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_第1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_第2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_第3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_第4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提议书(格式)项目名称: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和监控技术提议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二〇一〇年十月九日

项目概况表项目名称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和监控技术经费需求(亿元)其中国拨(亿元)实施周期3(年)□重大项目■关键项目所属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口和健康□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和其它社会事业项目和《纲要》衔接性□明确列入《纲要》农业领域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优先专题和公共安全领域生物安全优先专题□基础属于《纲要》领域优先专题范围□其它(请说明)项目和重大工程、重大装备、行业关键业务工作或引进消化吸收项目标结合性□是现代农业“十大行动”工程关键配套技术□没有明确依靠工程□其它(请说明)项目和部门(地方)科技需求衔接□需求提出单位:农业部渔业局□其它(请说明)创新类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完成时应用类型■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局部试点示范■较大范围推广应用项目组织单位提议牵头组织单位提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其它组织单位提议:(列前五个)

编写说明1.项目提议应符合《国家中长久科学和技术发展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关键领域及其优先专题任务,支撑实施最新或国家重大战略布署,并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措施》要求立项要求。2.各相关部门、地方及相关单位结合本行业、当地域等发展需求,提出项目提议,正式行文并同时经过科技部门户网站(.)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报送科技部。3.报送项目提议书时,应一并附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概算申报书》。

一、项目立项必需性及需求分析(一)项目立项必需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渔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标成就。,水产品总产量5290万吨,占全球渔业产品总量1/3,其中养殖产量超出3593万吨,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出捕捞产量国家,渔业人口2070万人,劳动力1300万人,占中国农业人口2%,渔业劳均收入达9540元()。渔业快速发展,不仅为中国市场提供了品种繁多、数量充盈水产品,也为国外市场提供了优质水产品。水产品对外贸易出口额由1980年3.6亿美元增加至93.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额30.2%,成为实现农业“走出去”战略领头羊,多年位居农产品出口首位。然而,多年来伴随环境不停恶化,和生产者在生产中不顾环境容量和本身技术条件,盲目追求高产,造成多种疾病频繁发生,乱用药成为普遍现象。另外,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新型替换渔药和疫苗研发滞后,针对性诊疗方法少。另外,良种覆盖率低、饲料技术落后、养殖水域本身污染等也全部对水产品质量产生了不一样程度影响。多年来,国际、中国市场发生一系列质量安全事件,不停暴露出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微弱步骤。入世至今,中国相继碰到了氯霉素、恩诺沙星、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甲醛、贝毒等近十种有毒有害物质、包含虾、鳗鱼、斑叉、贝类、紫菜、淡水活鱼、龙头鱼、河豚鱼等十多个关键养殖品种质量安全事件。这些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水产品形象和加工贸易企业利益,更造成养殖渔民收益受损,中国市场价格下滑。水产品质量安全背后深刻反应着我们在养殖环境、养殖方法、良种选育、病害防治、养殖用药、饲料生产和标准制修订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近期“三鹿奶粉事件”引发国家领导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强化源头管理和规范投入品管理再次被大家提到议事日程。此时开展《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和监控技术》研究含有十分关键意义:1.符合《国家中长久科学和技术发展计划纲要》确定关键领域及其优先专题布署《纲要》指出,要把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作为中长久发展目标,下决心处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瓶颈问题。在“农业”领域明确提出要“关键研究开发安全优质高效饲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创制高效特异性疫苗、高效安全型兽药及器械,开发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预警监测、检疫诊疗、免疫防治、区域净化和根除技术,突破近海滩涂、浅海水域养殖和淡水养殖技术,发展远洋渔业和海上贮藏加工技术和设备”等优先专题研究。在公共安全关键领域及优先专题中,也将生物安全列入优先发展专题,关键研究快速、灵敏、特异监测和探测技术,化学毒剂在体内代谢产物检测技术,用于应对突发生物事件疫苗及免疫佐剂、抗毒素和药品等。同时,中央“一号文件”\o""《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主动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首次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关键,农业部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中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作为关键。本项目是落实国家科技发展纲要,落实科技部《“十一五”农村科技工作指导意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主动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推进农业部“十大行动”计划,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产业健康可连续发展关键基础和共性研究,对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业健康和可连续发展含相关键意义。2.是实现现代水产养殖业连续发展需要过去30余年,在中国“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战略指导下,中国渔业走出了一条含有中国特色渔业发展道路,在规模和总量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因为增加方法粗放,基础研究无法跟上快速发展需要,也产生了部分制约产业可连续发展不利问题,目前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一是养殖设施设备落后、生产可控程度不高,养殖清洁生产意识淡薄,养殖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造成养殖病害频繁发生;二是缺乏高效、专用渔药和相关防控技术,养殖厂家普遍存在盲目使用药品问题,忽略养殖休药期要求,造成水产品药残超标,直接面临市场准入难关,同时也影响到产品深加工开发和出口贸易;三是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不健全,缺乏水产品由鱼池到餐桌过程中质量监控技术,缺乏对渔用药品代谢和残留规律系统性研究,对产品安全储运技术及产品全程质量跟踪和溯源技术研究也几近空白;四是环境质量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现有标准指标体系及标淮限量值和产品质量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标准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直接影响着相关管理工作科学性和政府公信力。所以,组织实施“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和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是处理制约中国主导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关键技术问题,是集成中国外优异技术,实现水产养殖从单纯产量型到质量效益型转变重大迫切需求,对保障中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可连续发展,提升产出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增强水产品质量控制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部含有重大意义。3.是国家发展战略和处理“三农”问题需要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资源更为稀缺,仅为世界人均耕地47%。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极大地受到耕地资源限制。同时,以耕地资源引出食物安全问题直接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现在易于开发耕地资源和畜牧资源已基础上得到了较有效开发,以后能用于深入挖掘和开发将是海洋和内陆水域资源。中国用占世界9%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1%人口,水产品所做贡献不能忽略。我们不仅处理了吃鱼难问题,更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主动贡献。渔业生产,既不和粮食争耕地,又不和畜禽争草场,对缓解人多地少矛盾、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全部含相关键战略意义。4.是提升水产品国际竞争力需要水产品国际贸易为推进渔业结构调整、转变渔业增加方法、提升渔业附加值、增加就业和渔民收入、提升渔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关键贡献。然而多年来,伴随中国外水产品质量安全卫生重视,部分潜在影响原因逐步浮出水面,水产品安全卫生突发事件不停:1996年,欧盟以监管体系不完善和产品卫生问题为由,开始对中国贝类产品实施禁运,至今仍未开放;美国也因中国贝类卫生管理和其管理标准不符而限制进口中国贝类;“养殖淡水产品中孔雀石绿事件”、“对虾氯霉素事件”等造成相关产品出口一度停滞,影响到出口创汇。总结这些事件根源,关键是因为渔药、饲料等投入品存在安全隐患造成,所以开展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和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5.是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支撑能力需要多年来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给和了充足重视,渔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基础和技术积累方面和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全球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和水产品市场竞争日益猛烈严峻形势下,和新阶段中国现代渔业发展对标准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是标准基础研究微弱。比如部分药品药效、毒理和安全性等指标缺乏研究基础,使用方法用量、休药期、残留限量和检测方法等缺乏技术支撑,影响到这类标准制订工作。二是标准配套性和实用性不强。以检测方法标准为例,农业部235号公告中相关水产品18种限用药品现在仅有3项有检测方法标准,不得检出29种药品仅有检测标准14项,还有11项未列入制订计划,禁用适合水产品24种药品,有8种没有检测方法;海洋生物毒素还仅能以生物法检测,无一正确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持久性污染物检测方法除多氯联苯、苯丙芘外大多空白、部分病原微生物和病毒还缺乏分离检验技术;有害重金属还仅停留在测定总量水平上,缺乏形态、价态分析技术。而仅有标准方法也存在着方法单一、灵敏度低、前处理方法落后、效率低下问题,已成为制约相关研究和水产品监控工作瓶颈。本项目标实施,不仅对完善水产品标准体系,规范投入品市场全部将起到关键作用。总而言之,经过“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和监控技术”项目标实施和关键技术攻关,对全方面了解中国淡水养殖业投入品总体情况和对水产品质量可能造成潜在危害,养殖产业总体发展将起到主动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一是全方面了解中国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基础情况,对推进水产养殖生产方法转变,提升养殖技术、产品质量,增强水产投入品质量意识;二是加紧提升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消费信心,扩大中国外消费市场;三是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提升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关键竞争力。所以,开展“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和监控技术”研究是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是为全方面提升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实现整体产业升级和可连续发展重大行动,是现阶段十分迫切任务。(二)项目实施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1.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研究结果经过对养殖投入品安全评价,可确保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水产品质量公信度,增加养殖产品经济价值,增加出口创汇,从而可产生巨大经济效益。首先,可全方面提升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中国产品畅销、出口产品通畅。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虾、鳗鲡、大菱鲆曾在中国消费不畅,长久以来出口也受到巨大障碍。中国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业出口总额30.2%,出口额达93.6亿美元。伴随项目标完成,对潜在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全方面评价,能够全方面改善主导养殖品种质量安全,大大提升水产品竞争力,进而提升出口总量、拓展新国际市场,使水产品出口额增额空间在20亿美元以上。另外,经过开展本项调查研究,为建立环境质量控制规范、养殖投入苗种质量规范、优质安全饲料标准、渔用药品使用技术规范、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平台等提供大量基础数据,完善水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将为全国水产养殖单位进行健康养殖起到主动指导作用。上述规范推广应用,可提升养殖成活率、提升饲料产品合格率、正确使用绿色安全药品、全方面提升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和素质;包含养殖品种100多个,估量该技术结果带来经济效益达100亿元以上。2.社会效益分析在社会效益方面,项目标实施除了针对三聚氰胺提出了应急性研究,也首次对淡水养殖业投入品进行全方面调研,全方面了解三聚氰胺等高危化学品在淡水养殖业投入品中使用情况,并进行安全评定。这对政府、国民消费者了解水产品质量安全,正确调控水产品质量安全全部含相关键现实意义。和此同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共性技术进行了全方面研究,将提出影响养殖产地环境及水产品质量关键环境因子种类及其基准水平,建立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和评价评定方法、水产养殖产品和投入品质量安全控制和评价技术、药品残留控制和合理使用技术等研究结果,建立较为完备监控技术体系,为消除未来可能出现食品安全事件隐患,为政府管理决议提供依据,提升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信心,提升出口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改变中国水产品出口屡受绿色壁垒限制窘境,确保水产业健康连续发展,将可产生重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二、项目目标及关键任务(一)关键目标(项目目标涵盖范围要和项目名称相对应;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考评;其目标在3~5年内能够完成。)1.总体目标针对现在养殖水产品中安全卫生隐患突出,突发事件不停,养殖过程投入品使用不规范及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问题,本项目以摸清养殖水产品污染“家底”和建立养殖水产品安全监控体系为目标,从养殖过程和产地环境重大和紧迫处理技术瓶颈问题入手进行研究。建立和完善急需检测技术,摸清水产品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现实状况;查清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养殖环境因子种类及其基准水平,建立养殖环境质量评价、评定方法;建立养殖投入品安全评价技术,对关键危害原因进行风险评定;建立淡水养殖业投入品质量信息平台和追溯体系,实现主导品种标准化生产。项目实施将支撑建设中国新型水产养殖标准化生产模式,提升中国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中国水产养殖业整体实力和养殖产品国际竞争力。2.具体考评指标(1)建立不一样投入品、水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测和确证技术并形成标准;建立淡水养殖业投入品、水产品、环境中污染物和微生物检测技术40项以上,形成检测方法标准草案35项以上。(2)研究提出不一样淡水养殖业投入品、水产品和环境中三聚氰胺、有害污染物、有害微生物、药品残留等限量标准提议值10项以上。(3)研究取得环境、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在养殖水产品中传输规律及其在关键养殖水产动物体内蓄集和代谢规律;摸清养殖关键药品和激素类添加剂等在关键水产品养殖环境污染物在经典养殖生物中传输规律和机理,选择性建立污染物生物富集和代谢动力学模式;系统查清影响水产养殖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污染物种类、浓度水平及分布规律,摸清水产品养殖环境污染物在养殖生物中传输规律和机理,建立污染物生物富集和代谢动力学模式,完成水产养殖过程中关键环境污染物在关键养殖品种中富集、代谢规律;揭示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和诺瓦克病毒多样性分子基础和传输机制,在分子水平说明二者分布和动态改变规律。完成研究汇报20项以上。(4)完成三聚氰胺、抗生素、激素、微生态制剂、掺杂使假投入品和杀虫剂(菊酯、甲醛)、水质改良剂等投入品风险评定研究汇报10项以上;建立一套较为完善水产品养殖环境污染物检测分析和评价方法,完成水产品养殖产地环境质量风险评价研究汇报2~3项;完成水产品中有害微生物风险评定汇报2项以上,提出水产品安全风险评定准则和应用指南各1个。(5)查清投入品中禁用抗生素、激素和菊酯、甲醛等杀虫剂高危化学品获取路径、使用方法,完成大宗养殖鱼类苗种、渔药、饲料及添加剂、水质调整剂、微生态制剂等投入品和产地环境质量现实状况及风险评定汇报6~10个。(6)研究完成水产养殖产地环境质量调查和管理规范或标准草案3项、渔用药品及淡水养殖业投入品使用技术规范草案10项以上。(7)建立水产品和渔用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数据库1个,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数据库1个,建立产业链信息采集、分析、公布平台;开发基于混合条码技术渔业产品数字化管理平台软件1套,并在部分养殖企业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进行数字化管理试点。(8)发表论文120篇,取得专利5项以上,培养学术带头人20人、科研骨干200人,培养硕士60名。(二)研究和开发任务和内容本着突出关键、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标准,紧密围绕水产养殖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质量安全、渔业增产和渔民增收四大需求,抓住严重制约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领域关键、难点问题,从中国主导养殖种类健康养殖模式和产品安全保障为切入点,从五个方面设置了本项目标研究内容。第一是对现在中国强烈关注“三聚氰胺”残留在水产养殖过程现实状况进行全方面调研,研发关键检测技术并进行风险评定,设置课题2个;第二是对影响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投入品和产地环境进行深入调研,对影响养殖水产品安全关键隐患进行安全评价,设置课题3个;第三是对现在制约水产品安全卫生工作投入品和产地环境关键检测技术进行研发及标准创制,设置课题4个;第四是对养殖过程关键安全卫生影响原因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定,设置课题3个;第五是建立养殖投入品追溯管理和质量信息平台,设置课题3个。课题总数为15个,具体课题设置以下。1.养殖水产品及投入品中三聚氰胺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定本课题针对中国淡水养殖业投入品中存在违规使用三聚氰胺,潜在安全卫生隐患严重等问题,从保障食品安全和健康养殖入手,研究水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技术,跟踪检测水产品及渔用饲料等投入品中三聚氰胺残留,摸清三聚氰胺在水产品及淡水养殖业投入品中污染现实状况,并研究其在关键养殖水产动物体内蓄积、代谢和消减规律。课题1:养殖水产品及投入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技术研究及风险评定检测技术是工作开展基础,养殖投入品中三聚氰胺现实状况不清是制约工作开展关键问题,本课题将研发水产品及养殖投入品中三聚氰胺残留检测技术,摸清现在养殖投入品中三聚氰胺污染现实状况,对其风险进行评定。关键研究内容(1)对三聚氰胺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建立水产品和渔用饲料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和确证方法;(2)在调研基础上,对水产品、渔用饲料和饲料原料等投入品中三聚氰胺残留污染现实状况进行全方面普查,摸清三聚氰胺在水产养殖领域违规使用和残留现实状况;(3)对现在水产品和养殖投入品中三聚氰胺污染现实状况和影响进行风险评定。考评指标(1)建立水产品和渔用饲料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和确证方法,形成检测方法标准草案2~3项;(2)建立水产品和渔用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数据库,完成三聚氰胺在水产品中风险评定研究汇报;(3)发表论文3~5篇,培养硕士2~3名。课题2:三聚氰胺在关键养殖品种体内代谢动力学和消减技术研究针对现在养殖水产品中三聚氰胺危害现实状况不明,潜在安全卫生隐患严重等问题,从保障食品安全和健康养殖入手,进行三聚氰胺在关键养殖水产动物体内代谢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探讨其在水产动物体内消减技术,建立养殖水产品中三聚氰胺限量标准。关键研究内容(1)以关键养殖品种对虾、鲆鲽鱼、鳗鱼、大黄鱼、罗非鱼、鲈鱼、鲤鱼等为研究对象,进行三聚氰胺在养殖水产动物体内蓄积和代谢规律研究,研究探讨水产品中三聚氰胺残留消减技术;(2)研究三聚氰胺在环境、饲料、养殖水产品生产链中传输及其在水产品中代谢和残留消除规律,对水产品中三聚氰胺残留进行毒理学评价,尝试建立水产品中三聚氰胺限量标准;(3)研究三聚氰胺对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影响,建立饲料中三聚氰胺限量标准。考评指标(1)建立水产品和不一样养殖品种渔用饲料中三聚氰胺限量标准草案2~3项;(2)研究取得关键养殖水产动物体内三聚氰胺积累和残留规律4~6项;(3)研究取得环境、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在养殖水产品中传输规律。(4)发表论文5篇以上,培养硕士3-5名。2.淡水养殖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现实状况调查和安全评价养殖环境质量和养殖过程中使用投入品直接关系到水产品质量和安全。中国水产养殖对象多达100余种,地域宽广、环境多样,养殖过程中投入品众多而复杂,存在潜在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课题拟将分区域、分对象、分产业步骤地对水产养殖中饲料、添加剂、渔药、苗种等投入品和环境污染物进行广泛调研。意在掌握中国水产养殖品种投入品种类、使用方法、使用量和使用效果,了解存在关键问题和隐患,分析养殖投入品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为建立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课题3:关键海水养殖品种投入品普查和安全评价针对中国海水养殖过程中投入品苗种、饲料、添加剂、渔药等进行调查,了解沿海养殖区域关键养殖品种投入品品种、使用量、使用效果,及其对水产品质量影响。依据普查结果对苗种、饲料、添加剂、渔药等投入品进行安全性评价。关键研究内容(1)按南北地域对养殖对虾、石斑鱼、军曹鱼、大黄鱼、鲆鲽类、刺参、花鲈、黑鲪、真鲷、河豚、六线鱼、卵形鲳鲹等中国海水养殖关键品种投入品种类、使用方法、使用效果进行调查。按养殖品种、养殖步骤、形成投入品调研汇报。(2)经过对苗种进行追踪监测,摸清大规模苗种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掺杂使假情况和常见药品和高危化学品;定点、定种,对其苗种和养成全过程进行药品残留监测,分析苗种药品残留对后续养成期生长和产品质量安全影响。(3)对中国关键海水养殖品种关键投入品—饲料及其添加剂品种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饲料成份和质量,检验饲料中可能存在禁用渔药、添加剂或其它有害物质。(4)调查总结微生态制剂品种、使用方法、使用量和使用效果;分析主体菌株对养殖微生态特征调控作用,和掺杂菌株对产品质量安全不利影响。依据调查分析,利用风险分析理论对关键微生态制剂进行安全性评价。(5)掌握禁用抗生素、激素和菊酯、甲醛等杀虫剂高危化学品获取路径,从养殖动物生理学、毒理学、行为学和生长、成活、养殖效益等方面评价其危害程度,并进行对人风险性评定。考评指标(1)完成中国海水养殖投入品调研汇报3~5项。(2)查清投入品中禁用抗生素、激素和菊酯、甲醛等杀虫剂高危化学品获取路径、使用方法和对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完成上述高危投入品风险评定汇报3~5项。(3)查清苗种携带抗生素种类、残留时间和对后续养成期生长和产品质量安全影响。(4)完成微生态制剂主体菌株和掺杂菌株对养殖微生态特征作用和对产品质量安全影响。(5)编写中国海水养殖投入品使用技术规范草案;发表论文10篇以上,培养硕士5名。课题4:大宗淡水养殖品种投入品普查和安全评价中国大宗淡水养殖品种投入品品种繁多,基础研究微弱,安全性评价体系缺乏,监管体系不顺畅,掺杂使假现象普遍,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研究对人体健康有不良作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规律及残留限量,对渔用投入品进行全方面根本普查,了解养殖投入品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养殖生态环境安全影响和存在关键问题和隐患,并进行安全性评价,为制订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法提供科学支撑。关键研究内容(1)分不一样区域,对中国淡水养殖鲢、鳙、草、鲤、鲫、鳊、鳜、罗非鱼、斑点叉尾鮰、鲟、黄鳝、淡水虾、河蟹、龟鳖等关键品种投入品种类、使用方法、使用效果进行调查。按养殖品种、养殖步骤、形成投入品调研汇报。(2)对中国大宗淡水养殖品种全部投入品进行安全评价,关键评价苗种(掺杂使假、药品残留等)、饲料(添加抗生素、激素、添加剂及其重金属等)、限量使用渔药、高危化学品、微生态制剂等投入品,分别形成评价汇报。(3)调查研究限量使用渔药、重金属(如镉、锌、汞、铅、砷、铬)和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二噁英、苯并芘)等在养殖动物体内残留规律、残留限量和残留安全性评价。考评指标(1)完成大宗淡水养殖品种苗种、渔药、饲料及添加剂、水质调整剂、微生态制剂等投入品调查汇报3~5项。(2)提出大宗淡水鱼饲料中和养殖动物体内抗生素、添加剂、激素和重金属(如镉、锌、汞、铅、砷、铬等)、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二噁英、苯并芘)安全限量提议值。(3)分别评价苗种、渔药、饲料及添加剂、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投入品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提交安全评定汇报5~10项。(4)发表论文10篇以上,培养硕士5名。课题5:养殖环境质量调研和安全评价水产品养殖产地环境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水产品质量安全。因为种种原因,水产养殖环境质量标准制订方面基础性研究工作严重滞后,造成对环境污染物给水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认识不清,给产地环境质量管理带来困难,并成为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本课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养殖环境质量调研,全方面掌握水产品养殖环境质量情况,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建立环境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体系,为水产品养殖环境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关键研究内容(1)对水产品养殖主产地进行有毒、有害污染物现实状况调查。关键对池塘水体和底泥进行抗生素、重金属、激素、有机污染物等高危投入品定量检测。(2)经过试验生态学和毒理方法,进行敏感污染物生物效应试验。分析高危化学品对养殖环境产生富集、生态失衡和对养殖对象产生生物富集、代谢和传输、毒理、生长抑制和产品质量安全等副作用;进而经过水产品食物传输,对高危化学品残留进行风险评定。(3)水产品养殖环境指标污染物筛选、安全基准及监测技术研究。进行水产品养殖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及风险评价体系及安全预警预报技术研究。(4)水产品养殖产地环境现实状况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评定。(5)水产品养殖产地环境风险甄别和类型划分。考评指标:(1)系统查清影响水产养殖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污染物种类、浓度水平及分布规律,完成水产养殖产地环境质量现实状况及风险评定汇报3~5项。(2)建立一套较为完善水产品养殖环境污染物检测分析和评价方法。完成水产品养殖产地环境质量风险评价研究汇报2~3项。(3)摸清水产品养殖环境污染物在养殖生物中传输规律和机理,建立污染物生物富集和代谢动力学模式。(4)建立水产品养殖产地环境评价和预警预报方法体系,尝试业务化预警预报。(5)发表论文10篇以上,培养硕士5名以上。3.关键危害成份关键检测技术研究及标准创制本课题针对中国水产养殖产地环境、饲料、苗种、药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缺乏、标准不全,制约安全卫生工作开展现实状况,建立急需关键检测技术,为水产品安全卫生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课题6:养殖产地致污环境因子甄别技术研究及基准标准研究本课题针对中国水产养殖产地环境安全性危害原因研究中不足或部分空白,筛选经环境介质传导给养殖生物关键污染因子,甄别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组成威胁或存在隐患致污环境因子,构建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产地环境质量保障技术体系。关键研究内容(1)针对多年影响水产品出口或中国消费部分热点污染物(如氯霉素、孔雀石绿、硫丹),和部分潜在危害因子(如己烯雌酚、甲基睾丸酮、甲醛、氯丹、三氯杀螨醇),研究其在养殖产地环境中检测方法。(2)研究水产养殖产地环境质量调查方法、评价技术和风险分析方法。(3)研究水产养殖产地环境质量等级划分、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技术。(4)研究地理标志水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认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关键考评指标(1)筛选、试验并建立污染危害因子残留检测方法6-9项:包含养殖水体中孔雀石绿、甲醛、氯霉素等残留浓度检测方法2-3项,沉积环境中己烯雌酚、甲基睾丸酮、甲醛、硫丹、氯丹、三氯杀螨醇等残留量检测方法4-6项。(2)起草并形成水产养殖产地环境质量调查和管理规范或标准草案3项:①水产养殖产地水质调查采样技术规范草案,②水产养殖产地沉积环境质量调查采样技术规范草案,③水产养殖产地环境质量分级标准草案。(3)发表研究论文10篇或以上,培养硕士5-6名。课题7:水产养殖饲料中有害物判定、检测技术研究及标准创制针对中国水产养殖饲料中有毒有害成份检测标准缺乏、检测技术不完善问题,研究水产养殖饲料中化学污染物、霉菌毒素、违禁添加物等关键有害物质多残留高效检测技术,创制急需检测技术标准。关键研究内容(1)研究水产品及饲料中阿散酸、洛克沙胂、激素等违禁添加物多残留高效确证性检测技术,建立检测方法标准。(2)研究水产饲料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建立检测方法标准。(3)研究水产饲料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农药残留等化学污染物多残留高效确证性检测技术,建立检测方法标准。(4)研究砷、镉、汞等重金属形态检测技术,建立检测方法标准。考评指标(1)建立水产养殖饲料中阿散酸、洛克沙胂、10种激素残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残留确证性检测技术,209种多氯联苯、16种多环芳烃残留气相色谱/质谱多残留确证性检测技术,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砷、镉、汞形态检测技术。制订水产养殖饲料中有害成份判定和检测技术标准10项以上。(2)提出水产养殖饲料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阿散酸、洛克沙胂、砷、镉、汞最大限量标准提议值。(3)发表论文8篇以上,培养硕士6名。课题8:水产食品和饲料中生物(危害)因子分子检测技术研究以水产品和水产饲料为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新技术,发掘水产品中关键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诺瓦克病毒特异性分子标识和转基因原料、产品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快速、特异、灵敏检测判定方法,并对其流行变异规律和致病微生物在海洋食品中富集量地域性、季节性改变特点进行监测,为地域性致病微生物防御策略制订提供理论依据,为确保中国水产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中国食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关键研究内容(1)发掘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诺瓦克病毒特异性分子标识和靶点,建立特异、灵敏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快速复合检测方法。(2)采取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新理论和新技术,以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和诺瓦克病毒为关键对象,建立海洋食品中关键致病微生物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技术。(3)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等检测水产饲料和水产品中转基因作物外源基因,进行水产饲料及原料转基因检测技术研究,建立检测方法。关键考评指标(1)取得含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诺瓦克病毒特异性检测标识。(2)揭示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和诺瓦克病毒多样性分子基础和传输机制,在分子水平说明二者分布和动态改变规律。(3)建立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和水产饲料及原料转基因检测技术,创制检测方法标准2项。(4)发表研究论文5篇或以上,培养硕士3-5名。课题9、水产养殖中药品残留检测技术研究针对现在养殖过程中渔用药品使用隐患严重,药品残留检测方法不全,制约监控和研究工作开展现实状况,从添补现在中国水产品中禁用和限用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和标准空白入手,研发正确定量、多残留检测技术及方法标准,使中国在此领域监控水平和国际同时。为进出口水产品安全监测、预警和控制提供必需技术支持,提升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关键研究内容(1)研究建立水产品中盐酸多西环素、阿苯达唑、氟甲喹、苯唑西林(苯唑青霉素)、地美硝唑、苯甲酸雌二醇、甲硝唑、苯丙酸诺龙、丙酸睾酮、胺苯砜、呋喃苯烯酸钠、硝基酚钠、硝呋烯腙、毒杀芬(氯化烯)、林丹、洛硝达唑、酒石酸锑钾、锥虫砷胺等药品残留及其代谢物检测方法和确证方法并形成标准草案。(2)建立养殖环境中溴氯海因、戊二醛等消毒剂检测技术并形成标准草案。(3)研究建立水产品中抗生素类、激素类多残留检测方法并形成标准草案。关键考评指标(1)建立药品残留检测技术15项以上并标准草案。(2)建立多残留检测方法2~3项,同时检测15种以上药品残留。(3)发表论文5~8篇,培养硕士2~3名。4.水产养殖关键投入品毒理及代谢动力学研究针对中国水产养殖过程中投入品质量安全隐患众多,标准制订缺乏基础研究支持,和养殖过程中投入品使用不规范问题,对现在关键水产养殖动物危害关键病原和常见药品进行药理、毒理和药效等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研究关键污染物在养殖水体中安全限量和水质改良剂合理使用技术,为水产养殖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课题10:水产养殖中药品安全性评价及残留限量标准研究本课题针对中国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合理用药或滥用药现象突出,水产品中药品残留合格率低、安全隐患严重等问题,对现在危害中国关键水产养殖动物关键病原和常见药品进行药理、毒理和药效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建立甲砜霉素、盐酸多西环素、喹诺酮类、磺胺类、甲醛、阿维菌素安全使用技术,为水产养殖科学用药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关键研究内容(1)研究喹诺酮类、磺胺类、、盐酸多西环素、盐酸沙拉沙星、甲醛、甲砜霉素等给药剂量、给药方法、温度、种属等关键因子对药品在水生动物体内代谢和残留影响,确定药品在动物体内靶组织、残留标示物,建立可食组织中药品残留量估计模型,开展药品残留风险评定研究,经过膳食营养调查和暴露评定提出养殖水产品药品残留限量指标。(2)研究水产动物体内阿苯达唑、吡喹酮、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及代谢物药品代谢动力学、残留消除规律、最高残留限量及休药期,制订其合理使用技术规范。(3)研究药品对水产常见致病菌体内外抑菌作用,复制关键疾病感染疾病模型,建立药代-药效模型,说明影响药品代谢分子机理和极限存留时间,建立药品残留控制和安全使用技术。(4)进行水产养殖过程药品残留本底调查,研究药品残留对养殖动物肠道、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特定微生物结构、数量、定植抵御力和耐药性影响,查清药品经过生殖繁育等路径向养殖动物体内富集、迁移、转化路径,建立药品残留安全评价模型。考评指标(1)完成盐酸多西环素、盐酸沙拉沙星、喹诺酮类、磺胺类、甲砜霉素、盐酸多西环素、阿苯达唑、吡喹酮、阿维菌素等药品比较代谢和残留动态研究,制订其在水产品中残留限量标准,建立药品安全使用技术规范。(2)进行阿维菌素、甲醛、溴氯海因、戊二醛等渔药在养殖环境中残留限量、休药期及其对产品风味、质地、安全影响机制研究,提出水产养殖药品残留风险评定汇报。(3)发表论文20篇以上,培养硕士8名。课题11:激素类添加剂代谢动力学和代谢产物毒理研究本项目针对中国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为增加产量,使用激素类添加剂如甲基睾丸酮、已烯雌酚等用于促进生长,而这些激素类添加剂在水产品中代谢动力学和代谢产物毒理研究相当缺乏、安全隐患问题严重,为此需开展其在水产品中残留规律、代谢动力学和代谢产物毒理研究,分析食用含激素类添加剂水产品对人类危害性,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关键研究内容(1)开展不一样生长久罗非鱼、乌鳢、甲鱼等水产品中甲基睾丸酮、已烯雌酚残留检测,探明成鱼是否仍存在激素类添加剂,分析其残留在不一样时段不一样组织中分布规律。(2)开展罗非鱼、乌鳢、甲鱼等甲基睾丸酮、已烯雌酚代谢规律研究,研究在不一样养殖规格、不一样水温条件下药代动力学及其残留消除规律。(3)开展激素类添加剂代谢产物毒理研究,分析其对人类危害性,以小白鼠为试验材料,模拟添加不一样浓度甲基睾丸酮、已烯雌酚,研究不一样时段、不一样组织中小白鼠中甲基睾丸酮、已烯雌酚毒理和危害性。考评指标(1)取得不一样生长久罗非鱼、乌鳢、甲鱼等甲基睾丸酮、已烯雌酚残留分布规律;(2)取得不一样养殖规格、不一样水温条件下激素类添加剂药代动力学。(3)模拟添加不一样浓度甲基睾丸酮、已烯雌酚,取得激素类添加剂在小白鼠中不一样时段、不一样组织代谢产物毒理特征,分析人类食用水产品危害性。(4)发表论文10篇以上,培养硕士4-6名。课题12:关键环境污染物在水产养殖品种中富集规律和代谢动力学研究本项目关键针对现在水产养殖环境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挥发酚、阿散酸、洛克沙胂和汞等关键环境污染物和养殖过程中常见水质改良剂等在水产品中富集、残留和存在安全隐患,研究其富集和代谢规律,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提出关键污染物在养殖水体中安全限量和水质改良剂合理使用技术,为水产养殖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关键研究内容(1)研究水产品中多氯联苯在贝类、代表性海水养殖鱼类中富集规律、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2)研究水产品中苯并芘在鱼体内富集和代谢规律。(3)研究贝类、海水鱼类在不一样养殖环境中重金属汞在其体内富集规律,分析违规使用汞制剂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并进行安全性评价。(4)研究挥发酚、阿散酸、洛克沙胂在淡水鱼中富集、代谢及消除规律。(5)研究水产养殖中常见水质改良剂(硫酸铜、含铝化合物等)在鱼体内富集和代谢规律,对水产品品质影响和安全性评价。考评指标(1)完成水产养殖过程中关键环境污染物在关键养殖品种中富集、代谢规律,提出水产养殖环境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阿散酸、洛克沙胂、汞、挥发酚等关键环境污染物限量要求;(2)提出硫酸铜、含铝化合物等常见水质改良剂合理使用技术。(3)发表论文10篇以上,培养硕士3-4名。5.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研究和建立课题13:水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危害原因风险评定系统研究和建立本项目针对中国急需建立海产品副溶血弧菌、即食水产品单增李斯特菌及水产品中甲醛等限量标准,依据CAC风险分析标准,经过其开展其本底含量监测和风险评定研究,撰写危害原因风险评定汇报,提出其限量标准提议和水产食品安全风险评定准则和应用指南。关键研究内容(1)海产品(贝类、对虾)Vp、即食水产食品单增李斯特菌风险评定研究。开展海产品Vp、即食水产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水平本底调查和风险评定研究,取得基础数据,并提出限量标准(提议)和风险评定汇报;(2)水产品中甲醛风险评定研究。开展水产品(鱼、虾、蟹、贝)甲醛本底水平调查和风险评定研究,取得基础数据,进行暴露评定,提出水产品甲醛限量标准提议和风险评定汇报;(3)研究制订食品(水产)安全风险评定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关键结合上述食品安全生物危害原因和化学原因风险评定实践,结合CAC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标准,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定准则和应用指南包含食品中各类危害(有害微生物、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等)风险评定指南。考评指标(1)水产品致病Vp、即食水产品单增李斯特限量和水产品甲醛限量标准(提议)3个;(2)完成3个危害原因包含水产品Vp、即食水产品单增李斯特限量和水产品甲醛危害风险评定汇报;上报科技部和行业主管部门,为实施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提出水产品安全风险评定准则和应用指南各1个;(4)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5)培养硕士8人。课题14:水产品中质量安全监控数据库研究和建立本项目针对在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中,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原因相关中国外法律、法规及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标准不易得到情况,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数据库,在互联网上共享,服务于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关键研究内容(1)资料搜集:搜集国际食品法典和中国和关键贸易国日本、欧盟、美国、韩国等国家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水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生产操作规范等相关资料;(2)资料研究分析:对所搜集法律法规、标准及生产规范等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分类,确定不一样层次,并以此作为确定数据库基础框架结构依据;(3)数据库设计及建立:依据已确定数据库基础框架,设计数据库基础功效,设计开发出能在网络环境条件下方便灵活地进行数据输入、更新、查询、输出等功效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库。数据库录入文件格式应为WORD、PDF格式和压缩文件;(4)资料录入及互联网共享: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完善框架,并根据要求将已分类资料录入,完成数据库。数据库查询关键可根据以下方法查询:关键词、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全文任意字段等。将数据库安装到服务器上,可在外部环境下对数据库访问人员进行权限分级管理,分别为查询、全文查询、全文下载等,管理者可进行查询和对录入库内文件修改、补充,并不定时、不停地对数据库进行完善和补充,最终数据库能达成涵盖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法律法规。考评指标(1)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数据库性能指标数据库功效达成项目要求,其中查询方法达成可经过关键词、标准代号、标准名称查询等,查询结果可显示全文、关键指标和摘要,并达成查询快速、维护简便、界面友好美观。登录界面分级控制,便于数据库正式运行后对登录人员进行管理、限制。可按用户要求检索结果并打印输出,或将文件下载到用户磁盘上,供用户脱机浏览。(2)数据库收录入资料录入现行中国水产行业和食品卫生相关国家、行业标准中产品质量及相关安全卫生标准入库率达成99%以上、关键指标数据正确率达成100%,综合误差率小于1%。中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如质量法、标准化法、合格评定程序、市场准入相关要求等)入库率达成95%以上。国外相关标准、法律法规(CAC和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相关食品安全、市场准入、贸易方法等方面指南、规范、指令等相关资料原文入库率达成90%以上,关键指标数据正确率达成100%,综合误差率小于1%。(3)发表论文2篇以上,培养硕士2~3名。课题15:水产养殖全程数字化监管平台研究和建立本课题基于关键养殖品种养殖步骤分析和养殖者行为调查,研究养殖者质量安全投入意愿和质量安全管理运行机制,研究和开发供不一样主体使用全程信息管理系统,依靠养殖示范区建立全程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并针对现在中国无公害渔业产品认证纸质文档申报和审查成本高、效率低、不易检索、统计困难等弊端,以智能用户端为基础架构模式,研究和开发无公害渔业产品认证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关键研究内容:(1)广泛调查海水养殖主产区和淡水养殖主产区个体渔民安全养殖行为,建立养殖者对安全养殖行为投入意愿Logit计量模型,提出科学、完善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运行机制;(2)研究和开发关键养殖品种养殖步骤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行业公共信息(养殖环境标准信息、市场信息、宏观管理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研究和开发基于GML和EDI产业链信息交换、基于XML行业公共信息交换数据交换平台;(3)研究和开发关键品种基于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混合编码产地认证、产品标识、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等监管溯源信息系统平台,并在一个主产省选择试点企业进行应用示范;(4)研究行业主管部门对无公害渔业产品生产企业数字化管理内容需求和组织框架,开发无公害渔业产品生产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和以县-市-省-部级中心等主管部门为主体无公害渔业产品认证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5)研究全国无公害渔业产品监管体系组织框架和监管内容,开发无公害渔业产品监管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无公害渔业产品认证系统内部推广应用无公害渔业产品数字化管理系统。考评指标:(1)设计相关个体渔民和养殖企业安全养殖行为问卷调查表,建立养殖者对安全养殖行为投入意愿Logit计量模型,提出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运行机制;(2)建立产业链信息采集、分析、公布平台;开发基于混合条码技术产地认证、产品标识、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等产业链信息溯源技术;(3)建立产业链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区域性产业链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建立产业链养殖环境信息数据库、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产业链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建立产业链可追溯信息系统;(4)形成无公害渔业产品数字化管理平台软件一套,在无公害渔业产品认证系统内部选择一个省部分养殖企业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进行数字化管理试点,培训100名业务骨干;(5)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培养硕士3-5名。(三)项目标技术关键、技术难点、创新点1.项目标技术关键和技术难点(1)养殖水产品中投入品关键检测指标确实定,高效正确检测技术建立,全国范围内对养殖水产品及其投入品进行调研技术路线制订和统筹协调,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评价技术及风险评定方法。(2)水产品和养殖投入品中三聚氰胺等添加剂、有害污染物风险评定方法和实施方案。(3)快速和正确定量检测技术前处理技术和仪器设备选择和性能指标确实立,形态分析中萃取条件和试验平台建立,生物法检测中抗生素敏感菌株筛选和多残留检测中共性前处理方法确实定。(4)环境评价中环境限制性因子、选择性因子及综合性因子甄别及其选择,环境因子基准水平建立;水产养殖产地分类体系建立及其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分析评价。(5)养殖水产品及投入品中三聚氰胺等添加剂、有害污染物毒理学评价和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6)关键养殖生物关键疾病模型复制,药代-药效(PK-PD)模型建立,和药品安全使用技术。(7)水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数据库框架建立、功效确实定、检索技术及方法确实定;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信息链确实定及信息检索方法和内容建立,实现养殖过程全程追溯;2.创新点(1)首次对影响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投入品进行全方面调研和风险评定,摸清水产品中质量安全隐患,建立符合中国实际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评价技术及风险评定方法。(2)建立符合中国实际养殖环境评价技术,建立三聚氰胺等添加剂和有害污染物毒理学评价和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填补中国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技术基础。(3)在中国首次进行对影响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原因进行研究,在风险评定基础上建立含有自主技术产权关键有害物和污染物限量标准。(4)首次对养殖过程中关键药品、激素、微生态制剂等投入品和影响水产品安全性有害污染物进行毒理学评价和代谢动力学研究,对关键致病微生物进行风险评定;经过建立药代-药效模型,揭示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关系,制订实用性强给药方案。(5)研发关键有害污染物检测技术和正确定性、定量确实证技术,在常规仪器设备上实现高灵敏正确检测,建立含有自主知识产权快速筛选技术,检测方法标准填补中国空白。(6)建立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数据库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养殖水产品中从生产、流通到销售各个步骤关键点控制和信息集成,实现“从鱼塘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监控。(四)项目、人才、基地统筹计划人才是项目研究基础,企业是水产品安全生产载体,项目将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发挥产学研等各方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机制。经过项目标实施,可培养一支从事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才队伍,建立一批符合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示范基地,促进和带动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和可连续发展。项目完成后,估计可培养学术带头人20人、科研开发骨干200人,培养硕士60人。和此同时,将建立各类示范基地5个以上,培养高级企业技术骨干50人以上、技术推广骨干500人,经过本项目标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提升中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推进中国水产养殖业总体发展速度提升1~2个百分点。三、相关领域中国外技术现实状况、发展趋势及中国现有工作基础(一)相关领域中国外技术现实状况、发展趋势1.中国技术现实状况中国是渔业生产大国,水产品产量列世界首位,中国水产品总量可达5740万吨,渔业产值超出4980亿元,年水产品出口值约90亿美元,为中国农村稳定和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同时,也十分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现在,渔业总体发展方向也正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控制技术、养殖水环境调控技术、健康养殖新模式、安全用药技术、环境保护高效饲料研制、渔药和疫苗开发和质量安全管理等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关键技术逐步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1)水产养殖环境调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养殖环境中有毒有害污染物进行控制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内容,现在中国在水产养殖环境调控和对退化养殖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修复方面进行了研究。中国对水产养殖环境调控技术研究和应用关键包含三个方面,即物理调控、化学调控和生物调控。现在中国对水产养殖环境生物调控各个领域全部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结果,而且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水产养殖实践中。(2)环境保护高效人工饲料开发技术带动了养殖业健康高效发展。环境保护高效人工配合饲料技术开发应用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步骤。中国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比发达国家晚了近40年,,水产饲料产量增至880万吨(产值400亿元),占中国饲料工业总产量12.5%,产量年平均增加率高达17%,成为中国饲料工业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潜力最大产业。环境保护高效人工饲料开发技术带动了养殖业健康高效发展。(3)渔药安全使用技术和绿色药品开发日益引发重视。渔药安全使用技术和绿色药品开发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关键路径。中国渔药研究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展药品在水产动物体内代谢规律研究还不足时间,现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大黄鱼、对虾、河蟹等关键水产养殖品种研究模型,研究了土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等11种关键渔药在河蟹等9种水产主养动物体内药品代谢动物学参数,制订了对应最高药品残留量标准及其药品使用合理休药期。渔药安全使用技术和绿色药品开发日益引发重视,高效、安全、经济生物水产药品研究刚刚起步,生态安全生物渔药是未来水产药品发展方向之一。(4)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开始起步。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坚实基础。中国从“九五”后期到“十五”,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养殖水产品实际情况,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领域着重开展了三个方面研究,并取得显著进步。一是逐步健全和完善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技术标准体系。二是将HACCP标准引入水产养殖过程,进行中国关键养殖品种养殖过程危害原因分析,并建立了针对具体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危害控制指南,研究确定了具体养殖模式和养殖过程中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三是探索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技术,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实现数据获取、存放、分析,实现产品多个追溯模式,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初步实现了全程信息追溯。(5)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逐步成形。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伴随中国社会生产发展和整体技术进步正在逐步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逐步成形,多年来,以农业部为例,建立了一批国家(部)级和省市级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强化了水产品标准化工作,制(修)订了一批水产品质量标准和水产品检测技术标准,参考国际通例,开始实施水产品质量认证、产品抽查和部分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等。据不完全统计,到底,渔业系统含有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检测能力国家级水产品检测中心1个、部级检测中心17个,部级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8个,加入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省(市)级站24个,关键渔业生产省份均建立了省级水产品检测机构。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显著改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不过,伴随渔业生产快速发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也引发各方高度重视,孔雀石绿事件,大菱鲆硝基呋喃类事件,美国对我4种出口水产品采取尤其检测,全部从深层次暴露出中国水产品存在问题。因为中国基础工作开展不足,现在无法对水产投入品、渔业环境开展全方面排查,对其中毒理和代谢规律没有开展系统研究工作,对水产品中药残、食品添加剂、消毒剂、预处理用化学物质、生物毒素和微生物等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并引发中国外关注指标检测技术缺乏技术贮备。尤其是中国水产饲料工业起步晚,投入不足,研究基础微弱,饲料添加剂安全情况不明;养殖环境质量标准基础研究滞后,现有环境标准指标体系及限量值和产品质量限量存在一定差距,现在水产品中关键监控指标,在环境中是否存在缺乏基础研究;缺乏高效、专用渔药和相关防控技术,养殖厂家普遍存在盲目使用药品问题,造成水产品药残超标;缺乏对关键渔用药品、环境污染物和非法添加物代谢和残留规律系统性研究,忽略渔用药品休药期要求;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不健全,缺乏水产品由鱼池到餐桌过程中质量监控技术,对产品安全储运技术及产品全程质量跟踪和溯源技术研究几近空白。以上问题存在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严重制约了渔业可连续发展。2.国外技术现实状况世界其它国家水产养殖规模通常较小,但渔业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设施成套完善、产品质量高,尤其重视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针对养殖水域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国际上多年来在监测手段和技术方法上全部有了较大进展。对于常规水质指标,国际上已建立大尺度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和近海、湖泊在线监测技术。世界各国对有毒物质检测技术和有害物质残留量限量标准等研究全部很重视,在水产品质最控制技术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和人员,鱼类加工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体系较为健全。欧、美、加等发达国家和地域陆续制订了相关法规和标准,安全控制技术日臻完善。具体表现在:(1)重视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养殖技术发展日渐成熟,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严格控制。国外渔业发达国家水产养殖规模通常较小,不过技术水平高、系列成套、发展很快。以美国为例,美国养殖最具代表性品种为斑点叉尾鮰,其产量为41.5万吨,占美国淡水养殖产量83%。美国对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标准化及产业化发展很重视,从上世纪70年代起由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定时总结公布养殖技术资料,应用人工选育品系、标准化养殖模式、高性能绿色配合饲料及科学投饲技术,配套优异养殖设备、设施,重视水质调控,控制养殖水体排放,并经过建立严格药品使用要求、养殖防疫方法和明确卫生标准等,形成了一整套现代养殖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2)重视绿色药品开发、渔药安全使用技术和检测技术研究,严格监控水产食品质量安全。因为国外水产养殖业总体规模较小、养殖品种相对集中、在整个渔业中所占比重不大,其渔药研究表现出以下多个方面特征。第一,渔药研究所包含养殖种类较少,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鲑、鳟、鲶等多个关键养殖品种。第二,研究内容关键集中在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品效应学等应用基础理论方面,其中,药代动力学研究很透彻。第三,十分重视渔药规范使用技术研究,对渔药使用剂量、次数及休药期,对于渔药在水产动物体内残留限量全部有十分严格要求。第四,重视渔药对环境生态毒理学研究,关注渔药对水产动物、环境生态毒副作用,和渔药在环境中残余浓度、连续时间及在食物链中富集。第五,很重视水产食品质量安全,研究药品不一样层次检测技术,研制了多个药残快速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试剂盒,药品代谢产物残留确证技术,经过药残检测技术研究,加强对水产动物源性食品中药品残留监测和控制,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3)发挥渔用疫苗在水产动物疾病控制上主导作用,降低化学药品使用。国际上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展了鲑鱼气单胞菌菌苗研究和应用,美国于1975年率先开展了鱼类疖疮病疫苗商品化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国外已核发生产许可证并进行广泛应用渔用疫苗有33种。渔用疫苗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水产养殖中抗菌素等化学药品使用量。全球最早进行大规模工业化水产养殖挪威在渔用疫苗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4)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研究,水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得到应用广泛。伴随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国外在追溯手段方法上实现了多样化,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域基础上实现了从最终产品到生产过程全程溯源。欧盟水产品可追溯性体系研究和应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水产品可追溯标准(TraeeFish)从整个水产品生产流通链角度出发,于11月颁布了海打鱼生产流通链信息统计和养殖鱼生产流通链信息统计2个标准细则,制订建立了海打鱼产品和养殖鱼产品可追溯体系标准。细则对生产流通链各个步骤参与者,详尽规范了信息范围、信息建立、统计和传输方法,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能在最短时间内追溯到产品源头。3.中国外技术发展趋势因为工农业快速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同时新养殖技术和养殖方法、新加工技术应用,也对渔业投入品和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消毒剂也增加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不确定性。现在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环境污染物、渔用药品、添加剂等可能引发食品安全危害原因安全性基础研究。现在对危害物质富集规律、残留量,渔药代谢规律、安全限量,微生物限量标准等方面研究正在崛起,尤其是药品毒理、残留规律和病原微生物研究现在是食品安全关键研究热门课题和发展趋势。(1)重视产品中环境污染物、药品、添加剂等残留规律、毒性和安全限量研究,确保产品安全。现在养殖环境中污染物、养殖过程中药品使用种类越来越多,水产品加工过程中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现象时有发生,均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如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甲醛作为保鲜剂,使用禁用药品硼酸和硼砂作为增脆剂和防腐剂,为了增重超量使用磷酸盐作为保水剂等,这些现象在中国外均时有发生,而对于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在产品中残留规律、毒性现在均没有系统研究,也是造成现在国际贸易摩擦关键原因。以后这方面研究是食品安全研究发展趋势之一。(2)重视养殖水域生态环境调控,研究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降低药品使用。现在,水产养殖业正朝着优质水产品、清洁养殖绿色产业方向发展,环境友好水产养殖和生态调控技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首先,研究水域环境对养殖生物和产品质量影响,确保为养殖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条件,愈加重视研究水产养殖活动对水环境影响,确保在高效开展养殖活动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养殖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其次,开展药品防治、免疫防治和生态防治综合技术研究,研制含有“三效”(高效、速效、长久有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特点新型渔药及其制剂,改变现在普遍存在渔药药效低、疗效差、毒副作用大不利情况,降低药品使用。(3)关键开展环境保护高效饲料研究,重视资源节省,确保产品质量。发展水产品养殖业,必需重视饲料转化效率和资源节省。现在环境保护高效饲料研究关键集中于以下多个方面。第一,从营养参数及其动物差异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入手,为制订饲料配方提供基础依据;第二,研究鱼类营养代谢和调控机制,开发替换蛋白源,降低饲料成本和氮磷排放,确保养殖业可连续发展。第三,研究水产动物环境营养学,研究环境条件对鱼虾营养需要影响,和天然生产力对养殖产量及饲料效率贡献;第四,开展营养免疫方面研究,处理病害对水产养殖影响,提升饲料转化效率;第五,开展鱼类行为生态学和摄食模型研究,改善投喂技术,降低饲料消耗,降低水体污染;第六,深入研究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对养殖产品质量影响,和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中危害因子对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包含在产品中残留情况,对可食百分比、营养组成、口感、风味等影响。(4)水产品微生物估计技术研究是食品安全研究趋势之一。世界上发生大多数食物中毒事件全部是由微生物引发,在美国这个百分比高达90%以上。因为水产品比肉类更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因食用带有病原微生物水产品而发生疾病事件时有发生,海产品中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也是引发人体疾病关键病原菌。对病原微生物危害研究是现在世界上最受重视学科。微生物估计技术研究是目前最热门研究之一,研究微生物在不一样温度、PH、水分活度、防腐剂等环境原因影响下,借助计算机微生物数据库,估计微生物数字模型,快速对关键致病微生物生长、存活和死亡进行估计,确保水产品在生产、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安全和稳定。(5)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及追溯体系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对有毒物质检测技术和有害物质残留量限量标准等研究全部很重视,在水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和人员。欧、美、日、加等发达国家和地域陆续制订了相关法规和标准,安全控制技术日臻完善。美国从1997年开始实施HACCP法规后,欧共体、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新西兰、印度等国全部陆续实施以HACCP为标准质量管理规范,现在HACCP质量体系已成为全球水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共同标准,WHO和FAO也正式认可并推荐其在全球实施,其中对抗菌素和药残检测要求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国际水产品贸易市场竞争,促进了水产品生产国际化,关键表现在水产品标准、检验和质量控制国际化。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订了国际食品卫生规范、标准,以促进国际间食品贸易发展,CAC现已制订有食品卫生通则(CAC/RCP1985)等卫生操作规范和水产品标准等相关水产方面标准28项,其中包含鲜鱼、冻鱼、咸鱼、熏鱼、鱼罐头、贝类、蟹类、龙虾、低酸罐头食品等食品生产加工操作规范和水产品产品标准。利用水产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制造很多技术贸易壁垒是最近几年国际贸易中突出现象。(二)中国现有工作基础近几年来,一系列水产品安全事件引发了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产品安全领域基础研究不停增加,在水产品养殖环境、养殖过程和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法律法规深入健全,而且取得了很多重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支撑体系建设不停扩大和完善,中国科研技术力量和科研队伍不停加强。1.技术基础(1)水产养殖环境方面:在水产养殖环境方面曾开展过2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相关课题研究,拥有雄厚相关科研结果和监测结果积累。这些课题关键有:1)“南海贻贝观察”体系研究;2)中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生物栖息环境调查和评定;3)中国海岸带和海涂生物污染调查;4)中国沿海关键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5)海产经济贝类中藻毒素分析和评价;6)石油对南海北部关键水生经济品种影响研究;7)长江口渔场底栖生态环境修复研究;8)水污染对中国关键渔业水域经济损害分析。取得相关科技结果奖励6项:1)“南海贻贝观察”体系研究,获1996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海产经济贝类中藻毒素分析和评价”,获1997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石油对南海北部关键水生经济品种影响研究”,获1998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4)“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监测生物研究”,获1999年度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5)“水污染对中国关键渔业水域经济损害分析”获1999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水产养殖饲料营养技术:中国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比发达国家晚了40年。从“六五”到“八五”,部分从事水产研究科研单位和高校进行协作攻关,相继开展了关键养殖鱼、虾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研究、水产动物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研究、饲料配制技术研究等,“十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支持相关水产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协同开发,对中国水产养殖6个主导品种营养需要、原料利用率等进行了系统性深入研究,开发出了系列高效环境保护配合饲料,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中国渔用饲料研究领域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鱼类营养学研究试验室网络,对提升研究水平及促进中国鱼类营养研究和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3)水产药品代谢动力学和渔药开发研究:最近,在水产药品代谢、渔药安全使用技术、残留检测技术和渔药开发方面取得了初步结果,开展对水产药品代谢动力学、药效学、毒理学等水产药品基础理论进行较系统研究,建立了20余种水产药品在水产动物体内残留检测方法,制订了常见药品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及其休药期。颁布了中国首部《渔药临床试验技术规范》,建立了国家、省市级渔药残留检测机构和监控体系。在开展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关键养殖水产品药残安全限量及控制技术”研究过程中,把水产动物药动学研究结果基础理论和水产品安全相结合,提出了10余种渔药休药期、水产品药残安全限量及其控制技术,为渔药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中国建立了相关渔药应用规范,制订了多项渔药方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渔药使用准则、渔药残留限量,10余种渔药(包含一些禁用渔药)在水产品中残留检测方法等。,农业部组织相关教授,总结渔药研究最新结果,编写了《新编渔药手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水产养殖用药规范化。(4)水产疫苗和化学替换药品研究方面:20世纪底开始,中国开展了渔用疫苗大量研究,部分结果靠近实用化水平。已分离判定了中国关键养殖品种气单胞菌病、弧菌病、爱德华氏菌病、烂鳃病、链球菌病、草鱼出血病、虹彩病毒病、疱疹病毒病、对虾白斑病等病原,取得了虹彩病毒、疱疹病毒关键衣壳蛋白(MCP)基因、弧菌外膜蛋白基因和毒素基因等;研制了草鱼病组织浆灭活疫苗,开展了草鱼出血病细胞弱毒疫苗、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疫苗、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疫苗、鳜鱼虹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鳜鱼细菌性出血病浸泡疫苗、海水鱼类弧菌亚单位疫苗、鳗鲡爱德华氏菌疫苗研制;利用“多个接种路径”模式,成功研制了草鱼细菌性烂鳃和肠炎病二联菌苗,使二联菌苗达成了理想免疫效果;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菌苗获农业部一类新兽药证书。(5)在水产养殖环境控制技术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省、部和地方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在水产养殖环境控制技术方面均给和大力支持,积累了丰富数据资料,取得了大量研究结果;尤其是自1990年起前后在池塘养殖环境改良、保全和修复,池塘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海湾养殖容量评定、渔业生态环境调控和水产品质量监控和HACCP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突出研究结果。在池塘养殖设施工程化方面,从以来,在养殖池塘水环境调控、养殖排放水处理回用技术、池塘生态化养殖工艺改造技术、生态化池塘研究设计、循环水处理技术、藻类控制技术、湿地处理技术、排水沟渠构建生物塘等方面开展研究,并进行了技术合理有机交叉配置应用,利用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稻田生态湿地技术、排水沟渠构建综合生物塘等技术,合理有效地处理了养殖场排放水生态化处理问题。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装备及高效养殖技术产业推广方面,已形成东、中和西部10多个示范基地。(6)水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和质量追溯:近几年来,渔业科研部门、各大专院校和生产企业利用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关键公益和科技基础平台项目,主动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控制技术研究。包含国家自然资金项目《食用鱼类甲醛本底含量和产生机理研究》,《罗非鱼片一氧化碳发色机理及其产品安全性研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优势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科技部基础公益研究平台项目《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研究和建立----水产品专题》,948引进项目《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HACCP)体系引进及应用》。经过这些研究,初步建立了水产品安全情况预警数据库,并在研究水产品中危害原因污染水平及改变和风险分析基础上,确定对应指标安全限量阀值。从开始开启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研究及试点,已前后制订了部分相关标准和指南,初步搭建了部分食品溯源信息系统和网络交换平台,使中国水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标准和国际接轨,为开展水产品质量认证和提升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技术依据。这些科研项目标研究结果对构建中国水产品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水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管理和国际接轨、提升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2.研发力量中国水产研究机构包含科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