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03第三单元(A卷基础篇)(原卷版+解析)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03第三单元(A卷基础篇)(原卷版+解析)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03第三单元(A卷基础篇)(原卷版+解析)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03第三单元(A卷基础篇)(原卷版+解析)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03第三单元(A卷基础篇)(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同步检测卷(A卷基础篇)(原卷版)(全卷共四个大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第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俨然(yǎn)箬篷(ruò)魅力(mèi)器皿(mǐn)B.窈窕(yòu)垂髫(tiáo)造诣(zhí)蒹葭(jiā)C.好逑(qiú)溯洄(huí)悄怆(chuàng)雎鸠(jū)D.豁然(huò)怡然(yí)篆文(zhuàn)荇菜(xì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A.修狭轩敞翕忽蒙洛摇缀B.俶尔矫首寤寐勾画寥寥C.萋萋箬篷清洌无人问津D.缤纷舟楫溯洄豁然开朗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装买主,拨打墙上涂写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几经周折,终于破获了一个大的贩假、造假团伙。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D.陈水扁的台独观点一出笼,便被两岸正义之士批得体无完肤,对此陈水扁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B.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A.高雅淡然平静B.高贵淡泊平静C.高贵淡然平和D.高雅淡泊平和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①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诗经·郑风》)

②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_______________,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⑦《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_______________”表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第8~11题,共10分)(一)语文综合运用(5分)8.巧对下联。(2分)有一年冬天,苏轼和佛印和尚踏雪赏梅,佛印见景生情,脱口而出:“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下面几个字是苏轼的下联。试根据对联的有关常识,重新排列这几个字,使它和上联对仗工整。上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3分)(1)【辑古诗】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你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春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诗集名称:《________________》(2)【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二)名著阅读(3分)要是你看我的信,总觉得有教训意味,仿佛父亲老做牧师似的;或者我的一套言论,你从小听得太熟,耳朵起了茧:那么希望你从感情出发,体会我的苦心;同时更要想到: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段节选自《_________》的文字中,这位父亲对儿子的真切告诫是:殷殷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汉字书写(2分)1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赏读下边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三、阅读理解(第12~26题,共4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完成12~13题。(每小题2分,共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1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7题。(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释】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心乐之(2)佁然不动(3)益信声无哀乐也(4)恨僧少可语耳1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时踞石而坐学而不思则罔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16.翻译下面句子。(4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17.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____________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8~21题。(10分)说“正”李建永①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②那么,“一”是什么?何以守“一”?③《说文》讲:“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我倒觉得,由于《易·乾卦》的六个阳爻(yáo),是由六个“一”组成的,因而“一”体现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阐释的“刚健中正”。故我认为,“一”的本义乃“刚健中正”。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于生长与天地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中”,正气来自于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讲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淳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不仅道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⑤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仅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计数,其注重并寻求的是“正”字所蕴含的传统政治文化意义。⑥孔子曰:“政者,正也。”正直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义,一身正气。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人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特别是各级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多了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⑦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倘若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⑧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选自201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8.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19.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2分)20.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3分)21.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22~26题。(14分)那祥云缭绕的地方宗璞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抱着我,或用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有时我们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我们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就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去,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很不以为然。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然要刮目相看。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念。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得要去的,我喜欢那大阅览室。这里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几个大字典架靠墙站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因为出入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让自己多坐一会,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在家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大,但它仍是壮丽的。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写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便选了他的诗做论文题目。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在书库里留恋徜徉真是乐事,只是在当时火热的革命形势中,不很心安理得,觉得喜欢书库是一种落后的表现。直到以后很多年经过时间的洗磨,又经过不断改造,我只记得曾以哈代为题做毕业论文,内容却记不起了。有一次,偶然读到卞之琳翻译的哈代的诗,竟惊奇哈代的诗原来这样好。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这门课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的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幻灯。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这门课告诉我们,科学的顶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父亲在图书馆楼下仍有一个房间,我有时去看看。常见隔壁的房门敞开着,哲学系学长唐稚松在里面读书,唐兄先学哲学又学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方面有重大成就,享有国际声誉。我们在电话中谈到清华、谈到图书馆,都认为清华教我们自强、严谨、要有创造性,终身难忘。从清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闻一多1912年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九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在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还自编为《古瓦集》。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我想,演员若能扮演曹禺剧中人物,是一种幸运。他的台词几乎不用背,自然就会记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上中学时,如果有人说一句“太阳出来了”,立刻会有人接上“黑暗留在后头”。“我的中国名字叫张乔治,外国名字叫乔治张”,短短两句话给了多么宽广的表演天地。也许这是外行话,但这是我的感受。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想来,在清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职员工都会感到安慰。我已经把哈代忘了许多年。忽然有一天,收到清华图书馆韦庆媛的信,说图书馆中保存了我的毕业论文,这真是意外之喜。后知馆中存有五〇、五一级的大部分论文。我即分告同班诸友,大家都很高兴。韦女士寄来了我的论文的复印件:《哈代诗歌中的必然观念》,厚厚的有二十七页。我拿到这一册东西,仿佛看见了五十年前的自己,全部文章是我自己打出的,记得为打这篇论文我特地学了英文打字。原来我是想写一本研究哈代的书,这论文不过是第一章。生活里是要不断地忘记许多事,不然会太沉重,忘得太多却也可惜。我在论文的序言中说,希望以后有时间真写出一本研究哈代的专著以完成夙愿。这夙愿看来是完不成了。我已告别阅读,无法再读哈代,也无法读自己五十年前写的文字,我想,若是能读,也读不懂了。今年夏天,目疾稍稳定,去清华参观新安排的冯友兰文库,便也到图书馆看看。大阅览室依旧,许多同学在埋头读书,安静极了。若是五年换一届学生,这里已换过十届了。岁月流逝,一届届学生的黑发变成银丝,但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在。(选自《烟斗上小人儿的话》,有删节)首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惭愧”?(3分)请写出作者在清华图书馆中亲身经历的事。(两件即可)(2分)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26.作者为什么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4分)四、写作(50分)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请以“答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专题03】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同步检测卷(A卷基础篇)(解析版)(全卷共四个大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第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俨然(yǎn)箬篷(ruò)魅力(mèi)器皿(mǐn)B.窈窕(yòu)垂髫(tiáo)造诣(zhí)蒹葭(jiā)C.好逑(qiú)溯洄(huí)悄怆(chuàng)雎鸠(jū)D.豁然(huò)怡然(yí)篆文(zhuàn)荇菜(xìnɡ)【答案】B【解析】B.窈窕(yǎo)、造诣(yì)。故选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A.修狭轩敞翕忽蒙洛摇缀B.俶尔矫首寤寐勾画寥寥C.萋萋箬篷清洌无人问津D.缤纷舟楫溯洄豁然开朗【答案】D【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蒙络摇缀。A.蒙洛摇缀——蒙络摇缀。B.勾画寥寥——勾画了了。C.清洌——清冽。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装买主,拨打墙上涂写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几经周折,终于破获了一个大的贩假、造假团伙。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D.陈水扁的台独观点一出笼,便被两岸正义之士批得体无完肤,对此陈水扁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答案】C【解析】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使用语境错误。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B.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答案】B【解析】A.语意重复,去掉“约”或“余”。C.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改为“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且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D.成分残缺,可在“修旧如旧”后加上“的原则”即可。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A.高雅淡然平静B.高贵淡泊平静C.高贵淡然平和D.高雅淡泊平和【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气质有雅俗之别而无贵贱之分,所以高雅最恰当;后两空的选择则要注意语意的相对这一点,如奢华与淡泊,偏激与平和。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答案】B【解析】B.“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①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诗经·郑风》)

②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_______________,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⑦《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_______________”表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挑兮达兮②凄神寒骨③曾益其所不能④徒有羡鱼情⑤绿杨阴里白沙堤⑥尝贻余核舟一⑦寤寐思服⑧天涯若比邻【解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曾”“羡”“贻”“寤寐”“涯”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第8~11题,共10分)(一)语文综合运用(5分)8.巧对下联。(2分)有一年冬天,苏轼和佛印和尚踏雪赏梅,佛印见景生情,脱口而出:“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下面几个字是苏轼的下联。试根据对联的有关常识,重新排列这几个字,使它和上联对仗工整。上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解析】此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一般分上下两联,上下联字数相同,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语义相关。“雪里白梅”可对“风中绿竹”,“雪映白梅”可对“风翻绿逐”,“梅映雪”可对“竹翻风”。点睛:此题考查补写对联。对联有以下几种要求: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③词性相对;④结构相应。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绝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9.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3分)(1)【辑古诗】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你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春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诗集名称:《________________》(2)【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答案】(1)思亲集(或思乡集)(2)示例: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解析】(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杜甫的《春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三首诗词曲,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据此,诗集名称要围绕着“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来给诗集命名。(2)仿写试题作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最后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本题根据语境,仿写的句子要采用“有的……”的句式,并与仿写的语句之间构成对比的关系。据此拟写作答,答案不唯一。(二)名著阅读(3分)要是你看我的信,总觉得有教训意味,仿佛父亲老做牧师似的;或者我的一套言论,你从小听得太熟,耳朵起了茧:那么希望你从感情出发,体会我的苦心;同时更要想到: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段节选自《_________》的文字中,这位父亲对儿子的真切告诫是:殷殷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傅雷家书》认真对待和虚心接受别人的告诫。殷殷希望:成为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解析】《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因此,《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文本选自《傅雷家书》,从文本中“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来看,父亲告诫儿子要“认真对待和虚心接受别人的告诫”;从“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可知,父亲殷切希望儿子要“成为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据此可填写作答。(三)汉字书写(2分)1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赏读下边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解析】首先,要书写正确。要做到一点一滴,一撇一捺,从头至尾,有始有终,不遗漏任何一笔;其次要书写规范,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注意“万”字的写法;再有,写楷体字,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方方正正,美观大方。三、阅读理解(第12~26题,共4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完成12~13题。(每小题2分,共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1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答案】12.与友人的惜别之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13.“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解析】12.抓住关键诗句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可以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惜别之情;虽为离别,诗歌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友人不必为离别而悲伤,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透露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3.结合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来分析概括。解答此类赏析题,应先把要赏析的字或词所在的诗句描绘一下,或者分析一下写出了什么情景,然后再回答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一个“辅”字写出了长安和三秦的位置关系;还把长安和三秦联系起来,写出了长安雄浑阔大的气势。一个“望”字把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写出诗人站在长安遥望蜀地的形象,暗寓惜别;又拓宽了诗歌意境,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同时使人感觉到“五津”可望,不必为离别而忧伤。(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7题。(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释】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心乐之(2)佁然不动(3)益信声无哀乐也(4)恨僧少可语耳1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时踞石而坐学而不思则罔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16.翻译下面句子。(4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17.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____________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2分)【答案】14.(1)以……为乐(2)静止不动的样子(3)更加(4)遗憾15.B16.(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断,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17.贬谪后的孤寂悲凉知音难觅的惆怅【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1)心里十分高兴。乐:以…为乐;(2)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3)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益:更加。(4)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恨:遗憾。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A.①句意为: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而:表修饰;②句意为: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而:表转折。B.①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②以:因为。C.①句意为: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之:的;②句意为: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之:代词,当时的情景。D.①句意为: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其:代词,小溪.②句意为: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其,难道,疑问代词。1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一样。②重点词有:沸:水波翻涌的样子。息:停止。17.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甲文抓住关键语句“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等,概括为:作者游览小石潭,触景生情,由乐转悲,表现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知音难觅的惆怅情绪。点睛:【乙】文参考译文: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丈,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8~21题。(10分)说“正”李建永①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②那么,“一”是什么?何以守“一”?③《说文》讲:“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我倒觉得,由于《易·乾卦》的六个阳爻(yáo),是由六个“一”组成的,因而“一”体现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阐释的“刚健中正”。故我认为,“一”的本义乃“刚健中正”。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于生长与天地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中”,正气来自于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讲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淳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不仅道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⑤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仅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计数,其注重并寻求的是“正”字所蕴含的传统政治文化意义。⑥孔子曰:“政者,正也。”正直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义,一身正气。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人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特别是各级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多了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⑦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倘若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⑧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选自201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8.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19.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2分)20.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3分)21.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3分)【答案】18.人应刚健中正(人应具有正义、正气)。19.要秉持公道正义,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接受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20.道理论证。引用俗语通俗地阐述了不坚守正义,就会产生严重后果的道理,进而论证了本文要坚守正义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21.示例:要有正气,有责任与担当;要守正气,守住底线,不忘初心,不随波逐流;要接受别人的批评与监督,听取别人好的意见。【解析】18.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花费,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此题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正义、正气”作答。19.信息筛选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20.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解答要结合原文分析作用。此题主要是道理(或引用)论证,使论证更有力,更具权威性。21.本题属于主观性试题。解答此类试题的答题格式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采用1+2或1+3的语言表达形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题目用文中的一些看法作答,再结合实际分析,写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只要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22~26题。(14分)那祥云缭绕的地方宗璞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抱着我,或用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有时我们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我们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就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去,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很不以为然。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然要刮目相看。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念。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得要去的,我喜欢那大阅览室。这里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几个大字典架靠墙站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因为出入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让自己多坐一会,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在家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大,但它仍是壮丽的。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写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便选了他的诗做论文题目。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在书库里留恋徜徉真是乐事,只是在当时火热的革命形势中,不很心安理得,觉得喜欢书库是一种落后的表现。直到以后很多年经过时间的洗磨,又经过不断改造,我只记得曾以哈代为题做毕业论文,内容却记不起了。有一次,偶然读到卞之琳翻译的哈代的诗,竟惊奇哈代的诗原来这样好。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这门课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的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幻灯。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这门课告诉我们,科学的顶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父亲在图书馆楼下仍有一个房间,我有时去看看。常见隔壁的房门敞开着,哲学系学长唐稚松在里面读书,唐兄先学哲学又学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方面有重大成就,享有国际声誉。我们在电话中谈到清华、谈到图书馆,都认为清华教我们自强、严谨、要有创造性,终身难忘。从清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闻一多1912年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九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在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还自编为《古瓦集》。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我想,演员若能扮演曹禺剧中人物,是一种幸运。他的台词几乎不用背,自然就会记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上中学时,如果有人说一句“太阳出来了”,立刻会有人接上“黑暗留在后头”。“我的中国名字叫张乔治,外国名字叫乔治张”,短短两句话给了多么宽广的表演天地。也许这是外行话,但这是我的感受。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想来,在清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职员工都会感到安慰。我已经把哈代忘了许多年。忽然有一天,收到清华图书馆韦庆媛的信,说图书馆中保存了我的毕业论文,这真是意外之喜。后知馆中存有五〇、五一级的大部分论文。我即分告同班诸友,大家都很高兴。韦女士寄来了我的论文的复印件:《哈代诗歌中的必然观念》,厚厚的有二十七页。我拿到这一册东西,仿佛看见了五十年前的自己,全部文章是我自己打出的,记得为打这篇论文我特地学了英文打字。原来我是想写一本研究哈代的书,这论文不过是第一章。生活里是要不断地忘记许多事,不然会太沉重,忘得太多却也可惜。我在论文的序言中说,希望以后有时间真写出一本研究哈代的专著以完成夙愿。这夙愿看来是完不成了。我已告别阅读,无法再读哈代,也无法读自己五十年前写的文字,我想,若是能读,也读不懂了。今年夏天,目疾稍稳定,去清华参观新安排的冯友兰文库,便也到图书馆看看。大阅览室依旧,许多同学在埋头读书,安静极了。若是五年换一届学生,这里已换过十届了。岁月流逝,一届届学生的黑发变成银丝,但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在。(选自《烟斗上小人儿的话》,有删节)首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惭愧”?(3分)请写出作者在清华图书馆中亲身经历的事。(两件即可)(2分)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26.作者为什么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4分)【答案】22.结构上:统领全篇,引起下文。内容上:为下文写作者在图书馆的见闻以及在图书馆的成长历程作铺垫。23.“惭愧”本指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责而感到不安。文中作者回忆年少往事,自己和弟弟在本应肃穆的场所跑来跑去,并且玩得不亦乐乎,在长大了之后看来是幼稚的,惭愧的。24.(1)小时候在图书馆里玩耍。(2)在阅览室里读书,做作业。(3)在图书馆里上课。25.曹禺能获得成就,除了自身的能力突出,还因为受到了清华环境的熏陶。清华深深地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26.(1)清华图书馆十分高大,它的楼顶似乎紧接着云彩;走在清华图书馆玻璃地板上,像走在云彩上,祥云缭绕。(2)在作者的心目中,清华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文化的传承之地,更是自己成长的精神圣地,所以作者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解析】22.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开头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文章从图书馆写起,引起下文,叙写自己在图书馆的玩耍和学习的经历;又用“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来统领全文;内容上,为下文叙写作者在图书馆的见闻和在图书馆的成长历程做铺垫。据此理解作答。23.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惭愧”本指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责而感到不安。作者说“惭愧”是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