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核心素养教案2(第1课时)_第1页
《安塞腰鼓》核心素养教案2(第1课时)_第2页
《安塞腰鼓》核心素养教案2(第1课时)_第3页
《安塞腰鼓》核心素养教案2(第1课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0092/2《安塞腰鼓》核心素养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生命力量,领略陕北人民的精神面貌。2.赏析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样修辞手法和短句句式的表达效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视频导入,初感腰鼓观看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这是呈现在你眼前的安塞腰鼓,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字里的安塞腰鼓。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多样诵读,再感腰鼓1.教师范读,提炼特点。(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听读。解决生字词。可参照课后“读读写写”和课下注释。在文中圈画能表现安塞腰鼓特点的词语。明确:壮阔、豪放、火烈、奇伟、磅礴等。2.选段诵读,想象腰鼓。从下面几组选段中任选一组朗诵,想象腰鼓表演的奇伟磅礴。第6—12段,第14—15段,第18段,第23段。设计意图通过多样朗读,进一步感受腰鼓壮阔、豪放、火烈、奇伟、磅礴的特点。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三、鉴赏句段,细品腰鼓1.探究:这鼓是谁敲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1)学生跳读课文,筛选信息并加以赏析。(2)教师锁定关键句段,加以点拨。预设举例:第1段,一个偏正短语构成的短句,用叠词“茂腾腾”修饰,既暗示了敲鼓的人——后生,也显示出后生们的青春活力。第2段第1句暗示后生们敲鼓的环境——高粱地,第2句顺势将他们比作“高粱”,形象地写出了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朴实、憨厚、茁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第18段开头:“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排比句的使用,彰显出后生们有力、忘情和抗争等特点。(3)小结。这鼓是后生所敲。他们是一群朴实无华但元气淋漓的后生。设计意图这个部分聚焦“腰鼓”,设计三个问题作为“抓手”,分板块赏析语言,助力课堂教学结构化,实现品鉴语言、梳理内容和体会情感有机融合。2.探究:这鼓是怎么敲的?(1)学生寻读相关片段,加以赏析。(2)教师锁定关键句段,加以点拨。预设举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使用短句,急促有力;“了”加强语气,“发狠”“忘情”“没命”层层递进,敲得“忘我”!生命的热情一旦释放出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得住力量的喷涌。“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使用比喻,表现鼓敲得猛烈而令人震撼。“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使用比喻、段内排比、短句倒装,生动形象地写出鼓点急促密集,流苏飞扬飘逸,脚步蹦跳火烈,瞳仁光芒四射。“爆出”“狂舞”等词语写出沸腾而不可遏制的生命力。(3)小结。这鼓是这样敲的:是发狠地、忘情地、没命地敲击;是鼓点急促密集地敲击,是流苏飞扬飘逸地敲击,是脚步蹦跳火烈地敲击,是瞳仁光芒四射地敲击!这样的敲击,动感十足,震撼人心!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三个板块都涉及语言鉴赏,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法点拨:换词法、删词法、加词法、还原法、表演、朗诵及想象等。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一句,可设计如下四步点拨:①“了”字删掉可否?②“!"换成“。”行吗?③“发狠”“忘情”“没命”可以互换顺序吗?④抽生朗诵表演,体会这份刚劲之美。3.探究:这鼓敲出了怎样的效果?(1)学生小组合作,找到相关段落,批注赏析。(2)小组展示批注成果。(3)教师相机点拨。预设举例:第8段:对比,排比,动静结合,写出击鼓场面的火热和激情四射。第9—11段:短句成段,组成排比,引用诗句,并夸张想象。“落日”,“大旗”,“马鸣”,“风萧萧”,“雷声”“闪”都是想象的景象,虚实结合,写出击鼓场面的壮烈、气势磅礴。第12段:句内排比,“挣脱”“冲破”“撞开”写出击鼓场面的自由奔放。第14—15段:①巧妙的串联比喻。将“山崖”比作“牛皮鼓面”,写出鼓声的力度之大、反响之强;将“观众的心”比作“牛皮鼓面”,写出鼓声让山、鼓、人融为一体,达到“忘我”的陶醉境界,产生强烈的共鸣。②“隆隆,隆隆,隆隆”,拟声词反复,强调鼓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第23段:排比,写出舞姿变幻无穷,富有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4)归纳小结。一面小小的腰鼓,敲出了这样的效果:场面火热,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激情四射;声音震天撼地,令人产生共鸣;舞姿变幻无穷,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鼓声是一群生活贫困、朴实无华但元气淋漓的后生发狠、忘情、没命地敲击出来的,让人不得不感慨:好一个安塞腰鼓!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文章句式丰富多样,短句急促有力,长句酣畅淋漓,句式的使用紧密配合氛围的变化;大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配以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让充满激情的语言相互碰撞、应和,汇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成就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