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积累(16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语文学习,就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场文化的盛宴,一种精神的洗礼。打开语文课本,阅读一篇篇课文,一个个令人不以为然的人物从文字中走来。为了祖国建设而jūgōng____尽瘁的邓稼先;作为学者和诗人目不窥园、锲而不舍的闻一多;真实而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而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身份卑微渺小却淳朴善良的老王;学而不厌,huì____人不倦,宽yòu____待人却严于律己的叶圣陶;把尽责任当作人生之乐的梁启超……他们的身上闪烁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我们爱国、务实、向善、尚美、尽责。这,就是阅读的意义,在潜移默化中我们也在努力成为那个熠熠生辉的自己。(1)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①jūgōng__________尽瘁②huì__________人不倦③宽yòu__________(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宴 B.不以为然 C.淳朴 D.潜移默化【答案】(1)①.鞠躬②.诲③.宥(2)B【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jūgōng——鞠躬。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huì——诲。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yòu——宥。宽宥:宽恕;饶恕。【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成语运用。A.盛宴:盛大的宴会、盛筵。句中用来描写语文学习就像是文化领域的盛大宴会,使用正确;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句中用来描写一个个伟大的人物从语文课本的文字中凸显出来,使用有误;C.淳朴:诚实朴素。句中用来描写老王的性格,符合语境;D.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句中用来描写阅读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完善着自己,符合语境;故选B。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韩愈《晚春》)(3)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4)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乐府诗集《木兰诗》)(5)刘禹锡《陋室铭》中以交往之人的高雅衬托作者的才学高、品德美,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周敦颐《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角度写莲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此夜曲中闻折柳②.惟解漫天作雪飞③.故园东望路漫漫④.关山度若飞⑤.谈笑有鸿儒⑥.往来无白丁⑦.出淤泥而不染⑧.濯清涟而不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注意易错字:惟、度、鸿儒、淤、濯、涟。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童年的保姆阿长,表达了对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C.《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C.有误,《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故选C。二、阅读能力(32分)4.《骆驼祥子》中,人们叫祥子为“骆驼祥子”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A.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因发烧说梦话或胡话被人家听了去。B.他是专门以喂养骆驼为生的人。C.他最喜欢的动物是骆驼,因为骆驼有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品质。D.他长得和骆驼非常相似。【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联系《骆驼祥子》相关内容可知,有一天,祥子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冒险把车拉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去。这些日子,他随着兵们跑。一天夜里,远处响起了炮声,军营一遍混乱,祥子趁势混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天亮时,他来到一个村子,仅以35元大洋就把3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儿。一次,祥子突然病倒了,在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故选A。5.祥子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北京城里来,他最初的愿望是__________【答案】示例: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可惜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联系《骆驼祥子》相关内容可知,祥子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北京城里来,他最初的愿望是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成为独立的劳动者。据此作答即可。6.现代文阅读农家小院走出来的航天将军衡玉坤①2021年6月17日18点48分,三位航天员先后进入我国自主研发的“别墅”,开启了三个月的太空之旅,让国人欢呼雀跃的同时,三次入选飞行任务乘组的指令长聂海胜,吸引了亿万热血青年的眼球。②聂海胜出生在湖北省枣阳市杨挡镇,是家中第六个孩子。因家里人口多,父母早出晚归的收入不够一家人的日常开支,上小学时,咸菜杂面仍然是这个十口之家最主要的口粮。他经常打着赤脚,穿着姐姐们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上学。③小学阶段,他贪玩,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在亲友建议下,父亲干脆让他退学,帮助家里割草、喂牛、做农活。可聂海胜天生是个倔脾气,不让他上学,他却偏喜欢读书,一有时间就拿起书本不停地学习。④再次进入学校,聂海胜像换了个人似的,抓住每一个机会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数学,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可幸运并没有因此垂青于他。初二那年,积劳成疾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带着几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更加艰苦,因交不起学费,聂海胜断断续续辍学了四次,都被老师登门挽留,并免除了全部学费,才使他能继续在校学习。⑤聂海胜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家里到学校两公里的道路上,不管刮风下雨,都有他健步如飞的身影。晚自习放学后,他一个人仍然在教室的煤油灯下专心致志地苦读。困了,趴在课桌上一觉到天亮是家常便饭。中考时,他是全校几百名学生中考入重点中学的三个学生之一。⑥在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每当遇到难题,聂海胜便像着了迷似地问老师、查资料,不弄清楚不罢休。高三即将毕业时,听说空军在学校招飞行员,他第一时间报了名。然而,全校250个学生第一轮就被军医刷下了100多个,许多同学对严格的体检和政审失去了信心选择放弃,但聂海胜却抱定参军报国的决心,练长跑,吊单杠,为体检精心做准备,结果成功进入长春航校。⑦聂海胜进入航校才知道,校外的层层筛选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顺理成章成为“天之骄子”,真正的大浪淘沙才刚刚开始。高空飞跃、花式转秋千以及外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停飞没商量,让聂海胜如临大敌。刚过了30圈正反转眩晕测试,接踵而来的高空走钢丝他格外谨慎,有一点空闲,他就见缝插针拿起外语课本如饥似渴地学习。凭着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超强的心理素质,他从几百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南昌飞行部队成为歼击机飞行员。⑧一次,聂海胜驾驶的歼击机突然遇到故障,在飞机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他沉着冷静处置险情。多次试图将飞机空滑返回基地失败后,在距离地面不到500米处,他忍痛割爱弃机跳伞昏倒在地。⑨然而,失败和挫折不但没有动摇他,反而更增强了聂海胜对飞行事业的热爱。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成立,聂海胜第一时间报名,并通过严格的挑选进入航天大队。在承受6-8倍体重的超负荷等情况下,他仍然能对上百个复杂仪表、电门进行正确的操作处理。独立战斗值班和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耐力,以及独立思考、综合处置能力都让战友们惊叹。两次圆满完成进入太空和太空漫步任务后,聂海胜仍然期待着成为“中国太空别墅”第一批入住者之一。⑩为了实现三问苍穹的目标,积累更多研究太空的第一手资料,聂海胜舍近求远,选择在航空航天领域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点的高校——上海交大攻读专业博士。在三年的学习实践中,聂海胜时刻不忘初心使命,始终保持飞行和准备两种状态,不是捧着书本思考学习,就是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⑪2021年4月,天和号核心舱发射成功,刚从交大博士毕业,已经是少将军街的聂海胜和其他15名航天员一样加紧备战,等待着祖国和人民的挑选,直到6月16日新闻发布会宣布,他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没有挑战苍穹的勇气,哪有九天揽月的豪迈!出征前,面对记者的提问,聂海胜道出了三问苍穹的奥秘。只要始终拥抱梦想,并脚踏实地、披荆斩棘、顽强拼搏地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就一定会梦想成真。(1)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小学阶段的聂海胜贪玩,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在亲友的建议下,父亲要求他辍学,可是倔强的聂海胜凭借自己的努力又再次进入学校去读书学习。B.聂海胜在航校苦练本领,成绩优异,凭着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超强的心理素质,从几百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提前毕业成为歼击机飞行员。C.聂海胜三次圆满完成进入太空和太空漫步任务后,仍然期待着成为“中国太空别墅”第一批入住者之一,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D.在上海交大攻读博士期间,聂海胜时刻不忘初心使命,不是捧着书本思考学习,就是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始终保持飞行和准备两种状态。(2)文章的结尾说“只要始终拥抱梦想,并脚踏实地、披荆斩棘、顽强拼搏地迎接各种各样地挑战,就一定会梦想成真”,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心怀梦想,就一定会梦想成真。B.拥抱梦想比脚踏实地的努力拼搏更有意义。C.只有不停地吃苦,梦想才会成真。D.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让梦想成真。(3)本文记叙了聂海胜从普通的农家孩子到共和国航天将军的奋斗历程,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示。【答案】(1)C(2)D(3)文章通过记叙聂海胜学习及生活经历,告诉人们想实现自己梦想,就要脚踏实地地努力,顽强地拼搏,要敢于面对挑战,苦练本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有误,根据第⑨段“两次圆满完成进入太空和太空漫步任务后,聂海胜仍然期待着成为‘中国太空别墅’第一批入住者之一”可知,“聂海胜三次圆满完成进入太空和太空漫步任务后”错,应是聂海胜两次圆满完成进入太空和太空漫步任务后。本项“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有野心人”的表述错误,他的这种想法,说明他是一个上进的人。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根据第⑪段“只要始终拥抱梦想,并脚踏实地、披荆斩棘、顽强拼搏地迎接各种各样地挑战,就一定会梦想成真”可知,人想实现自己梦想就要脚踏实地地努力顽强地拼搏。故选D。【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⑪段“出征前,面对记者的提问,聂海胜道出了三问苍穹的奥秘。只要始终拥抱梦想,并脚踏实地、披荆斩棘、顽强拼搏地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就一定会梦想成真”可知,文章通过记叙聂海胜的学习及生活经历,告诉人们想实现自己梦想,就要脚踏实地地努力,顽强地拼搏,要敢于面对挑战,苦练本领。我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我国航天人有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我们也要勇于继承和发扬航天人的精神,努力学习,苦练本领,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7.生生不息儿女河①儿子小时候总是喜欢问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我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诸如,“妈妈,我们的皮肤为什么是黄色的呢?”“因为我们老家有条河叫黄河呀!”“黄河在哪里呀?”“黄河在中国,在山西,在忻州。姥爷姥姥和他们的姥爷姥姥一直生活的地方,有一条长长的河,叫黄河,是母亲河。”“哦!妈妈,我知道了,黄河是母亲河,我们就是黄河的儿女了吧!”②母亲的故乡是山西忻州,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的发源地。③汾河流经山西省的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6市的29县(区),全长713公里,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汾河是山西省的第一大河,可称为三晋大地的母亲河。④出自唐代山西绛县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小耳熟能详的诗词。那年,在墨西哥湾咸湿的海风里,我和6岁的儿子一起背诵。“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啊?”可儿子直接忽略我的教导,反而刨根问底地对黄河感兴趣。于是我便对他讲了姥姥家的汾河之源,以及汾河和黄河的母子关系。潜移默化地,儿子逐渐知道自己来自黄河的土地。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与儿子谈论家乡的黄土高原,儿子求知欲极强地念叨了一句:“不知道是黄河的水把土地变成了黄色的呢,还是因为黄土地的土把河水染成了黄色的?”⑤为了解答儿子的问题,我特意上网查找答案,根据百度解释: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那时,它的名字并不叫黄河。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史记》中称“大河”。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它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由此可见,黄河之称的来源确实与黄土地的泥沙相关。⑥黄河之所以被称为母亲河,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无论是父亲的家谱中在大明王朝惧怕了黄河水患的祖先,还是一直生活在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源头的母亲的祖先,祖祖辈辈都是喝黄河的水长大的。所谓母亲河,就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祖先生命的河水,而我们就是传承到了21世纪的黄河的又一代子孙。⑦儿子在4岁时随我们漂洋过海来北美定居。虽然他的中文听、说、写能力水平有限,但是对中国、山西、黎城、忻州尤其是黄河却如数家珍。每每与人聊天,总是骄傲地说:“我们是山西人,我们喜欢吃醋;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所以我们有黄色的皮肤;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汾河是山西人的母亲河。”⑧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浇灌着黄土地上干涸贫乏的土地,养育了黄河两岸的华夏儿女。父亲一直自诩他是黄河和太行山的儿女。而我的儿子则在异国的土地上,坚信他是黄河和黄土地的后世子孙。⑨黄河的水日夜不停地流,黄河的儿女们散落天涯。唯有那份乡愁,那口乡音,那乡思乡情,与黄河相依相连,与黄土地割舍不断。一代代传承,在异域的土地上流淌出黄河的儿女河,开枝散叶,生生不息。(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开头通过“我”与儿子对话的形式,引出了全文的中心“黄河是母亲河”。B.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史记》中称“大河”。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它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C.黄河为中华儿女提供生命之源,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D.儿子很小的时候就随我们飘洋过海来北美定居,他中文的听、说、写能力水平有限,所以他对中国,对黄河没有什么感情。(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选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选文最后一段说:“唯有那份乡愁,那口乡音,那乡思乡情,与黄河相依相连,与黄土地割舍不断。一代代传承,在异域的土地上流淌出黄河的儿女河,开枝散叶,生生不息。”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D(2)“我”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我”是一个注重孩子教育,并且善于引导的人;“我”是一个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文明的人;“我”是一个教育有方,并且热爱家乡的人。(3)①中华民族依恋黄河、赞美黄河、传承黄河文化,生生不息;②海外的中华儿女,对家乡,对祖国,有一颗永不停息的思乡爱国之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根据文章第⑦段“虽然他的中文听、说、写能力水平有限,但是对中国、山西、黎城、忻州尤其是黄河却如数家珍。每每与人聊天,总是骄傲地说:‘我们是山西人,我们喜欢吃醋;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所以我们有黄色的皮肤;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汾河是山西人的母亲河’”可知,“所以他对中国,对黄河没有什么感情”错误;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第①段“儿子小时候总是喜欢问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我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可看出“我”是一个有耐心的人;结合第④段“出自唐代山西绛县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小耳熟能详的诗词。那年,在墨西哥湾咸湿的海风里,我和6岁的儿子一起背诵”可看出“我”是一个注重孩子教育,并且善于引导的人;结合第⑤段“为了解答儿子的问题,我特意上网查找答案”可看出“我”是一个善于学习,热爱探究的人;结合第⑥段“黄河之所以被称为母亲河,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可看出“我”是一个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文明的人;结合第⑦段“虽然他的中文听、说、写能力水平有限,但是对中国、山西、黎城、忻州尤其是黄河却如数家珍。每每与人聊天,总是骄傲地说:‘我们是山西人,我们喜欢吃醋;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所以我们有黄色的皮肤;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汾河是山西人的母亲河’”可看出“我”是一个教育有方,并且热爱家乡的人。【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②段“母亲的故乡是山西忻州,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的发源地”,第③段“汾河是山西省的第一大河,可称为三晋大地的母亲河”,第⑥段“黄河之所以被称为母亲河,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可知,黄河孕育了中华名组队儿女子孙,中华儿女对黄河充满感激与依恋。根据⑧段“而我的儿子则在异国的土地上,坚信他是黄河和黄土地的后世子孙”,第⑨段“黄河的水日夜不停地流,黄河的儿女们散落天涯”可知,即使居住海外的中华儿女,依然对黄河充满依恋,对家乡,对祖国,有一颗永不停息的思乡爱国之心。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冤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内心惊惶,改变神色。但他在这种情况下仍旧继续发奋读书。(2)联系选文思考,最能表现王冕惜时读书、废寝专心、好学不倦的原文是:___________(3)下列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遂为通儒自以为大有所益B.依僧寺以居蒙辞以军中多务C.冕小儿,恬若不见卿言多务,孰若孤D.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1)D(2)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3)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D.原文中说到王冕“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冤小儿,恬若不见(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可见他并没有被神像吓到,所以本项“内心惊惶,改变神色”的表述有误;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原文找到描述王冕惜时读书、废寝专心、好学不倦的句子:“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这句话描述了王冕夜晚偷偷地走出寺庙,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光芒读书,一直读到天亮。这充分表现了王冕惜时读书、废寝专心、好学不倦的精神。【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动词,“成为”“作为”;B.连词,来/介词,用;C.副词,好像/介词,比;D.代词,这件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A.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春夜闻笛【注】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注】《春夜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谪迁江淮时的作品。(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诗人在淮北初春之夜闻笛而不禁潸然泪下的情景。B.这首诗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绘淮北初春的景物。C.作者通过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到洞庭群雁夜飞,在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D.诗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显得哀婉伤感,寄意深远。(2)根据所学知识,任选角度赏析“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的妙处。【答案】(1)B(2)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凄凉、孤孤寂的意境,动人地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诗文内容能力。B.“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句意是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天归来,被贬谪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这是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景物和叙事。“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句意是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这是从视觉角度描绘景物和叙事。诗歌中没有从触觉角度描绘的语句。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词的能力。可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意思是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天归来,被贬谪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依据句中的“唤”可知,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淮北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起的孤独凄凉的意境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综合运用(9分)10.“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既有孝敬双亲之心,又有敬爱所有长辈之意。为宣传“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宜安中学开展了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1)【孝之言】小华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庆五一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活动。B.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C.妈妈,你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活动D.快点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活动。(2)【孝之行】学校团委准备邀请2024年“最美家乡人”孝亲敬老的王坤娥女士,来学校作一次主题讲座,拟写的邀请函有内容和格式方面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邀请函尊敬的王女士:为引领青少年孝亲敬老,传承中华美德,我校“孝亲敬老”实践系列活动将于5月15日上午九点在校报告厅拉开帷幕,诚挚地邀请您届时来我校作一次主题讲座。希望您务必前来参加。2024年5月8日黔南州××中学团委修改意见①__________修改意见②__________(3)【孝之悟】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对照已给的上联,从备选词中选出下联。风尚好国泰民安孝亲敬老脸上开敬老如花岁月新上联:孝心似籽心里种下联:________【答案】(1)C(2)①.将“希望您务必前来参加”改为“期盼您的到来”。②.署名和时间调换位置。(3)敬老如花脸上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时要求礼貌、得体,且重点突出。A.“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是用命令的语气,不礼貌,不得体;B.“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中“必须”一词是命令式,不得体;C.“妈妈,你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活动”中有称呼“妈妈”,又有恳求的语“能……”再讲述理由,委婉得体,符合;D.“快点给我做饭”中“快点”语气强硬,不礼貌;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邀请函。①“希望您务必前来参加”中“务必”带有命令口气,表达不得体,应改为“期盼您的到来”或“期盼您的莅临”;②落款格式错误,署名“黔南州××中学团委”应写在日期“2024年5月8日”的上面。【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讲究“仄起平收”,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二声);其次,上下联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且结构相称内容相关。、上联中“孝心似籽”主谓短语,并用了比喻修辞;下联应该对“敬老如花”也是主谓短语,也是运用了比喻修辞;且“孝心”对“敬老”符合“孝亲敬老”的主题。根据上联中的“心里种”偏正短语,下联应对“脸上开”,也是偏正短语。且“心里”对“脸上”一个表现在内,一个表现在外;并且“开”是一声,是平声韵,符合做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韵的要求。故下联为:敬老如花脸上开。四、写作能力(40分)11.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许多故事,让我们记忆中许多难忘的时刻变为永恒。它给你的也许是惊喜与快乐,惭愧与难堪,失意与痛苦,误解与苦恼……总之,它承载了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成为你人生永久的怀念。请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