场。⑤“贾宝玉”谐音“假宝玉”,是一块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⑥“贾琏”谐音“假廉”,其本质是不知廉耻的荒淫之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本题要求从《红楼梦》原著中找出三个名称,并分别写出它们的谐音名称和简要的寓意。作品中人物的名字,不是作者随意取得,而是切实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而且还与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此,可以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命运,推测其人名谐音,并解说寓意。结合日常积累,选择自己熟悉的三个人物来作答,注意原名、谐音和寓意之间的关联要合理。例如:贾政谐音“假正”,寓意可以从他的治家无能和教育宝玉等来分析;“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作用(寓意)是反映四姑娘及大观园中众多姑娘命运多舛等;“千红一窟”谐音“千红一哭”,寓意整个红楼女儿最后都没有好的结局。(二)语言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排比。①使内容丰富: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②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和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中,有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故构成了排比修辞手法。该句运用排比手法,使内容丰富,露珠、太阳、红霞,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变化,多角度多侧面联想想象;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整齐对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音韵和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视角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极富感染力,排比修辞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以时间为序,从早晨到午间,最后到黄昏时候,分别对应三个意象,抓住了景物特点,具有景物定格的效果,用特写镜头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变着”,寄寓了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中信息给“隐形贫困人口”下定义,不超过36个字。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全面普及,年轻人热衷自我调侃、自我解嘲的文化氛围形成,一些流行热词也在不断刷新词库。最近新鲜出炉的热词是“隐形贫困人口”。这类人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用100元一张的面膜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他们也被称为新时代的“新穷人”。为什么加上一个“新”字呢?因为他们并不是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脑力劳动,有较高的收入。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不做任何预算计划的情况下,能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万元买一台苹果新款手机。于是每到月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此时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因为他们把钱花光了,正眼泪巴巴地啃着馒头,刷着手机,盼望老板早点发工资。【答案】示例:隐形贫困人口是指有较高收入却不进行消费规划(或: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