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辅导1_第1页
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辅导1_第2页
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辅导1_第3页
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辅导1_第4页
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辅导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辅导1

一、认识高血压病,预防高血压

(一)高血压病的概念

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但随着病情加重,常常使心、脑、肾等

脏器受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并

发症。

(二)血压的几个概念

正常血压:收缩压低于120mmHg,舒张压低于80mmHg,有人称这个是理想的血压。正

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或者是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介于140〜160毫米汞柱,舒张压介于90〜95毫米汞柱

高血压:收缩压等于或高于160毫米汞柱,舒张压等于或高于95毫米汞柱,两者中符合一-

项,既可诊断为高血压。

(三)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

高血压发生的原因不明,与一些因素关系密切。如:摄盐过多,超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病

的主要原因。吸烟和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等。

高血压的表现:早期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患者可以有头痛、头晕等表现,休息后血压可能

回复正常。高血压后期,随着血压的升高,可以出现重要器官发生气质性改变和功能障碍。

心脏的表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肥大,可出现劳动后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

症状,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此外还可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

死。

脑的表现:脑血管并发症多见,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

肾的表现:早期无临床表现,晚期病人会出现多尿、夜尿增多,晚期可表现为肾功能衰竭。

(四)为什么降压很重要

研究发现: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加倍。而患者进行积极降压治疗可减

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其中中风事件可降低35%-45%,心肌梗死可降低20%-25%,心力

衰竭可降低50%以上。

(五)为什么高血压控制率低

在医生方面,医生认为血压达标太难,只注重给患者处方,但关注患者血压达标不够;有效

药物使用的不充分;联合药物使用不足;缺乏对高血压患者综合危险因素的关注。

在患者方面,患者在高血压治疗中存在问题及顾虑主要有:根据临床症状服药;认为血压正

常可以停药;害怕药吃时间长后有副作用,而间断吃药;认为新出的药就是''好药",电视宣传的

药是''好药";不知道自己的血压目标值;频繁的换医生看病。

(六)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抗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保护心、脑、肾,减少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多

数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是血压达到<140/90mmHg,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并发症。有糖尿

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V130/80mmHg。

(七)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也是治疗高血压必不可少的部分。

降低血压的主要生活方式调整包括: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采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

指提倡富含钾和钙的饮食方法;减少钠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饮酒。调整生活方式能降低

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降低心血管危险。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分为五大类,即利尿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H受体拮抗剂(ARB)。高血压的用药需在医生

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明确其降压目标。

可以说,一个人自患上高血压病之后,用药和预防将伴随终生。所以,一旦患上高血压病,

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从专家多年的防治经验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要长

期坚持降压治疗,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对继发性

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才能较好地控制高血压。

(八)认识高血压,重视降压达标问题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仍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

控制率的疾病,是导致人类致残及死亡的重要疾病。高血压在老百姓当中,对这个病的认识还很

欠缺。

对于正常高值血压的人,一年至少测一次到两次的血压,定期体检。特别是家族当中有遗传,

父母有高血压的人,子女就很容易出现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大脑和肾

脏等器官出现生理或病理性异常的全身性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因此,要使人们正确地认

识高血压的危害和有关知识,了解他并掌握他,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以避免和减轻高血压对脑、

心、肾的损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二、糖尿病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由于胰岛素分泌缺

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三大代谢异常。临床早期常无症状,至症状期

才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无力等表现,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可并发眼、肾、神经、

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

性昏迷等常威胁生命。

(二)糖尿病分型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报告分为四类:

1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破坏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是其主要特点

2型糖尿病

占糖尿病的95%,主要与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或明显糖尿病,无论是否需要胰岛素或单用饮

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本病。

(三)糖尿病的危害

1.代谢紊乱症候群

即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三多一少"症状。

2.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常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

脉和四肢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高血压

等,其中肢体动脉硬化以下肢动脉常见,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

足可致肢体坏疽。

2)微血管病变:

(1)糖尿病肾病

病人肾功能异常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晚期可发展为尿毒症。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病程超过10年者,大部分会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是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3)糖尿病心肌病

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性坏死称糖尿病心肌病,可诱发难治性心力

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3)神经病变

与微血管病变以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致山梨醇增多有关,常累及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

表现为肢体对称性感觉异常,分布如手套或袜子状,伴麻木、烧灼、针刺或踏棉絮感,有时

伴痛觉过敏,下肢较上肢严重,晚期可出现运动神经受累。

4)糖尿病足

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踝关节或踝

关节以下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四)治疗的原则

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强

调早期治疗、终身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原则。

1.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被公认为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可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能动性,积极

配合治疗,有效控制血糖,防止、延缓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

1)疾病知识及其防治教育

2)预后

2.饮食治疗

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

3.体育锻炼

运动可以促进肌肉组织对血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轻体重,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从而降低血糖,故糖尿病患者应终身坚持适量运动。

4.自我监测血糖

理想情况为每天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以及睡前血糖,尤其是调整药物剂量期间。病情

稳定可延长监测间隔时间。每2〜3月测定GHbA更助于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5.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

(1)磺服类

(2)非磺服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3)双胭类

2)胰岛素

(1)适应证:①1型糖尿病;②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③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无

效的2型糖尿病;④糖尿病合并以下情况者:手术、妊娠、分娩、严重感染、结核等

农村卫生与健康课程辅导2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农村卫生与健康的课程辅导。今天是第二次辅导,上一次我们一

起把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回顾了一下,今天我们想利用这点时间把第3-6章的主要知识给大

家做一简单的讲解。

第三章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社区干预(一)

这一章主要介绍四方面的内容,即社区干预概述、社区干预的常用方法和工具、社区诊断、

社区卫生计划。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大家要了解社区干预的内涵和意义,掌握社区干预的一些方法,为营造

健康的社区环境、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服务。

一、社区干预的内涵及特点

1.概念:社区干预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社区环境,

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社区干预的特点

①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②强调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进行社区动员,利用社会市场学原理开展活动;

③主要有政策环境改变、公共信息、个人和家庭技能行为的改变、社会动员;

④社区干预活动的目的不仅限于预防某些疾病,而且要促进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创造有利于健康的政策环境。

二、社区干预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包括:社区咨询会、专题小组讨论、社区参与式绘图等。

通过这些方法来了解社区的卫生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人们的健康问题。从而为制定社区干预的计

划提供借鉴。

第四章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二)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这一章主要介绍四方面的内容,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涵义;健康知识的传播方法与技

巧;健康行为干预的方法与技巧;当好健康的带头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不仅要进一步强化健

康意识,还应学习健康知识传播的一些方法,在促进自身健康的同时,还要带动家人村民共同健

康。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涵义

健康教育:是研究如何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学科。其

涵义为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

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

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的方向改变的教育于环境、支持的综合

体。其中,环境指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支持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发展等

各个系统。

对于农村社区的健康教育,我们家访、小组讨论、村民大会、墙报、展览板、宣传画、有线

广播、看录像和电视等各种教育活动,帮助人们取得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做出更有利于

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的明智决定,并进行生活实践和形成行为习惯。

二、健康相关行为

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行为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有些行为对自身和其他人的健康有益,而有些

则有害。这些能对健康产生影响的行为可以统称为健康相关行为。农村大学生要带领村民分析当

地情况,共同指出哪些具体的行为是有利于健康的,并支持大家共同实践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摒

弃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一)从预防疾病的角度看,利于健康的行为有

1.消灭或消除引起疾病的根源或物质的行为

2.避免接触病原体的行为

3.保护容易被侵害的人群的行为

4.对可能的健康问题,及早发现和及早处理或及早治疗的行为

5.积极探索各种健康相关行为并积极实行的行为。

(二)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角度看,促进健康的行为有

1.建立社会行为规范

2.学习并实践生活技能等

这里的生活技能是指一组社会心理能力,它包括以下的内容:

①做决定能力:即能够建设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关于做决定方面问题的能力。②解决问题能

力:确定问题,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权衡每种方法的利弊,挑选出最合适的方法并制定计划。

③创造性思考能力:通过创造性思考能力的训练,人们在面对各种需要做出决定和需要解决的问

题时,能够积极地探索各种办法,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做出正确的决定;④批判性思考能力:

是一种客观地分析信息和经验的能力。⑤有效交流能力:是指我们能用语言和非语言进行的自我

表达,通过有效交流能力的训练,人们将能够准确合适地表达想要表达的观点、愿望、需求以及

害怕、担心、忧虑等;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寻求咨询和帮助。⑥人际关系能力,通过人际关系能力

的训练,人们能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友谊,这对促进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⑦自我意识能力,是指对自己的特点、优点及弱点、愿望的认识。通过自我意识能力的训练,人

们可更有效地处理紧张或有压力的情况。⑧换位思考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可帮助人们去理解和接

受他人,促进社会交流。⑨处理情绪能力:通过处理情绪能力的训练,人们能够意识到情绪是如

何影响行为的,对保持良好地心态有很大的帮助。⑩缓解压力能力,通过缓解压力能力的训练,

人们将能认识生活中压力的来源,以及压力如何影响人们,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减少压力来源,如

通过改变物质环境或生活方式,或学会如何放松。

第五章基本卫生知识(一)

——妇女与儿童健康

本章介绍5个方面的内容,即母婴安全与保健;母乳喂养;儿童生长发育;预防接种;17

个家庭健康行为。

妇女与儿童的健康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农村每一个家庭的健康、幸福和儿

童的健康成长。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充分了解母婴安全的有关内容,重视并自觉执行小儿计划

免疫的各项程序。

一、关于预防接种

乙型肝炎、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直接威胁着儿童的健康,而多种传染病是可以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预防接种除了可免患多种传染病以外,还可以减少因传染病而导致的营

养不良、残疾等后遗症甚至死亡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减少孩子因疾病造成家庭的经济负担。

对于预防接种,城市地区的居民比较重视,很多农村,由于村民缺乏卫生知识,对这个问题

不够重视,尽管我们的卫生防疫部门已经具备了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能力,但是现在仍然有一部

分儿童未能接受预防接种,这与部分家长没有充分的重视有关。

我们农村大学生更应做儿童预防接种的促进者、宣传者和带头人。要让农民兄弟知道''致富奔

小康,先要保健康”的基本道理。要使儿童获得健康,首先要使儿童父母获得知识;只有儿童父母

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才能主动配合医生、使儿童得到医生所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

二、儿童预防接种关键信息

儿童从出生到7岁至少需要吃够4颗糖丸、打够11针预防针:

中国小儿计划免疫程序(总共打11针吃4糖丸)

出生后时间接种疫苗

出生后1天内第一针乙肝疫苗

出生后2-3天内卡介苗

1个月第二针乙肝疫苗

2个月脊髓灰质炎三联混合疫苗(吃糖丸)

脊髓灰质炎三联混合疫苗(吃糖丸)

3个月

第一针白百破混合制剂

脊髓灰质炎三联混合疫苗(吃糖丸)

4个月

第二针百白破混合制剂

5个月第三针百白破混合制剂

6个月第三针乙肝疫苗

8个月初种麻疹疫苗

1岁半到2岁百白破加强1针

脊髓灰质炎三联混合疫苗加强(吃糖丸)

7岁麻疹加强1针

白破加强1针

第六章基本卫生知识(二)

--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这一章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病毒性肝炎、

结核、性病与艾滋病、疟疾、狂犬病、寄生虫病的基本感念、传播途径、对机体的危害和预防措

施。

一、概述

在我们的生活中,传染病、寄生虫病一词并不陌生。结核、艾滋病就是具有很强传染病的疾

病,而蛔虫、绦虫是人畜共患的常见寄生虫病。你知道这些传染病病或寄生虫病是如何发生的?

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性?又如何预防吗?

(-)什么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称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能传播开来,甚至造成

大规模流行的疾病。

微生物是一类形态多种多样,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例如细菌、病毒、衣

原体、支原体、虫卵等是肉眼不能看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

(-)病原体如何引起疾病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与人

体的防御能力,与病原体的致病力、侵入的数量,以及病原体是否侵入人体的适当部位,亦即适

当的侵入门户有关。

1.病原体的侵袭力

通常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

2.病原体的数量

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疾病必须要有一定的数量。

3.病原体的侵入门户与特异性定位

病原体侵入人体必须经过一定的途径,称为侵入门户。其在体内生长繁殖亦有一定的部位。

(三)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决定流行过程的三个基

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L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具体来说,就是患

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排菌者)或称带菌(虫)者或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可有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土壤等。了解传染途径,对于预防传染病是非常重

要的。

①空气传播:包括飞沫、尘埃。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猩红热、百日咳、流

行性感冒。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随地吐痰是一种不卫生、不

文明的行为,应当予以摒弃。

②水的传播:水源受到病原体污染,未经消毒饮用后,可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如霍乱、伤寒、

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都可以经水传播。

③食物传播:所有肠道传染病以及个别的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白喉等,可以通过污染食

物而造成传播。

④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途径。间接接触传播在肠道传染病中尤为多见。

直接接触是指传染源与易感者不经过任何外界因素而直接接触所造成的传播。

⑤虫媒传播:蚊、蚤、蝇、虱等可以通过叮咬吸血传播某些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

炎、黑热病、森林脑炎、恙虫病等。

⑥土壤传播:有些肠道寄生虫卵污染土壤;有些细菌,如破伤风、炭疽等芽胞可长期保存在

土壤中,接触这些土壤可以构成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而易受感染的人。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但并不等于流行已经

形成,只有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些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促使了这三个环节的相互连结,

流行才会发生。

综上所述,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可以通过各种不同传播途径和不同传播因素而传播,搞好环境

和家庭卫生、管理好家畜和粪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是一组专门侵犯人和动物肝细胞,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人类肝炎病毒目前分为

甲、乙、丙、丁、戊五个型别,这五种病毒分别引起甲型肝炎(HAV)、乙型肝炎(HBV)、丙

型肝炎(HCV)、丁型肝炎(HDV)、戊型肝炎(HEV)。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

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病人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

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巩膜、粘膜或皮肤呈现黄色)和发热。

一、病毒性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1.传染源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期的肝炎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乙型、丙型、

丁型肝炎的传染源分别是急性和慢性的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2.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粪〜口传播是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在潜伏期(感

染后到发病的这段时间)和发病后数周,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甲型肝炎病毒,患者的粪便污染水源、

水生贝类(毛蛆)、蔬菜、食品、手、用具等均可引起传播。因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

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2)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①经血传播。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或

使用染有乙型病毒的注射器、医疗器械等方式传播;②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性接

触也是传播途径之一;③母婴传播。主要是经产道及分娩后哺乳使新生儿受到感染。

3)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输血及注射途径传播。

4)丁型肝炎传播方式与乙型肝炎基本相同。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多为散发、无季节性、可转变为慢性。

二、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危害

各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的危害是造成对肝脏不同程度的损害。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

黄疸型肝炎两种。慢性肝炎仅见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般可分为轻、中、重度。重度肝炎

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程短,病死率高,所有肝

炎病毒均可引起重型肝炎。

三、肝炎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疑有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常常要采血检查是否被肝炎病毒感染,化验单上的一些缩写符号及

其它所代表的意义,我们并不了解。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五种肝炎标志物所代表的意义。

1.甲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抗HAV—抗体)

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在感染后的第2周一3个月,血中出现甲型肝炎病毒抗体,即抗HAV

—抗体,此抗体检测呈阳性,具有诊断意义。

2.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乙型肝炎有3种不同的抗原一抗体系统,其临床意义如下: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一抗体系统(HBsAg与抗一HBs):

HBsAg阳性,表示目前感染了乙肝病毒或病毒携带者;

抗一HBs阳性,表示乙肝疫苗接种后或过去曾感染过乙肝。

(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一抗体系统(HBcAg与抗一HBc):

Hbc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主体,但用一般方法不能在血液中检出,故不常使用。

抗一HBc阳性,表示病人正处在感染期。

(3)乙型肝炎e抗原和e抗体系统(HBeAg与抗一Hbe):

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大量乙肝病毒存在血液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抗一HBe阳性,是乙肝病毒在血液中消失,无传染性或传染性减低。

3.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检测血清中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抗一HCV),阳性表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4.丁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检测血清中丁型肝炎抗原(HDAg)和丁型肝炎抗体(抗一HDV),抗一HDV阳性是丁型肝

炎病毒急性感染的标志。

5.戊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中抗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一HEV)阳性。

四、“大三阳”与“小三阳”及“两对半”的概念及其意义

''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标志物的检查中,有三项指标呈阳性,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

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表示肝

炎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阳性,说明患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小三阳"是指在乙肝标志物的检查中,有三项指标呈阳性,即HbsAg阳性,抗HBe阳性,

抗HBc阳性。''小三阳"表示肝炎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

传染性。

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包括五项指

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

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各项指标代表的意义上文已介绍。

五、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感染了肝炎,能不能痊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就是肝炎的预后问题。一般说,急性肝炎,

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一些临床表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消失了,我们称为

临床康复。甲型肝炎预后良好;急性乙型肝炎60%〜90%可完全恢复,10%〜40%转为慢性或

病毒携带;急性丙型肝炎50%〜8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者;急性丁型肝炎重叠HBV感染时约

70%转为慢性;妊娠合并戊型肝炎者病死率10%〜40%。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约25%最终死于重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一般

预后良好;重度慢性肝炎患者预后较差,约80%五年内发展成肝硬化,少部分转为肝细胞癌,病

死率高达45%;中度慢性肝炎患者预后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慢性丙型肝炎预后较慢性乙型肝炎

好。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病死率50%〜70%。

六、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应被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凡现症感染者

不易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加强对献血员的筛选。

(二)切断传染途径

对于甲型和戊型肝炎,重点在于切断传染途径。

对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

(三)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易感人群,提倡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如接种甲肝疫苗、乙肝疫苗。

结核病

1993年4月23日,在伦敦召开的第4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史无

前例地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并确定每年的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发出''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的呼声。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

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一、结核病是如何传播的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以肺结核最

多见。

1.传染源:结核病人和结核带菌者。

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少数病人可因食入带菌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细菌经皮

肤伤口感染者极少见。

二、结核病对人体的危害

结核病患者,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低热、乏力、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心悸,在

病情的进展期,可以出现发热、畏寒表现。不同部位的结核也有相应器官的表现。如呼吸系统主

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空洞型肺结核痰量增多。当结核病灶侵蚀血管时,可有咯血(气道出血);

累及胸膜可有胸痛;消化系统肠结核可以引起肠道狭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由于颅内压增高,可

有头痛,喷射状呕吐,甚至惊厥、昏迷等。

结核病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肺结核

开放型肺结核,尤其是痰菌阳性的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当患者咳嗽、喷嚏、

随地吐痰时,结核菌可从呼吸道随飞沫排入空气中,或者含有结核菌的痰液在外界干燥后细菌悬

浮在空气中,其他人经呼吸道吸入可造成感染。决定传染性的重要因素是痰液的浓度,及其与患

者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二)其它器官的结核

除淋巴结结核是由淋巴道播散所致,消化道结核可由咽下的食物或痰液直接感染;皮肤结核

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感染外;其他各器官的结核病,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经血源播散所形成的潜伏

病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表现为肠结核、肾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骨与关节的结

核等。

1.艾滋病:结核病与艾滋病就像-一对''挛生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一旦再感染结核

菌,患结核病的机会是常人的30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合并结核病约占所有艾滋

病患者的40%,1/3的艾滋病病人的死亡归因于合并结核病。

2.糖尿病:我国糖尿病并发结核病者达19.3%-24.1%,是普通人群的4—8倍,且有增

高趋势。

3.矽肺:结核病患者因呼吸道对粉尘清除功能降低也易并发矽肺。二者并发率颇高。一、

二期矽肺并发结核者占20—40%,三期者可达70—95%。

四、结核病的预防

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为了控制结核病的流行,预防结核病是关键。预防结

核病的传播必须抓好几个环节: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染途径;③接种卡介苗;④加强卫生宣

传教育,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

我想通过今天的这几讲大家回去好好看看书,另外可以思考几个问题,如关注我们的社区环

境、我们的村民、我们的周围有没有污染的地方,有没有存在传染病的潜在的可能,有没有本身

他得病了,但他没有这种认识,我们能否促进他去看病。我们课程是能识课,主要通过知识的传

播给大家健康的观念,通过你们来影响周围的人把这个知识再传播下去,使更多的人受益。今天

的课就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讨论。同学们再见!

农村卫生与健康辅导3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参加农村卫生与健康的第三次辅导,上次我们把第六章常见疾病的预防知

识中介绍了一部分内容。今天我们接着把第六章寄生虫病介绍一下,然后介绍第七章的内容。

第六章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性病与艾滋病

性病是一组传染病的总称,艾滋病属性病的一种。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染。卫生部于

1991年8月12日发布的《性病管理办法》中规定,在我国列入法定管理的性病有8种,包括

艾滋病、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其中艾滋病、淋病、梅毒属《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二类传染病,并把艾滋病作为强制管理

的病种之一。

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语缩写''AIDS")。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

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

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一、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

艾滋病虽然会严重威胁生命,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

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

共用电话、打喷嚏、蚊虫的叮咬而感染,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本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及HIV携带者。传播途径有三个:

L性接触传播:规范性行为很重要。

2.血液传播:吸毒者共用针管是血液传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

或血制品,也可引起感染。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

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3.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

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二、HIV感染与艾滋病

HIV感染是指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带毒状态,个体即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感染

是终生的,感染者终生有传染性。艾滋病是HIV感染晚期、并且也是最危急的状态。此时HIV

感染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称之为艾滋病人。艾滋病人必须是感染者,而感染者却不一定

是艾滋病人。

三、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

大多数感染者在感染病毒后很多年内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生任何疾病。在很多年里,从外

表上看不出与健康人有什么不同。他们可以像平常人一样的生活和工作。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

染者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这个过程一般要经过5-8年的时间。无症状的HIV阳性者称为HIV

感染者,有症状者方可称为艾滋病病人。但是要特别说明的是,不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是艾

滋病病人都能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四、艾滋病如何预防

艾滋病预后差,死亡率达100%。由于有效的疫苗尚待时日,又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

艾滋病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预防措施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积极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普及艾

滋病传播和防治知识,开展正确地性道德教育,严禁吸毒,限制及严格管理一切血制品,推广使

用一次性注射器具,严禁娼妓活动等。

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

于狗、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

本病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预防接种在本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

二、传播途径

患病动物唾液50%〜90%含狂犬病毒,人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病毒自皮肤损

伤处进入人体。

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尤易遭感染。被病兽咬伤后如未进行预防免

疫,发病率达15%〜60%。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冬季发病率低于其他季节。

四、对机体的危害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病毒自咬伤部位入侵后,侵入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侵犯脑干及小脑等处的神经元。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10日,长的达10余年,多数1〜3个月。

狂犬病病程一般在6日以内,超过10日者极少见。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状,但不一定每例均有,亦不一定早期出现。典型表现在饮水、见水、

闻流水声或谈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故患者渴极畏饮,饮而不能下咽,常伴有声嘶

和脱水。

怕风亦本病常见的症状,微风、吹风、穿堂风等可引起咽肌痉挛。其他如音响、光亮、触动

等,也可引起同样发作。

常伴发呼吸困难,甚至全身疼痛性抽搐。患者出现大汗、唾液分泌增加、体温可达40c以上,

心率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但病人神志大多清醒。随着兴奋状态加重,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

常、定向力障碍、幻觉、澹妄等。病程进展很快,多在发作中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五、预防

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一旦发病死亡率几达100%。因此预防显得十分重要。

(一)加强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

1.大力宣传养狗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危害。

2.野犬应尽量捕杀。

3.家犬应严格管理,并进行登记和疫苗接种。

4.狂犬或患狂犬病的野兽应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严禁剥皮吃肉。

(二)不论是被狂犬还是健康犬咬伤,都要采取积极措施。必须立即处理伤口,立即接种疫

苗并应用抗狂犬病血清。

(三)预防接种。对兽医、动物管理人员、猎手、野外工作者及可能接触狂犬病毒的人员进

行预防接种。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

三带,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千差万别,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惯复杂多样,寄生虫感染

率还是很高的,特别在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一些地

区以污水灌溉,施用新鲜粪便,有利于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为了解和分析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卫生部于2001年6月〜2004年底

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2005年5月16日,

发布了《中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感染人数显著减少,但食

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市)明显上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华支睾吸虫,其感染率比

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75%;带绦虫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

升了52.47%o另外,由于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和鱼、蟹等引起的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囊虫病、

旋毛虫病、弓形虫病、肺吸虫病在局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仍然较高。包虫病和黑热病在

西部地区流行严重。

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寄生虫病的人群分布特点是女性和儿童的感染率较高。其中蛔虫、鞭

虫、烧虫感染率和肺吸虫、黑热病血清学阳性率均以。〜14岁组儿童偏高;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

率以10〜14岁和5〜9岁两年龄组感染率最高。而钩虫、蛔虫、鞭虫、带绦虫、肺吸虫、包虫

的感染率均是女性高于男性。其中钩虫病作为严重危害我国农民身体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对妇女的危害更不容忽视。女性钩虫病患者因长期慢性失血而出现贫血、月经不调等,孕妇因钩

虫病贫血常导致妊娠合并症,重者可通过胎盘使新生儿感染钩虫病,甚至危及生命。

第七章常见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

这一章在我们的教材中大家介绍有关高血压病、呼吸道疾病、腹泻、糖尿病、地方病和常见

的心理疾病。我给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多发的疾病,目的是要大家了解这些疾病是如何发生的,

怎么预防。

高血压病

高血压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了。根据我们国家在2002年由卫生部和国务院新闻

署发表的一个我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我们国家高血压的发病率是18.8%,我们

国家大约高血压的发病人口是1.6亿

一、什么是高血压

说到血压高值,就要谈到正常的血压,正常的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120mmHg,舒张压低于

80mmHg,有人称这个是理想的血压。跟理想的血压和正常血压相比,还有一个就是正常高值

血压,即收缩压120毫米汞柱至139毫米汞柱,或者是舒张压在80毫米汞柱至89毫米汞柱之

间,这个是正常血压的高值。

高血压:收缩压等于或高于160毫米汞柱,舒张压等于或高于95毫米汞柱,两者中符合一

项,既可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介于140〜160毫米汞柱,舒张压介于90〜95毫米汞柱,称为

临界局血压。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

高血压发生的原因不明,与一些因素关系密切。如:摄盐过多,超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病

的主要原因。吸烟和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等。

高血压的表现:早期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患者可以有头痛、头晕等表现,休息后血压可能

回复正常。高血压后期,随着血压的升高,可以出现重要器官发生气质性改变和功能障碍。

心脏的表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肥大,可出现劳动后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

症状,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此外还可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

死。

脑的表现:脑血管并发症多见,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

肾的表现:早期无临床表现,晚期病人会出现多尿、夜尿增多,晚期可表现为肾功能衰竭。

三、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抗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保护心、脑、肾,减少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多

数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是血压达到<140/90mmHg,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并发症。有糖尿

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mmHg。

四、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治疗高血压必不可少的部分。降低血压的主要生

活方式调整包括: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采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指提倡富含钾和钙的饮

食方法;减少钠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饮酒。调整生活方式能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

疗效,降低心血管危险。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分为五大类,即利尿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n受体拮抗剂(ARB)。高血压的用药需在医生

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明确其降压目标。

五、认识高血压,重视降压达标问题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老百姓当中,对这个病的认

识还很欠缺。在西方发达国家,高血压病治疗的水平一般是用三个率来评价,一个是高血压的知

晓率(就是知道不知道),第二是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达到多少,第三是经过治疗后血压的控制

率是多少?那么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这三个是衡量一个国家对于高血压病有效控制的一个

很重要的检验指标。在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2002年公布了一个指标,对高血压,一般人群

的知晓率是70%,治疗率是59%,在治疗以后血压达标控制住的是在34%。我们国家在2002

年做了一个调查,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知晓率只有30%,治疗率24%,控制住

的只有6.1%。

因此,认识高血压,了解它的危害和降压治疗的目标及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正常高值血压的人,一年至少测一次到两次的血压,定期体检。特别是家族当中有遗传,

父母有高血压的人,子女就很容易出现高血压。我们知道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的一种疾病,父母

有高血压子女也很容易得,现在没有出现高血压的时候,就更应该预防、或者定期的体检,避免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那么高血压就不会出现或者出现得比较晚。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

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气短。据世界卫生组织

估计,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当中,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

并列第4位。

在我国,COPD是肺心病的主要基础病(占82%),COPD患者预后不良,最终常死于呼

吸衰竭和肺原性疾病。我国共约有2500万COPD患者,每年由于COPD造成的死亡可达100

万人,致残人数达500万〜1000万。环境质量的下降是造成这一疾病高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吸烟、粉尘、化学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都不同程度地损伤肺部,导致COPD的发生。早发现早

治疗可减缓COPD发病进程,并可预防由它引起的肺组织破坏!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40岁以上男性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以反复发

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为特征,且症状每年持续约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病情进展,常

常彳并发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慢性病。

发生原因:慢性支气管炎往往是因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致。呼吸道反复病毒感染和继发

性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病变发展和疾病加重的重要原因。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也

是肯定的,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患病率高2〜8倍,吸烟时间愈久,日吸烟量愈大,患病率愈高,

戒烟可使病情减轻。止匕外,长期接触工业粉尘、大气污染和过敏因素也常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

原因,而机体抵抗力降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肺气肿:肺气肿是支气管和肺疾病常见的彳并发症。与吸烟、空气污染、小气道感染、尘肺等

关系密切,尤其是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引起肺气肿的重要原因。肺气肿严重损害肺功能,随

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有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晚期可出现肺源性心脏病。

糖尿病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同时可伴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

常的代谢性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久病可引起多

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

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因此,应积极防治。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

变而迅速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

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1979~1980年我国第1次调查成人患病率为1%,1994〜1995年第2

次调查成人患病率为2.5%,另有糖耐量减低者2.5%。我国糖尿病的发病居世界第2位(第1

位为印度,第3位为美国)。

糖尿病的发生原因不十分清楚,与遗传、自身免疫、病毒感染、肥胖及环境因素有关。

二、糖尿病的主要表现

糖尿病是一-慢性进行性疾患,早期症状较轻或常无症状,但重症及有并发病者则症状明显且

较典型。病程漫长,无症状期难于估计,至症状出现或临床上确诊后常历时数年至数十年不等。

有时可始终无症状,直至脑血管或心脏等严重并发症而在临终前不久才被发现有糖尿病存在。

1.多尿、烦渴、多饮、体重减轻

病者尿意频频,多者一天尿可达20余次,夜间多次起床,影响睡眠。由于多尿失水,病者

烦渴,喝水量及次数增多,可与血糖浓度及尿量和失糖量成正比。大量的葡萄糖从尿中丢失,患

者体重减轻。

2.善饥多食

由于失糖,糖分未能充分利用,伴以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食欲常亢进,易有饥饿感。

其他症状还有:视物模糊、嗜睡、恶心及体力下降。

三、一般治疗原则

目前的医学科学水平尚不能根治糖尿病,对糖尿病的治疗目的:①缓解症状,控制血糖于正

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②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③保证儿童及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

④维持良好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⑤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为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使患者及其家属

懂得糖尿病治疗不当的危害性,从而能主动参与治疗,学会自我监测血糖,配制膳食,加强自我

保健,正确掌握体力活动,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及自觉性。

饮食治疗,为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且必须坚持长期执行。

运动疗法:体力活动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并非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

疗法,许多患者只能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药物治疗原则: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不能产生胰岛素,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替代治疗

只能采用注射法。口服降血糖的磺服类药物常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但对1型糖尿

病患者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不能良好降血糖者,加用口服降血糖药物。药

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抑郁症

一、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通常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极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之一,故被称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心理疾病。著

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大约有12%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的

某个时期都曾经历过相当严重需要治疗的抑郁症,尽管他们的大部分抑郁症发作不经治疗也能在

3~6个月期间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你感到抑郁时可以不用管它。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抑郁症是妇女疾病和死亡的主导原因,在发达国家,该病影响20%的

妇女人口。而在美国的研究表明,有12%的妇女在其一生中曾遭受过较严重的抑郁症,此情况男

性占6%。这种障碍可能从情绪的轻度不佳到严重的抑郁,它有别于正常的情绪低落。

二、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1、抑郁心境,病人感到情绪低落,悲观绝望,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常产生自杀念头甚至自

杀行为。

2、丧失兴趣,对日常活动、平日的爱好都感到没有兴趣,尤其是体验不到乐趣。兴趣索然、

丧失热忱,对以往爱好不屑一顾,冷眼相待,似乎已看破红尘。

3、精力丧失,因而懒于工作,懒于家务劳动。全身乏力、力不从心,无法胜任日常工作和

日常生活琐事,仿佛精力已被人掏空,但不是疏懒,而是确实感到毫无精力。

4、自我评价低,贬低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责,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人朋友,严重者

出现妄想,夸大自己的''罪孽",如感到自己有严重罪过,或严重的不能治疗的某种疾病,或一贫

如洗,甚至感到自己及世界已经不存在了。

5、语调低沉,言语行动迟钝缓慢,感到头脑迟钝,变笨了;严重时不语、不动、不食。思

维迟钝、动作缓慢,问之常不答,或沉默一阵后才勉强作答,很少有自发性动作,常危坐一隅而

纹丝不动。

6、某些病人可出现自杀意念及行为。

7、食欲减退、口干、便秘,可伴体重减轻。

8、睡眠障碍,可有早醒、入睡困难、睡眠过多。

9、性欲减退、闭经、阳萎。

10、各种躯体不适感:心悸、胸闷、心慌、恶心、呕吐等。

三、抑郁症的原因

目前有两个原因。一是遗传,心理障碍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生理性遗传。二是主要是心理一一

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

四、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原则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是一种普通的疾病。中国人心理健康的观念比较

淡薄,对健康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生理健康的层次,这种状况应该被逐渐打破。现代社会的快

节奏和竞争,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使得抑郁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关注抑郁症,预防

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抑郁症,要知道这是可以治好的。几乎80%的抑郁症患者经过妥当的治疗后,都可以

恢复正常、快乐的生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抑郁症患者由于带上了有色眼镜,常常悲观绝望,

甚至企图杀死自己。其实,这是不理性状态下的不理性想法。所以,如果你抑郁了,就告诉自己,

我的情绪感冒了,我的情绪现在正在发烧,还会大喷嚏,现在很痛苦,但只要认真治疗就会好的。

L预防方法

(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休闲活动,提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学会减压放松,享

受阳光、空气等自然环境,舒展身心。

(2)满负荷的工作安排是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很大的原因之一。妥善地安排作息,作息有律,

每天都给自己留出喘息的机动时间;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防止过劳。

(3)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经常与亲人、好友倾诉,发泄情绪,合理宣泄。学会幽默。幽默

能够极大地缓解我们的精神压力。

(4)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2、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到专科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2)心理治疗:主要是用来改变不适当的认知或思考习惯、或行为习惯。心理方面的治疗,

也要在专业的心理医生指导现进行。

第八章基本卫生知识——用药安全与意外伤害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也能致病。由于人们对药品的认识不够全面,对药物不良反

应的危害认识不足,一些药物如抗菌素、激素等的滥用现象比较严重,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影

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合理用药问题。

一些药物、食物、毒物的中毒和蛇咬伤、溺水、电击伤等意外伤害,在我国农村还是比较常

见的,了解中毒的原因、途径、基本表现和预防以及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表现、急救和预防是

非常必要的。本章给大家注意介绍这些内容。学习这一章,要求熟悉合理用药的意义与原则,各

类中毒的危险征兆、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常见中毒和意外伤害的预防。

一、合理用药

任何一种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有它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