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九龙坡区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重庆市九龙坡区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重庆市九龙坡区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重庆市九龙坡区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重庆市九龙坡区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重庆市九龙坡区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科学家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3~38.6h为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B.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C.蚕豆根尖细胞中DNA分子加倍发生在2~19.3h、21.3~38.6hD.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0~2h、19.3~21.3h、38.6~40.6h2.人体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种类()A.8种B.7种C.6种D.4种3.下列有关色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B.父亲不是色盲,儿子一定不是色盲C.母亲不是色盲,儿子和女儿一定不是色盲D.祖父的色盲基因有可能传递给他的孙女4.某同学在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错误的做法是A.在代表雌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B.在代表雄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D.在抓取10次后记录并统计分析彩球组合类型比例5.在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导中有重要作用。下列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高的是A.细胞膜 B.线粒体外膜 C.类囊体膜 D.内质网膜6.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C.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D.ATP中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7.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以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假说成立,则F1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C.因为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的3:1性状分离比,所以假说成立D.孟德尔通过自交实验验证假说成立8.(10分)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A.1.5% B.25% C.75% D.50%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注:图中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1)图中代表核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2)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分裂过程。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8-13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分裂过程。(3)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4)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1~4时期为__________个。10.(14分)现有两个普通小麦品种:品种①高秆抗病(TTRR)、品种②矮秆易感病(ttrr),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利用品种①、②培育品种⑥矮秆抗病纯种的相关育种方法,其中Ⅰ~Ⅶ代表育种过程,请据图回答:(1)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Ⅱ、Ⅲ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_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其中经过Ⅱ过程产生的后代中出现ttR_的几率是_____。(2)经过Ⅵ过程可获得____种单倍体幼苗,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Ⅵ、Ⅶ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显著优点是_____。(3)通过Ⅳ、Ⅴ也可培育出品种⑥,其中过程Ⅳ常用X射线等处理植物,处理对象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原因是_____,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较大。11.(14分)下面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__酶,B是______酶。(2)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3)乙图中,7是___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2.下图为真核生物DNA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生理过程(图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为DNA的结构示意图,其基本骨架由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交替排列构成,④为___________________。(2)从图乙可看出,该过程是从________个起点开始复制的,从而________复制速率;图中所示的酶为________酶;作用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3)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4)若图甲中的亲代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将该DNA分子放在含有用32P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则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________。(5)若图乙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详解】A、细胞周期先分裂间期,后分裂期,2-21.3h,21.3-40.6h分别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B、蚕豆根尖细胞无叶绿体,B错误;C、蚕豆根尖细胞中DNA分子加倍发生在间期,如2~19.3h、21.3~38.6h,C正确;D、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间期,如2~19.3h、21.3~38.6h,D错误。故选C。【点睛】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2、C【解析】人体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T的核苷酸有1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含有碱基U的核苷酸有1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所以人体细胞中含有碱基A、G、T、U的核苷酸共有6种。C项正确,A、B、D项错误。3、A【解析】试题分析:女儿色盲,其色盲基因一定有一个来自父亲,父亲一定是色盲,A正确;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与父亲无关,B错误;母亲如是携带者,儿子、女儿都有可能是色盲,C错误;祖父的色盲基因不能传给儿子,故不能传递给孙女,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D【解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言,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据此答题。【详解】A、在代表雌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表示两种雌配子的比例为1:1,A正确;B、在代表雄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表示两种雄配子的比例为1:1,B正确;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保证每次抓取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均为1/2,C正确;D、实验中重复次数越多,误差越小,结果越准确,抓取10次后记录并统计分析彩球组合类型比例,误差较大,D错误。故选D。5、A【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糖类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糖蛋白(也叫糖被)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详解】A、细胞膜的外表面分布有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导中有重要的功能,A正确;

B、线粒体膜的表面没有糖蛋白,B错误;

C、类囊体膜的表面没有糖蛋白,C错误;

D、滑面内质网膜的表面没有糖蛋白,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明确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在细胞器膜表面没有分布,进而选出正确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6、C【解析】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苷,A错误;ATP中的T代表3个(磷酸基团),B错误;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C正确;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水解,D错误.【考点定位】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名师点睛】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7、B【解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只证明了基因得分离定律,A错误;B、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B正确;C、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但假说是否成立还需要经过实验的验证,C错误;D、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假说成立,D错误。故选B。8、A【解析】

假设白化基因为a,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是白化患者,则该夫妇基因型都是Aa,子代为1AA:2Aa:1aa,子代患病概率为1/4,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1/8,A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二、非选择题9、曲线A减数受精作用有丝0~48~1340【解析】

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曲线A为DNA的变化曲线,B为染色体的变化曲线。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8处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具体的时间段1〜2、2〜3、3〜4、4〜5、5〜6、6〜7、7〜8依次为减Ⅰ的前期、中期、后期、减Ⅱ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9〜10、10〜11、11〜12、12〜13依次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详解】(1)DNA在间期的S期复制,是逐渐加倍的过程,所以图中代表核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是曲线A。

(2)分析曲线图可知,图中0~8时期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减半,所以该段表示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从减半恢复正常,所以8处是受精作用,8~13表示形成受精卵之后,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

(3)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4〜8)中,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而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图中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0〜4和8〜13。(4)1~4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这一阶段DNA已完成复制,但细胞还没有分裂,因此,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由于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所以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1~4时期为40个。【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受精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0、杂交育种基因重组3/164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旺盛【解析】

图中Ⅰ为杂交,Ⅱ与Ⅲ均为自交,Ⅵ为花药离体培养,Ⅶ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Ⅳ为诱发基因突变,Ⅴ为筛选、自交。可见,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Ⅱ、Ⅲ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Ⅵ、Ⅶ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由品种①经过Ⅳ、Ⅴ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人工诱变育种。【详解】(1)基因型为TTRR的品种①与基因型为ttrr的品种②经过Ⅰ过程的杂交、再经过Ⅱ与Ⅲ过程的连续自交,培育出基因型为ttRR的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为TtRr的品种③经过Ⅱ过程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ttR_的机率是1/4tt×3/4R_=3/16。(2)基因型为TtRr的品种③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基因型为TR、Tr、tR、tr的4种配子,因此经过Ⅵ过程所示的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4种单倍体幼苗。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Ⅵ、Ⅶ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显著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通过Ⅳ、Ⅴ过程培育出品种⑥的方法为人工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旺盛,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较大,所以在进行人工诱变育种时,处理对象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点睛】解答此题需要理清常见的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变育种的过程、优缺点及原理等相关的知识,由题意和从图示中提取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1、解旋DNA聚合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和脱氧核糖氢键【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A为解旋酶,B为DNA聚合酶,a、d为模板链,b、c为新形成的子链。分析图乙可知,6是磷酸基团,5是脱氧核糖,4是胸腺嘧啶,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是腺嘌呤,3是鸟嘌呤,1是胞嘧啶,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片段。【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A酶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因此是解旋酶,B酶的作用是催化形成DNA子链,进而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是DNA聚合酶。(2)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能进行DNA分子复制。(3)图乙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