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语言构建与运用朗诵诗歌,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美。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想象与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教学难点:借助扩展资料和知识积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了解陶渊明为官的经历和思想变化过程,深入理解他的隐逸情怀。三、教学设想(一)在汉魏六朝及唐宋诗人中,没有禅佛味的大诗人当首推陶渊明。人们往往觉得陶诗平和冲淡,其实,陶诗之冲淡仅为其表。朱熹曰:“渊明诗,人皆说平淡,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如何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陶诗貌似平淡之中的豪放、繁华落尽后的真淳和质朴之中的绮丽,是我们教学设计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二)任何伟大的诗人,其杰作往往是其人格的诗化表达。从陶渊明言说其归隐生活的诗作中,也可以窥见他的人格特质。结合具体诗句,体悟陶渊明躬耕垄亩的积极的担荷精神,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健康饱满的人生态度,也有利于理解他看淡得失,看破生死,对人生之苦担荷而对生死之苦解脱的别样情怀。于此也不难明白王国维赞其“人格亦自足千古”的道理。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在设计时认真对待的教学难点。由于课文所选仅是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组诗之一,无法更多地反映陶诗及陶渊明之思想的轮廓,故需要作出适度拓展。这样也可以更客观、立体地认识作为诗人的陶渊明,不至于把他标签化和概念化,有助于避免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做,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观察世情物理的视角,使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学术色彩和研究品格。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一提到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我们就会想到他的名句。你能说出名句吗?《桃花源记》里,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纯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体会他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归隐田园后闲适愉悦的心境。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陶渊明(369?-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曾祖父陶侃封长沙郡公,担任首任枞阳县令,任职时间五年。留下了惜阴亭和洗墨池遗址。陶渊明29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80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2.背景资料: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这一年他41岁。从此,直到他63岁时去世,再也没有出仕。我们不难发现,是出仕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次反复,而从彭泽县令任上的“逃离”,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他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有时衣食都不能周全,二是因为他小时候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然而他的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他一介文士,投身其中,并不能发挥一点儿有益的作用。因此,在奔波劳累的仕途生活中,他时时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后悔的念头甚至也冒了出来。而一旦暂时脱离了官场,回到家里,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让他感到无限喜悦。不过,陶渊明真正解决了思想上的矛盾,确立自己要走的生活道路,是在辞去彭泽县令以后。如果说,此前他的诗文是灵动的,那么,此后则是宁静的。辞赋《归去来兮辞》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期,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过程。三、诵读训练(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1.吟咏词韵,诵读感知①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羁(jī)拙(zhuō)宅(zhái)荫(yìn)暧(ài)墟(xū)樊(fán)②学生单独朗读,教师点评读音和节奏;③全班集体朗读。(二)学生活动齐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读准字音。教师纠正读音节奏后再读。【教师活动】纠正学生的节奏及读音。【学生答案】《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正音】羁(jī)鸟:笼中之鸟。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荫(yìn):荫蔽。暧暧(ài):昏暗,模糊。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2.圈画词句,概括典故请圈画出用典的句子,结合注释理解含义,概括历史事件,完成表格。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层:(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第二层:(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以简谈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第三层:(户庭无尘杂——复得返自然)对社会的虚伪的批判,对可以返回田园的快乐的最直接表达。三、全文分析1.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归。2.从何而归?“尘网”“樊笼”(1)诗人把“尘网”“樊笼”比做什么?官场生活(2)把“尘网”“樊笼”比做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3)“羁鸟”“池鱼”用来比喻什么?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3.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1)“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适应仕途中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已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爱丘山”“守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陶渊明何以要出仕?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4.归向何处?归向田园。(1)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写了什么景物?“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给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觉?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3)诗人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树木、鸡鸣、狗吠如此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久在樊笼的缘故,冲出罗网,得到自由,返回大自然怀抱,其乐无穷。一草一木也格外亲切。5.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无尘杂”“有余闲”“久”“复”表现了归后的感受。(1)“返”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那种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2)返自然后的“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的田园生活环境与官场的“尘网、樊笼”对比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四、鉴赏景物,品味意境1.诗人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哪些景物?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诗人笔下的田园图景。明确:田地、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示例:在这僻静的山野中,坐落着八九间草屋,屋子周围环绕着十几亩田地。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远处隐隐约约地看见许多村落,有炊烟正轻柔缓慢地向上飘升。深深的小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吓得家鸡打着鸣飞上桑树枝头。2.诗人从哪些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勾勒这副图景?(1)远近结合:“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2)视听结合:榆柳、桃李、村落、炊烟是有形有色之景;狗吠、鸡鸣是耳中听闻之声。(3)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极静,“狗吠、鸡鸣”清晰可闻,一方面写出田园的僻静,另一方面也为这幅田园图景增添了生机和活力。(4)白描: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作为一种文学技巧,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修饰和渲染,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景物。诗人在描绘景物时,只是客观地表现它们自然的样子,没有有意地在景物中投射自己的情感。语言自然朴素,勾勒出一幅平静祥和的田园图景。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明确:表达了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轻松、自由、闲适、愉悦的心情。五、研读课文,思维提升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体现,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并说出你的理由。《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一首代表作,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诗中,陶渊明用“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来表达自己天性热爱自然,对尘世的生活不感兴趣。他通过描绘自己误入官场,被困在尘网之中,过着被束缚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渴望。在归隐之后,他选择了开荒种田,居住在草屋之中,享受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从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源于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文明的反思。他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对自然的破坏和人类自身的束缚,而田园生活则是一种回归自然、摆脱束缚的生活方式。他在诗中描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自然风光的美妙,表达了对回归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此外,陶渊明的归隐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他通过归隐田园,试图摆脱尘世的纷扰和名利的诱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真实和有意义的生活。综上所述,陶渊明的归隐体现了他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他通过回归田园生活,试图寻找一种更自由、更真实、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是对自然和生态的保护,也是对人类自身的解放和提升。因此,陶渊明的归隐不仅是他个人的选择,也具有普遍的意义和启示作用。六、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明确:诗人勾勒出一副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自由和独立。七、课文总结庆山《月童度河》:“如果心有方向,不管外界与环境如何,都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食品质检员考试有效记忆技巧与答案
- 2024年古代文学史记忆法试题及答案
- 2024汽车维修工考试目的与意义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宠物营养师复习秘笈试题及答案
- 旅游行业工作计划
- 2024年二手车评估的新机遇试题及答案
- 学生骨干培训方案
- 重点传染病防控课件
- 唐诗鉴赏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急诊科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大模型原理与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生产异常处理流程
- 2023年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计划表
- 有限空间专项安全检查表
- 《入河排污口监管办法》解读课件
-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课一练(含答案全一册)
- 【双柱式汽车举升机设计(论文)8500字】
- 《护理法律法规》课件
- 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月培训
- 专题0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压轴题真题分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题型分类高分必刷题(人教版)
- 非遗系列之木偶戏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