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二中学等校高一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二中学等校高一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二中学等校高一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二中学等校高一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第二中学等校高一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乐陵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这两个字,在今天来看,是我们主权国家的代表,但是在历史时期它有不同的含义。“中国”这两个字,最早不是记载在传世历史文献之中,而是来自一个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青铜器内壁的文字记载周成王时期在今天的洛阳修了一座都城,将关中地区的一些人迁往洛阳,其中就有何姓家族的成员。周成王对他们说,如今你们就要迁到“中国”这个地方去了,这就是这篇文字之中的“宅兹中国”。“宅兹中国”的“中国”意味着什么?指的是中心中间之地。对于那个时候中国古人的理念,中心中间之地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今天河南的西部一带,洛阳嵩山所在的区域。随着以后的发展,中心和中间之地逐渐扩展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同时又为中心中间之地添加了文化的内涵。隋末唐初的孔颖达,为我们解读了何谓华夏。华夏,代表着宏大而华美的文化,这个文化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所有的精华,而华夏文化的核心在“中国”,也就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主的这个区域。所以说,随着历史发展,“中国”这个词汇,从中心中间之地,变成了华夏文化的核心区。什么时候它变成了我们主权国家的代表?1689年,大清帝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就在这一份条约之上代表大清帝国的,没有用“大清”而用的是“中国”。我们可以说自1689年,“中国”代表我们主权国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为什么当年的签约大臣没有用“大清”而是用“中国”呢?其中仍然有文化的内涵。言外之意,俄罗斯是化外之地。古人理念的化外,就是野蛮。正出自于这样一个在文化上的内涵,以后梁启超写过一篇文章叫《少年中国说》,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这个词汇经历着内容的变化,在内容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它所标定的地理空间的发展。在历史时期,中国的疆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一个词汇叫作“伸缩”,对于形容中国历史时期边疆变化和疆域变化是最贴切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时期,王朝盛大的时候,整个国家的版图是伸出去的,但是当王朝衰弱的时候,它又缩回来。正是由于有伸又有缩,于是我们要讨论的就是疆域变化的地理基础,还有地理基础存在的一个底线问题。公元前三世纪,大秦帝国最初全国实行的是三十六郡,以后发展为四十八郡。如果我们把这三十六郡和四十八郡所拥有的地理空间铺在地图上,我们会发现在它的北部边界,与当代的一个地理指标有着惊人的吻合,这就是中国境内年降雨量400毫米的等值线。这400毫米,按照今天的理念,这是一个半湿润和半干旱区域之间的分界线。这条界线沿着大兴安岭一路向南,经过鄂尔多斯高原,抵达青藏高原的边缘,继续深入到青藏高原,这就构成了中国东西之间的分界线。唐朝,是中国历史时期一个盛大的王朝,疆域向北远远伸到了外兴安岭以北,向西已经进入到中亚地区。但是,在公元775年,出现了安史之乱,所有在边疆地区驻扎的军队,全部向内缩到400毫米降雨量线所在的以东以南地区。因此在历史时期,中央王朝守疆保土依托的也许不完全是政治,也不完全是军事,农耕民族定居的生活,年复一年能够耕作的土地或许就是王朝最后能够守卫的版图的底线。从以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为基础的这样一个疆域发展的地理背景,变成了东西之间连为一体的泱泱大国,主要的贡献还在大清帝国。从大清初期,也就是康熙、雍正到乾隆年间这一百多年,清政府对西部地区蒙古准噶尔部等进行了军事上的征讨、文化上的融合;到乾隆年间,400毫米降雨量以西地区稳定地、永久地纳入到了中国的版图之内。20世纪60年代,中国历史学家着手绘制《中国历史地图集》。研究绘制地图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确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经过多方讨论,最后以大清帝国18世纪中期的版图,作为历史时期的中国。为什么要用18世纪中期呢?这个版图所囊括的范围在中国历史时期不一定是最大的,但它是最稳定的,也就是从大清帝国开始,结束了在以往历史时期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轴线出现的那种疆域的伸缩这样一个过程,而是永久地连为一体。(摘编自韩茂莉《地理视角下的中国历代疆域变迁》)材料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一条从中国东北到西南的降水量线,该降水量线将中国分割为两大区域,线的东南部是季风气候,产业以农业为主;线的西北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产业以畜牧业为主。我国历史上气候曾发生冷暖的周期性波动,这导致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也随之波动,适农区和非适农区的边界随之移动,处于农牧交错带的土地价值也随之变化,从而引起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替南推北进。根据气候学家的研究,我国历史上大致有四个气候周期: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为暖期,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00年为寒期,公元500年至公元1400年为暖期,公元1400年至公元1900年为寒期。在暖期,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向北推移,适农区扩大,游牧区缩小;在寒期,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向南退缩,适农区缩小,游牧区扩大。这种气候变化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格局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第一个暖期,商周时代的中原地区出现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和周礼制度;在第一个寒期,秦汉时代的中原地区遭遇了匈奴和其他游牧民族的侵扰和挑战;在第二个暖期,唐宋时代的中原地区达到了经济繁荣和文化开放的高峰;在第二个寒期,明清时代的中原地区面临了蒙古和满洲等游牧民族征服和统治的局面。(《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其后随着历史时期的演进它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是我们主权国家的代表。B.“宅兹中国”意味着洛阳就是当时的中心中间地带,何尊中明确记载,周成王在此建都,并迁徙部分关中百姓于此。C.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存在“伸缩”现象,这既是因为历代王朝的兴盛衰落,又是因为中国的地理基础存在一个底线。D.《中国历史地图集》在确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稳定,因而18世纪中期的版图成为首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过孔颖达解读,“中国”一词的含义从中心中间地带,变成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精华的华夏文化核心区。B.历史时期中国疆域的变化用“伸缩”形容最贴切,而唐朝时期伸缩最明显,“伸”可到最大,“缩”可到达底线。C.历史上中央王朝在确定疆域守卫底线时考虑的因素,除了政治和军事,可能也包括农耕民族的定居生活和耕地。D.随着气候波动,适农区和非适农区边界的移动使交错带的土地价值发生变化,这导致游牧与农耕文明交替推进。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B.《齐桓晋文之事》:“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C.刘商《胡笳十八拍》:“一朝胡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D.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③时期农牧交错带向北推进,游牧区缩小,游牧文明受到一定的影响。B.④时期适农区扩大,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地区稳定纳入中国版图。C.在①时期和③时期,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和农耕文明都得到繁荣发展。D.在②时期和④时期,游牧民族强盛,中原地区曾面临游牧民族的侵扰。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及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影响,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暗语孙甘露林石躺在床上。最难的并不是在敌人面前咬紧牙关,他早就想好了,他可以为行动计划付出自己的一切。但现在的情况是,他必须对自己的同志和战友也保持沉默,不管他们对自己表现出热情或者怀疑,他都不能将秘密告诉任何人,也不能随便和人商量。有些秘密使命,注定要孤独地完成;而那必要的忠诚,也注定要用怀疑来掩护。他还不能告诉大家他就是“老开”。他坚持着不让自己睡着之前有人跟他说,陈千里要来见他。马路边忽然围了一群人,鞭炮声噼啪响起,间或还有几只高升蹿到半空炸开,震耳欲聋。沿街二楼的人家纷纷打开窗户,点燃竹竿上挂的鞭炮。弄堂里吃完年夜饭的人像得到什么号令一般,大人孩子都开门出来了。一个人影挤在人群后面,从过街楼下进了弄堂。陈千里找到诊所后门,轻轻敲了两下。“我想找一幅宋画。”“那可不好找。”“受人之托,找不到也得找。”“那您说说看是哪一幅?”“《千里江山图》。”“你打开窗朝外面看。”“说的是,这些人就是江山。”青岛船上的访客告诉陈千里,接头时说出这段暗语,就能取得“老开”的完全信任。这条暗语是少山同志亲自设计的,到目前为止,知道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你见到少山同志了?”林石兴奋地握着陈千里那有力温暖的双手。“少山同志在瑞金。他可能不知道你现在的情况。中央交通局的一位同志得知上海行动小组出了问题,赶到青岛,在船上我到我,让我到上海配合你的工作。在青岛,那位同志告诉我,上海的情况十分危急,从表现出来的迹象看,地下党组织已被严重渗透。他说,传达任务的会议还没有召开,敌人就提前得到了消息。”“从租界巡捕房和侦缉队联手抓捕来看,形势确实是非常严峻。”“但是,‘千里江山图计划’早已启动,这是一项无法撤销的任务,上海临时行动小组是计划中关键的一环,所以组织上临时决定,把我调来上海,要求我迅速肃清内奸,保证计划顺利实施。”“银行保管箱里有五根金条,是组织上交给上海小组的任务经费。现在保管箱暴露了,必须尽快转移。”林石马上提醒道。“你也要马上转移,”陈千里说,“敌人现在可能知道了你的身份。一旦我们查清内奸,他们可能会抓人。你是这里唯一了解‘千里江山图计划’的人,身负重任,必须马上转移。还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老方同志牺牲了。”“你让我先转移,那其他同志呢?”林石点点头,又问陈千里。“只要你不在敌人手上,其他同志暂时仍然是安全的,特务不会轻易去动他们,他们更想了解我们背后的计划。”“那也要预先有一个撤退方案,以防敌人想不出别的办法,实施大逮捕。”陈千里看了林石一眼,他知道,林石觉得自己说得太轻率了。他仔细审视自己的内心,真的太轻率了吗?他有没有忽视了大家的安全?在完成任务和同志们的生命之间,他有没有对前者过于专注,而对后者明显疏忽了?他知道,此刻的情势,逼着他不得不去走一条钢丝,竭尽他所有的能力,去保持一种危险的平衡。同志们不得不在敌人的注视下完成任务,每个人都要装得像对身后的特务浑然不觉,同时保持高度敏锐;看准时机,在敌人神经松懈的瞬间,迅速采取行动。同时也要时刻警惕敌人狗急跳墙。林石望着陈千里想,在这样的时刻,不仅需要头脑,也需要一颗热忱的心。可现在没有时间再迟疑,他对陈千里说:“首先,我要把‘千里江山图’的整个计划向你说明。中央早在入七会议就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而我们这次的任务,简要地说,就是安全地把中央:有关领导从上海撤离,转移到瑞金,转移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从去年起,党中央在上海就越来越艰难,我们在发展,敌人也没闲着。国民党专门用乘对付我们的党务调查科,之前又进行了扩充。他们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反共情报网,利用潜伏特务,地下党内部的投机分子、叛徒,不断对党组织进行渗透,使上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这是一次大转移。除了领导人,其他人员、机关、文件、电台、经费,都要做好相应的安排。有些转入地方,坚持地下斗争,有些也要跟随转移。为了顺利实施,地下党组织在各地召集了多个行动小组,我们这个临时小组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原先,随着赣南闽西苏区土地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央曾使用极大的人力物力,打通从上海到南方的四条秘密交通线。一直以来敌人千方百计地加以渗透破坏。老的交通线长期使用,难免暴露。为了保证撤离成功,同时也为了在今后更加艰苦残酷的斗争环境下,让红色血脉保持畅通无阻,中央决定重建绝密交通线。“我们负贵打通从上海到汕头这一段。从上海到瑞金,三千多公里,少山同志说,好呀,那我们就把这次行动称为‘千里江山图计划’。他说,这不仅是千里交通线,更是千里江山,我们撤离上海,就是要把革命的火种撒遍全中国。”(节选自孙甘露《千里江山图》,有删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以林石视角展开,叙述了他与陈千里接头、传达任务、组织转移的故事。B.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渲染了过年的热闹气氛,这与屋中的秘密会面形成反差。C.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展现了革命者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时的谨慎和冷静。D.“千里江山图”既指打通千里交通线的计划,又指把革命火种撒遍全中国的愿景。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沉默”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使林石不得不时刻保持着对任何人的警惕。B.“孤独”既是林石此时真实的内心感受,也能看出革命党人的坚定意志。C.“温暖”展现了林石终于见到了组织派来的同志时内心的激动与踏实。D.“轻率”体现林石对自己的反思,从中也可以看出地下工作的残酷性。8.《千里江山图》一书以谍战小说的面貌呈现出早期地下党人隐秘残酷、伟大悲壮的斗争史。请概括选文哪些内容体现了谍战的紧张严峻。(4分)9.小说涉及“暗语”的篇幅很短;但却以“暗语”为题,请结合文本分析“暗语”的作用。(6分)(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汉司马迁紬①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传,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才矣。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秘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矣。荀卿有言:“欲观圣人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若夫汉之文、宣,唐之太宗,于所谓“吾无间焉”者。自余治世盛王有惨怛之爱有忠利之教或知人善任恭俭勤畏亦久得圣贤之一体孟轲所谓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至于荒坠颠危,可见前车之失;乱贼厥有履霜之渐。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焉耳。(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神宗御制序》)材料二佑少尝读书,而性且蒙固,不达术数之艺,不好章句之学。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徵诸,将施有政。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衣食足知荣辱。”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谓矣。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敌焉。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或览之者庶知篇第之旨也。(《通典·序》)【注】①紬:连缀汇集。②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开,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自余治世盛王A有惨怛之爱B有忠利之教C或知人善任D恭俭勤畏E亦各得F圣贤之一体G孟轲所谓吾于《武成》H取二三策而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推,推究,与《屈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中的“推”含义不同。B.间,非议,责难,与《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间”的含义相同。C.俾,让,使,与蒲松龄《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中的“俾”的含义相同。D.庶,几乎,将近,与诸葛亮《出师表》“庶竭驽钝,攘除奸凶”的“庶”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文体相同,均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介绍史书的内容,并阐释作序的意图。B.材料一用“罔罗”“考之”等词概述《史记》创作情况,并用“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对其进行评价。C.材料一中宋神宗引述荀子、孔子、孟子的话,用对比手法,褒赞文帝、宣帝和唐太宗,批评盛世君王的不作为。D.材料二阐释了作者治国理政的观点,强调教化的作用,并指出丰衣足食为教化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稽古英考,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2)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14.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简要概括宋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的原因。(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金诗,完成15~16题。台山杂诗(金)元好问其四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其五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四诗人运用比拟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不仅描写了大风过后青天白日下的台山,而且在最后一句与苏轼关联。B.其四前两句是作者置身峰顶,将台山四周尽收眼底的观感;其五前两句是远望所见,从色彩角度赞美台山景象。C.“吞吐”二字写出山间云雾在青翠山峦间飘荡出没,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境相近.D.其五化用杜甫《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以天上美景相夸,抒发了诗人对台山的赞叹及热爱之情。16.谈谈《台山杂诗》(其五)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与苏轼《题西林壁》所揭示的哲理有何不同。(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阐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并对子路的表现进行点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登高望远,以"江""山"意象展现金陵城深秋时节典型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仰天长啸,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似乎忘却了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人勤春早,对于农家来说,春天的每一天都是不能偷懒的。还在拜年中,很多农家就忙乎起来。①“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把田埂和塘坝加固好是十分必要的。要到田间多加巡看,把那些沟渠清理疏通好,可以避免使油菜等作物发生渍害。②还要把稻种精选几次,选好天气再好好晒上几回。“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勤快的家庭会抢时间把粪肥还有塘泥一担担送往田间,这些可都是上好的肥料。③还有,对于犁田机、插秧机等许多现代化农机,农人也要反复检查,确保它们大闹春耕时欢快有力。“立春栽菜,压断扁担”,无论晴天雨天,菜园里总有忙碌的身影。④对于持家人来说,每天要细细照看母鸡抱窝孵仔,争取二月初二前后第一窝鸡仔能破壳而出。这样,那些嫩嫩的鸡雏可以被融融的春光抚照,也可以贪吃着绿茵茵草坪里蹦蹦跳跳的虫子。春天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劲头。这日子打开后,便止不住奔跑的步子,一天天绿意更浓了,诗意也更浓了。18.下列句子中的“对于”与文中斜体的“对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节选)》)B.三十里,对于火车、汽车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们闲聊之中就到了。(铁凝《哦,香雪》)C.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D.对于钟扬这样的植物学家来说,生命的长短成为了藏在基因里的秘密。(叶雨婷《“探界者”钟扬》)19.“把农具修好,擦得干干净净、锃亮锃亮的,这也是必修课。”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用词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三角梅又名叶子花、簕杜鹃、九重葛,原产于南美地区,19世纪顺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我国。我们看到的三角梅色彩绚丽的“花”,

,在植物学上属于一种变态叶。在自然界,植物需要靠昆虫传粉,而三角梅的花朵十分不起眼,于是它巧妙地生长出颜色鲜艳的苞片,用以吸引昆虫,繁衍后代。那么,三角梅为何叫作“梅”?

,还在它的“神”。三角梅常盛开于冬春之际,三个苞片中间开出来的小花,外形结构酷似梅花;它花色娇艳却不娇贵,耐旱耐晒耐贫瘠,生命力非常顽强,

。因此爱梅的人称其为“梅”,也在情理之中。近年来,三角梅成为不少城市园林绿化的常见品种。在厦门园林植物园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有1000多份三角梅种质资源,其颜色除了常见的红色、紫色,还有白色、黄色、橙色、粉色及复色等。绿化带、人行天桥、立交桥等园林绿化场景中,人们充分发挥三角梅可塑性强的特质,将其用作花架、花柱、拱门和墙面的装饰,或者是桩景盆景、景观树以及花篱。三角梅寓意美好,或热烈喜庆、欢乐祥和,或宁静淡雅、唯美梦幻,深受人们的喜爱。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简述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七)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ChatGPT横空出世,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接踵而至,很多文字从业者受到冲击,但是那些优质的原创作者依旧无法取代;Sora即便威胁影视工作者,但是无法淘汰那些有无限创意的人。所以与一般人和智能机器人相比,未来你最大的优势应在于:如果你是编剧,要能写出构思更为巧妙的剧本;如果你是模特,要有和他人截然不同的气质;如果你是医生,除了医术精湛还要更有人文情怀;如果你是保姆,要更有情趣更懂生活......AI时代,我们当何去何从,值得每一位新青年的思考。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山东省乐陵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联合考试参考答案(一)信息类文本阅读C[解析]“又是因为中国的地理基础存在一个底线”错。2.B[解析]“最明显”“可到最大”错,原文无此表述。3.D[解析]材料一第五段的观点是“中国”既代表主权国家,又有文化内涵。ABC没有体现文化内涵。4.B[解析]“④时期适农区扩大”错,④时期属历史上的寒期,适农区缩小。5.①材料一侧重论述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对中国历代疆域变迁的影响。②材料二侧重论述以等降水量线波动为标志的气候变化,对政治格局和民族关系产生的影响。【评分标准】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6.A(“组织转移"错)7.D(“林石对自己的反思"错)8.①同志相认时的谨慎;②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渗透;③银行保管箱暴露;④同志们的生命受到威胁;⑤敌入扩充了特务组织。(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9.①“暗语”是接头的暗号,交代了特定的时代背景,让读者对故事情节充满期待;②对上暗语,同志之间才能取得信任,显示他们的秘密身份和艰难处境;③"暗语“引出“千里江山图”计划,即打通千里交通线;④暗语中的“这些人就是江山“体现出革命党人对国家、民族、历史的情怀。(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文言文阅读CEG【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句意:其余太平治世享有盛名的君王,或有忧国忧民仁爱之心,或有忠贞利民的教诲,或知人善任,勤俭谨慎,也各得到圣贤的一方面,如孟轲所说“我对于《武成》只取其二三事而已”。“有惨怛之爱”“有忠利之教”是对称结构,陈述主语“治世盛王”的治国的一些表现或特点,故在“教”即C处断开;“或知人善任恭俭勤畏”是对主语“治世盛王”的又一方面表现的陈述,故在“畏”之后,即E处断开;“孟轲所谓吾于……”的作者的引用名言部分,主语是“孟轲”,故在“一体”之后,“孟轲”之前的G处断开。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的分析和判断能力。A.正确。推究;/推移、变化。句意:推究《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籍。/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B.错误。非议、责难;/暗中。句意:我无可非议。/(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C.正确。“俾”,让、使。句意:使各州郡分别管理领地。/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进了学中了秀才。D.正确。几乎、将近、大概;/竭尽。句意:或许看到这部书籍的人能大略知道这篇序文的旨意了罢。/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12.C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的分析和理解能力。C.“批评盛世君王的不作为”的说法错误。原文的相关语句是“自余治世盛王……孟轲所谓‘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意思是:其余太平治世享有盛名的君王,或有忧国忧民仁爱之心,或有忠贞利民的教诲,或知人善任,勤俭谨慎,也各得到圣贤的一方面,如孟轲所说“我对于《武成》只取其二三事而已”。作者并没有将文帝、宣帝和唐太宗与“盛世君王”作对比,更没有“批评盛世君王的不作为”。

13.(1)考察已故父皇英宗,在日理万机之时仍留意典籍,也未曾停止读书。(2)制定礼仪以便端正民风民俗,确立音乐以便让百姓的内心和悦,这是古代先贤圣哲使国家大治的最好方略呀。【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1)“稽”,考察;“载籍”,典籍;“未尝”,不曾。(2)“端”,端正,使……端正;“和”,使……和悦(和睦);“方”,方略。14.①师法借鉴圣明君主的治国方略。②吸取亡国之君的教训,并引以为戒。【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归纳能力。从“若夫汉之文、宣,唐之太宗,于所谓‘吾无间焉’者”,可概括出:学习师法圣贤明君的治国方略,即“资治”。从“至于荒坠颠危,可见前车之失;乱贼厥有履霜之渐”等语句,可概括出:吸取亡国之君的教训,并引以为戒,即“通鉴”。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汉代司马迁缀集皇家石室和金柜里的典籍,根据左丘明《国语》,推究《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博采经籍,摭(zhí)取传记,收集天下轶事旧闻,考证它们(轶事旧闻)是否属实,纵横驰骋于上下数千年间,开篇记载黄帝轩辕氏,直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创作记、表、世家、书、传,使后世撰述历史的人都不能改变这种体例。正是因为他判断是非不与圣人相悖,褒贬十分得当,才被称为优秀史家的人才啊!考察已故父皇英宗,在日理万机之时仍留意典籍,也未曾停止读书。他曾命令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列历代君王大臣们所做的事情,让他在皇家秘阁翻阅文献档册,供给史官、笔纸,修撰从周威烈王开始、到五代为止的历史。这本书记载圣明君主、贤良大臣,切磋治国之道,议论中的精辟语句,道德、刑法双管的良善制度,天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吉凶、善恶各种现象的根源,权力福禄兴盛衰弱的原因,规划利害的效果,优秀将领的战略,廉谨官员的制策,用邪正为标准进行判断,从郅治与怠忽中抓住根本,词语渊博厚实的文体,规戒劝谏深刻的含义,确实可以称为完备齐全。全书共记载十六个朝代,编辑成二百九十四卷,放置在房室之中(阅之)便尽知从古到今的道统,内容广博而且得其要点,对事件的叙述简明却又周详,这也可以称作历代典制法规的总汇,档册文牍的全书。荀况曾说过:“若想观察圣人的形迹,便要寻其出类拔萃者,后代贤王即为其例。”像汉朝的文帝、宣帝,唐朝的太宗,正属孔子所说“我无可非议”者。其余太平治世享有盛名的君王,或有忧国忧民仁爱之心,或有忠贞利民的教诲,或知人善任,勤俭谨慎,也各得到圣贤的一方面,如孟轲所说“我对于《武成》只取其二三事而已”。至于荒淫覆亡者,可使我们见到前车之鉴;乱臣贼子,则引起我们严寒将至的警惕。《诗经》说:“商朝的借鉴不远,就在夏朝的灭亡。”所以赐此书名为《资治通鉴》,以表明我的心志。材料二:杜佑(我)年少曾读书,然而生性蒙昧愚钝,在术数等技艺方面没有通达,也不喜欢诗词章句等学问。我所编纂的《通典》一书,实际上是广采、召集众家之言论,以期能将这些言论施用于当今治国之方略上。若论治国之道理首先在于对民众教化,而教化的根本在于使百姓衣食丰足。正如管子说:“粮仓的粮食丰厚了,百姓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就懂得荣耀和耻辱的分别。”孔老先生说:“让百姓先富起来,然后教化他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呀。而施行教化在于设立职官,设立职官的前提是职官要有才干,而判定职官是否有才,关键在于精挑细选,制定礼仪以便端正民风民俗,确立音乐以便让百姓的内心和悦,这是古代先贤圣哲使国家大治的最好方略呀。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因此设立职官后就兴起了礼乐教化,如果礼乐教化被破坏,就会滥施刑罚,使各州郡分别管理领地,设置边防以便遏制外敌入侵。因此粮食物品丰足是治理的第一要务,选拔举荐人才稍微次要些,职官的设置又更次些,礼乐的设置又次些,再次就是刑法的设置,州郡的分属管理,最后才是边防戍守。或许看到这部书籍的人能大略知道这篇序文的旨意了罢。古诗阅读15.C16.①苏轼《题西林壁》所提示的主要在于“不同角度全面看事物”(2分)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分)的哲理;②其五“岂知身在妙高峰”旨在告诉人们:站得高就看得远、看得清。(2分)(评分标准:每点2分名篇名句默写(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3)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语言文字应用部分18.A[解析]二者用法都是介绍动作支配的事物,其他选项中的“对于”不是。19.C20.①使用多个叠词,如“嫩嫩”“绿茵茵”“蹦蹦跳跳”,具有画面感和音韵美,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②“抚照”“贪吃”“蹦蹦跳跳”等拟人化用词,生动地写出了春光的轻柔,鸡雏的可爱,虫子的好动。【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1.①实际上是它的苞片(叶子)②不仅在它的“形”③与梅的气质相吻合(品性与梅相似)【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2.三角梅因为品种多样,可塑性强,具有多种美好寓意,所以成为不少城市园林绿化的常见品种。或:三角梅之所以成为不少城市园林绿化的常见品种,是因为它品种多样,可塑性强,具有多种美好寓意。【评分标准】4分。因果关系1分,句意3分,意思对即可。【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本次作文材料主要围绕AI时代对人类职业和能力的挑战展开,提到了ChatGPT、Sora等AI工具的出现对文字从业者的影响,以及AI无法取代具有独特创意和人文情怀的个体的现象。材料鼓励人们在AI时代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如编剧的巧妙构思、模特的独特气质、医生的人文情怀等,并指出这是未来新青年应当思考的方向。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和职业的问题,更深层次地涉及人性、创造力、情感以及社会价值的思考。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和思辨的机会,特别是关于技术与人性的关系、未来社会的走向以及个体在其中如何定位等问题。

据此可以有如下立意:

①“与AI和谐共生”,尽管AI在某些方面可能超越人类,但真正的创意和深度情感表达仍然是人类独有的,人类和AI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这种创意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我们应该学会与AI和谐共生,利用AI的优势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②“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在AI时代,技术为生活带来便捷与创新,而人文则赋予了技术深度与温度。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更在深层次上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作为新青年,我们应积极探索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之道,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③“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AI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新青年来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和创新,以在这个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提升自己,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④“技术与人性的辩证关系”,AI技术虽然强大,但它缺乏人类的情感、道德和创造性。这引发了对技术与人性的关系的深刻思考。我们如何在享受技术带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