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A组必备基础巩固题组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刚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法律。这些举措()A.巩固新生人民政权B.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体系形成C.突出依法治国理念D.工业化发展须要法制建设的协作2.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来。正是在具有回来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化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A.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的基石B.深化贯彻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C.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进行D.继承了五四宪法的人民民主原则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对各族人民的权利保障、义务履行及社会政治利益关系、民族关系的协调等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这体现了我国()A.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多元化B.国家治理法治化取得重要进步C.实现了全过程的人民民主D.社会主义基层自治在不断完善4.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明确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202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这些成就表明()A.我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日渐普及B.法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补充C.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D.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5.2002年,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随后出台了《营利性治沙管理方法》等法规,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这一系列的治沙实践()A.践行了依法治理的理念B.美化了边疆地区的环境C.表明生态建设成为主旋律D.维护了党的统一领导6.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代人的夙愿。2024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的颁布旨在()A.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须要B.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D.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发展潮流题组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劳模的评比标准依次是:20世纪50—60年头的“老黄牛”精神;20世纪60—70年头的“铁人”精神;20世纪80—90年头的“当代愚公”精神;进入21世纪评比的标准是“学问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人才。由此可见()A.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不断转变C.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得到了彰显D.劳模评比标准体现创新导向8.20世纪80年头初,在党中心的重视和领导下,“五讲四美三酷爱”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开展起来,对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起了主动作用,涌现出罗健夫、“活雷锋”朱伯儒等模范共产党员。据此可知,当时党中心的工作()A.推动了社会经济体制改革B.兼顾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C.解决了社会的不文明问题D.彰显了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9.2015年12月,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截至2017年,我国的主要国家荣誉称号有八一勋章、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道德模范等,涉及不同领域、针对不同群体。我国为国家荣誉称号立法有利于()A.激发经济建设热忱 B.巩固爱国统一战线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D.净化党的干部队伍B组关键实力提升10.1952年11月至1953年2月,中心有关部门相继发出了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指示,号召人民群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宣扬婚姻法和检查婚姻法执行状况的运动。于是,各种青年会、家长会、媳妇会、妇女会等相继召开,大张旗鼓地宣扬婚姻法、婚姻自由等思想。这一运动()A.旨在实现男女政治权利的同等B.快速摧毁了买卖婚姻的社会基础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的持续D.为社会主义建设供应大量劳动力11.1954年,我国全民参与宪法草案的探讨从6月16日起先,到9月11日结束,历时接近3个月。宪法草案公布以后,民众欢呼雀跃。臧克家作诗赞曰“我强忍着兴奋的眼泪,朗诵着这中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比黄金铸的字更宝贵,人人把它铭刻在心上”。这表明当时()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C.法治精神深化人心D.民众的民方法识增加12.下表所示为我国不同时期对人权的论述。这反映出我国()时间论述20世纪80年头中国社科院关于人权的定义为,“人权是依照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应当享有的权利,这样的权利受到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敬重和保障人权”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A.充分相识了社会主义的本质B.对人权的相识深受西方的影响C.基层民主的法制化日益发展D.重视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1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劳动模范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如“九天揽星人”孙泽洲式的科技型劳模;“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式的工匠型劳模;“贫困群众的亲闺女”刘双燕式的服务型劳模。以下是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精神”,与上述劳模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相吻合的是()A.艰苦奋斗、爱国至上 B.无私奉献、集体至上C.创先争优、实干至上 D.开拓创新、人民至上C组学科素养创新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4年5月,位于杭州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设馆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挂号信。写信人是韩山,信中寄来了3张泛黄的稿纸。稿纸上是一篇作文,标题是《报喜信儿》,作文上还有老师红色的批改看法,老师给作文打了满分5分。——摘编自《杭州党史与地方志》材料二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做功课,突然播音机传出了声音:“我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宪法刚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大家现在到前院来听广播。”……听着广播器里传出宝贵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日通过。”……学校确定我们可以到街上游行庆祝……口号声就在我们的队伍中响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我们在为宏大的宪法欢呼,我们在为全国人民的大喜事欢呼。欢乐传遍了每一个街巷……不,是传遍了整个北京,传遍了全中国!——摘编自韩山《报喜信儿》(1)简要指出《报喜信儿》的史料价值。(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解读这个“喜信儿”。

参考答案第三单元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体系形成,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中国法律体系的逐步形成,并非等同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解除A项;依法治国理念提出的时间是1997年,解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国家工业发展同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解除D项。2.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八二宪法”属于一种结构性回来,有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和改革的进行,C项正确;“五四宪法”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的基石,解除A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八二宪法”对“五四宪法”的结构性回来,没有强调继承人民民主原则,解除D项。3.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治化进程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取得了重要进步,B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自治机构的探讨,解除A项;“实现了”说法过于确定,解除C项;材料说的是民族区域自治,不涉及基层自治,解除D项。4.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国家的建设,不断完善依法治国理念和法律制度建设,这是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层面”对法治的重视和追求,不涉及“普及”,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法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补充”的内容,解除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解除D项。5.A解析一系列防沙治沙法规的出台,说明我国践行了依法治理的理念,A项正确;美化边疆地区环境、生态建设成为主旋律、维护了党的统一领导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均未涉及,解除B、C、D三项。6.A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须要,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奇异生活的须要,是长期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从而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须要,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解除B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其影响,并非目的,解除C项;材料未涉及与国际接轨,解除D项。7.A解析材料表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劳模评比标准,而各个时代的劳模精神是各个时代的导向标,所以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A项正确;现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非不断发生转变,解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解除C项;材料表达的是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不是创新的导向,解除D项。8.B解析由材料可知,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留意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即兼顾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解除A项;“解决了”说法确定化,解除C项;材料未涉及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解除D项。9.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我国为国家荣誉称号立法,目的是通过褒奖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项正确;这一立法涉及不同领域,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解除A项;这一立法的主要目的是要表彰英雄模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合时代精神,解除B项;这一立法针对不同群体,不局限于党内干部,解除D项。10.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这一运动旨在通过变更封建的婚姻家庭关系来进行反封建斗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持续,C项正确;这一运动有利于调整男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关系,未涉及政治权利,解除A项;本题题干并未体现这一运动带来的结果,解除B项;题干未涉及这一运动为社会主义建设供应了劳动力的相关内容,解除D项。11.D解析全民参与宪法草案的探讨,说明民众的民方法识增加,D项正确;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标记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解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宪法,而非人民民主专政,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全民探讨宪法草案而非法治精神,解除C项。12.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体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人权问题的重视和落实,D项正确;对人权的相识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解除A项;从材料无法得出中国的人权相识受西方影响的结论,解除B项;材料内容与基层民主无干脆联系,解除C项。13.D解析“科技型劳模”“工匠型劳模”强调开拓创新,“服务型劳模”强调人民至上,D项正确;艰苦奋斗、集体至上、创先争优等时代精神与材料所述劳模体现的时代特征不完全吻合,解除A、B、C三项。14.参考答案(1)史料价值:《报喜信儿》记述的是作者亲身阅历,被“五四宪法”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