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4页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页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3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4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7综合评价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本次项目发起缘由 8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82.3.1顺应我国社会养老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2.3.2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92.3.3满足社会老龄化需求的需要 102.3.4构建当地养老模式多样化的需要 112.3.5推进当地禅修文化发展,满足老年人养生需求 11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2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2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22.4.1政策可行性 122.4.2市场可行性 132.4.3管理可行性 132.5分析结论 14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53.1中国老龄人口统计分析 153.1.1全国老龄人口数量统计 153.1.2老龄人口抚养情况分析 153.2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分析 163.3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析 173.4国内养老机构老年住宅市场的现状分析 183.4.1养老机构及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183.4.2“老年人住宅市场”潜力巨大 193.4.3老年人养老逐步向养老院转移 193.5我国现阶段养老模式对比分析 203.6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23.7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33.8司空山禅茶文化发展分析 243.9市场分析结论 26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74.1地理位置选择 274.2区域投资环境 274.2.1区域位置 274.2.2区域概况 284.2.3区域气候条件 284.2.4区域自然资源条件 284.2.5区位交通优势条件 304.2.6区域旅游资源条件 314.2.7区域经济发展 34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55.1规划设计方案 355.1.1规划设计理念 355.1.2平面布置指导思想 365.1.3平面布置原则 375.2建设功能与定位 375.3主要建设内容 375.4建筑设计主要规范及标准 385.5结构设计 395.5.1指导思路 395.5.2结构设计等级 395.5.3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设计 395.5.4无障碍设计 395.5.5建筑节能设计 405.6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405.6.1设计依据 405.6.2给水设计 405.6.3排水设计 415.6.4供电 415.7土地利用情况 42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2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2第六章项目功能定位及设备 436.1项目功能定位 436.2项目功能区细分 436.3主要设备选择 44第七章节约能源方案 477.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77.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87.2.1能源消耗种类 487.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87.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87.4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87.4.1工业节能 487.4.2节水措施 497.4.3建筑节能 507.4.4企业节能管理 517.5结论 51第八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28.1项目环境现状 528.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528.2.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28.2.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528.2.3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528.2.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38.2.5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538.2.6交通影响分析 538.3项目建设时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538.4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548.4.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48.4.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548.4.3声环境影响分析 548.4.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548.4.5景观影响及生态环境分析 558.5项目建成后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558.5.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558.5.2污水防治措施 558.5.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558.5.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568.5.5生态保护防治措施 568.6绿化方案 56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 579.1编制依据 579.1.1防火防爆设计 579.1.2电力 589.1.3防静电防雷措施 589.2劳动卫生 589.2.1防暑降温 589.2.2卫生 589.2.3噪声 589.2.4照明 589.3消防安全 599.3.1设计依据 599.3.2消防措施 599.3.3抗震措施 599.3.4综合防灾 609.3.5防洪涝措施 60第十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110.1组织机构 6110.2劳动定员 6110.3福利待遇 61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规划 6211.1建设工期的规划 6211.2建设工期 6211.3实施进度安排 62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412.1投资估算依据 6412.2建设投资估算 6412.3流动资金估算 6512.4资金筹措 6512.5项目投资总额 6512.6资金使用和管理 68第十三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6913.1总成本费用估算 6913.1.1基本数据的确立 6913.1.2产品成本 7013.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7113.2财务评价 7213.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213.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213.2.3不确定性分析 7213.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76第十四章风险分析 7714.1项目风险因素 7714.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7714.1.2市场风险 7714.1.3工程风险 7714.1.4资金管理风险 7814.1.5政策风险 7814.2风险规避对策 7814.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7814.2.2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7814.2.3工程风险规避对策 7914.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7914.2.5政策风险规避对策 79第十五章招标方案 8015.1招标管理 8015.2招标依据 8015.3招标范围 8015.4招标方式 8115.5招标程序 8115.6评标程序 8215.7发放中标通知书 8215.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215.9合同备案 82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8316.1结论 8316.2建议 83附表 84附表1销售收入预测表 84附表2总成本表 86附表3外购原材料表 87附表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88附表5工资及福利表 89附表6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0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1附表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2附表9流动资金估算表 93附表10资产负债表 94附表11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95附表12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96附表13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98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00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项目拟建地位。1.1.5项目负责人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人民币22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9801.33万元(土建工程为14270.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3391.50万元,土地费用为15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361.08万元,预备费278.7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5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收入为12731.9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6042.02万元,年均净利润4531.52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63.66万元,年营业税为700.26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7.46%,投资利税率30.94%,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8.08%,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5.85年。1.1.7项目建设规模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定位是以安养院为基础,内设安养院、互助安养中心、康复疗养院、瑜伽养生馆、佛学养生馆、太极养生馆、禅茶养生馆、运动养生区及儒学堂等机构和配套餐饮设施;项目将发展成为当地知名的、一流的综合老年安养基地。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50亩,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约596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20000.00平方米的老年安养中心,15000.00平方米安养别院,1000.00平方米老年互助安养中心,3000.00平方米禅医养生院,2500.00平方米茶疗养生院,3000.00平方米禅学养生馆,900.00平方米禅武养生馆,3400.00平方米禅茶养生馆,1800.00平方米运动养生区,3000.00平方米禅艺养生区,2000.00平方米儒学养生区,4000.00平方米禅食养生区。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分项工程名称单位建筑面积(m2)备注主要建筑工程老年安养中心㎡20000.00600张床位,设置单人间、双人间安养别院㎡15000.0050栋四合院,每栋300平米老年互助安养中心㎡1000.00老年互助护理中心禅医养生院㎡3000.00中医养生讲座、康复、疗养、体检、急救、心灵关怀等茶疗养生馆㎡2500.00温泉茶疗、户外游泳池、瑜伽馆禅学养生馆㎡3000.00含禅修馆、佛学大讲堂等禅武养生馆㎡900.00周易馆、太极拳馆、太极拳场、悟道别院禅茶养生馆㎡3400.00司空山禅茶文化观光园、二祖茶舍、禅茶工坊、茶博物馆运动养生区㎡1800.00健身馆及室外拓展设备禅艺养生区㎡3000.00禅乐、禅诗、禅画、吹拉弹唱、KTV、琴棋书画、艺术表演馆等儒学养生区㎡2000.00老年大学、礼学、传统文化体验禅食养生区㎡4000.00素食餐饮、宴会接待、老人生日庆典、毕业典礼,节日聚会、会议培训等)、交通、停车、水电冷暧基础设施、园林景观、管理用房等合计59600.00公共配套工程停车位㎡7000.00绿化景观工程㎡20000.00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人民币22000.00万元,其中项目企业自筹资金140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8000.00万元。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计12个月;二期工程建设从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计12个月;工程建设工期共计24个月。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徽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岳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现代财务会计》;《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项目公司的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项目建设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经营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项目建设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总占地面积亩150.002总建筑面积㎡59600.003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22000.00建筑工程万元14270.00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3391.50土地费用万元1500.00二主要数据1正常运营年销售收入万元16285.00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12731.91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6042.024年均净利润万元4531.52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63.666年均营业税万元700.267年均所得税万元1510.518年上缴税金总额万元4531.529项目定员人30010建设期月24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27.46%2项目投资利税率%30.94%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8.08%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4.99%5税后财务静现值(ic=10%)万元9,423.596税前财务静现值(ic=10%)万元18,039.42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5.85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4.649盈亏平衡点%48.66%1.7综合评价本项目重点研究“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本项目安养基地将建成集安养院、疗养院、养生馆、儒学堂、老年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安养基地;项目建设实施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还将为老年人提供环境优越、服务周到的高品质老年生活,符合安徽省及我国社会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会给项目公司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极佳的投资项目。项目实施符合国家行业投资方向,将得到国家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市场及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也切实可行。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00页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2.1项目提出背景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截止2009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1.6%,部分省区市达到17.97%,家庭负担、社会负担越来越沉重。由于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单位福利体制解体、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2.2本次项目发起缘由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把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作为“十二五”时期及其以后的重大方针。会同有关部门按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结合岳西县的实际情况,项目紧扣省委、省政府及当地政府的指导思想和要求,遵循当地政府在项目建设上的理念。将项目安养基地打造成集安养院、疗养院、养生馆、儒学堂、老年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安养基地;项目建设实施为贯彻落实当地政府有关扶持养老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老年人提供环境优越、服务周到的高品质老年生活,提升岳西县社会养老服务层次,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为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作贡献。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3.1顺应我国社会养老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群众,不断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进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2.3.2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逐步形成。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城市深入开展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老龄领域的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广大老年群众坚持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公益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3.3满足社会老龄化需求的需要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我国老龄人口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我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21世纪前1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7%,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人口正在进入老龄化,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2.3.4构建当地养老模式多样化的需要在当今的多元化的社会,由于老年人的年龄、收入、文化水平等具有较大差异,个人爱好也有较大差别,老人希望的养老模式也会有所不同。如健康状况良好且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希望能找到工作机会,经济状况良好且注重生活质量的老年人希望享受舒适、高品质的生活,有爱好和特长的老年人则希望展示自己的才华,高龄、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希望得到长期护理等等。因此,应构建多样化的养老模式体系,从而满足每位老年人的需求。2.3.5推进当地禅修文化发展,满足老年人养生需求司空山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发祥地,世界第一天然佛山,中华第一禅宗道场,也是禅宗二祖慧可‘遁迹修禅’之所,修行成正果之地。同时司空山也是鄂豫皖“大别山生态之旅”,大别山红色之旅和安徽省“三山两水”旅游风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司空山旅游开发的不断推进,这座历经沧桑的佛教名山将再现昔日“东吴第一峰”的风采。禅是知识,因为知识离不开禅;禅是宗教,因为宗教的功效可以从禅中获得;禅是哲学,因为哲学是禅的一个子集并且也无法超越禅的领域;禅是科学,因为科学重实际、重经验的精神,这也正是禅的要求。禅的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所向披靡。自从有了空间和时间以来,禅就普遍地存在于无穷大的空间与无限长的时间之中。本项目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成后,内设佛学养生馆(包括禅修馆、佛学堂等)、禅茶养生馆(二祖茶舍、禅茶工坊、茶博物馆)对于推进当地禅修文化发展并满足老年人修身养性的需求。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少数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社会养老事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本项目正式运营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12731.9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6042.02万元,年均净利润4531.52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63.66万元,年营业税为700.26万元;年可上缴所得税1510.51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7.46%,投资利税率30.94%。因此,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当地增加2274.42万元税金,可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程。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2.4项目可行性分析2.4.1政策可行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确立了“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并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的任务,尤其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这一要求,贵在“优先发展”。我国民政部“十一五”及“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政策支持——生态养老模式,作为现阶段中国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同时也为政府解了忧。新生代式安养基地,使自理型老人更愿意选择的养老环境,避免了与体弱病残者混居。本次“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符合当前养老政策,具备政策可行性。2.4.2市场可行性养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由政府承担是大趋势。尽管机构养老在中国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补充地位,但其作用却是相当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养老事业前景看好。可见该项目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投资建设十分必要,同时将有助于项目公司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期战略目标的达成。因此,此次项目建设具备市场可行性。2.4.3管理可行性项目公司为实现生态产业突破性发展,公司坚持“管理高效”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快开发步伐,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5分析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施,项目符合当地产业规划及产业布局建设要求,工艺设计可靠合理,是一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本次“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的建成将促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产业支持,并为当地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创造良好的产业布局与发展环境。鉴于以上必要性及可行性的预测分析结论,本项目的实施将面对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在赢得企业利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提高劳动就业率。本次项目的实施还将带动项目当地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进程,符合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3.1中国老龄人口统计分析3.1.1全国老龄人口数量统计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比重为13.7%。2013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预计2013年至2033年,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2033年突破4亿,2050年达到峰值4.83亿,比重高达34.1%,分别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2/5和全球老年人口的1/4,比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出1亿。与此同时,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由目前2100万增加到2050年的1.08亿,比重由11.4%提高到22.3%。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率达30%以上,9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不能自理率高达50%以上。“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3.1.2老龄人口抚养情况分析我国人口抚养比(14岁以下人口+60岁以上人口/15~59岁人口)在未来50年中变化比较明显。少儿人口抚养比(14岁以下人口/15~59岁人口)从2000年的37.2%下降到2050年的28.3%,下降了8.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抚养比(60岁以上人口/15~59岁人口)则从15.7%上升到56.8%,上升了41.1个百分点。虽然少儿人口抚养比下降,但由于老年人口抚养比大幅度上升,致使总人口抚养比从52.9%提高到85.1%,上升了32.3个百分点。两个年龄组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表年份195319641982199020002010202020302040205060~7995.595.793.492.190.489.189.689.686.179.280+7.99.610.910.410.413.920.8合计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3.2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于我国人口的数量控制上,因为快速增长的人口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这些原因,我国长期以来的人口政策都是偏重于数量控制的,然而,近些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着强烈的改变,当前,我国正逐渐面临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各项科学研究得出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在纵向上而且日益体现为横向上的加重趋势,所谓横向,是指地区间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我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这一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的到来,对人口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搞清这种关系对于制定我国下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阶段的中国来说,正确认知我国人口老化发生的原因、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以及将会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至关重要。只有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好,才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全面、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3.3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析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老年人口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老龄化呈现出日益加快的趋势。从2001年210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3.4国内养老机构老年住宅市场的现状分析 3.4.1养老机构及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社会化养老最不发达的国家。当今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老年人的年龄、收入、文化水平等具有较大差异,个人爱好也有较大差别,老人希望的养老模式会有很大不同。如子女多的大多希望家庭养老,子女少或无子女的希望居家或机构养老,如健康状况良好且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希望能找到工作机会在工作中养老,经济状况良好且注重生活质量的老年人希望享受舒适、高品质的生活,有爱好和特长的老年人则希望观光旅游或展示自己的才华等,高龄、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则希望得到长期护理等等。但是,在中国这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却残缺不全,与养老需求相去甚远。3.4.2“老年人住宅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的养老设施传统上是民政机构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最初以为三无老人服务的社会救济为主,近年来逐步走向了社会化,但仍然是以非营利社会福利为主体。目前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相当的重点放在原有社会福利机构走向自负盈亏方面。由于民政系统财力的限制、加之没有有力的投资发展环境,养老设施的发展在现阶段仍然是有限的和缓慢的。在未来的5-10年中,养老设施供需的矛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迅速发展而日趋加大。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与目前超过1.3亿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相比较,我国只有42000多所的养老机构,所拥有的床位仅250万张左右,只能为1%(1.32亿)的老年人解决住房问题,中国至少需要八百多万张床位,缺口达五百五十多万张左右。据估计,目前全国老年人的退休金、再就业收入和赡养费大约有4000亿元,借鉴发达国家入住老年公寓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4%—5%的数据,全国要为560万到700万的老人修建老年住宅,投资总额在160亿到200亿元。2000年国家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和分析预测,到本世纪一十年代末,中国退休劳动者一生的积蓄总和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另据中国老龄人协会估计,中国老年人消费约每年3000亿人民币,而且随着老年人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其消费数额还将得到进一步增长。由此可见“老年人市场”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老年人产业,尤其是老年人住宅产业是一个亟待开发的产业。3.4.3老年人养老逐步向养老院转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总认为养老院是些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的安身之地,国内老年人养老讲究“三代同堂”,老死不离儿孙。但随着近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改变,核心家庭趋于普及,传统家庭逐渐减少,一方面下一代与老一代分居现象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家庭结构演变又表现为老少两代在居住上“分而不离,离而不远”的特点,因此老年人不堪忍受“空巢”的孤单寂寞之苦,从过去不肯到养老院开始向往养老院,养老观念和居住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3.5我国现阶段养老模式对比分析目前,我国的养家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以房养老”和“民间养老”等是一些新型的养老方式,而农家养老是民间养老的其中一种形式。这些养老方式中社区养老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农家养老等则是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一、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的不足之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是现阶段中国人的三种主要养老模式,但都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1、家庭养老,独生子女负担加重家庭养老作为几千来年一直延袭的传统养老方式,目前仍占主导地位。但对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一对夫妻给4位老人养老,其压力的确很大,家庭养老的弊端开始逐步显现。到2020年,我们将要呈现一种8421的家庭结构,即一户家庭中有8个老人,下面是4个小老人,然后是2个青年加一个孩子,这种倒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社会提供更多途径的赡养服务,因为指望子女赡养已经非常不现实了。2、机构养老,着眼于不能自理的老人政府机构养老是国家民政部门着眼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救助,其范围有限。选择民间机构养老的老人基本局限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孤寡,根本无法满足大多数老人的入住要求。3、社区养老,未来趋势,但眼下发展迟缓居家养老新模式,使得老年人住在社区也可以享受到养老院的服务,而社区护理站的财政、设施、护理人员等方面的问题则由政府来解决。届时,老年人住在自己的家中,由社区上门提供所需服务。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集中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两个优点,既满足了老人的“恋家”情结,又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同时还节省了养老福利设施的投入。应该说,这是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社会现状的养老模式。然而,社区养老目前服务的对象覆盖面不广,原因是经费筹集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社会福利彩票的福利金,而社会福利彩票的收入存在着不确定性,使得社区养老难有大的发展。4、新型休闲农家院养老模式:近郊基地养老在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乡村的新鲜空气、生活成本低廉,建造规模化的养老基地,将城市的老年人自愿移入居住,实施基地养老。农家院养老模式,一方面使老人近距离的贴近大自然,种菜养花,也有了更多同龄人结伴垂钓打牌,减轻了子女必须在身边照顾的许多顾虑,这一做法既可大大提升养老的品位和生活质量,又相对节约了居住在城市的养老成本。老年人居住在基地养老后,还可以将原居住于城市的已闲置住房,通过出租或出售的方法将价值搞活,从中获取持续稳定的租金收入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证在自己身故后原有住房仍能照常遗留给子女,符合国人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传统习俗。周末,子女们还可举家到基地看望老人,同时也可选择基地内的农家院周末度假,与老人共同享受农庄休闲娱乐的乡村生活。未来,随着人们对于生态休闲农家院养老模式的逐渐认可,新型休闲农家院养老将成为一种趋势,其发展前景可期。3.6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一大趋势,从各种迹象来看,正在开启的养老产业形态中,主角已经不是传统概念中的养老院,而是带有健康照顾性质的新型养老。时下,医疗、养护等健康产业正在成为商业新的蓝海。据美国硅谷林富元先生的报道,这几年来美国硅谷投资家们的新宠是“健康照顾业”。过去10年,美国资本家在健康照顾业的投资比例,从2000年的13%持续成长到现在维持于25%-27%之间。2009年健康照顾业得到的投资,几乎超过总投资额的30%。而养老产业,正是健康照顾业中的一种。2010年12月初,位于河北燕郊、投资总额预期100亿元的燕达国际健康城隆重开业;2010年12月27日,国内养老企业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与万科签约,以管理入股,负责万科地产项目中的养老公寓的运营。此外,武汉等地的一些养老社区也正在破土动工。养老产业,似已渔阳鼙鼓动地来,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在我国大多数的老年人在职工作时,没有消费时间,更没有消费机会。退休后,这些老年人积累了极其庞大的消费能力和足够多的消遣时间。根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的测算数据,目前中国老年经济的潜力已经高达1万亿元人民币。这些具有消费能力和消遣时间,而且有愿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老年人,希望能有符合自己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并集老年休闲、健康、学习与生活为一体的全新的养老模式的出现,即新型休闲生态养老产业模式。根据目前我国国情,我国老年人可细分为四类人群,即亚健康度假康复人群、中老年休闲养老人群、中老年度假养老人群、老年产业投资性人群。这四类细分人群有一个共性的需求是休闲、度假、养生。新型休闲养老产业是结合这四类细分人群的不同特点和共性需求,将居家养生、养老、度假、疗养、投资等功能高度提炼与浓缩,使之变成一种以休闲养老为核心,以可交换使用为附加值,兼具多功能用途的产品组合,使投资者、使用者以及拥有者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并促进养老产业有序健康发展。3.7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方式已从过去的居家养老、社区照料、机构养老等逐步向旅游养生养老、候鸟式养生养老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南“飞”过冬,北“漂”避暑,养生养老的同时还能旅游度假——如今,这种异地养生养老的新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34亿,并以每年3.2%的速度急剧增长。养老——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现在却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目前,在我国的老年人中,悄然兴起了“异地养生养老”热,有很多走在时代前端的老年人已经亲身体验了异地养生养老。与此同时,“异地养生养老”这种养生养老模式开始受到来自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主要媒体的关注。异地养生养老,就是指老年人离开现有住宅,到外地居住的一种养生养老方式。其实质是“移地”养生养老,包括旅游度假养生养老、回原籍养生养老等许多方式。闲暇为老年人特有,老年人希望通过旅游观光来丰富自己的休闲生活,提高健康水平。发展异地休闲养生养老服务,可以帮助家住北方的老年人冬天到南方小住避寒,又可以帮助家住南方的老年人夏天到北方小住旅游避暑。因此,生态养生养老方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成为最时尚的养生养老方式。3.8司空山禅茶文化发展分析禅宗的历史和影响中国汉传佛教主导宗派,南北朝期间自印度传入中国,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禅宗又名佛心宗。其核心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文化是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结合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方面的影响,禅宗的开发自性和即心即佛的思想是宋以后儒家理学思想的源头。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和诗人酬唱、吟诗,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中国一直有“学诗浑如学参禅”的说法。对人格的影响禅宗开发人性,追求自然,又不拘形式,不落俗套。茶文化的历史和影响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肖瑶,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融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禅与茶禅”是心的妙悟,“茶”则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也就是结合了是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茶家的雅气。这一种精神决定了禅茶文化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和伦理学的社会化育功能。茶”字拆开即为“人”在“草木”间,“人在草木间”就是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就是放下当下的一切,这对深奥的“禅学”做了最通俗易懂的注解,这个注解也与禅的精髓“正清和雅”是一致的。“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是禅提倡的生活方式,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具有在人生日用事中普遍落实和操作的现实意义。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司空山,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发祥地,为禅宗二祖慧可修行成正果之地,是“中华禅宗第一山”、“禅宗第一道场”,所以,司空山禅茶被专家称为“中华茶圣”。司空山,作为中华第一禅宗道场、世界第一天然大佛所在地。不仅拥有山岳奇观,也拥有独特且富有内涵的文化底蕴。司空山所在地店前镇是皖西南边区商贸集镇,随着近几年的产业机构调整,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安徽天赋生物科技公司的司空山禅茶品牌已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对禅茶文化园提供了经济基础,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需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被专家称为“天然花园”“天然氧吧”“物种基因库”。在如今城市紧张而又喧嚣的整体环境下,对于这种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地方人们会有强烈的愿望去体验感受的。3.9市场分析结论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的产业项目,项目建设将得到国家以及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项目符合国家及岳西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符合国家福利事业发展政策,是推动养老事业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当前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绝佳契机,依托项目地养老事业发展优势与机遇,未来市场潜力将较为可观,投资兴建“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的市场可行性较好、经济收益可行性上佳,项目建设顺应了我国及安徽省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潮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可见,项目实施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发展前景看好。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地理位置选择项目拟建地位于安徽省岳西县店前镇司空村。项目区域所在位置图4.2区域投资环境4.2.1区域位置岳西县位于大别山东南、安徽省西南边陲,地理坐标东经115°50′—116°33′,北纬30°39′—31°11′。与霍山、舒城、潜山、太湖、英山(属湖北省)等5县接壤。县城天堂镇,位于县东南部,东距安庆市117公里,北距省城合肥市197公里。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4.2.2区域概况岳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与湖北省接壤。岳西是安徽省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1936年,划并潜山、霍山、太湖、舒城四个县的边界结合部设置建县。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6个社居委,总人口40.1万。

森林覆盖率达73%,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全县药材现有植物类1024种,动物类79种,矿物类33种,总蕴藏量7.5万吨,其中茯苓、天麻、杜仲、麝香、石斛等30余种名贵药材在国内外久负盛名。4.2.3区域气候条件岳西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凉,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由于地形复杂,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县城年平均气温14.4℃,7月平均气温26.3℃,1月平均气温2℃。年平均无霜期213天,降雨量1445.8毫米,日照2070.5小时。4.2.4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土地岳西县地属大别山花岗片麻岩为主的岩系,表层受长期自然风化,生物富集及人群生产活动等综合作用,成土母岩逐渐变成以麻碎石、麻沙子和麻泥土等为主体的母质土壤;县境在北——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境内海拔高差悬殊大,土壤垂直带状分布,兼有其它带性土壤。全县有5个土类、7个亚类、16个土属、42个土种。5个土类中,山地草甸土占0.16%;石灰岩土占7.19%;山地棕壤占23.48%;黄棕壤占69.15%,总土壤面积为3147227亩。山脉天羊山脉北起与霍山交界的天鹅尖(1755米),西行经明山寨(1648米)、鸡笼尖(1519米)、阎王尖(1491.9米)、洞光门(1447米)、团凸寨(1131米)、多枝尖(1721米)、黄茅尖(1693米)、大化尖(1244米)、英山寨(1089.8米)、小分水岭、北风尖、羊角尖(1128米),全长约69公里,形成县境西北屏障,从黄茅尖至羊角尖以南一线为岳西、英山两县界山。青四山脉由岳霍交界的小青尖(1110米),经青尖寨(1235米)、癞痢尖(1180米)、李家寨(1652米)、东向牛背脊骨(1693.8米)、小旗岭、黄茅尖、大岗岭(1272米)、驮尖(1751米)、锅斗岩(1676米)、明堂山(1563米)、妙道山(1432米)、团岭(1460米)、京都尖(1280米)、乌帽尖(1148米)、四望山(1097米)、老林寨至崇西岭与太湖接壤,全线构成大别山南坡东西分水岭,全长约50公里。多丛山脉由多枝尖经团凸寨东越西界岭、公界尖(1562.8米)、来榜坳、黄毛尖(1578.4米)、黑黎尖(1286米)、猫耳尖(1416米)、二祖山(1365米)、铜安寨(1342.3米)、双坪抵丛毛尖与潜山交界,全长约60公里,古为潜霍两县界岭。多枝尖至二祖山一段山脉为大别山东部江淮主分水岭。水文岳西县境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多丛山脉以多枝尖为起点,向东北延伸,经界岭、公界尖、黄毛尖、二祖山所组成的山脊线,是大别山东段主分水岭,南为长江流域,北为淮河流域。再由二祖山北向抵褚家岭一线,为江淮小分水岭。东为长江流域,西为淮河流域。全县长江流域面积为1855.9平方公里,淮河流域面积为542.1平方公里。境内局部地形又把河流分成四大水系。属长江流域的有皖河、巢湖、菜子湖三大水系。皖河水系的干流有衙前河、鹭鸶河、潜水河、店前河、冶溪河,巢湖水系有杭埠河源头——姚家河,菜子湖水系有大沙河源头——巍岭河。属淮河流域淠河水系有三个源头——包家河、黄尾河、头陀河。县内大小河流900余条,其中集水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4条。河道总长为11053.6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有河流4.6公里,年迳流量20.53亿立方米。4.2.5区位交通优势条件

岳西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现有公路总里程1352公里,105、318国道以及209、211省道均纵横穿越岳西全境;济广高速自北向南纵贯岳西,岳西至武汉高速公路“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车;水泥路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已构成了县内四通八达的循环交通网络;岳西距合九铁路天柱山站60公里,距安庆港、安庆机场100公里,距合肥200公里,距武汉、南京、南昌等地区均在300公里左右,距上海600余公里。4.2.6区域旅游资源条件钟灵毓秀的岳西风光,除高山险峰、奇松怪石特色外,还有幽谷秀瀑,云海雾岚更是迷人。岳西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山名大别,“别”作“

”,而“

”,分解也,从“

”从“刀”,“大”有极多之意。因而“大别犹如一把利刃,分割众多水流,各至一方,使水永远不能复合。”因而全县有大小河流900多条,其中集水面积5公里以上的河流104条,河道总长一万一千多公里。且河流多绕山环转,峡谷众多,流向曲折多样,景观多样。有漂流的天仙河、店前河;有誉称十里画廊的包家、道义的渠道;有汤池、溪沸等处的温泉;有云峰、夏河、鹭鸶河、龙门等大峡谷;有毛尖山、大龙潭、严家等一百多个中、小型水库。

千峰万谷造就了狂野不羁的千河万溪,而每条溪河都有可供游人观赏的瀑布或瀑布群。较为著名的有妙道山中的九曲飞翠、仙人扯面瀑布,司空山上的南崖瀑布,云峰峡谷的彩虹飞瀑,锁口山旁的洒水崖瀑布,四望山下的龙井河瀑布等。有瀑布必有深潭,如乌龙潭、七姑潭、剥皮潭等。岳西地处大别山腹部,千米以上的山地众多;同时又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复杂,小气候差异大,具有产生风景气象的条件。如鹞落坪的积雪和店前平畈区的桃花盛开,石关的冰天玉树和桃岭头的云雾漫天及汤池畈的芳草芨芨。由于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变化,各处地势、高度、坡度不同,小气候多样,县域植被类型分别为北亚热带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温带混交林,南北树种兼而有之,大地域气候,雨量、光照等条件,构成县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束植物2000种以上,药用植物也有1000多种,供观尝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如白杜鹃,多支杜鹃、黄杜鹃、天女花、四照光、白玉兰、绣线菊、海棠、山樱、百合、荞麦叶大百合、独花兰、惠兰、建兰、扇脉杓兰、金兰、银兰、石蒜、毛华菊、天目琼花、蝴蝶戏珠花、水马桑、金樱子、黄溲疏等50多种。此外,古树名木也很多,成片的珍珠黄杨木,硕大无朋的盆景园——千年紫柳,中华一绝;美仑美奂的多处黄山松、五针松、、活化石银杏树、古樟、古楮、古枫几乎遍及各个乡镇。国家二类保护的连香树、香果树、白辛树、领春木等。岳西的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夏季气候舒适是长江中下游“火炉”中的清凉世界,避暑度假的天然佳境。岳西的位置相对偏远,因而自然环境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较少;有许多地方人迹罕至,保存了许多原始的自然生态风貌。所以具有发展康体休闲旅游、开发体育旅游、探险旅游的优越条件。岳西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省级自然保护区——枯井园、国家森林公园——妙道山和明堂山,都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野生动物,仅鸟兽、两栖爬行类就有近20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7种,即金钱豹、大鲵(娃娃鱼)、细痣疣螺、鸢等,这为发展科考旅游提供了条件。此外,组成天仙河的河床基岩,有超高压变质岩及因此而产生的裂隙泉和欧穴等地质景观,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岳西的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历史悠久,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岳西这片热土上定居生息繁衍。经省考古研究,初步发现新石器时代和商殷时代文化遗址24处,其中保存较好的有窑形包、祠堂岗等8处。岳西境内砖石古墓多处。其中有法云寺、二祖禅、周玺墓、王国祯墓等四处都有历史记载和碑墓完整。

岳西境内的文艺活动形式多样,有岳西高腔、舞狮、舞龙、舞马、菩佬戏、鼓书、围鼓、渔鼓、莲花落、踩高跷、采莲船、花梆舞、马叉、黄梅戏、弹腔等。岳西地杰人灵,物宝天华。境内山场辽阔,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75.4%,是全国林茶和中药材重要产地之一。土产品极为丰富。“岳西翠兰”为全国名茶之一。伏苓、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量多质优。板栗、猕猴桃等果品远近闻名。郎菜、姐菜、贡鱼还鲜为人知;薇菜、蕨菜、香菇、木耳、竹笋等山珍层出不穷。还有品种丰富的石板材加工、竹类工艺制品都很有特色。

4.2.7区域经济发展岳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改革开放20多年,岳西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阶段。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是岳西县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63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7.45亿元,增长30.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82亿元,增长2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3292万美元,增长2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5020元,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本项目建设方案是根据规划用地的现状、地势、地形、地貌、周边发展要求等方面因素来分析、拟定的确实可行的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基地规划。5.1规划设计方案5.1.1规划设计理念1、田园牧歌、世外桃园。项目考虑到是专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集禅修养生、医疗、康复、养老、休闲娱乐的服务机构,因此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使本项目在风格上体现出一种新颖独特的建筑风格,使老人们深切体会到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性,同时赋予园区性格和感情,用富有诗意的居住元素营造田园牧歌式的生态化生活情境,将充分使建筑的颜色与生活的感光相结合,构筑一幅世外桃园式的生态养老生活方式。2、建筑思想、区域文化、社会和谐融为一体。通过精致典雅建筑风格、诗意盎然园区景观,是将来入住的老人感受到一种浪漫而温馨的家园,让老人在浪漫而修远的田园诗卷中品尝到现代生活的精致,使老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快乐生活方式。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设计原则。本项目的主要受益者是老人,因此设计时处处都要以老人为设计核心,强调老人的参与性,注重老人的感受。从道路交通、卫生、饮食、居住、建筑风格、绿化、景观、材料等全面考虑,真正为老人全心全意服务。4、充分体现绿色亲水、生态环保、节能科技、人文关怀和健身休闲等特点。坚持注重效益的设计原则,将公园式的社区规划,家庭式的居住环境,酒店式的精致服务和医院式的健康医疗融合在一起,为老人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养老环境。5、实用、经济、美观是设计的基础,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其本质将始终不会变.始终要保持实用、经济、美观三者的和谐。5.1.2平面布置指导思想1、领先性与高起点:按照高标准的设计思想,规划设计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以建设安徽省先进的老年安养基地为目标,设计要求要具备超前性、全方位、先进性体现与老年人处处相溶合的建筑风格。2、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相适应:营造生态化的居住环境,使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项目建设要统一规划建设,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的实际需要。3、把握社会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总体方向。5.1.3平面布置原则1、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离。2、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空间序列与视觉景观变化丰富。3、创造具有交流沟通氛围的场所空间,为老人们提供物质载体。5.2建设功能与定位XXXXX老年安养中心建设项目集安养院、疗养院、养生馆、儒学堂、老年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安养基地;项目安养基地通过精致典雅的建筑风格,为来此居住的老人们营造出一个浪漫而温馨的老年家园。通过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服务,争创一流的养老服务机构,达到环境生态化、服务宾馆化、生活家庭化、护待亲情化、管理规范化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5.3主要建设内容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50亩,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约596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20000.00平方米的老年安养中心,15000.00平方米安养别院,1000.00平方米老年互助安养中心,3000.00平方米禅医养生院,2500.00平方米茶疗养生院,3000.00平方米禅学养生馆,900.00平方米禅武养生馆,3400.00平方米禅茶养生馆,1800.00平方米运动养生区,3000.00平方米禅艺养生区,2000.00平方米儒学养生区,4000.00平方米禅食养生区。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分项工程名称单位建筑面积(m2)备注主要建筑工程老年安养中心㎡20000.00600张床位,设置单人间、双人间安养别院㎡15000.0050栋四合院,每栋300平米老年互助安养中心㎡1000.00老年互助护理中心禅医养生院㎡3000.00中医养生讲座、康复、疗养、体检、急救、心灵关怀等茶疗养生馆㎡2500.00温泉茶疗、户外游泳池、瑜伽馆禅学养生馆㎡3000.00含禅修馆、佛学大讲堂等禅武养生馆㎡900.00周易馆、太极拳馆、太极拳场、悟道别院禅茶养生馆㎡3400.00司空山禅茶文化观光园、二祖茶舍、禅茶工坊、茶博物馆运动养生区㎡1800.00健身馆及室外拓展设备禅艺养生区㎡3000.00禅乐、禅诗、禅画、吹拉弹唱、KTV、琴棋书画、艺术表演馆等儒学养生区㎡2000.00老年大学、礼学、传统文化体验禅食养生区㎡4000.00素食餐饮、宴会接待、老人生日庆典、毕业典礼,节日聚会、会议培训等)、交通、停车、水电冷暧基础设施、园林景观、管理用房等合计59600.00公共配套工程停车位㎡7000.00绿化景观工程㎡20000.005.4建筑设计主要规范及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5.5结构设计5.5.1指导思路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以下内容:Ⅰ使结构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Ⅱ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Ⅲ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拟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5.5.2结构设计等级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5.5.3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设计项目建筑分类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新建建筑布局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以上均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相关要求。5.5.4无障碍设计养老公寓为特殊公共场所,为方便老龄残疾人无障碍通行,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水平通道在人行道设盲道,在场地高差转换处设残疾人坡道与垂直向的电梯共同组成无障碍交通系统。在入口坡道、卫生间等公共部分严格按规范设计无障碍设施。5.5.5建筑节能设计该建设项目建筑平面呈矩形布置,布局紧凑,体型简单规则,节约用地,满足节能设计要求。设计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设计满足日照采光保暖规范要求。外装饰以浅色调为主,尽量避免大面积玻璃使用。通过走廊端部几中间的采光设计,有效控制了内廊长度,提高了公共空间的通风质量和采光效果。5.6工程管线布置方案5.6.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03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国家和本地区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5.6.2给水设计本工程生活、消防用水均由当地自来水管网供水。自给供水流量能满足项目用水量要求;压力能保证项目所有建筑的压力要求。室外消防用水量Q=20L/S。项目建筑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室外消防给水管网成环状布置,从给水总管上接入进水管。室外有按规范设置室外消火栓。5.6.3排水设计采用分流制排水。雨水、污水分别排放。雨水经室外水管集中后,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生活污水经室外污水管集中后,先排入化粪池,经处理后,再排入市政下水道。5.6.4供电一、电源、负荷本工程电源选用就近电网接入,经变压使用,项目总装机功率为1000Kw。二、接地保护及防雷保护1、本工程采用综合接地方式,接地主要有防雷接地,变电所工作接地,弱电接地,保护接地,共享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露出屋面的所有金属管道及构筑物均接入接地系统。2、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享,低压馈线距离超过50米时设重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3、所有正常时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与PE线可靠连接,末级配电箱插座设漏电开关保护。4、构筑物均设防雷装置,利用建筑物的柱、地梁、桩基等内部的主筋作接地体,屋顶设避雷带。5.7土地利用情况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一、养老公寓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2.应方便群众,交通便利。3.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4.应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5.应远离易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