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_第1页
天津市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_第2页
天津市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_第3页
天津市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_第4页
天津市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项目划分....................................................................................5

4.1一般规定..........................................................................................5

4.2项目划分原则..................................................................................5

5评价框架体系............................................................................7

6符合性评价................................................................................9

6.1一般规定..........................................................................................9

6.2评价条款..........................................................................................9

7环境保护评价..........................................................................10

7.1控制项............................................................................................10

7.2一般项..............................................................................................11

7.3优选项............................................................................................15

8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16

8.1控制项............................................................................................16

8.2一般项............................................................................................16

8.3优选项............................................................................................19

9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20

9.1控制项............................................................................................20

9.2一般项............................................................................................20

9.3优选项............................................................................................21

10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22

10.1控制项..........................................................................................22

10.2一般项..........................................................................................22

10.3优选项..........................................................................................24

11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评价....................................................25

11.1控制项..........................................................................................25

11.2一般项..........................................................................................25

11.3优选项..........................................................................................26

12评价方法................................................................................28

12.1一般规定......................................................................................28

12.2符合性评价方法..........................................................................28

12.3满足性评价方法..........................................................................28

12.4推广性评价方法..........................................................................30

13评审程序................................................................................32

13.1评价程序......................................................................................32

13.2评价资料......................................................................................32

本标准用词说明............................................................................41

引用标准名录................................................................................42

条文说明........................................................................................43

Contents

1General........................................................................................1

2Terms..........................................................................................2

3Basicrules...................................................................................4

4Projectdivision...........................................................................5

4.1Generalprovisions...........................................................................5

4.2Classificationprinciplesofproject.....................................................5

5Evaluationframework.................................................................7

6Conformityassessment...............................................................9

6.1Generalprovisions.............................................................................9

6.2Evaluationterms................................................................................9

7Environmentalprotectionevaluationindex..............................10

7.1Controlitem....................................................................................10

7.2Generalitems...................................................................................1

7.3Preferences......................................................................................15

8Sectionmaterialandmaterialresourcesutilization

evaluationindex........................................................................16

8.1Controlitem.....................................................................................16

8.2Generalitem....................................................................................16

8.3Preferences......................................................................................19

9Watersavingandwaterresourceutilizationevaluationindex..20

9.1Controlitem....................................................................................20

9.2Generalitem....................................................................................20

9.3Preferences......................................................................................21

10Energysavingandenergyuseofevaluationindex.................22

10.1Controlitem..................................................................................22

10.2Generalitem..................................................................................22

10.3Preferences....................................................................................24

11Sectionwiththeprotectionoflandresources

evaluationinde........................................................................25

11.1Controlitem..................................................................................25

11.2Generalitem..................................................................................25

11.3Preferences....................................................................................26

12Evaluationmethod..................................................................28

12.1Generalprovisions........................................................................28

12.2Conformityassessmentmethod....................................................28

12.3Meetingevaluationmethod...........................................................28

12.4Generalizedevaluationmethod.....................................................30

13Evaluationprocedures.............................................................32

13.1Evaluationprogram.......................................................................32

13.2Evaluationdata.............................................................................32

Explanation.....................................................................................41

Standards.........................................................................................42

Explanation.....................................................................................43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政策,规范市政工程绿

色施工的评价办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市政工程绿色施工的评

价。可用于市政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的自我评价、企业对施工项目的

绿色施工评价或第三方对施工项目的绿色施工评价。其主要针对:

道路、桥梁、给排水、地铁、污水处理厂等专业新建、改扩建工程

项目。

1.0.3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

天津市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市政工程绿色施工greenmunicip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

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

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即在市政工程项目中实施“四节一环保(环

境保护和节材、节水、节能、节地)”措施的施工,称为市政工程

绿色施工。

2.0.2施工项目(合同段)constructionproject(paragraphof

contract)

施工项目是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

后能单独发挥设计所规定的生产能力或效益。

2.0.3单位工程unitengineering

在建设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2.0.4阶段工程phaseengineering

阶段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按单位工程的结构形式、工

程部位、构件性质、使用材料、设备种类等的不同而划分的工程项

目。

2.0.5批次工程batchengineering

任一阶段工程根据对应工期按施工周期划分后的工程项目。

2.0.6要素elements

“四节一环保”中环境保护和节材、节水、节能、节地,每一项

为一个要素。

2.0.7符合性评价conformityassessment

绿色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具备的绿色施工评价条件条款。

2

2.0.8满足性评价satisfictionassessment

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施情况对环境保护和节材、节水、节能、

节地中的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部分进行的量化评价。

2.0.9项目划分projectdivision

在满足性评价时,市政工程项目所含专业在一个以上时,为了

系统量化评价,对整个项目按施工项目、单位工程、阶段工程、批

次工程进行的划分并确定权重系数的过程。

2.0.10推广性评价extensionevaluation

整体项目竣工阶段,针对本项目中实施的绿色施工新技术、新

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进行的总结性评价。

2.0.11施工废料constructionwaste

不可回收类无再利用价值的一般固体废弃物。

2.0.12工程废弃物engineeringwaste

施工垃圾分类后,丧失施工现场再利用价值的工程废料。

2.0.13回收利用率recyclingpercentage

施工现场可再回收利用的施工残料占施工现场所有施工废料

的重量比率。

2.0.14禁止施工期bannedfromconstruction

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禁止施工的时间段。

2.0.15评价等级evaluationlevel

分为不达标、达标和示范工程。

3

3基本规定

3.0.1绿色施工评价应以市政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符合性评价,

施工过程中的满足性评价,以及竣工阶段的推广性评价三部分进行

整体项目的评价。

3.0.2绿色施工项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

2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绿色

施工目标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

3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

4应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

设备进行施工。

5应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实施记录。

6应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7应采集和保存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和自检评价记录等

绿色施工资料。

8在评价过程中,应采集反映绿色施工水平的典型图片或影

像资料。

3.0.3发生下列事故之一,不得评为绿色施工达标项目:

1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3发生群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

4施工中因“四节一环保”不落实问题被处罚。

5违反国家有关“四节一环保”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负面社

会影响。

6施工扰民造成严重负面社会影响。

4

4项目划分

4.1一般规定

4.1.1市政工程每个施工项目(合同段)划分应按照:单位工程、

阶段工程、批次工程的顺序进行。

4.1.2市政工程的每个施工项目(合同段)应按照专业不同划分

为若干个单位工程。

4.1.3每个单位工程应按照实体组成或工序差别划分为若干个阶

段工程。

4.1.4每个阶段工程应划分为若干个批次工程。

4.1.5每个批次工程的评价结果,均应由对5个要素(四节一环

保)的定量评价结果按照加权求和的方法求得。

4.2项目划分原则

4.2.1施工项目、单位工程、阶段工程、批次工程的划分应按照

表4.2.1的规定执行。

5

表4.2.1施工项目、单位工程、阶段工程、批次工程的划分表

单位工程

批次

施工项目(权重=单位工程产值/阶段工程(括号内为权重)要素

工程

项目总产值)

路基(0.40)、路面(0.40)、

道路工程

人行道及其它构筑物(0.20)

沟槽开挖及基础(0.40)、管

排水(明挖)工程道安装及检查井(0.40)、回

填(0.20)

工作井设置及设备安装

市排水(顶管)工程(0.35)顶进施工(0.40)、回

政填(0.25)

基础(0.20)、主体(0.40)、

程四

可泵站工程地面建筑物(0.20)、设备安每节

按装()

标0.20阶一

基础及下部构造(0.40)、上段环

段至保

划桥梁工程部构造(0.40)、总体、桥面

分少五

为系及附属(0.20)一个

次要

一地基及基础(0.25)、主体

施污水处理厂工程()、附属()、设备

工0.400.15

项安装(0.20)

目围护结构(0.30)、降水及挖

地铁车站工程土(0.30)、主体(0.30)、附

属(0.10)

设备安装及调试(0.20)掘进

地铁区间段工程(0.50)、衬砌拼装(0.10)、

衬砌背后压浆(0.20)

——

某一要

某一批

素得分

次得分

T=∑各单位某一单位工程得分值某一阶段得分值值E=一

值F=∑

工程评价得W=∑各阶段评价得分G×G=∑各批次评价得分F/评价般项得

要素得

分W×权重权重批次数分A+优

分E×权

选项得

分D

6

5评价框架体系

5.0.1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应由评价时段、评价要素、评价指

标、评价等级构成。

5.0.2市政工程项目从时间范畴上划分宜进行三个时段的评价。

应分别为:开工前的符合性评价;施工过程中的满足性评价;竣工

阶段后的推广性评价。

5.0.3符合性评价应为定性评价,判断整个项目是否具备五个要

素定量评价前的强制性要求。符合性评价应在项目正式施工前完

成,每个项目只需进行一次,具有一票否决权。

5.0.4满足性评价应为定量评价,以分数的形式体现优劣。采用

项目划分的逆序应按如下进行:

1市政工程项目评价宜在项目划分的基础上,首先对包含于

某个批次的五要素逐个进行评价。

2其次对包含于某一阶段工程中每个(最少一个)批次工程

应逐个进行评价。

3再次对包含于某一单位工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应逐个进行

评价。

4然后对包含于施工项目中的每一个单位工程,应逐个进行

评价。

5最后在所有单位工程评价完成后,应汇总得出整个施工项

目的评价分数。

6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每批次的评价应依据环境保护、节材与

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

资源保护五个要素进行评价。

7

7评价要素应由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评价指标组成。

5.0.5竣工阶段后的推广性评价应为总结性评价,主要以施工过

程中满足性评价为依托,形成“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报告书”。

5.0.6评价等级应分为不达标、达标和示范工程。

8

6符合性评价

6.1一般规定

6.1.1市政工程项目应在施工前完成该项工作。

6.1.2符合性评价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项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参加,评价结果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认。

6.1.3施工前应对古文物进行前期调查,一旦发现文物必须立即

停止施工,保护现场,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处理。

6.2评价条款

6.2.1应建立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

理制度,落实各责任主体的各级责任人。

6.2.2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含绿色施工的相关内容,并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6.2.3应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培训记录齐全。

6.2.4应制定工程项目整体针对“四节一环保”的量化目标值,编制

绿色施工专项检测方案。

9

7环境保护评价

7.1控制项

7.1.1施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当中,应包含有关环境保护的相

关内容,根据施工措施所涉及绿色施工的科学技术含量、针对性、

可操作性及有效性程度,判定符合性程度的高低。

7.1.2施工项目应有相应的管理和组织保障,应有环境保护的管

理性文件和管理制度及方法,并定期对职工进行环保法规知识培训

考核。

7.1.3施工项目现场应有醒目的环境保护的标识,根据标牌布置

的合理性及内容的精准程度,判定符合性程度的高低。

7.1.4施工现场应根据相关要求,视对施工现场人员衣、食、住、

行的预防保护程度,判定符合性程度的高低。

7.1.5应保护施工场地内及周边各种地下设施,保证各类管道、

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安全运行。

7.1.6建筑垃圾应按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存放,不可再利用的及时

清运;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垃圾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并及时

清运。

7.1.7施工现场应遵守对国家保护动植物法律法规的要求。

10

7.2一般项

7.2.1环境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

2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应按要求采取隔离措施,

并按相关规定处治。

3应保护场地周边原有树木、植被。

7.2.2人员安全与健康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施工区和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应分开布置,

生活设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2应回收有毒有害废弃物,并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施工现

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3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应有专人负责,应有消暑或保暖

措施。

4现场职工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

劳动强度分级》GB3869的有关规定。

5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点应配置醒目的安

全标志,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声施工的人

员应佩戴与其相应的防护器具。

6深井、密闭环境施工处,应有自然通风设施或临时通风设

施。

7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8食堂各类器具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应规范。

9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

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7.2.3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

11

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得大于0.08毫克/立方米。

2土方作业阶段,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应小于1.5m,不

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

应小于0.5m。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应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并建立扬尘

控制记录。

5现场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应有专人负责。

6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有防尘、抑尘或降尘措施;在

禁止施工时间内应严格执行有关禁止施工的规定。

7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

施,不得污损场外道路及周边环境。

8在施工场地内,应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

浆沉淀设施;工地出入口应配置冲洗用水和设备。

9在场地内堆放作回填使用土方应集中堆放。在土方未干化

之前,经表面整平压实后,应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应定时洒水维持

湿润,以有效地控制扬尘。

10在砂浆搅拌操作间四周应进行封闭围挡,以控制和减少水

泥扬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11拆除爆破作业必须采取湿法作业,并应有降尘措施,临时

存放的渣土必须采取措施百分之百苫盖。

12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垃圾应安排专人进行收集、清

理,按指定地点与建筑垃圾分开堆放,并进行密闭遮挡。施工现场

办公区和生活区垃圾应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出场。

13现场应采用洒水、喷淋及喷雾炮车等设备降尘。

7.2.4施工现场及周边废气排放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出厂车辆及机械设备应完善排放系统,减少尾气排放,

减少扬尘,并应保证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12

2不得使用煤作为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燃料。

3电焊烟气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放标准》GB16297的规定。

4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和有烟尘及恶臭气味的物

质。

7.2.5固体废弃物处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堆的固体废弃物应按标识名称、有无毒害进行分类堆

放;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实现建筑垃

圾减量化。

2各施工现场在施工作业前应设置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地或容

器,对有可能因雨水淋湿造成污染的,要搭设防雨设施。

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由管理负责人根据废弃物的存放量及

存放场所的情况安排处理。

4废电池、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封闭回收、不得混

放。

5有毒有害废弃物分类率应达到100%,有毒有害的固体废物

处理,委托有危害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理。

6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委托环卫

垃圾清运单位定期清运。

7对于有毒有害的固体废物处理,应委托有危害物经营许可

证的单位处理。

8工程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30%,并建立固体废弃物处置

台账。

9碎石和土石方等工程垃圾可用作临时道路的铺筑和路基回

填材料。

7.2.6污水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围应设排水沟。

2工程污水和试验室养护用水经处理达标后应排入市政污水

13

管道。

3现场厕所应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应定期清理,避免对环境

污染。

4雨水、污水应分流排放。

5工地厨房应设置隔油池,定期清理,污水经除油后方可排

入市政污水管网。

6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污水排放口周围不得防止及倾倒

各类化学品、油类等污染物。应加强对施工、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放

设施的维护管理,防止二次污染。

7.2.7光污染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焊作业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2工地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应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

工范围,防止强光线外泄。

3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除必须连续作业的

工程外严禁夜间进行施工作业,不得发生对光污染的投诉。

7.2.8噪声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区内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昼间70dB(A),夜间

55dB(A)。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高于15dB(A)。

2需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取得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核发的准予夜间施工许可证。

3应使用低噪声机具,合理安排噪声大的机械设备的位置,

采用吸音、消音、隔音、隔振等措施,避免噪声与振动的扩散,防

止发生对施工噪声的投诉。

4吊装作业指挥宜使用对讲机传达指令。

5施工作业面应设置隔声设施。

7.2.9施工现场应设置连续、密闭,能有效隔绝各类污染的围挡。

14

7.3优选项

7.3.1现场应设置可移动环保厕所,并定期清运、消毒。

7.3.2现场应设噪声监测点,并实施动态监测。

7.3.3现场应设医务室,现场人员健康应急预案应完善。

7.3.4基坑施工,现场应采取封闭降水措施。

7.3.5工程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50%。

7.3.6工程污水应采取去泥沙、除油污、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

处理方式,实现达标排放。

7.3.7市政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宜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

的废弃物再利用和回收率宜大于40%;碎石类、土石方类市政垃圾,

再利用率宜大于50%。

7.3.8现场作业区域宜安装PM10监测仪,如实反映现场空气质

量情况。

7.3.9施工现场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全覆盖土石方作业范围。

7.3.10盾构施工浆液拌制应采用封闭式自动拌浆系统。

7.3.11在环境保护技术上有创新,应用的专项技术、专业技术宜

获得技术专业评审论证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水平。

15

8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

8.1控制项

8.1.1应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选取国家鼓励推广的材料、制品

并有实施记录。

8.1.2距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应占建筑材料总

用量的比例达到70%以上。

8.1.3应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度,建立健全的机械保养、

限额领料、工程垃圾再生利用等制度。

8.1.4应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

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8.1.5应严格检查落实节材措施计划,及时反馈、调整,进行量

化与动态化管理。

8.1.6应保证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遗撒和损

坏。

8.1.7应保证预留、预埋与结构施工同步。

8.2一般项

8.2.1材料的一般性要求应满足下列规定:

1应对材料使用量计算有规范的方式。

2应有标准的查验材料的方法手段。

16

3现场材料应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

度健全,责任落实。

4应有对材料保管、运输、装卸、使用和储存专业知识及管

理制度,工作人员应有专业上岗证。

5材料的查验应有健全合理的程序,有科学的技术方法。

6工程材料的应用过程应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始终保证材料

的固有属性。

8.2.2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并建立优良供应商档案库。

2应优先选用可再生利用材料和可循环材料,并有实施记录。

3原材料应实施动态化的管理,确保供销平衡,存量适当,

原材检验、试验和实验满足专业要求,严格履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4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

5应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和砂浆

中的水泥用量;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掺量应按使用要求、

施工条件、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严格履行不合格品管理制

度。

6宜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损

耗,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应不大于

4.0%。

7施工现场使用预拌混凝土、散装水泥,应采取数字化技术

检测,对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专项优化。

8施工现场使用成品和半成品预制构件,预制构件过程检验、

试验和实验应严格按照质检要求进行,吊装、运输和安装应按照有

关操作规程执行。

8.2.3材料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项目现场对图纸进行材料使用的专项会审,应根据准

备实施的方案提出与设计的比对值、控制数量。

17

2材料运输方法应科学,降低运输损耗率。

3对于混凝土浇筑应具有专项施工方案,精确计算混凝土方

量。混凝土进场时,应根据预算方量、报方量和实际小票量确认混

凝土运输量,由专人负责审核签字。

4浇筑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标高,现场随浇筑,随测量,避

免因超高和浇筑不平而产生的浪费。

5应优化钢筋配料方案,钢筋加工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

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6损耗钢筋应分类集中存放,预埋件等宜利用此类钢筋。钢

筋加工机械项目部应安排专人检修,确保机械良好有效运行。钢筋

下料单由劳务队编制,项目部进行审核,确保合理搭配利用钢筋。

7宜在施工前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宜使用可重复利

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等支撑形式,最大限度

的提高模板、支撑架的周转次数。

8模板应仔细计算,对各部位的模板进行配模,宜使加工的

模板有利于二次使用。

9模板拆除后,应立即进行模板表面的清理和刷水质脱模剂,

使模板处于保养状态。

10应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11应提高模板、脚手架体系、基坑支护型钢的周转率。

12主要材料损耗率应比定额损耗率应降低30%。

8.2.4资源再生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余料应合理利用。

2木料、钢筋等下脚料和散落混凝土及砂浆应科学利用。

3现场办公用纸应分类摆放,纸张应两面使用,废纸应回收。

8.2.5周转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

2施工现场应加速周转材的使用周期和频率,制定周转材的

18

使用计划,维修保养计划;

3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模架施工方案。合理选择采用周转频次

高的模板、脚手架材料;提高模板、脚手架等材料的周转次数。

8.2.6施工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合理采用分段

吊装、整体提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措施费和材料用量。

2临时用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应达到70%。

8.2.7现场应使用预拌砂浆、商品混凝土、半成品道路材料等。

8.3优选项

8.3.1宜采用构配件装配化安装的施工方法。

8.3.2工程材料包装物回收率应达到100%。

8.3.3现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

8.3.4宜采用专业加工与配送的成型钢筋。

19

9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

9.1控制项

9.1.1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现场情况,应确定生活用水与工程用

水定额指标,并进行计量考核管理。

9.1.2签订专业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节水额定指标纳入合同

条款,并进行计量考核。

9.1.3施工单位应具有节水的组织、管理体系,项目应设有专人

负责,对水资源利用施工现场应有相应措施,符合对节水与水资源

利用的要求。

9.1.4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

路简捷。并应采用采节水器具,管网与节水器具不得有渗漏。

9.1.5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采取

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防止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

周围环境产生不良负面影响。

9.2一般项

9.2.1提高用水效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应布置合理适用,减少漏损。

2施工现场应建立可再利用的循环水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

级循环利用,并喷洒路面、绿化浇灌。

20

3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节

水器具配置率应达到100%。

4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5混凝土养护和砂浆拌合用水应合理,有节水措施。

9.2.2非传统水源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应优先采用经检测合格的非传统水。

2基坑降水应储存使用,使其具有再利用的循环水系统。

3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用水,应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4万元产值用水量指标应控制在10t以内。

9.3优选项

9.3.1对于现场进出厂冲车台、绿化浇灌等宜使用自动控制装置。

9.3.2生活污水、生产污水不得随意排放。

9.3.3工地宜采用中水或其他可利用水资源养护混凝土。

9.3.4宜保护地下水环境。宜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

21

10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

10.1控制项

10.1.1应建立节能与能源利用组织和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和

任务,制定针对性措施量化的管理程序和环节。

10.1.2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设

有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

正措施;同时将节能指标纳入合同条款。

10.1.3不得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

具和产品。

10.1.4应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

工设备长时间低负载运行。

10.1.5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

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

先考虑耗用电能或其他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

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10.2一般项

10.2.1临时用电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合理布置施工临时供电线路,优化线路路径,做到距离

短、线损小。

22

2应采用节电电线和节点灯具等节能型设施。

3应编制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临时用电应设置合理,管

理制度齐全并应落实到位。

4现场用电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

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10.2.2机械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

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

的状态。

2应根据能源供应情况,工程消耗量的程度与大小选择能源

利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

3施工设备应统筹部署,合理安排,做到机具资源共享和充

分利用。

4应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

5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并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10.2.3临时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临时设施应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

然采光、通风和外窗遮阳设施。

2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临时设施,在围护墙体、屋面、

门窗等其他部位,应使用保温隔热性能指标好的节能材料。

3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用房应合理配置采暖设施、空调、

风扇数量,并控制使用时间。

10.2.4材料运输与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材料的选用应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能源消耗。

2应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

3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季节性施工组

织措施。

4应减少夜间作业和冬期施工的时间。

23

10.3优选项

10.3.1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宜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

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10.3.2临时用电节能灯具照明设计宜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临时

用电设备应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宜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

10.3.3施工现场公共区域照明,宜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比率应大

于80%。

10.3.4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和施工现场用电应分别计量。

10.3.5燃油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

24

11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评价

11.1控制项

11.1.1施工现场布置应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工程进度对平面进行

调整,宜减少临时设施占地面积。市政工程需要进行导行的项目,

应按照导行方案制定对应阶段的施工平面布置图。

11.1.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地范围,应以建设工程用地和临时用

地范围为准。

11.1.3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保

护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制定相应保护措

施。

11.1.4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

置应考虑最大限度地缩短运输距离,宜靠近已有交通路线或即将修

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

11.2一般项

11.2.1保护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2应充分利用山地、荒地作为取、弃土场的位置。

3应对施工中发现的地下文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处理措

施恰当。

25

4应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植被、地貌复原。

5应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