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知识培训有内容课件_第1页
刮痧疗法知识培训有内容课件_第2页
刮痧疗法知识培训有内容课件_第3页
刮痧疗法知识培训有内容课件_第4页
刮痧疗法知识培训有内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刮痧知识什么是痧?从微循环中分离出来的产物。什么是刮痧?是从微循环中分离出来的毒素及病理产物的过程称为刮痧。1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动脉:从心脏发出的血管是动脉血。

(特点:血管壁厚,腔较细)

静脉:从组织回收的血管。

(特点:血管壁薄,腔较宽)2毒素:(1)不能被人体吸收的;(2)是吸收后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的。3病理产物:由于人体功能代谢异常,所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刮痧的基本原理1.微循环原理2.反射区原理(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3.经络原理: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脏腑功能平衡。

头顶痛—刮拭肝经前额头痛—刮拭阳明经偏头痛—刮拭三焦经及胆经后头痛—刮拭膀胱经4.生物全息理论:关于生物的局部包含着整体的全部的信息。5.免疫学原理:免疫是一个复杂的生理机制。它负有识别和消除与自身组织不同的异种物质的能力。6.平衡医学原理:是以中医的心理因素和西医的神经系统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调节的一门科学。刮痧禁忌症各种血液系统病皮肤破溃及炎症妊娠经期腰骶腹极度衰竭垂危症小儿囟门未闭处酗酒以后精神病乳头二阴不能刮眼鼻耳口不能动上述情况不能刮刮前应排禁忌症刮痧的好处1改善微循环2推动血流,打通瘀滞3排除有毒物质,改善血管和组织4使新鲜血液流入病区,恢复微循环的正常生理功能。刮痧的基本手法1轻取刮痧板45°斜角平面朝下2在骨骼、关节部位,刮痧板采用棱角刮拭3挂上面尽量(面部由内而外,由下而上,胸部肩部由内而外,其他部位则由上而下。)4任何病症宜先刮拭颈椎,再刮其它患处(大椎是诸阳之会,大椎隆起是六腑的毒素物质多。)5用力要均匀,要适中,在同一条筋脉上必须刮拭至斑点(痧)出现后再刮拭其它部位6在穴位上可加强刮拭或重点刺激,可用旋转渗透刮(顺时针—补,逆时针—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正气衰则虚;实:邪气盈则实。所谓虚实:人的正邪之争,正气足内,邪不可干,邪至所凑,其气必虚。)7一般刮拭后,两三天内患处会有皮下淤血、疼痛或肿胀现象,这是正常反应8在任何部位不许强行刮出痧,有痧症的部位自然出痧,但在缺血性瘀症的部位应轻慢的补刮,正气不足的人应先扶正后祛邪9若刮拭部位不正确,或手法不当均无副作用,可安心操作刮痧的注意事项1要了解病情,望闻问切,辨正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风寒: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

风热:恶寒轻,发热重,流浊涕。)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之情况采取补写手法3妇女妊娠、经期、腰骶、腹部位禁刮4任何病症先刮大椎,再刮其余不适的部位,如见大椎隆起者是体内六腑毒素积存太多,应配合口服通泰胶囊,并正确无痛刮痧

(排毒途径:呼吸、排便、排尿、排汗。便秘的原因:A.肠二气不足;B:津液不足)5皮肤有感染、疮伤、溃疡、瘢痕,或有肿瘤,乳头、脐、五官、二阴的部位禁刮6下肢静脉曲张,宜由下而上补刮或平补平泻,血管扩张水肿由下而上(促进静脉血回流)7血小板低下者(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要谨慎刮拭,补刮为宜

8尽量避风,防止空调、电风扇,对流风直吹刮痧部位9不要使用其它的代用品刮痧

(水牛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负离子>玉制<阳离子>纳米—2-2.5微米的生物波)10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着衣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用的刮痧油11刮完在痧退后再刮痧,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的作用12刮痧时有一定量毛细血管出血,渗到随近组织,然后再行吸收,这是增加抵抗力、调节免疫的方法

13怕痛的人采用无痛刮痧法进行刮痧,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以减少疼痛14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15刮痧后要喝一杯热(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16根除顽疾,除刮痧排毒外,还要针对性的调理17刮痧不必强出痧18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从头到足每个部位,每条经脉都刮拭8次,每天三到十分钟自然达到强身健体、调节免疫之功能刮痧的注意事项

一问病史定补泻二刮大椎别错过如见大椎有隆起六腑之毒积太多通泰可将毒排泄三避血管和骨骼四是依次五避风六避经妊腰骶腹七避酗酒精神病八是密切来观察避免寒冷与晕刮九是刮后喝开水注意事项勤叮咛间隔三五天再刮

无痛刮痧的临床应用1镇痛作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2神经的抑制或兴奋作用3调血行气,活化细胞的作用4细胞营养的提高作用5加强吸收功能的作用6调节各种功能分泌腺的作用7调节免疫的作用8美容养颜,防止皮肤老化刮痧的临床作用口诀一是镇痛二调神三调气血促新陈四把细胞来活化秃头生发保青春五强吸收消病灶六调分泌之机能七调免疫防癌症八是美容和养颜晕刮及处理

晕刮是指由于对刮痧疗法不了解而极度紧张或怕痛,饥饿过度、疲劳,极度体衰,出现的一过性血管舒缩失调而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肢体厥冷、冷汗,甚至昏迷、晕倒等表现。

当出现上述表现时,应将顾客平卧,不应急乱搬动,立即刮百会、人中、涌泉,晕倒者就会苏醒过来,在服用2支仙参口服液,就会恢复正常了,或喝白开水。晕刮处理口诀面色苍白血压零此为晕刮之急症原因疲劳加紧张身体衰弱为主症饥饿虚脱和怕痛立即平卧刮人中百会涌泉都刮到饮用温水即苏醒刮痧四字经甘霖数点阴阳合一排云布雨润泽适宜沉肩坠肘凝神调息悬腕运指不徐不疾瘀除脉通通则通祛顺者为正正通人和来轻去重刚柔并济健身之到泰来痞去乾坤倒转慢运太极上身不实下身不虚气沉丹田贯通膀臂板到气到气到无瘀虚实补泻轻重缓急逆者为反返朴皈依交通心肾客汇坎离

刮痧的基本手法角度力度速度时间补刮法15°小慢长泻刮法60°—90°大

快短平补平泻法

45°适中适中适中无痛刮痧二十一种手法1补刮放松法2泻刮刺激法3平补平泻顺畅法4面揉除结法5边揉除结法6棱角揉除结法7点按刮痧法8拍击敲痧法9面擦法10边擦法11旋转渗透法12推揉法13分揉法14双手旋转刮痧法15双手推压刮痧法16无痛舒经刮法17无痛渗透揉刮法18反方向分段刮痧法19抹刮法20双手压刮法21颤刮法头部刮痧的操作程序适应于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脱发等都可以刮。头顶—前头—后头—侧头—全头(刮拭顺序)1头顶部(1)旋转刮拭百会穴(20—30次)<方板、福板均可>

虚证—补法(顺时针)实证—泻法(逆时针)(2)点按四神聪—旋转四神聪(10—15次)四神聪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1寸处。2前头前头刮拭五条线(10—15次)<补刮>,先刮中线,再左侧到右侧。中线(百会—神庭)左一(承光—眉冲)左二:目窗3后头后头刮拭五条线(10—15次)<补刮>,先刮中线,再左侧到右侧。(1)从后顶刮至哑门穴<督脉>(2)从络却刮至天柱穴<膀胱经>(3)从承灵至风池穴<胆经>风池穴采用旋转渗透刮痧法,其余均采用一般手法即压刮法。4侧头刮拭头部两侧,各刮3条线<10—15次>(补刮)(1)听宫—翳风(小胆经—三焦经)(2)颔厌—完骨(胆经—胆经)(3)头维—风池(胃经—胆经)(4)颤刮侧头<双侧同时操作>5放射刮拭全头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放射性刮拭

刮头的作用:常刮拭头部,有醒脑开窍、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等作用,并可防止高血压、头痛、晕眩、脑栓塞、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失眠、记忆力衰退、头发早白、脱发、头皮屑等。颈部刮痧1体位:坐位(1)清皮肤(2)抹油(3)熨热2刮拭五条线(方板或福板)<补刮、平补平泻、无痛舒经或泻刮>(1)风府—大椎<督脉>(2)天柱—风门(3)风池—肩井—肩髃常刮拭颈肩部可消除疲劳外,并可预防颈椎病、肩周炎、感冒、头痛、咽炎、近视等。腰背部刮痧一(1)清皮肤(2)抹油(3)熨热1大椎—长强长强:尾骨尖下0.5寸背俞穴:脏腑之经气会聚于人体背部的穴位

2大柱穴—白环俞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白环俞:平第四骶后孔当骶正中背旁1.5寸3附分穴—秩边穴附分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秩边穴:平第四骶后孔当骶正中脊旁开3寸背俞位于一旁经椎棘突下各节旁旁开均为一点五一柱二风三肺俞四厥五心六督俞七膈九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三气海四大肠腰五关元骶一小骶二膀胱三中膂骶四白环孔八髎二子午板分揉法刮拭背部的斜方肌('U'字形刮拭)三采用方板或福板采用无痛舒筋法刮拭背部五条线,单板、双板操作,右手拭板,左手掌根用力推。背部正中线(督脉从大椎穴刮至长强穴)从大杼到白环俞、附分穴到秩边穴。四刮肩胛内缘,福板平补平泻或无痛舒筋法五减肥板双手推压刮痧,刮背部膀胱经六补刮放松法结束于第一部相同俯卧位四肢的刮痧上肢: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下肢: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胸腹部刮痧一(1)清皮肤(2)抹油(3)熨热1子午板补刮放松法,刮拭天突到鸠尾2子午板(抹刮法)沿两侧的肋间隙刮拭3子午板补刮放松法刮拭鸠尾到曲骨,点按上脘、中脘、下脘、关元、天枢4子午板(福板)补刮法绕脐刮拭小肠然后大肠5刮痧棒刮拭腹部八条线(任脉)肾、胃、脾、肝、胆、仰卧位刮痧

刮指歌常刮拇指健大脑常刮食指胃得春常刮中指能强心常刮无名肝平和常刮小指壮双肾

刮痧知识

刮痧疗法

什么是痧“痧”又叫做“瘴气”等。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来讲,是指“痧”疹征象,即痧象;从来讲,痧证是特指一种疾病。古人认为,痧证主要是内风、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它是许多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它不是一种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证”,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什么是刮痧呢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作用机理本疗法首先是作用于神经系统,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其次可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淋巴液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本疗法还有明显的退热镇痛作用。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古钱币是刮痧疗法使用的最常用的工具。目前已经发展到专业工具:刮痧板、扶阳罐。苎麻、麻线、棉纱线团;铜钱、银圆;瓷碗、瓷调羹、木梳背;小蚌壳;檀香木、沉木香刮板、小水牛角板等等。另外,还有水、油、润肤剂等辅助材料刮痧的作用(一)活血祛瘀(二)调整阴阳(三)舒筋通络(四)排除毒素(五)行气活血

适应症内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泌尿系感染、遗尿症、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眩晕、糖尿病、胆囊炎、肝炎、水肿,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等,外科病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外科如痔疮、皮肤搔痒症、荨麻疹、痤疮、湿疹、脱发等病症。

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耳聋、耳鸣等病症。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保健:预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痧证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

刮痧疗法的种类和手法种类:直接刮痧;间接刮痧。手法:平刮、竖刮、斜刮、角刮等。

操作步骤一、评估1.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号、姓名。2.评估患者:体质、局部皮肤情况、既往史、目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3.环境评估:环境清洁、舒适、安静、关好门窗、调节室温。二、计划1.预期目标:痧症如头晕胸闷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2.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鞋穿戴整洁,修剪指甲,洗手。(2)用物准备:治疗盘,卫生纸,弯盘,刮具,治疗碗内盛少许清水,必要是备浴巾.屏风。。

操作步骤

3.患者准备:说明治疗目的。缓解紧张情绪。三、实施1.备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2.协助患者予舒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3.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破损,以免刮伤皮肤。4.实施者与患者比对手掌的大小(取患者的同身寸),在脊柱旁开1.5寸避开肩甲下角进行刮痧,刮具与皮肤以45度角为宜,采用臂力.腕力,用力要均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不要来回重复刮。操作步骤5.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沾湿再刮。皮肤呈现轻微紫红或紫黑色痧点或斑块即可。6一般每个部位刮10-20次,(轻柔手法——补法:力度小,速度慢;强烈手法——泻法:力度大,速度快。)一般刮15~20分钟或者起痧,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如需再刮应间隔5-7天,以痧退为原则。7、观察痧印,注意有时刮完后不一定有痧印,要视情况而定,无病变或肥胖者均不易起痧。嘱咐患者喝温开水,且三小时内不要洗澡。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操作步骤8.操作过程中要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9.刮痧完毕,清洁皮肤(用点按的方式),协助患者予舒适体位,整理好床单元。10.清理用物,洗手,记录。评价:1.患者体位合适,舒适,皮肤无破损,症状改善。2.护士:手法正确,操作熟练,部位准确。面刮:在身体平坦的部位用刮板一侧的边缘接触皮肤约45度角进行刮试。角刮:在凹凸部位,用刮板的角度在穴位上以较短的距离刮试。刮治部位1.背部:病人取侧卧或俯卧位,或伏坐于椅背上。先从第七颈椎起,沿着督脉由上而下刮至第五腰椎,然后从第一胸椎旁开沿肋间向外侧斜刮。此为最主要和常用的刮痧部位。2.头部:取眉心、太阳穴。3.颈部:项部两侧,双肩板筋部(胸锁乳突肌),或喉头两侧。4.胸部:取第二、三、四肋间,从胸骨向外侧刮。乳房禁刮。5.四肢:臂弯(在肘的屈侧面)、膝弯(腘窝)等处。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进行刮痧。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注意事项

1.要了解病情,辩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采取手法。3.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4.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采取相应手法。5.刮痧不必强出痧、刮完在痧退后再刮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