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学-古植物学(Paleobotany)_第1页
古生物地史学-古植物学(Paleobotany)_第2页
古生物地史学-古植物学(Paleobotany)_第3页
古生物地史学-古植物学(Paleobotany)_第4页
古生物地史学-古植物学(Paleobotany)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植物学(Paleobotany)古植物学1概述2低等植物3高等植物4植物界的演化阶段2024/6/21古植物学2第一节概述1古植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植物界的科学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根本的区别是自养、光合作用2研究意义:生命起源--最早出现的生命属于植物界地层划分--尤其对元古宙地层和各时代非海相地层最为重要古环境--古植物是划分、恢复地史时期古大陆、古气候和植物地理分区的主要标志矿产方面--古植物本身参与成矿如石油、油页岩、煤等,各种藻类亦可以形成礁、藻煤、硅藻土等。2024/6/21古植物学3第二节低等植物

1特征(1)单细胞或多细胞(2)无根、茎、叶的分化,为简单的丝状体或片状体(3)生活于水中或阴湿环境中

2分类:可分为两大类—菌类、藻类(1)菌类---无叶绿素、无细胞核,寄生、腐生,异养型(最早化石产于南非无花果树组)(2)藻类--有叶绿素,自养型。分多个门类2024/6/214第二节低等植物

低等植物----地衣2024/6/21古植物学5第二节低等植物

轮藻植物:

是多细胞水生植物,有类似根茎叶的分化。其化石主要是繁殖细胞。2024/6/21古植物学6第二节低等植物

轮藻:化石个体一般在0.2-3.5mm之间。其上环绕有5-20条长管状细胞。外形:有卵形、椭圆形、球形等。2024/6/21古植物学7第二节低等植物

轮藻:化石个体一般在0.2-3.5mm之间。其上环绕有5-20条长管状细胞。外形:有卵、椭圆、球等。2024/6/21古植物学8第二节低等植物

叠层石生物与无机作用成因的碳酸盐岩建造层状、深-浅色(有机与无机)层相间(春天、冬天生长富有机质-色深暗,夏天无机质多-色浅亮)由蓝绿藻和绿藻与沉积物组成互层有地层意义,也有指相意义。

2024/6/21古植物学9第二节低等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10叠层石生物与无机作用成因的碳酸盐岩建造层状、深-浅色(有机与无机)层相间(春天、冬天生长富有机质-色深暗,夏天无机质多-色浅亮)由蓝绿藻和绿藻与沉积物组成互层有地层意义,也有指相意义。

第二节低等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11叠层石生物与无机作用成因的碳酸盐岩建造层状、深-浅色(有机与无机)层相间(春天、冬天生长富有机质-色深暗,夏天无机质多-色浅亮)由蓝绿藻和绿藻与沉积物组成互层有地层意义,也有指相意义。

第二节低等植物

3低等植物的研究意义(地质学方面)(1)地层划分与对比(元古宙地层)(2)生命起源(3)生物找矿,如前寒武纪铁细菌(Fe)、硫细菌早古生代藻类形成石煤细菌与藻类形成石油、油页岩、天然气2024/6/21古植物学12第三节高等植物

一般有根、茎、叶的分化主要为维管植物,适于陆地生活有发育良好的繁殖器官

1根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支持、固着植物体形态:与环境密切相关:

旱生植物:根系扎入深层或膨大?

潮湿区植物:根系较浅、水平伸展?2024/6/21古植物学13气候?2024/6/21古植物学14第三节高等植物

2茎功能:输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支持树冠、分枝并形成大量叶,以制造食物。分类:质地--木本、草本木本植物

——质地坚硬,茎可次生加粗

乔木——高大并有显著主干的称为乔木,寿命长

灌木——无或主干不明显的称为灌木

藤本——攀援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茎一般不能次生增粗,不管一年生或多年生,其地面部分在生长季节之末死亡。茎的习性: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缠绕茎2024/6/21古植物学15第三节高等植物

茎的分枝方式:二歧式、单轴式

(1)二歧式:由顶端分生组织均等或不等二歧式分叉形成。等二歧式:由顶端分生组织均等二歧式分叉形成。不等二歧式:由顶端分生组织不等二歧式分叉形成(2)单轴式(侧出式):有明显的侧枝和主枝。2024/6/21古植物学16第三节高等植物

3叶功能:营养器官,起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组成:叶柄:叶片与茎的连接部分。没有叶柄的称为无柄叶。

叶片:叶的片状部分,一般垂直阳光伸展。托叶:叶柄基部的小叶片。托叶叶脉叶片叶柄2024/6/21古植物学173叶——类型类型:单叶、复叶单叶:叶柄上只有一枚叶片的称单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掌状复叶)2024/6/21古植物学182024/6/21192024/6/21古植物学193叶——类型类型:单叶、复叶单叶:叶柄上只有一枚叶片的称单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掌状复叶)2024/6/21古植物学20

3叶——叶序叶序:叶在枝上排列的方式,可分为互生、对生、轮生、螺旋生。其排列的规律是使相邻叶之间互不遮盖,使叶以较大面积接受阳光。2024/6/21古植物学21

3叶——形状叶的形状:线形、披针形、卵形、椭圆形、心形、肾形、舌形、扇形、楔形、镰刀形、匙形2024/6/21223叶——顶端、基部形态叶的顶端:急尖、渐尖、钝圆、凹缺、小尖头、截形叶的基部:楔形、心形、偏斜、截形、下延、圆形2024/6/21古植物学233、叶——边缘形态叶的边缘:全缘、波状、锯齿状、浅裂直至全裂

完整、锯齿、波状直至全裂等2024/6/21古植物学24

3、叶——叶脉、脉序叶脉:叶片上的维管组织脉序:叶脉在叶片中的排列方式叶脉类型:1单脉、2扇状脉、3放射脉、4平行脉、5弧形脉、6羽状脉、7简单网脉、8复杂网脉、9掌状脉2024/6/21古植物学254、繁殖器官原始类群:为孢子囊,载孢子囊的叶称为孢子叶。分为同孢(大小一致的孢子)和异孢。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都是异孢,雄性的孢子囊称为花粉囊,雌性生殖器官叫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

5、高等植物的分类:据根、茎、叶及生殖器官特点蕨类植物:原蕨植物门、石松植物门、节蕨植物门、真蕨植物门裸子植物:种子蕨植物门、苏铁植物门、银杏植物门、松柏植物门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门其它还有苔藓植物门、前裸子植物门、买麻藤植物门等第四节蕨类植物

共同特征1有乔木、灌木、草本等,只能适应潮湿气候,是植物从水生到陆生的先锋。2除裸蕨外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具小型叶和大型叶。3具有维管束,但输导组织比较原始。繁殖器官:孢子体占优势,同胞或异孢。5分类:主要有4个门:原蕨植物门石松植物门节蕨植物门真蕨植物门2024/6/21古植物学27第四节蕨类植物

1原蕨植物门(裸蕨植物)最早的陆生维管植物矮小,无明显的根、茎、叶的分化茎二歧式分枝,无叶,可具假根,茎上具有小刺孢子囊着生于枝顶端S3-D3,D1-2较发育2024/6/21古植物学28第四节蕨类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302石松植物门(Lycophyta)有根茎叶的分化茎二歧式分枝单叶、小而密布于枝上,呈螺旋生。单脉D1-Rec,C极盛、造煤,P后开始衰退,Rec.仅剩少量草本常见化石是叶座

第四节蕨类植物

2石松植物门(Lycophyta)有根茎叶的分化茎二歧式分枝单叶、小而密布于枝上,呈螺旋生。单脉D1-Rec,C极盛、造煤,P后开始衰退,Rec.仅剩少量草本常见化石是叶座

2024/6/21古植物学31第四节蕨类植物

石松植物门(Lycophyta)叶座:是叶的基部膨大,脱落后在茎枝表面上留下的印痕叶痕:叶基部脱落后留下的痕迹。通常位于叶座上部,呈菱形或心形,微凸、低锥形隆起束痕:叶痕中央叶脉附着的点痕侧痕:维管束痕中两侧的两个小点痕,为通气道痕。中脊:叶痕的上、下方中央的纵向隆脊。叶舌穴:叶痕上方中脊上叶舌附着处。2024/6/21古植物学32鳞木植物2024/6/21342024/6/21古植物学34

叶座化石第四节蕨类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353节蕨植物门(Arthrophyta)茎单轴式分枝茎分为节和节间,节间上有纵脊和纵沟,枝和叶自节部长出。单叶、轮生化石保存形式:茎及髓模化石、叶D1-Rec.,C-P全盛,Mz后只有草本,Rec.只有木贼(Equisetum)一属第四节蕨类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36木贼(Equisetum)植物3节蕨植物门(Arthrophyta)茎单轴式分枝茎分为节和节间,节间上有纵脊和纵沟,枝和叶自节部长出。单叶、轮生化石保存形式:茎及髓模化石、叶D1-Rec.,C-P全盛,Mz后只有草本,Rec.只有木贼(Equisetum)一属第四节蕨类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373节蕨植物门(Arthrophyta)茎单轴式分枝茎分为节和节间,节间上有纵脊和纵沟,枝和叶自节部长出。单叶、轮生化石保存形式:茎及髓模化石、叶D1-Rec.,C-P全盛,Mz后只有草本,Rec.只有木贼(Equisetum)一属第四节蕨类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383节蕨植物门(Arthrophyta)茎单轴式分枝茎分为节和节间,节间上有纵脊和纵沟,枝和叶自节部长出。单叶、轮生化石保存形式:茎及髓模化石、叶D1-Rec.,C-P全盛,Mz后只有草本,Rec.只有木贼(Equisetum)一属第四节蕨类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393节蕨植物门(Arthrophyta)茎单轴式分枝茎分为节和节间,节间上有纵脊和纵沟,枝和叶自节部长出。单叶、轮生化石保存形式:茎及髓模化石、叶D1-Rec.,C-P全盛,Mz后只有草本,Rec.只有木贼(Equisetum)一属现

贼2024/6/21古植物学40第四节蕨类植物

4真蕨植物门(Pteridophyta)草本为主,茎不发育大型羽状复叶(蕨叶)叶脉多样,主要为扇状脉和羽状脉,也有网状脉D2-Rec.,C最盛、造煤,现代主要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潮湿地区化石:蕨叶(类型多)。2024/6/21古植物学41第四节蕨类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424真蕨植物门(Pteridophyta)草本为主,茎不发育大型羽状复叶(蕨叶)叶脉多样,主要为扇状脉和羽状脉,也有网状脉D2-Rec.,C最盛、造煤,现代主要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潮湿地区化石:蕨叶(类型多)。第四节蕨类植物

4真蕨植物:叶片由于经过几次羽状分裂后蕨叶通常较大,在化石中往往保存不完整,只是其一部分,所以描述时就从最后分裂的羽片往回数,再加“末”字来表示小羽片:长在末次羽轴上的羽状裂片

末次羽片:最后一次羽状分裂形成的羽片。由小羽片和末次羽轴组成2024/6/21古植物学432024/6/21古植物学44真蕨类叶的结构第四节蕨类植物

4真蕨植物门(Pteridophyta)化石:蕨叶(类型多)2024/6/21古植物学45第五节裸子植物

1多年生木本、乔木或灌木,少数为木质藤本。多为常绿植物,无草本和水生类型2以种子繁殖,是最早的种子植物,但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胚珠裸露,无子房保护。成熟后表现为种子裸露,无果实保护无真正的花。3生态:真正脱离了潮湿环境,能适应干旱气候(1)大型叶:有两类种子蕨——类似于真蕨,生活在潮湿地带,为多次羽状复叶苏铁类——叶厚,革质。是热带、亚热带干旱区的常绿植物。(2)小型叶:如松柏类,常绿植物,叶小型。广泛分布于温带和寒带,能适应寒冷的环境。古植物学46裸子植物的分类

2024/6/21古植物学47第五节裸子植物

1、种子蕨植物门(Pteridospermophyta)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植物体不大,小乔木、灌木或藤本大型羽状复叶(蕨叶)D3-K2,C-P2最盛,P3衰减,中生代仅有少量代表种子蕨植物常见的是叶化石,但与真蕨植物的叶化石不易区分,故常采用形态分类。形态属(种):根据化石的外部形态特征所建立的属(种)名,而不考虑化石本身的亲缘关系2024/6/21古植物学48第五节裸子植物

1、种子蕨植物门(Pteridospermophyta)2024/6/21古植物学49第五节裸子植物

2、苏铁植物门(Cycadophyta)粗矮的常绿木本植物,茎通常不分叉多为单羽状复叶,少数单叶。平行脉或放射脉,少数网状脉或单脉C-Rec.,T3-K1繁盛,新生代后仅存当代苏铁类。2024/6/21古植物学50第五节裸子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51第五节裸子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52尼尔桑Nilssonia2、苏铁植物门(Cycadophyta)粗矮的常绿木本植物,茎通常不分叉多为单羽状复叶,少数单叶。平行脉或放射脉,少数网状脉或单脉C-Rec.,T3-K1繁盛,新生代后仅存当代苏铁类。第五节裸子植物

3、银杏植物门(Ginkgophyta)高大乔木,单轴式分枝,叶螺旋式生长。单叶,具长柄,扇形、肾形或宽楔形,叶缘浅裂或全裂。P-Rec.,J-K1全盛,K2突然衰退,现代仅存一属,即银杏(Ginkgobilob)2024/6/21古植物学53似银杏Ginkgoites第五节裸子植物

3、银杏植物门(Ginkgophyta)高大乔木,单轴式分枝,叶螺旋式着生。单叶,具长柄,扇形、肾形或宽楔形,叶缘浅裂或全裂。P-Rec.,J-K1全盛,K2突然衰退,现代仅存一属,即银杏(Ginkgobilob)2024/6/21古植物学54银杏Ginkgo2024/6/21古植物学55现生银杏植物2024/6/21古植物学56银杏植物化石代表第五节裸子植物

4、松柏植物门(Coniferophyta)多分枝的乔木或灌木,单轴式分枝单叶,螺旋式生长排列包括科达纲和松柏纲科达纲:D3-T,C2-P1繁盛松柏纲:C2-Rec.,Mz全面繁盛,现存松柏纲植物广布于不同纬度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平原及山区,常形成大片针叶林。2024/6/21古植物学57第五节裸子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58第五节裸子植物

科达Cordaites2024/6/21古植物学594、松柏植物门(Coniferophyta)多分枝的乔木或灌木,单轴式分枝单叶,螺旋式生长排列包括科达纲和松柏纲科达纲:D3-T,C2-P1繁盛松柏纲:C2-Rec.,Mz全面繁盛,现存松柏纲植物广布于不同纬度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平原及山区,常形成大片针叶林。第五节裸子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学60第六节被子植物--显花植物被子意为胚珠包在由心皮(封闭的大孢子叶)形成的子房内内,成熟的种子不裸露生殖器官就是花,故亦称有花植物主要为被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乔木、灌木、藤本、草木陆生、水生、寄生单叶、复叶主脉:羽状或弧形,细脉结成网状K1-Rec,新生代后取代了裸子植物,取得统治地位。根据胚内的子叶数目分为两个纲:双子叶纲(Dicotyledonea);单子叶纲(Monocotyledonea)2024/6/21古植物学61第六节被子植物--显花植物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乔木、灌木、藤本、草木陆生、水生、寄生单叶、复叶主脉羽状或弧形,细脉结网2024/6/21古植物学62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