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探究15000字(论文)】_第1页
【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探究15000字(论文)】_第2页
【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探究15000字(论文)】_第3页
【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探究15000字(论文)】_第4页
【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探究15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研究引言 1一、股东代位诉讼制度基本理论 11、股东代位诉讼的内涵与特征 1(1)股东代位诉讼的内涵 1(2)股东代为诉讼的特征 22、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法理基础 3(1)权利平等保护理论 3(2)当事人的扩张理论 43、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的功能 4(1)维护股东合法权益 4(2)保证公司健康运营 5(3)保障市场良性运转 6二、我国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的不足 61对原告要求过高 6(1)原告主体资格限制严格 6(2)中小股东举证困难 7(3)诉讼费用承担规则不健全 8(4)缺乏提起诉讼利益驱动 82、代位诉讼程序上有待细化 9(1)前置程序规定不完善 9(2)管辖不明确 93、争议解决方式过于单一 10(1)代位诉讼和解制度不完善 10(2)未建立股东派生仲裁制度 11三、我国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的完善 111、完善主体相关制度 11(1)建议放宽主体资格限制 11(2)举证责任倒置 12(3)建立股东代位诉讼激励机制 12(4)明确费用承担规则 132、细化程序规定 14(1)细化前置程序内容 14(2)明确代位诉讼的管辖规则。 143、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 15(1)健全股东代位诉讼和解机制 15(2)构建股东代位诉讼仲裁制度 16结语 17参考文献 17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研究摘要:我国《公司法》在2005年明确了股东代位诉讼制度,该制度为股东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开辟了新的维权途径,同时还加强了公司的治理,完善了公司制度。但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股东代位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比如:关于原告的限制条件在经济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是否合理,以及原告举证困难的情况;案件的具体管辖法院、前置程序中的一些例外情形和“紧急情况”的规范、诉讼费用的承担是否抑制了股东提起诉讼的积极性等,这些问题仍需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做进一步的细化。本文将从制度设计的初衷为出发点,通过对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本身的特点和法理基础进行分析,定位好该制度的功能,总结在实际过程中制度本身存在的瑕疵和不足,探索完善我国制度建设的路径。大体从三个方面入手:诉讼主体资格相关制度完善、程序上的操作细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关键词: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缺陷;制度完善引言股东代位求偿权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建立的,在公司及的权益受到侵犯情况下,由股东代替公司提起诉讼的一种特殊制度。公司存在的根本是股东,股东也是最终利益获得人。所有国家的现代公司法都是建立在股东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所谓股东平等原则,是指股东在基于股东资格而发生的法律关系中,应该按照持股的数量享受相同的待遇。股东平等原则使公司得以存在,这对于维护股东的权利,防止大股东肆意妄为很重要。然而,公司法在确立股东平等原则的同时,也确立了资本多数的原则,从而确立了资本多数决策的原则,使股东平等原则不那么重要。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是在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中初步规定,制度才确定,尚未成熟,中小股东由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维护其合法权益仍然困难,股东代位诉讼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很少,股东的意识比较消极等因素影响,股东代位诉讼的操作性不强。本文希望通过探讨股东派生诉讼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股东代位诉讼的缺陷,提出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建议。使得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更加科学完善,中小股东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一、股东代位诉讼制度基本理论 1、股东代位诉讼的内涵与特征(1)股东代位诉讼的内涵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诉讼,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公司董事、控股股东、经理等管理人员的侵害,公司怠于起诉或者不起诉时,公司股东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为公司的利益而代为起诉的制度。制度设计的初衷在于股东作为公司利益的最终所有者,当公司利益被侵犯时利益也会间接受到损害,但由于公司是一个独立于股东的法律实体,因此决定公司是否起诉,股东通常无权干预,由公司自行决定。当侵权人是与公司完全无关的第三方时,董事会决定是否对其提起诉讼,一般来说,这些决定不会引起股东对其合理性的怀疑。但侵犯公司权利是控制公司的人员,特别是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或股东的身份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使人怀疑董事会不起诉的决定是否公平合理。事实上在实践中,董事会任意免除上述人员的公司赔偿责任,避免提起法律诉讼的情况并不罕见。因此,建立了股东代位权制度,允许一定程度的监督和控制股东、董事、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者。(2)股东代为诉讼的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制度,股东代位诉讼的“代位”的性质是以申请股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基于申请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关系为出发点。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民事诉讼的原告必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根据这项规定,在股东代位诉讼制度下,本来该由公司行使其权利,理由是只有公司是直接的利害关系的当事人,而股东的代位诉讼的原告却是和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司股东,因此在这方面来说,申请股东是权利的持有者,这是股东“代表公司”行使权利,所以这是一项代位求偿权。当公司的权益遭受损害,间接的损害股东的权益,作为代位诉讼的股东,不是公司全部股东,提起代位诉讼的股东们还必须是处于相同情况的公司的其他股东,即根据法律规定具有代表性的股东。原告股东代表与自己状态相同的其他股东,而不是公司的代表人。从利益保护的角度出发,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经营获得的利益通过分红最后受益的是股东,其本质也是提起诉讼的原告股东代表全体股东所进的诉讼,从这个意义上讲,股东代位诉讼具有代表诉讼的性质。股东代位诉讼程序中原被告的身份与直接程序中被告的身份有明显区别,股东受公司董事、控制股东、实际控制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直接损害。因此,在这类诉讼中,股东是名义上的原告,同时也是实质上的原告,因此股东直接诉讼的程序和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是相同的。而股东代位求偿程序则有几个特点,例如:由于股东是代理公司,只有在公司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方可行使该权利。股东只是名义上的索赔人,股东获得的索赔结果不是直接归因于股东,而是公司。此外,关于股东代位诉讼制度规定有前置程序,以及关于撤诉方面的规定限制,比直接诉讼的限制更多。适用范围不同。股东直接诉讼直接使用:购买权、赎回权、行使表决权的请求、强制分发股息红利的请求、强制股份转让登记申请、解散公司申请书、公司清算申请书等。股东代位诉讼的范围相对于直接诉讼更大,以至于当公司根据法律提出索赔时,该公司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拒绝这样做参见陈少涌:《损害股东利益的司法救济途径研究》,《法制与社会》2参见陈少涌:《损害股东利益的司法救济途径研究》,《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20期,第71—72页我国《公司法》第152条规定体现了穷尽内部救济原则,也就是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要适用“交叉请求规则”,通常情况下,股东没有履行前置程序的,应该驳回起诉。但是如果查明的相关事实表明,根本不存在该种可能性的,可以不适用前置程序。比如董事和监事在同一案件中均作为被告的,无法代表公司又做被告。在出现紧急情况下,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会使公司利益遭受难以弥补损失的。还有就是上述机构在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内没有提起诉讼的,那么股东就可以代公司的位,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2、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法理基础(1)权利平等保护理论平等权利保护理论作为股东代位诉讼权的理论基础,任何法律制度的存在必须以某些权利为基础。公司的股东将出资财产所有权转让给公司,并获得公司的股份。公司设立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资产独立于股东,公司拥有公司财产的所有权。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其资产并入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股东的财产所有权与公司财产所有权分离。一方面在公司面临财务困难,甚至破产时,有效保护股东财产不受公司债权人的侵害,使股东充分享受有限责任制度的保护;另一方面,股东实际上失去了对公司资产的直接控制,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在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情况下,由董事会和经理等人直接管理。在宣布破产前,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受到影响,特别是内部控制人员的影响风险显著增加。因此,为了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保护股东的积极投资性,现代公司制度从内部和外部加强了公司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控制和监督。各国公司法普遍确立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通过了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定,要求公司设立独立的机构,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和董事;各股东应根据公司章程和法律规定行使公司的各种权力,董事会应负主要负责公司重要的经营决策,经理负责决策的执行和日常经营管理,监事会或独立董事主要负责监督,利用相互制约的独立关系,维护企业正常运行运转。公司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不法侵犯的,公司内部机构应当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措施,包括采取法律行动维护公司合法利益,最终维护股东合法利益的手段。 (2)当事人的扩张理论同样是作为股东代位诉讼的理论基础,不同于权利平等保护理论,当事人扩张理论主要是从实体法的角度出发。股东代位诉讼制度从外在表现形式来看是一种为公司小股东提供司法救济的制度,侧重实体法方面进行保护。从实体法方面进行研究固然重要。但在另一方面,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毕竟是不同于传统诉讼制度的诉讼制度,所以基于实体法的特点,在诉讼程序上也相应地具有不同于股东个人诉讼和其他诉讼的特点。一般认为,民事诉讼法的救济属于公力救济。是当事人的诉权与国家审判权相互作用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司法机关的运作必须以当事人提起诉讼为基础,没有诉权,司法机关就不能行使审判。因此,希望通过民事诉讼解决争端或维护其权益的当事人,首先应有权提起诉讼,否则通常不能提起民事诉讼。也就是说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当事人必须有提起诉讼的权利。只有当事各方才享有诉讼的权利,并在法律面前行使这项权利。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行使司法管辖权,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股东代位诉讼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形式,在诉讼程序上,股东是否具有提起诉讼的权利,是股东行使代位诉权的关键。3、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的功能(1)维护股东合法权益在现代社会的运作中,股东平等原则总体上是公司存在的重要基础,对维护股东权益,防止股东专横和独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司法不仅确立了股东平等的原则,也就是同股同利、一权一票、权益平等;同时也确立了资本多数的原则。作为公司法的另一项基本原则,资本多数原则具有坚实的经济、法律和实践基础,是公司所有制的核心思想。参见刘朝旺:《论股东代位诉讼的功能定位与法制保障》,《法制与经济》2020年第1期,第11页它在保护投资者的热情、平衡股东的利益、保持公司的独立性和提高公司决策的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每件事都有两面性,也就是常说的物极必反,资本的多数原则也是如此。在公司实践中,机械地、绝对地坚持多数股权原则很容易损害少数股东的权益。因为资本多数原则的有效运作是以股东之间(特别是控股股东和少数股东之间)以及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利益同质性为前提的。但客观现实告诉我们,这个前提在正常情况下只能作为一种假设存在。由于价值理念的不同,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和股东之间的利益,以及股东和股东之间的利益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是完全相互矛盾的,客观上体现的就是资本不同股份的股东不会享有相同的权利参见刘朝旺:《论股东代位诉讼的功能定位与法制保障》,《法制与经济》2020年第1期,第11页参见张崇徽:《派生诉讼制度——中小股东权益的司法救济途径》,《法制与社会》2021年第3期,第49页(2)保证公司健康运营在实践中,现代的公司是多种法律关系义务主体。公司不仅要保证股东投资的安全,还要保证债权人投资的安全;还要确保工资要求得到满足,确保商品质量和消费者个人安全。参见詹国旗:《股东代位诉讼的功能定位与法制保障》,《法治社会》2参见詹国旗:《股东代位诉讼的功能定位与法制保障》,《法治社会》2019年第3期,第56页(3)保障市场良性运转一个完整合适的法律制度是证券市场稳定和繁荣的基础和保障。众所周知,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证券市场的基本要素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如各种基金,以及分散的中小股东。特别是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仍然不确定,公众获得投资的渠道相对单一,证券市场已成为部分公众的主要投资场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大多数散户投资者的繁荣、波动和萧条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中小股东的积极参与,积极、繁荣、稳定的证券市场是不存在的。反过来,如果少数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他们的权利受到侵权后不能通过诉讼得到保护的话,中小股东就会对投资失去信心,证券市场会失去一个重要的支柱。因此,只有投资者的合法利益,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有保障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证券市场繁荣发展。通过行为直接保护公司利益其目的是保护股东的利益,特别是少数股东的利益,即确保少数股东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法律救济,以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从而使他们能够从根本上保持对证券市场的信心,最终促进了证券市场的顺利运作和稳定发展。二、我国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的不足1对原告要求过高(1)原告主体资格限制严格我国《公司法》对代位诉讼案件原告股东资格限制是:有限责任公司任一股东、股份有限公司单独或合计拥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的股份并且持股时间连续180日以上的股东,符合特定的情况,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股东代位诉讼。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提起诉讼没有任何条件限制,但是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和持股时间都有限制,对于时间和持股比例的同时限制是否过于严苛,比如出现以下情况,股东该怎么维权呢?1、公司成立不满180天公司权益受损,股东作为原告还是适格的原告嘛?参见欧文豪:《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法制博览》2018年第17期,第224页参见欧文豪:《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法制博览》2018年第17期,第224页参见路一铭:《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河北农机》2021年第2期,第142页(2)中小股东举证困难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应当由提出权利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侵犯公司利益的往往是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以及控股股东。中小股东相对于这些人员来说处于弱势地位。正是由于地位的差别,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一般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掌握更为了解,以及查阅获得这些信息更容易。尽管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法律赋予股东法定知情权,但是知情权的权利适用范围有限,以公司相关文件、会议记录等权利为限。法律没有规定股东可以直接获取公司原始的交易信息权利,如公司内部交易的原始凭证这些内容。举证责任分配直接影响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的最终效果,因为股东无权获得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小股东在收集这些信息时候往往会受到阻碍。因此,小股东提起诉讼面临着举证困难的境地。(3)诉讼费用承担规则不健全现行《公司法》与《民事诉讼法》都没有对股东代位诉讼案件诉讼费用承担规则做出细致规定。实际中法院通常是根据《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对代位诉讼案件进行收费。根据此规定,按照案件的性质可以分为财产性案件和非财产性案件。其中,财产案件按争议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不属于财产案件在这种情况下收取固定费用。申请人股东以其名义向法院提出诉讼的实质内容为了保护公司的经济利益,我国法院在现阶段将股东代位诉讼按照财产性案件收费,诉讼费用按诉讼标的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那么案件的标的额就是决定诉讼费用的关键,如果说案件的标的额很大,但是提起诉讼的股东没有相对应的经济实力的话,这无疑会加大原告股东的经济压力,在诉讼过程中因为诉讼费用问题使得案件不予受理,中小股东肯定会受到损失。(4)缺乏提起诉讼利益驱动赔偿的分配方面,代位诉讼所得利益是分配给公司的,股东不是被告直接支付赔偿的对象,不能直接从赔偿中偿还,法官也不能自行决定改变赔偿的分配,被告不得被命令直接向原告支付赔偿金。代位诉讼只能增加公司的资产收益,股东没有直接的经济动机提起代位求偿权诉讼。在诉讼成本方面,股东必须提前支付诉讼成本、律师费等费用,如果败诉的股东要自己承担诉讼费用。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巨大差异。往往会使股东在起诉和不起诉之间进行利益权衡。在现代公司制度下,普通股东缺乏对公司管理的深入了解,可能不知道任何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由于股东代位诉讼的信息不对称,在诉讼中,股东有时难以确定诉讼原因,因此不能也不愿提起代位求偿权诉讼。与此同时,现代公司的股东通常是大量分散的投资者,尽管股东会提起代位诉讼,但股东只是间接受益人,胜诉结果直接归于公司,原告股东行为客观上使其他股东受益。因此,任何单个股东他们可能都不太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监督董事、经理等。大家都希望其他股东提起诉讼,自己顺便能享受胜诉利益。这两个因素自然会阻止股东提起代位诉讼。2、代位诉讼程序上有待细化(1)前置程序规定不完善前置程序适用的是交叉请求规则,设置前置程序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股东滥用诉权,《公司法》一百五十一规定了代位诉讼的前置程序,规定股东必须书面向公司的内部管理机构提起请求,但是并没有规定请求的内容,实际的操作性比较差。参见吴贺旭:《我国股东代位诉讼前置程序浅析》,《法制博览》2015年第26期,第2参见吴贺旭:《我国股东代位诉讼前置程序浅析》,《法制博览》2015年第26期,第270页参见张崇徽:《派生诉讼制度——中小股东权益的司法救济途径》,《法制与社会》2021年第3期,第49页(2)管辖不明确现行《公司法》尚未对股东代位诉讼的管辖法院进行界清和厘定,使得提起代位诉讼的股东不知道该向那一级、那个地域的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诉讼管辖的相关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该以“原告就被告”原则为基础,根据这一原则,由此产生的诉讼应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股东代位诉讼是针对公司的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的。在实践中,上述被告经常不在同一地区、同一省、同一国家居住。如果严格执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原告就被告”原则,这无疑会对原告股东提起诉讼造成巨大的障碍。人民法院受理原告股东提出的派生诉讼后,原告股东还得东奔西走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调查取证也将面临许多困难,法院诉讼效率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再从级别管辖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一审民事案件的受理主要是基于基层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的原则,它似乎与普通民事案件没有区别,但本质上与普通民事案件不同。通常派生的操作案例案件更加复杂,涉及到相对较多的利益,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基层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面临一系列困难。参见李楚翔:《试析公司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法制博览》2017参见李楚翔:《试析公司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法制博览》2017年第18期,第233页3、争议解决方式过于单一(1)代位诉讼和解制度不完善股东代位诉讼和解制度是指诉讼中双方当事人达成以终结诉讼为目的得协议的制度。该制度的优点是私法自治原则,节约诉讼资源。可以和平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降低诉讼成本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在提起代位诉讼的情况下,申请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提出上诉,但绝大多数被告是公司成员,当公司卷入诉讼时,诉讼和解制度有利于公司保持经营稳定,维护公司整体形象。一般来说,公司内部的股东人数众多,而且法律关系是复杂的,尤其对上市公司来说,适用范围要广泛得多。申请代位诉讼的股东人数仅为公司股东的一小部分,当公司的利益受到内部或外部人士的侵犯时,提出要求的股东维护的是整个公司利益,而自己要承担败诉的风险。这使公司能够恢复法人资格的“独立性”,无论股东代位诉讼的被告是公司的成员还是企业的成员外部人员,诉讼和解纠纷解决制度,使纠纷的快速解决成为可能,这不仅节省了诉讼成本,还降低诉讼风险。参见计红:《股东派生诉讼和解制度研究》,《公民与法》2016年第11期,第22—24页尽管争端解决制度有其优点,我国《公司法》第151条明确规定了股东代位诉讼制度,但并没有规定这种行为的和解可能性。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之间可以和解”,股东代位诉讼的当事人似乎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和解结案。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诉讼中原告可以行使处分权进行和解,但在股东代位诉讼和解中,原告股东是代表公司进行诉讼行为,其处分权具有特殊性,原告股东的地位仅仅是一种替代原告,是在真正的原告无法行使诉讼权利时的代位原告。仅诉讼和解制度的好处而积极鼓励股东解决其争端的情况可能导致索赔股东与被告或第三方之间的“恶意勾结”等情况。(2)未建立股东派生仲裁制度投资者保护离不开多元化的冲突解决机制。仲裁作为一种庭外纠纷解决方式,其效率和便利性在纠纷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民事诉讼法中,诉讼或者仲裁给当事人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纠纷解决途径,但或裁或审的纠纷解决机制适用于自然人,对于公司这种拟制法人,是否也可以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呢?参见宓思:《我国股东派生仲裁可行性分析》,《法制与社会》2019参见宓思:《我国股东派生仲裁可行性分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19期,第94页三、我国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的完善1、完善主体相关制度(1)建议放宽主体资格限制针对前述对股东代位诉讼的持股比例和持股时间上,实际操作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在原来规定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程度的放宽性调整。首先针对公司成立不满一百八十天,公司被侵权的情况,公司股东肯定持股时间不满一百八十天,但是不能因此否认股东代位诉讼的原告资格,《公司法》之所以规定持股时间,是为了防止“购买诉讼”的发生,但是从公司成立到后续持有公司股份的发起人,不可能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就这时产生的侵权行为而言,股东就可以提起代位诉讼,而不用受到持股一百八十日的限制。其次针对股东持股时间一百八十日的限制,这主要是对于某些上市公司的股东,他们持有公司股份,因投资需要,这些股东对公司经营总体情况是比较了解的,由于商业判断,该股东在其持股期间一直在不断地买卖公司股票,因此不满足“连续性”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对此类股东提起代位诉讼做出例外规定。明确该持股期限不适用于上市公司的股东,但为了防止在公司利益受到侵害后购入该公司股票并提出股东派生诉讼的恶意股东滥用诉讼权利,建议对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特别的规定,综合考虑股东的持股情况、具体时间等而定。再有关于上文所述的对原告股份数量的限制,1%的人对上市有限公司的股东行使派生的股份权利很难达到。一方面考虑到1%所占比例很高,我国必须确定一个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百分比。比如每五年统计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根据结果适当调整持股比例限制。另一方面以公司为单位,建立一个沟通交流平台,股东在这个交流平台上,你可以自由地交流和聊天,在平时的交流中就能加强彼此信任和信息交换,当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时,相互信任使双方能够迅速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具备起诉的条件。(2)举证责任倒置在分配举证责任时,应权衡原被告两方的举证能力。被告是公司的内部人员时,原被告的地位存在差异,相应的举证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此时不能根据《民事诉讼法》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来分配举证责任,参见周建军:《论我国股东代位诉讼的缺陷以及完善》,《法制博览》2参见周建军:《论我国股东代位诉讼的缺陷以及完善》,《法制博览》2015年第23期,第180页(3)建立股东代位诉讼激励机制股东代位权一方面存在滥用的风险,另一方面可能成为一种条文上的制度。它并没有真正起作用。为了使股东的代位求偿权真正发挥作用,有必要加强代位诉讼激励机制的建立,如果胜诉,利润将直接分配给公司和其他股东。共享如果败诉,原告的股东将面临承担败诉责任的风险。所以股东可能更愿意转让股份,而不愿意提起股东代位诉讼。为了激励股东的积极性,有必要建立个别赔偿机制。因此,代位诉讼一旦胜诉后,在不损害公司利益和其他股东利益,以及其他相关人的利益前提下,股东可以根据其持股比例从胜诉利益中获得一部分的利益收入。乍一看,给予股东要求按比例个人赔偿的权利似乎会损害公司的利益。但在实践中,公司的利益虽然独立存在,但毕竟是为股东和其他参与公司的人的利益服务的。在保护无辜股东应是公司法的价值取向之一,前提是不损害公司的其他利益。从长远来看,赋予股东这些权利将有效地加强对公司的股东和大股东的监督,减少公司成员和大股东对公司利益的肆无忌惮的侵害,有效的维护和促进公司利益。(4)明确费用承担规则诉讼费用的确定涉及当事各方费用数额的计算方法。根据《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收费办法》,当事人向法院支付的费用包括受理费、申请费和实际费用三部分。申请费是根据主管国家当局的费率计算的,而实际费用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数额计算的,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预付款的数额。这些费用不是每一案件的都会产生的费用,而且不一定是和诉讼标的有关。这里讨论的是对一个案件的受理费用的计算,这个费用每个案件都会产生,而且与诉讼标的密切相关。费用的计算方法有财产性案件和非财产性案件。针对特殊侵权案件、非财产诉讼案件和非诉案件,也就是不以支付金钱或者实物为内容的案件,比如没有争议金额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人身侵权纠纷、离婚、收养案件和公示催告程序、督促程序,法律直接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受理费数额,即使请求中涉及一定的财产支付内容,那也不影响直接适用固定的诉讼费。固定费用的数额一般都比较低。但是股东代位诉讼案件一般争议的价额较大,如果按照争议标的一定比例来收取受理费用,作为原告,就会产生较重的诉讼成本,在选择诉讼方式来解决问题和不起诉解决问题产生对比选择,不利于股东代位诉讼的提起,合理的收费标准会大大减轻原告股东的负担,因而会促进股东代位诉讼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将股东代位诉讼案件按非财产案件收取更为合理。在原告胜诉时,也就是股东的部分诉讼请求或者全部诉讼请求得到法院的支持,公司应该承担股东参加诉讼支付的合理费用,比如调查费、评估费、公正费等。如果败诉,则由股东自己承担,有利于股东积极谨慎行使诉权。2、细化程序规定(1)细化前置程序内容前置程序只是规定提起诉讼前要申请,但是没有规定申请的内容,就在申请时请求公司的内部机构提起诉讼,这未免过于草率。应该尽可能的描述侵权行为和相关事实,这里可以参考民事诉讼起诉状中的内容,但必须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该行为违反法律、损害公司利益的;第二、指明损害公司利益的侵权人;第三、提起诉讼的法律事实的根据和理由;第四、提供有关证据;第五、说明你希望通过采取派生行动来实现什么。最后是对前置程序中的“紧急情况”进行列举式的规定。比如以下方面:第一、代位诉讼的原告股东称董事、主管、公司高管和大股东行为侵犯了公司利益。,但公司董事、高管和大股东拒不承认犯下非法行为侵犯企业利益并对该企业继续做出非法行为;第二、在申请股东等待期间,公司的损失要么无限期地扩大,要么趋向于无限期地扩大;第三,股东代位诉讼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限即将届满,公司的董事会或者监事会仍然不配合;第四、公司的所有董事、监事和执行人员以及公司的大股东都参与了损害公司的行为或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这些行为。第五、除上述紧急情况外,还有其他紧急情况。(2)明确代位诉讼的管辖规则。关于上述地区管辖权不明确的问题,有多个被告的情况。从股东代位诉讼的性质来看,如果不能使用专属管辖,可以适用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原则。将侵害行为发生地或被告居住地的法院作为地域管辖法院,原告可以选择更有利的管辖法院提起诉讼。所以股东代位诉讼纠纷的管辖法要先考虑现有的法律规定,再考虑股东代位诉讼的特殊性。因此,第一步是判断该事件是否具有专属管辖权。符合专属管辖权的情况下,由本公司居住地的法院审理。第二步,判断被告是不是公司内部的人。如果是公司内部的人,为了便于原告起诉,为了便于法院调查取证,被告有多少人都由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辖。第三步,对于不属于专属管辖的侵权纠纷,被告是公司以外的第三人,无论是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根据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规定,原告应当选择被告住所地法院或者侵权行为发生地法院作为区域管辖法院。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程序中为当事人设置的障碍,体现了便利当事人管辖的原则。同时,也不会偏袒一方。股东代位诉讼本质上是民事案件,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主要由基层人民法院负责第一审程序,但是股东代位诉讼往往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涉案范围广泛、涉案影响力较大,按照这样的角度来看,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负责第一审程序。笔者看来不能从案件性质一刀切,应该从实际出发。从案件涉及的标的额大小,参加诉讼人数多少,覆盖的范围,以及案件的影响力进行区分。如果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涉案范围广泛,案件影响重大,中级人民法院对股东代位诉讼案件具有的管辖权,并规定涉案人数少,涉及金额大、案件范围广、影响较大的代位诉讼案件,均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3、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1)健全股东代位诉讼和解机制股东代位诉讼和解问题上,当前《公司法》没有规定,尽管程序法允许当事人在符合法律的范围内实施处分行为,但股东代位诉讼当事人的地位和性质具有特殊性,原告股东诉讼活动代表着公司的利益,其地位是双重的,如果在和解制度中完全剥夺原告的诉讼权利,则不能充分发挥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了有效解决诉讼纠纷,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股东派生诉讼纠纷可能更有利于公司和全体股东。一方面,为了保护其他股东的知情权,建议原告股东在与被告达成和解之前,告知和解的时间和内容,尊重其他股东的决定权。和解关乎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基于原告的特殊性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和其他股东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充分尊重其他股东的意见,以确保信息的对称性,同时,其他股东可以共同进行决议,表决是否同意和解的内容,决定是否同意,这反映了公司的意愿,提交给法院。另一方面,法院可以根据股东的决议来决定是否同意当事人的和解,这给了法院自由裁量权。当股东决议同意和解时,法院可以允许原被告和解;当决议不同意和解时,股东派生诉讼可以继续进行,诉讼法院可以继续审理案件。既保障了股东自主决定和解的意愿,也使和解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发挥应有的作用。(2)构建股东代位诉讼仲裁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仲裁规定,可以得知,仲裁协议双方是双方合意订立的排除诉讼的协议。公司若是和外部的第三人签订仲裁协议,公司是协议的当事人,若此时不突破协议的相对性原理,股东不能参与仲裁,而仲裁协议又排除了诉讼解决争议的路径,使得股东不能通过诉讼或者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赋予股东仲裁当事的身份。代位诉讼和和股东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