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课件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1.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深刻认识革命传统,了解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历程,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为国家解放、民族新生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2.阅读课文,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品析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获得审美体验。3.研读课文,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分析其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和表现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4.从艺术形象中获得熏陶和感染,汲取人生营养,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坚定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单元目标一个苦难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人?如果你在这个苦难时刻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学习目标1、回顾关于鲁迅的相关常识,了解其主要作品和文章的写作背景。2、结合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分析其人的性格特征,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学习革命青年为革命甘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鲁迅(1881-1936),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鲁迅先生简介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共16本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热风》《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16部。191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孔乙己”等。背景介绍——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三·一八惨案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后来,鲁迅又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章。

题目《记念刘和珍君》1234这是篇悼文,也是一篇檄文。(声讨敌人)“记念”——纪念“君”是尊称,表现了作者对刘和珍的敬意。“君”今写做“纪念”。“记念”与“纪念”是一组异形词,即意义相同,写法不同。“记念”悼念的对象是刘和珍“刘和珍”明文体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对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武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特点:①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②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③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刘和珍(1904年—1926年3月18日),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刘和珍积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刘和珍简介刘和珍读准字音(1)追悼会(dào)(2)徘徊(páihuái(3)倘若(tǎnɡ)(4)徜徉(chánɡyáng)(5)洋溢(yì)(6)菲薄(fěibó)(7)洗涤(dí)(8)踌躇(chóuchú)(9)诧异(chà)(10)桀骜(jiéào)(11)租赁(lìn)(12)黯然(àn)(13)噩耗(è)(14)喋血(dié)(15)尸骸(hái)(16)辗转(zhǎn)(17)惩创(chénɡchuànɡ)(18)浸渍(jìnzì)(19)绯红(fēi)(20)屡次(lǚ)(21)殒身不恤(yǔn)(xù)

当作当适当(dāng)(dàng)应当当然创造创惩创(chuāng)(chuàng)创伤创口攒射攒(zǎn)(cuán)积攒(用箭或枪炮)集中射击攒钱答案理解词义(1)徘徊:(2)桀骜:(3)徜徉:(4)长歌当哭:(5)殒身不恤:(6)妄自菲薄:páihuái,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性情倔强。骜,不顺从。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

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课本原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_____。辨析都是动词,都有“慢慢走”的意思。但二者侧重点不同。作“慢慢走”讲时,“徘徊”侧重于有心事而长时间来回走;“徜徉”侧重于安闲自在地步行。另外,“徘徊”还有比喻义,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徜徉”则无比喻义。即境活用

人生充满了得意与失意,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得意时_____花间小道不可忘形,失意时_____犹豫不必自弃。课本原句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辨析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爆发”多指人为的大的或抽象的现象、情况突然发作,如力量、情绪、事变等;还特指火山爆发。“暴发”多指自然现象或事物突然发作,如“洪水暴发”;还可指一个人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即境活用这些____户多性情暴躁,发作起来犹如火山_____。①写作缘由②写作目的③交往始末(生平)④遇害事实⑤遇害经过⑥惨案教训⑦惨案意义结构梳理记念目的记念内容记念意义记念通读全文,给每一小节写一个小标题。

1、文章共几节?哪几节在集中写“刘和珍君”?第三、四、五节。2、文章第一、二节主要写什么?交代写作缘由、目的。3、文章第六、七节主要写什么?惨案的教训和意义。第三节:记述与刘和珍相识、交往的经过。第四、五节∶记述刘和珍等遇害经过。一、说明写作的原因和目的:二、进一步说明写作的目的:三、追叙认识经过,赞扬斗争精神。四、遇害概况揭露敌人记念烈士唤醒庸人烈士的遇难政府的诬蔑文人的中伤

历史的反思(刘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五、遇难经过:六、总结教训:煤的类比——不宜用请愿这种斗争方式陶潜的诗——青山埋忠骨,有亲人友人哀悼亦足矣七、热情讴歌赞颂:当局者竟这样凶残出乎意料流言家竟如此下劣中国女性竟如此从容惨案意义: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遇难细节:“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讽刺暴行:“伟大”“伟绩”“武功”

(反语)三部分:写作缘由烈士生平事迹和遇害经过教训和意义鼓舞人们前仆后继事迹品格1、本文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事迹品格预定《莽原》(毅然)“风潮”领袖虑及母校(黯然)始终微笑府门前喋血(欣然)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1、本文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位怎样的青年?追求真理敢于反抗有远见、有革命责任感善良和蔼勇敢坚强、不畏生死2.课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的”,这起到什么作用?“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实是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1)反复强调,突出刘和珍善良温和的性格特点。(2)运用反衬手法,用刘和珍的善良温和反衬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卑劣,爆发出作者对反动派的抨击和揭露。(3)表达对刘和珍的敬意,这样一个美好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刘和珍是怎样牺牲的?(第五节)“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一个“竟”字可见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的,表现了执政府的残忍。“从背部入”可见是偷袭,爱国青年没有想到;“一个士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杀人致死,非常残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反动政府残忍地杀害了,怎能不让人感到悲痛,感到愤怒呢!!01鲁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三·一八惨案后他们各自的动向如何?作者对他们分别是什么态度?02爱国青年反动势力庸人刘和珍、四十多被害青年、数百死伤、猛士段祺瑞政府、走狗文人、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开悼念会,纪念死者作“流言”攻击、污蔑请愿活动饭后的谈资悼念,尊敬,称她们为“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控诉暴行,痛斥无耻痛心,唤醒作者多次忽而“有话要说”,忽而“无话可说”,是什么原因?03第一节第二段:“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一节第三段:“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四节第五段:“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第五节第一段:“我还有要说的话”第二节第二段:“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二节第二段:“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七节第四段:“呜乎,我说不出话”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一节第二段)

纪念烈士,寄托哀思。对进步青年的爱护。2.“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二节第二段)认清世界和反动派的真面目;警醒“庸人”保持记性,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唤醒“沉睡”的易忘的民众觉醒。表达了痛苦感和责任感。3.“我还有要说的话”(第五节第一段)欲揭露事实真相,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表达了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表达了对其罪行的愤怒之情。2.“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第四节第五段)执政府虐杀的惨象,文人诬蔑的流言,使我愤怒到了极点,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6.“呜呼,我说不出话”(第七节第四段)蕴蓄了作者深重难抑的哀痛和愤慨。1.“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一节第三段)对烈士的深切痛惜与悼念,对反动派暴行的无比愤慨,对流言家的诬蔑深恶痛绝到达极点,难以用语言表达。悲愤已极痛惜赞颂爱国青年愤慨抨击反动政府及文人铭记烈士,唤起民众,激励革命者小结“不说”:“说”(写作缘由)文章不是无情物,透过这几句看似矛盾又反复出现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中潜藏着作者的感情:即“悲”与“愤”,“希望”和“绝望”。正是用这样的感情链条,作者才将众多的内容如此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作者多次忽而“有话要说”,忽而“无话可说”,是什么原因?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因此,第一句可以理解成:真正的革命者敢于正视黑暗的现实的。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重要句子解析

二: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走狗文人的无耻流言。一武一文,就构成了中国式的专制统治、中国式的白色恐怖。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第一个“沉默啊”感情深沉,感叹的成分较强;第二个“沉默呵”感情较为激越,愤怒的情绪较突出。这里的沉默有两种,一种是预示着革命风暴来临之前的“沉默”,是黎明前的黑暗,最终将在沉默中爆发;一种是逆来顺受,真正“默无声息”,不敢反抗,走向灭亡的“沉默”。重要句子解析三:“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有两层意思: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