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古诗三首课后练习第1课时语基素养专训一、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1.日暮汉宫传(chuán

zhuàn)蜡烛,(轻青)烟散入五侯(hóu

hòu)家。2.纤(xiān

qiàn)纤擢素手,札(zhā

zhá)札弄机杼。3.盈(yínɡ

yín)盈一水(涧间),脉(mài

mò)脉不得语。4.中庭地白树栖(qī

xī)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点拨:第1题中“轻烟”指的是轻烟袅袅,应选“轻”。第2题中“纤纤”是纤细的意思,应选“xiān”。第3题中“间”是“间隔”的意思,应选“间”,“脉脉”是相视无言的样子,应选“mò”。第4题中“栖”指鹊鸦在树上停留,应选“qī”。二、同音字填空。

zhāng

文(

)

(

)贴

表(

)

qī (

)息 (

)负 (

)待

yíng

轻(

)

晶(

)

(

)救

哭(

)

机(

)

放(

)点拨:本题考查同音字。在平日学习中注意积累。本题可以根据词语的意思进行填写。如:“哭泣”指轻声哭,有泪水,应填“泣”。章张彰栖欺期盈莹营泣器弃三、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春城无处不飞花。(

)A.指云南昆明。 B.指春天的京城。2.终日不成章。(

)A.文章。 B.花纹。

...点拨: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可以联系诗句大意及写作背景,把选项中字词的意思代入诗句中,看是否能解释得通。BB3.中庭地白树栖鸦。(

)A.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B.地面变白了。4.泣涕零如雨。(

)A.落下。 B.凋零。...AA四、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1.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D点拨: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判断。D项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中的“月明”是指月亮明亮,不能断开,“人尽望”意思是人们都在仰望,不能断开,“秋思”和“落谁家”同样也不能断开,正确的应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此选D。2.【新题型】下图对应的诗句是(

)

A.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点拨:本题考查观察能力和对诗句的理解。图中春风吹拂着的垂柳和缤纷的落花,符合“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景物特征,因此选B。B五、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光照得庭院的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课本中的注释、插图和写作背景,抓住关键字词的意思可以概括出诗句的意思。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六、【新情境】老师要求同学们以“诗歌中的传统文化”为主题做一张知识卡,请你把对应习俗的序号填入方框内。①折柳插门②祈求姻缘③吃月饼寒食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七夕节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中秋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①②③点拨:本题考查文化积累。寒食节折柳插门的习俗是纪念春秋时晋国大臣介之推的。七夕节庆祝的是牛郎和织女之间的相会,有祈求姻缘的习俗。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第2课时主题素养特训《寒食》——寒食节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点拨: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由诗句中“无处不飞花”“御柳斜”可以想象春日里落花飞舞、垂柳依依的美好景象,作者抓住“花”“柳”来描写春天的景色。花柳(2)发挥想象,根据诗句的描述,把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象描绘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力。结合课本中的注释和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行描述。示例: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皇城里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摆着。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这两句诗中涉及的传统习俗是___________。点拨:由诗句中的“汉宫传蜡烛”可知,这两句诗讲了寒食节取新火的习俗。取新火(2)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

)图。A.灯火通明B.走马传烛点拨:本题考查想象能力。从“传蜡烛”可以想象到诗句描绘的是夜晚走马传烛的画面。B《迢迢牵牛星》——七夕节3.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本诗取材于我国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主人公是织女。全诗抒发了女子的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夫妻分离的悲哀。(

)点拨:本题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和对诗句的理解。结合写作背景和对诗句的赏析、理解,(1)(2)(3)题的表述都正确。√(2)本诗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感染力。(

)(3)这首诗运用了“迢迢”“皎皎”等六个叠词,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音乐美,而且使诗歌表达的情感更加动人。(

)√√4.诗中描写织女因思念爱人而备受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根据“因思念爱人而备受折磨”,再结合诗句意思,可知应填“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5.【新题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四句诗描绘的画面是(

)

A

B

CB点拨: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观察能力。四句诗的意思是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联系首联可知,诗句写的是牛郎和织女被天河阻隔的事,图A描绘的是织女被抓的场面,图C描绘的是鹊桥相会的情景,只有B项符合诗句意思。《十五夜望月》——中秋节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1)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月光鹊鸦露水桂花寂寞冷清点拨:本题考查景物描写。通过朗读、理解诗句,知道诗句的大意是月光照在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提炼出描写的景物为:月光、鹊鸦、露水、桂花等。诗句虽无“月”字出现,却处处可见月夜之清幽冷寂,渲染了寂寞冷清的气氛。(2)这两句诗不带一个“月”字,但我们由“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月色皎洁。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地白”是因为月光照射,由此可看出月色皎洁。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的是明亮的月光洒在地上,好像泛起了一层白霜,与此景相似。地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尽”的意思是(

)A.尽头。

B.都。点拨:根据诗句意思,“人尽望”意思是人们都在仰望,可知“尽”的意思是“都”。B(2)这两句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感情。一个“落”字让这份情思具有了______(A.静态之美B.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点拨:本题考查评价鉴赏能力。诗人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友人,偏偏说“落谁家”,表达含蓄深远。“落”是动词,“秋思落”呈动态之美。思念友人B(3)下列诗句中的“月”承载的感情与本诗不同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