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部分校高三1月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部分校高三1月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部分校高三1月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部分校高三1月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部分校高三1月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氢细菌能以氢气作为电子供体,利用分子态氢和氧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还原为有机物。下列关于氢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B.属于自养生物C.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培养时要加入氮源等物质〖答案〗C〖祥解〗1、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2、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其中,不含凝固剂(如琼脂)、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后制成的琼脂固体培养基,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微生物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详析】A、氢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氢细菌能以氢气作为电子供体,利用分子态氢和氧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还原为有机物,可见氢细菌属于自养生物,B正确;C、细菌不含有染色体,故细菌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错误;D、细菌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故培养氢细菌时要加入氮源等物质,D正确。故选C。2.肝脏是人体重要代谢器官,激素灭活、大多数血浆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肝脏进行的,肝脏也能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肝细胞损伤造成肝功能下降后,机体容易出现组织水肿B.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的过程可能有磷酸的消耗C.膜蛋白A在核糖体上合成,可能有催化的功能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图中的代谢过程〖答案〗D〖祥解〗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血糖的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例如,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详析】A、大多数血浆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肝脏进行的,肝细胞损伤造成肝功能下降,合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减小,机体容易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B、如图所示,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的过程,会生成中间产物1-磷酸葡萄糖和6-磷酸葡萄糖,会消耗磷酸,B正确;C、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所以膜蛋白A在核糖体上合成。6-磷酸葡萄糖经膜蛋白A起作用后转化成葡萄糖,可推测膜蛋白质A可能有催化作用,C正确;D、图示过程为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跨膜运输进入血液的过程。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水解,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D错误。故选D。3.玉米秸秆是玉米收获后的残杂物,是一种高纤维、低蛋白、低能量的农业废弃物,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将秸秆粉碎后翻压还田能使秸秆快速腐熟,释放出大量的养分,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持水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焚烧秸秆会造成物质和能量的流失,不利于碳中和B.秸秆粉碎后直接翻压还田不容易诱发农作物病虫害C.秸秆粉碎后翻压还田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D.还田的秸秆腐烂后会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粮食增产〖答案〗B〖祥解〗1、碳中和也称碳平衡,是指人们通过计算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把这些排放量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2、世界范围内,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我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大面积人工林的成长显示出巨大的固碳潜力。20多年来,由于采取秸秆还田等措施,我国农田表层土壤也储存了大量的碳。如果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农田土壤储碳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详析】A、碳中和也称碳平衡,是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焚烧秸秆会造成物质和能量的流失,不利于碳中和,A正确;B、秸秆中混杂的草籽、虫卵、病原体等容易诱发农作物病虫害,故秸秆粉碎后直接翻压还田容易诱发农作物病虫害,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将秸秆粉碎后翻压还田能使秸秆快速腐熟,释放出大量的养分,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因此秸秆粉碎后翻压还田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将秸秆粉碎后翻压还田能使秸秆快速腐熟,释放出大量的养分,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持水土,故还田的秸秆腐烂后会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粮食增产,D正确.故选B。4.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某些实验及其常用的实验方法(技术)如表所示,其中正确的有()序号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技术)①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②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同位素标记技术、离心技术③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对比实验④分离菠菜叶中的光合色素纸层析法⑤调查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数量标记重捕法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构建概念模型法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答案〗C〖祥解〗1、色素的分离根据其在层析液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滤纸上的分离速度不同,用的是纸层析法。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3、调查的种群数量多、范围广时用估算法,调查的种群数少,体型大时,用逐个计数法。估算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估算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4、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如在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时,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率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率离心上清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5、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6、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也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详析】①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①正确;②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用了同位素15N标记DNA分子,采用离心技术分离各种密度不同的DNA分子,以证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②正确;③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就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③正确;④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利用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然后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的原理,方法是纸层析法,④正确;⑤西双版纳亚洲象体型大、数量少,用逐个计数法统计其数量,⑤错误;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⑥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共有四项。故选C。5.幽门螺杆菌(Hp)生存于人体胃的幽门部位,能够引起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尿素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NH3和CO2。体检时常用14C呼气试验来诊断测试者是否感染Hp,测试者口服含14C标记的尿素胶囊,一段时间后通过测定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14CO2来诊断是否感染Hp。医务工作者也可以采集胃病患者样本进行微生物的纯化操作,判断是否感染Hp。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呼气试验的前提是Hp能合成和分泌脲酶,从而催化尿素分解.B.对样本进行微生物的纯化操作时,一般采用固体培养基C.筛选Hp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能抑制杂菌生长D.在培养基中可加入醋酸洋红液来鉴定是否分离得到了Hp〖答案〗D〖祥解〗1、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2、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Hp进行纯化要得到单菌落,因此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Hp)可生长,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不能生长。尿素分解产生的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详析】A、幽门螺杆菌(Hp)要能产生脲酶,14C标记的尿素进入胃后才能在其产生的脲酶的催化下能分解生成NH3和14CO2,一段时间后通过测定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14CO2才能诊断是否感染Hp,A正确;B、对Hp进行纯化需要得到Hp单菌落,所以需要用到固体培养基,B正确;C、培养基应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可以允许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Hp)在此培养基中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不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的生长,C正确;D、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D错误。故选D。6.高尔基体蛋白-67是高尔基体膜蛋白家族中的一员,该蛋白质对维持高尔基体的形态、功能有重要作用。激活细胞内的胱天蛋白酶的活性可降解高尔基体蛋白-67,从而引发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膜主要成分中除了有蛋白质,还有磷脂B.用药物抑制癌细胞胱天蛋白酶的活性,可促进癌细胞的凋亡C.胱天蛋白酶和高尔基体蛋白-67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D.降解高尔基体蛋白-67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泌功能〖答案〗B〖祥解〗生物膜由蛋白质、磷脂和糖类组成,动物细胞生物膜还含有胆固醇。【详析】A、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A正确;B、激活细胞内的胱天蛋白酶的活性可降解高尔基体蛋白-67,从而引发细胞凋亡,B错误;C、胱天蛋白酶和高尔基体蛋白-67都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C正确;D、高尔基体能够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包装,高尔基体蛋白-67对维持高尔基体的形态、功能有重要作用,降解高尔基体蛋白-67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泌功能,D正确。故选B。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知识。《诗经·小雅·鹿鸣》中写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两句古诗分别蕴含的生态学知识是()A.捕食、次生演替 B.种间竞争、次生演替C.捕食、初生演替 D.种间竞争、初生演替〖答案〗A〖祥解〗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双方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种间竞争是不同物种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寄生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详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大概意思是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属于捕食关系;“远芳侵古道”大概意思是远处的芳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时间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物种丙比物种乙高大很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甲会消失,物种丙会增加B.在用样方法取样时,物种丙的样方面积一般大于物种乙的C.第20~40年,该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会导致群落的类型发生改变D.第30~40年,物种乙的种群密度一定在减小〖答案〗B〖祥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叫做群落的演替。演替的方向一般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方向进行的,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详析】A、随着演替的进行,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相对多度有增有减,但不一定会消失,A错误;B、在用样方法取样时,种群数目少的个体可以适当的增大样方面积,种群数目多的个体可以适当减小样方面积。物种丙的相对多度低于物种乙,且种丙比物种乙高大很多,所以在用样方法取样时,物种丙的样方面积一般大于物种乙的,B正确;C、第20~40年,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但群落的类型不一定发生改变,C错误;D、相对多度是指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第30~40年,物种乙相对多度下降,可能是其它植物种群数也在变,所以不能确定其种群密度在减小,D错误。故选B。9.二次免疫应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快速地清除抗原。关于二次免疫应答及其与过敏反应的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敏原是指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B.二次免疫应答与记忆细胞能存活较长时间有关C.二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浆细胞主要来自B细胞的分化D.二次免疫应答、过敏反应都是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答案〗C〖祥解〗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详析】A、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鱼、虾、牛奶、蛋类、花粉、花生、室内尘土、磺胺、奎宁、宠物的皮屑、棉絮等都是(或含有)过敏原,A正确;B、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二次免疫应答与记忆细胞能存活较长时间有关,B正确;C、二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浆细胞来自B细胞的分化和记忆B细胞的分化,C错误;D、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根据题干信息:二次免疫应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快速地清除抗原,可见二次免疫应答、过敏反应都是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D正确。故选C。10.中国水仙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研究者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核型分析,对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计数、归类、排列,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镜检时可观察到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状态B.拍照观察时一般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C.由核型分析可知,中国水仙是三倍体植物D.推测中国水仙高度不育是减数分裂联会紊乱所致的〖答案〗A〖祥解〗1、根尖、茎尖分生区分裂旺盛,可选做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2、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故不能结实。【详析】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时间较短,所以镜检时大部分细胞处于未分裂状态,A错误;B、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结构稳定,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B正确;C、由核型分析可知,中国水仙有3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植物,C正确;D、中国水仙是三倍体植物,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生殖细胞,D正确。故选A。1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②表示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须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B.①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过程中存在C.完成②过程所需的关键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的脱毒植株可以抗病毒〖答案〗C〖祥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析】A、该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可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也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A错误;B、①过程是脱分化过程,②过程是再分化过程,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C、②过程是再分化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所需关键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且二者用量的比值不同,分化的结果也不同,C正确;D、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的脱毒植株自身无病毒或带少量病毒,但是不能抗病毒,D错误。故选C。12.抗利尿激素(ADH)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DH经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运输至全身各处B.ADH与受体结合,催化靶细胞内ATP水解产生cAMPC.机体失水过多时,肾小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可能会增加D.机体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多〖答案〗B〖祥解〗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激素会随体液运输至全身。水分子可以自由扩散也可以协助扩散进出细胞,图示为协助扩散。由图分析,ADH和受体结合为M蛋白提供信号分子cAMP,从而使M蛋白促进②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的数量。【详析】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ADH经垂体释放后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A正确;B、ADH与受体结合后促进ATP水解,ADH是激素,无催化功能,B错误;C、由图可知,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促进ATP水解,激活M蛋白,M蛋白可以促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因此机体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可能增多,C正确;D、机体饮水不足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D正确;故选B。13.为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获得“染色体核型稳定”的EBV转化细胞。EBV转化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Oua敏感。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能存活,但对Oua不敏感。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丢失可能会导致合成的抗体减少B.HAT培养基筛选能去除骨髓瘤细胞和自身融合的骨髓瘤细胞C.Oua筛选能去除EBV转化细胞和自身融合的EBV转化细胞D.图示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在小鼠腹腔内生产单克隆抗体〖答案〗D〖祥解〗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2、两次筛选: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详析】A、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杂交瘤细胞若丢失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可能会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A正确;B、据题意“EBV转化细胞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Oua敏感;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能存活,但对Oua不敏感”可知,HAT培养基筛选去除的是未与EBV转化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和自身融合的骨髓瘤细胞,B正确;C、据题意“EBV转化细胞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Oua敏感;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能存活,但对Oua不敏感”可知,Oua筛选去除的是未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EBV转化细胞和自身融合的EBV转化细胞,C正确;D、图示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还要进行克隆培养和抗体检测,检测呈现阳性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D错误。故选D。14.在DNA分子杂交的过程中,两种生物DNA单链的互补碱基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DNA分子杂交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DNA分子杂交之前,可在94℃的条件下使DNA变性解聚为单链B.两个远缘物种生物的DNA分子之间进行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较少C.杂合双链区一条链的序列是5'-GCATCT-3',另一条链的序列是3'-CGUAGA-5'D.通过设计两种DNA引物分别与DNA的两条链结合,经PCR技术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答案〗C〖祥解〗1、两条单链DNA同样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物种AB的DNA结合后,游离的单链区域说明该部位碱基序列无法配对。在分子杂交时,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因此亲缘关系越近。2、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它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详析】A、当温度超过90℃时,DNA分子发生变性,双链DNA解聚为单链,PCR时,一般热变性温度设置在94℃,A正确;B、在分子杂交时,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因此亲缘关系越近。所以两个远缘物种生物的DNA分子之间进行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较少,B正确;C、DNA分子杂交后,杂合双链区一条链的序列是5'-GCATCT-3',另一条链的序列是3'-CGTAGA-5',C错误;D、要扩增出目的基因,需要根据DNA的两条链分别设计引物,所以设计两种DNA引物分别与DNA的两条链结合,经PCR技术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D正确。故选C。15.光敏色素(phy)在植物—环境互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phyB被证明对气孔开闭、植物发育等多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光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的部分反应机制如图所示,其中Pr(无活性)、Pfr(有活性)是phyB的两种构象,正常光照有利于Pr向Pfr转化,荫蔽胁迫有利于Pfr向Pr转化,PIFs是一类具有调控基因转录作用的蛋白质,ROT3、BZR1和ARF6均为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赤霉素、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在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过程中呈协同关系B.正常光照不利于光敏色素发挥调节功能C.荫蔽胁迫下,促使幼苗下胚轴伸长有利于获得更多光照以适应环境D.幼苗下胚轴伸长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答案〗B〖祥解〗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植物的生命活动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详析】A、生长素、赤霉素、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呈协同关系,共同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A正确;B、正常光照有利于Pr向Pfr转化,Pfr是有活性的phyB,因此正常光照有利于光敏色素发挥调节功能,B错误;C、荫蔽胁迫下,phyB主要以Pr形式存在,由此减弱对PIFs的抑制作用,导致幼苗下胚轴伸长,有利于植物获得更多光照,以适应“荫蔽胁迫”环境,C正确;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中,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植物通过光敏色素响应环境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及激素的产生和分布,因此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由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控制,D正确。故选B。16.正常烟花水母能够合成荧光素水解酶(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D控制),不能发出红色荧光,而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个体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该蛋白不会被荧光素水解酶水解)G基因整合到烟花水母的3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个体能够发出绿色荧光,假设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科学家将不发出荧光的个体甲和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乙(基因型为DdGg)进行杂交得到大量子代,其中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发出红色荧光的个体:不发出荧光的个体数量比例为2∶1∶1.根据上述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代个体乙的D和g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d和G基因在另一条染色体上B.亲代个体甲的基因型是DDgg,子代发出红色荧光的个体是纯合子C.若子代中出现了既发出红色荧光又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可能是个体乙的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D.子代中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基因型均为DdGg〖答案〗C〖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在联会四分体时期发生的等位基因或染色体片段的交换。【详析】A、根据题意分析,亲代个体乙的D和G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d和g基因在另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B、亲代个体甲不发出荧光,基因型为D-gg,而其和乙(基因型为DdGg)产生子代发出绿色荧光(基因型为D-G-)的个体:发出红色荧光的个体(基因型为dd--):不发出荧光的个体(基因型为D-gg)数量比例为2∶1∶1,因此基因型是Ddgg,B错误;C、若子代中出现了既发出红色荧光又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说明个体乙产生了基因型为dG的配子,可能是个体乙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C正确;D、个体甲和个体乙杂交后子代中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Gg或DDGg,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Mn是多种呼吸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光合作用中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并参与了叶绿素的合成。某实验小组为探究Mn对光合反应的作用,从光反应与暗反应两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I.Mn在光反应中的作用该实验小组使用缺Mn营养液长期培养拟南芥,发现拟南芥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查阅资料发现,水的裂解放氧与Mn4CaO5簇合物密切相关。(1)Mn4CaO5最可能位于___(填细胞具体结构)上。Ⅱ.Mn在暗反应中的作用该实验小组继续查阅资料,发现Mn是暗反应中多种酶的激活剂或组成成分。该实验小组利用去膜叶绿体悬液再次设计实验,其中的Mn已经除去,同时提供物质支持暗反应的进行,结果显示暗反应速率减慢。(2)暗反应的场所是___,上述实验中提供的支持暗反应进行的物质为___,该实验对光的需求情况是___。(3)植物缺Mn会导致叶片缺绿、植株瘦小,出现该症状的原因是___(答出2点)。〖答案〗17.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18.①.叶绿体基质②.NADPH、ATP、CO2③.有没有光都能进行19.Mn参与了叶绿素的合成,若植物缺Mn,则叶绿素合成会受阻,导致叶片缺绿;Mn是多种呼吸酶的重要组成成分,缺Mn会导致植株对能量的利用受阻,引起植株瘦小;缺Mn会影响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引起植株瘦小〖祥解〗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17题详析】水的分解放氧与Mn4CaO5有关,水分解产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故Mn4CaO5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18题详析】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产生的NADPH、ATP和环境中的CO2,有没有光都能进行该实验。【19题详析】题干中锰参与叶绿素的合成,所以缺锰后,植物体叶绿素合成减少,放导致叶片缺绿;其次缺锰导致光反应减弱,暗反应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积累少,故导致叶片瘦小。18.某实验小组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培养液和接种酵母菌(如表所示),培养后检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ABCD培养液体积/mL105105初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在实验室中,检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是___。检测时,若视野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计数,则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2)4支试管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取决于___(填“培养液体积”或“初始酵母菌数”),最先到达K值的是___(填编号)试管,原因是___。(3)A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图中绘出D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4)培养一段时间后,4支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均下降,原因是___(答出2点)。〖答案〗(1)①.培养液体积、初始酵母菌数②.抽样检测法③.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稀释后,再取样计数(2)①.培养液体积②.D③.培养液少,初始接种量多(3)(4)营养物质被消耗殆尽、代谢产物的积累、培养液的pH下降〖祥解〗1、当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若环境适宜种群生存,环境中的食物、空间等适宜,没有环境阻力,则初始阶段时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然后环境阻力慢慢增大,种群开始呈“S”型曲线增长,K值指的是最大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是由环境阻力的大小决定的。2、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D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D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小问1详析】据表格所知,试管A与C的区别是初始酵母菌数不同,A与D的区别是培养液体积,所以该实验自变量是培养液体积、初始酵母菌数。酵母菌体积微小,数量庞大,在实验室中,检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检测时,若视野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计数,则要对菌液进行适当的稀释。【小问2详析】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所以4支试管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取决于培养液体积。与其它试管相比,试管D中培养液少,初始菌种接种量多,所以最先到达K值。【小问3详析】与A试管相比,D试管培养液体积少,所以环境阻力大,增长相对慢,K值相对小,达到K值的时间也更短。所以其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小问4详析】试管中培养液体积是固定的,即营养物质是有限的,随着培养时间变化,酵母菌的数量越来越多,营养物质被消耗殆尽、代谢产物的积累、培养液的pH下降,4支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均下降。19.触觉是人体与周围环境最为直观的交互形式,Piezo家族蛋白在触觉等机械力感知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当力作用于细胞膜时,膜张力的改变引起Piezo蛋白发生可逆形变,使Piezo蛋白通道开放,从而将机械力刺激转化为阳离子内向电流。Piezo蛋白的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机械力刺激会使Piezo蛋白的“叶片”结构旋转,改变了蛋白质的___,使中央孔打开,引起阳离子内流。触觉、视觉、味觉等感觉从形成、传递到感知的生物学过程类似,即___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动作电位,电信号沿神经纤维向中枢神经传递,最终到达___的相关区域并产生感觉。(2)研究者从Piezo家族蛋白的某些候选蛋白中筛选出与触觉信号产生相关的蛋白质,构建了许多特定蛋白质不表达的细胞系,以研究某1种蛋白质的功能。这种控制自变量的方法采用了___原理。实验过程及检测如图所示。若在Piezo2蛋白不表达的细胞系中,机械力刺激后___,则证明该蛋白质与触觉产生相关。为进一步证明Piezo2蛋白的作用,研究者构造了该蛋白质过量表达的细胞系,给予机械力刺激后,实验现象是___。(3)为了解Piezo2蛋白是否单独感应机械力刺激,研究者将该蛋白质固定到人工脂质球上,对脂质球进行机械力刺激,并用电极检测。人工脂质球的基本支架是___,采用人工脂质球的目的是___。如果Piezo2蛋白可以单独感应机械力刺激,则实验现象是___。〖答案〗(1)①.空间结构(或构象)②.感受器③.大脑皮层(2)①.减法②.不能检测到内向电流(或内向电流明显减小)③.内向电流增大(3)①.磷脂双分子层②.排除细胞膜上其他Piezo家族蛋白的干扰③.检测到内向电流〖祥解〗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作反射。外界信号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这就是反射的大致过程。神经中枢的兴奋也可以经神经束传递至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3、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小问1详析】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在机械力刺激下Piezo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中央孔打开引起阳离子内流。外界信号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可经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也可以经神经束传递至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小问2详析】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研究者从Piezo家族蛋白的某些候选蛋白中筛选出与触觉信号产生相关的蛋白质,构建了许多特定蛋白质不表达的细胞系,以研究某1种蛋白质的功能。这种控制自变量的方法采用了“减法原理”。若只在Piezo2蛋白不表达的细胞株系中,机械刺激后不能检测到内向电流(或内向电流明显减小),则证明P蛋白是与触觉信号产生相关的蛋白质。Piezo2蛋白过量表达的细胞株系,若该细胞株系在进行机械刺激实验后,检测到内向电流增大,则进一步证明Piezo2蛋白是与触觉信号产生相关的蛋白质。【小问3详析】人工脂质球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人工脂质球上没有蛋白质,可排除细胞膜上其他Piezo家族蛋白的干扰;如果Piezo2蛋白可以单独引发触觉的产生,即可以产生兴奋,则电极可检测到内向电流。20.育种工作者将长穗偃麦草(2n=14,用14M表示)3号染色体上的1个抗虫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6n=42,用42E表示)体内以培育抗虫小麦新品种,其育种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杂交获得的F1含有____个染色体组,过程①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以获得品系甲,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机理是_____。(2)通过杂交获得品系丙。品系丙的染色体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最多有____条,原因是___。(3)由品系甲通过与普通小麦多次杂交、筛选,获得品系丁,实质是获得______。品系戊自交产生的子代中,抗虫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4)培育品系戊的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有染色体结构变异、________。〖答案〗(1)①.4##四②.抑制纺锤体形成,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2)①.7##七②.品系乙含有的7M条染色体为1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不能联会随机进入配子中,配子最多含有长穗偃麦草的7条染色体(3)①.含有1条含抗虫基因的3号染色体的小麦②.3/4##75%(4)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重组〖祥解〗图示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抗虫小麦新品种的过程。先将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F1,①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甲;再将甲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乙,乙再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丙,经过选择获得丁,最终获得染色体组成为42E的戊。【小问1详析】通过杂交获得的F1为21E(3n)+7M(n)含有4个染色体组。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成,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小问2详析】7M是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条数,分析题图可知,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组是一个,因此乙中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21E+0~7M,因此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为0~7M。【小问3详析】由图可知,丁为42E+1M,对比普通小麦可知,获得丁的实质是获得了1M,即为含有1个抗虫基因长穗偃麦草(2n=14,用14M表示)的3号染色体,由于丁形成配子时发生染色体易位才获得的戊,所以戊是含有一个抗虫基因的杂合子,可记作AO,则其自交后抗虫植株A_的比例为3/4。【小问4详析】培育品系戊的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有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秋水仙素处理)、基因重组(减数分裂)等。21.CRISPR是原核生物基因组内的一段重复序列,Cas基因编码的Cas蛋白能与CRISPR序列区域共同发生作用。外源DNA入侵细菌后,细菌将外源DNA的部分片段整合到CRISPR中,当相同的外源DNA再次入侵时,细菌利用CRISPR/Cas9系统切割外源DNA,使之失效。CRISPR/Cas9系统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领域,用于修改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机制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1可知,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组编辑时,首先根据靶基因的特定序列合成sgRNA(向导RNA)。向反应体系中加入sgRNA和Cas9蛋白,sgRNA和Cas9蛋白的作用分别是___、___。(2)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存在“脱靶”的风险,原因可能是___。CRISPR/Cas9系统可视为细菌的天然免疫系统,此外,细菌还可以通过___来识别和切割外源DNA,以维持自身遗传特性的稳定。(3)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生与TDO2基因有关。科研人员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TDO2基因的部分外显子(如图2所示),构建TDO2基因敲除纯合模型小鼠(2n),以研究TDO2基因的调控作用。经过相关的操作获得多只小鼠,并检测小鼠TDO2基因的敲除情况。①分别提取野生型小鼠和实验小鼠体细胞的DNA作为模板,PCR扩增时应选择图2中的引物对___,鉴定时才能区分各小鼠的基因敲除情况。DNA聚合酶沿着5'→3'方向合成子链,引物为子链的延伸提供了___(填“5'”或“3'”)端。②对PCR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电泳图,应选择___(填“1号”或“2号”)小鼠研究TDO2基因的调控作用,原因是___。〖答案〗(1)①.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靶基因被编辑的序列互补结合②.与sgRNA结合,切割与sgRNA结合的特定序列(2)①.sgRNA序列较短,特异性差②.限制酶(或限制性内切核酸酶)(3)①.1和8②.3'③.2号④.2号小鼠的TDO2基因被敲除,TDO2基因不能表达(或1号小鼠为杂合子,TDO2基因能表达)〖祥解〗切割DNA分子的工具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又称限制酶。这类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开。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一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小问1详析】sgRNA是根据靶基因的待编辑序列人工合成的,能与靶基因的待编辑序列互补配对,从而引导Cas9蛋白在特定的序列进行切割。【小问2详析】若合成的sgRNA碱基序列过短,基因中可能有其他的互补序列,导致sgRNA定位错误,引起Cas9蛋白切割位点错误;细菌还可以通过限制酶(或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来识别和切割外源DNA。【小问3详析】①引物2、3、6、7结合的区域被切割,DNA聚合酶沿着5'→3'方向合成子链,因此PCR扩增时选用引物对1和8;DNA聚合酶沿着5'→3'方向合成子链,引物为子链的延伸提供了3'端。②根据图3电泳结果可知,条带2对应的是被敲除的TDO2基因。1号个体为杂合子,1个TDO2基因被敲除。2号个体为TDO2基因敲除纯合子,TDO2基因不能表达,可用来研究TDO2基因的调控作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氢细菌能以氢气作为电子供体,利用分子态氢和氧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还原为有机物。下列关于氢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B.属于自养生物C.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培养时要加入氮源等物质〖答案〗C〖祥解〗1、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2、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其中,不含凝固剂(如琼脂)、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后制成的琼脂固体培养基,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微生物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详析】A、氢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氢细菌能以氢气作为电子供体,利用分子态氢和氧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还原为有机物,可见氢细菌属于自养生物,B正确;C、细菌不含有染色体,故细菌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错误;D、细菌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故培养氢细菌时要加入氮源等物质,D正确。故选C。2.肝脏是人体重要代谢器官,激素灭活、大多数血浆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肝脏进行的,肝脏也能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肝细胞损伤造成肝功能下降后,机体容易出现组织水肿B.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的过程可能有磷酸的消耗C.膜蛋白A在核糖体上合成,可能有催化的功能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图中的代谢过程〖答案〗D〖祥解〗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血糖的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例如,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详析】A、大多数血浆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肝脏进行的,肝细胞损伤造成肝功能下降,合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减小,机体容易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B、如图所示,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的过程,会生成中间产物1-磷酸葡萄糖和6-磷酸葡萄糖,会消耗磷酸,B正确;C、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所以膜蛋白A在核糖体上合成。6-磷酸葡萄糖经膜蛋白A起作用后转化成葡萄糖,可推测膜蛋白质A可能有催化作用,C正确;D、图示过程为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跨膜运输进入血液的过程。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水解,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D错误。故选D。3.玉米秸秆是玉米收获后的残杂物,是一种高纤维、低蛋白、低能量的农业废弃物,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将秸秆粉碎后翻压还田能使秸秆快速腐熟,释放出大量的养分,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持水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焚烧秸秆会造成物质和能量的流失,不利于碳中和B.秸秆粉碎后直接翻压还田不容易诱发农作物病虫害C.秸秆粉碎后翻压还田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D.还田的秸秆腐烂后会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粮食增产〖答案〗B〖祥解〗1、碳中和也称碳平衡,是指人们通过计算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把这些排放量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2、世界范围内,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我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大面积人工林的成长显示出巨大的固碳潜力。20多年来,由于采取秸秆还田等措施,我国农田表层土壤也储存了大量的碳。如果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农田土壤储碳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详析】A、碳中和也称碳平衡,是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焚烧秸秆会造成物质和能量的流失,不利于碳中和,A正确;B、秸秆中混杂的草籽、虫卵、病原体等容易诱发农作物病虫害,故秸秆粉碎后直接翻压还田容易诱发农作物病虫害,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将秸秆粉碎后翻压还田能使秸秆快速腐熟,释放出大量的养分,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因此秸秆粉碎后翻压还田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将秸秆粉碎后翻压还田能使秸秆快速腐熟,释放出大量的养分,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持水土,故还田的秸秆腐烂后会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粮食增产,D正确.故选B。4.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某些实验及其常用的实验方法(技术)如表所示,其中正确的有()序号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技术)①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②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同位素标记技术、离心技术③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对比实验④分离菠菜叶中的光合色素纸层析法⑤调查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数量标记重捕法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构建概念模型法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答案〗C〖祥解〗1、色素的分离根据其在层析液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滤纸上的分离速度不同,用的是纸层析法。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3、调查的种群数量多、范围广时用估算法,调查的种群数少,体型大时,用逐个计数法。估算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估算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4、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如在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时,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率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率离心上清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5、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6、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也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详析】①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①正确;②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用了同位素15N标记DNA分子,采用离心技术分离各种密度不同的DNA分子,以证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②正确;③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就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③正确;④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利用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然后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的原理,方法是纸层析法,④正确;⑤西双版纳亚洲象体型大、数量少,用逐个计数法统计其数量,⑤错误;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⑥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共有四项。故选C。5.幽门螺杆菌(Hp)生存于人体胃的幽门部位,能够引起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尿素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NH3和CO2。体检时常用14C呼气试验来诊断测试者是否感染Hp,测试者口服含14C标记的尿素胶囊,一段时间后通过测定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14CO2来诊断是否感染Hp。医务工作者也可以采集胃病患者样本进行微生物的纯化操作,判断是否感染Hp。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呼气试验的前提是Hp能合成和分泌脲酶,从而催化尿素分解.B.对样本进行微生物的纯化操作时,一般采用固体培养基C.筛选Hp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能抑制杂菌生长D.在培养基中可加入醋酸洋红液来鉴定是否分离得到了Hp〖答案〗D〖祥解〗1、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2、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Hp进行纯化要得到单菌落,因此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Hp)可生长,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不能生长。尿素分解产生的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详析】A、幽门螺杆菌(Hp)要能产生脲酶,14C标记的尿素进入胃后才能在其产生的脲酶的催化下能分解生成NH3和14CO2,一段时间后通过测定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14CO2才能诊断是否感染Hp,A正确;B、对Hp进行纯化需要得到Hp单菌落,所以需要用到固体培养基,B正确;C、培养基应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可以允许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Hp)在此培养基中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不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的生长,C正确;D、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D错误。故选D。6.高尔基体蛋白-67是高尔基体膜蛋白家族中的一员,该蛋白质对维持高尔基体的形态、功能有重要作用。激活细胞内的胱天蛋白酶的活性可降解高尔基体蛋白-67,从而引发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膜主要成分中除了有蛋白质,还有磷脂B.用药物抑制癌细胞胱天蛋白酶的活性,可促进癌细胞的凋亡C.胱天蛋白酶和高尔基体蛋白-67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D.降解高尔基体蛋白-67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泌功能〖答案〗B〖祥解〗生物膜由蛋白质、磷脂和糖类组成,动物细胞生物膜还含有胆固醇。【详析】A、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A正确;B、激活细胞内的胱天蛋白酶的活性可降解高尔基体蛋白-67,从而引发细胞凋亡,B错误;C、胱天蛋白酶和高尔基体蛋白-67都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C正确;D、高尔基体能够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包装,高尔基体蛋白-67对维持高尔基体的形态、功能有重要作用,降解高尔基体蛋白-67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泌功能,D正确。故选B。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知识。《诗经·小雅·鹿鸣》中写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两句古诗分别蕴含的生态学知识是()A.捕食、次生演替 B.种间竞争、次生演替C.捕食、初生演替 D.种间竞争、初生演替〖答案〗A〖祥解〗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双方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种间竞争是不同物种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寄生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详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大概意思是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属于捕食关系;“远芳侵古道”大概意思是远处的芳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时间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物种丙比物种乙高大很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甲会消失,物种丙会增加B.在用样方法取样时,物种丙的样方面积一般大于物种乙的C.第20~40年,该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会导致群落的类型发生改变D.第30~40年,物种乙的种群密度一定在减小〖答案〗B〖祥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叫做群落的演替。演替的方向一般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方向进行的,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详析】A、随着演替的进行,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相对多度有增有减,但不一定会消失,A错误;B、在用样方法取样时,种群数目少的个体可以适当的增大样方面积,种群数目多的个体可以适当减小样方面积。物种丙的相对多度低于物种乙,且种丙比物种乙高大很多,所以在用样方法取样时,物种丙的样方面积一般大于物种乙的,B正确;C、第20~40年,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但群落的类型不一定发生改变,C错误;D、相对多度是指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第30~40年,物种乙相对多度下降,可能是其它植物种群数也在变,所以不能确定其种群密度在减小,D错误。故选B。9.二次免疫应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快速地清除抗原。关于二次免疫应答及其与过敏反应的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敏原是指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B.二次免疫应答与记忆细胞能存活较长时间有关C.二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浆细胞主要来自B细胞的分化D.二次免疫应答、过敏反应都是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答案〗C〖祥解〗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详析】A、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鱼、虾、牛奶、蛋类、花粉、花生、室内尘土、磺胺、奎宁、宠物的皮屑、棉絮等都是(或含有)过敏原,A正确;B、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二次免疫应答与记忆细胞能存活较长时间有关,B正确;C、二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浆细胞来自B细胞的分化和记忆B细胞的分化,C错误;D、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根据题干信息:二次免疫应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快速地清除抗原,可见二次免疫应答、过敏反应都是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D正确。故选C。10.中国水仙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研究者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核型分析,对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计数、归类、排列,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镜检时可观察到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状态B.拍照观察时一般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C.由核型分析可知,中国水仙是三倍体植物D.推测中国水仙高度不育是减数分裂联会紊乱所致的〖答案〗A〖祥解〗1、根尖、茎尖分生区分裂旺盛,可选做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2、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故不能结实。【详析】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时间较短,所以镜检时大部分细胞处于未分裂状态,A错误;B、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结构稳定,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B正确;C、由核型分析可知,中国水仙有3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植物,C正确;D、中国水仙是三倍体植物,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生殖细胞,D正确。故选A。1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②表示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须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B.①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过程中存在C.完成②过程所需的关键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的脱毒植株可以抗病毒〖答案〗C〖祥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析】A、该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可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也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A错误;B、①过程是脱分化过程,②过程是再分化过程,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C、②过程是再分化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所需关键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且二者用量的比值不同,分化的结果也不同,C正确;D、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的脱毒植株自身无病毒或带少量病毒,但是不能抗病毒,D错误。故选C。12.抗利尿激素(ADH)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DH经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运输至全身各处B.ADH与受体结合,催化靶细胞内ATP水解产生cAMPC.机体失水过多时,肾小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可能会增加D.机体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多〖答案〗B〖祥解〗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激素会随体液运输至全身。水分子可以自由扩散也可以协助扩散进出细胞,图示为协助扩散。由图分析,ADH和受体结合为M蛋白提供信号分子cAMP,从而使M蛋白促进②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的数量。【详析】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ADH经垂体释放后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A正确;B、ADH与受体结合后促进ATP水解,ADH是激素,无催化功能,B错误;C、由图可知,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促进ATP水解,激活M蛋白,M蛋白可以促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因此机体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可能增多,C正确;D、机体饮水不足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D正确;故选B。13.为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获得“染色体核型稳定”的EBV转化细胞。EBV转化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Oua敏感。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能存活,但对Oua不敏感。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丢失可能会导致合成的抗体减少B.HAT培养基筛选能去除骨髓瘤细胞和自身融合的骨髓瘤细胞C.Oua筛选能去除EBV转化细胞和自身融合的EBV转化细胞D.图示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在小鼠腹腔内生产单克隆抗体〖答案〗D〖祥解〗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2、两次筛选: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详析】A、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杂交瘤细胞若丢失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可能会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A正确;B、据题意“EBV转化细胞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Oua敏感;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能存活,但对Oua不敏感”可知,HAT培养基筛选去除的是未与EBV转化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和自身融合的骨髓瘤细胞,B正确;C、据题意“EBV转化细胞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Oua敏感;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能存活,但对Oua不敏感”可知,Oua筛选去除的是未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EBV转化细胞和自身融合的EBV转化细胞,C正确;D、图示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还要进行克隆培养和抗体检测,检测呈现阳性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D错误。故选D。14.在DNA分子杂交的过程中,两种生物DNA单链的互补碱基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如图所示。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