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5页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页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内容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21.2项目合资公司基本情况 31.3编制依据 4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本次建设项目的提出 8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02.3.1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的重要举措 102.3.2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02.3.3推动营口“智慧城市”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 112.3.4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2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利于项目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122.3.6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3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32.4.1政策可行性 132.4.2实施条件可行性 182.4.3管理可行性 182.5分析结论 19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203.1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03.2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43.3我国云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统计分析 263.4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挑战分析 283.5营口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及机遇分析 313.6项目大数据产业园发展优势分析 333.7市场分析结论 34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354.1地理位置选择 354.2区域建设条件 374.2.1区域位置概况 374.2.2区域地形地貌 374.2.3区域气候条件 384.2.4区位交通区位条件 38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40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415.1项目设计理念 415.2总体设计方案 425.3项目发展规划 515.4项目主要业务 535.5项目商业模式 535.6工程建设方案 535.6.1方案指导原则 535.6.2主要建筑工程量 545.7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545.7.1给排水 545.7.2供电 565.8土地利用情况 575.8.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575.8.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57第六章节约能源方案 606.1节能设计依据 606.2主要节能措施 606.3具体节能方案 616.3.1建筑节能 616.3.2电气节能 626.3.3暖通、动力节能 626.3.4推广绿色照明 636.4节水措施 636.5节约土地 646.6节能降耗设计 656.7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56.7.1能源消耗种类 656.7.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656.8结论 66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677.1设计依据及原则 677.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677.1.2设计原则 677.2建设地环境条件 677.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687.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697.5绿化方案 707.6消防措施 707.6.1设计依据 707.6.2防范措施 707.6.3消防管理 727.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72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 738.1编制依据 738.2概况 738.3劳动安全 738.3.1工程消防 738.3.2防火防爆设计 748.3.3电力 748.3.4防静电防雷措施 748.4劳动卫生 758.4.1防暑降温 758.4.2卫生 758.4.3照明 75第九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769.1组织机构 769.2劳动定员 769.3人力资源管理 769.4福利待遇 77第十章项目实施规划 7810.1建设工期的规划 7810.2建设工期规划 7810.3实施进度安排 78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911.1投资估算依据 7911.2建设投资估算 7911.3流动资金估算 8011.4资金筹措 8011.5项目投资总额 8011.6资金使用和管理 83第十二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8412.1总成本费用估算 8412.1.1基本数据的确立 8412.1.2产品成本 8512.1.3平均产品利润 8612.2财务评价 8612.2.1项目投资回收期 8612.2.2项目投资利润率 8712.2.3不确定性分析 8712.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87第十三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8913.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913.2技术风险及对策 8913.3经营管理风险及对策 8913.4人员风险及对策 9013.5项目资金风险 9013.6财务管理风险 90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9214.1招标管理 9214.2招标依据 9214.3招标范围 9214.4招标方式 9314.5招标程序 9314.6评标程序 9414.7发放中标通知书 9414.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9414.9合同备案 94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9515.1结论 9515.2建议 95附表 96附表1销售收入预测表 96附表2总成本表 98附表3外购原材料表 99附表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00附表5工资及福利表 101附表6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02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03附表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04附表9流动资金估算表 105附表10资产负债表 106附表11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7附表12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8附表13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10附表14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12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05页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XXXX。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XXX。1.1.5项目负责人1.1.6项目投资规模本项目的总投资为680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660000.00万元(土建工程为311078.61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3300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2876.64万元,预备费16044.7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20000.00万元。本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218551.2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12892.63万元,年均净利润95958.74万元,年上缴增值税为9345.88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1028.05万元,年上缴所得税16933.9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6.60%,投资利税率18.1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00%,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8.08年。1.1.7项目建设内容针对环渤海大数据产业园基础设施,由国家级规划单位进行初步设计,园区初步规划占地384618平方米,包含大数据中心、会展中心及相关配套等设施,为入园大数据优秀人才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聚才兴业、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落地园区。针对环渤海大数据产业发展,整体投资100亿,其中用于大数据产业园投资68亿人民币,相关产业种子基金15亿人民币,园区外相关信息化投资17亿;大数据产业园,围绕营口市政府参股的384618平方米土地,建设1万个标准机架、11万平方米的大数据中心,及相关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政务相关大数据应用,及对外商业租赁和合作夯实环渤海大数据基础,发展产业应用及招商引资配套完善,完善大数据产业及大数据产业投资合作。本可研报告以环渤海大数据产业园68亿投资为重点。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680000.00万元,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建设工期共计24个月。1.2项目合资公司基本情况XXXX区。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辽宁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辽宁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现代财务会计》;《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总占地面积㎡384618.102总建筑面积㎡499022.003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680000.003.1建筑工程万元311078.613.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330000.003.3土地费用万元0.003.4其他费用万元2876.643.5预备费用万元16044.753.6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0000.00二主要数据1正常达产年年产值万元293178.462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万元218551.21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112892.634年均净利润万元95958.74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1028.056年均增值税万元9345.887年均所得税万元16933.908项目定员人12009建设期个月24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16.60%2项目投资利税率%18.13%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00%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14.20%5税后财务静现值(ic=8%)万元184,589.626税前财务静现值(ic=8%)万元290,847.47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8.08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7.369盈亏平衡点%36.78%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项目提出背景继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概念横空出世。似乎一夜之间,“大数据”成了最热的信息技术词汇之一。根据预测,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大数据市场,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甚至有人预言,第四次产业革命将由“大数据”引领。未来,国家将要促进大数据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发展工业大数据,加强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支持开发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培育发展制造业新业态,开展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同时,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3D打印、个性化定制等的融合集成,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而对于大数据企业的发展,大数据产业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创想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对大数据产业园的定义:大数据产业园指大数据产业的聚集区或大数据技术的产业化项目孵化区,简而言之,就是大数据企业的孵化平台,是大数据企业走向产业化道路的集中区域。“大数据”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的词汇,随之而来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围绕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的利用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目前大数据的市场需求非常巨大,各行各业均对大数据的市场前景抱以乐观的态度。大数据产业园作为大数据企业的重要聚集基地,通过自身的规模、品牌、资源等价值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资本扩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提升企业效益大数据产业园的建立会迅速聚集大数据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多种资源,可以吸引众多互补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是企业腾飞的重要平台。(2)提升地区品牌大数据产业园的建立必将带来大量高科技企业的入驻,这必将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高效助推器。另外,随着国家对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产业的重视,建立大数据产业园的地区将领先于国家的发展规划之前,提升本地区的知名度,并且可以借此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3)创造社会价值一般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规模较大,涉及投资建设金额巨大,建成后,在年产值、税收等方面贡献巨大,并可直接解决部分当地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除此之外,园区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如住宿、餐饮、商业区等,不仅可以满足园区内工作人员的个人需求问题,还可以为地区和其他服务型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大数据产业园在为自己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效益的大丰收。通过建立大数据产业园,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也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2.2本次建设项目的提出营口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结合部、辽东半岛西北部、大辽河入海口的左岸,地理位置优越,是国家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唯一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三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域,是拥有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的港口城市。营口市作为国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在《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以增加城市智慧应用体系范围、推进智慧产业发展、营造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技术支撑,着力构建便捷、优质、实惠、以民为本的智慧服务体系。2016年4月21日,时任营口市市长赵长富(现为营口市市委书记)会见了乐德投资及信息化合作伙伴,确立了合作推进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意向。2016年6月5日,营口市人民政府和乐德投资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共同筹建合资公司。产业公司将负责在营口市建设大数据产业园,承接营口大数据及智慧城市建设任务。并以此作为起点,依托大数据产业园及相关配套激励支持,以商招商,吸引国际国内知名大数据相关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打造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业务核心的创业孵化平台。营口发展目标为:布局“大数据+物联网”产业战略,立足辽宁,服务东北、四盟及环渤海经济圈,辐射“一带一路”经济带,打造“一带一路”上的数据明珠和新型智慧城市。合资公司将由营口市政府、乐德投资二家发起设立,合资公司成立后将立即启动与国内大数据投资建设相关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开放的平台接纳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和发展环渤海数据产业园。环渤海大数据产业园发展计划按照三步走战略:首先,建设东北地区最大的大数据中心;其次,为环渤海、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区域提供大数据存储和运营服务,;第三步,大力发展大数据相关产业。依托互联网+发展环境及大数据中心硬件资源,通过政务大数据、港口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水务大数据、旅游大数据、环保大数据、交通大数据、医疗大数据、教育大数据等一系列数据应用将各类数据导入大数据中心,搭建包含创业扶持中心、大数据创业引导基金、大数据产业联盟、大数据产品共用销售团队等形式的大数据产品平台,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营造环渤海地区大数据产业方向企业发展氛围。通过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3.1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时期是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孕育和爆发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一轮高速增长期,项目建设地营口市早已开始着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作用日益突出。该项目的建设将对当地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并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起到积极作用,将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着眼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服务开发,提升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2.3.2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重心北移速度加快,环渤海经济圈地位更加凸显,已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时期,由此带动的大数据产业加速发展也将为“环渤海经济圈”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环渤海地区未来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辽宁将支持沈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并在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以沈阳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群,支持沈阳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将沈阳建成东北亚展览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同时,辽宁还将深入推动沈阳经济区协同发展,积极推进辽宁中部城市共同体建设。以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以沈抚同城为重点的沈本、沈铁、沈辽鞍营、沈阜同城化一体化步伐,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群和新型工业化先导示范区。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支撑,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必将为营口与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搭建共赢的平台,为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加快发展,以及智慧融市、创新立市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2.3.3推动营口“智慧城市”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智慧城市建设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城市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产物,已逐步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最新热点。打造智慧城市,需通过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对传统城市产业进行智慧化的改造,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建设一个“智能、互联、协调、创新”的智慧城市,是体现城市发展的新概念,也能提升城市幸福的新品质。“十三五”期间,营口发展目标为:布局“大数据+物联网”产业战略,立足辽宁,服务东北、四盟及环渤海经济圈,辐射“一带一路”经济带,打造“一带一路”上的数据明珠和新型智慧城市。本项目将负责在营口市建设大数据产业园,承接营口大数据及智慧城市建设任务。并以此作为起点,依托大数据产业园及相关配套激励支持,以商招商,吸引国际国内知名大数据相关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打造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业务核心的创业孵化平台,为营口大数据产业带来新产品及新服务,为推进“智慧营口”建设作出有力贡献。2.3.4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众多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大数据应用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及快速发展,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利于项目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随着近年来国内及辽宁省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项目企业依托营口当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优势资源,深挖潜力提升大数据等相关服务;项目实施将充分发挥企业技术领先优势与人才优势,采用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营口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为营口及辽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全新技术,以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且本次项目的实施有助于项目企业做大做强,并延伸企业产业链条,促进大数据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实现突破。通过本次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公司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将带动当地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突破,促进当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本次项目建成后还将大力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信息设备,建设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机房,此举是项目公司长远战略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能量,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适时且必要。2.3.6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本项目正式运营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218551.2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12892.63万元,年均净利润95958.74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1028.05万元,年增值税为9345.88万元;年可上缴所得税16933.9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6.60%,投资利税率18.13%。因此,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当地增加27307.82万元税金,可有效促进项目地经济发展进程。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2.4项目可行性分析2.4.1政策可行性一、项目符合《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增强政府公信力,引导社会发展,服务公众企业;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利用大数据,切实保障数据安全。二、项目符合《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据了解,工信部近日组织召开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第一次编制会议,要求加强在工业大数据、大数据交易和安全等领域开展专题研究。该规划三季度成稿,有望四季度发布。三、工信部等五部委发布《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指导意见》指出: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满足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促进我国数据中心,特别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约资源和保障安全为着力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选址、长远规划、按需设计、按标建设,逐渐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数据中心新格局。二)基本原则(一)市场需求导向原则:以应用为牵引,从市场需求出发,合理规划建设数据中心。(二)资源环境优先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条件,引导大型数据中心优先在能源相对富集、气候条件良好、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建设,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三)区域统筹协调原则:统筹考虑建设规模和应用定位,结合不同区域优势,分工协调、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型数据中心。(四)多方要素兼顾原则:在重点考虑市场需求、能源供给和自然环境基础上,兼顾用地保障、产业环境、人才支撑等多方因素,紧密结合基础网络布局,采用绿色节能等先进技术合理规划建设数据中心。(五)发展与安全并重原则:数据中心选址要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在同一城市不宜集中建设过多的超大型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规模划分见附件1);在数据中心设计、建设和运营等环节,要满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要求。三)、布局导向(一)新建超大型数据中心,重点考虑气候环境、能源供给等要素。鼓励超大型数据中心,特别是以灾备等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应用为主的超大型数据中心,优先在气候寒冷、能源充足的一类地区(地区分类见附件2)建设,也可在气候适宜、能源充足的二类地区建设。(二)新建大型数据中心,重点考虑气候环境、能源供给等要素。鼓励大型数据中心,特别是以灾备等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应用为主的大型数据中心,优先在一类和二类地区建设,也可在气候适宜、靠近能源富集地区的三类地区建设。(三)新建中小型数据中心,重点考虑市场需求、能源供给等要素。鼓励中小型数据中心,特别是面向当地、以实时应用为主的中小型数据中心,在靠近用户所在地、能源获取便利的地区,依市场需求灵活部署。(四)针对已建数据中心,鼓励企业利用云计算、绿色节能等先进技术进行整合、改造和升级。四)、保障措施(一)强化政策引导。符合大工业用电条件要求的可执行大工业用电电价。对满足布局导向要求,PUE(PUE=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IT设备能耗)在1.5以下的新建数据中心,以及整合、改造和升级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暂定PUE降低到2.0以下)的已建数据中心,在电力设施建设、电力供应及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其参加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合理安排上述数据中心的用地规模,在市政配套设施方面予以保障,在资金、人才、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特殊情况下,不满足布局导向要求的新建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如果达到相关标准要求(PUE在1.5以下),经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认为符合特定需要和国家支持发展方向的,也可以享受上述支持政策。(二)加强应用引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励行政机关带头使用专业机构提供的云服务,逐步减少政府自建数据中心的数量;引导企事业单位逐步将相关应用向专业机构提供的云服务上迁移。(三)夯实网络能力。结合“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推动宽带网络建设,进一步优化互联网架构,提升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互通水平,重点加强一类和二类地区的高速骨干网络建设和扩容力度,全面提升基础网络的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各类数据中心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四)落实安全保障。加快数据中心安全技术研发,加强数据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要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标准,在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业务安全、管理安全等方面落实安全措施和要求,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健全运行安全保障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五)发挥示范作用。加强数据中心标准化工作,研究制定能源效率、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及相应测评方法,探索开展评测工作。通过对数据中心优秀案例的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的基础和必要性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总量已超过300万个,耗电量占全球总耗电量的比例为1.1%~1.5%,其高能耗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际上普遍通过应用节能、节水、低碳等技术产品以及先进管理方法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实现能源效率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美国政府实施了“数据中心能源之星”、“联邦数据中心整合计划”,欧盟实施了“数据中心能效行为准则”,国际绿色网格组织开展了数据中心节能标准制定和最佳实践推广,建立了绿色数据中心的推进机制,引导数据中心节能环保水平的提升。目前,美国数据中心平均电能使用效率(PUE)已达1.9,先进数据中心PUE已达到1.2以下。五、《辽宁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集聚发展。支持中兴通讯金融云、互联移动支付、大数据应用等项目建设,建立金融数据服务中心,提高金融后援服务水平。支持互联网金融基地建设,吸引省内外优秀互联网企业入驻,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合力集聚。大力推进智慧环保体系建设。加强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各级政府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和大数据分析。成立省级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发展。六、《辽宁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出: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应用安全新保障。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结合“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加快建设“宽带辽宁”,建设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推进下一代互联网(IPv6)建设,大力推进我省5G应用国家试点。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建设工业大数据中心,开展制造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为制造业企业、“双创”企业和示范园区提供数据存储挖掘、数据管理、数据采集交换共享等基础大数据服务。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宽带通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全面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创新共建共享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加快实现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支撑发展融合业务的能力。七、《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以增加城市智慧应用体系范围、推进智慧产业发展、营造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技术支撑,着力构建便捷、优质、实惠、以民为本的智慧服务体系。此外,项目方经与营口市政府的交流与研究,营口市政府与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公司确定了政府购买产业园数据中心的信息和服务。合资公司享受营口市政府各产业园的招商优惠政策。因此,该项目属于国家支持发展项目,具备政策可行性。2.4.2实施条件可行性泛在、智能、协同、融合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大数据伴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城市及信息化的动态管理方案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我国的战略热点的时机下,大数据产业应用将日益广泛,市场发展前景可观。本次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实施面对较为广泛的市场应用,市场前景较为可观,具备市场可行性。2.4.3管理可行性项目合资公司将坚持“科技领先,管理高效”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快企业科技开发步伐,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5分析结论鉴于以上必要性及可行性的预测分析得知,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及辽宁省产业支持政策,且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面临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在赢得企业利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提高劳动就业率。该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3.1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大数据已成为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的信息技术产业中最受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随着大数据从概念渗透转向应用发展,大数据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孕育期与机遇期。大数据技术将在开源环境下不断提升,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大数据产业生态也将得到不断完善。大数据产业将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1、开源成为技术创新主要模式经过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大数据相关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可视化等多个基础性技术领域已经取得较大的突破,形成了实用性强、稳定度高的技术能力,大数据整体技术体系已初步构建完成,未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非结构化数据的价值提取方面。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历程上可以看出,大数据核心技术如分布式存储、云端分布式及网格计算均是依赖于开源模式,即通过开放式的平台,吸引全球开发者通过开源社区来进行代码的开发、维护和完善,从而集全球智慧推动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全球各大企业加大了对开源社区的赞助和智力投入,开源社区在大数据技术进步中将占据核心地位,开源模式将成为大数据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同时,大数据的技术发展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物联网的发展将极大提高数据的获取能力,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将深刻地融入数据分析体系,开源模式在新技术的发展中举足轻重。2、大数据聚集资源能力更加明显大数据技术已经在商贸、交通、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各产业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几乎都能和大数据挂钩,社会各界对大数据的未来充满信心,大数据产业正成为社会各类资源的聚集地。随着大数据产业的不断成熟,其对社会资源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加大。各国政府均将发展大数据作为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心,大数据成为“政策资源”的聚集地。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均将发展大数据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印度、俄罗斯等国家更是将发展大数据产业视作实现经济赶超的黄金机遇。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对大数据热情高涨,大数据成为“智力资源”的聚集地。大数据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智力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投身到大数据产业,力图依靠新兴技术获取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大数据的投资,大数据成为“金融资源”的聚集地。近年来,全球各大企业对大数据的投入不断增加,不仅设立自己的大数据研发和应用中心,还通过并购等方式加大对大数据产业的布局。大数据创业企业也吸引了更多的市场关注,因而更容易获得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3、数据和应用将成为驱动创新的主动力当前,大数据的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大数据技术的开源模式有效降低了产业技术的壁垒,基础技术在大数据创新中的作用依然存在,但其重要性将逐步降低,大数据创新将更多地依赖于数据驱动和应用驱动。数据驱动创新源于大数据的基础技术体系。在大数据技术体系中,数据的采集是一切的基础,而数据存储、分析、可视化均与数据模式紧密相关,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将不再成为大数据中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大量存在的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带来的技术和应用领域是大数据的蓝海。多样类型的数据分析、复杂的数据组合、多源的数据融合等问题将成为大数据创新的重要聚焦点。应用驱动创新源于大数据的价值释放机制。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是数据的采集、存储等环节,而大数据的市场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在不同行业中,大数据应用需求也不尽相同,数据的分析手段、可视化方式均有所区别,因此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价值获取将是未来大数据关注的重点,应用将驱动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采取不同的数据源,使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而推动产业创新。4、商业模式伴随连接层次的加深不断创新在大数据技术体系中,数据是各方连接的中心,而核心价值也是在不同的连接中体现的,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将根据连接方式的不断拓展而持续创新。大数据中初级的连接方式是数据源和中心的连接,从而带来了数据托管和数据交易商业模式。数据托管是当前最为成熟、最为普遍的大数据商业模式,本质是发挥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数据信息的存储和查询成本。数据交易平台促进了大数据链的上下游整合和横向的多种产业整合,当前如亚马逊、微软等企业均建立了数据商店。大数据中级的连接方式是数据和价值的连接,数据关系挖掘和沉淀价利用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关系挖掘是当前主流的大数据商业模式,是数据科学的主要应用方式,通过数据发现隐藏的相关性,从而实现商业指导、精准服务、决策服务。沉淀价值利用是将传统无意义或垃圾数据进行利用,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是大数据技术能力的重要体现。大数据中高级的连接方式是需求和供给的连接,其商业模式如数据社交O2O。在这种模式中,数据成为连接网络各个节点的中介,个体作为网络节点可以通过数据相连,而大数据可以促进网络中个体间的交流,从而有效降低需求和供给之间的连接成本。5、市场格局将呈现多层多样竞争态势大数据正处在快速发展期,市场上呈现出各类企业竞相参与共同发展的态势。随着大数据的不断成熟,市场格局也将随之变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在数据采集领域,互联网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展开激烈的竞争。大数据数据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向:互联网数据、政府数据和企业数据,由于后两类数据的采集主体一般不变,市场相对稳定,而对于互联网数据,全球各大互联网企业已经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将在数据获取入口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小型企业在该领域很难有所作为。如我国百度、腾讯、阿里分别重点掌握着搜索、社交和电商数据。在数据存储和交易领域,市场将呈现平台化发展趋势,大型企业将占据一定的优势。未来,随着云端数据中心的不断推进和企业存储能力的开放,数据存储将会更趋于集中,大型数据平台将应运而生。在该领域,传统大型IT企业和大型互联网企业将依靠其技术能力和数据资源,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领域,市场将呈现多样化、定制化发展趋势,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成为市场的主力。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开源特征和企业级计算能力的开放使得大数据分析的技术门槛逐步降低;另一方面,应用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定制化服务成为主流,小型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当前,很多大数据创业企业均是针对该领域企业,为其提供各类多样化、定制化的服务方案。6、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健全的数据分级制度为数据开放提供保障。当前大数据应用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领域和政府治理两个方面。对于互联网数据,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个人用户数据,个人隐私的保护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财产安全,还关系到社会的诚信建立和歧视消除,关系到大数据未来的健康发展。对于政府数据,其中包含着事关国家发展的数据,其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数据开放已成为各界共识,健全的数据分级制度将在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更加完善的技术审查制度为技术开放带来支撑。大数据技术的开源性是技术开放的核心体现,其具有两方面作用:一是降低了企业进入大数据领域的技术门槛,使得大数据领域充满活力,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不法分子有了获取不当利益的技术手段,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定向获取个人隐私,这将极大地危害整个产业发展,可能促使技术能力逐渐转为封闭。为了保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更加完善的技术能力提供和完备的审查机制将是政府和产业界的工作重点。总体看,未来几年全球大数据产业规模将继续扩大,加速发展趋势不变,我国将着眼于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布局大数据领域发展。3.2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分析近年来,大数据作为“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逐渐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焦点。中国已经来到转型期的关键时期,政府致力于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大数据、\o"云计算"云计算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平台数据和服务支撑。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指出,大数据已经成为新时代最具价值的宝藏之一。某种程度上说,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拥有了未来。因此,大数据的前景被普遍看好。在全球范围内,大数据产业也快速发展。美国早在2012年就将“发展大数据”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政府顺势而动,2015年9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11月,发展大数据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大数据布局发展之道终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这标志着大数据将成为中国经济结构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前已征求了专家意见,并进行了集中讨论和修改,有望在年内发布,《规划》作为引领DT(数据处理技术)时代的指导性文件,涉及内容包括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制造、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支持服务业利用大数据建立品牌、精准营销和定制服务。该规划发布后,对所有与互联网有关的产业都将有所影响,影响较明显的主要包括互联网产业和进行‘互联网+’升级转型较好的产业,如旅游、文化、物流、金融、智能制造等,这些产业与互联网联系紧密,对大数据依赖度较大。这意味着大数据可以与工业、服务业等N个产业“相加”,形成“大数据+”。大数据产业最具想象空间之处在于能够将不同行业的各类数据资产归集整合起来创造新价值。“十三五”期间,大数据将成为社会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整体来看,在传统经济面临发展动力不足和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下,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会带来三个方面的深远影响。一是大数据将为制造业、工业等开辟转型新途径,助力制造业等逐渐走出“寒冬”,甚至占领发展的制高点,最终实现制造强国之梦;二是大数据将和汽车、消费、能源、电信、金融等行业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算法将其融合进现有的业务生态系统中去,提高企业的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等,不断为行业内的公司创造价值;三是大数据产业未来将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成为大数据时代国家之间综合竞争力的新标志。据清晖智库统计,大数据筛选分析相关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接近30%,预计2018年全球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500亿美元。《2016-2021年大数据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在未来五年以内,仍将保持着高速增长。预计2016年末,市场规模将达到2485亿元。随着各项政策的配套落实及推进,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或达13626亿元的高点。3.3我国云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统计分析根据IDC全球个人及入门级存储市场季度追踪报告,2015年全球个人及入门级存储(PELS)总出货量为6850万,相比2014年减少9.2%,年出货价值同比下滑15.1%至54亿美元。其增长速度的主要拉动力来自于亚太,IT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电信企业在数据中心方面的投资加大推动了整体市场的发展。据工信部发布的通报称,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开始呈现出向规模化、集中化、绿色化、布局合理化发展的趋势。数据中心是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加速发展,数据中心产业也进入了大规模的规划建设阶段。近几年,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的规模在迅速扩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表示,随着我国整个ICT产业的发展,以及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促使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年间,我国数据中心的规模增长了20多倍。数据中心快速发展,成为承载智慧城市各类计算资源的主要容器。一方面,数据中心规模化演进特征明显。据统计,2015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552.2亿元,同比增速超45%,其中,建设主体主要集中于电信运营商,市场占比高达65%,其他为第三方服务商。另一方面,区域性数据中心成为智慧城市集约化建设的有力抓手。例如,北京市搭建了政务互联网云平台和政务外网云平台,其中政务互联网云目前已为8家市级部门提供服务,部署业务系统超50套。重庆陆续建成了中国联通西南数据中心、太平洋电信(重庆)数据中心,两中心服务器共达5万台,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的布局正在趋于合理,应用技术不断创新,行业标准逐渐完善。在应用引领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政府采购云服务的成功实践案例。如浙江省水利厅将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项目外包给阿里云;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电子政务系统已迁移到第三方的云服务上;贵州省新农合项目使用中国移动提供的云服务,成为卫生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标杆之一。在标准评测方面。出台了《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及分级分类标准》、《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占用、能效排放技术要求和评测方法》等行业标准。第三方机构对百度、腾讯、阿里、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的6个数据中心进行了绿色分级评测,其中测试最好的数据中心年平均PUE达到1.36,在我国属于较先进水平。目前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虽然已经开始呈现出向规模化、集中化、绿色化、布局合理化发展的趋势,政府采购云服务也涌现出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总体来看,目前全国数据中心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全国数据中心整体布局尚不够理想,重建轻用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指导意见》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部分满足条件的数据中心未得到电价优惠政策,一些地区的数据中心企业电力引入成本过高。三是仍有一半以上的数据中心设计PUE没有达到1.5的规划要求,特别是中小型数据中心在绿色节能方面差距较大,同时数量庞大的老旧数据中心改造任务也颇为艰巨。四是政府部门不自建数据中心转而采购云服务的探索刚刚开始,引领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同时对云服务安全的意识也尚需提升。五是数据中心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标准工作尚不能满足产业界对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服务质量、评估评测、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中国服务器保有量约为182万台,如果按0.5元/1度电算,182万台服务器24小时运行,电的成本就是8.28亿美元。在这些动辄占据上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内部,往往摆放着数以千计的服务器,其中装有上万块芯片、硬盘以及形状各异的显示屏,需要几千个大小不一的风扇散热,甚至还必须专门配置特别设计的冷却系统。除了这些服务器,数据中心还有大量的网络、存储设备以及防火墙等各种设备,这些设备也将耗费大量电能,数据中心耗能过大,加大了公司成本。在绿色节能的大趋势下,建设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的呼声很高。3.4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挑战分析目前大数据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挑战,包括七大方面的挑战:业务部门没有清晰的大数据需求导致数据资产逐渐流失;企业内部数据孤岛严重,导致数据价值不能充分挖掘;数据可用性低,数据质量差,导致数据无法利用;数据相关管理技术和架构落后,导致不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安全能力和防范意识差,导致数据泄露;大数据人才缺乏导致大数据工作难以开展;大数据越开放越有价值,但缺乏大数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导致数据开放和隐私之间难以平衡,也难以更好的开放。挑战一:业务部门没有清晰的大数据需求很多企业业务部门不了解大数据,也不了解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和价值,因此难以提出大数据的准确需求。由于业务部门需求不清晰,大数据部门又是非盈利部门,企业决策层担心投入比较多的成本,导致了很多企业在搭建大数据部门时犹豫不决,或者很多企业都处于观望尝试的态度,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在大数据方向的发展,也阻碍了企业积累和挖掘自身的数据资产,甚至由于数据没有应用场景,删除很多有价值历史数据,导致企业数据资产流失。因此,这方面需要大数据从业者和专家一起,推动和分享大数据应用场景,让更多的业务人员了解大数据的价值。挑战二:企业内部数据孤岛严重企业启动大数据最重要的挑战是数据的碎片化。在很多企业中尤其是大型的企业,数据常常散落在不同部门,而且这些数据存在不同的数据仓库中,不同部门的数据技术也有可能不一样,这导致企业内部自己的数据都没法打通。如果不打通这些数据,大数据的价值则非常难挖掘。大数据需要不同数据的关联和整合才能更好的发挥理解客户和理解业务的优势。如何将不同部门的数据打通,并且实现技术和工具共享,才能更好的发挥企业大数据的价值。挑战三:数据可用性低,数据质量差很多中型以及大型企业,每时每刻也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但很多企业在大数据的预处理阶段很不重视,导致数据处理很不规范。大数据预处理阶段需要抽取数据把数据转化为方便处理的数据类型,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去噪,以提取有效的数据等操作。甚至很多企业在数据的上报就出现很多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企业的数据的可用性差,数据质量差,数据不准确。而大数据的意义不仅仅是要收集规模庞大的数据信息,还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很好的预处理处理,才有可能让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人员从可用性高的大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Sybase的数据表明,高质量的数据的数据应用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商业表现,数据可用性提高10%,企业的业绩至少提升在10%以上。挑战四:数据相关管理技术和架构技术架构的挑战包含以下几方面:(1)传统的数据库部署不能处理TB级别的数据,快速增长的数据量超越了传统数据库的管理能力。如何构建分布式的数据仓库,并可以方便扩展大量的服务器成为很多传统企业的挑战;(2)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在设计的开始就没有考虑数据类别的多样性,尤其是对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兼容;(3)传统企业的数据库,对数据处理时间要求不高,这些数据的统计结果往往滞后一天或两天才能统计出来。但大数据需要实时处理数据,进行分钟级甚至是秒级计算。传统的数据库架构师缺乏实时数据处理的能力;(4)海量的数据需要很好的网络架构,需要强大的数据中心来支撑,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也将成为挑战。如何在保证数据稳定、支持高并发的同时,减少服务器的低负载情况,成为海量数据中心运维的一个重点工作。挑战五:数据安全网络化生活使得犯罪分子更容易获得关于人的信息,也有了更多不易被追踪和防范的犯罪手段,可能会出现更高明的骗局。如何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成为大数据时代非常重要的课题。在线数据越来越多,黑客犯罪的动机比以往都来的强烈,一些知名网站密码泄露、系统漏洞导致用户资料被盗等个人敏感信息泄露事件已经警醒我们,要加强大数据网络安全的建设。另外,大数据的不断增加,对数据存储的物理安全性要求会越来越高,从而对数据的多副本与容灾机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传统企业的数据安全令人担忧。挑战六:大数据人才缺乏大数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大数据技术、懂管理、有大数据应用经验的大数据建设专业队伍。目前大数据相关人才的欠缺将阻碍大数据市场发展。据Gartner预测,到2015年,全球将新增440万个与大数据相关的工作岗位,且会有25%的组织设立首席数据官职位。大数据的相关职位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能够对数学、统计学、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多方面知识综合掌控。未来,大数据将会出现约100万的人才缺口,在各个行业大数据中高端人才都会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人才,涵盖了大数据的数据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数据架构师、大数据后台开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多个方向。因此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去培养和挖掘。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多高校缺乏大数据,所以拥有大数据的企业应该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挑战七:数据开放与隐私的权衡在大数据应用日益重要的今天,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已经成为在数据大战中保持优势的关键。商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共享应用,不仅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由于政府、企业和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往往缺少统一规划,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而且受行政垄断和商业利益所限,数据开放程度较低,这给数据利用造成极大障碍。另外一个制约我国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策法规不完善,大数据挖掘缺乏相应的立法。无法既保证共享又防止滥用。因此,建立一个良性发展的数据共享生态系统,是我国大数据发展需要迈过去的一道砍。同时,开放与隐私如何平衡,也是大数据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如何在推动数据全面开放、应用和共享的同时有效地保护公民、企业隐私,逐步加强隐私立法,将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大挑战。3.5营口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及机遇分析正对项目所在地,经过前期调研发现,营口市信息化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数据机房分散,资源占用率高。各部门数据机房自行建设,数据资源相对分散,但规模普遍不大,导致运维效率低、成本高,基础资源占用率较高,亟需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将全市具有共性的软硬件信息资源云化,形成信息资源池,IT资源统一配置,提升资源集约化有效利用。数据分散,共享困难。部分部门业务应用由省厅集中建设,本地没有数据资源备份,难以协调共享;很多部门的业务应用运行在内部专网,形成数据资源共享壁垒,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加之个别部门比较保守,没有数据资源共享意愿,导致数据共享执行困难。调研过程中超过90%的部门提出需要跨部门数据共享交换的需求,因此,建设大数据平台已迫在眉睫。大数据应用发展依然滞后,大多数市直部门都没有实现移动办公,有些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仍然靠传统的纸质材料签字盖章方式,效率较低;在政务方面,虽然建设了政务大厅,也仅仅是将各部门汇集到一起集中办公,各部门仍然是串行审批,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医疗卫生方面,尚未建立区域统一医疗信息平台、电子病历及健康档案系统;教育信息化方面也基本空白,三通两平台及校园无线覆盖等方面都尚未建设;交通出行仍然是传统方式,没有公交实时信息、路线规划、道路诱导及停车诱导等信息;旅游方面也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发布,并没有针对游客在出行前、游览中及结束后提供完整的服务;在城市应急及综合执法方面,信息化及自动化水平也较低,大大影响工作效率。因此,营口市政府加快统筹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工程已迫在眉睫,以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支持跨部门、跨领域业务协同为目的,重点打造集约化的大数据中心,构建公共支撑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创新、协同开放。与此同时,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下,营口市已将大数据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营口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着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营口行动纲要》,加快“两化”融合和大数据平台建设,积极构建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新型工业体系。营口市“十三五”规划指出:打造服务于东北地区的大数据处理中心,深化大数据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创新应用。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加快大数据产业及智慧营口战略布局,营口市大数据建设已经启动,并积极为申报国家试点做准备。3.6项目大数据产业园发展优势分析3.7市场分析结论综上,随着国家及辽宁省、营口市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大数据市场需求将日益加大,且庞大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资金给本项目实施带来了空前的机遇,面临巨大的市场发展契机。项目实施优势明显,项目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地理位置选择营口市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大辽河入海口的左岸。西临渤海辽东湾,北与大洼县、海城市为邻,东与岫岩县、庄河市接壤,南与瓦房店市、普兰店市毗连。营口物产丰盛、交通便利,是东北重要的出海通道,是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东北亚地区最具发展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全国首批重点沿海开放城市,辽东湾中心城市,辽东湾经济区中心城市、辽东湾经济金融中心,辽东湾现代服务业中心,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本项目位于辽宁(营口)产业基地核心区,北临新海大街,南临新富大街,东临民生路,西临安定南里。北向为明湖广场。项目致力于打造环渤海乃至全国信息技术的龙头型产业园,辐射周边,从而带动营口的经济技术发展。项目位置示意图环渤海经济圈营口区位项目所在城市位置营口城市景观4.2区域建设条件4.2.1区域位置概况营口市位于辽东半岛中枢,辽河入海口左岸。西临渤海辽东湾,与葫芦岛隔海相望;西北与大洼区相连;北与辽宁省鞍山市为邻;东与辽宁省丹东市接壤;南与大连市相连。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21°56′至123°02′之间,北纬39°55′至40°56′之间。市域南北最长处111.8公里,东西最宽处50.7公里。市域总面积5402平方公里。4.2.2区域地形地貌营口市地形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东部为山地,海拔在100-1000米;中部为丘陵,海拔50-200米;西部为平原,海拔2-10米。各自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27%、31.6%和41.4%。境内有大小山峰2800座,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有4座,800-1000米的11座,500-800米的29座。最高峰步云山,海拔1130.7米,最低处为大石桥市石佛镇丝瓜村河滩地,海拔1.2米。4.2.3区域气候条件营口市西临渤海辽东湾,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光照充足,气候条件优越。营口市年平均气温为7~9.5°C,沿海、平原、丘陵一带稍高,东部山区略低。年降水量为670~800毫米,雨量适中。雨量地域分布是东南部山区雨量较多,西北部沿海平原及丘陵一带降水较少,由东南向西北部递减。日照时数为2600~288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其分布是沿海地带多,东部山区少,等值线与海岸线平行。4.2.4区位交通区位条件营口地处辽东半岛中枢,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通道,交通物流业较为发达。同时拥有港口、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管道运输等多种交通模式,实现了海陆空立体型交通格局,是东北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之一,东北区域交通物流枢纽城市之一,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2010年商务部正式确立营口市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化物流示范市。2012年交通运输部批准营口市为全国第三批甩挂运输试点城市。201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之一。港口营口港是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通道,中国沿海综合型大港。自1861年开港,共辖辽河、鲅鱼圈、仙人岛、盘锦和绥中5个港区。陆域面积30多平方公里,共有生产泊位78个,其中30万吨级泊位2个,20万吨级泊位1个。共有集装箱、钢材、矿石、汽车、原油、煤炭、大件设备、粮食、杂货等10余个专业化码头。港内有500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400万平方米的物流园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配有恒温库、钢材库、期货交割库、保税库、入仓即可退税的出口监管仓及可办理国际保税物流业务的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同世界50多个国家的14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运业务关系。开通营口港至哈尔滨、长春、佳木斯、牡丹江、绥芬河等40多条国内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每周6班经满洲里出境,已开通至俄罗斯·莫斯科、卡卢加、波兰·华沙、白俄罗斯·岑特罗利特、斯洛伐克·多布拉等多条国际直达集装箱班列,业务量居全国港口之首。内贸集装箱航线遍布全国沿海各港口,箱量稳居东北第一,全国前列。开通了中国北方第一条到广州南沙港的“天天班”航线和营口-潍坊陆海甩挂运输大通道。

2016年7月,营口港“中俄海铁联运项目”获批全国16个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15年,营口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3亿吨,列中国沿海港口第8位,世界港口第10位;集装箱561.2万TEU,列全国沿海港口第10位,汽车4548辆;旅客6万人次。航空营口兰旗机场(YINGKOULANQIAIRPORT)位于沿海新区兰旗村胜利河附近。现机场等级为4C标准,跑道长度初步为2600米。营口兰旗机场主要服务于营口大市及周边城市的公务、商务、旅游方面的需求,建设成为辽东湾地区枢纽机场、环渤海地区重要机场、东北地区主要民用机场以及重要的货物运输机场,并兼顾航空救援等应急功能。已开通营口至上海(浦东)

、深圳、济南、[28]

哈尔滨等城市的航班。营口兰旗机场有公交240路通往营口长途客运中心,有公交241路通往高铁营口东站,方便旅客换乘。公路境内有三条高速公路:沈海高速(G15)、阜营高速(S21)和庄盖高速(S19);黑大公路(G202)、庄西公路(G305)、丹东公路(G228)、饶盖公路(G229)四条国道;以及沈营线、岫水线、营大线、盖亮线、盖普线、熊城线、吉高线、塔营线、青营线、北土线、、盖梁线等公路相互纵横,形成发达的公路网;铁路境内有哈大高铁、盘营高铁,设有营口东站、盖州西站、鲅鱼圈站。普通铁路有长大线、沙鲅线和营大线。境内有营口、大石桥、盖州、熊岳城、老边等主要车站。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营口1861年被辟为通商口岸,被誉为“东方贸易总汇”和“关外上海"。也是中国最早兴办近代工业的城市和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营口是中国传统轻纺工业基地和新兴的冶金石化装备制造工业基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9.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97.7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605.9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4:52.72:40.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93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5.1项目设计理念本方案以生态、绿色、激发城市活力作为设计理念,借鉴国外同类项目的成功经验。高层建筑及综合体的设计形式来自“环渤海之帆”的母题,与地块北面的明湖形成良好的呼应关系,流线的形态与周边的自然相融合。同时也寓意本项目借国家振兴东北发展之势,成功拉起外开放之引擎,形成环渤海(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地标型建筑。5.2总体设计方案一、平面布局:南区为生产科研、北区为会议生活。分区明确,各区块功能多样。交通流线形成人车分离。整体布局精巧,富有活力,形成以人为本的功能布局,体现营口新区的朝气与活力。二、空间布局:和周边地块建立良好的互动与自然环境形成有机的融合。三、单体设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线清晰。数据中心地块建筑单体富有科技感,整体感统一,生态绿色节能。四、景观设计:采用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如:雨洪管理、屋顶光伏板及绿色屋面的设计手法。景观设计布局更多的为使用者提供室外公共休闲和交流的场地。总平面布置图体块分析图区域分析图功能分析图鸟瞰图商业办公综合体效果图大数据会展中心效果图大数据工业区南入口效果图大数据中心楼效果图大数据中心孵化楼效果图大数据工业区南入口及围墙效果图交通分析图消防分析图景观分析图景观意向图5.3项目发展规划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将建成立足营口市,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服务环渤海乃至全国及一带一路;围绕数据中心,打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随着数据运营的实际需要,逐步引入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及其他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营销、数据应用、金融服务等相关企业加盟,不断创新完善数据运营模式、推进环渤海大数据域各项应用的运营发展;陆续组建大数据产业联盟、大数据产业投资基金、大数据交易中心,不断优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智慧环渤海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服务于自贸区的建设发展,奠定环渤海大数据产业的战略位置,最终建成东北地区大数据集散和信息交互、开发、流通的中心。5.4项目主要业务产业园将围绕以下业务开展第一阶段建设:园区建设及运营,大数据建设及服务能力销售,大数据招商及企业合作、创业扶持、商业开发及合作,以承接政府智慧城市为主的项目。5.5项目商业模式根据成本估算,第一阶段建设将需要68亿人民币资金投入,合资公司注资30亿人民币(其中政府3亿人民币以土地资产入股,乐德投资27亿人民币以现金方式入股),采用政府土地入股合资公司成立一次性注入,乐德投资按照政府入资等值注入,作为项目启动,后期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分期到位。剩余38亿资金将以基金配资方式解决。5.6工程建设方案5.6.1方案指导原则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建筑物轻型化、公用工程社会化等原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项目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场地面积,要使园区建筑平面规整紧凑,注重实用性。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投资。5.6.2主要建筑工程量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84618平方米,其中商业用地158962.7平方米,工业用地191678.9平方米,居住用地3397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9022平方米。项目建筑内容及工程量情况表工程类别工程名称建筑面积(m2)1、工业用地数据中心110000.00孵化楼65500.00附属用房8000.00合计183500.002、商业用地会展中心19500.00众投空间38000.00办公85000.00公寓57000.00零售/服务68000.00健身中心7800.00合计275300.003、居住居住用房40222.00总建筑面积499022.004、公共工程停车场14000.00道路硬化60000.00绿化工程87308.295.7工程管线布置方案5.7.1给排水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GB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一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GB50014一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金卜规范》GB50084-2001二、给水设计A、水源本项目工程水源为当地自来水公司供水。引入管采用管径DN150。B、室内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由当地自来水公司直接供水。给水管道采用PP一R给水管,热熔连接。消防给水系统设有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米,确保同层任何部位都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点。消火栓采用SG24/65型室内自救式消火栓,消火栓口径为DN65,水龙带长25米,水枪喷嘴为DN19。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钢管。C、室外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水源为当地自来水公司供水。给水管网系统布置成环状,主要管径由DN150组成,室外设有地上式消火栓。三、排水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