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专用)热点03信息类文本图文转换题学案(含解析)热点03:现代文阅读I之信息文本中图文转换类题(解析版)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文本形式及内容题目考查内容
2023北京卷三则材料(关于认知的科普文章)5.有同学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①-⑤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6分)理解文章内容
2022新高考II卷三则材料(关于翻译的学术论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注意:内容表格形式呈现)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全国甲卷三则材料(关于水稻的论著)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注意:内容表格形式呈现)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全国乙卷三则材料(关于雪花的科普文)(第三则材料有图形)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2021新高考I卷两则材料(文学论著,其中材料一配有图片)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
全国乙卷三则材料(关于粮食的文章)(第一则材料是文字与图表结合)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命题特点
图文转换题一直存在于各年高考试卷中,没有间断。
2.由材料读图向做题读图转化,基本上考查以思维导图形式整出文章结构。
3.从2022年开始,概括文章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主观题注意审题,明确问题的关键点,知道问的是什么,如何做到语言简洁,准确概况,而客观题明了命题陷阱:信息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常见的设误方式有:偷换概念、混淆是非、指代有误、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混淆时态、关系错位、说法绝对等。这些常见设误方式,学生应高度注意,理清原文结构脉络,仔细比对,避免受到干扰。
二、学会勾画标注: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一定要标画文中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典型论据、关键词语等重要信息,从点、面角度梳理清楚文本的主要内容、思路结构,从而为下一步的做题做好准备,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和准确率。
三、把握材料异同:信息类文本阅读一般由2、3则材料组成一个阅读任务群。这些材料呈现出中心话题一致、切入角度各异的特点。材料的文体可能不同,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图表。这对学生阅读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应清楚辨析这些材料的异同之处,为解答题目做好准备。
四、全面准确获取信息:信息文本中图文转换类题考查的重点就是获取筛选、加工信息,因此阅读文本必然包含了大量信息,命制的试题中也必然包含了一些干扰信息。所以,全、准、快就成为获取信息的最高要求:明确题干要求,速读获取信息,准确分类整合加工信息就成为基本的做题素养。
题目图表化
(2023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认知与身体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如果把某个人收到的刺激信号输入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中,可以得到同样的感觉体验。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
其后,联结主义模式进入认知心理学家的视野。大脑是由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复杂信息处理系统,联结主义建构了“人工神经网络”,力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大脑神经元联结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的。然而,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构成了两种理论的基础。
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该理论主张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身体的。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有些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初始概念。例如,“冷、热、温”等概念基于身体感受,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会使用“冷漠、热情、温暖"。
(取材于叶浩生、苏得权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有许多实验支持具身认知的假设。例如,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参加一个关于耳机舒适度的测试。研究者告诉学生,这种耳机已经在走路、跳舞、听课等情况下进行了测试,现在要测试的是在水平移动头部(即摇头)和垂直移动头部(即点头)时耳机声音的质量。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水平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在随后的测试中,学生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推荐这款耳机的一段话。水平移动组一边听一边摇头,垂直移动组一边听一边点头,对组不需要移动头部。最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简单的问卷,给这款耳机打分,并回答是否同意广商的观点。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给这款耳机的打分,还是对广告商观点的认可度,头部垂直移动组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两组;而头部水平移动组在这两项的分值上,远远低于其他两组。这说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
(取材于叶浩生的文章)
材料三:
基于离身认知的教育观认为身体仅仅是一个“容器”,是一个把心智带到课堂的“载体";教育仅仅是心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思维、记忆和学习等心智过程同身体无关。这种身体“缺席”的教育观使教学变成了传输知识的机械运动,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输入和存储过程,只启动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就像一个接收信息的机器,只需通过记忆与练习将知识纳入自身记忆系统即可。知识的体验环节被忽略,甚至完全缺失。
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离身的教育观受到了质疑。具身认知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性,“体验"应是知识获取不可或缺的途径。而身体是处于环境中的身体,接受环境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体验,因此认知离不开身体所处的环境。
具身认知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传统的视听课堂转变为注重操作性的体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身体充分调动起来,这在教授抽象的概念知识时尤为重要。例如,英语介词很抽象,教师可以用实物演示介词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在体验的基础上自我生成对介词的理解。体验式学习离不开情境,情境不限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再现情境。比如,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可实地游览;参观博物馆时可通过VR设备穿越时空,触摸秦砖汉瓦,体验古人的生活。
(取材于殷明、刘电芝等的文章)
(一)热点突破
有同学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①-⑤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
模式观点学习理念
离身认知①②④
具身认知③⑤
【答案】①符号加工模式;②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认知是程序,认知的本质是计算;③知识经验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体验和所处环境;④知识输入、存储;⑤主动体验式学习。
(二)方法归纳
1.注意审题,明确题型考什么。
本题是概括内容和图表相结合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材料基础上对三则材料简单概括,筛选整合,并简单概括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知道离身认知和具身认知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仔细阅读,进行概括:
①由材料一“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可得出:符号加工模式。
②由材料一“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可得出: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认知是程序,认知的本质是计算。
③由材料三“具身认知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性,‘体验’应是知识获取不可或缺的途径。而身体是处于环境中的身体,接受环境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体验,因此认知离不开身体所处的环境”可得出:知识经验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体验和所处环境。
④由材料三“这种身体‘缺席’的教育观使教学变成了传输知识的机械运动,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输入和存储过程,只启动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就像一个接收信息的机器,只需通过记忆与练习将知识纳入自身记忆系统即可"可得出:知识输入、存储。
⑤由材料三“具身认知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可得出:主动体验式学习。
整理答案,形成严谨、规范、清晰的答案。
本题是主观题,需要作答时候清楚五个空,所以在作答时候心中有数,根据上下文,概括出来答案。
整理答案,注意观点要鲜明,观点要有论据,语言要简洁,表述要清晰、概括性强,论据要丰富、充分。
书写要认真,避免试卷上乱涂乱改。
二、材料图表化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
材料二:
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显微镜发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一书中,展现了他借助显微镜画出的雪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这被看作是人类首次具体记录雪花的形态。
(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
材料三:
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内则呈板状。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越大,形状也越来越复杂。雪晶的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____________
实心板状实心棱柱状___薄板状___针状___枝蔓状
雪晶形态图
(摘编自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
(一)热点突破
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
B
C
D
正确答案选()
答案:B
(二)方法归纳
第一步,先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
第二步,根据选项中的前提快速定位原位置
材料三相关表述是“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第三步,比对分析,合理推理,大胆排除:
材料三中雪晶的形状“在-15℃左右时……呈板状”;过饱和度湿度高时,“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而AD项六角形板状晶体在上,星状的枝蔓晶体在下,正好相反,可排除AD;
雪晶的形状“在-2℃左右时呈板状”;过饱和度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C项是由实心板状晶体变成的针状晶体,可排除C。
第四步,定答案故选B。
(一)(2023山东实验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的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远。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新闻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合村并居主要是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合村并居无疑是一件好事。可合村并居后,对一些群众而言,“人住进了城镇的楼房,心却在牵挂老家的祠堂"。这说明,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中国人素来就有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乡土文脉赓续的重要空间。
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是客观现实。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该数字已下降到270万。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学者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
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比如,遍布乡村的祠堂是乡村中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祭祖敞祖、宗亲联谊、家风传承。合村并居过程中,如果村子里的祠堂被简单拆掉,那真的可能会祭拜祖宗都找不到地方,孝亲敬祖的传统可能因此就断裂了。
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那些农村的老房子。不少村子尤其古村落都有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但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也流失严重,如果按照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标准,可能会一并了之、一拆了之。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我们丢掉的不是几片残砖断瓦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
不幸的是,合村并居过程中,不少地方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要地位,更多关注合村并居中“钱值"(经济价值)和“颜值”(景观价值)的开发,而忽略了“文值"(文化价值)的保育。有的地方按照城市商业住宅的统一标准,给村民设计房子,楼越盖越高,可原来各具特色的村落格局全都消失了。还有一些,生硬照搬外国风格改造农村的院子,结果使得乡村建筑中出现“欧洲补丁”“美国碎片"等不伦不类、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奇葩景观。乡村景观城市化与建筑西洋化,不仅割裂了乡土原生文化传承,也污染了乡土文化精神。丢弃乡土文化特色,一味地进行克隆复制,很难将新社区建成让群众拥有独特记忆的精神家园,也很难让搬入其中的村民拥有踏实的幸福感。
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马路,于是土窑洞被水泥瓷砖取代,青石板路上覆盖了厚厚的水泥,合村并居也成了一种现实选择。只不过,环境变了,生活变了,基于生活之上的习俗、文化、历史等也都会随之改变。因此,合村并居与保护乡土文脉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这其实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广泛存在的一个文化悖论。
(摘编自《合村并居,别丢了乡土文脉》)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在中国社会,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
B.中国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但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
C.中国乡村里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这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D.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是乡村振兴的一件重要举措。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流失严重,就可以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
B.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这是被动的合村并居和自然的城市化进程的结果。
C.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要地位,过分关注合村并居中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是得不偿失的。
D.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马路,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3.依照材料一的思路,填写下面图表中序号所指内容。
【答案】1.D2.A3.①对比②聚村而居③合作④继承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只有在中国社会……家庭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错误,材料一原文是“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
B.“但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曲解文意,材料一原文是“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是“可能有这类情形"。
C.“这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错误,材料一原文是“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原文有前提条件。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就可以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错误,材料二原文是: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①空,“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这里把中国乡下的居住情况和美国乡下的居住情况进行比较,这是“对比”论证;
第②空,根据“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可知,中国乡村的特点是“聚村而居”;
第③空,根据“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可概括出“合作”;
第④空,根据“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的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可概括出“继承”。
(二)(2023四川眉山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极端气候事件"也被称为“气候极值”,指的是气温或降水这些气候变量的观测值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它的历史区间。也就是说,极端气候事件是和平均气候进行对比所得出来的。极端事件有许多统计指标,例如为了描述极端高温,科学界定义了一个“暖昼指数”,就是把一段时期内每天的日最高气温从小到大排序,取第90个百分位作为“阈值”,然后统计大于这个阈值的事件发生天数。
(摘编自周天军《减缓气候变化守护美好未来》,《科普中国·改变世界的30分钟》2022年8月7日)
材料二:
投融资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简称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我国自2020年承诺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以来,气候投融资进程加快,并已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脆弱区、林草大省、能源大省和经济大省,四川亟须抓住历史性机遇,创新发展气候投融资,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能级,助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摘编自《气候投融资因应对气候变化而产生,聚焦关键环节发力》,《中国环境网》2022年9月24日)
材料三:
近日,为了(),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1961-2021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1951-2021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此外,我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整体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
蓝皮书显示,我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1951—2021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温水平(0.15℃/10年)。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我国的最暖时期;2021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的最高值。
蓝皮书显示,1961-2021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5毫米。2012年以来年降水量持续偏多。2021年,我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6.7%,其中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而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近10年最少。
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1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高8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呈现退化趋势。1981—2021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厚19.6厘米;2004-2021年,活动层底部(多年冻土上限)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2021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平均活动层厚度为250厘米,是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我国整体的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2000—2021年,我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2021年,我国平均NDVI较2001-2020年平均值上升7.9%,较2016-2020年平均值上升2.5%,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
(摘编自《我国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人民日报》2022年8月4日)
※4.下列图解,与材料三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极端气候事件”是和平均气候进行对比所得出来的,它有许多统计指标,“暖昼指数"是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统计指标。
B.如果气温或降水这些气候变量的观测值大大超过了它的历史区间,就可能会发生“极端气候事件”,即“气候极值"。
C.气候投融资就是投融资,它可引导和促进更多企业拿出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从而实现相关发展目标。
D.2012年以来年降水量持续偏多,特别是2021年我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因而我国水资源很丰富。
6.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材料及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为材料三开头部分拟写出恰当的内容。
【答案】4.B5.B6.①可满足国家和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服务需求。②可助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③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的责任担当。
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科技支撑作用,科学认识气候系统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满足国家和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服务需求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
B.图片表述不准确。根据原文材料三第五段“2021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高8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及图表名称“198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距平(相对于1993—2011年平均值)"可知,图表是以1993—2011年平均值为基数,因此左侧数轴的数据不能从零开始,而应从负数开始。198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距平(相对于1993—2011年平均值)应如下: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的能力。
A.“‘暖昼指数’是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统计指标”于文无据。原文并无相关说法。原文在材料一“极端事件有许多统计指标,例如为了描述极端高温,科学界定义了一个‘暖昼指数’……”,可见“暖昼指数”只是极端事件统计指标之一,没有体现出是“最重要的"。
C.“气候投融资就是投融资”说法有误,由材料二原文“投融资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简称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可知,“投融资”和“气候投融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D.“因而我国水资源很丰富”强加因果。材料三原文是“2012年以来年降水量持续偏多。2021年,我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6.7%,其中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而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近10年最少”,文中并没有体现相关因果关系。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补写的能力。
材料二中说“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简称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而材料三中《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对中国气候的相应变化做出归纳总结,更有利于我们在进行气候变化投融资对症下药,由此可知可满足国家和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服务需求。
根据材料二原文“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脆弱区、林草大省、能源大省和经济大省,四川亟须抓住历史性机遇,创新发展气候投融资,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能级,助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而材料三中《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能给予更为恰当的指导,由此可知可助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从国家和国际层面看,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展现的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公开发表则说明我们的大国担当,由此可知,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的责任担当。
而对于材料三开头补写的内容,则可充分依据上述《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发布所产生的意义予以概述。如书中这些详实而准确的数据是在科技加持下得到的,说明应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科技支撑作用;“蓝皮书显示,1961-2021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1951-2021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此外,我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整体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这些都是气候变化的新事实和新趋势;“蓝皮书显示,我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2021年,我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6.7%,其中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而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近10年最少”,这些数据有利于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合理决策;“我国整体的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2000—2021年,我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这些对于现在倡导的绿色低碳发展很有意义。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答案。
(三)(2023广东佛山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校内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教育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有明显价值。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成为研究热点。
研学旅行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明确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但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未达到教育目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研学旅行花费时间,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且容易使学生分心。还有教师认为开展研学旅行,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另有教师认为研学旅行类似于以往学校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用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
研学旅行虽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目前尚无教材,缺少连贯、系统的课程规划,研学旅行有一定随意性。笔者对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认为研学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问题。
表1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调查
存在问题人数百分比
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19363.90%
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12541.40%
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5518.20%
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4213.90%
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的研学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基地的教师以当地的导游为主,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表层,教育性不够。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研学旅行主题较多,评价内容需要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建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知识学习、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情况等进行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摘编自都琦蕾、焦芳芳《核心素养视域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材料二: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包括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5个要素,不同的要素对应不同的维度与关键评估点,在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时,5个要素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课程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的结果要素。拥有课程的结果要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个体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研学导师的评价;二是关于课程的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具有不同的决定价值,前者强调如何提高课程质量的决定,后者强调是否继续使用课程的决定。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生的经验”,课程评价就是对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价值判断,主要评价这些教育经验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战性和参与性,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否合适、有益和安全。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的目标”,课程评价就是关注课程教育的学习效果,主要评价这些学习效果是否与目标相符,如课程中学习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学生是否能利用学习到的内容,最大效益如何;学校是否沿用该课程的方案。
(摘编自郭璇瑄、史丽晶《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研究》)
材料三:
在“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仪式上,几位嘉宾围绕“研学旅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发言。
甲(某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青少年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实践性、体验性,第二是群体性。研学旅行显著的特点是一个群体的外出的实践、体验,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一种途径。
乙(某文物部门负责人):游三孔,知天下。我们现在围绕研学旅行全面整合资源,针对学生推出了成人礼、拜师礼、开笔礼、经典诵读、游圣地习六艺、寻根问祖、再现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钟暮鼓等以儒家文化体验及国学教育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不断打造研学旅行“曲阜模式”。
丙(某校校长):研学旅行,要把它作为课程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没有教室的更广阔的课堂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来运用,让学生在研学中去参与、去体验、去总结、去反思。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来讲,主要是:1.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确立主题,使研学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规划,保证它的系统性。3.强化管理,确保它的安全性。比如活动的方案及安全预案、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研学旅行各环节的负责人及职责,这些必须做细,确保安全。4.自愿选择,保证它的多样性。
(摘编自《研学旅行在中国构建新教育新生态》,《中国教育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学旅行是校内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活动,它把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相结合,不等同于以往开展的春游秋游。
B.目前中小学已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同时,有一定的随意性。
C.研学旅行课程重讲授,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某市超过60%的学生认为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
D.无论是对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还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评价,都需要配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8.根据材料内容,依次填入下面结构图①②③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课程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C.课程实施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D.课程实施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没有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这是对研学旅行课程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的表现。
B.要满足现如今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旅行课程的指导教师在数量上应当有所保证,在专业水平上也应当有所提升。
C.教师采用质性评价以外的方法,可以做到既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又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
D.如果研学旅行的主题没有明确,学生就不能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还会影响教育性,也会影响评价内容的建构。
10.材料三的三位嘉宾围绕“研学旅行的相关问题"发言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1.当疫情慢慢消去后,各地研学旅行逐渐重启。学校准备组织高二学生到佛山某革命老区开展研学旅行,为了避免出现材料一的“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就研学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答案】7.C8.B9.C10.第一问:①甲侧重于研学旅行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系;②乙侧重于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旅行模式的打造;③丙侧重于研学旅行实际操作的主要事项。
第二问:因为三位嘉宾的身份和职业不同,因而思考问题的站位不同。11.①课程内容:应符合高二学情,丰富且具有吸引力,体现佛山特色和革命文化。
②实施方式:避免单一讲授,让学生主动参与,综合使用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贴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某市超过60%的学生"有误。原文所讲“笔者对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指的是以310名学生为样本,并不是全市的学生。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依据材料二“课程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的结果要素……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个体的评价……二是关于课程的评价……"等内容可知,第①空填的是课程评价,排除C、D。
依据“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生的经验’,课程评价就是对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价值判断”,而“学生的经验"与“前者(指形成性评价)强调如何提高课程质量的决定”相对应。依据“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的目标’,课程评价就是关注课程教育的学习效果”,而“学习的目标”与“后者(指终结性评价)强调是否继续使用课程的决定"相对应。所以第②空填的是终结性评价,第③空填的是形成性评价。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C.依据材料一“(教师)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并不能说明“采用质性评价以外的方法,可以做到……”,选项存在推理谬误。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第一问:
“青少年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一种途径"研学旅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方式。可概括为:甲侧重于研学旅行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系。
“游三孔,知天下”“推出了成人礼、拜师礼、开笔礼、经典诵读、游圣地习六艺、寻根问祖、再现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钟暮鼓等以儒家文化体验及国学教育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不断打造研学旅行曲阜模式"文物部门如何吸引学生,可概括为:乙侧重介绍文物部门是如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旅行模式。
“研学旅行,要把它作为课程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没有教室的更广阔的课堂来开发”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来讲"研学旅行,把它作为课程的实际的操作。可概括为:丙侧重于研学旅行实际操作的注意事项。
第二问:甲是某研究中心的首席专家,他是站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待研学旅行课程的;乙是某文物部门负责人,他是站在“地方人文特色”的角度看待研学旅行课程的;丙是校长,他是站在研学具体实施的角度看待研学旅行过程的。
11.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结合红色路线,课程内容以教育为主,体现地方特色和革命文化。可概括为:课程内容,应符合高二学情,丰富且具有吸引力,体现地方特色和革命文化。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避免单一讲授形式,互动性要强,激发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可概括为:教学方式,避免单一讲授,多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贴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
(四)(2023重庆沙坪坝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ChatGPT最近太火了!推出之后,ChatGPT只用了两个月就积累了1亿用户,连比尔·盖茨也说:“这种AI技术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所以ChatGPT究竟是个啥?
ChatGPT是美国OpenAI公司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是一款可以根据用户提示词产出原创内容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它的优点是能够帮助人们回答各种问题(包括有关技术、历史、科学、文化等各种领域)。除了能和人们互动聊天,它还能自我创作——自主完成撰写邮件、文案、代码,写论文等任务。
很多人刚开始使用ChatGPT时,喜欢直接说“帮我写一个请假条(或一篇作文)”,结果得到了一篇乱七八糟的玩意。有人就疑惑了,为什么别人用的ChatGPT是人工智能,我的却是“人工智障"呢?其实ChatGPT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是需要被训练调教的,即用户给它的信息越多,上下文越充分,它生成的内容就越符合要求。
目前,ChatGPT存在的弊端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尤其是其背后隐藏的知识产权风险。为此,多家知名学术期刊正在更新编辑规则,例如《科学》明确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且不允许在论文中使用ChatGPT所产生的文本。此外,它还可能存在泄露用户隐私的问题。
(果壳网,《人民日报》视频号)
【材料二】以下内容为《国际金融报》的记者与ChatGPT的在线对话。
【材料三】这段经历帮我认清爱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它改变了我的生活,而且让我重新审视人工智能应如何影响人类,影响工作,与人共存。确实,人工智能正带走很多数据分析型的重复性工作,但我们并非因为擅长这些工作而为人。
我们存在的理由是爱。当我们怀抱新生儿,当我们一见钟情,当我们助人于难,唯独人类才能爱与被爱,爱使我们有别于人工智能。
无论科幻电影如何描述,但遗憾的是,人工智能程序没有爱的能力。当阿尔法狗在围棋上打败世界冠军柯洁时,柯洁哭着并爱着围棋,但阿尔法狗无法从胜利中感受到喜悦,也不会渴望拥抱一个心爱的人。
那我们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将自己作为人类区分出来?我们谈到过创造性维度,那当然是一个可能性,现在我们要介绍一个新维度,称之为同情心、爱或同理心。那些都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当人工智能带走数据分析型的重复性工作时,我想我们可以、应该而且必须创造关爱型工作。
在未来,人工智能将作为分析工具与人共事,人类将温暖倾注于高同情性工作。这就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的蓝图。
(节选自李开复TED演讲《人工智能如何拯救人类》,有改动)
【材料四】
※12.社员艾依钟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制作成如下思维导图,在展板上向同学们介绍ChatGPT的优点与缺点,请将其补充完整。
优点一:①
②
缺点三:①
③
13.社员艾依钟还负责展板上的文案写作,他从材料一和材料三里勾画了下面两句话备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他批注的节选理由补充完整。
(1)有人就疑惑了,为什么别人用的ChatGPT是人工智能,我的却是“人工智障”呢?
节选理由:此处“人工智障"一词绝妙,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当阿尔法狗在围棋上打败世界冠军柯洁时,柯洁哭着并爱着围棋,但阿尔法狗无法从胜利中感受到喜悦,也不会渴望拥抱一个心爱的人。
节选理由:这句话举了①的事例,真实具体地说明了②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是展板上“趣味小测”板块的一道题,请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就是ChatGPT。
B.当你与ChatGPT分享你学习进步的喜悦时,它会由衷地为你感到高兴。
C.ChatGPT能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信息,回答问题,生成文本以及完成调查和报道。
D.如果用户想得到更符合自己要求的作文,那就需要提供给ChatGPT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充分的上下文。
15.材料四是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征集令"。人工智能和我们的同学,谁更能胜任敬老院志愿者的工作呢?请你参与下面的探讨,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艾依钟:我们的同学是有血有肉的人,更适合志愿者的工作。
尚本步:那倒未必,人工智能的功能超强大,一定能胜任志愿者的工作。
我:
【答案】12.优点一:能够帮助人们回答各种问题。优点二:能进行自我创作。缺点一:背后隐藏着知识产权风险。缺点三:缺乏人类独有的创造力。13.“人工智障”一词是模仿“人工智能"生造的一个词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未经训练的ChatGPT无法生成符合要求的内容(或不好用,不智能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阿法狗打败柯洁时,无法感受胜利的喜悦和对围棋的热爱人工智能程序没有爱的能力14.D15.其实,人工智能和我们的同学一起合作,最能胜任敬老院志愿者的工作。我们的同学更能将温暖倾注于高同情性(高关爱型)的工作,例如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陪老人散心聊天,而人工智能作为分析工具,更适合于数据分析型的重复性工作,例如为老人的健康进行数据监测和分析。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优点一:结合材料一“它的优点是能够帮助人们回答各种问题(包括有关技术、历史、科学、文化等各种领域)”概括出:能够帮助人们回答各种问题。
优点二:结合材料一“它还能自我创作——自主完成撰写邮件、文案、代码,写论文等任务"概括出:能进行自我创作。
缺点一:结合材料一“尤其是其背后隐藏的知识产权风险”概括出:背后隐藏着知识产权风险。
缺点三:结合材料二“类新闻工作者拥有独特创造力,这是我所不能替代的"人类程序员拥有独特的创造力,这些都是机器学习模型所不能替代的”概括出:缺乏人类独有的创造力。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修改、概括要点的能力。
(1)处,分析“人工智障"一词绝妙的理由:画线句中“人工智障”是仿用了“人工智能"一词,结合语境“很多人刚开始使用ChatGPT时,喜欢直接说‘帮我写一个请假条(或一篇作文)’,结果得到了一篇乱七八糟的玩意”可知,“智障"与“智能”对应,体现了ChatGPT未被训练调教时不好用,不智能的特点,语言风趣幽默。
(2)处,概括“当阿尔法狗在围棋上打败世界冠军柯洁时,柯洁哭着并爱着围棋,但阿尔法狗无法从胜利中感受到喜悦,也不会渴望拥抱一个心爱的人"信息,以阿尔法狗为陈述主体,提炼出事例“阿法狗打败柯洁时,无法感受胜利的喜悦和对围棋的热爱”。
(3)处,列举“阿法狗打败柯洁时,无法感受胜利的喜悦和对围棋的热爱"事例要说明的问题,结合“柯洁哭着并爱着围棋,但阿尔法狗无法从胜利中感受到喜悦,也不会渴望拥抱一个心爱的人”可知是:人工智能程序没有爱的能力。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就是ChatGPT"错,ChatGPT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不一定就是ChatGPT。
B.“它会由衷地为你感到高兴”错,材料三说“人工智能程序没有爱的能力"阿尔法狗无法从胜利中感受到喜悦”。
C.“完成调查和报道"错,材料二“但是我不能执行复杂的新闻工作,如调查和报道”。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首先明确观点:人工智能和我们的同学一起合作,最能胜任敬老院志愿者的工作。结合材料三“人工智能应如何影响人类,影响工作,与人共存"人工智能将作为分析工具与人共事”可知。
结合材料三“我们存在的理由是爱"我想我们可以、应该而且必须创造关爱型工作”“人类将温暖倾注于高同情性工作"和材料四“定期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陪老人散心聊天”可知,我们的同学更能将温暖倾注于高同情性(高关爱型)的工作,例如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陪老人散心聊天;结合“人工智能带走数据分析型的重复性工作"人工智能将作为分析工具与人共事”和材料四“定期为老人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健康报告"可知,人工智能作为分析工具,更适合于数据分析型的重复性工作,例如为老人的健康进行数据监测和分析。
(五)(2023天津和平·高三耀华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已经过去一年有余,前不久,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共同编撰的《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指数报告》首次对外发布。
《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冰雪经济近些年来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在冬奥效应的带动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节选自《发布中国冰雪经济爆发式增长》)
材料二
冬奥带来冰雪热,冰雪热让冰雪产业跟着“火"起来。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推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实践,不仅为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提供了重要支撑,更为我国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有了北京冬奥会的巨大带动效应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也开始驶入快车道、滑出新速度。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我国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自然离不开标准的“硬"支撑,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笔“冬奥遗产”,就是“冬奥标准"。一言以蔽之:用好“冬奥标准”,加“热"冰雪经济。
用好“冬奥标准”,加“热"冰雪经济。一方面,需要继续发挥“冬奥标准”的作用。这些标准既涵盖冰雪运动与冰雪竞技本身,也包含冰雪产业与冰雪经济,对于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冰雪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提升等,都具有很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约束性和引领性的作用,冰雪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用好“冬奥标准”,以标准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需要继续制定出台相关标准,不断完善和建立我国的冰雪产业标准体系。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相对起步较晚,与冰雪经济强国仍有差距,相应地,冰雪产业的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比如,就在冬奥会开幕前夕,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专门下达11项冰雪运动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从而进一步完善群众性冰雪体育运动标准体系,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
(节选自徐建华《用好“冬奥标准”,加“热"冰雪经济》)
材料三
经济学家泰勒·考恩曾提出“低垂的果实”这一概念,用来指代非常重要却又唾手可得的物质财富——它们就像低低挂在枝头的果实,轻易就能摘下。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冬奥效应下快速生长的冰雪产业中。“冬奥效应"的红利总是有限的。对热头上的企业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快地“冰雪消融”,它们必须攀上树梢、摘取“更高处的果实"。这并不是那么容易。一方面,要避免无序竞争,选择合适的果实摘取。冰雪产业有着庞大且复杂的产业链,而与欧美相比,中国尚处于较为初步的状态。即便有了冬奥这把火,还是有许多环节没有被点燃;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冰雪产业,仍然存在不少空白。像滑雪培训、冰雪度假、滑雪装备器材的生产销售等,都有望成为日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投资者与其死磕某些“热门赛道”,抓着快被别人捏烂的果子不放,不如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从冰雪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着力点。巧妙利用资本力量一环一环打通冰雪产业链,才能够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企业要提升自身实力,同时客观研判市场,减少从高处跌落的风险。北京冬奥会作为现象级的奥运赛事,能够在短时间内激起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但要培养稳定的消费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不被消费者抛弃,甚至把他们转变成真正的冰雪运动爱好者,企业必须拿出更优质的产品和更精细的服务。同时,除了行业内部相关企业发力,还得吸引更多外围企业加入,充实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叮嘱的,办冬奥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后就成了“寂静的山林"。对于中国冰雪产业而言,冬奥效应带来的只是开始。
(节选自鲍宜静《“后冬奥”时期,冰雪产业能否摘到更高“果实"?》)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冰雪经济发展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定基指数越高,环比指数越高。
B.因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所以只要冬奥会持续发展,在它的带动效应下,我国的冰雪经济就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C.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需要用好“冬奥标准”,不断完善和建立我国的冰雪产业标准体系,更好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参与冰雪运动的需求。
D.我国的冰雪产业与欧美相比,起步太晚,没有庞大且复杂的产业链,相当缺乏竞争力,不可能竞争过其他国家。
17.根据材料相关内容推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冰雪经济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依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表明我国冰雪产业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很强。
B.冬奥会开幕前夕,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专门下达11项冰雪运动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完善了群众性冰雪体育运动标准体系,使我国冰雪运动彻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C.“冬奥效应”只是昙花一现,是“低垂的果实”,太轻易得到的东西就很容易失去。
D.我国的冰雪产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企业方面应该提升自身实力,找准自己的定位,精准研判市场,摘取“合适的果实”。
18.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让中国冰雪经济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以下措施不合理的一项是()
A.发挥“冬奥标准"的作用,完善和建立我国的冰雪产业标准体系,为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规范和技术支持。
B.冰雪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建立产业链,避免无序竞争,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C.冰雪产业要提升自身实力,客观研判冰雪市场,寻找着力点,牢牢抓住消费者,吸引外围产业加入。
D.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注意游客安全,防止游客有从高处跌落的风险,从业者要时刻谨记“安全第一”,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答案】16.C17.D18.D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定基指数越高,环比指数越高"错,从材料一图表看出,2022年定基指数是201.64,最高,而2017年定基指数是120.12,可是2022年的环比指数却没有2017年高,所以,定基指数越高,环比指数不一定越高。
B.“只要冬奥会持续发展,在它的带动效应下,我国的冰雪经济就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错,说法太绝对。材料二“我国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自然离不开标准的‘硬’支撑……另一方面,需要继续制定出台相关标准,不断完善和建立我国的冰雪产业标准体系"分析,冬奥会持续发展,我国的冰雪经济不一定就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还需要其他条件。
D.“我国的冰雪产业与欧美相比,起步太晚,没有庞大且复杂的产业链,相当缺乏竞争力”错,材料三只是说“冰雪产业有着庞大且复杂的产业链,而与欧美相比,中国尚处于较为初步的状态"中国的冰雪产业,仍然存在不少空白”,并没有说与欧美相比,我国的冰雪产业没有庞大且复杂的产业链,相当缺乏竞争力。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A.“表明我国冰雪产业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很强"错,根据材料一中“《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冰雪经济近些年来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在冬奥效应的带动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分析,中国冰雪经济在冬奥效应的带动下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并不能就表明我国冰雪产业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很强。
B.“完善了群众性冰雪体育运动标准体系,使我国冰雪运动彻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错,把未然说成已然。材料二是说“从而进一步完善群众性冰雪体育运动标准体系,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可见,原文是说“进一步完善”,而不是“完善了”;原文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选项说成“使我国冰雪运动彻底实现了跨越式发”。
C.“‘冬奥效应’只是昙花一现"错,材料三说“‘低垂的果实’……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冬奥效应下快速生长的冰雪产业中。‘冬奥效应’的红利总是有限的……必须攀上树梢、摘取‘更高处的果实’。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可见,原文只是说“冬奥效应"是“低垂的果实”,但并不是“昙花一现”,更没有说“太轻易得到的东西就很容易失去”。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D.说的是发展旅游业要注意游客安全问题,而三则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冰雪经济发展中要注意游客人身安全问题,所以,该项的内容不合理。
该项D。
(六)(2022辽宁大连八中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路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教育是非常严肃的一个话题,它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种教育模式要行稳致远,其核心要件当然是人才。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好的课程一般都有好的教学体验。然而,好的教学体验不同于受学生欢迎。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底线。它们不是在诲人不倦,而是在“毁”人不倦。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给教育产业戴上质量“紧箍咒"》)
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比如,当课程后台大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_________
(摘编自丁雅诵等《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自身也获得了发展。
B.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C.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D.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
※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析材料二,可看到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到2017年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可推断出在线教育发展趋势良好。
B.从材料二提供的数据来看,增长率在2012—2014年增长幅度较大,且在2014年达到高峰,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
C.寓教于乐中的“教”和“乐"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谐现象,出现教育问题。
D.在线教育有着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如基础教育、公务员考试的线上培训,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2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并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
【答案】19.D20.B21.①多点责任和温度。既要传授知识,增长学生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成长,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②端正教育目的,不要让在线教育充满铜臭味。不要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媚俗、低俗甚至采用掺假注水的方式,要时时记着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③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更多的前沿技术,更好地把控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授课效果,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④采用合适的教法。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错误,从材料三来看,文中是指“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文中说的是“关键词”,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错误,从材料二的图上数据来看,2014-2016年呈下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机电设备安装合同范本
- 2024版学校废物管理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电子元器件展参展商权益保障协议模板3篇
- 2025年度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房屋租赁管理及押金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平安普惠企业融资借款合同3篇
- 2025版路灯设施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合同4篇
- 2025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厂房租赁合同补充协议3篇
- 2024离婚诉讼费用分担及财产处理合同
- 2025年度旅游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合同4篇
- 2025年神经外科护理工作计划例文(2篇)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招聘工作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英语听力高频词
- 一年级期末数学家长会课件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通信工程安全知识培训
- 2022年高考真题-政治(天津卷) 含答案
- 2024年度乙方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合同标的为800万元人民币
- 个体诊所医生述职报告3篇
-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316题)
- 杭州宋韵文化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