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_第1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_第2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_第3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_第4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起我国的道德建设问题,尤其在党和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后,道德教育的问题备受关注。而未成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也是能否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关键因素,以此,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研究调查,总结现今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现状,主要对其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动我国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关键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教育观念;道德实践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为了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水平,我国先后开展实施多项活动来促进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发展,其中包括在04年就颁布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随后几年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仅2014年就围棋8个月开展“打黄扫非”专项净网行动,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同时通过“四问传统文化进校园”,“八礼四仪”学习等活动开展校园道德文化教育。可以看出党和中央对未成年热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然而,近几年,在我们阅读新闻时,关于未成年人本身不当行为,以及因家长教育方式失当造成孩童重伤、死亡的报道,几乎天天都有。由此可见,虽然有党和国家的重视,我国的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是未成年人本身的道德观念存在问题,而是我国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道德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因此,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方法、途径、对策,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已显得刻不容缓。(二)概念界定1、未成年人:中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9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2、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对错标准来自于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3、道德教育: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良好个性的塑造,包括有关到的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个人私德,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操、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二、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社会道德导向存在偏差未成年人了解外界的主要手段:报刊、杂志、书本、电视、网络等,这些媒介是影响未成年人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建立的重要因素。然而,它们却有意无意地向未成年人传递了不利于他们道德观念形成的内容。1、新闻媒体:重惩恶、轻扬善“惩恶扬善”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就有的观念。然而,近些年我国的主流媒体在报道事件时,更加倾向于“惩恶”,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电视新闻都对各种社会黑暗大加报道,这是媒体应有的作为。但有些为了吸引人眼球,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人心,即使是做好事,也会媒体冠上作秀等帽子,例如陈光标捐款的相关新闻。这样的报道方向让大家对坏事恶事进行抨击鞭挞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例如“扶不扶”的问题,在各地新闻报到有老人讹人后,这种小概率事件被夸大成了必然事件,使得大家连做好事都变得有心没胆,社会在公德逐渐淡漠,传统美德在消亡,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十分不利于未成年人道德发展。功利、拜金、享乐主义泛滥书本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在各大书店中,从畅销书、推荐阅读区或成功之道、或健康保健、或投资理财类书本,很少有文史哲一类的现象来看,我国国民阅读的现实性、功利性趋向。近几年兴起的网络文学,作品更是良莠不齐,未成年人感兴趣的多是与现实不相符的题材,男生迷恋着穿越异界,征战四方,成就天下无敌,女生幻想着所有优秀男人围绕身边,来段比灰姑娘还童话的惊世爱情,而在未成年人中广受欢迎的电视剧,也就更是将拜金、享乐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永远是高富帅与灰姑娘,或是“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豪华的住宅、限量的跑车、奢侈的品牌、让人望而却步的约会餐厅等场景频频出现,引发未成年人对金钱的向往,此类文化含量少,过多地展示人性中的情感低级、欲望原始、性欲冲动,只会污染未成年人的心灵与视听,影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学校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与活力1、道德教育目标空泛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挂钩,在学校进行的多是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教育,并没有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道德标准以及课程,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的内容近乎一样,而小学与中学应是未成年人成长的两个不同阶段,由此能看出我国的道德教育目标没有层次性,大而化之,不符合实际,且中小学时期,未成年人往往无法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道德目标的制定与学生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2、道德教育内容:知识化,缺少时代特征纵观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内容,仍然是多年来奉行的拾金不昧、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等。这些内容固然重要,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新的社会问题不断产生,相伴也会产生新的道德要求和内容。同时道德教育研究成果也在不断丰富,也应该逐渐补充到道德教育内容中来。比如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以及道德思维等。3、道德教育实践:流于形式,评价不科学当前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途径仍然是以班主任日常管理为主,学校虽然也开展一些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老套路,不易吸引学生,收效甚微,道德教育工作者也多是沿用说教甚至惩罚的手段,强制学生怎样做,效果不明,最后,在道德评价方面,缺乏科学标准,常常简化为“优秀”“合格”等词语,且往往由班主任说了算,最终仍是按成绩打分。家庭道德教育不科学教育观念:重智育、轻德育许多家长重视对孩子智育的培养,琴棋书画无所不学,却忽视了对孩子道德的教育甚至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能够心无旁骛的学习,舍不得让孩子做一点事情,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你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事情不用你操心。”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中成长,很容易使孩子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的无所谓。2、教育方法失当一些家长在发现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时,说教或大骂在所难免,并强制性地要孩子按要求去做,却不会耐心地对孩子解释原因,家长的教育无法获得孩子的内心认同,只能管的住一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孩子再次犯错。而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又是另一种情况: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对孩子百般溺爱,犯错也舍不得教训,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干,最终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存在冲突由于立场的不同的,家长对孩子道德要求与学校的要求存在不同。多数家长担心孩子在社会生活中会上当受骗或是以身犯险,并不会过多的鼓励孩子助人为乐,甚至在路边遇上乞讨者,部分家长也会阻止孩子施舍钱财,并告诉孩子这种人都是骗子,可想而知,家长更是不可能要求孩子见义勇为。而这种情况却与孩子在学校受到的道德教育截然相反,学校希望将孩子教育成理想中的人,却忽略了中国家庭对孩子的重视,即使只是一点受到伤害的可能,家长也不会允许出现,这也导致了孩子的道德认知产生偏差,甚至会让孩子在学校与家庭生活中表现的完全不同。三、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社会转型造成的文化冲击,缺乏统一的道德认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我国开始了社会转型,在发展中传统的道德体系被打破,新的道德体系又未建立,西方的一些思想文化又趁虚而入,特别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受西方文化浪潮的影响,我国社会呈现出多种价值观取向,导致人们道德判断的标准多种多样。尤其明显的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体现出一种现实功利化的倾向,这也是社会公德淡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长,可想而知,我国的未成年人在道德观和价值观上会受到的复杂影响。2、新兴传媒的发展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据调查,2010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77.2%,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手机上网率达39.5%,在2013年的调查报告中显示,未成年人首次上网年龄在10岁及以前的比例高达61.8%,17.5%的未成年人在6岁之前就开始接触网络。未成年人主要在家里上网,家庭互联网普及率达85%,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份报告还显示,超过六成未成年人(61.6%)使用微博,高于整体网民。到2014年,我国智能电视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60%。而我国未成年人最经常的休闲活动是上网、看电视、玩手机和睡觉。为了吸引庞大的未成年人群体,无论是电视还是网络平台受利益驱使,要么用童话般的爱情、贵族般的生活、出众的外貌与能力等远离现实的内容来吸引未成年人观看。要么用一些暴力、色情、低俗的内容充斥电视与网络,自控力不强的未成年人很容易迷失其中,无法自拔,并且模糊了他们的道德准则。而针对这一方面,政府又拿不出明确的标准来说明,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未成年人能够观看的,对电视电影行业,政府还能够通过审核,来切掉不适合的内容,但同时又影响了作品的完整性和故事性,比如今年年初热播的《武媚娘传奇》,原本应该是一部较为成功的电视剧,却愣是被改成了“大头贴合集”,电视剧质量受损的同时,也没能达到整改目的,反而引起了更多人对原版的关注。还有穿越、宫斗等题材也被广电总局认为播出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不良影响而被禁。但事实上,虽然在电视平台受限制,在网络这个较为宽松的平台,同种题材的小说、视频却多如牛毛,一些发行方也直接转战网络平台,各种大尺度内容层出不穷,政府却缺少有效管理的手段。3、《未成年人保护法》普及不足,执法力度不强《未成年人保护法》普及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成年人知道有《保护法》,却不知道具体的规定,变得有恃无恐,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成年人不遵守《保护法》,对于有明文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接触的事物,商家为了赚钱,依然向未成年人开放,例如歌厅、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还有烟酒类的物品,规定不能售卖给未成年人,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店家,都没将此放在过心上。当然这也与我国《保护法》不够完善,执法难度较大有关。但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类型相对集中,大部分未成年人都是因为抢劫、盗窃、伤人,即未成年人犯罪多是因为缺少钱财,未成年人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少,尤其要用犯罪的方法来取得金钱的地方,只可能是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或是用于购买烟、酒类易成瘾的物品。若是能切实保证《保护法》的实施执行,这种情况将会大大减小。(二)学校原因1、“应试教育”的理念仍然影响课堂设置虽然国家多次提出减负,提出素质教育,但是高考改革却没能跟上步伐,使得学校仍然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将考试科目排满课表,道德教育只有在班会课或极少的学校活动中才会出现。且由于道德教育成果难以量化,评价不易,道德教育成为软指标,在课堂教学中被边缘化,“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这一点,完全无法体现出来。2、道德教育内容教条化,与时代脱节在30年前我们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30年后的孩子们仍然是唱着这首歌,许多不适用于现在社会的道德事例仍然出现在课本中,学生无法将学到的道德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应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但实际上,我们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都大纲化、系统化、知识化,道德教育过程枯燥乏味,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没有兴趣,道德教育效果不佳。3、我国教师资格认定存在缺陷,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我国在教师资格证改革后,考试难度比之前更大,资格证取得更加困难,但它仍是将教师的能力进行量化,无法真正考察出教师的道德水平。并且有的学校还会聘用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任教,就更加无法保障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近几年校长或教师猥亵学生的报道频现,就在前几天还有报道称一位老师为脚踩在该生背上玩手机作为对学生上课吵闹的惩罚,该校校长称这位老师是临时工,无论这是真是假,都或多或少折射出我国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缺乏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其身不正何以正人。家庭原因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总以为道德教育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体现不出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注重利益追求,即功利主义盛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看到的是各种有形能力的拼杀,各种证书才是能力的体现,因此,智力培养成了家长的重中之重,而与智力教育相比,道德教育见效慢,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根本等不及。结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忽视了这环,道德教育的缺失将在孩子的成长中埋下祸根。部分家长无法完成家庭道德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成人都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城市的孩子放学后由爷爷奶奶照顾,或是被动到辅导班进行又一轮的知识学习,而农村家庭的孩子更是有很多成了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或是其他亲戚一起生活,与父母之间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家庭道德教育缺失。另外还存在诸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等特殊情况,家长更是无法很好地完成家庭道德教育的,反而给孩子的成长过程带来极大的伤害。家长做不到与老师的及时沟通我国许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入学校后,孩子的教育就都是老师的责任,弱化自身的作用,很少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忽视与孩子的心灵教交流,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无法在孩子的成长中,及时地为孩子答疑解惑,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因与老师沟通不及时,很可能在教育过程中产生上文所说的现象,即道德认知冲突,孩子在学校与家庭时,表现不同都不能及时发现引导。加强和改善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对策(一)履行政府职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1、建立健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国家应尽快完善我国的道德体系建设,尤其是将未成年人的道德体系建设,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能有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明确的道德取向。如去年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和政府就应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赋予其具体的内涵与要求,形成未成年人阶段应完成的道德教育要求。而不单单对这二十四个字进行背诵就算完成了价值观的普及。2、加强文化引导与监管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新闻报刊内容的引导,改善新闻传媒过于负面夸大的报道习惯。在保证对社会丑陋现象批判的同时,避免对此类现象的夸大,也要多多宣传符合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好人好事,尽量减小新闻报道的负面效应,应惩恶与扬善兼顾,向社会释放正能量。其次,在文化娱乐产业方面,政府应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对影视、小说等文化作品的分级制度,为家长和未成年人在休闲娱乐时提供一个参考,减少为成年人看到不符合其身心发展的内容,影响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虽然分级制度制定后,仍然要依靠家长的监督和未成年人的自觉,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的,只要对部分人有效,这方案都是值得商讨试行的,而不是以“管理跟不上”、“不适合国情”、“见效不大”等等原因,直接否定分级。最后,加强网络监管,尤其是对小说、游戏、视频等网站的监管,绝不能放松,用长期监管取代短期的净网行动,避免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三俗、色情、暴力等信息在净网后死灰复燃。政府部门要实时关注微博、贴吧、论坛等平台的言论,不时地加以引导,防止一些不当言论流传过广,对未成年人造成不当影响。3、完善社区服务,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社区作为未成年人课外的主要活动地点,担负着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壮大社会主流意识的重要责任,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帮助完善社区功能,在社区建设专门面向未成年人的娱乐、文体活动场所,如阅览室、活动室、操场等,保证未成年人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有处可去。另外,政府应帮助社区培养选拔优秀的教育人才,专门负责社区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社区本身也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突出教师的育人功能,通过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也帮助辅导家长正确进行家庭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社区,对社区内的网吧、烟酒贩卖等地,进行群众监督,保障未成年人远离此类场所。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1、贯彻教育方针,向素质教育迈进学校应在国家课程标准的统一指导下,根据学校所在地方以及本校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与之相应的道德教育目标与道德教育课程。并协调好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将道德教育融入普通学科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改进学校的评估方法,不仅以学生的文化科目成绩,即升学率标准,更要将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评估的重要标准,改变学校的“唯分数论”,在考察学生时,要德智体美劳全面观察,着眼于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行为习惯。丰富道德教育内容不能照本宣科,将道德知识化、教条化地强行刻入学生的意识中。要用多种的活动或事例,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如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观看我国拍摄的爱国主义题材影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什么是爱国,深入学生心底。还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即生命道德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养一些植物或是金鱼、兔子之类的小动物,让他们亲自照顾,感受生命的成长。还有其他方面的教育,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自体悟。规范教师聘用,将教师日常行为纳入教师考评教师资格证的取得,已经证明了证书所有者一定的专业素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教师的招聘,应该更多地着重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日常行为上的考察,而不是仍然通过考试成绩这种量化的东西来聘用教师。教师作为一位示范者,必须要有良好的平行,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受不良行为的影响,而这一方面却恰恰是目前教师聘用时最不受重视的地方。教师在学校教学期间,学校应定期组织不同人员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考察,并综合评价,评价不合格者没收教师资格证,不得继续留校任教。改善家庭道德教育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改变“成绩定终身”的观念,重视孩子全面发展。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完全靠老辈的经验或自身的设想,要注意方式方法,改变一味的说教或打骂。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多观察孩子,发现问题时,及时与孩子的任课老师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有意识地学习相关的教育方法,并能够因时、因事、因地对孩子进行不同的教育。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家长在孩子面前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夫妻之间和睦相处,避免争吵,注意自身的行为,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家长可以制定家规,对家务事进行不同的分工,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是孩子对家庭产生贡献感,从而增加孩子对家庭的依赖感,并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吸怪。在周末时,可以陪孩子去公园、郊外游玩,或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读一会儿书,既能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避免孩子沉迷于电视、网络,受到消极影响,也可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提升教育效果。以身作则,从实际影响孩子道德只有运用到了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家长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知识,并将此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生活实践对孩子实施积极的行为引导,让孩子将接受到的道德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帮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认知和印象,最终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总结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问题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虽然我国现在的社会充斥着各食品安全、诚信缺失,社会公德淡漠等等的道德问题,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相信,只要坚持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道德的未成年人,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来,向共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