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第1页
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第2页
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第3页
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第4页
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王昌龄及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会背诵《芙蓉楼送辛渐》。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二、教学内容1.生字新词。2.诗句朗读与欣赏。3.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4.诗歌翻译及解析。5.诗歌写作特点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诗句朗读、背诵,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诗歌翻译及解析。2.难点:诗歌的写作特点,诗句的情感理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2.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利用课件展示《芙蓉楼送辛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作者背景及诗歌写作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解读诗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3.诗句朗读与欣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句,感受诗句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4.诗歌翻译及解析。解释诗句中的生字词,翻译诗句,解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5.诗歌写作特点分析。分析诗歌的写作特点,如韵律、意象、情感等,引导学生认识古代诗歌的审美特点。6.课堂小结,巩固所学。六、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七、作业设计1.背诵《芙蓉楼送辛渐》。2.结合课内外资料,分析《芙蓉楼送辛渐》的写作特点。3.写一篇关于《芙蓉楼送辛渐》的作文。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欣赏、解析《芙蓉楼送辛渐》,使学生了解了作者王昌龄及诗歌写作背景,掌握了诗句的翻译和写作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诗句情感的理解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还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一、诗歌的韵律特点《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七言绝句,其韵律特点如下:1.平仄对立:诗句中的平声和仄声相互对立,形成了鲜明的韵律感。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中的“阳”字是平声,“问”字是仄声。3.节奏鲜明:诗句的朗读节奏分明,符合七言绝句的朗读规律,使得诗歌更具韵律美。二、诗歌的意象特点1.生动的意象:诗歌通过描绘芙蓉楼、洛阳亲友、冰心、玉壶等具体意象,展现了作者送别朋友的场景和自己的心情。2.意象的转化:诗歌中的意象之间存在转化,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中的洛阳亲友是实写,而“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则是作者心情的比喻,这种转化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三、诗歌的情感特点1.惜别之情:诗歌描绘了作者在芙蓉楼送别朋友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坚定之情:诗歌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比喻了作者对友谊的坚定信念,即使面临离别,也依然保持真挚的情感。四、诗歌的审美特点1.优美的意境:诗歌通过描绘芙蓉楼、洛阳亲友、冰心、玉壶等意象,营造出一幅优美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2.深邃的思想:诗歌以送别为主题,既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又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坚定信念,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3.简洁的语言:诗歌用词简洁,句子短小精悍,符合七言绝句的特点,使得诗歌更具韵味。五、诗歌的形式特点1.结构紧凑:王昌龄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紧凑的结构,使得诗歌的意象与情感紧密相连,没有多余的赘述。每一句都承载着丰富的意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2.意蕴深远:《芙蓉楼送辛渐》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诗作。作者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仅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冷静和坚定,也寓意着友谊的纯洁和不变。3.艺术性的表达:王昌龄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形象。这种艺术性的表达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和意境的传达。六、诗歌的文化背景1.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王昌龄作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作品多反映边塞生活和对友情的深厚感情。2.文学传统:唐代诗歌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讲究诗教和人伦道德。《芙蓉楼送辛渐》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友情和忠诚的价值观。七、诗歌的修辞手法1.比喻: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典型的比喻手法,通过将内心的坚定比喻为冰心和玉壶,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纯洁和坚定。2.象征:在这首诗中,芙蓉楼、洛阳亲友等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代表了特定的情感和社会关系。八、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诗歌鉴赏: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芙蓉楼送辛渐》与其他送别诗的不同之处,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2.写作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王昌龄在诗歌中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些技巧。3.文化传承:通过讲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通过这样的详细分析和补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