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0 三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0 三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0 三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0 三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0 三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0三峡

设计说明

《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散文,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全文写景生动,用词精准,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及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更是令人赞叹。教授此课,应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之美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品味写法之妙上,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其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

3.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4.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多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调配语调、语气、停连,适应课文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受三峡的气势和景致,感受作者的情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不同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对一些典型字句进行细致品味。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1.拓展阅读:郦道元《水经注》、李白《早发白帝城》。

2.影视作品:《长江三峡》视频片段资料。

(二)工具

1.多媒体。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它自西而东,奔流而下,沿途景色最为壮观的应是三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欣赏三峡的美景。(播放长江三峡视频片段)

灵山秀水,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也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笔下的《三峡》去探幽览胜。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襄(xiāng)_阙(quē)处曦(xī)月_素湍(tuān)

飞漱(shù)属(zhǔ)引乘奔(bēn)御风重岩叠嶂(zhàng)

2.文学常识。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举了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即解释),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教师示范朗读,播放朗读音频。2.教师指导朗读,明确易错读音,明确句中停顿。【点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组织学生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4.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1.听范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结合朗读指导,再次朗读课文。3.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4.积累文言词汇及特殊用法。(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2)一词多义。绝自清其(3)古今异义。自或虽(4)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②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③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④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下霜)⑤素湍绿潭(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5)特殊句式。①互文句: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②省略句、倒装句:飞漱其间[即“(于)其间飞漱",省略介词“于”,介词结构后置]有时朝发白帝[即“有时朝(于)白帝发",省略介词“于”,介词结构后置]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课文节奏鲜明、音乐和谐的特点。2.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把握课文大意。3.引导学生梳理文言知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概括课文每段所描写的景色及特点。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第1段: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连绵、高峻)。第2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奔放美)。第3段: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清幽美)。第4段: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凄婉美)。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对课文有整体把握。

五、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准确朗读了课文,体会了课文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课文,掌握了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希望大家能认真积累今天所学,温故知新。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背诵课文。

2.发展型作业:完成相关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

上节课,我们通过翻译课文了解了大意,初步感知了三峡山水之美。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写景的妙处。

二、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品“三峡之山"。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分析。2.品“三峡之夏水”。三峡的夏水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分析。3.品“三峡春冬之景"。三峡春冬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作者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观察角度有何不同4.品“三峡秋之景”。(1)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概括其特点。(2)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细读课文,小组合作,得出探究结果,选代表发言:1.特点:山高岭连。“自三峡七百里中”写山之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多;“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写山之高峻、陡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写山之高峻。2.特点:水流湍急,水势浩大。“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从正面写夏水之凶险;“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从侧面写夏水之迅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夏水之迅疾。3.特点:风景秀丽,水退潭清。“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从俯视的角度写水;“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从仰视的角度写景;“素湍"绿潭”“清荣峻茂"从色彩的角度写景。4.(1)时间:晴初霜旦。事物:林、涧、猿啸、回声。特点:猿鸣凄凉,水枯气寒。(2)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悲凉、寂静的气氛,从侧面烘托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感官、多种角度描写、融情入景的写作手法。2.品味文本,感受三峡奇丽的风光。

三、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而后写“水"哪个是写作重点2.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来写3.作者是按什么结构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探究:1.作者在第一段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铺垫。写山,是为重点写水做准备的。2.此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写。3.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再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4.课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研读探究,学习此文谋篇布局的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五、课堂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