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巴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巴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四川省巴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四川省巴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中市2023年春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60分钟完卷)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清楚。2.所有题在答卷规定的位置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卷交监考老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扬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运河的开凿与哪位皇帝密切相关()A.汉武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2.2023年6月11日16时30分,随着最后一门考试科目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涌出考场,欢呼雀跃,巴中市2023年中考顺利收官。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可以追溯到历史上开创于______时期的______。()A.隋朝;九品中正制 B.隋朝;科举制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唐朝;科举制3.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A.平定了安史之乱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6.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说明当时人们不愿当兵,这反映出宋代政策是()A.重武轻文 B.重农抑商C.重文轻武 D.重商抑农7.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 B.C. D.8.“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颂扬的是以“莫须有”罪名被处死的南宋名将,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A.他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B.他的军队曾在澶州大败金军主力C.他收复了中原,被人民敬仰D.他力劝皇帝亲征9.“这是一个结束分裂割据实行统一的封建王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形成回族的朝代;为了便于南粮北运,它开辟了规模空前的航运……”材料所指朝代的建立者是谁()A.成吉思汗 B.隋文帝 C.忽必烈 D.隋炀帝10.某同学梳理北京历史沿革时制作了如下表格。与这三个朝代相对应的制度是()西周秦元属于燕国分属广阳郡、渔阳郡等隶属于中书省A.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 B.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C.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 D.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11.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生活需求而对诗进行的改良。元曲则是在宋词的基础上,融入了胡人特色的词,是随着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而强制性推行的表现形式,所以元曲也叫胡曲。宋元时期,词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的鼓励政策 B.科举制的推动C.市民阶层壮大 D.民族交融加强12.如下图,如果你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市民,你可能()A.观看蹴鞠表演 B.品尝烤红薯C.听《红楼梦》 D.观看京剧13.现代社会,各种物流快递纷纷兴起,如顺丰速运、圆通快递等。我国宋元时期为使臣和商旅往来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方便的场所是()A.驿站 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 D.都护府14.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A.三省六部制 B.三司C.行省制 D.厂卫特务机构15.“明朝中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沿海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材料认为倭患严重的原因是()A.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B.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C.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的政策 D.沿海居民走私活动猖獗16.为了防御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明朝先后十多次修筑长城,明长城的东西两端是()A.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C.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17.明神宗四十六年、四十七、四十八这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明思宗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由此可推断()A.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 B.明朝末年军事实力衰落C.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 D.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18.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A.驱逐了殖民势力 B.增进了中外友好交往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巩固了清朝海防19.据记载,至乾隆时某座城市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该城市是()A.苏州 B.汉口镇 C.景德镇 D.扬州20.李红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时,对其主要成就进行了归纳整理,其中有一项出现了错误,这一项是()A.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B.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C.宋代文学家具有豪放风格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D.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二、材料分析题(22分)21.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唐朝人口统计表(部分)时间人口数649年1900万人726年4141万人741年4531万人(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2分)唐朝时期经济发展,中外交往频繁,请你列举两例唐朝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2分)材料二北宋时期,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格局发生了巨变,以前“坊”“市”封闭分离的格局被打破,“坊”“市”互通,夜市兴盛,使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这是都市生活繁荣的基础。——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参(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的原因(2分)并概括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的表现。(3分)材料三谚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3)材料三是宋代谚语,在宋代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这些谚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2分)22.明清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下图是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画面描绘的是明水军与倭寇交战的情景。(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水军”的主帅是谁?(1分)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哪里的居住权?(1分)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我的自称)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连横《台湾通史》(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余”是谁?(1分)“贵国”指哪个国家?(1分)材料三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3)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为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哪些“努力”?(3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指出为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可以做哪些努力?(4分)三、实践探究题(18分)23.“盛世”与“统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总是紧密联系的,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与统一”的探究活动,邀你参与其中。【资料准备】(1)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2分)【回眸盛世】(2)为了更好地探究学习,小明同学制作一张《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简表》,没全部完成,请你帮他完成表格。(6分)朝代西汉东汉唐朝清朝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光武中兴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3)请以唐朝其中一个盛世局面为例,说明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盛世局面的形成。(2分)【探究统一】(4)清朝前期统治者在反击外来侵略和巩固边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6分)区域新疆西藏台湾设置管理机构(5)请结合以上活动简要说明“统一”与“盛世”的关系。(2分)

巴中市2023年春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BCDC 6——10CBACD11——15CAADC 16——20CCCAC二、材料分析题(22分)21.(1)人口数量大幅增加(2分);遣唐使来唐,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与新罗往来密切(任答两点2分)。(2)中央集权加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分)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格局发生巨变,坊市结构被打破;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出现夜市。(3分)(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2分)22.(1)戚继光(1分);澳门(1分)。(2)郑成功(1分);荷兰(1分)。(3)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3分)。(4)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反对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三、实践探究题(18分)23.(1)教科书、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③康乾盛世(每点2分,共6分)(3)措施: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