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中医百科—中医学基础.中医知识汇总

中医基础理论

主条目: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阴阳

五行学说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运气学说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五运: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脏象学说五脏:心(心包)、肝、脾、

肺、肾(命门)。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府:脑、髓、骨、脉、女子胞(胞宫)、胆。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是构

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气化、气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

其它:神、天癸、媵理、五轮八廓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十

二皮部等。中医人体经络专题

经脉

十二经脉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奇经八脉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蹒脉

阴蹒脉

阳维脉

阴维脉(其中督脉和任脉与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

十二经别足太阳经别

足少阴经别

足少阳经别

足厥阴经别

足阳明经别

足太阴经别

手太阳经别

手少阴经别

手少阳经别

手厥阴经别

手阳明经别

手太阴经别

十二经筋足太阳经筋

足少阳经筋

足阳明经筋

足太阴经筋

足少阴经筋

足厥阴经筋

手太阳经筋

手少阳经筋

手阳明经筋

手太阴经筋

手厥阴经筋

手少阴经筋络脉

十五络脉手太阴络脉

手阳明络脉

足阳明络脉

足太阴络脉

手少阴络脉

手太阳络脉

足太阳络脉

足少阴络脉

手厥阴络脉

手少阳络脉

足少阳络脉

足厥阴络脉

任脉络脉

督脉络脉

脾之大络

孙络络脉最细小的分支,网罗全身

浮络位于皮部的络脉体质

体质:人体的质量。

病因学说

病因指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的分类: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和防气。温邪:自然界致病因素中具有温热性质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中的风热、暑热、湿

热、燥热,以及疣气和温毒。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继发病因(病理性因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病机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传变的机理,又称“病理”。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

失调、气血失常、津液失常

内生五气: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脏腑病机:五脏病机、六腑病机、奇恒之府病机

经络病机:十二经脉病机、奇经八脉病机

病位传变,包括:表里出入、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等

病性转化,包括: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等

疾病的转归,疾病的结局:痊愈、死亡、缠绵、后遗等。中医诊断方法

脉诊

主条目:四诊望诊:望神、望面色(耳廓望诊)、舌诊(舌苔、舌质)

闻诊

问诊

切诊脉诊(脉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

结脉、代脉)

腹诊

经络月俞穴按诊中医辨证

主条目:辨证论治和证

辨证:辨别为何种病证。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方法八纲辨证:八纲(阴证、阳证、表证、里证、虚证、实证、寒证、热证)

脏腑辨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火亢盛证、痰火扰心证、心

血瘀阻证、肝气郁结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胆湿热证、胆

经实热证、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气下陷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胃寒证、胃热证、

胃气上逆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肾气虚证、肾阳虚证、命门

火衰证、肾精不足证、肾阴虚证、膀胱湿热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肝气犯胃证、肝

脾不和证、肝肾阴虚证、脾胃不和证、脾肾阳虚证

病因辨证:六淫证候(风证、寒证、暑证、湿证、燥证、火证)、疫防、七情证候、食

积等。

气血辨证: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气逆证、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

经络辨证

六经辨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卫气营血辨证: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三焦辨证:上焦病症、中焦病症、下焦病症中医治则治疗

中医拔罐疗法

治则

治病求本、三因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治法

中医的常见治疗手段和方法:中药、针灸(针刺、艾灸)、拔罐、推拿、按摩、导引、

气功、布气、食疗。

内治法八法:汗法(辛温发汗、辛凉发汗)、吐法、泻法(润肠通便)、和法(和解少阳、

和解肠胃、和解肝脾)、温法(温中祛寒、温阳利水)、清法(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消法

(消食化滞、软坚散结)、补法(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其它方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调和脾胃、止血、活血化瘀、活络舒筋、祛风除湿、

健脾化湿、利水通淋、祛痰(化痰止咳平喘)、养阴清肺、熄风、止痉、平肝潜阳、开窍醒

神、安神定志、固涩法外治法

膏药、药栓、拔罐、药捻法、刮疹、熏洗、针拨内障法

其它治法

心理疗法、正骨手法、理筋手法、上的固定、夹板固定法

中药

主条目:中药和中药方剂

本节详细内容请参看中药百科和中医方剂大全页面。

常用中药材根及根茎类药材:人参西洋参三七黄连当归龙胆黄黄甘草山药天

麻党参柴胡白芷乌头大黄地黄丹参川尊贝母延胡索太子参

花类药材:西红花红花菊花金银花

果实种子类药材:慧枝仁罗汉果砂仁枸杞山茱萸

皮类药材:杜仲肉桂

全草类药材:细辛薄荷鱼腥草针灸

针灸

主条目:针灸

经络和人体穴位

主条目:经络和穴位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

的调控系统。详细参看上文。

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

穴位分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耳穴、特定穴等不同类型。详细请参看穴位条目。人体穴

位列表

功能解表穴

清热穴

止咳平喘化痰穴

消食导滞穴

益气壮阳穴

补阴穴

温里穴

平肝息风穴

理气穴

理血穴

调经止带穴

利水通淋穴

安神穴

开窍苏厥穴

利窍穴

袪风除湿穴

舒筋活络穴经脉

十四经穴足太阳膀胱经穴

足厥阴肝经穴

足少阳胆经穴

手少阴心经穴

足太阴脾经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穴

手太阴肺经穴

足阳明胃经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

足少阴肾经穴

手少阳三焦经穴

任脉穴

督脉穴

经外穴经外穴特定穴四肢肘膝以下:五输穴、原穴、络穴、都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胸腹、背腰部:背俞穴、募穴

四肢躯干部:八会穴、经脉交会穴

位置按位置分类的人体常用穴位表人体穴位图-取穴技巧-国家标准经穴部位表

针刺疗法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

疗法。九针(即镶针、员针、^针、锋针、被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针法、得

气、补泻、晕针、毫针、皮内针、三棱针、火针、皮肤针、梅花针、耳针疗法、头皮针疗法、

电针疗法灸法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艾炷灸、

盒灸、子午流注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针刺麻醉、针灸铜人推拿

主条目:推拿

膏摩、推拿介质、热敷、推拿手法(小儿推拿、保健推拿、一指禅推拿、捏积、十二段

锦)

中医养生

主条目:养生

太极拳气功:站桩功、吐纳功、六字诀、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

四季养生

饮食调养:食养(老人食养、妇幼食养、病后食养)、食疗、饮食禁忌、辟谷

药养:药膳

其它:精神调养、节欲、环境养生、运动养生(太极拳)病证

主条目疾病百科

传染性病证

伤寒、温病、时行感冒、烂喉痛、温疫、界腮、腮腺炎、机急性胃肠炎、痢疾、白喉、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

内科病证

虚劳、咳嗽、哮证、喘证、肺炎、肺痈、肺脓肿、肺跨、肺结核、肺胀、肺气肿、呕吐、

反胃、噎膈、呃逆、胃痛、泄泻、便秘、黄疸、狐惑、贝赫切特氏综合征、水肿、消渴、积

聚、血证、紫斑、痹证、痿证、肠道寄生虫病、鼓胀、肝硬化、淋证、癖闭、关格、尿毒症、

头痛、胸痛、胁痛、真心痛、腹痛、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早泄、男性不育、眩晕、肥

胖病、面瘫、胸痹、心悸、健忘、失眠、多寐、癫证、狂、痫、中风、郁证、震颤、内伤发

热、痞满、厌食、中暑、汗证、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毒性肝

炎、胆囊炎、胆结石、泌尿系结石、慢性肾炎、胃下垂、老年性痴呆症、鼻咽癌、甲状腺癌、

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白血病、硬皮病、红斑狼疮

妇科病证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倒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恶阻、妊娠呕吐、胎

动不安、胎漏、滑胎、习惯性流产、产后腹痛、宫外孕、子宫肌瘤、子宫脱垂、子宫颈炎、

宫颈糜烂、子宫颈癌、盆腔炎、阴痒、阴道炎、女子不孕、乳腺癌、更年期综合征

小儿科病证

小儿感冒、小儿肺炎、惊风、百日咳、水痘、麻疹、风疹、消化不良、盘肠气痛、幼儿

腹痛、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脑性瘫痪、夜啼、小儿流涎、佝偻病

外科病证

痈、疽、将、疔疮、瘪病、淋巴结结核、瘦、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乳痈、乳

腺炎、乳癖、乳腺增生、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腺疮、痔、疝、肛裂、肛门瘙痒症、肛

门周围痈疽、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肠痈、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病

皮肤科病证

脓疱疮、黄水疮、湿疮、湿疹、圆癣、体癣、股癣、白秃疮、肥疮、头癣、蛇串疮、带

状疱疹、鹅掌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梅毒、漆疮、接触性皮炎、瘾疹、尊麻疹、白瘢风、

白花、银屑病、白屑风、脂溢性皮炎、丹毒、扁平疣、粉刺、雀斑、黄褐斑、皮肤瘙痒、瘢

痕疙瘩、毒蛇咬伤、琲子、酒皱鼻

伤科病证

骨折、筋伤、软组织损伤、伤科内伤、关节脱位、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