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3.020代替GB/T14172—2009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I 2 3 4附录A(资料性)试验记录 5参考文献 6IGB/T14172—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14172—2009《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与GB/T14172—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更改了静侧倾稳定性、侧倾角、最大侧倾稳定角的术语和定义(见3.1、3.2、3.3,2009年版的——增加了胎压测量仪最大允许误差要求(见4.1);——更改了试验台上升速度及下降速度要求(见4.2.2,2009年版的4.2.2);——更改了车辆的载荷状态要求(见5.1.2,2009年版的5.1.5);--—更改了悬架锁止要求(见5.1.3,2009年版的5.1.4);———更改了环境条件要求(见5.2,2009年版的5.2);——增加了针对挂车的特殊要求(见5.3);—更改了数据处理要求(见6.1.3,2009年版的第7章);———增加了指定角度的侧倾稳定角试验方法(见6.2);--—更改了试验记录(见第7章、附录A,2009年版的第8章、附录A)。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济南元通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工业大学、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本文件于1993年首次发布,2009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1GB/T14172—2021试验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静侧倾稳定性台架试验的试验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和试验记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373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GB/T373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静侧倾稳定性staticrollstability车辆在静态条件下受到侧向力时其本身所固有的抗侧倾能力。侧倾角rollangle车辆随侧倾试验台侧倾,车辆轮胎支承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车辆举升一侧全部轮胎支承平面法向反力至零时的侧倾角。注:对于乘用车列车及货车列车,取牵引车和挂车中任一单元一侧全部轮胎支承平面法向反力至零时的侧倾角。最大侧倾稳定角通常用来评价车辆的静侧倾稳定性。车辆达到最大侧倾稳定角之前的任意侧倾角。4试验设备测量仪器要求见表1。2GB/T14172—2021表1测量仪器要求测量仪器测量参数单位最大误差轮荷测量仪轮荷尺寸测量仪尺寸角度测量仪角度胎压测量仪胎压风速仪风速4.2侧倾试验台4.2.1试验台面的最大倾斜角应能满足被测车辆静侧倾稳定性要求。试验台面的倾斜角应能在零度与最大侧倾角之间连续调节,并能在任意角度固定。4.2.2试验台最大下降速度(匀速)应不大于27°/min,最小上升速度(匀速)应不大于3°/min。4.2.3试验台面的侧向附着系数应不低于0.7。4.2.4试验台面平面度不低于GB/T1184—1996中表B.1规定的公差等级12级,试验台面纵轴线与转动中心线的平行度不低于GB/T1184—1996中表B.3规定的公差等级12级。4.3防侧滑挡块为防止试验时车辆发生侧滑,可在侧倾试验台上安装防侧滑挡块。防侧滑挡块高度设置尽可能降低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挡块高度应不大于车辆侧倾前轮胎接地平面与轮辋下缘之间距离的2/3和60mm中的较大值,挡块长度应不小于500mm,挡块与轮胎接触侧顶端圆角半径不小于10mm。4.4防侧翻安全设备试验时应配置防止车辆发生倾翻事故的专用安全设备,安全设备对车辆的约束力在车辆到达侧翻临界状态前均应为零。5试验条件5.1车辆条件在试验载荷状态下,试验车辆的轮胎冷态充气压力应符合车辆制造商的规定。应根据测量需求确定车辆的载荷状态(无特殊要求时按整备质量状态)。当车辆需装载模拟载荷时,所有载荷应固定可靠,同时应保证车辆轴(轮)荷分配及质心高度与测量需求一致,或与实际行驶状车辆各总成、部件及附属装备(包括随车工具与备胎)应按制造商规定装备齐全,并安装在规定位置。对于位置可调整的总成或部件(如提升轴、可调式空气悬架),应将其调整至与载荷相适应的状态。3GB/T14172—2021试验时车辆悬架应处于正常工作时的位置和压力状态,对于具有相对快速响应特性的自调节悬架,试验时允许对调节系统供电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其他高度可调节悬架,高度调节功能应处于关闭状态。5.2环境条件室外试验时,环境风速应不大于5m/s,侧向风速应不大于3m/s。5.3针对挂车的特殊要求半挂车测量应与牵引车或牵引车模拟装置组合的形式进行,牵引车模拟装置应具备与实际牵引车相近的结构特性。牵引车(或牵引车模拟装置)的牵引座结构及高度应与半挂车相匹配。牵引车(或牵引车模拟装置)的牵引座在侧倾试验过程中应仅对半挂车提供支撑和横向限位作用,将半挂车一侧全部轮胎支承平面法向反力至零时的侧倾角记做半挂车的测量结果。如不具备该条件,亦可使用最大侧倾稳定角≤38°的牵引车(或牵引车模拟装置)组合进行试验,并以汽车列车的测量结果作为半挂车的测量结果。5.3.2牵引杆挂车及中置轴挂车应采用牵引车、牵引车模拟装置或其他支撑装置辅助进行试验,牵引车、牵引车模拟装置或其他支撑装置上所用连接装置的结构及高度应与被测挂车相匹配。试验中所用牵引车、牵引车模拟装置或者支撑装置应仅对挂车提供支撑和横向限位作用。6试验方法6.1最大侧倾稳定角测定6.1.1测定车辆向左侧倾时的最大侧倾稳定角6.1.1.1将车辆置于侧倾试验台上,轮胎处于直线行驶状态,车辆的纵向对称平面与试验台面转动中心6.1.1.2实施驻车制动,变速器处空挡位置(适用时),差速锁处非作用状态,安装防侧滑挡块及防侧翻安全设备。6.1.1.3启动试验台,使车辆随试验台以适当的速度向左倾斜(当侧倾角度接近车辆侧倾极限时,上升速度不应高于3°/min),监测右侧轮荷,至车辆右侧所有轮胎支承平面法向反力为零时止(如果没有轮荷测量装置,试验到右侧所有轮胎脱离试验台面时为止,对于乘用车列车及货车列车,只要牵引车和挂车二者之一的右侧全部轮胎满足该条件时即止)。此时试验台的侧倾角度即为车辆向左侧倾时的最大侧倾稳定角。6.1.1.5将车辆驶离侧倾试验台后再按6.1.1.1的要求重新停放。6.1.1.7如三次测量值的最大差值超过0.6°,应增加试验次数,至连续三次测量值的最大差值不超过4GB/T14172—20216.1.2测定车辆向右侧倾时的最大侧倾稳定角重复进行6.1.1中各试验步骤,测量车辆向右侧倾时的最大侧倾稳定角。分别计算车辆向左和向右三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取值到十分位)作为车辆向左和向右的最大侧倾稳定角,并取左右最大侧倾稳定角中的较小值作为车辆最大侧倾稳定角。6.2指定侧倾稳定角θ的试验6.2.1车辆向左侧倾时的侧倾稳定角判定试验6.2.1.1按照6.1.1的规定进行试验,车辆随试验台向左倾斜至0值时停止(如在θ值前达到侧翻临界状态应停止),试验重复进行三次。6.2.1.2如果车辆三次试验均未达到侧翻临界状态,则判定0是车辆向左侧倾时的侧倾稳定角,如果三次试验中有一次达到了侧翻临界状态,则应按照6.1的方法测量最大侧倾稳定角。6.2.1.3应车辆制造商的要求,可只进行一次测量,在此种情况下,试验时操纵试验台使车辆随试验台倾斜的角度应达到θ+0.3°时止。如果车辆在θ+0.3°之前未达到侧翻临界状态,则判定θ是车辆向左侧倾时的侧倾稳定角。6.2.2车辆向右侧倾时的侧倾稳定角判定试验重复进行6.2.1中各试验步骤,判定车辆向右侧倾时的侧倾稳定角。根据6.2.1~6.2.2的试验结果,如果某一角度θ是车辆向左(或右)侧倾时的侧倾稳定角,则可判定车辆向左(或右)侧倾时的最大侧倾稳定角不小于θ。7试验记录7.1试验记录的填写见附录A。7.2试验记录应包含最大侧倾稳定角测定试验和/或侧倾稳定角判定试验的结果。5GB/T14172—2021(资料性)试验记录A.1试验条件A.2试验记录试验设备记录表见表A.1,试验数据记录表见表A.2。表A.1试验设备记录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备编号生产厂家仪器精度检定有效期检定单位表A.2试验数据记录表试验记录结果判定最大侧倾稳定角测定车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效吸收知识应对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测的实践意义试题及答案
- 项目实施中的流程优化分析探讨试题及答案
- 窑洞修整施工方案怎么写
- 考生反思与总结证券从业试题及答案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职业发展形势的未来展望试题及答案
- 电玩具高级编程语言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危险化学品安全-氯化工艺作业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关键干系人的考察试题及答案
- 公路客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考核试卷
- GB/T 38615-2020超声波物位计通用技术条件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课件
- 智慧环卫大数据信息化云平台建设和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 2022Z世代洞察报告QuestMobile
-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
- 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申请书(调取银行资金流水)
- 办公室事故防范(典型案例分析)
- 三治融合课件讲解
- 第二部分-CPO-10中央机房优化控制系统
- 设计概论重点知识
- 留仙洞总部基地城市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