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福建省泉州三中化学高一下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吸热反应B.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2、由12H和A.4.5molB.5molC.5.5molD.6mol3、2A(g)B(g)ΔH1(ΔH1<0);2A(g)B(l)ΔH2;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 B.C. D.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则此有机物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①取代②加成③氧化④酯化⑤中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5、已知H+(aq)+OH-(aq)=H2O(1)△H=-57.3kJ/mol,向50mL2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1mol/L的某种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加入酸的体积与反应放出热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不考虑热量的散失),则该酸可能是()A.醋酸(CH3COOH)B.盐酸C.草酸(HOOC-COOH)D.硫酸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NH3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氨常用作制冷剂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不同7、某学生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他的操作如下:取少量纯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其原因是A.蔗糖尚未水解B.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C.加热时间不够D.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以中和作催化剂的酸8、下列各组物质,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是序号XYZWASSO3H2SO4H2SBCuCuSO4Cu(OH)2CuOCSiSiO2Na2SiO3H2SiO3DAlAlCl3Al(OH)3Na[Al(OH)4]A.A B.B C.C D.D9、A、B两元素可形成AB型化合物,已知A和B的离子不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原子的最外层比B原子最外层少4个电子,B原子次外层比A原子次外层少6个电子。则AB可能是A.MgOB.KClC.CaOD.MgS10、下列物质的转化中,不能通过—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A.Fe—Fe3O4B.C2H2—CO2C.CH2=CH2→CH3CH3D.A12O3→Al(OH)311、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已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B.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SO3时,即消耗1molO2D.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12、下列各种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水和苯 B.水和乙醇 C.碘和酒精 D.乙醇和汽油13、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SO3(g)2SO2(g)+O2(g),若反应物浓度由1mol/L降到0.8mol/L需10s,那么由0.8mol/L降到0.4mol/L,需反应的时间为A.等于10s B.小于10s C.等于20s D.大于20s14、下列事实和解释正确的是()A.锌与稀盐酸反应,加入NaCl固体后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增大了Cl-的浓度B.面粉厂内要禁止明火是因为固体表面积大会加快反应速率C.5%的H2O2中加入MnO2粉末后分解速率迅速加快是因为MnO2粉末降低了反应的焓变D.锌与稀盐酸反应滴入CuSO4稀溶液反应速率变慢是因为CuSO4溶液中的水降低了硫酸的浓度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的数为0.1NAB.Fe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0.5mol产物,转移的电子数为1NAC.18g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9NAD.标准状况下,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可生成22.4L氯气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盐酸反应:H++OH-=H2OB.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O32-+2H+=H2O+CO2↑C.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B、C、E为气体,其中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为无色单质,E是为红棕色。G是紫红色金属单质,H的水溶液为蓝色。⑴A的电子式为______。⑵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⑶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方程式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个。⑷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18、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C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淡黄色固态化合物,D的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写出元素名称:A_____D_____;(2)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C2D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19、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20、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Fe(SO4)2·6H2O]是分析化学中重要的试剂,常用于代替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晶体在500°C时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硫酸亚铁铵晶体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分解,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固体产物可能有FeO和Fe2O3,气体产物可能有NH3、SO3、H2O、N2和__________________(2)为检验分解产物的成分,设计如下实脸装置进行实验,加热A中的硫酸亚铁铵晶体至分解完全。①A中固体充分加热较长时间后,通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检验A中残留物是否含有FeO,需要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填标号)。A.KSCN溶液B.稀硫酸C.浓盐酸D.KMnO4溶液(3)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该反应中SO2表现出化学性质是_____21、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目前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1)近年我国努力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填字母)。A.氢能B.天然气C.石油D.生物质能(2)工业生产中会产生SO2、H2S等有害气体,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处理。I.生物法脱H2S的原理为:H2S+Fe2(SO4)3=S↓+2FeSO4+H2SO44FeSO4+O2+2H2SO42Fe2(S04)3+2H2O①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_______。②由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_____。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I.双碱法去除SO2的原理是先用NaOH溶液吸收SO2,再用CaO使NaOH再生。NaOH溶液Na2SO3溶液写出过程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3)人们也利用多种方法回收利用烟气用的有害气体,变废为宝。如果利用NaOH溶液、石灰和O2处理硫酸工厂尾气中的SO2使之最终转化为石膏(CaSO4·2H2O),假设硫元素不损失,每天处理1000m3(标准状况)含0.2%(体积分数)SO2的尾气,理论上可以得到多少千克石膏(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
A.由于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所以反应发生时不足的能量从环境中吸收,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正确;B.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无关,B错误;C.根据图像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正确;D.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热量与成键释放的能量的差值,由于该反应吸热,所以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D正确。答案选B。2、D【解析】
由12H和818O组成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则11g水的物质的量是0.5mol,1分子该水中含有中子数是(2-1)×2+18-8=答案选D。3、B【解析】
已知:2A(g)⇌B(g)△H1(△H1<0);2A(g)⇌B(l)△H2;△H<0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2A(g)的总能量大于B(g)的总能量,B(g)的总能量大于B(l)的总能量,所以B图象符合;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图,放热反应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同物质的量的同种物质,气态时能量大于液态时的能量大于固态时的能量。4、D【解析】试题分析: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发生中和反应、酯化反应,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选D。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5、C【解析】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十OH-(aq)=H2O;△H=一57.3kJ/mol,50mL2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1mol/L的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该酸属于二元酸,但是根据图示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所以该酸属于二元弱酸,故选C。6、D【解析】
A、NO能和氧气反应,故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故A错误;
B、液氨变成氨气需要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导致周围环境的温度迅速降低,因此液氨可作制冷剂,故B错误;C、CO2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SO2、N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故C错误;D、活性炭为吸附性,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则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故D正确。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7、D【解析】葡萄糖的检验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在酸性条件下不能有银镜产生,蔗糖水解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因此首先要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答案选D。8、B【解析】
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一步生成三氧化硫,故A错误;B.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均能一步完成,故B正确;C.硅酸不能一步反应生成单质硅,故C错误;D.Na[Al(OH)4]不能一步反应生成单质铝,故D错误;故选B。9、C【解析】
B原子次外层比A原子次外层少6个电子,说明B的次外层是第一层,B是第二周期的元素,A和B的离子不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的周期不相邻,结合最外层电子数关系解答该题。【详解】A.Mg在周期表第三周期,O在周期表第二周期,周期相邻,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错误;B.K在周期表第四周期,Cl在周期表第三周期,周期相邻,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B错误;C.Ca在周期表第四周期,O在周期表第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相差4个,C正确;D.Mg、S均在周期表第三周期,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关键是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数目关系,根据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相同判断原子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10、D【解析】A.Fe与水蒸气反应可以生成Fe3O4,能通过—步化学反应实现,故A不选;B.C2H2在空气中燃烧能够生成CO2,能通过—步化学反应实现,故B不选;C.CH2=CH2与氢气加成可以生成CH3CH3,能通过—步化学反应实现,故C不选;D.A12O3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Al(OH)3,不能通过—步化学反应实现,故D选;故选D。11、D【解析】
A.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为2:1:2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错误;B.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大小关系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容器中SO2和SO3的浓度相同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B错误;C.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SO3时,即消耗1molO2,均体现正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错误;D.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故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D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此类试题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往往有:平衡时浓度不变,不是表示浓度之间有特定的大小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表示是数值大小相等;对于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12、A【解析】
两种液体不能相互溶解,混合后分层,则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以此来解答。【详解】A.水和苯不互溶,混合后分层,则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A选;B.水与酒精混溶,应利用蒸馏法分离,选项B不选;C.碘易溶于酒精,不分层,应利用蒸馏分离,选项C不选;D.乙醇和汽油互溶,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漏斗分离,选项D不选;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溶解性及分液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明确混合后分层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题目难度不大。13、D【解析】
反应物A的浓度由1mol/L降到0.8mol/L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0.02mol·L-1·s-1,假设以0.02mol·L-1·s-1的反应速率计算反应物A的浓度由由0.8mol/L降到0.4mol/L所需反应时间为t===20s,实际上A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随着物质浓度的减小而减小,所以反应物A的浓度由0.8mol/L降到0.4mol/L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02mol·L-1·s-1,所以所用时间应大于20s。故选D。14、B【解析】
A.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锌与氢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增加氯离子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B.面粉厂内要禁止明火是因为固体表面积大会加快反应速率,引起爆炸,B正确;C.5%的H2O2中加入MnO2粉末后分解速率迅速加快是因为MnO2起催化剂作用,C错误;D.锌与稀盐酸反应滴入CuSO4稀溶液,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答案选B。15、C【解析】
A、由n=c×V,该溶液中缺少体积数据,无法计算粒子数目,错误;B、由2Fe+3Cl2==2FeCl3每生成2mol产物转移6mol电子,则生成0.5mol产物,则转移1.5mol电子,即1.5NA电子,错误;C、一个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2+8=)10个,18gD2O的物质的量=18g/20g/mol=0.9mol,含有质子为9mol,即9NA,正确;D.MnO2必须与浓盐酸反应才可生成氯气,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后,将停止反应,即4molHCl并未完全反应,所以,生成的氯气应少于22.4L,错误。选择C。16、B【解析】分析:A.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D.NaHCO3溶液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A.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B错误;
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C正确;
D.NaHCO3溶液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OH-=CO32-+H2O,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4NH3+5O24NO+6H2O3NO2+H2O=2HNO3+NO24H++2NO3-+Cu=2NO2↑+2H2O+Cu2+【解析】
A、B、C、E为气体,其中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A是碱性气体,则A为NH3;E是为红棕色气体,则E为NO2;根据物质转化关系,NH3和B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C和B反应生成NO2,则该反应为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因此C为NO,B为O2,D为H2O;NO2(E)和H2O(D)反应生成NO和HNO3,则F为HNO3;G是紫红色金属单质,则G为Cu;HNO3和Cu反应生成NO、Cu(NO3)2和H2O,H的水溶液为蓝色,则H为Cu(NO3)2。【详解】⑴根据分析,A为NH3,电子式为。答案为:。(2)反应①为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答案为:4NH3+5O24NO+6H2O。⑶反应③为NO2和H2O反应生成NO和HNO3,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该方程式中3个NO2参与反应,2个NO2从+4价升高到+5价,1个NO2从+4价降低到+2价,共转移电子2个。答案为:2。⑷反应④为HNO3和Cu反应生成NO、Cu(NO3)2和H2O,离子方程式:4H++2NO3-+Cu=2NO2↑+2H2O+Cu2+。答案为:4H++2NO3-+Cu=2NO2↑+2H2O+Cu2+。18、碳硫【解析】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则A为C元素,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C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淡黄色固态化合物,则C为Na元素,B为O元素,D的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则D为S元素。【详解】(1)根据上述推断,A为碳,D为硫。(2)D为16号元素硫,有三层电子,电子数分别为2、8、6,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3)C2D是Na2S,是由Na+和S2-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则Na2S的形成过程为:。19、环形玻璃搅拌棒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偏小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偏小【解析】
(1)由于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搅拌,所以还缺少环形玻璃棒。(2)由于该实验要尽可能的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的。(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会导致热量的损失,所以所得中和热数值偏低。(4)如果改变酸或碱的用量,则反应中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变化的,因此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变化的。但由于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所求中和热数值是不变的。(5)由于氨水是弱碱,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而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20、SO2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在B、C中被吸收充分BD还原性【解析】
(1)氮元素和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化合价降低的应该是硫,所以气体产物中还可能有SO2;(2)①A中固体充分加热较长时间后,通入氮气目的是使分解生成的气体在B、C装置中完全吸收;②为验证A中残留物是否含有FeO,应该先用稀硫酸溶解,然后再用K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茶制床垫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石榴干红葡萄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油压压弯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有色金属连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搅拌机搅拌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小体视棱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内置式伺服放大器模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冲裁拉伸模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鸡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香油红尖椒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驾照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2025年1月日历表(含农历-周数-方便记事备忘)
- 2025中国铁塔公司社会招聘8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专题06 现代文阅读(解析版)2015-2024单招考试语文(四川真题)
- 《固体食品罐用冷轧电镀锡钢板及钢带》编制说明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能力提升)
- 《人工智能发展史》课件
- 2024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试卷与参考答案
- 临床用血管理培训
- 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
- 春季安全行车教育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