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专用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含答案)_第1页
黑龙江专用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含答案)_第2页
黑龙江专用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含答案)_第3页
黑龙江专用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含答案)_第4页
黑龙江专用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专用中考篇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学案专题06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专题06古诗词鉴赏

对记诵积累有具体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能正确理解并默写要求背诵的诗文名句;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诗词鉴赏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

所考查的对象侧重于诗词曲的理解,主要题型在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及重点诗句、字词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策略:

(1)描绘画面,分析意境:

方法:抓住主要景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以扩展再现,再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概括画面的特点、情调、氛围即可。常用词语有:孤寂、冷清(凄清、冷寂、凄凉)、恬静(恬淡、幽静、静谧)、优美(清幽、清新、秀丽)、雄浑壮阔、萧瑟、肃穆等。

意境常见的表达一般用二个双音节词,共四个字,例如:

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清冷、清新明丽、肃杀荒凉、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生机勃勃、萧瑟凄清、繁华热闹、雄浑壮丽、迷蒙飘渺等。

(2)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托物寓理、感物伤怀等)

表现手法:

烘托(反衬)、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白描、言此及彼、意在言外、由远及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修辞手法: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对偶、设问、反复、反问、互文等。

(附解题格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

准确指出写作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写作手法;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对象的什么特点;分析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注:诗词中表达技巧大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

(3)赏析语言

答题思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总之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赏析思想内容

答题思路:分析表达的情感;揭示蕴含的哲理(常见于哲理诗,结合诗句准确概括即可)。

答题格式:诗歌通过描写了什么景色或刻画了什么人物等,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1.(2023七上·双鸭山期中)【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领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C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

【解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点评】(1)ABD正确。C.颈联蕴含的哲理是:旧事物必将被新生物所取代,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

故答案为:C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到达什么地方了,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借“雁足传书"寄托

思乡之情,此时的诗人孤身在外,不能与亲人团聚,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因此这里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

例2.(2023七上·肇源期中)【古诗词阅读】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1)D

(2)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基础上,

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正误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把握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点评】(1)ABC.正确:D.有误,“鸟儿从山中飞出”错误,应为鸟儿飞入山中。

故答案为:D。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故答案为: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2023七上·肇源月考)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也用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2)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C.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D.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答案】(1)算不上“慷慨激昂”,可以概括为“雄奇豪迈”。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2)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观沧海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通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在理解古诗含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归纳本诗的语言特点,并分析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2)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古诗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点评】(1)《观沧海》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所以算不上“慷慨激昂”,可以概括为“雄奇豪迈”。

故答案为:算不上“慷慨激昂”,可以概括为“雄奇豪迈”。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2)C: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错误。大风大浪的景象是实景。

故答案为:C

2.(2023七上·鸡西期中)【诗词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

B.“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最后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游子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2)这首元曲抒发了天涯游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D

(2)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肝肠寸断的念家思亲之情。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反衬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衬托的理解与掌握。衬托的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性格或特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分两种:类似事物的陪衬叫正衬,相反、有差别事物的陪衬叫反衬,要注意辨别。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掌握。诗人的情感总是寄托在具体的意象之中。意象是带有诗人情感的物象(景物),诗人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要找出意象,然后加以想象,紧扣诗中的形象和画面进行描绘,可适当添加细节。再思考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点评】(1)A正确;B正确;C正确;D“小桥流水人家"这一清雅安适的景象反衬游子的孤独落寞。

故答案为:D

(2)这首散曲前三句用白描,描写9个景物: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这九种景物,融情于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故答案为: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肝肠寸断的念家思亲之情。

3.(2023七上·肇源月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本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D

(2)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1)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点评】(1)D.尾联的意思是: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此时诗人漂泊在外,并没有暗示要回答家乡,而是思乡的愁绪。故该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孤独之情开篇显露。

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见到鸿雁,想到鸿雁传书,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表达了诗人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2023七下·肇源月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___的景象。

(2)诗歌的最后两句写的含蓄而富有情致,请简要赏析。

【答案】(1)对偶或拟人;雄伟壮阔/气势磅礴

(2)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含蓄的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不舍与眷恋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点评】(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解答时可多角度、多方面考虑,此句要从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方面进行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意思是: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山随"对“江入”、“平野"对“大荒”。“尽"对“流”。这句运用了对偶。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景象。

故答案为:对偶或拟人;雄伟壮阔/气势磅礴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尾联由观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作者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含蓄的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不舍与眷恋之情。

5.(2023七下·海林期中)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赏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妙处。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对春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点评】(1)“百般红紫斗芳菲”,这句话的意思是:想方设法竟相争妍斗艳。所以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现诗人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意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据此可知,诗人表面写万物积极“留春”的情景,其实是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为: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诗人告诉人们“无才思”并不可怕,但是一定要珍惜光阴,抓住时机,不负韶光,从中寄寓着一定的哲思,即: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故答案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对春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6.(2020七下·绥棱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从修辞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1)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2)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落红”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1)试题分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解答时根据句意和自己的理解用流畅的话语把他写出来即可。(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答要结合诗句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句中把自己比喻成“落红"形象生动地写出自己即使辞官仍会关心国家前途。

故答案为:⑴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⑵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落红”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点评】⑴诗歌展现的情景,就是在翻译诗句的基础啊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使画面更生动。⑵⑴赏析的角度很多,无论是修辞、写法、哲理还是还是炼字,都需要结合诗歌内容仔细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结合注释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7.(2023八上·双鸭山期中)【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描写西湖初春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细致描摹早春景致。暖树,初春的树。

C.尾联的“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寓情于景,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2)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春游钱塘湖的感情?

【答案】(1)B

(2)最爱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内容、语言、手法、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2)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点评】(1)ACD正确。B、暖树,向阳的树,不是“初春的树"。

故答案为:B。

(2)尾联意为: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最爱”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最爱。

8.(2023八上·绥棱期中)赏析《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中“争"和“啄”的表达效果

【答案】(1)不好。用“几处"说明早莺还很少,新燕不多,不知谁家。“几处”和“谁家"突出了初春时节报春的动物很少。如果换成“处处”和“家家"就体现不出早春的特点了。

(2)“争”和“啄"这两个动词细致传神地刻画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惜春悲秋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理解能力。词语能否调换题型,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理由可以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词语所在句子的语境意义考虑,然后联系与上下文的关系,从表达效果方面,从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理解能力。“几处”二字,照应“早莺"。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既照应了“新燕”,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这首诗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故答案为:不好。用“几处”说明早莺还很少,新燕不多,不知谁家。“几处"和“谁家”突出了初春时节报春的动物很少。如果换成“处处"和“家家”就体现不出早春的特点了。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

可以从修辞手法、炼字等角度来赏析。这两句采用对偶,用“争"字表现天气不是很暖,早归的莺争占向阳的树的热闹场景;用“啄”字表现小燕刚刚归来忙着衔泥筑巢的情景,富有动态美,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故答案为:“争"和“啄”这两个动词细致传神地刻画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9.(2020八上·富锦期末)古诗词赏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结庐"的“庐”指的是,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语句回答。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的含义。

【答案】(1)简陋的房屋;心远地自偏。

(2)“悠然"写出诗人远离尘世后自得、闲适、恬淡的心境。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解析】(1)①理解诗歌词语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结庐在人境”意思是“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庐,简陋的房屋。②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悠然:自得的样子。诗人悠闲、淡泊地在篱下采菊,眼神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表达诗人闲适、恬淡自得的心情(或心境)。

故答案为:⑴简陋的房屋;心远地自偏。

⑵“悠然"写出诗人远离尘世后自得、闲适、恬淡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意思作答。

⑵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

10.(2023八上·肇源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2)有人认为《关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四句在文中作用极为重要,不可或缺。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B

(2)这四句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的情状及其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四句先埋下迂回低缓的基调,进而引出下文明快灿烂的画面,使诗歌富有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全诗的生动性。运用心理和动作描写,形象地显示了君子对那位“淑女”的痴情程度,为了追求心上人,当遭到拒绝的时候,内心极度痛苦,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一章刻画了诗人忧思、悲苦难眠的形象。“辗转反侧"包含了诗人那种苦闷而焦躁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古诗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读懂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句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在古诗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等。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点评】(1)B:错误。是虚写。

故答案为:B

(2)翻译为: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这四句话写了男子因为对女子的相思,对女子的求而不得而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此时的男子还是内心纠结的,苦闷的,烦躁的,焦急的,他不知道该如何让女子同意他的求爱,如何改变女子对他的态度呢。而下文是男子对女子的求爱场景,画面积极。这里是避免文章平铺直叙,增加文章的波澜。

故答案为:这四句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的情状及其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四句先埋下迂回低缓的基调,进而引出下文明快灿烂的画面,使诗歌富有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全诗的生动性。运用心理和动作描写,形象地显示了君子对那位“淑女”的痴情程度,为了追求心上人,当遭到拒绝的时候,内心极度痛苦,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一章刻画了诗人忧思、悲苦难眠的形象。“辗转反侧"包含了诗人那种苦闷而焦躁之情。

11.(2023八上·富锦期中)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色以及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色以及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

【点评】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12.(2023八上·肇源期中)【古诗阅读】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各地方的民歌。

B.“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辗转”(叠韵)刻画出因思念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诗表现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质。

D.《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

(2)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答案】(1)C

(2)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用“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2)本题考查写作的手法。做此类题,要掌握乐府诗中三大主要手法“赋、比、兴"中的“兴(起兴)”,先从别的人事物引起所咏之物,来抒发自我的情怀,为后面烘托气氛,并引出后面的内容。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点评】(1)ABD.正确。C.有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描写的不是“窈窕淑女”,而是“君子”,表现了君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质。故答案为:C。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诗歌在艺术上巧妙地采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用雎鸠鸟的和鸣比喻男女之间的和谐恩爱,贴切自然,意蕴丰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景,描绘了一幅水鸟和鸣的美好画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抒情,表达君子对淑女的追求与爱恋。画面与感情自然契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故答案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用“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13.(2023八下·黑龙江期末)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伐薪烧炭"的目的。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说明了卖炭翁为生活所迫的无奈。

(2)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用诗歌原句填空)

【答案】(1)A

(2)身上衣;口中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卖炭翁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通读古诗,理解古诗含义及主题思想,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注意是用诗歌原句填空。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好价钱,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点评】(1)A:错误。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

故答案为:A

(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翻译为: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故答案为:身上衣、口中食

14.(2023八下·北林期末)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和《山坡羊骊山怀古》

(甲)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乙)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对两首散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曲开头化动为静,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暗示这是兵家必争之地。

B乙曲前三句回顾历史,"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对古今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感慨。

C甲曲中"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两首散曲结尾分别用"兴”与"亡”、"赢”与"输”的对比深化全曲的主题。

(2)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答案】(1)A;

(2)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兴盛也好,衰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慨。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A.有误,甲曲开头是化静为动;

BCD.正确。

故选:A。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运用了议论,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无论一个朝代兴盛还是衰亡,最终受苦的都是百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愤慨。

故答案为:(1)A;

(2)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兴盛也好,衰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慨。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根据选项的具体表述去分析和判断,最终选择最符合题干的一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要懂得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从字词的炼字艺术,到情感主旨的分析表达等角度去分析和表达即可。

15.(2023八下·铁锋期末)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B.诗人用极简省的笔墨刻画出差役凶狠蛮横的形象。

C.“无完裙”,通过说衣不蔽体,写出老妇人一家生活的困窘。

D.诗人歌颂了老妇人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用的好,试分析

【答案】(1)D

(2)暗示老妇被抓走后老翁境况的凄苦,提示了官吏的冷酷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D:《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作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同情,而非“赞颂了老妇人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诗句词语的赏析。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意思是: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与老翁一个人告别。独:只。联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可知,只和老翁告别暗示老妇已经投向河阳的战役,为部队准备早餐;再联系“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可知,老妇离开后老翁家中境况愈加凄苦;一方面表现了官吏的冷酷,另一方面通过老妇一家人的境况来展现战争下的底层人民的境况,表现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6.(2023八下·绥棱月考)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1)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表达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2)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喻;对偶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注意明确诗句所用具体手法和它的作用,分析写出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抒情的表达方式及诗人情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作的关键是整体阅读诗歌文本,然后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具体的词句概括即可。

【点评】(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首先找到颈联所在的句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将山河比作风飘絮,把自己的个人经历比作“雨打萍"。这样形象直观地表达,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故答案为: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表达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2)题干要求回答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首先判断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表达方式来看是抒情,而且是直抒胸臆,表达的是自己宁折不弯,不可投降变节的忠耿之情。

故答案为: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

17.(2023九上·双鸭山期中)【诗词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

C.诗人借用“垂钓"梦日”两个典故,表达被朝廷弃用的愤懑之情。

D.本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答案】(1)C

(2)“破"挂”两个动词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行路难(其一)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此类句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

(2)本题考查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字词句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本意)和深层含义(文中的意思、情感、主旨)。应对这样的题型,学生只需找出本义和深层含义即可,难点在于深层含义中的主旨部分。

【点评】(1)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思是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豪华宴会的场景,然而,这种宴会的场面并没有让作者感到开心和满足。反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无误。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思是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无误。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作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人生的道路比作渡过冰塞川和登上太行山,寓意人生道路的艰难和险阻。同时,他又以姜尚和伊尹自比,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有误。

D、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是一首具有深刻个人情感和社会意义的抒情诗。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困惑,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无误。

故答案为:C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破”的意思是击破,“挂"的意思是挂起,这这两个字写出了杨帆破浪的场景,充满了力量和气势。

故答案为:“破”“挂"两个动词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18.(2020九上·富锦期末)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对尾联做简要分析。

【答案】尾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崇高气节。(表达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这句诗意思: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但要死得其所,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作者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故答案为:尾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崇高气节。(表达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对尾联做简要分析。

19.(2023九上·肇源期末)【古诗词阅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不同。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1)B

(2)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1分)突出塞下悲凉的秋景,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思乡怀人

【解析】(1)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诗歌内容,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点评】(1)B.有误,“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大雁又飞回衡阳了,没有一点停留之意。

故答案为:B。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战士们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的荒凉景色。这段景物描写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突出了边塞戒备森严、战事吃紧的境况。

故答案为: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悲凉的秋景,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0.(2023九上·绥棱月考)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轻车简从去边塞慰问将士的情景,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B.领联中,诗人用“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依的情感。

C.一股烽烟在沙漠中笔直向上,一轮落日西挂在黄河之上。这边塞景色令诗人赞叹且惊喜。

D.“都护在燕然”写诗人到了边塞却得知都护还在前线杀敌,因而对都护心生失望与不满。

(2)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本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D

(2)例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苦闷之情。例2:“单”“张"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使至塞上

【解析】(1)ABC正确。D.不正确,尾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大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故“对都护心生失望和不满”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可知,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抒发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故答案为:(1)D

(2)例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苦闷之情。例2:“单”“张"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点评】(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1.(2023九上·绥棱期中)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各句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凄凉地”“弃置身"点明诗人是被放逐的,暗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颔联运用典故,表达诗人感时叹逝之情、世异人非之慨。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千帆”“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D.尾联是点睛之笔,点明酬答之意,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2)诗的颈联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C

(2)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意象的理解与掌握。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要找出意象,然后联系上下文及关键词,分析意象的特点,品味出作者的情感,描绘意象时可适当展开合理想像,紧扣诗中的形象和画面进行描绘,可适当添加细节。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常见的诗词意象的含义。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掌握。诗人的情感总是寄托在具体的意象之中。意象是带有诗人情感的物象(景物),诗人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要找出意象,然后加以想象,紧扣诗中的形象和画面进行描绘,可适当添加细节。再思考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点评】(1)A正确;B正确;C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劝慰朋友也是劝勉自己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故错;D正确

故答案为:C

(2)颈联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通意义。后人用此句,并不和诗人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故答案为: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22.(2023九下·绥化期中)诗歌鉴赏,赏析《渔家傲·秋思》与《使至塞上》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渔家傲·秋思》和《使至塞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出孤寂的心情。

B.《使至塞上》中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渔家傲·秋思》一诗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渔家傲·秋思》中“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2)【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画线语句品析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

【答案】(1)D

(2)示例:《渔家傲·秋思》“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心理描写(或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功业未成,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和思乡愁苦之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或外貌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

《使至寒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苦闷之情。“单”“张"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内容、语言、手法、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点评】(1).ABC正确。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散万里乡愁。但边患未平,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这两句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表现了作者慷慨悲壮的爱国情怀,也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选项中的“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D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前一句写守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后一句写将士们的矛盾心理。"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勒”,刻的意思。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借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也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故答案为:示例:《渔家傲·秋思》“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心理描写(或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功业未成,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和思乡愁苦之情。“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或外貌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

《使至寒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苦闷之情。“单”“张"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23.(2023九下·肇州月考)【古诗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绘景取胜,想象瑰丽,景象雄浑壮阔,整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B.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叙述中交代地点和事由。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昼夜美景,展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D.尾联不仅将“故乡水”拟人化,还用“怜"送”二字表达诗人和故乡彼此的情意,直接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以本诗颔联为例,任选几个角度,具体说说该角度对你品味这首诗的帮助。(从对仗、炼字、写作手法、情感等角度谈皆可。)

【答案】(1)D

(2)赏析: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帮助:它们既帮助我体会到诗人乘船渡过荆门之后看见的壮阔景象,又让我体会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以及辽阔的视野、高远的境界。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ABC.正确;

D.有误。“直接表达"错误。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所以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可重点分析其中的“随"入”字;流动感。从写作手法角度,可重点分析借景抒情写法在诗句中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